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5852A - 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5852A
CN102595852A CN2011100206462A CN201110020646A CN102595852A CN 102595852 A CN102595852 A CN 102595852A CN 2011100206462 A CN2011100206462 A CN 2011100206462A CN 201110020646 A CN201110020646 A CN 201110020646A CN 102595852 A CN102595852 A CN 102595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eat radiation
radiation module
base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06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5852B (zh
Inventor
毛黛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206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5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5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5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5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5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一底座、复数个鳍片、一第一电极、一负离子发生器。复数个鳍片彼此相邻设置于底座,第一电极设置于底座,负离子发生器相邻于鳍片设置,其中负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负离子被第一电极所产生的电场带动,进而产生一离子风。

Description

散热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散热模组,特别是一种利用离子风静音除尘的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通常在使用时,由于电能转换的关系,进而产生热能。然而,大部分的电子产品无法承受高温,因此必须加装散热器在电子产品上。传统的散热器包括一具有许多散热鳍片的金属热导体、一个风扇被设置于散热鳍片上。来自热源的热将被传送至散热鳍片,并透过风扇被排出电子产品外部。
然,上述装置所产生的噪音及震动、堆积于散热鳍片及风扇间的灰尘、或是风扇具有使用寿命等问题,都是传统散热器的缺点。
现有技术中,也有不设置风扇的散热器,运用自然对流的原理,将热自电子产品散除。虽然,透过自然对流的散热器不具有噪音或是震动方面的问题,但散热效率却太低,且其自身的温度也会过高,不适合运用于电子产品内部。
如上所述,现有的散热器在运作时会产生噪音、灰尘累积、或是效率过低的问题。因此,一款无风扇设计,且具备高散热效能的散热器即被高度需求。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的技术中无法提供一种无噪音却具备较高散热效能的散热器,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离子风概念,以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一底座、复数个鳍片、一第一电极、一负离子发生器。复数个鳍片彼此相邻设置于底座,第一电极设置于底座,负离子发生器相邻于鳍片设置。其中负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负离子被第一电极所产生的电场带动,进而产生一离子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括:复数个鳍片、一第一电极、以及一负离子发生器。复数个鳍片彼此相邻设置,且每一鳍片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与第一电极连结。负离子发生器则相邻于鳍片设置。其中负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负离子被第一电极所产生的电场带动,进而产生一离子风。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模组,其设计理念一改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方式,将静音、散热和除尘的需求结合,不但有效解决传统散热器灰尘阻塞的问题,同时藉由离子风的应用,可使本发明所提的散热模组,可导引空气自散热模组外进入,进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4显示负离子产生的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流场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以及
图7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散热器所产生的噪音及震动、以及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利用离子风同时达到静音、散热和除尘的需求。
请参照图1至图3,其中图2显示散热模组1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为清楚显示各元件的特征,在图2中仅绘示电场产生装置、及鳍片,在此先予指明。散热模组1包括一底座10、复数个鳍片20、一电场产生装置30、以及一负离子发生器40。底座10为一热传导体,长形平板造型,具有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底座10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分别位于底座10的相对二侧。各鳍片20分别为一热传导体,具有长形薄板造型。鳍片20具有一长侧边25、及二个短侧边26、27,其中长侧边25上具有一突出部28,突出部28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底座10上。在此实施例中,每一鳍片20皆平行于X轴,且彼此间具有一间隔D而形成平行通道。鳍片20的设置方式应不被局限,举例来说,鳍片20彼此间的间隔D可朝底座10的第一端11的方向逐渐缩小或加大,但每一鳍片20间不互相连结。
电场产生装置30包括一第一电极31、一第二电极32、一电源35。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可位于鳍片形成的平行通道两端。第一电极31以锁固的方式连接于底座10的第一端11,且具有一第一通风孔311,相对于鳍片20的短侧边26;第二电极32以锁固的方式连接于底座10的第二端12,且具有一第二通风孔321,相对于鳍片20的短侧边27。电源35电性连结于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其中,第一电极31连结至电源35的正电极,第二电极32连结至电源35的负电极。
请参照图4,图4显示负离子产生的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仅显示一个碳毛刷41,在此先予指明。负离子发生器40可包括复数个碳毛刷41,以形成复数个负离子50。在此实施例中,负离子发生器40沿着Y轴方向设置于底座10靠近第二端12的位置,且相邻于鳍片20的长侧边25(图1、图3)。负离子的产生原理说明如下:负离子是通过负离子发生器40利用脉冲、振荡电气将低电压升至直流负高压,利用碳毛刷41尖端直流高压产生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并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进而形成负离子50。
请参照图5,由负离子发生器40所产生的负离子50,在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的带动下,进入电场并逆电子线运动,形成一离子风W。离子风W自负离子发生器40沿着X轴,向第一电极31流动,并透过第一电极31的第一通风孔311,流出散热模组1外。离子风W除了增加了间隔D中的空气对流,使散热模组1中的热被排出;在离子风W流动过程中,负离子50撞击并带动堆积于散热模组1内的灰尘,进而达到除尘的效果。此外,由于负离子50的运动,一低压区55形成于散热模组1内,透过第二电极32的第二通风孔321,低压区55可引导散热模组1外的空气流入其中,以加强空气对流。
请参照图6,图6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1’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在此实施例中,与先前实施例相同的元件施予相同的编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被描述。与先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电极31具有一第一定位部312,第二电极32具有一第二定位部322。第一定位部312与鳍片20的短侧边26相连接;第二定位部322与鳍片20的短侧边27相连接。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并未与底座10连接。
请参见图7,图7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1”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第一电极31透过第一定位部312设置于鳍片20上,第二电极32透过第二定位部322设置于鳍片20上。在此实施例中,鳍片20的短侧边26穿设第一电极31的第一通风孔311,而鳍片20的短侧边27则穿设第二电极32的第二通风孔321。负离子发生器40设置于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之间。
上述散热模组1’、及散热模组1”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皆未与底座10连接,而是将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连结于鳍片20上,其连结位置及连结方式可具有多项变化,因此并不限于上述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形成离子风,本发明所提的散热模组,其中第一电极的电位必须高于第二电极的电位。因此,第二电极可为一0电位的导电体,或是省略第二电极,皆可使本发明的散热模组有效运作。
由以上叙述可知,本发明的静音除尘式散热模组,藉由负离子于鳍片间的流动,以改善现有散热器会产生噪音及灰尘易堆积等缺点。本发明的实施例各组件间相互的关系及作用原理已于上述内容作详尽说明及解释。惟应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元件相对位置、数量、形状等限制,并不局限于本案图示及说明书的内容所示,在检视本案的发明时,应考量本发明的整体内容而视。

Claims (12)

1.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
复数个鳍片,彼此相邻设置于该底座;
一第一电极,设置于该底座;以及
一负离子发生器,相邻于该等鳍片设置,其中该负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负离子被该第一电极所产生的电场带动,进而产生一离子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电极,设置于该底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设置于该底座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离子风自该第二电极流向该第一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更具有一通风孔。
7.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数个鳍片,彼此相邻设置;
一第一电极,连接于该等鳍片;以及
一负离子发生器,相邻于该等鳍片设置,其中该负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负离子被该第一电极所产生的电场带动,进而产生一离子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电极,连接于该等鳍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二电极具有一第二定位部,且该第一定位部及该第二定位部与该等鳍片相连。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离子风自该第二电极流向该第一电极。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更具有一通风孔。
CN201110020646.2A 2011-01-12 2011-01-12 散热模组 Active CN102595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0646.2A CN102595852B (zh) 2011-01-12 2011-01-12 散热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0646.2A CN102595852B (zh) 2011-01-12 2011-01-12 散热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5852A true CN102595852A (zh) 2012-07-18
CN102595852B CN102595852B (zh) 2016-03-09

Family

ID=46483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0646.2A Active CN102595852B (zh) 2011-01-12 2011-01-12 散热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58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7573A (zh) * 2017-09-14 2017-12-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网式离子风翅片散热装置
CN107660103A (zh) * 2017-09-14 2018-02-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环式离子风翅片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4002Y (zh) * 1993-12-10 1994-08-10 鞍山市华能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静电式高效负离子风发生器
CN1489249A (zh) * 2002-10-08 2004-04-14 陶正钰 一种负离子风发生装置
CN1848036A (zh) * 2005-04-04 2006-10-18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负离子功能的电路板
CN101080132A (zh) * 2006-05-22 2007-11-28 深圳市远见科技有限公司 离子发射针的除尘方法
CN101146430A (zh) * 2006-09-15 2008-03-19 能缇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子风散热装置
JP5265998B2 (ja) * 2008-09-12 2013-08-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7573A (zh) * 2017-09-14 2017-12-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网式离子风翅片散热装置
CN107660103A (zh) * 2017-09-14 2018-02-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环式离子风翅片散热装置
CN107660103B (zh) * 2017-09-14 2019-08-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环式离子风翅片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5852B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381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lighting and heat dissipation
CN101146430A (zh) 离子风散热装置
CN101370370A (zh) 散热模组及其鳍片组
CN105283046A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CN108679000B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离子风扇
CN102595852A (zh) 散热模组
CN109246987B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器
CN103307583A (zh) 一种用于led灯具的合成射流散热底座
CN207865339U (zh) 一种uvled固化系统散热装置
CN202873252U (zh) 一种工业通讯网关
CN213638735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244049A (zh) 电路板组件及其散热结构
CN205266098U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CN104812215B (zh) 一种焊机用散热器
CN207165665U (zh) 一种鳍片散热式双层汽车动力电池箱
CN107734938A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07460717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09119077U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器
CN206725933U (zh) 一种投影仪安装壳
CN205681741U (zh) 一种微电子芯片散热装置
CN202084527U (zh) 一种新型晶体管构造
CN219850326U (zh) 一种粉末喷涂用回收单元
CN219194619U (zh) 一种集成式电离水发生器
CN203656868U (zh) 一种led路灯散热器
CN104033866A (zh) 动态散热led照明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