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5125B -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5125B
CN102595125B CN201110009664.0A CN201110009664A CN102595125B CN 102595125 B CN102595125 B CN 102595125B CN 201110009664 A CN201110009664 A CN 201110009664A CN 102595125 B CN102595125 B CN 102595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frame
ref
frame
height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96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5125A (zh
Inventor
舒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zhou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NZHOU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NZHOU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NZHOU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096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51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3584 priority patent/WO20120975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5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5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5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51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3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 H04N19/109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among a plurality of temporal predictive coding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装置,对存在镜头推进的视频源,通过对当前编码帧的一个参考帧进行双向变换,并利用其进行双向预测从而达到优化当前编码帧的压缩效果。此方法,一方面可以缓解由于对镜头推进判定不准确或者采用不合适的采样率,而产生的制约P帧预测参考帧变换技术性能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一个前向参考帧达到对当前编码P帧进行前后双向预测的效果。低帧率时,帧与帧之间的镜头变化更大,此时采用本发明的P帧预测方法,压缩性能的提升将更为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编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视频编码中,通常使用帧内预测来消除图像的空间冗余度,使用帧间预测来消除时间冗余度。其中视频源的帧间信息冗余度相比较于帧内的要大得多,这就使得帧间编码方法在视频编码中显得极为重要。
帧间预测根据预测方向的不同分为:P帧预测和B帧预测。目前主流的P帧预测方法采用前向已编码的帧作为当前编码帧的参考帧,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压缩当前编码帧的信息。而主流的B帧预测方法则采用前向已编码的帧以及后向已编码的帧,分别作为当前编码B帧的前后向参考帧,利用当前编码B帧与前后向参考帧之间的相似性,压缩当前编码B帧的信息。由于P帧预测仅使用前向预测,而B帧预测方法使用了前后向双向预测技术,从而使得P帧预测比B帧预测的压缩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P帧预测仅使用前向预测导致的压缩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若为镜头拉近则执行步骤102;
步骤102: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二参考帧;
步骤103:判断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四参考帧,执行步骤106;
步骤105: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六参考帧;执行步骤106;
步骤106:判断是否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都存在,若是则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双向预测;若否则用第一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常规预测。
其中,所述步骤101中,进一步包括:若是镜头推远则执行步骤107;
步骤107: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八参考帧;执行步骤108;
步骤108;判断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若是则执行步骤109;若否则执行步骤110;
步骤109: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参考帧,执行步骤106;
步骤110: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二参考帧;执行步骤106。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P帧双向预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
镜头拉近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为镜头拉近时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二参考帧,则第二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小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四参考帧,由预测单元进行处理;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大于等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六参考帧;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
预测单元,用于判断否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都存在,若是则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双向预测;若否则用第一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常规预测。
其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镜头推远单元,该单元包括:第四处理单元,第五处理单元,第六处理单元;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为镜头推远时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八参考帧,则第二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小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参考帧;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大于等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二参考帧。
本发明提出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装置,对存在镜头推进的视频源,通过对当前编码帧的一个参考帧进行双向变换,并利用其进行双向预测从而达到优化当前编码帧的压缩效果。
此方法,一方面可以缓解由于对镜头推进判定不准确或者采用不合适的采样率,而产生的制约P帧预测参考帧变换技术性能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一个前向参考帧达到对当前编码P帧进行前后双向预测的效果。低帧率时,帧与帧之间的镜头变化更大,此时采用本发明的P帧预测方法,压缩性能的提升将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2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应当理解,此处所描写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P帧的。
实施例1,参见图1,该方法主要应用于P帧预测,具体为:
步骤101:确定第一参考帧refi(该第一参考帧可以为参考帧列表中任一个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frame的关系;若所述关系为镜头拉近则执行步骤102;若所述关系为镜头推远则执行步骤107;若不存在镜头拉近或者镜头推远关系,则执行步骤106;
步骤102: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refi',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0设置为第二参考帧refi';
该步骤102中所述的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r得到第二参考帧refi'的方法可以为: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参考帧refi'。
在该步骤102中,可以在得到第二参考帧refi'的基础上对第二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参考帧refi”;对第二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的方法可以为:将第二参考帧refi'进行边界像素删除,获取第三参考帧refi”,使得第三参考帧refi”与第一参考帧refi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相应的可以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三参考帧refi”;该方法进一步对第二参考帧进行了像素删除,使得第一当前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避免了内存的重新分配,便于代码的兼容;
其中将第二参考帧refi'进行边界像素删除,获取第三参考帧refi”的方法可以为:
refi”(m,n)=refi'(m+d_height',n+d_width')
d_width'=(m_width'-o_width)/2,
d_height'=(m_height'-o_height)/2。
其中refi'为第二参考帧,refi”为第三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m_height'为refi'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步骤103:判断第一参考帧refi与当前编码帧frame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执行步骤105;
ifstd(refi(m,n)-frame(m,n))<Thres,进入步骤104;
else进入步骤105;
其中std:求均方差;
refi(m,n):第i个参考帧refi第m行n列的像素值;
frame(m,n):当前编码帧frame第m行n列的像素值;
Thres:相应判定阈值,即预置的第一参数。
步骤104: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refi”',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1设置为第四参考帧refi”',执行步骤106;
该步骤104中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的方法可以为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下采样;
该步骤104中可以在获取第四参考帧refi”'后进一步对第四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参考帧refi””;对第四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获得第五参考帧refi””的方法可以是:对第四参考帧refi”'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五参考帧,使得第五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refi具有相同的分辨率;该方法进一步对第四参考帧进行了像素扩展,使得第二当前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避免了内存的重新分配,便于代码的兼容;
其中对第四参考帧refi”'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充的方法可以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为第四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m_height”'为refi”'第四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refi””为第五参考帧;
d_width”'=(o_width-m_width”')/2,
d_height”'=(o_height-m_height”')/2。
步骤105: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refi (5),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1设置为第六参考帧refi (5),执行步骤106;
该步骤105中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refi (5)方法可以为:更换采样率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上采样,得到第六参考帧refi (5)
该步骤105中在得到第六参考帧refi (5)后可以进一步对第六参考帧refi (5)进行处理,得到第七参考帧refi (6),使得第七参考帧refi (6)与第一参考帧refi具有相同的分辨率;并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七参考帧refi (6);进入步骤106;
其中对第六参考帧refi (5)进行处理,得到第七参考帧refi (6)的方法可以为:对第六参考帧refi (5)进行边界像素删除:
refi (6)(m,n)=refi (5)(m+d_height(5),n+d_width(5))
其中refi (6)为第七参考帧、refi (5)为第六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5)、m_height(5)为refi (5)的列数与行数、refi (6)为第七参考帧;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5)=(m_width(5)-o_width)/2,
d_height(5)=(m_height(5)-o_height)/2;
该方法进一步对第六参考帧进行了像素删除使得第二当前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避免了内存的重新分配,便于代码的兼容。
步骤106:判断是否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0、curr_refi 1)都存在,若是则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0、curr_refi 1)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双向预测,结束;若否则用第一参考帧refi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常规预测,结束;
if(curr_refi 0&&curr_refi 1存在)
利用curr_refi 0和curr_refi 1,对当前编码帧frame进行双向P帧预测,结束。
else利用refi对当前编码帧frame进行常规P帧预测,结束。
其中,curr_refi 0:第一当前参考帧,即更新处理后0方向的第i个参考帧;curr_refi 1:第二当前参考帧,即更新处理后1方向的第i个参考帧。
步骤107: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refi (7),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八参考帧refi (7);执行步骤108;
该步骤107中,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refi (7)的方法可以为: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下采样,得到第八参考帧refi (7)
该步骤107中,得到第八参考帧refi (7)后可以进一步对第八参考帧refi (7)进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九参考帧refi (8);并相应的将第一参考帧refi是设置为第九参考帧refi (8);该方法进一步对对第八参考帧进行了像素扩展,使得第一当前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避免了内存的重新分配,便于代码的兼容;
其中对第八参考帧refi (7)进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九参考帧refi (8)的方法可以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 (8)为第九参考帧、refi (7)为第八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7)、m_height(7)为refi (7)的列数与行数;refi (8)为第九参考帧;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7)=(o_width-m_width(7))/2,
d_height(7)=(o_height-m_height(7))/2。
步骤108:判断第一参考帧refi与当前编码帧frame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若是则执行步骤109;若否则执行步骤110;
ifstd(refi(m,n)-frame(m,n))<Thres,进入步骤109;
else进入步骤110;
其中std:求均方差;
refi(m,n):当第i个参考帧refi第m行n列的像素值;
frame(m,n):当前编码帧frame第m行n列的像素值;
Thres:相应判定阈值,即预置的第一参数。
步骤109: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refi (9),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1设置为第十参考帧refi (9),执行步骤106;
该步骤109中: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refi (9)方法可以为:对第一参考帧refi上采样;
该步骤109中,在得到第十参考帧refi (9)后,可以进一步对第十参考帧refi (9)进行处理,获得第十一参考帧refi (10),使得第十一参考帧refi (10)与第一参考帧refi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1设置为第十一参考帧refi (10);其中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获得第十一参考帧refi (10)的方法可以为对第十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该方法进一步对第十参考帧进行了像素删除,使得第二当前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避免了内存的重新分配,便于代码的兼容;
其中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边界像素删除,获得第十一参考帧refi (10)的方法可以为:
refi (10)(m,n)=refi (9)(m+d_height(9),n+d_width(9))
其中refi (10)为第十一参考帧、refi (9)为第十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9)、m_height(9)为refi (9)的列数与行数;refi (9)为第十参考帧;refi (10)为第十一参考帧;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9)=(m_width(9)-o_width)/2,
d_height(9)=(m_height(9)-o_height)/2。
步骤110: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refi (11),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1设置为第十二参考帧refi (11),执行步骤106;
该步骤110中,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refi (11)的方法可以为:更换采样率对第一参考帧refi进行下采样;
该步骤110中,得到第十二参考帧refi (11)后可以进一步对第十二参考帧refi (11)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得到第十三参考帧refi (12);使得第十三参考帧refi (12)与第一参考帧refi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curr_refi 1设置为第十三参考帧refi (12),进入步骤106;该方法进一步对第十二参考帧进行了像素扩展,使得第二当前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避免了内存的重新分配,便于代码的兼容;
其中,对第十二参考帧refi (11)进行像素填充扩展,得到第十三参考帧refi (12)的方法可以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 (12)为第十三参考帧、refi (11)为第十二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11)、m_height(11)为refi (11)的列数与行数;refi (11)为第十二参考帧;refi (12)为第十三参考帧;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11)=(o_width-m_width(11))/2,
d_height(11)=(o_height-m_height(11))/2。
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P帧双向预测装置,参见图2,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
镜头拉近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为镜头拉近时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二参考帧,则第二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参考帧;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可以用于:得到所述第二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二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参考帧;相应的,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三参考帧;
所述对第二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参考帧具体为:将第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获取第三参考帧,使得第三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所述将第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方法具体为:
refi”(m,n)=refi'(m+d_height',n+d_width')
其中refi'为第二参考帧,refi”为第三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m_height'为refi'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m_width'-o_width)/2,
d_height'=(m_height'-o_height)/2。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小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四参考帧,由预测单元进行处理;
所述的第二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得到第四参考帧。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得到所述的第四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四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参考帧;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五参考帧;
所述对第四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参考帧具体为:对第四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获取第五参考帧,使得第五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所述对第四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具体为:
列填充:
ref i &prime; &prime; &prime; &prime; ( m , n ) = ref i &prime; &prime; &prime; ( m , 0 ) , 0 &le; n < d _ width &prime; &prime; &prime; ref i &prime; &prime; &prime; ( m , n ) , d _ width &prime; &prime; &prime; &le; n < o _ w i d t h - d _ width &prime; &prime; &prime; ref i &prime; &prime; &prime; ( m , o _ w i d t h - 1 ) , o _ w i d t h - d _ width &prime; &prime; &prime; &le; n < o _ w i d t h
行填充:
ref i &prime; &prime; &prime; &prime; ( m , n ) = ref i &prime; &prime; &prime; ( 0 , n ) , 0 &le; m < d _ height &prime; &prime; &prime; ref i &prime; &prime; &prime; ( m , n ) , d _ height &prime; &prime; &prime; &le; n < o _ h e i g h t - d _ height &prime; &prime; &prime; ref i &prime; &prime; &prime; ( o _ h e i g h t - 1 , n ) , o _ h e i g h t - d _ height &prime; &prime; &prime; &le; n < o _ h e i g h t
其中refi”'为第四参考帧、refi””为第五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m_height”'为refi”'第四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o_width-m_width”')/2,
d_height”'=(o_height-m_height”')/2。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大于等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六参考帧;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具体为:更换采样率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上采样,得到第六参考帧;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还看可以进一步用于,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六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七参考帧,使得第七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七参考帧;
所述对第六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七参考帧具体为:对第六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所述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具体为:
refi (6)(m,n)=refi (5)(m+d_height(5),n+d_width(5))
其中refi (6)为第七参考帧、refi (5)为第六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5)、m_height(5)为refi (5)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5)=(m_width(5)-o_width)/2,
d_height(5)=(m_height(5)-o_height)/2。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
预测单元,用于判断否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都存在,若是则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双向预测,结束;若否则用第一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常规预测,结束。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镜头推远单元,该单元包括:第四处理单元,第五处理单元,第六处理单元;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为镜头推远时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八参考帧,则第二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所述的第四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得到第八参考帧。
所述的第四处理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得到第八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八参考帧进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九参考帧;并相应的将第一参考帧设置为第九参考帧;
所述对第八参考帧进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九参考帧的方法具体为:
列填充:
ref i ( 8 ) ( m , n ) = ref i ( 7 ) ( m , 0 ) , 0 &le; n < d _ width ( 7 ) ref i ( 7 ) ( m , n ) , d _ width ( 7 ) &le; n < o _ w i d t h - d _ width ( 7 ) ref i ( 7 ) ( m , o _ w i d t h - 1 ) , o _ w i d t h - d _ width ( 7 ) &le; n < o _ w i d t h
行填充:
ref i ( 8 ) ( m , n ) = ref i ( 7 ) ( 0 , n ) , 0 &le; m < d _ height ( 7 ) ref i ( 7 ) ( m , n ) , d _ height ( 7 ) &le; n < o _ h e i g h t - d _ height ( 7 ) ref i ( 7 ) ( o _ h e i g h t - 1 , n ) , o _ h e i g h t - d _ height ( 7 ) &le; n < o _ h e i g h t
其中refi (8)为第九参考帧、refi (7)为第八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7)、m_height(7)为refi (7)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7)=(o_width-m_width(7))/2,
d_height(7)=(o_height-m_height(7))/2。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小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参考帧;
所述第五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上采样。
所述第五处理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对第十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得到第十一参考帧,使得第一参考帧与第十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一参考帧;
所述对第十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得到第十一参考帧具体为:
refi (10)(m,n)=refi (9)(m+d_height(9),n+d_width(9))
其中refi (10)为第十一参考帧、refi (9)为第十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9)、m_height(9)为refi (9)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9)=(m_width(9)-o_width)/2,
d_height(9)=(m_height(9)-o_height)/2。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大于等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二参考帧。
所述第六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具体为:更换采样率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
所述第六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十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得到第十三参考帧,使得第十三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三参考帧;
所述对第十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得到第十三参考帧具体为:
列填充:
ref i ( 12 ) ( m , n ) = ref i ( 11 ) ( m , 0 ) , 0 &le; n < d _ width ( 11 ) ref i ( 11 ) ( m , n ) , d _ width ( 11 ) &le; n < o _ w i d t h - d _ width ( 11 ) ref i ( 11 ) ( m , o _ w i d t h - 1 ) , o _ w i d t h - d _ width ( 11 ) &le; n < o _ w i d t h
行填充:
ref i ( 12 ) ( m , n ) = ref i ( 11 ) ( 0 , n ) , 0 &le; m < d _ height ( 11 ) ref i ( 11 ) ( m , n ) , d _ height ( 11 ) &le; n < o _ h e i g h t - d _ height ( 11 ) ref i ( 11 ) ( o _ h e i g h t - 1 , n ) , o _ h e i g h t - d _ height ( 11 ) &le; n < o _ h e i g h t
其中refi (12)为第十三参考帧、refi (11)为第十二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11)、m_height(11)为refi (11)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11)=(o_width-m_width(11))/2,
d_height(11)=(o_height-m_height(11))/2。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P帧预测装置。该装置对存在镜头推进的视频源,通过对当前编码帧的一个参考帧进行双向变换,并利用其进行双向预测从而达到优化当前编码帧的压缩效果;一方面该装置可以缓解由于对镜头推进判定不准确或者采用不合适的采样率,而产生的制约P帧预测参考帧变换技术性能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一个前向参考帧达到对当前编码P帧进行前后双向预测的效果。低帧率时,帧与帧之间的镜头变化更大,此时采用本发明的P帧预测方法,压缩性能的提升将更为显著。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硬件来完成的,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若为镜头拉近则执行步骤102;
步骤102: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二参考帧;
步骤103:判断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四参考帧,执行步骤106;
步骤105: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六参考帧;执行步骤106;
步骤106:判断是否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都存在,若是则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双向预测;若否则用第一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常规预测;
所述步骤102: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参考帧;
所述步骤104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得到第四参考帧;
所述步骤105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具体为:更换采样率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上采样,得到第六参考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1中,进一步包括:若是镜头推远则执行步骤107;
步骤107: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八参考帧;执行步骤108;
步骤108;判断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若是则执行步骤109;若否则执行步骤110;
步骤109: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参考帧,执行步骤106;
步骤110: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二参考帧;执行步骤106;
所述步骤107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得到第八参考帧;
所述步骤109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上采样;
所述步骤110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具体为:更换采样率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2中,得到所述第二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二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参考帧;
相应的,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三参考帧,进入步骤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2中:进一步对第二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参考帧具体为:将第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获取第三参考帧,使得第三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2中:将第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方法具体为:
refi''(m,n)=refi'(m+d_height',n+d_width')
其中refi'为第二参考帧,refi''为第三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m_height'为refi'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m_width'-o_width)/2,
d_height'=(m_height'-o_height)/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4中:得到所述的第四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四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参考帧;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五参考帧,进入步骤1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4中:对第四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参考帧具体为:
对第四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获取第五参考帧,使得第五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4中:对第四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具体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为第四参考帧、refi''''为第五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m_height'''为refi'''第四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o_width-m_width''')/2,
d_height'''=(o_height-m_height''')/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5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六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七参考帧,使得第七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七参考帧;进入步骤10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5中:对第六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七参考帧具体为:对第六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所述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具体为:
refi (6)(m,n)=refi (5)(m+d_height(5),n+d_width(5))
其中refi (6)为第七参考帧、refi (5)为第六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5)、m_height(5)为refi (5)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5)=(m_width(5)-o_width)/2,
d_height(5)=(m_height(5)-o_height)/2。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7中:得到第八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八参考帧进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九参考帧;并相应的将第一参考帧设置为第九参考帧;
所述对第八参考帧进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九参考帧的方法具体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 (8)为第九参考帧、refi (7)为第八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7)、m_height(7)为refi (7)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7)=(o_width-m_width(7))/2,
d_height(7)=(o_height-m_height(7))/2。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9中,进一步对第十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得到第十一参考帧,使得第一参考帧与第十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一参考帧;
所述对第十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得到第十一参考帧具体为:
refi (10)(m,n)=refi (9)(m+d_height(9),n+d_width(9))
其中refi (10)为第十一参考帧、refi (9)为第十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9)、m_height(9)为refi (9)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9)=(m_width(9)-o_width)/2,
d_height(9)=(m_height(9)-o_height)/2。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0中: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十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得到第十三参考帧,使得第十三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三参考帧;进入步骤106;
所述对第十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得到第十三参考帧具体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 (12)为第十三参考帧、refi (11)为第十二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11)、m_height(11)为refi (11)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11)=(o_width-m_width(11))/2,
d_height(11)=(o_height-m_height(11))/2。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1中进一步包括:若不存在镜头拉近或推远则执行步骤106。
15.一种P帧双向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
镜头拉近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为镜头拉近时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二参考帧,则第二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小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四参考帧,由预测单元进行处理;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大于等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六参考帧;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是否小于第一参数;
预测单元,用于判断否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都存在,若是则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当前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双向预测;若否则用第一参考帧对当前编码帧进行常规预测;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参考帧;
所述的第二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四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得到第四参考帧;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具体为:更换采样率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上采样,得到第六参考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镜头推远单元,该单元包括:第四处理单元,第五处理单元,第六处理单元;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的关系为镜头推远时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并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八参考帧,则第二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小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参考帧;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参考帧与当前编码帧像素差值的均方差大于等于第一参数,则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并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二参考帧;
所述的第四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八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得到第八参考帧;
所述第五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参考帧具体为:对第一参考帧上采样;
所述第六处理单元中,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具体为:更换采样率对第一参考帧进行下采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得到所述第二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二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参考帧;相应的,将第一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三参考帧;
所述对第二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参考帧具体为:将第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获取第三参考帧,使得第三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所述将第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方法具体为:
refi''(m,n)=refi'(m+d_height',n+d_width')
其中refi'为第二参考帧,refi''为第三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m_height'为refi'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m_width'-o_width)/2,
d_height'=(m_height'-o_height)/2。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得到所述的第四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四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参考帧;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五参考帧;
所述对第四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参考帧具体为:对第四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获取第五参考帧,使得第五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所述对第四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具体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为第四参考帧、refi''''为第五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第一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m_height'''为refi'''第四参考帧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o_width-m_width''')/2,
d_height'''=(o_height-m_height''')/2。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对第一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六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六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七参考帧,使得第七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七参考帧;
所述对第六参考帧进行处理,得到第七参考帧具体为:对第六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所述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具体为:
refi (6)(m,n)=refi (5)(m+d_height(5),n+d_width(5))
其中refi (6)为第七参考帧、refi (5)为第六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5)、m_height(5)为refi (5)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5)=(m_width(5)-o_width)/2,
d_height(5)=(m_height(5)-o_height)/2。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得到第八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八参考帧进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九参考帧;并相应的将第一参考帧设置为第九参考帧;
所述对第八参考帧进行像素填充扩展,获得第九参考帧的方法具体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 (8)为第九参考帧、refi (7)为第八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7)、m_height(7)为refi (7)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7)=(o_width-m_width(7))/2,
d_height(7)=(o_height-m_height(7))/2。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对第十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得到第十一参考帧,使得第一参考帧与第十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一参考帧;
所述对第十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删除,得到第十一参考帧具体为:
refi (10)(m,n)=refi (9)(m+d_height(9),n+d_width(9))
其中refi (10)为第十一参考帧、refi (9)为第十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9)、m_height(9)为refi (9)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9)=(m_width(9)-o_width)/2,
d_height(9)=(m_height(9)-o_height)/2。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P帧双向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得到第十二参考帧后进一步对第十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得到第十三参考帧,使得第十三参考帧与第一参考帧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相应的将第二当前参考帧设置为第十三参考帧;
所述对第十二参考帧进行边界像素填充扩展,得到第十三参考帧具体为:
列填充:
行填充:
其中refi (12)为第十三参考帧、refi (11)为第十二参考帧、o_width、o_height为第一参考帧refi的列数与行数,m_width(11)、m_height(11)为refi (11)的列数与行数;m、n为参考帧像素的行标号与列标号;
d_width(11)=(o_width-m_width(11))/2,
d_height(11)=(o_height-m_height(11))/2。
CN201110009664.0A 2011-01-17 2011-01-17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5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9664.0A CN102595125B (zh) 2011-01-17 2011-01-17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PCT/CN2011/073584 WO2012097552A1 (zh) 2011-01-17 2011-04-29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9664.0A CN102595125B (zh) 2011-01-17 2011-01-17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5125A CN102595125A (zh) 2012-07-18
CN102595125B true CN102595125B (zh) 2016-04-06

Family

ID=4648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966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5125B (zh) 2011-01-17 2011-01-17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5125B (zh)
WO (1) WO2012097552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2529A (zh) * 2007-05-24 2008-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上下采样滤波器及实现编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605256A (zh) * 2008-06-12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编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41712A (zh) * 2010-04-28 2010-09-22 广西大学 面向全景视频编码的b帧扩展直接模式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9573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符号化装置と方法、ならびに復号装置と方法
CN101827269B (zh) * 2010-01-15 2012-10-17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视频编码方法和装置
US9584832B2 (en) * 2011-12-16 2017-02-28 Apple Inc. High quality seamless playback for video decoder cli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2529A (zh) * 2007-05-24 2008-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上下采样滤波器及实现编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605256A (zh) * 2008-06-12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编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41712A (zh) * 2010-04-28 2010-09-22 广西大学 面向全景视频编码的b帧扩展直接模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5125A (zh) 2012-07-18
WO2012097552A1 (zh)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9498B1 (ko) 카메라 파라미터를 이용한 다시점 영상의 부호화 장치 및생성 장치, 그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기록된 기록 매체
KR101301181B1 (ko) 다시점 영상의 부호화,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US11032539B2 (en) Video coding method,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282851B (zh) 图像处理装置、解码方法、帧内解码装置、帧内解码方法以及帧内编码装置
KR101378079B1 (ko) 중복 비디오 코딩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A2692250A1 (en)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using residual prediction,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es
JP2011151838A5 (zh)
JP2008504750A5 (zh)
CN109756719B (zh) 基于cu划分贝叶斯决策的3d-hevc帧间快速方法
EP3139612A1 (en) Image en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image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2377992B (zh) 运动矢量的预测值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WO2018111373A1 (en) Lightfield compression using disparity predicted replacement
CN113055676B (zh) 基于深度网络视频编解码的后处理优化方法
CN102595125B (zh) 一种p帧双向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323636A (zh)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049853A (zh) 一种基于片源分析的sao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03108183A (zh) 一种三维视频中Skip和Direct模式运动矢量的预测方法
TWI601075B (zh) 移動補償影像處理裝置與影像處理方法
CN105721870A (zh) Hevc中编码单元分割方式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2572419B (zh) 一种帧间预测方法、装置
CN102547265B (zh) 一种帧间预测方法、装置
CN104394453A (zh) 视频预录方法及装置
KR101357755B1 (ko) 카메라 파라미터를 이용한 다시점 영상의 부호화 장치 및 생성 장치, 그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 매체
KR101313223B1 (ko) 카메라 파라미터를 이용한 다시점 영상의 부호화 장치 및 생성 장치, 그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 매체
US9621892B2 (en) Emulation of Bi predicted pictures using adjacent pictures for improved vide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YUNZHOU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TEMOB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8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05

Address after: Unit B4 9 building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unzhou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9, building 18, Changhong technology building, 518057 South twelve Road, South tech Zone,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Zone,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Temobi Science & Tech Development Co.,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he central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7 Keyu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15 Science Park Sinovac A Building 1 unit 403, No. 405 unit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unzhou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Unit B4 9 building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Yunzhou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