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1494A - 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11494A CN102611494A CN2011100245151A CN201110024515A CN102611494A CN 102611494 A CN102611494 A CN 102611494A CN 2011100245151 A CN2011100245151 A CN 2011100245151A CN 201110024515 A CN201110024515 A CN 201110024515A CN 102611494 A CN102611494 A CN 1026114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ru
- bbu
- light mouth
- time
- de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3—Distribution optical network, e.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remote units
- H04B10/25756—Bus network topolog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BU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涉及通讯领域TD-SCDMA基站系统。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包括:BBU计算两个光纤直接相连的RRU之间的光纤时延时,若所述BBU的主用光口为其中一个RRU的归属光口,所述BBU的备用光口为另一个RRU的归属光口,且两个RRU之间的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则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本发明实施例简单有效地解决了RRU光纤未建立C&M通道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光纤时延测量的问题,并且由于算法和流程简洁清晰,因此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基站系统,尤其涉及一种BBU(基带处理单元)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TD-SCDMA网络大量使用分布式基站架构,BBU(基带处理单元)集中放置,RRU(远端射频单元)异地拉远的组网方式,BBU和RRU之间采用光纤连接。一个BBU可以支持多个RRU。在TD-SCDMA网络中,BBU与RRU之间的传输接口需符合IR接口协议(《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分布式基站的Ir接口技术要求》)的规定。
为了实现IQ数据的正常传输,需要对BBU-RRU或RRU-RRU之间的光纤链路传输时延进行测量,根据时延测量值,来补偿因为光纤传输带来的时延偏差。IR接口协议中规定,RRU光纤时延是基于5ms的帧头来测量的,通过计算两个测试点的5ms帧头的时间差值,来计算出所需的延时值,并且延时测量还必须基于C&M(控制与维护)通道成功建立的前提。其中,C&M通道是用于建立同步和发送C&M数据的BBU-RRU信令通道。
以下结合图1,介绍基于链路(包括C&M通道)已经正常建立以后的初始化延时测量:
RRU收到BBU发来的时延测量请求消息以后,将自己的延时测量值通过时延测量响应消息报给BBU。以图1中的RRU1为例,其向反馈BBU返回的时延测量值应该包括:Trxb_txb、Trxb_txc、Ttxc_rxc和Trxc_txb。
BBU根据所有RRU返回测量响应消息回的时延测量值分段计算出上下行方向的光纤延时,公式如下:
Tcable_delay_mn=(Ttxm_rxm-Trxn_txn)/2,
例如:
Tcable_delay_ab=(Ttxa_rxa-Trxb_txb)/2
接着BBU计算出从BBU出口(Tx-A)到RRU入口(Rx-M)的下行完整延时Ttxa_rxm以及从RRU(Tx-M)口到BBU入口(Rx-A)的上行完整延时,公式如下:
下行时延:Ttxa_rxm=Tcable_delay_ab+Trxb_txc+Tcable_delay_cd+Trxd_txe+......+Tcable_delay_xm
例如:
对于第一级RRU:Ttxa_rxb=Tcable_delay_ab
对于第二级RRU:Ttxa_rxd=Tcable_delay_ab+Trxb_txc+Tcable_delay_cd
以此类推。
上行时延Ttxm_rxa=Tcable_delay_xm+... ...+Trxe_txd+Tcable_delay_cd+Trxc_txb+Tcable_delay_ab
例如:
对于第一级RRU:Ttxb_rxa=Tcable_delay_ab
对于第二级RRU:Ttxd_rxa=Tcable_delay_cd+Trxc_txb+Tcable_delay_ab
以此类推。
按照以上标准流程和IR协议的接口规定,RRU光口的收发缓存时延只能通过该光口光纤上建立的C&M通道上报给BBU。因此,如果需要测量的RRU光纤上并未建立C&M通道,此时将无法采用协议中的测量方式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RRU光纤时延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在光纤上并未建立C&M通道时计算光纤时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带处理单元(BBU)计算光纤时延的方法,包括:
BBU计算两个光纤直接相连的远端射频单元(RRU)之间的光纤时延时,若所述BBU的主用光口为其中一个RRU的归属光口,所述BBU的备用光口为另一个RRU的归属光口,且两个RRU之间的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则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指:
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指,以所述BBU的主用光口为归属光口的RRU。
较佳地,上述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是由该RRU通过其上联光口上报给所述BBU的。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的过程如下:
两个RRU分别将各自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上报给所述BBU,所述BBU从中挑选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
较佳地,两个RRU分别将各自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上报给所述BBU指:
两个RRU分别通过各自的上联光口将各自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上报给所述BBU。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BBU计算光纤时延的方法,在BBU的光口一与某个RRU的上联光口光纤连接,该光纤上建立有控制维护通道,BBU的光口二与该RRU的下联光口直接光纤连接,该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时;
如果所述BBU计算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则将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或者将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当所述RRU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时,所述BBU将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所述BBU设置本BBU的光口二收发短接时,所述BBU将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
较佳地,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是由所述RRU通过其上联光口上报给所述BBU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BBU,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在计算光纤直接相连的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时,用于确定两个RRU是否满足如下设定条件:
本BBU的主用光口为其中一个RRU的归属光口,本BBU的备用光口为另一个RRU的归属光口,且两个RRU之间的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
第二处理单元,当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确定两个RRU满足设定条件时,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较佳地,上述BBU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较佳地,所述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指,以所述BBU的主用光口为归属光口的RRU。
较佳地,上述BBU还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本BBU与某个RRU是否满足如下设定条件:
所述BBU的光口一与所述RRU的上联光口光纤连接,该光纤上建立有控制维护通道,所述BBU的光口二与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直接光纤连接,该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
第四处理单元,当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确定本BBU与所述RRU满足设定条件时,计算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等于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或者等于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较佳地,上述BBU中,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在所述RRU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时,计算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等于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本发明实施例简单有效地解决了RRU光纤未建立C&M通道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光纤时延测量的问题,并且由于算法和流程简洁清晰,因此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效率。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对BBU或RRU参数的检测次数,因此在测量效率上也有很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IR协议标准的RRU光纤时延测量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RRU光纤时延测量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纤时延测量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环网下RRU之间的光纤时延测量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多点连接下BBU与RRU之间的从光纤时延测量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1
本发明申请人考虑到,当BBU的主用光口为某个RRU的归属光口,BBU的备用光口为另一个RRU的归属光口,而这两个RRU之间直接相连的光纤上未建立C&M通道时,则可以计算这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即可。其中,归属光口指承载RRU C&M数据的BBU光口,即BBU的主用光口或者备用光口与该RRU之间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光纤上建立有C&M通道。这样,可以减少了对RRU参数的检测次数,在测量效率上也有很大提升。
基于上述思想,本实施例提供一种BBU计算光纤时延的优选方案,该方案是通过对需要测量的两个RRU之间的光纤的其中一端的光口进行收发短接,以实现在另一端进行光纤时延测量。具体可参见图2,节点1为BBU或RRU,节点2为RRU,节点1的发光口是Tx-M,收光口是Rx-M;节点2的发光口是Tx-N,收光口是Rx-N。需要测量的光纤时延值是Ttxm_rxn和Ttxn_rxm,且所要测量的光纤上未建立C&M通道。其中,根据IR协议的要求,RRU的一对光纤在两个方向的长度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有Ttxm_rxn=Ttxn_rxm。
BBU计算光纤时延的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节点2设置Rx-N和Tx-N之间收发短接,使节点2从Rx-N点收到的数据帧不经过任何缓存,直接从Tx-N点返回,即5ms数据帧在光口N处的收发缓存时延值Trxn_txn=0;
其中,节点2可以是在收到BBU下发的用于设置短接的控制指示时,设置Rx-N和Tx-N之间收发短接;也可以是在获知自身的RRU标识,且本RRU是以BBU的备用光口为归属光口时,设置Rx-N和Tx-N之间,即下联光口收发短接。
步骤302、节点1在光口上检测Tx-M与Rx-M之间5ms帧头的延时差值Ttxm_rxm;
步骤303、BBU根据Ttxm_rxm计算节点1与节点2之间的光纤时延值。IR协议中的时延计算公式为:
Ttxm_rxn=Ttxn_rxm=(Ttxm_rxm-Trxn_txn)/2
而由步骤1可知:
Trxn_txn=0
综合以上两式,即可以得到:
Ttxm_rxn=Ttxn_rxm=Ttxm_rxm/2
至此,对节点1与节点2之间的光纤时延测量过程完成。
实施例2
下面以RRU环形组网方式下,两个直接光纤连接的RRU之间的冗余光纤时延测量为例,介绍BBU计算这两个RRU之间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的过程。
如图4所示,RRU1和RRU2以环网方式与BBU连接。其中,RRU1通过上行光纤Tx-A_Rx-X和下行光纤Tx-X_Rx-A与BBU建立C&M通道;RRU2通过上行光纤Tx-D_Rx-Y和下行光纤Tx-Y_Rx-D与BBU建立C&M通道。这样,建立有C&M通道的光纤的时延测量,就可以通过IR协议规定的标准流程完成。但是,对于RR1与RRU2之间直接相连的光纤(Tx-B_Rx-C和Tx-C_Rx-B),由于未建立C&M通道,RRU2的C光口收发缓存时延Trxc_txc无法上报给BBU,因此就无法通过标准流程进行时延测量了。此时,本实施例计算这两个RRU之间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的过程如下:
步骤1.RRU2设置Rx-C和Tx-C之间收发短接,即RRU2从Rx-C点收到的数据帧不经过任何缓存,直接从Tx-C点返回,此时Trxc_txc=0;
其中,RRU 2可以是在收到BBU下发的用于设置短接的控制指示时,设置Rx-C和Tx-C之间收发短接;也可以是在获知自身的RRU标识,且本RRU是以BBU的备用光口为归属光口时,设置Rx-C和Tx-C之间,即下联光口收发短接。
步骤2.RRU1在光口Tx-B和Rx-B上检测两者之间5ms帧头的延时差值Ttxb_rxb,并通过与BBU之间的C&M通道将该值上报给BBU;
步骤3.BBU根据Ttxb_rxb计算RRU1与RRU2之间的光纤时延值,计算公式为:Ttxb_rxc=Ttxc_rxb=(Ttxb_rxb-Trxc_txc)/2=Ttxb_rxb/2。
在其他场景中,也可以由RRU1设置Tx-B和Rx-B之间收发短接,此时Ttxb_rxb=0,而RRU2则在光口Rx-C和Tx-C(即下联光口)上检测两者之间5ms帧头的延时差值Trxc_txc,并通过与BBU之间的C&M通道将该值上报给BBU,BBU则根据收到的Trxc_txc计算RRU1与RRU2之间的光纤时延值Ttxb_rxc,计算如下:
Ttxb_rxc=(Ttxb_rxb-Trxc_txc)/2=Trxc_txc/2。
还有一些场景中,也可以是RRU1设置Tx-B和Rx-B之间收发短接,RRU2也设置Rx-C和Tx-C之间收发短接,此时,RRUI和RRU2会分别通过其与BBU之间的C&M通道将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上报给BBU,由BBU选择其中一个5ms帧头的延时差值以计算RRU1与RRU2之间的光纤时延值Ttxb_rxc。
上述方法也适用于其它一些场景,如RRU1、RRU2以及其他RRU以环网方式与BBU连接。例如,RRU1通过其他RRU与BBU建立C&M通道,或者RRU2通过其他RRU与BBU建立C&M通道,仅要求RRU1和RRU2直接相连的光纤上未建立C&M通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RRU多点连接组网方式下,BBU-RRU之间的光纤的光纤时延测量为例,介绍BBU计算BBU与RRU之间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的过程。其中,BBU的光口一与RRU的上联光口光纤连接,该光纤上建立有控制维护通道,BBU的光口二与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直接光纤连接,该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当BBU计算本BBU与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时,将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或者将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本BBU与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即可。
例如,可参见图5,RRU以多点连接方式与BBU连接。其中RRU的A光口与BBU的X光口之间的光纤为主光纤,即BBU与RRU通过上行光纤Tx-A_Rx-X和下行光纤Tx-X_Rx-A建立C&M通道;而RRU的B光口与BBU的Y光口之间的光纤为从光纤,即上行光纤Tx-b_Rx-Y和下行光纤Tx-Y_Rx-b上不建立C&M通道,只用于传输IQ数据。这样,建立有C&M通道的主光纤的光纤时延Ttxa_rxx和Ttxx_rxa,就可以通过IR协议规定的标准流程完成。但是,根据IR协议的规定,RRU只能通过主光口的C&M通道上报其主光口处的收发缓存时延Trxa_txa,从光口由于未建立C&M通道,就无法上报其收发缓存时延Trxb_txb。因此,对于未建立C&M通道的从光纤的光纤时延Ttxb_rxy和Txy_rxb,就无法通过IR协议的标准流程进行测量。此时,本实施例计算BBU与RRU之间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的过程如下:
步骤1.RRU设置Rx-B和Tx-B之间收发短接,即RRU从Rx-B点收到的数据帧不经过任何缓存,直接从Tx-B点返回,此时Trxb_txb=0;
步骤2.BBU在光口Tx-Y和Rx-Y上检测两者之间5ms帧头的延时差值Ttxy_rxy;
步骤3.BBU根据Ttxy_rxy计算BBU与RRU之间的光纤时延值,计算公式为:Ttxb_rxy=Ttxy_rxb=(Ttxy_rxy-Trxb_txb)/2=Ttxy_rxy/2;
在其他场景中,也可以由BBU设置Tx-Y和Rx-Y之间收发短接,此时Ttxy_rxy=0,而RRU则在光口Rx-B和Tx-B(即下联光口)上检测两者之间5ms帧头的延时差值Trxb_txb,并通过与BBU之间的C&M通道将该值上报给BBU,BBU则根据收到的Trxb_txb计算本BBU与RRU之间的光纤时延值Ttxb_rxy,计算如下:
Ttxb_rxy=(Ttxy_rxy-Trxb_txb)/2=Trxb_txb/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介绍一种BBU,至少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
第一处理单元,在计算光纤直接相连的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时,用于确定两个RRU是否满足如下设定条件:
本BBU的主用光口为其中一个RRU的归属光口,本BBU的备用光口为另一个RRU的归属光口,且两个RRU之间的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
第二处理单元,当第一处理单元确定两个RRU满足设定条件时,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优选方案中,BBU计算RRU之间的光纤时延时,这两个RRU中可能有一个RRU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因此,BBU中的第二处理单元,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BB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即可。其中,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优选以本BBU的主用光口为归属光口的RRU。
还有一些场景中,上述BBU还可以包括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四处理单元。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本BBU与某个RRU是否满足如下设定条件:
BBU的光口一与所述RRU的上联光口光纤连接,该光纤上建立有控制维护通道,BBU的光口二与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直接光纤连接,该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
第四处理单元,当第三处理单元确定本BBU与RRU满足设定条件时,计算本BBU与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等于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或者等于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优选方案中,RRU可能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此时,第四处理单元,计算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等于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即可。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对各种情况下BBU与RRU之间,或者两个RRU之间的光纤进行时延测量,不会受到C&M通道是否建立的限制。并且,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到,本发明技术方案只需对本端节点(BBU或RRU1)的参数进行一次检测,即可完成测量。而按照原有方法,测量一段光纤时延,至少需要分别对本端节点和远端节点进行一次检测,才能完成测量。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比原有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5)
1.一种基带处理单元BBU计算光纤时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BBU计算两个光纤直接相连的远端射频单元RRU之间的光纤时延时,若所述BBU的主用光口为其中一个RRU的归属光口,所述BBU的备用光口为另一个RRU的归属光口,且两个RRU之间的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则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指:
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指,以所述BBU的主用光口为归属光口的RRU。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是由该RRU通过其上联光口上报给所述BBU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BU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的过程如下:
两个RRU分别将各自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上报给所述BBU,所述BBU从中挑选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个RRU分别将各自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上报给所述BBU指:
两个RRU分别通过各自的上联光口将各自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上报给所述BBU。
7.一种基带处理单元BBU计算光纤时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BBU的光口一与某个RRU的上联光口光纤连接,该光纤上建立有控制维护通道,所述BBU的光口二与该RRU的下联光口直接光纤连接,该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时;
如果所述BBU计算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则将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或者将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RRU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时,所述BBU将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BU设置本BBU的光口二收发短接时,所述BBU将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作为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是由所述RRU通过其上联光口上报给所述BBU的。
11.一种基带处理单元BBU,其特征在于,该BBU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在计算光纤直接相连的两个远端射频单元RRU之间的光纤时延时,用于确定两个RRU是否满足如下设定条件:
本BBU的主用光口为其中一个RRU的归属光口,本BBU的备用光口为另一个RRU的归属光口,且两个RRU之间的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
第二处理单元,当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确定两个RRU满足设定条件时,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两个RRU中某一个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计算两个RRU之间的光纤时延等于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
所述未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的RRU指,以所述BBU的主用光口为归属光口的RRU。
14.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该BBU还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本BBU与某个RRU是否满足如下设定条件:
所述BBU的光口一与所述RRU的上联光口光纤连接,该光纤上建立有控制维护通道,所述BBU的光口二与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直接光纤连接,该光纤上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
第四处理单元,当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确定本BBU与所述RRU满足设定条件时,计算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等于所述RRU的下联光口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或者等于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在所述RRU设置下联光口收发短接时,计算本BBU与所述RRU之间未建立控制维护通道的光纤的光纤时延等于本BBU的光口二的5ms帧头的延时差值的一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24515.1A CN102611494B (zh) | 2011-01-21 | 2011-01-21 | 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 |
PCT/CN2011/081478 WO2012097622A1 (zh) | 2011-01-21 | 2011-10-28 | 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24515.1A CN102611494B (zh) | 2011-01-21 | 2011-01-21 | 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11494A true CN102611494A (zh) | 2012-07-25 |
CN102611494B CN102611494B (zh) | 2015-01-28 |
Family
ID=46515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2451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1494B (zh) | 2011-01-21 | 2011-01-21 | 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11494B (zh) |
WO (1) | WO2012097622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82567A1 (zh) * | 2014-11-28 | 2016-06-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时延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
WO2016101603A1 (zh) * | 2014-12-26 | 2016-06-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时延获取方法、装置、基带单元及通信系统 |
CN105743570A (zh) * | 2016-01-27 | 2016-07-06 |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与校正数字光纤分布系统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
CN115189784A (zh) * | 2022-06-30 | 2022-10-1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基于时延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41008A (zh) * | 2018-08-20 | 2018-12-18 | 成都吉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共小区的毫米波基站切换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5260A (zh) * | 2004-05-27 | 2005-1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讯系统中的时延调整补偿方法 |
CN1897475A (zh) * | 2006-06-23 | 2007-01-17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数字直放站系统中的光纤时延测量方法及电路 |
CN101102131A (zh) * | 2006-07-03 | 200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远端射频单元的传输延时测量方法 |
CN101166059A (zh) * | 2002-06-11 | 2008-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拉远软基站自动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 |
CN101166335A (zh) * | 2006-10-17 | 2008-04-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设备时延测量结果传送方法 |
CN101170357A (zh) * | 2007-11-22 | 2008-04-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级联射频拉远单元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
WO2010013332A1 (ja) * | 2008-07-30 | 2010-02-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中継装置および当該データ中継装置によるフレーム処理方法 |
CN101771591A (zh) * | 2008-12-26 | 2010-07-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rru与bbu环形组网下的业务传输方法及系统 |
-
2011
- 2011-01-21 CN CN201110024515.1A patent/CN10261149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0-28 WO PCT/CN2011/081478 patent/WO201209762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6059A (zh) * | 2002-06-11 | 2008-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拉远软基站自动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 |
CN1705260A (zh) * | 2004-05-27 | 2005-1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讯系统中的时延调整补偿方法 |
CN1897475A (zh) * | 2006-06-23 | 2007-01-17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数字直放站系统中的光纤时延测量方法及电路 |
CN101102131A (zh) * | 2006-07-03 | 200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远端射频单元的传输延时测量方法 |
CN101166335A (zh) * | 2006-10-17 | 2008-04-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设备时延测量结果传送方法 |
CN101170357A (zh) * | 2007-11-22 | 2008-04-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级联射频拉远单元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
WO2010013332A1 (ja) * | 2008-07-30 | 2010-02-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中継装置および当該データ中継装置によるフレーム処理方法 |
CN101771591A (zh) * | 2008-12-26 | 2010-07-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rru与bbu环形组网下的业务传输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82567A1 (zh) * | 2014-11-28 | 2016-06-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时延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
WO2016101603A1 (zh) * | 2014-12-26 | 2016-06-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时延获取方法、装置、基带单元及通信系统 |
CN105743570A (zh) * | 2016-01-27 | 2016-07-06 |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与校正数字光纤分布系统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743570B (zh) * | 2016-01-27 | 2019-05-24 |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与校正数字光纤分布系统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
CN115189784A (zh) * | 2022-06-30 | 2022-10-1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基于时延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11494B (zh) | 2015-01-28 |
WO2012097622A1 (zh) | 2012-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49512B (zh) | 一种前传网络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 |
US10194331B2 (en) | Remote radio unit hub (RHUB), indoor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 |
JP2006503479A5 (zh) | ||
CN102611494A (zh) | 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及其测量光纤时延的方法 | |
CN102045892A (zh) | 一种基带池设备及其实现基带数据分布式交换的方法 | |
CN101998441B (zh) | 一种动态协作的方法和系统、一种数据交换设备 | |
CN103684580B (zh) | 射频拉远单元及其上报链路故障的方法、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6533888B (zh) | 实现数字集群互联互通的网关设备 | |
CN106162729A (zh) | 一种指示测量上报、及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998673A (zh) |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通信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358202A (zh) | 一种改进的c‑ran网络架构及资源调度方法 | |
CN101309442A (zh) | 无线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3841605B (zh) | 一种实现多个bbu设备间基带信号协同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 |
JP2023523804A (ja) | リンク状態の変換方法及び通信機器 | |
CN103686757B (zh) | 多业务数字分布式接入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
US8374598B2 (en) | Method for drift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to report that cell does not support transmission interval | |
CN101959254A (zh) | 收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传输数据的系统 | |
WO2011012065A1 (zh) | 一种中继与基站建立连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3905115B (zh) | Rru与bbu之间业务传输的实现方法、系统及bbu | |
CN201639783U (zh) | 一种多点协同收发系统以及多点协同收发控制设备 | |
CN103957473A (zh) | 一种数据中心服务器互联系统、构建与寻址方法、以及机柜 | |
CN109151910A (zh) |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702374A (zh) | 一种支持lte网络拓扑的切换系统及方法 | |
WO2015085572A1 (zh) | 分布式天线系统及近端机 | |
CN101083592B (zh) | 基站系统在链型拓扑结构中带宽共享方法和基站收发信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