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5644A - 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5644A
CN102595644A CN2012100228076A CN201210022807A CN102595644A CN 102595644 A CN102595644 A CN 102595644A CN 2012100228076 A CN2012100228076 A CN 2012100228076A CN 201210022807 A CN201210022807 A CN 201210022807A CN 102595644 A CN102595644 A CN 102595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wireless device
temporary transient
wait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28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5644B (zh
Inventor
陈秋纹
许献聪
许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CN102595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5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5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5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一通信控制系统包含该无线装置与该基地台。该无线装置用以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并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该无线装置更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于一等待期间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并在该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该通信控制方法能执行该无线装置所能执行的所有运作,而该基地台能执行与该无线装置相对应的运作。

Description

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系使无线装置于未能与基地台立即连线时,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这样等待一期间后能顺利建立连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亦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类对于无线通信的不同需求。近年来,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无线通信网络已逐渐萌芽,其特性在于不通过或在有限的人机互动情况下,使不同装置之间能相互沟通且进行数据交换。机器对机器的通信,例如应用于随身心电图,系定时上传受监测者的心电反应,以监视受监测者的生理状况。又例如应用于水库水量监测器,系用以定时监测水库水量,以提供监测者数据参考或警示。
然而,机器对机器的通信网络包含无线装置端及基地台端,通常而言,无线装置端的数量非常庞大,因此,当无线装置欲与基地台建立连线时,必须逐一对基地台传送连线要求信号(Connection Request)。当基地台或与基地台连接的核心网络(Evolved Packet Core;EPC)处于可受载状态时,表示与无线装置可以建立连线,此时基地台回传连线建立信号(Connection SetupMessage)予无线装置,这样无线装置再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ConnectionSetup Complete)予基地台。如此一来,无线装置与基地台间的连线便已建立,无线装置得对基地台上传或下载信息。
若基地台接收连线要求信号(Connection Request)后,基地台或与基地台连接的核心网络(Evolved Packet Core;EPC)处于过载状态时,表示基地台与无线装置目前无法建立连线,此时基地台会回传连线拒绝信号(ConnectionReject)予无线装置。连线拒绝信号载有等待期间的时间长度,令无线装置脱离连线程序后,于等待期间过后再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RetransmittedConnection Request)予基地台,然后重新进入全新的连线程序。
由上述说明可知,于习知技术中,若基地台或与基地台连接的核心网络于一段时间一直处于过载状态下,无线装置将不断重复进行全新的连线程序,将会延迟无线装置与基地台建立连线的时间,并使基地台的信号呈现过载状态,无法有效率地与无线装置建立连线。有鉴于此,此领域仍亟需一种使机器对机器的无线装置有效率地与基地台建立连线的机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其中该无线装置及该基地台属于一通信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无线装置包含一收发单元及一处理单元,且二者彼此电性连接。该收发单元用以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这样该无线装置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于该收发单元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该处理单元使该无线装置于一等待期间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这样该无线装置于该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本发明的基地台包含一收发单元及一处理单元,且二者彼此电性连接。该收发单元用以自该无线装置接收一连线要求信号,这样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该处理单元用以判断该通信控制系统的一状态,其中该状态为一可受载状态及一过载状态其中之一。该无线装置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于一等待期间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且该无线装置于该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适用于一通信控制系统,该通信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令该通信控制系统的一无线装置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这样该无线装置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b)令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于一等待期间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以及(c)令该无线装置于该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基地台、无线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于建立连线的过程时,无线装置会于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进入一等待期间,且在等待期间内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于暂时等待状态下,无线装置仍维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如此一来,移动装置便能避免不断重复地进行全新的连线程序,因此不会延迟无线装置与基地台建立连线的时间,且能避免使基地台因重复地接收来自同一无线装置的连线要求信号而呈现过载状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系以较佳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的另一实施态样;
图9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七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八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的第九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A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B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八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21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九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网络通信控制系统
10        无线装置
20        基地台
30        核心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所提供的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须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环境、应用或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发明的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发明。需说明者,以下实施例及图示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组件已省略而未绘示。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其示意图及功能方块图系描绘于第1A及图1B中。通信控制系统1包含一无线装置10及一基地台20。其中,无线装置10与基地台20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通信连接,基地台20与核心网络30亦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通信连接。当通信控制系统1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Evolution;LTE)标准时,核心网络30为后端伺服网络系统,且核心网络30可包含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伺服网关(Servinggateway;S-GW)以及封包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
无线装置10可为机器对机器的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无线装置10包含一收发单元12及一处理单元14,且二者彼此电性连接。其中,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用以传送连线要求信号(Connection Request)予基地台20,这样使无线装置10进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Connection EstablishmentProcedure)。处理单元14于收发单元12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使无线装置10于一等待期间进入暂时等待状态,这样无线装置10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其中,谓暂时等待状态,系指无线装置10尚于等待与基地台20建立连线的状态。谓连线建立沟通程序,系指无线装置10处于等待与基地台20建立连线的程序。
另一方面,基地台20包含一收发单元22及一处理单元24,且彼此电性连接。收发单元22用以自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接收连线要求信号。处理单元24用以判断通信控制系统1的一状态,此状态系为一可受载状态或一过载状态。需进一步说明者,过载状态系为基地台20或与基地台20连线的核心网络30的其中的一处于忙碌状态时,无法与无线装置10建立连线而未能传输数据的状态;可受载状态系为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处于可接受新连线状态,而得与无线装置10建立连线的状态。
请参考图2,其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第一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收发单元12先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至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以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而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于收发单元12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Connection Response Window)。于本实施例中,收发单元12未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接收到一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Connection Setup Message),此现象表示基地台20或核心网络30的其中的一目前处于过载状态,而无法接受无线装置10的连线要求。因此,处理单元14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起始一等待期间(Wait Time)。于等待期间内,无线装置10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使其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于等待期间结束时,收发单元12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Retransmitted Connection Request)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
需进一步说明者,等待期间为无线装置10内建的一预设期间(Default WaitTime),而于等待期间内,无线装置10可能处于节能状态或非节能状态。谓节能状态,系指无线装置处于低耗电的状态。所称连线要求讯号,其所载信息皆用以要求与基地台20建立连线,例如:建立原因(Establishment cause)、可容忍延迟指标(Delay tolerant indicator)等不限于此,俾该基地台20可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无线装置10与之建立连线之优先顺位,以决定是否接受、暂时接受、拒绝或暂时拒绝无线装置10之连线要求。又所称重新连线要求讯号,其所载信息可能系相同于连线要求讯号之所载信息,亦即皆系用以要求与基地台20建立连线。惟重新连线要求讯号亦可能载有其它信息,例如:被拒绝连线次数的计数信息(Counter),俾基地台20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无线装置10与之建立连线之优先顺位,以决定是否接受、暂时接受、拒绝或暂时拒绝无线装置10之连线要求。
请参考图3,其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第二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先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至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以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而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于收发单元12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于本实施例中,收发单元12未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接收到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且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暂时拒绝信号(Temporary Connection Reject),此表示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的其中的一目前处于过载状态,而暂时无法接受无线装置10的连线要求。暂时拒绝信号载有一等待期间,无线装置10系于其收发单元12接收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等待期间。于等待期间内,无线装置10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使其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若收发单元12于等待期间结束时仍未接收到连线建立信号,则于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
其中,等待期间系由基地台20基于至少一参数而定,参数可反应基地台20及/或核心网络30的状态,或反应须经过多少时间后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始皆处于可受载状态,或为避免其它无线装置与无线装置10同时间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所为的时间配置。当多个无线装置同时争取建立连线时,而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的其中的一无法同时与所有请求连线的无线装置建立连线,则基地台20分配具不同时间长度的等待期间予各无线装置,使各无线装置在不同时间为重新连线请求。
请参考图4,其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第三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收发单元12先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至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以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于收发单元12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一暂时拒绝信号(Temporary Connection Reject)予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此暂时拒绝信号载有第一等待期间。第一等待期间系由基地台20基于至少一参数而定,参数可用以判断基地台20及/或核心网络30的状态,或判断须经过多少时间后基地台20及/或核心网络30始皆处于可受载状态,或为避免其它无线装置与无线装置10同时间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所为的时间配置。亦即当多个无线装置同时争取建立连线时,而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的其中之一无法同时与所有请求连线的无线装置建立连线,则基地台20分配具不同时间长度的等待期间予各无线装置,使各无线装置在不同时间为重新连线请求。
无线装置10于收发单元12接收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第一等待期间,于第一等待期间内,无线装置10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使其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进一步言,本实施例的第一等待期间为一节能期间(Powersaving duration),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无线装置10于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节能状态。接着,收发单元12于第一等待期间后的一ΔT期间内,等待一来自基地台20的连线建立信号,这样无线装置10与基地台20建立连线。须说明者,此ΔT期间为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的一期间。若收发单元12于ΔT期间内仍未接收到来自该基地台20的连线建立信号,则会于ΔT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至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为第三实施例的延伸,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ΔT期间及其后的运作。本实施例中,若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于ΔT期间内未传送连线建立信号,而于ΔT期间结束时(亦即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连线拒绝信号予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此连线拒绝信号载有第二等待期间。此时,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起始第二等待期间,使无线装置10于第二等待期间继续维持于暂时等待状态。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更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
其中,第二等待期间系由基地台20基于至少一参数而定,参数可用以判断基地台20及/或核心网络30的状态,或判断须经过多少时间后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始皆能处于可受载状态,或为避免其它无线装置与无线装置10同时间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所为的时间配置,亦即当多个无线装置同时争取建立连线时,而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的其中之一无法同时与所有请求连线的无线装置建立连线,则基地台20分配具不同时间长度的等待期间予各无线装置,使各无线装置在不同时间为重新连线请求。
请参考图6,其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第五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先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至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以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于收发单元12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一第一暂时信号予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此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Temporary Connection Setup),且第一暂时信号载有第一等待期间。无线装置10于其收发单元12接收第一暂时信号后进入第一等待期间,且无线装置10于第一等待期间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使其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本实施例中,第一等待期间为一节能期间,且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
无线装置10于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节能状态,其收发单元12于第一等待期间后的一ΔT期间,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20的一第二暂时信号。此ΔT期间系为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的一期间,且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为清楚表示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将其不同的实施态样分述如下(A)及(B)状况。
首先,为实施态样(A)状况,若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未于ΔT期间内接收到第二暂时信号,则表示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为可受载状态,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则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Message)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这样无线装置10与基地台20建立连线。
接着,为实施状态(B)状况,假设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ΔT期间接收到载有一第二等待期间(Wait time)的第二暂时信号,则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会起始第二等待期间,使无线装置10于第二等待期间内维持暂时等待状态,以等待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进一步而言,若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未于第二等待期间内接收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时,则于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收发单元12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或者,若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第二等待期间内接收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时,收发单元12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
请参考图7,其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第六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先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至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以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于收发单元12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一第一暂时信号予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其中,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且载有第一等待期间。无线装置10于其收发单元12接收第一暂时信号后进入第一等待期间,且无线装置10于第一等待期间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使其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本实施例中,第一等待期间为一节能期间,且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
收发单元12更于第一等待期间后的一ΔT期间,等待一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一第二暂时信号。此ΔT期间系为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的一期间,且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为清楚表示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将其不同的实施态样分述如下(A)、(B)及(C)状况。
首先,为实施态样(A)状况。若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未于ΔT期间接收到第二暂时信号,则会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接下来,于实施态样(B)状况中,倘若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ΔT期间自基地台20收到一载有第二等待期间的第二暂时信号,则会起始第二等待期间。若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第二等待期间内未收到一连线拒绝信号,亦即未受基地台20的正式拒绝连线,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则将第二暂时信号作为一正式连线建立信号,亦即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不须再由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接收连线建立信号。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并于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此时,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接收到连线建立完成信号并与无线装置10建立连线。
又或者于另一情况,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第二等待期间内未收到连线拒绝信号,例如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所传送的连线拒绝信号传送失败。于此情形下,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传送一连线释放信号(ConnectionRelease Message)予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这样无线装置10于接收连线释放信号后脱离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请参考图8,其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C)状况。图8与图7的差异在于第二等待时间内的运作。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态样中,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ΔT期间内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收到一第二暂时信号,此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且载有一第二等待期间的时间长度。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起始第二等待期间,且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第二等待期间内收到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一连线建立信号。此时,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并与基地台20建立连线。
接着,请参考图9,其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第七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先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至基地台20以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于收发单元12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传送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予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此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载有一等待期间。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于接收暂时连线建立信号后起始等待期间,于等待期间内,无线装置10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使其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于等待期间结束时,收发单元12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若基地台20或核心网络30于接收连线建立完成信号时仍处于过载状态,则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传送连线释放信号予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但若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于接收连线建立信号时系处于可受载状态,则基地台20基于来自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的连线建立完成信号而与无线装置10建立连线。
再来,请参考图10,其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第八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先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至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以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于无线装置10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由于基地台20或核心网络30处于过载状态,因此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传送一暂时拒绝信号予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接收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一第一等待期间,无线装置10于第一等待期间内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使其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本实施例中,第一等待期间为一节能期间,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节能期间及听取期间可载于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所传送的暂时拒绝信号,或可由无线装置10所预设。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第一等待期间后的听取期间等待一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
进一步而言,若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未于第一等待期间后的听取期间接收到一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则收发单元12于听取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然若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第一等待期间后的听取期间接收到一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则收发单元12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未绘示)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
请参考图11,其是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第九实施例的时序流程图。第九实施例为第八实施例的延伸,其相异点在于,当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未于听取期间接收连线建立信号,且于听取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拒绝信号,此连线拒绝信号载有一第二等待期间。无线装置10的处理单元14于听取期间结束时,起始第二等待期间。收发单元12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
需进一步说明者,于前述实施例中,当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正等待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时,或当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正等待来自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的连线建立信号时,倘若基地台20判断基地台20或核心网络30正处于过载状态,惟稍候可能与无线装置10建立连线,此时,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会传送一延迟信号(PostponeMessage)予无线装置10。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于接收到延迟信号后,会依据延迟信号等待一第三等待期间,藉此延长无线装置10的等待期间,这样使无线装置10维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以等待基地台20及核心网络30回复为可受载状态。第三等待期间可为无线装置10的一预设期间或由延迟信号所载有。若于第三等待期间结束时,无线装置10的收发单元12仍未接收来自基地台20的连线建立信号,则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予基地台20的收发单元22。
同时,本发明提出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主要流程图系描绘于图12中。此通信控制方法适用于前述的网络通信控制系统,且此通信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执行步骤S11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这样无线装置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接着,执行步骤S120,令无线装置于传送连线要求信号后于一等待期间进入暂时等待状态;再来,执行步骤S130,令无线装置于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3。通信控制方法先执行步骤S210,令一无线装置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予一基地台,这样无线装置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并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再来,执行步骤S22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收连线建立信号。若步骤S22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222,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若步骤S22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30,令无线装置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起始第一等待期间进入暂时等待状态,并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接着,于步骤S230后执行步骤S240,令无线装置于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传输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其中,第一等待期间为无线装置内建的一预设期间(Default Wait Time),而于第一等待期间内,无线装置可能处于节能状态或非节能状态。其中,谓暂时等待状态,系指无线装置尚于等待基地台建立连线的状态。谓连线建立沟通程序,系指无线装置尚于等待基地台建立连线的程序。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4。此通信控制方法先执行步骤S31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这样无线装置进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并起始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着,执行步骤S32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收一连线建立信号。若步骤320的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322,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若步骤32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30,令基地台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暂时拒绝信号予无线装置。接着,执行步骤S340,令无线装置于接收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等待期间,并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且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之后,执行步骤S350,令无线装置于等待期间结束时,传输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5。此通信控制方法先执行步骤S41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这样无线装置进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并起始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着,执行步骤S420,令基地台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暂时拒绝信号予无线装置。再来,执行步骤S430,令无线装置于接收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第一等待期间,并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且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须说明者,第一等待期间为一节能期间,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之后,执行步骤S44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第一等待期间后的ΔT期间接收连线建立信号,此ΔT期间系为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的一期间。须说明者,无线装置于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节能状态。
其中,若步骤S44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442,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若步骤S44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450,令无线装置将于步骤S420所接收的暂时拒绝信号认定为来自基地台的正式拒绝信号,且令无线装置于ΔT期间结束时,同时亦系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6,其中步骤S510、S520及S530分别与第三实施例的步骤S410、S420及S430相同,于此不另赘述。通信控制方法更执行步骤S54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ΔT期间接收连线建立信号。此ΔT期间系为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的一期间。若步骤S54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542,则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若步骤S54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55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ΔT期间接收来自基地台的连线拒绝信号。若步骤S55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552,令无线装置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若步骤S55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560,令无线装置起始第二等待期间,并维持暂时等待状态。接着,于步骤S560后,更执行步骤S570,令无线装置于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输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7。此通信控制方法先执行步骤S61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这样无线装置进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并起始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着,执行步骤S620,令基地台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予无线装置。再来,执行步骤S630,令无线装置于接收暂时连线建立信号后进入第一等待期间,并于第一等待期间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使无线装置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之后,执行步骤S64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ΔT期间接收来自基地台的暂时拒绝信号。此ΔT期间系为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的一期间。
其中,若步骤S64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642,令无线装置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若步骤S64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50,令无线装置起始第二等待期间,使无线装置于第二等待期间继续维持暂时等待状态。接着,于步骤S650后执行步骤S66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第二等待期间接收连线建立信号。若步骤S660的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662,令无线装置于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若步骤S66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7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与基地台,使无线装置与基地台建立连线。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8A。此通信控制方法先执行步骤S71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这样无线装置进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并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着,执行步骤S720,令基地台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暂时拒绝信号予无线装置。再来,执行步骤S730,令无线装置于接收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第一等待期间,并于第一等待期间内进入暂时等待状态,以便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之后,执行步骤S74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ΔT期间接收第二暂时信号,其中,ΔT期间系为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的一期间,且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
若步骤S74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42,令无线装置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若步骤S74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750,令无线装置起始第二等待期间,并于第二等待期间内维持暂时等待状态,并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接着,于步骤S750后执行步骤S76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第二等待期间接收连线拒绝信号。
其中,若步骤S76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762,令无线装置脱离连线建立沟通程序。若步骤S76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70,令无线装置将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作为正式连线建立信号。于步骤S770后,执行步骤S78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
又或者于另一情况,无线装置于第二等待期间内未收到连线拒绝信号,例如基地台所传送的连线拒绝信号传送失败。此时,通信控制方法可执行一步骤以令基地台传送连线释放信号予无线装置,接着,通信控制方法执行一步骤以令无线装置于接收连线释放信号后脱离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进一步而言,于第六实施例的前述实施态样中,若执行步骤S760后的判断结果为否,于此可再延伸另一实施态样,此时无线装置并未将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作为一正式连线建立信号,而于步骤S760后,无线装置于等待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时,通信控制方法可执行一步骤以令基地台判断基地台或核心网络是否为过载状态,若其判断结果为是,则通信控制方法再执行一步骤以令基地台传送一延迟信号予无线装置,使无线装置维持暂时等待状态,并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其中延迟信号载有一第三等待期间。再来,通信控制方法执行另一步骤以令无线装置于接收延迟信号后起始第三等待期间,并于第三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六实施例为的另一实施态样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8B。此实施态样与前一实施态样的差异在于步骤S750后的运作方式。具体而言,此通信控制方法更于步骤S750后执行步骤S764,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第二等待期间接收连线建立信号。若步骤S76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766,令无线装置于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若步骤S76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79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
进一步而言,第六实施例可再延伸另一实施态样,于步骤S764后,无线装置于等待传送连线建立信号予基地台时,通信控制方法可执行一步骤以令基地台判断基地台或核心网络是否为过载状态。若其判断结果为是,则通信控制方法再执行一步骤以令基地台传送延迟信号予无线装置,使无线装置维持暂时等待状态,并保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其中延迟信号载有第三等待期间。再来,通信控制方法执行另一步骤以令无线装置于接收延迟信号后起始第三等待期间,并于第三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9。此通信控制方法先执行步骤S81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这样无线装置进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并起始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着,执行步骤S820,令基地台于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予无线装置,此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载有一等待期间。再来,执行步骤S830,令无线装置于接收暂时连线建立信号后,起始暂时连线建立信号所载有的等待期间。之后,执行步骤S840,令无线装置于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之后,执行步骤S850,令基地台判断基地台及核心网络于接收连线建立完成信号时是否处于可受载状态。
其中,若步骤S85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852,令无线装置与基地台建立连线。若步骤S85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860,令基地台传送连线释放信号予无线装置。接续于步骤S860之后,执行步骤S870,令无线装置依据连线释放信号而脱离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八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20。此通信控制方法先执行步骤S91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接着,执行步骤S920,令基地台传送暂时拒绝信号予无线装置。再来,执行步骤S930,令无线装置于接收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一等待期间。之后,执行步骤S94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等待期间后的一听取期间接收连线建立信号。
其中,若步骤S94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942,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若步骤S94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950,令无线装置于听取期间结束时,传输重新连线要求信号。需说明者,本实施例中,等待期间及听取期间可载于步骤S920所传送的暂时拒绝信号,亦可各自为一默认值。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九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参考图21。此通信控制方法先执行步骤S1010,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接着,执行步骤S1020,令基地台传送暂时拒绝信号予无线装置。再来,执行步骤S1030,令无线装置进入第一等待期间。之后,执行步骤S1040,令无线装置判断是否于第一等待期间后的听取期间接收连线建立信号。
其中,若步骤S104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42,令无线装置传送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基地台并与基地台建立连线。若步骤S104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050,令基地台于听取期间结束时传送连线拒绝信号予无线装置。接着,于步骤S1050后执行步骤S1060,令无线装置于听取期间结束时起始第二等待期间。最后,执行步骤S1070,令无线装置于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输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基地台。
需说明者,本实施例中,第一等待期间及听取期间可载于步骤S1020所传送的暂时拒绝信号,亦可各自为一默认值。第二等待期间则可为一默认值。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内的基地台及无线装置于建立连线的过程时,无线装置会视基地台是否回复其连线要求信号,以及回复的信号内容为何,判断是否进入一等待期间,以在等待期间内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于暂时等待状态下,无线装置仍维持连线建立沟通程序。如此一来,移动装置便能避免不断重复地进行全新的连线程序,因此不会延迟无线装置与基地台建立连线的时间,且能避免使基地台因重复地接收来自同一无线装置的连线要求信号而呈现过载状态。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Claims (48)

1.一种无线装置,用于一通信控制系统,该通信控制系统包含该无线装置及一基地台,该无线装置包含:
一收发单元,用以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这样该无线装置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以及
一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至该收发单元,用以于该收发单元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使该无线装置于一第一等待期间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这样该无线装置于该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于该收发单元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当该收发单元未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收到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则该处理单元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起始该第一等待期间,且该第一等待期间为一预设期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于该收发单元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未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收到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且更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基地台的暂时拒绝信号,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系于该收发单元接收该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于该收发单元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更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自该基地台接收一暂时拒绝信号,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系于该收发单元接收该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该节能状态,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收发单元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未接收该连线建立信号,且在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拒绝信号时,该处理单元起始该连线拒绝信号载有的一第二等待期间,使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维持该暂时等待状态,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于该收发单元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更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自该基地台接收一第一暂时信号,该无线装置系于该收发单元接收该第一暂时信号后进入该第一暂时信号载有的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该节能状态,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一第二暂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当该收发单元未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接收该第二暂时信号,则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收发单元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接收来自该基地台的该第二暂时信号时,该处理单元起始该第二暂时信号载有的一第二等待期间,使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维持该暂时等待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当该通信控制系统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处于一可受载状态,该收发单元更用以于该第二等待期间自该基地台接收一连线建立信号,该收发单元更于接收该连线建立信号后,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当该收发单元未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接收该第二暂时信号,则该收发单元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当该收发单元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内未收到一连线拒绝信号时,该处理单元将该第二暂时信号做为一正式连线建立信号,该收发单元更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收发单元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内收到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并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于该收发单元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更用以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收一来自该基地台的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这样该处理单元起始该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载有的该第一等待期间,并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该收发单元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单元更用以接收一来自该基地台的暂时拒绝信号,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及一听取期间,该无线装置系于该收发单元接收该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该节能状态,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后的该听取期间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收发单元未于该听取期间接收该连线建立信号,则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单元未于该听取期间接收该连线建立信号,且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拒绝信号,该连线拒绝信号载有一第二等待期间,该处理单元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起始该第二等待期间,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17.一种基地台,用于一通信控制系统,该通信控制系统包含一无线装置及该基地台,该基地台包含:
一收发单元,用以自该无线装置接收一连线要求信号,这样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以及
一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至该收发单元,且用以判断该通信控制系统的一状态,该状态为一可受载状态及一过载状态其中的一;
其中,该无线装置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于一第一等待期间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且该无线装置于该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未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传送一连线建立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这样该无线装置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起始该第一等待期间,且该第一等待期间为一预设期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未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传送一连线建立信号予该无线装置且更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暂时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这样该无线装置于接收该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更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一暂时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这样该无线装置于接收该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该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并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一连线建立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单元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未传送该连线建立信号,且该收发单元在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连线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这样该无线装置起始该连线拒绝信号载有的一第二等待期间,使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维持该暂时等待状态,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更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一第一暂时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这样该无线装置于接收该第一暂时信号后进入该第一暂时信号载有的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该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一第二暂时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当该收发单元未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传送该第二暂时信号予该无线装置,则该收发单元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连线建立完成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单元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传送该第二暂时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这样该无线装置起始该第二暂时信号载有的一第二等待期间,使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维持该暂时等待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当该通信控制系统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处于该可受载状态,该收发单元更用以于该第二等待期间传送一连线建立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该收发单元更于传送该连线建立信号后,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连线建立完成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及一连线拒绝信号的其中的一,当该收发单元未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传送该第二暂时信号予该无线装置,则该收发单元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当该收发单元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内未传送一连线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时,则该无线装置将该第二暂时信号做为一正式连线建立信号,该收发单元更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连线建立完成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收发单元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内传送一连线建立信号予该无线装置,并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连线建立完成信号。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该收发单元更用以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传送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这样该无线装置起始该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载有的该第一等待期间,并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该收发单元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连线建立完成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单元更用以传送一暂时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及一听取期间,该无线装置系于该收发单元接收该暂时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且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后的该听取期间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单元未于该听取期间传送该连线建立信号,且该收发单元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地台,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单元未于该听取期间传送该连线建立信号,且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传送一连线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该连线拒绝信号载有一第二等待期间,这样该无线装置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起始该第二等待期间,该收发单元更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无线装置的重新连线要求信号。
33.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一通信控制系统,该通信控制系统包含一无线装置及一基地台,该通信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令该无线装置传送一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这样该无线装置进入一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b)令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于一第一等待期间进入一暂时等待状态;以及
(c)令该无线装置于该暂时等待状态下,保持该连线建立沟通程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d)令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以及
(e)当该无线装置未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收到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则令该无线装置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起始该第一等待期间,且该第一等待期间为一预设期间。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d)令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且该无线装置未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接收到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
(e)令该基地台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暂时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
(f)令该无线装置于接收该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以及
(g)令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d)令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
(e)令该基地台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一暂时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
(f)令该无线装置于接收该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其中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该节能状态;以及
(g)令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未接收该连线建立信号,且接收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拒绝信号时,该通信控制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骤:
(h)令该无线装置起始该连线拒绝信号载有的一第二等待期间,并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维持该暂时等待状态;以及
(i)令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d)令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
(e)令该基地台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内传送一第一暂时信号予该无线装置;
(f)令该无线装置于接收该第一暂时信号后进入该第一暂时信号载有的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该无线装置更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脱离该节能状态;以及
(g)令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一第二暂时信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通信控制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骤:
(h)当该无线装置未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接收该第二暂时信号,令该无线装置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i)当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接收来自该基地台的该第二暂时信号时,令该无线装置起始该第二暂时信号载有的一第二等待期间,使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维持该暂时等待状态。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通信控制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骤:
(i)当该通信控制系统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处于一可受载状态时,令该基地台于该第二等待期间传送一连线建立信号予该无线装置;以及
(j)令该无线装置于接收该连线建立信号后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通信控制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骤:
(h)当该无线装置未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后至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前接收该第二暂时信号,则令该无线装置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通信控制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骤:
(i)当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内未收到一连线拒绝信号时,令该无线装置将该第二暂时信号做为一正式连线建立信号,并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暂时信号为一暂时拒绝信号,该第二暂时信号为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该通信控制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骤:
(i)令该基地台于该第二等待期间内传送一连线建立信号予该无线装置;以及
(j)令该无线装置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4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d)令该无线装置于传送该连线要求信号后起始一连线回覆视窗期间;
(e)令该基地台于该连线回覆视窗期间传送一暂时连线建立信号予该无线装置;
(f)令该无线装置依据该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起始该暂时连线建立信号载有的该第一等待期间;以及
(g)令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连线建立完成信号予该基地台。
4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d)令该基地台传送一暂时拒绝信号予该无线装置,该暂时拒绝信号载有该第一等待期间及一听取期间;
(e)令该无线装置于接收该暂时拒绝信号后进入该第一等待期间,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的该暂时等待状态为一节能状态;以及
(f)令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一等待期间后的该听取期间等待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建立信号。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g)当该无线装置未于该听取期间接收该连线建立信号,则令该无线装置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i)当该无线装置未于该听取期间接收该连线建立信号,且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接收一来自该基地台的连线拒绝信号,该连线拒绝信号载有一第二等待期间,令该无线装置于该听取期间结束时起始该第二等待期间;以及
(j)令该无线装置于该第二等待期间结束时传送一重新连线要求信号予该基地台。
CN201210022807.6A 2011-01-10 2012-01-10 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595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31074P 2011-01-10 2011-01-10
US61/431,074 2011-01-10
US201161553976P 2011-11-01 2011-11-01
US61/553,976 2011-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5644A true CN102595644A (zh) 2012-07-18
CN102595644B CN102595644B (zh) 2016-02-17

Family

ID=4549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2807.6A Active CN102595644B (zh) 2011-01-10 2012-01-10 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88832B2 (zh)
EP (1) EP2475214B1 (zh)
CN (1) CN102595644B (zh)
TW (1) TWI4848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4801A (zh) * 2013-04-22 2015-12-09 索尼公司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装置
CN105144802A (zh) * 2013-04-22 2015-12-09 索尼公司 用于传输和接收数据的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7707B2 (en) * 2012-07-20 2014-08-26 Intel Corporation Mechanisms for roaming between 3GPP operators and WLAN service providers
KR20140059598A (ko) * 2012-11-08 2014-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지원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30039B1 (ko) * 2012-11-28 2018-02-19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구성 정보, 연결 설정 요청의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시스템
US9179358B2 (en) 2012-12-21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network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4171882A2 (en) * 2013-04-15 2014-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lication of a discontinous reception (drx) cycle
TWI548260B (zh) * 2013-06-14 2016-09-01 國立臺灣大學 觸發服務的系統及方法
MX359694B (es) * 2014-01-31 2018-10-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WO2017029000A1 (en) * 2015-08-14 2017-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od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CN113853810B (zh) 2019-04-02 2024-02-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处置网络故障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7299A1 (en) * 1999-12-23 2001-06-28 Denso Corporation Efficient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packet data services
US20040224709A1 (en) * 2003-05-09 2004-11-11 Lg Electronics Inc. RRC group rejec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720754A (zh) * 2002-11-04 2006-01-1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维持无线数据连接的方法与系统
WO2010027175A2 (en) * 2008-09-03 2010-03-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questing radio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8148B1 (en) 1995-10-05 2002-07-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urst-leve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US6807170B1 (en) * 1996-06-27 2004-10-19 World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user-to-user information transfer services
KR20000072944A (ko) * 1999-05-03 2000-12-05 윤종용 이동통신 기지국에서의 역방향 호 제한 방법
US7349698B2 (en) 2002-10-18 2008-03-25 Kineto Wireless, Inc. Registration messaging in an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272397B2 (en) 2003-10-17 2007-09-18 Kineto Wireless, Inc. Service access control interface for an unlicen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47256B2 (en) 2006-07-21 2010-06-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data congestion and applying a cell reselection offset
US7814193B2 (en) 2008-05-06 2010-10-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istributing user endpoint registrations among border elements in a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8694017B2 (en) * 2009-03-25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7299A1 (en) * 1999-12-23 2001-06-28 Denso Corporation Efficient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packet data services
CN1720754A (zh) * 2002-11-04 2006-01-1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维持无线数据连接的方法与系统
US20040224709A1 (en) * 2003-05-09 2004-11-11 Lg Electronics Inc. RRC group rejec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10027175A2 (en) * 2008-09-03 2010-03-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questing radio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TR 23.888v1.0.0》", 31 July 2010 *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III), COILER CORPORATION: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2》", 19 November 201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4801A (zh) * 2013-04-22 2015-12-09 索尼公司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装置
CN105144802A (zh) * 2013-04-22 2015-12-09 索尼公司 用于传输和接收数据的通信系统
CN105144802B (zh) * 2013-04-22 2019-07-30 索尼公司 用于传输和接收数据的通信系统
CN105144801B (zh) * 2013-04-22 2019-10-08 索尼公司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847A (en) 2012-07-16
CN102595644B (zh) 2016-02-17
US20120178379A1 (en) 2012-07-12
US9288832B2 (en) 2016-03-15
EP2475214B1 (en) 2018-07-11
TWI484852B (zh) 2015-05-11
EP2475214A1 (en)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5644A (zh) 无线装置、基地台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US79208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P2P communication group in cellular system, and P2P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P2P communication group
JP4265620B2 (ja) アクセス制御装置、無線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902815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sic Service Set Association
CN108632810A (zh) 控制终端设备状态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2264116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时分多址无线自组网的节点入网方法
CN105637937B (zh) 控制设备、基站和通信终端
JPH07177558A (ja) パケット化セルラ通信方法
CN104394465A (zh) 一种唤醒待机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13406A (zh) 采用x2接口的信令交互完成不同小区d2d通信的方法
CN103200646A (zh) 一种终端以及终端主动扫描的方法
WO2008101434A1 (fr) Terminal et procédé d'accès à un réseau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et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correspondant
CN110351882A (zh) 一种请求系统信息的指示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TW201740759A (zh) 資源配置方法、設備及系統
EP217952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p2p communication group in cellular system, and p2p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p2p communication group
CN102883344B (zh) 一种无线网络管理消息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27233B (zh) 用于为多用户设备调度无线信道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14222369A (zh) 组网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557063A (zh) 控制终端的连接时间的方法和执行方法的amf节点
CN109429215B (zh) 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32032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機位置情報の取得方法
CN101577981B (zh) 一种主控移动台、网络设备以及中继通信方法
CN102802237A (zh) 数据转发控制方法以及无线集中控制设备
JP2015046690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携帯通信端末及び輻輳制御方法
EP2140585B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