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5513A - 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5513A CN102595513A CN2011100018393A CN201110001839A CN102595513A CN 102595513 A CN102595513 A CN 102595513A CN 2011100018393 A CN2011100018393 A CN 2011100018393A CN 201110001839 A CN201110001839 A CN 201110001839A CN 102595513 A CN102595513 A CN 1025955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
- transmission
- long
- state
- transm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在进行CoMP类型UE的业务传输时,根据统计的重传比例是否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确定UE的业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采用本发明,系统可根据无线信道的实际状况进行自适应的激活或去激活CoMP传输,降低由于使用不必要的CoMP传输所带来的开销,提高网络的容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多点协作)激活方案是,当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往小区边缘移动,UE测量的下行信号强度值满足某种门限的时候,服务小区(以下也称作主小区)将UE配置为CoMP类型的UE。此后,该UE的业务就会采用CoMP方案进行传输,服务小区和协作小区通过X2口进行数据传输。
联合传输(Joint Transmission,简称为JT)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中,多个传输点同时为一个用户服务,旨在提高CoMP用户接收信号的质量,获得分集增益。但是,由于CoMP的用户占用了多个小区的资源,因此,传统CoMP方案在实现时会导致资源利用率的下降,同时也会增加X2口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能够自适应调节CoMP UE的传输方案,降低对无线资源和X2口资源的占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
在进行多点协作(CoMP)类型用户设备(UE)的业务传输时,根据统计的重传比例是否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重传比例是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发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次数与传输总次数的比值;
若所述重传比例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使用CoMP方式传输;
若所述重传比例没有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至少在新传时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小区将UE配置为CoMP类型UE时,默认或配置所述UE的状态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或长CoMP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重传使用CoMP方式传输;或者,新传和重传均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和重传均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一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若统计的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高于第一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一周期内仍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二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若统计的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低于第二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二周期内仍为长CoMP激活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通过子帧数或调度次数确定,且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相等或不相等。
更进一步地,对于传输的上行数据,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收到错误应答(NACK)反馈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
对于传输的下行数据,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检测到循环冗余校验(CRC)错误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UE业务传输中,在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资源分配指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包含激活指示信息,指示本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CoMP类型UE业务传输时的重传比例;
切换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重传比例是否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重传比例是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发生HARQ重传的次数与传输总次数的比值;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重传比例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使用CoMP方式传输;若所述重传比例没有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至少在新传时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初始配置模块,
所述初始配置模块用于,默认或配置所述CoMP类型UE的状态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或长CoMP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重传使用CoMP方式传输;或者,新传和重传均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和重传均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统计模块用于,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一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本周期内的重传比例高于第一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一周期内仍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统计模块用于,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二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统计的本周期内的重传比例低于第二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二周期内仍为长CoMP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通过子帧数或调度次数确定,且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相等或不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统计模块用于,对于传输的上行数据,统计的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收到NACK反馈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对于传输的下行数据,统计的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检测到CRC错误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
更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UE业务传输中,在用于PDSCH资源分配指示的PDCCH中包含激活指示信息,指示本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重传激活CoMP的机制,当UE往小区边缘移动时,UE测量本小区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逐渐变小,邻区的干扰越来越大,eNodeB(演进的节点B)根据UE测量的本区的RSRP和邻区的RSRP然后参照给定的门限来触发UE是否进行CoMP传输。这种情况下,由于无线信道的复杂多变性以及UE测量的准确性等因素影响,存在某些UE的某些业务会进行不必要的CoMP传输。使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重传激活的CoMP机制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系统根据无线信道的实际状况进行自适应的开关CoMP传输的功能,降低由于使用不必要的CoMP传输所带来的开销,提高网路的容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的下行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格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长CoMP激活/去激活的判决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长CoMP去激活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长CoMP激活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周期同门限重传激活CoMP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如下:对于CoMP类型UE,根据业务传输时统计的重传比例是否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确定UE的业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
具体地,对于处于长CoMP去激活状态的UE,UE在进行业务传输时,eNodeB调度首个包新传的时候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即对于下行使用CoMP JT策略,对于上行使用多个eNodeB联合接收策略),而是使用单小区(优选为主小区)为该UE传输业务;根据UE的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反馈信息或服务小区检测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结果,决定重传或下一次新传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
例如,若第一包新传UE反馈ACK(对于下行传输)或服务小区检测CRC正确(对于上行业务),则eNodeB调度下一包新传,仍然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而若eNodeB收到UE反馈NACK(对于下行传输)或服务小区检测CRC错误(对于上行业务),则重传的时候使用CoMP传输;并可利用PDCCH中与CoMP传输相关的激活指示信息(如标志位),如图1所示,通知UE本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
优选的,还可根据UE业务传输时统计的重传比例,如一段时间内收到NACK反馈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或者检测到CRC错误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来决定是否要激活或者去激活CoMP传输方式。
假设每次第一包新传收到NACK(对于下行传输)或服务小区检测CRC错误(对于上行业务)从而触发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概率较大,则HARQ自适应的将第一次传输也使用CoMP(对于下行使用CoMP JT策略,对于上行使用多个eNodeB联合接收策略)方式传输。这样调度可以降低不必要的CoMP传输带给网络的压力。且每次是否使用CoMP传输只需要eNodeB下发的PDCCH中内容作变化就可以,不会增加信令开销。
为了便于阐述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为便于描述,首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涉及的如下概念进行介绍:
1. 长CoMP激活状态:当调度的UE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新传重传都采用CoMP方式传输。
2. 长CoMP去激活状态:当调度的UE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新传不采用CoMP方式传输,重传使用CoMP方式传输;或者,新传和重传都不采用CoMP方式传输。
3. 长CoMP统计周期:具体是指eNodeB进入长CoMP激活或长CoMP去激活持续的时间长度(可以用子帧数量或调度的次数来计量),切换周期包括两种周期,一种是在长CoMP激活状态下的统计周期,一种是在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的统计周期;
4. 重传比例:在一个统计周期内,重传比例=重传发生的次数/传输的总次数;
5.触发门限:具体可分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的第一触发门限(即长CoMP激活触发门限),和长CoMP激活状态下的第二触发门限(即长CoMP去激活触发门限)。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长CoMP激活去激活状态判断方案的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该流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UE移动到CoMP区域,eNodeB配置UE为CoMP类型UE;
步骤2. eNodeB配置为CoMP型UE,第一次组织UE上下行业务传输的时候的状态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也就是新传不使用CoMP模式,当发生HARQ重传的时候触发使用CoMP模式;
步骤3. eNodeB统计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的切换周期个时间内的重传比例,若重传比例高于设定的长CoMP激活触发门限,则eNodeB将该UE状态转为长CoMP激活状态,否则继续保持长CoMP去激活状态组织传输;
步骤4. 当UE状态为长CoMP激活状态时,eNodeB组织UE上下行业务传输都是用CoMP模式,不区分重传和新传,eNodeB依然统计长CoMP激活周期内重传比例,若重传比例小于设定的长CoMP去激活触发门限,则eNodeB将UE置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否则依然使用长CoMP激活状态进行业务传输。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当UE的状态为长CoMP去激活下,eNodeB对UE的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该流程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HARQ传输的时候,eNodeB判断是否为HARQ第一次传输,即判断是新传还是重传,若是新传执行步骤2,若是重传则跳到步骤3;
步骤2,此次传输不使用CoMP传输,即对应下行传输的时候PDCCH中与CoMP传输相关的bit位复位(写为0),对应上行传输的时候不通知协作小区进行CoMP接收,执行步骤4;
步骤3,此次传输使用CoMP传输,即对于下行传输的时候PDCCH中与CoMP传输相关的对应标志位置位(例如将对应的bit位写为1),对应上行传输的时候通知协作小区进行CoMP接收并将数据通过X2口传给服务小区,重传发生的时候,将统计重传次数的统计变量M的值加1,然后执行步骤4;
步骤4,eNodeB接收UE反馈的ACK/NACK(对于下行传输)或解析上行数据的CRC(对于上行传输),并将统计UE传输次数N的值加1;
步骤5,判断N的值是否满足长CoMP去激活的周期条件,若不满足周期条件则继续组织新传或重传然后跳到步骤1,若满足周期条件则跳到步骤6;
步骤6,判断M/N与第一门限值(例如系统可配置设定门限值为2,等)的关系,若M/N>第一门限,则说明重传的次数太多,这时候的信道条件需要进行CoMP传输来降低重传造成的信令开销和时延,若M/N<第一门限则依然延用现在的长CoMP去激活模式进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在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UE的业务传输方式为:新传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重传使用CoMP方式传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中,对于UE的某些业务,如使用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或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传输时间间隔)Bundling(绑定)传输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基于IP协议的语音技术)等业务,本身就有很高的抗干扰特性,则在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UE的业务传输也可以是重传和新传都不使用CoMP模式,从而可以进一步节省X2口资源和网络资源。
当UE的状态切换到长CoMP激活状态的时候,eNodeB对UE的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eNodeB对UE的业务不管新传重传都是用CoMP,使用CoMP的方式和长CoMP去激活下使用CoMP的方法类似,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eNodeB判断HARQ是不是第一次传输,如果是重传则进入步骤2,如果是第一次传输进入步骤3;
步骤2,判断为重传的话,统计重传累加次数的M值加1;
步骤3,使用CoMP进行上下行传输,如上一个实施例的步骤3描述;
步骤4,统计UE传输的次数N,若N不满足周期条件则继续组织重传新传进行长CoMP激活传输,若N满足周期条件则跳到步骤5;
步骤5,判断M/N与第二门限值(如门限值为4)的关系,若M/N>第二门限,则继续使用长CoMP激活模式进行传输,若M/N<第二门限则使用长CoMP去激活模式进行传输。
为了系统实现方便简化处理流程,可以考虑长CoMP激活切换周期和长CoMP去激活切换周期为同一个周期,长CoMP激活和去激活时候的重传比例判断门限为一个值,这样就可以简化实现的流程。如图5所示,具体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1,eNodeB判断HARQ是否第一次传输并且长CoMP传输未激活,若不是执行步骤2,若是执行步骤3;
步骤2,不使用CoMP传输方式进行上下行业务传输,执行步骤4;
步骤3,使用CoMP方式进行上下行业务传输,即对于下行传输的时候PDCCH中与CoMP传输相关的bit位置位(如写为1),对应上行传输的时候通知协作小区进行CoMP接收并将数据通过X2口传给服务小区,之后判断这包数据是重传还是新传,若是重传将统计重传的变量M加1,若是新传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将统计UE业务传输次数的计数N的值加1;
步骤5,判断N是否满足CoMP切换统计周期,若N满足条件及N>CoMP切换统计周期则执行步骤6, 否则执行步骤7;
步骤6,判断M/N的值与重传比例门限值大小的比较,当M/N大于门限值,则将该UE置为长CoMP激活传输方式,M/N小于门限值,则将该UE置为长CoMP去激活传输方式,执行步骤7;
步骤7,eNodeB根据UE反馈的ACK/NACK或上行业务的CRC信息组织新传或重传,执行步骤1。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CoMP类型UE业务传输时的重传比例;
切换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重传比例是否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重传比例是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发生HARQ重传的次数与传输总次数的比值;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重传比例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使用CoMP方式传输;若所述重传比例没有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至少在新传时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初始配置模块,
所述初始配置模块用于,默认或配置所述CoMP类型UE的状态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或长CoMP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重传使用CoMP方式传输;或者,新传和重传均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和重传均使用CoMP方式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统计模块用于,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一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本周期内的重传比例高于第一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一周期内仍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统计模块用于,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二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统计的本周期内的重传比例低于第二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二周期内仍为长CoMP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通过子帧数或调度次数确定,且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相等或不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统计模块用于,对于传输的上行数据,统计的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收到NACK反馈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对于传输的下行数据,统计的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检测到CRC错误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
更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UE业务传输中,在用于PDSCH资源分配指示的PDCCH中包含激活指示信息,指示本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Claims (15)
1.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多点协作(CoMP)类型用户设备(UE)的业务传输时,根据统计的重传比例是否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传比例是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发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次数与传输总次数的比值;
若所述重传比例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使用CoMP方式传输;
若所述重传比例没有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至少在新传时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小区将UE配置为CoMP类型UE时,默认或配置所述UE的状态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或长CoMP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重传使用CoMP方式传输;或者,新传和重传均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和重传均使用CoMP方式传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一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若统计的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高于第一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一周期内仍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二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若统计的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低于第二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二周期内仍为长CoMP激活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通过子帧数或调度次数确定,且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相等或不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传输的上行数据,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收到错误应答(NACK)反馈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
对于传输的下行数据,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检测到循环冗余校验(CRC)错误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UE业务传输中,在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资源分配指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包含激活指示信息,指示本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
9.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CoMP类型UE业务传输时的重传比例;
切换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重传比例是否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重传比例是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发生HARQ重传的次数与传输总次数的比值;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重传比例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使用CoMP方式传输;若所述重传比例没有超出预定的触发门限,则确定所述UE的业务传输至少在新传时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初始配置模块,
所述初始配置模块用于,默认或配置所述CoMP类型UE的状态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或长CoMP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重传使用CoMP方式传输;或者,新传和重传均不使用CoMP方式传输;
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业务传输的新传和重传均使用CoMP方式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统计模块用于,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去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一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块统计的本周期内的重传比例高于第一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一周期内仍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统计模块用于,所述UE处于所述长CoMP激活状态下时,在每个第二周期结束时统计该周期内的重传比例;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用于,若统计的本周期内的重传比例低于第二触发门限,则将所述UE的状态切换为长CoMP去激活状态;否则,所述UE的状态在下个第二周期内仍为长CoMP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通过子帧数或调度次数确定,且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相等或不相等。
14.如权利要求9、10、11、12或13之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统计模块用于,对于传输的上行数据,统计的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收到NACK反馈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对于传输的下行数据,统计的所述重传比例包括检测到CRC错误的次数占传输总次数的比例。
15.如权利要求9、10、11、12或13之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触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UE业务传输中,在用于PDSCH资源分配指示的PDCCH中包含激活指示信息,指示本次传输是否使用CoMP方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1839.3A CN102595513B (zh) | 2011-01-06 | 2011-01-06 | 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PCT/CN2011/081963 WO2012092795A1 (zh) | 2011-01-06 | 2011-11-09 | 一种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1839.3A CN102595513B (zh) | 2011-01-06 | 2011-01-06 | 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5513A true CN102595513A (zh) | 2012-07-18 |
CN102595513B CN102595513B (zh) | 2015-09-16 |
Family
ID=46457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0183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5513B (zh) | 2011-01-06 | 2011-01-06 | 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95513B (zh) |
WO (1) | WO2012092795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07613A (ja) * | 2012-11-26 | 2014-06-09 | Kyocera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8124266A (zh) * | 2016-11-28 | 2018-06-0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上行联合接收方法及基站 |
CN108234658A (zh) * | 2018-01-05 | 2018-06-29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感知服务器集群健康状况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7465A (zh) * | 2007-12-14 | 2008-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0087618A2 (ko) * | 2009-01-30 | 2010-08-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CoMP 집합 단위 핸드오프 수행 방법 |
CN101932080A (zh) * | 2009-06-19 | 2010-12-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CoMP模式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2631B (zh) * | 2006-06-21 | 201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根据用户服务质量分配系统资源的方法及基站 |
CN101815331B (zh) * | 2009-02-25 | 2014-1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与协同传输的协同小区选择方法、服务基站及通信系统 |
-
2011
- 2011-01-06 CN CN201110001839.3A patent/CN1025955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09 WO PCT/CN2011/081963 patent/WO201209279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7465A (zh) * | 2007-12-14 | 2008-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0087618A2 (ko) * | 2009-01-30 | 2010-08-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CoMP 집합 단위 핸드오프 수행 방법 |
CN101932080A (zh) * | 2009-06-19 | 2010-12-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CoMP模式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07613A (ja) * | 2012-11-26 | 2014-06-09 | Kyocera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8124266A (zh) * | 2016-11-28 | 2018-06-0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上行联合接收方法及基站 |
CN108234658A (zh) * | 2018-01-05 | 2018-06-29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感知服务器集群健康状况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08234658B (zh) * | 2018-01-05 | 2021-05-25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感知服务器集群健康状况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5513B (zh) | 2015-09-16 |
WO2012092795A1 (zh) | 201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50601B2 (ja) |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共有チャンネル(pusch)送信時間間隔(tti)バンドリング | |
NL2012390C2 (en) | Harq reception status determination and transmission. | |
US1174302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half 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686112B (zh) | 分组数据发送方法及其使用该方法的移动通信系统 | |
US8935587B2 (en) | Method for effectively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077502B (zh)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用户设备 | |
US10673574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group transmissions | |
WO2018077425A1 (en) | Base stations, user equipments and 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 |
US2011015818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n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7710721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3718494A (zh) | 用于八载波hsdpa的rlc状态报告 | |
CN105284070A (zh) | 在利用有限的harq进程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中使用更多传输机会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352574A (zh) | 改进的确认信令 | |
US20200067655A1 (en)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3248464A (zh)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4285401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复合确认信息的方法、布置和节点 | |
CN110366833A (zh) | 用于确认信令的重传定时 | |
CN103427964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2404094B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2595513B (zh) | 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
US20120182918A1 (en) | Method of Handling Latency Impact on CoMP HARQ and Feedback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291679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 |
EP2692071A1 (en) |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 |
CN10248034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节点 | |
JP2022068858A (ja) | Harq再送信を処理するデバイ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