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7920B - 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7920B
CN102587920B CN201210078855.7A CN201210078855A CN102587920B CN 102587920 B CN102587920 B CN 102587920B CN 201210078855 A CN201210078855 A CN 201210078855A CN 102587920 B CN102587920 B CN 102587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tunnel
meters
soil
adv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88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7920A (zh
Inventor
马华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HB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HB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HB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HB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788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79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7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7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7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7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反压土设置及施工、超前支护施工、洞身开挖施工、初期支护施工等四个步骤。其特征是:反压土施工范围从左洞进口到右洞进口(ZK51+075-ZK51+157.75),长度82.75米,反压土设置高度以洞顶以上6米控制,反压土边坡坡比设置为1:1。采用40米大长管棚对洞顶软弱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有效阻止或限制洞顶围岩变形。洞身开挖工艺采用预留核心土、短台阶、环形开挖法进行洞身开挖施工。预留核心土长度以3-5米为宜,不宜过短。该发明采用设置反压土、长大管棚、小导管式注浆系统锚管加强初期支护、调整开挖方式等办法结合,有效的解决了隧道偏压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殷家屋隧道左洞进口段明洞起点桩号ZK51+075,暗洞起点桩号ZK51+085,设计为端墙式洞门接10米明洞。从暗洞起点设置40米长管棚,进洞95米设计为Ⅴ级围岩,衬砌形式为65米J5a接30米J5b。
左洞进口为傍山、浅埋、偏压洞口。左洞进口端位于山体斜坡上,自然坡度35°-75°,存在较大偏压。洞口段地表植被发育,地勘报告显示覆盖层厚度较厚,为粉质黏土,夹碎石、角砾及孤石,厚度12米左右;下伏基岩为强—中风化灰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岩体呈碎、块石镶嵌结构,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易发生大面积塌方,存在冒顶可能。左线隧道轴线与等高线小角度相交,洞口处开挖高度大,边坡开挖后岩体易沿节理与岩层组合面发生塌方。经实地测量,暗洞口(ZK51+085)洞顶埋深6.54米,洞顶埋深极浅。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此地的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殷家屋隧道的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反压土设置及施工、超前支护施工、洞身开挖施工、初期支护施工四个步骤,其特征是:反压土施工范围从左洞进口到右洞进口,长度82.75米,反压土设置高度以洞顶以上6米控制,反压土边坡坡比设置为1:1;边坡设置嵌入式拱形骨架护坡,反压土顶端设置10:1的横坡;反压土坡脚设置2.5米宽护坡道并设置4:1横坡;所有排水接右幅路基左侧纵向排水边沟引排;反压土填筑按93%区路基填筑的要求进行控制。
所述的超前支护采用40米长大管棚,利用长大管棚结构形成的整体刚度较大的纵横向结构,对洞顶软弱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施工时将加强管棚定位及注浆控制。
所述的洞身开挖施工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进行洞身开挖施工;预留核心土长度3-5米;开挖时采用人工配合风镐作业,对孤石采用松动后控制爆破分解,使开挖对围岩的扰动降至最低;每循环进尺按0.6米进行控制,安设一榀钢支撑,锚、网、喷支护后再施做下一榀;开挖后未支护前不得进行核心土施工;在进行下台阶施工时,预留核心土,马口跳槽、左右错开进行支护施工,左右错开距离不小于5米;洞身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台阶长度,以上下台阶距离不超过15米,下台阶与下台阶与仰拱填充不超过20米进行控制。
所述的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工字钢支撑纵向间距为0.6米,系统锚杆间距为0.6×1.0米;在ZK51+085-ZK51+105洞口段,使用系统锚管,锚管采用D42注浆小导管,工字钢纵向间距为0.6米不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反压土平衡偏压;设置长大管棚加强超前支护;采用环形和上下短台阶结合的开挖方法,减少围岩变形及扰动;设置锚管、加密拱架等措施加强初期支护。加强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加大地表沉降观测、处置收敛变形的观测点位和观测频率,及时掌握隧道围岩及山体变形情况。采取以上措施较好的解决了偏压问题,隧道已经顺利贯通,地表沉降、收敛变形等监控量测数据反映各变形均在要求范围以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反压示意图:
图2是洞身开挖、支护顺序图:
图3是ZK51+085-ZK51+105初期支护图;
图4是ZK51+105-ZK51+125初期支护图。
图中:1、左幅隧道中线;2、反压土;3、右幅路基中线;4、右幅路基纵向排水沟;5、管棚;6、上台阶环形开挖部;7、下台阶马口;8、仰拱及填充;9、上台阶核心土;10、下台阶核心土:11、初期支护;12、Φ42X3.5mm 注浆系统锚管;13、初支型钢支撑;14、Φ25砂浆系统锚杆;15、型钢支撑。
具体实施方法
具体施工顺序为:先进行洞口刷坡及反压土作业,待完成洞口刷坡后即进行长管棚施工。完成反压土及长管棚作业后,方可进行洞身开挖施工。
如图1所示,反压土施工范围从左洞进口到右洞进口(ZK51+075-ZK51+157.75),长度82.75米,反压土2设置高度以左幅隧道中线1洞顶面以上6米控制,反压土2边坡坡比设置为1:1。边坡设置嵌入式拱形骨架护坡,反压土顶端设置10:1的横坡;反压土2坡脚设置2.5米宽护坡道并设置4:1横坡,以利排水。所有排水接右幅路基中线3左侧右幅路基纵向排水沟4引排。反压土2填筑按93%区路基填筑的要求进行控制。
如图2所示:超前支护采用40米长管棚5,利用管棚结构形成的整体刚度较大的纵横向结构,对洞顶软弱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施工时将加强管棚定位及注浆控制。开挖工艺采用预留上台阶核心土9、下台阶核心土10,环形开挖法进行上台阶环形开挖部6开挖施工。预留上台阶核心土9、下台阶核心土10长度以3-5米为宜,不宜过短。开挖时采用人工配合风镐作业,对孤石采用松动后控制爆破分解,使开挖对围岩的扰动降至最低。每循环进尺按0.6米进行控制,进行初期支护11施工,安设一榀钢支撑,锚、网、喷支护后再施做下一榀。开挖后未支护前不得进行上台阶核心土9、下台阶核心土10开挖。在进行下台阶施工时,预留上台阶环形开挖部6,下台阶马口7跳槽、左右错开进行支护施工,左右错开距离不小于5米。洞身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台阶长度,以上台阶环形开挖部6、下台阶马口7距离不超过15米,下台阶马口7与仰拱及填充8不超过20米进行控制。
如图3所示:是ZK51+085-ZK51+105初期支护,初支型钢支撑13支撑纵向间距0.6米,Φ42X3.5mm 注浆系统锚管12间距为0.6×1.0米,锚管长度3米。
如图4所示:ZK51+105-ZK51+125段Φ25砂浆系统锚杆14使用3米长Φ25砂浆锚杆,间距为0.6×1.0米,型钢支撑15支撑纵向间距0.6米。

Claims (4)

1.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反压土设置及施工、超前支护施工、洞身开挖施工、初期支护施工四个步骤,其特征是:反压土施工范围从左洞进口到右洞进口,长度82.75米,反压土设置高度以洞顶以上6米控制,反压土边坡坡比设置为1:1;边坡设置嵌入式拱形骨架护坡,反压土顶端设置10:1的横坡;反压土坡脚设置2.5米宽护坡道并设置4:1横坡;所有排水接右幅路基左侧纵向排水边沟引排;反压土填筑按93%区路基填筑的要求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超前支护施工采用40米长大管棚,利用长大管棚结构形成的整体刚度较大的纵横向结构,对洞顶软弱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施工时将加强管棚定位及注浆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洞身开挖施工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进行洞身开挖施工;预留核心土长度3-5米;开挖时采用人工配合风镐作业,对孤石采用松动后控制爆破分解,使开挖对围岩的扰动降至最低;每循环进尺按0.6米进行控制,安设一榀钢支撑,锚、网、喷支护后再施做下一榀;开挖后未支护前不得进行核心土施工;在进行下台阶施工时,预留核心土,马口跳槽、左右错开进行支护施工,左右错开距离不小于5米;洞身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台阶长度,以上下台阶距离不超过15米,下台阶与下台阶与仰拱填充不超过20米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工字钢支撑纵向间距为0.6米,系统锚杆间距为0.6×1.0米;在ZK51+085-ZK51+105洞口段,使用系统锚管,锚管采用D42注浆小导管,工字钢纵向间距为0.6米不变。
CN201210078855.7A 2012-03-23 2012-03-23 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Active CN102587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8855.7A CN102587920B (zh) 2012-03-23 2012-03-23 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8855.7A CN102587920B (zh) 2012-03-23 2012-03-23 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7920A CN102587920A (zh) 2012-07-18
CN102587920B true CN102587920B (zh) 2014-01-08

Family

ID=46477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8855.7A Active CN102587920B (zh) 2012-03-23 2012-03-23 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79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2523B (zh) * 2013-07-22 2015-04-22 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软弱围岩隧道洞口外套拱吊模衬砌方法
CN104533427B (zh) * 2014-11-25 2017-06-13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雨季山区花岗岩隧道围岩开挖施工方法
CN107013219A (zh) * 2016-01-28 2017-08-04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隧道上方超前管棚隔离孤石群的方法
CN105863677B (zh) * 2016-04-12 2018-11-13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隧道初期支护的加固方法
CN107339114B (zh) * 2017-06-08 2023-04-11 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区公路隧道洞口临界边坡预平衡稳定控制结构及方法
CN107091092A (zh) * 2017-06-08 2017-08-25 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区公路隧道临界稳定围岩近似全断面开挖结构及方法
CN107218057B (zh) * 2017-06-15 2024-01-05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富水地层的排水洞门结构
CN107503360B (zh) * 2017-07-20 2020-01-24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巨型松散岩堆隧道进口堆载反压加固结构
CN107762535B (zh) * 2017-10-30 2019-01-25 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明洞暗做施工工艺
CN108661669B (zh) * 2018-04-28 2019-11-08 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浅埋偏压段及下穿浅埋富水段的隧道施工方法
CN109209389B (zh) * 2018-08-17 2020-06-16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半明半暗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CN109578035B (zh) * 2018-11-06 2024-04-30 四川路航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钢管排水锁脚桩及施工方法
CN113006802A (zh) * 2021-03-26 2021-06-22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薄覆岩地层的隧道逆台阶开挖工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7920A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7920B (zh) 一种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方法
CN111594229B (zh) 一种浅埋富水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
CN101864960B (zh) 岩溶地区双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CN104500077B (zh)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平房区施工方法
CN105839643B (zh) 一种采用基坑支护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CN107762535B (zh) 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明洞暗做施工工艺
CN102606162B (zh) 隧道软弱围岩浅埋易坍塌区快速施工方法
CN104032758B (zh) 废弃矿坑内超高边坡加固施工方法
CN103244128B (zh) 一种大断面岩溶隧道双侧壁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方法
CN102021911B (zh) 边坡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
CN106368224A (zh) 一种复杂地质高边坡分级放坡加固逆序施工方法
CN104564128A (zh)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用变形监测方法
CN110056369A (zh) 一种隧道进出口洞口的施工方法
CN111706362A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溶洞处治方法
CN102505704A (zh) 软弱地质竖井中大型沉井施工方法
CN105041322A (zh) 顶管机进出洞的加固方法及加固系统
CN107965325B (zh) 一种小净距浅埋隧道初支拱架更换施工方法
CN102758458B (zh) 地下连续墙修复方法
CN105863650A (zh) 一种先墙后洞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CN110017149A (zh) 一种拱盖暗挖顺筑地下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678753B (zh) 反坡隧道施工方法
CN109706945A (zh) 滑坡断裂带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CN104653195A (zh) 一种冲沟地貌隧道洞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539048A (zh) 一种用于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方法
CN100513705C (zh) 用于边坡加固的地下梁-桩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