CN102621671B - 透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透镜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21671B CN102621671B CN201110075630.1A CN201110075630A CN102621671B CN 102621671 B CN102621671 B CN 102621671B CN 201110075630 A CN201110075630 A CN 201110075630A CN 102621671 B CN102621671 B CN 1026216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focal length
- thing side
- combination
- lens comb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06010070834 Sensitisa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313 sensit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50 prog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02B9/58—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粘合。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借此,可修正系统像差、降低透镜系统的敏感度,以获得较高的解像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透镜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透镜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增高。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组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组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是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组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小型化摄影镜头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影镜头,如美国专利第7,365,920号所示,多采用四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与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高规格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小型化摄影镜头在像素与成像质量上的迅速攀升,已知的四片式透镜组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镜头模块,再加上电子产品不断地往高性能且轻薄化的趋势发展,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轻薄、可携式电子产品上,成像质量佳且不至于使镜头总长度过长的透镜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轻薄、可携式电子产品上,成像质量佳且不至于使镜头总长度过长的透镜系统。
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在提供一种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且第四透镜与第三透镜粘合。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0<f5/f1<1.0。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第三透镜的材质为玻璃,且该透镜系统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第二透镜具有至少一非球面,且该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而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7,其满足下列条件:
-0.33<R7/f<-0.1。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6。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0≤(R5+R6)/(R5-R6)<2.0。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2.4<f/f3<4.5。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
-0.3<R7/R8<0.85。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0<T23/CT3<1.0。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包含一光圈,其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间,且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而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粘合的焦距为f34,其满足下列条件:
1.3<f/f34<3.0。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0≤(R5+R6)/(R5-R6)≤1.0。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6。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0。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而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粘合的焦距为f34,其满足下列条件:
1.5<f/f34<2.8。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3,其满足下列条件:
N3>1.75。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设置有一影像感测组件于一成像面,而该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
Td/ImgH<1.2。
另一方面,依据本发明提供一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前群镜组、一光圈以及一后群镜组。前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后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且第四透镜与第三透镜粘合。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而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6。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该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且该第二透镜具有至少一非球面。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
-0.3<R7/R8<0.85。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而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0。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而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6。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而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2.4<f/f3<4.5。
通过上述透镜系统的配置,可有效修正透镜系统的像差、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以获得较高的解像力。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图1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图3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图5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图7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5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图9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图11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7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图13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8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图15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
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
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
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
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
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
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750、850
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751、851
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752、852
成像面:160、260、360、460、560、660、760、860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270、370、470、570、670、770、870
f:透镜系统的焦距
Fno:透镜系统的光圈值
HFOV: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N3: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T23: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CT3: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R5: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f3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粘合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Td: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ImgH: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系统,其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另设置有一影像感测组件于成像面。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可修正透镜系统所产生的像差。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借此可修正透镜系统的像散(Astigmatism)。
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可为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提供透镜系统主要的正屈折力,有助于缩短透镜系统的总长度。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凸面,借此可修正透镜系统的高阶像差。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与第三透镜粘合而形成一粘合透镜,借此可修正第三透镜产生的像差。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则可修正透镜系统的像散。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可使透镜系统的主点远离成像面,以缩短透镜系统的光学总长度,维持透镜系统的小型化。
换句话说,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前群镜组、光圈及后群镜组,其中前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上述的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后群镜组则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上述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
透镜系统中,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0<f5/f1<1.0,
借此,第一透镜与第五透境的负屈折力有利于修正透镜系统的像差,以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而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7,其满足下列条件:
-0.33<R7/f<-0.1,
借此,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可修正第三透镜所产生的像差。
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6,
借此,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可修正整体透镜系统的像差。
另外,透镜系统可进一步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0。
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0≤(R5+R6)/(R5-R6)<2.0,
借此,第三透镜的曲率可有效提升其屈折力或修正其像差。
另外,透镜系统可进一步满足下列条件:
0≤(R5+R6)/(R5-R6)≤1.0。
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2.4<f/f3<4.5,
借此,第三透镜的屈折力可缩短整体透镜系统总长度。
透镜系统中,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
-0.3<R7/R8<0.85,
借此,第四透镜的曲率可修正整体透镜系统的像散。
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0<T23/CT3<1.0,
借此,第三透镜在透镜系统中相对位置的配置可缩短整体透镜系统的总长度。
透镜系统的光圈设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其可提升透镜系统中广视场角的特性,以修正透镜系统的歪曲(Distortion)及倍率色收差(ChromaticAberration of Magnification),并降低透镜系统的敏感度。
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而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粘合的焦距为f34,其满足下列条件:
1.3<f/f34<3.0,
借此,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粘合的屈折力可缩短透镜系统的总长度,避免产生过大的像差。
另外,透镜系统可进一步满足下列条件:
1.5<f/f34<2.8。
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2|<0.6,
借此,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可协助降低透镜系统的敏感度。
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可为玻璃材质,而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3,其满足下列条件:
N3>1.75,
由于玻璃材质提供了较大的折射率,借此,可增强第三透镜的屈折力。
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
Td/ImgH<1.2,
借此,可维持透镜系统的小型化,以搭载于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
此外,透镜系统中,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料,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其折射率较大,可以增加透镜系统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镜材质为塑料,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镜面上设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量,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透镜系统的总长度。
透镜系统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透镜系统中,可至少设置一光阑,以排除杂散光并提高成像质量或限制其被摄物的成像大小。其光阑可为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光阑,但不以此为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图1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可知,实施例1的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光圈10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170以及成像面16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11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为凸面、像侧表面11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表面121及像侧表面122皆为凸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1及像侧表面132皆为凸面,其中第三透镜130的像侧表面132设有胶结材料,用以与第四透镜140粘合。
第四透镜14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为凹面、像侧表面142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与第三透镜130的像侧表面132粘合。
第五透镜15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的物侧表面151为凹面、像侧表面152为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150与成像面16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的相对高度;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距离;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实施例1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条件为:
f=17.15mm;
Fno=5.00;
HFOV=38.7度。
实施例1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130的折射率为N3,其条件为:
N3=1.772。
实施例1的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条件为:
T23/CT3=0.19。
实施例1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142曲率半径为R8,其条件为:
R7/f=-0.26;
R7/R8=0.60。
实施例1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132曲率半径为R6,其条件为:
(R5+R6)/(R5-R6)=0.78。
实施例1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粘合的焦距为f34,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其条件为:
|f/f2|=0.32;
f/f3=3.21;
f5/f1=0.15;
f/f34=1.95;
|f/f1|+|f/f2|=0.55。
实施例1的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至第五透镜150的像侧表面15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条件为:
Td/ImgH=1.08。
再配合参照表一以及表二,其中表一为图1实施例1详细的结构数据,表二为实施例1中的非球面数据。
表一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而表二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0则表示各表面第1-10阶非球面系数。
表一
非球面系数
表二
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图3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3可知,实施例2的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光圈20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270以及成像面26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21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210的物侧表面211为凸面、像侧表面21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2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为凸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23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230的物侧表面231及像侧表面232皆为凸面,其中第三透镜230的像侧表面232设有胶结材料,用以与第四透镜240粘合。
第四透镜24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240的物侧表面241为凹面、像侧表面242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240的物侧表面241与第三透镜230的像侧表面232粘合。
第五透镜25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250的物侧表面251为凹面、像侧表面252为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250与成像面26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
实施例2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实施例1的形式。
实施例2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条件为:
f=17.15mm;
Fno=5.00;
HFOV=38.7度。
实施例2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230的折射率为N3,其条件为:
N3=1.772。
实施例2的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220与第三透镜2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2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条件为:
T23/CT3=0.19。
实施例2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240的物侧表面241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242曲率半径为R8,其条件为:
R7/f=-0.26;
R7/R8=0.60。
实施例2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230的物侧表面2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232曲率半径为R6,其条件为:
(R5+R6)/(R5-R6)=0.78。
实施例2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2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2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230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230与第四透镜240粘合的焦距为f34,第五透镜250的焦距为f5,其条件为:
|f/f2|=0.32;
f/f3=3.20;
f5/f1=0.15;
f/f34=1.94;
|f/f1|+|f/f2|=0.54。
实施例2的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210的物侧表面211至第五透镜250的像侧表面25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条件为:
Td/ImgH=1.08。
再配合参照表三以及表四,其中表三为图3实施例2详细的结构数据,表四为实施例2中的非球面数据。
表三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而表四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0则表示各表面第1-10阶非球面系数。
表三
非球面系数
表四
请参照图5及图6,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图5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5可知,实施例3的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光圈30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370以及成像面36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31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310的物侧表面311为凸面、像侧表面31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320的物侧表面321及像侧表面322皆为凸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330的物侧表面331为凹面、像侧表面332为凸面,其中第三透镜330的像侧表面332设有胶结材料,用以与第四透镜340粘合。
第四透镜34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340的物侧表面341为凹面、像侧表面342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340的物侧表面341与第三透镜330的像侧表面332粘合。
第五透镜35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350的物侧表面351为凹面、像侧表面352为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350与成像面36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
实施例3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实施例1的形式。
实施例3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条件为:
f=20.25mm;
Fno=4.50;
HFOV=33.9度。
实施例3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330的折射率为N3,其条件为:
N3=1.804。
实施例3的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320与第三透镜3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3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条件为:
T23/CT3=0.88。
实施例3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340的物侧表面341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342曲率半径为R8,其条件为:
R7/f=-0.22;
R7/R8=0.64。
实施例3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330的物侧表面3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332曲率半径为R6,其条件为:
(R5+R6)/(R5-R6)=1.48。
实施例3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3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3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330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330与第四透镜340粘合的焦距为f34,第五透镜350的焦距为f5,其条件为:
|f/f2|=0.93;
f/f3=3.04;
f5/f1=0.19;
f/f34=1.79;
|f/f1|+|f/f2|=1.25。
实施例3的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310的物侧表面311至第五透镜350的像侧表面35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条件为:
Td/ImgH=0.77。
再配合参照表五以及表六,其中表五为图5实施例3详细的结构数据,表六为实施例3中的非球面数据。
表五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而表六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0则表示各表面第1-10阶非球面系数。
表五
非球面系数
表六
请参照图7及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图7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7可知,实施例4的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光圈40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470以及成像面46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41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410的物侧表面411为凸面、像侧表面41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420的物侧表面421为凹面、像侧表面422为凸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43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430的物侧表面431为凹面、像侧表面432为凸面,其中第三透镜430的像侧表面432设有胶结材料,用以与第四透镜440粘合。
第四透镜44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440的物侧表面441为凹面、像侧表面442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440的物侧表面441与第三透镜430的像侧表面432粘合。
第五透镜45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450的物侧表面451与像侧表面452皆为凹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450与成像面46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
实施例4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实施例1的形式。
实施例4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条件为:
f=17.80mm;
Fno=5.00;
HFOV=36.7度。
实施例4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430的折射率为N3,其条件为:
N3=1.804。
实施例4的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420与第三透镜4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4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条件为:
T23/CT3=0.47。
实施例4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440的物侧表面441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442曲率半径为R8,其条件为:
R7/f=-0.24;
R7/R8=0.68。
实施例4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430的物侧表面4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432曲率半径为R6,其条件为:
(R5+R6)/(R5-R6)=1.48。
实施例4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4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4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430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430与第四透镜440粘合的焦距为f34,第五透镜450的焦距为f5,其条件为:
|f/f2|=0.49;
f/f3=2.84;
f5/f1=0.41;
f/f34=1.77;
|f/f1|+|f/f2|=0.93。
实施例4的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410的物侧表面411至第五透镜450的像侧表面45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条件为:
Td/ImgH=0.81。
再配合参照表七以及表八,其中表七为图7实施例4详细的结构数据,表八为实施例4中的非球面数据。
表七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而表八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0则表示各表面第1-10阶非球面系数。
表七
非球面系数
表八
请参照图9及图10,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5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图9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9可知,实施例5的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光圈50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570以及成像面56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51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510的物侧表面511为凸面、像侧表面51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520的物侧表面521为凹面、像侧表面522为凸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53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530的物侧表面531及像侧表面532皆为凸面,其中第三透镜530的像侧表面532设有胶结材料,用以与第四透镜540粘合。
第四透镜54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540的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542皆为凹面,其中第四透镜540的物侧表面541与第三透镜530的像侧表面532粘合。
第五透镜55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550的物侧表面551为凹面、像侧表面552为凸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550与成像面56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
实施例5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实施例1的形式。
实施例5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条件为:
f=17.82mm;
Fno=4.50;
HFOV=36.8度。
实施例5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530的折射率为N3,其条件为:
N3=1.804。
实施例5的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520与第三透镜5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5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条件为:
T23/CT3=0.10。
实施例5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540的物侧表面541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542曲率半径为R8,其条件为:
R7/f=-0.31;
R7/R8=-0.13。
实施例5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530的物侧表面5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532曲率半径为R6,其条件为:
(R5+R6)/(R5-R6)=0.25。
实施例5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5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5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530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530与第四透镜540粘合的焦距为f34,第五透镜550的焦距为f5,其条件为:
|f/f2|=0.36;
f/f3=3.86;
f5/f1=0.80;
f/f34=2.14;
|f/f1|+|f/f2|=1.18。
实施例5的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510的物侧表面511至第五透镜550的像侧表面55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条件为:
Td/ImgH=0.58。
再配合参照表九以及表十,其中表九为图9实施例5详细的结构数据,表十为实施例5中的非球面数据。
表九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而表十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0则表示各表面第1-10阶非球面系数。
表九
非球面系数
表十
请参照图11及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图11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1可知,实施例6的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光圈60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670以及成像面66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61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610的物侧表面611为凸面、像侧表面61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620的物侧表面621为凸面、像侧表面62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630的物侧表面631及像侧表面632皆为凸面,其中第三透镜630的像侧表面632设有胶结材料,用以与第四透镜640粘合。
第四透镜64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640的物侧表面641为凹面、像侧表面642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640的物侧表面641与第三透镜630的像侧表面632粘合。
第五透镜65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650的物侧表面651为凸面、像侧表面65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650与成像面66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
实施例6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实施例1的形式。
实施例6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条件为:
f=16.57mm;
Fno=4.50;
HFOV=38.8度。
实施例6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630的折射率为N3,其条件为:
N3=1.804。
实施例6的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620与第三透镜6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6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条件为:
T23/CT3=0.23。
实施例6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640的物侧表面641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642曲率半径为R8,其条件为:
R7/f=-0.27;
R7/R8=0.10。
实施例6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630的物侧表面6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632曲率半径为R6,其条件为:
(R5+R6)/(R5-R6)=0.29。
实施例6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6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6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630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630与第四透镜640粘合的焦距为f34,第五透镜650的焦距为f5,其条件为:
|f/f2|=0.24;
f/f3=4.27;
f5/f1=0.68;
f/f34=2.54;
|f/f1|+|f/f2|=0.90。
实施例6的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610的物侧表面611至第五透镜650的像侧表面65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条件为:
Td/ImgH=0.50。
再配合参照表十一以及表十二,其中表十一为图11实施例6详细的结构数据,表十二为实施例6中的非球面数据。
表十一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而表十二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0则表示各表面第1-10阶非球面系数。
表十一
非球面系数
表十二
请参照图13及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7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图13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3可知,实施例7的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光圈70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770以及成像面76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71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710的物侧表面711为凸面、像侧表面71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72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720的物侧表面721为凸面、像侧表面72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73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630的物侧表面731及像侧表面732皆为凸面,其中第三透镜730的像侧表面732设有胶结材料,用以与第四透镜740粘合。
第四透镜74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740的物侧表面741为凹面、像侧表面742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740的物侧表面741与第三透镜730的像侧表面732粘合。
第五透镜75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750的物侧表面751及像侧表面752皆为凹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750与成像面76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
实施例7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实施例1的形式。
实施例7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条件为:
f=17.71mm;
Fno=5.00;
HFOV=36.9度。
实施例7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730的折射率为N3,其条件为:
N3=1.804。
实施例7的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720与第三透镜7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7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条件为:
T23/CT3=0.41。
实施例7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740的物侧表面741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742曲率半径为R8,其条件为:
R7/f=-0.25;
R7/R8=0.71。
实施例7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730的物侧表面7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732曲率半径为R6,其条件为:
(R5+R6)/(R5-R6)=0.87。
实施例7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7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7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730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730与第四透镜740粘合的焦距为f34,第五透镜750的焦距为f5,其条件为:
|f/f2|=0.50;
f/f3=3.39;
f5/f1=0.06;
f/f34=2.44;
|f/f1|+|f/f2|=0.57。
实施例7的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710的物侧表面711至第五透镜750的像侧表面75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条件为:
Td/ImgH=0.76。
再配合参照表十三以及表十四,其中表十三为图13实施例7详细的结构数据,表十四为实施例7中的非球面数据。
表十三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而表十四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0则表示各表面第1-10阶非球面系数。
表十三
非球面系数
表十四
请参照图15及图16,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8的一种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图15透镜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5可知,实施例8的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光圈80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五透镜8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870以及成像面860。
进一步说明,第一透镜81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810的物侧表面811为凸面、像侧表面81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82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820的物侧表面821为凸面、像侧表面822为凹面,并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83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830的物侧表面831为凹面、像侧表面832为凸面,其中第三透镜830的像侧表面832设有胶结材料,用以与第四透镜840粘合。
第四透镜840的材质为玻璃,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840的物侧表面841为凹面、像侧表面842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840的物侧表面841与第三透镜830的像侧表面832粘合。
第五透镜850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850的物侧表面851及像侧表面852皆为凹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850与成像面86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
实施例8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实施例1的形式。
实施例8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条件为:
f=18.01mm;
Fno=5.00;
HFOV=36.5度。
实施例8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830的折射率为N3,其条件为:
N3=1.804。
实施例8的透镜系统中,第二透镜820与第三透镜8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第三透镜8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条件为:
T23/CT3=0.57。
实施例8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840的物侧表面841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842曲率半径为R8,其条件为:
R7/f=-0.24;
R7/R8=0.68。
实施例8的透镜系统中,第三透镜830的物侧表面8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832曲率半径为R6,其条件为:
(R5+R6)/(R5-R6)=1.22。
实施例8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8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8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830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830与第四透镜840粘合的焦距为f34,第五透镜850的焦距为f5,其条件为:
|f/f2|=0.30;
f/f3=3.14;
f5/f1=0.15;
f/f34=2.04;
|f/f1|+|f/f2|=0.42。
实施例8的透镜系统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第一透镜810的物侧表面811至第五透镜850的像侧表面85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条件为:
Td/ImgH=0.85。
再配合参照表十五以及表十六,其中表十五为图15实施例8详细的结构数据,表十六为实施例8中的非球面数据。
表十五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而表十六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0则表示各表面第1-10阶非球面系数。
表十五
非球面系数
表十六
表一至表十六所示为本发明透镜系统实施例的不同数值变化表,然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数值变化皆属实验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数值,相同结构的产品仍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表十七则为各个实施例对应本发明相关条件式的数值数据。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实施例6 | 实施例7 | 实施例8 | |
f | 17.15 | 17.15 | 20.25 | 17.80 | 17.82 | 16.57 | 17.71 | 18.01 |
Fno | 5.00 | 5.00 | 4.50 | 5.00 | 4.50 | 4.50 | 5.00 | 5.00 |
HFOV | 38.7 | 38.7 | 33.9 | 36.7 | 36.8 | 38.8 | 36.9 | 36.5 |
N3 | 1.772 | 1.772 | 1.804 | 1.804 | 1.804 | 1.804 | 1.804 | 1.804 |
T23/CT3 | 0.19 | 0.19 | 0.88 | 0.47 | O.10 | 0.23 | 0.41 | 0.57 |
R7/f | -0.26 | -0.26 | -0.22 | -0.24 | -0.31 | -0.27 | -0.25 | -0.24 |
R7/R8 | 0.60 | 0.60 | 0.64 | 0.68 | -0.13 | 0.10 | 0.71 | 0.68 |
(R5+R6)/(R5-R6) | 0.78 | 0.78 | 1.48 | 1.48 | 0.25 | 0.29 | 0.87 | 1.22 |
|f/f2| | 0.32 | 0.32 | 0.93 | 0.49 | 0.36 | 0.24 | 0.50 | 0.30 |
f/f3 | 3.21 | 3.20 | 3.04 | 2.84 | 3.86 | 4.27 | 3.39 | 3.14 |
f5/f1 | 0.15 | 0.15 | 0.19 | 0.41 | 0.80 | 0.68 | 0.06 | O.15 |
f/f34 | 1.95 | 1.94 | 1.79 | 1.77 | 2.14 | 2.54 | 2.44 | 2.04 |
|f/f1|+|f/f2| | 0.55 | 0.54 | 1.25 | 0.93 | 1.18 | 0.90 | 0.57 | 0.42 |
Td/ImgH | 1.08 | 1.08 | 0.77 | 0.81 | 0.58 | 0.50 | 0.76 | 0.85 |
表十七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粘合;以及
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其中该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0<f5/f1<1.0;以及
3.39≤f/f3<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材质为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至少一非球面,且该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7,其满足下列条件:
-0.33<R7/f<-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0≤(R5+R6)/(R5-R6)<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
-0.3<R7/R8<0.8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而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0<T23/CT3<1.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透镜系统包含一光圈,其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间,且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粘合的焦距为f34,其满足下列条件:
1.3<f/f34<3.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0≤(R5+R6)/(R5-R6)≤1.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
|f/f2|<0.6。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
1.5<f/f34<2.8。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3,其满足下列条件:
N3>1.7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透镜系统设置有一影像感测组件于一成像面,而该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光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而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
Td/ImgH<1.2。
16.一种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前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以及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光圈;
一后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粘合;以及
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其中该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该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而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6;以及
3.39≤f/f3<4.5。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且该第二透镜具有至少一非球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7、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
-0.3<R7/R8<0.85。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
|f/f1|+|f/f2|≤1.0。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
|f/f2|<0.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03352 | 2011-01-28 | ||
TW100103352A TWI428626B (zh) | 2011-01-28 | 2011-01-28 | 透鏡系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21671A CN102621671A (zh) | 2012-08-01 |
CN102621671B true CN102621671B (zh) | 2014-07-02 |
Family
ID=447058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8368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3076U (zh) | 2011-01-28 | 2011-03-23 | 透镜系统 |
CN201110075630.1A Active CN102621671B (zh) | 2011-01-28 | 2011-03-23 | 透镜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8368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3076U (zh) | 2011-01-28 | 2011-03-23 | 透镜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20322B2 (zh) |
CN (2) | CN202003076U (zh) |
TW (1) | TWI4286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57021A1 (ja) * | 2010-10-25 | 2012-05-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
TWI428626B (zh) * | 2011-01-28 | 2014-03-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透鏡系統 |
TWI461728B (zh) | 2011-09-02 | 2014-1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鏡組 |
TWI438476B (zh) | 2012-01-12 | 2014-05-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取像系統 |
TWI457595B (zh) * | 2012-05-14 | 2014-10-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取像系統鏡組 |
TWI461731B (zh) * | 2012-05-18 | 2014-1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鏡頭系統組 |
JP6011921B2 (ja) * | 2012-09-18 | 2016-10-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
CN103293638B (zh) | 2013-02-06 | 2016-03-23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
TWM459409U (zh) * | 2013-04-18 | 2013-08-11 |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廣角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
TWI454730B (zh) | 2013-09-30 | 2014-10-0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
TWI553330B (zh) | 2013-09-30 | 2016-10-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ts optical imaging lens |
CN103777326B (zh) | 2013-10-11 | 2016-08-17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3777313B (zh) | 2013-10-11 | 2016-07-0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4007537B (zh) | 2014-01-27 | 2017-01-1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TWI544250B (zh) | 2014-11-26 | 2016-08-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
US9753253B2 (en) * | 2014-12-04 | 2017-09-05 | Young Optics Inc. | Optical lens system |
CN109425969B (zh) * | 2017-08-28 | 2021-10-01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N112444941B (zh) * | 2019-09-02 | 2022-08-02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WO2020200309A1 (zh) * | 2019-04-04 | 2020-10-08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CN112147759B (zh) | 2019-06-27 | 2022-04-15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TWI710794B (zh) | 2020-03-30 | 2020-11-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769719B (zh) | 2021-02-26 | 2022-07-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7159A (zh) * | 2006-08-29 | 2009-05-06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01819315A (zh) * | 2009-02-27 | 2010-09-01 |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
CN202003076U (zh) * | 2011-01-28 | 2011-10-0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透镜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01116A (en) * | 1980-01-17 | 1981-08-13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Fisheye lens |
JP2646350B2 (ja) * | 1986-01-28 | 1997-08-27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内視鏡対物レンズ |
US5218478A (en) * | 1989-11-17 | 1993-06-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mall-sized zoom lens |
JP3810106B2 (ja) * | 1995-05-19 | 2006-08-1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 |
JP4054094B2 (ja) * | 1996-12-27 | 2008-02-2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内視鏡 |
-
2011
- 2011-01-28 TW TW100103352A patent/TWI428626B/zh active
- 2011-03-23 CN CN201120083688.6U patent/CN2020030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23 CN CN201110075630.1A patent/CN10262167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6-29 US US13/171,480 patent/US852032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7159A (zh) * | 2006-08-29 | 2009-05-06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01819315A (zh) * | 2009-02-27 | 2010-09-01 |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
CN202003076U (zh) * | 2011-01-28 | 2011-10-0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透镜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US 5,808,808 A,1998.09.15,说明书摘要、第1栏35-61行,第2栏53-54行,第3栏14-15行,第16栏55-65行、附图1. |
US 6,476,851 B1,2002.11.05,说明书摘要、第5栏40-46行,第17栏45-61行、附图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520322B2 (en) | 2013-08-27 |
CN102621671A (zh) | 2012-08-01 |
TWI428626B (zh) | 2014-03-01 |
CN202003076U (zh) | 2011-10-05 |
TW201232021A (en) | 2012-08-01 |
US20120194922A1 (en) | 2012-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21671B (zh) | 透镜系统 | |
CN102566016B (zh) | 光学摄影镜头组 | |
CN102654635B (zh) | 取像用光学镜头组 | |
CN103364924B (zh) | 光学摄像镜片系统 | |
CN102798963B (zh) | 影像拾取镜片组 | |
CN103309014B (zh) | 光学影像系统组 | |
CN103091816B (zh) | 影像透镜组 | |
CN102854606B (zh) | 光学影像拾取镜片组 | |
CN103529538B (zh) | 影像系统镜组 | |
CN102566009B (zh) | 广视角光学镜组 | |
CN202563150U (zh) | 影像镜片组 | |
CN102466865B (zh)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
CN102736213B (zh) | 光学影像系统 | |
CN102466867B (zh) | 光学摄像透镜组 | |
CN103135203B (zh) |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 |
CN102540405B (zh) | 光学取像透镜组 | |
CN201903684U (zh) | 光学取像透镜组 | |
CN103576294A (zh) |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 |
CN103592746A (zh) | 影像镜片系统组 | |
CN103529539A (zh) |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组 | |
CN103576295A (zh) |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 |
CN102566008B (zh) | 影像撷取光学系统 | |
CN103837964A (zh) | 影像拾取系统镜头组 | |
CN102466866B (zh) | 光学摄像镜组 | |
CN102466868B (zh) | 薄型摄影透镜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