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6240A -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6240A
CN102586240A CN2012100453977A CN201210045397A CN102586240A CN 102586240 A CN102586240 A CN 102586240A CN 2012100453977 A CN2012100453977 A CN 2012100453977A CN 201210045397 A CN201210045397 A CN 201210045397A CN 102586240 A CN102586240 A CN 102586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paddy rice
molecule marker
backed planthopper
white ba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53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6240B (zh
Inventor
曾大力
李家洋
钱前
胡江
张光恒
郭龙彪
董国军
刘坚
高振宇
朱丽
颜美仙
胡兴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2100453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62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6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6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6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6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水稻作为物种,分子标记引物选自下列任一引物对,其中的核苷酸序列为5′→3′,RM401正向:TGGAACAGATAGGGTGTAAGGG,反向:CCGTTCACAACA CTATACAAGC;Wbsca1正向:CAATGTTAGTATCGATCTGCTCAT,反向:TCCTTTGACAGAATGAAACACC。RM401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Wbsca1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分子标记的开发方法。该分子标记用于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品种的鉴定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Description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工程,特别涉及与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国和东南亚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产杂交稻技术的推广及可能与杂种优势有关的作物生理因素,白背飞虱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据中国农业年鉴记载,在稻飞虱重发年份,受害面积超过我国水稻总面积的50%。1991年,我国发生的大范围稻飞虱为害造成近16亿公斤稻谷的损失,受害面积达2,933万hm2;2005年稻飞虱又大爆发,加之与稻纵卷叶螟的叠加效应,稻飞虱为害达2.6亿亩次以上。因此,对白背飞虱的防治已成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
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不带抗性基因,是白背飞虱爆发的内在原因,加上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茂盛生长的感虫水稻为白背飞虱的快速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源。长期以来,白背飞虱的防治主要是依靠施用化学杀虫剂。然而,农药杀虫剂的滥用,杀死了稻田中的稻飞虱天敌,反而诱发白背飞虱的再猖獗。另外,白背飞虱属大范围迁飞性害虫,每年的水稻生长季节,白背飞虱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往北逐代逐区迁入我国稻区。白背飞虱发生初期,若虫的虫体小,隐蔽性强,不易被农民发现,防治不及时使其得以大量繁殖,虫害便得以流行;虫害爆发的水稻成熟灌浆期,稻株长势旺盛,将杀虫剂施到稻株基部的操作非常困难,加上成虫有很好的移动性和较强的抗药性,结果屡屡造成危害和减产。
水稻抗病虫育种实践证明,利用抗白背飞虱基因培育新品种是水稻白背飞虱综合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栽种的水稻品种即使只带有中等水平的抗性基因,也足以将白背飞虱的群体控制在造成危害的水平以下,不会导致白背飞虱大爆发、或实际危害及产量损失。
另一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难以鉴定、易受环境影响的抗病虫性状采用分子辅助育种已成为可能,该技术不仅可在早代进行准确、稳定的选择,而且可克服分离单株的显隐性和纯杂合问题,从而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但该技术的基础是必须拥有优良的目标基因及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为实现上述任务,挖掘新的抗性基因,发展紧密连锁的新标记成为水稻抗白背飞虱分子育种的关键。最早对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开展分子定位研究的是McCouch,首先应用TN1(台中本地1号)/IR36近等基因系将Wbph1定位到两个RFLP标记RG146和RG445之间,但由于该RFLP标记是多拷贝标记,而难以用作选择标记;此后,Wbph2和Wbph6(t)也先后被定位,但它们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5.6cM和21.2cM,实际应用仍有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本发明所得的分子标记与白背飞虱抗性基因紧密连锁,能用于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品种的鉴定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水稻作为物种,该分子标记引物选自下列任一引物对,其中的核苷酸序列为5′→3′,
RM401    正向:TGGAACAGATAGGGTGTAAGGG
         反向:CCGTTCACAACACTATACAAGC;
Wbsca1   正向:CAATGTTAGTATCGATCTGCTCAT
         反向:TCCTTTGACAGAATGAAACACC。
作为本发明的分子标记的改进:RM401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Wbsca1也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图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分子标记的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粳稻品种春江06作为抗虫基因供体亲本与作为感虫品种的台中本地1号进行杂交,从而获得作为杂交后代的抗虫单株;
2)、用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法提取水稻亲本幼苗及杂交后代幼苗基因组DNA;
3)、采用SSR(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或STS(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分子标记方法进行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分子标记的筛选;
4)、筛选出一个SSR分子标记RM401和一个STS分子标记Wbsca1。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RM401和Wbsca1,具体是用下述方法得到的:
1)、抗虫基因供体亲本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粳稻品种春江06(CJ06),与感虫品种普通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进行杂交,抗、感虫单株是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获得的抗、感虫近等基因系用于配组和基因定位。
2)、用CTAB法提取水稻亲本幼苗及杂交后代幼苗基因组DNA。
3)、采用SSR和STS分子标记方法进行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分子标记的筛选;
4)、筛选出一个SSR分子标记RM401和一个STS分子标记Wbsca1,经连锁分析,发现这两个标记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
采用SSR和STS分子标记进行筛选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方法具体是:
(1)、SSR、STS引物在抗、感亲本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间DNA多态性分析:
用SSR标记技术筛选,采用根据Temnykh在2000年发表的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设计SSR引物,引物委托上海申能博彩公司合成,在PTC-225PCR仪上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20ng/ul水稻基因组DNA 1ul,10×PCR Buffer 2.0ul,25mM MgCl2 2.0ul,2mM dNTP 2.0ul,10uM引物2.0ul,5U/ul Taq DNA聚合酶0.2ul,ddH2O 11.8ul,总体系20ul。反应程序:95℃变性5分钟;94变性1分钟,55退火1分钟,72延伸1分钟,40个循环;72补齐10分钟;产物检测:在含有0.5%ug/ul EB的4.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并照相记录结果。
用STS标记技术筛选,首先对基因组已完成测序的日本晴(http://rgp.dna.affrc.go.jp)和93-11(http://www.rise.genomics.org.cn)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根据日本晴和93-11序列比对的结果设计合适的引物用于CJ06和TN1的多态性筛选,引物委托上海申能博彩公司合成,在PTC-225 PCR仪上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20ng/ul水稻基因组DNA 1ul,10×PCR Buffer 2.0ul,25mM MgCl2 2.0ul,2mM dNTP 2.0ul,10uM引物2.0ul,5U/ul TaqDNA聚合酶0.2ul,ddH2O 11.8ul,总体系20ul。反应程序:95℃变性5分钟;94℃变性1分钟,52℃退火1分钟,72℃延伸1分钟,40个循环;72℃10分钟;产物检测:在含有0.5%ug/ul EB的4.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并照相记录结果。
(2)、分子标记的连锁分析
CJ06和TN1双亲及其后代的白背飞虱抗性鉴定在田间进行,在田间自然诱发条件下,于分蘖早期分别从迁入虫数、虫害发生密度和被害程度等方面对双亲及后代分离群体进行抗虫性鉴定;分别提取抗虫、感虫单株的总DNA,用与前面同样的反应体系、筛选获得的多态性引物及程序进行单株的PCR扩增,统计抗、感单株标记带的出现频率和交换类型并计算交换值,用MapnakerEXP3.0b计算标记与抗虫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分子标记的用途:用于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品种的鉴定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本发明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高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CJ06为材料,筛选和寻找新的、而且稳定存在与白背飞虱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方法,用于水稻白背飞虱抗性辅助选择育种;由于研究所用的材料对白背飞虱表现高抗的特性,其对我国稻区的白背飞虱具有普遍的抗性。另外,根据所得分子标记也有助于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的克隆。
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虫害。本发明是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得到两个新的与白背飞虱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常规育种方法所需时间周期长等缺点,可以有目标地将抗虫基因在实验室内选择获得并有目的地进行多个抗性基因的聚合,从而培育出具有稳定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同时,也可利用这两个白背飞虱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深入进行抗白背飞虱基因的克隆并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这对于进一步了解水稻抗白背飞虱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发明结果在水稻育种实践及抗虫理论研究上都有重要意义。其优点具体归纳如下:
(1)本发明的与白背飞虱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是在对水稻高抗白背飞虱的CJ06及其抗性稳定的杂交后代单株中获得的新标记,对水稻白背飞虱具有很强的抗性,而且稳定存在,可用于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品种的鉴定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2)本发明所用的材料高抗水稻白背飞虱,还有着较强的抗褐飞虱能力,具有普遍的抗虫特性。因此,根据所得的分子标记有望克隆到新的白背飞虱抗性基因。
(3)为克隆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基因、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转抗白背飞虱基因水稻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SSR分子标记RM401和STS分子标记Wbsca1与抗虫基因WBPH4间的遗传距离示意图;
图2是检测分子标记RM401与抗虫性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电泳谱带图;
图3是检测分子标记Wbsca1与抗虫性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电泳谱带图;
图4是分子标记RM401鉴定水稻品种白背飞虱抗性的电泳谱带图;
图5是SSR分子标记RM401辅助筛选获得的3份抗虫育种材料的电泳谱带图;
图6是分子标记Wbsca1鉴定水稻品种白背飞虱抗性的电泳谱带图;
图7是STS分子标记Wbsca1辅助筛选获得的3份抗虫育种材料的电泳谱带图;
对上述图1~7中的符号分别作如下说明:
1代表:抗虫亲本春江06;
2代表:感虫亲本TN1;
3代表:春江06/TN1的F1植株;
4,5,6均代表:春江06和TN1杂交后代的抗虫单株,此抗虫单株是通过杂交后并自交,经分子标记筛选后获得;
S代表:不带抗白背飞虱基因的杂交后代的感虫单株;
P1-P5分别指抗虫水稻材料:嘉花1号、秀水04、农虎6号、辐709、单209;
P6-P10分别指感虫水稻材料:珍汕97B、农垦58、IR26、灵峰、金南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SSR分子标记获得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RM401:
具体做法是:抗虫基因供体亲本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粳稻品种春江06(CJ06),与感虫品种普通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从该群体后代中鉴定得到85株隐性个体(即,表现为感虫的个体)用于连锁关系分析。
一、提取DNA
1)、配制DNA提取缓冲液:
按顺序依次加1体积的DNA提取溶液(0.35M sorbitol;0.1M Tris,pH8.2;0.005MEDTA;其余为水),1体积的核裂解液(0.2M Tris,pH7.5;0.05M EDTA;2M NaCl;0.055MCTAB;其余为水)和0.4体积的5%(质量浓度)sarkosyl溶液(即十二酰-N-甲基甘氨酸钠的水溶液);最后加入亚硫酸氢钠,配制成DNA提取缓冲液;亚硫酸氢钠在DNA提取缓冲液中的终浓度为0.02M。
2)、对上述CJ06、TN1和85株抗虫隐性个体的水稻叶片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①、称取0.1g的水稻叶片用液氮研磨成粉状,然后加入700μl的上述步骤1)配制的DNA提取缓冲液,65℃水浴40分钟。再加700μl的氯仿∶异戊醇(24∶1的体积比),并混匀。10,000rpm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②、在上述步骤①离心后所得的上清液中加2/3~1倍体积预冷的异丙醇,轻轻混匀至DNA沉淀。13,000rpm离心8分钟,倒出上清液。
③、再用70%(体积浓度)的己醇200μl洗涤上述步骤②所得的DNA沉淀物。
④、将上述洗涤后的DNA凉干并溶于100μl TE缓冲液或纯水中。
⑤、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上述步骤④所得的DNA样品的浓度,0.7%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完整性。
完整合适的DNA用于PCR扩增,不完整的DNA则重新提取,直至获得完整的DNA。
二、SSR分析:
根据Temnykh在2000年发表的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序列,委托上海申能博彩公司合成引物90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合成的90对SSR引物序列
Figure BDA0000138545190000061
Figure BDA0000138545190000071
Figure BDA0000138545190000081
1、PCR扩增
(1)、反应体系:
水稻基因组DNA 20ng/ul 1ul,10×PCR Buffer 2.0ul,25mM MgCl2 2.0ul,2mM dNTP2.0ul,10uM引物2.0ul,5U/ul Taq DNA聚合酶0.2ul,ddH2O 10.8ul,总体系20ul。
(2)、反应程序:
95℃变性5分钟;94变性1分钟,55退火1分钟,72延伸1分钟,40个循环;72补齐10分钟。
2、电泳检测
取扩增产物20ul,用4.0%的琼脂糖凝胶(含有0.5%ug/ul EB)电泳,紫外灯下观察并照相记录结果。
我们首先利用90对SSR引物对CJ06和TN1进行多态性分析,其中有52对引物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即,表现为CJ06和TN1之间存在差异)。进一步用这52对引物对CJ06、TN1和其85株的杂交后代单株进行SSR分析(即,重复上述PCR扩增),发现SSR引物RM401在85个感虫单株中的大部分带型表现与感虫亲本TN1一致的带型。说明SSR引物RM401与水稻抗白背飞虱特性存在联系。
RM401引物序列为:左翼5’-TGG AAC AGA TAG GGT GTA AGG G’,右翼5’-CCGTTC ACA ACA CTA TAC AAG C-3’,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
三、SSR分子标记RM401的连锁性鉴定
CJ06和TN1双亲及其后代的白背飞虱抗性鉴定在田间进行,在田间自然诱发条件下,于分蘖早期分别从迁入虫数、蜜露分泌量、虫害发生密度和被害程度等方面对双亲及后代分离群体进行抗虫性鉴定;提取隐性的抗虫单株的总DNA,用与前面同样的反应体系及程序,用引物RM401进行单株的PCR扩增,统计抗、感单株标记带的出现频率和交换类型并计算交换值,用MapnakerEXP3.0b计算标记与抗虫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以RM401对杂交后代群体85个单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85个感虫单株中有76单株的带型与感虫亲本(隐性亲本)TN1一样,有9株的带型同时带有双亲的带型,没发现与抗虫亲本CJ06带型一样的单株。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RM401与水稻的白背飞虱抗性紧密连锁的,但在感虫单株中仍有一定的交换,如图2所示,出现双亲带型的单株表明发生了交换。经计算,其重组率为5.3%,SSR分子标记与抗虫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5.3cM。
实施例2:用STS分子标记获得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Wbsca1,植物材料同实施例1,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取DNA
1)、首先配制DNA提取缓冲液:
同实施例1的步骤1)。
2)、对每种水稻叶片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同实施例1的步骤2)。
二、STS分析:
STS引物设计根据日本晴和93-11序列比对的结果设计合适的引物用于CJ06和TN1的多态性筛选,委托上海申能博彩公司合成设计的STS引物2对,具体如表2所示:
表2.合成的2对STS引物序列
Figure BDA0000138545190000091
1、PCR扩增
(1)、反应体系为:
水稻基因组DNA 20ng/ul 1ul,10×PCR Buffer 2.0ul,25mM MgCl2 2.0ul,2mM dNTP2.0ul,10uM引物2.0ul,5U/ul Taq DNA聚合酶0.2ul,ddH2O 10.8ul,总体系20ul。
(2)、反应程序:
95℃变性5分钟;94变性1分钟,55退火1分钟,72延伸1分钟,40个循环;72补齐10分钟。
2、电泳检测
取扩增产物20ul,用4.0%的琼脂糖凝胶(含有0.5%ug/ul EB)电泳,紫外灯下观察并照相记录结果。
我们利用2对STS引物对CJ06和TN1进行多态性分析,其中有1对引物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进一步用这对引物对CJ06、TN1和其85株的杂交后代单株进行STS分析(即,重复上述PCR扩增),发现STS引物Wbsca1在85个感虫单株中的大部分带型表现与感虫亲本TN1一致的带型。说明STS引物Wbsca1与水稻抗白背飞虱特性存在联系。
Wbsca1引物序列为:左翼5’-CAA TGT TAG TAT CGA TCT GCT CAT-3’,右翼5’-TCC TTT GAC AGA ATG AAA CAC C-3’,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
三、STS分子标记Wbsca1的连锁性鉴定
CJ06和TN1双亲及其后代的白背飞虱抗性鉴定在田间进行,在田间自然诱发条件下,于分蘖早期分别从迁入虫数、蜜露分泌量、虫害发生密度和被害程度等方面对双亲及后代分离群体进行抗虫性鉴定;提取隐性的抗虫单株的总DNA,用与前面同样的反应体系及程序,用引物Wbsca1进行单株的PCR扩增,统计抗、感单株标记带的出现频率和交换类型并计算交换值,用MapnakerEXP3.0b计算标记与抗虫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以Wbsca1对杂交后代群体85个单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85个感虫单株中有83个单株的带型与感虫亲本(隐性亲本)TN1一样,有2个单株的带型同时带有双亲的带型,没发现与抗虫亲本CJ06带型一样的单株。这一实验结果表明:STS分子标记Wbsca1与水稻的白背飞虱抗性紧密连锁的,但在抗虫单株中仍有一定的交换,如图3示,出现双亲带型的单株表明发生了交换。经计算,其重组率为1.2%,STS分子标记与抗虫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2cM。
实施例3、利用RM401进行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品种的鉴定
具体做法是:从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资源库中选取已知白背飞虱抗性的水稻材料各5份,抗虫材料为:嘉花1号、秀水04、农虎6号、辐709、单209;感虫材料为:珍汕97B、农垦58、IR26、灵峰、金南凤,利用SSR引物RM401鉴定其白背飞虱抗性。
一、提取DNA
1)、首先配制DNA提取缓冲液:
同实施例1。
2)、对每种水稻叶片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同实施例1。
二、SSR分析
1、PCR扩增
同实施例1。
2、电泳检测
同实施例1。
三、SSR分子标记RM401与水稻品种的白背飞虱抗性
结果如图4所示,5份抗虫材料的带型与抗虫对照(CJ06)一样,而5份感虫材料的带型则与感虫对照(TN1)一致。这一实验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RM401可以用于水稻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实施例4、利用RM401进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具体做法是:抗虫基因供体亲本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粳稻品种春江06(CJ06),与感虫品种普通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用分子标记RM401对分离群体进行分析,选择F2分离群体中带型与抗虫亲本春江06带型一致的单株用于育种改良。
一、提取DNA
1)、首先配制DNA提取缓冲液:
同实施例1。
2)、对每种水稻叶片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同实施例1。
二、SSR分析
1、PCR扩增
同实施例1。
2、电泳检测
同实施例1。
三、SSR分子标记RM401进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
抗虫基因供体粳稻品种春江06与感虫品种普通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用SSR分子标记RM401对F2分离群体中的各个单株进行基因型分析,选择带型与抗虫亲本春江06带型一致的3个单株进一步用于育种改良(图5),淘汰带型与感虫亲本TN1带型一致和杂合带型(同时具有春江06和TN1带型)的个体,抗虫性分析表明,所选择的带春江06带型的3个单株均表现抗水稻白背飞虱。该实验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RM401可以用于水稻白背飞虱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实施例5、利用Wbsca1进行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品种的鉴定:
具体做法是:从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资源库中选取已知白背飞虱抗性的水稻材料各5份,抗虫材料为:嘉花1号、秀水04、农虎6号、辐709、单209;感虫材料为:珍汕97B、农垦58、IR26、灵峰、金南凤,利用STS引物Wbsca1鉴定其白背飞虱抗性。
一、提取DNA
1)、首先配制DNA提取缓冲液:
同实施例1。
2)、对每种水稻叶片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同实施例1。
二、STS分析
1、PCR扩增
同实施例2。
2、电泳检测
同实施例2。
三、STS分子标记Wbsca1与水稻品种的白背飞虱抗性
结果如图6所示,5份抗虫材料的带型与抗虫对照(CJ06)一样,而5份感虫材料的带型则与感虫对照(TN1)一致。这一实验结果表明:STS分子标记Wbsca1可以用于水稻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实施例6、利用Wbsca1进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具体做法是:抗虫基因供体亲本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粳稻品种春江06(CJ06),与感虫品种普通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用分子标记Wbsca1对分离群体进行分析,选择F2分离群体中带型与抗虫亲本春江06带型一致的单株用于育种改良。
一、提取DNA
1)、首先配制DNA提取缓冲液:
同实施例1。
2)、对每种水稻叶片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同实施例1。
二、STS分析
1、PCR扩增
同实施例2。
2、电泳检测
同实施例2。
三、STS分子标记Wbsca1进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
抗虫基因供体粳稻品种春江06与感虫品种普通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用STS分子标记Wbsca1对F2分离群体中的各个单株进行基因型分析,选择获得带型与抗虫亲本春江06带型一致的3个单株进一步用于育种改良(图7),淘汰带型与感虫亲本TN1带型一致和杂合带型(同时具有春江06和TN1带型)的个体,抗虫性分析表明,所选择的带春江06带型的3个单株均表现抗水稻白背飞虱。该实验结果表明:STS分子标记Wbsca1可以用于水稻白背飞虱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Figure IDA0000138545290000011
Figure IDA0000138545290000021

Claims (4)

1.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水稻作为物种,其特征是:所述分子标记引物选自下列任一引物对,其中的核苷酸序列为5′→3′,
RM401    正向:TGGAACAGATAGGGTGTAAGGG
         反向:CCGTTCACAACACTATACAAGC;
Wbsca1   正向:CAATGTTAGTATCGATCTGCTCAT
         反向:TCCTTTGACAGAATGAAACAC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其特征是:所述RM401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所述Wbsca1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子标记的开发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以粳稻品种春江06作为抗虫基因供体亲本与作为感虫品种的台中本地1号进行杂交,从而获得作为杂交后代的抗虫单株;
2)、用CTAB法提取水稻亲本幼苗及杂交后代幼苗基因组DNA;
3)、采用SSR和/或STS分子标记方法进行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分子标记的筛选;
4)、筛选出一个SSR分子标记RM401和一个STS分子标记Wbsca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子标记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品种的鉴定和水稻抗虫后代的辅助选择育种。
CN201210045397.7A 2012-02-27 2012-02-27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586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5397.7A CN102586240B (zh) 2012-02-27 2012-02-27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5397.7A CN102586240B (zh) 2012-02-27 2012-02-27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6240A true CN102586240A (zh) 2012-07-18
CN102586240B CN102586240B (zh) 2014-01-29

Family

ID=4647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5397.7A Active CN102586240B (zh) 2012-02-27 2012-02-27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624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4754A (zh) * 2014-05-20 2014-08-27 中国水稻研究所 稻米叶宽分子标记flw-7及应用
CN106480066A (zh) * 2016-10-31 2017-03-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新基因Wbph9(t)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应用
CN106609277A (zh) * 2015-10-22 2017-05-03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重组核酸片段RecCR020142及其检测方法
CN106609276A (zh) * 2015-10-22 2017-05-03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重组核酸片段RecCR020260及其检测方法
CN106754910A (zh) * 2017-03-16 2017-05-31 中国水稻研究所 抗水稻白背飞虱基因wbph2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4161A (zh) * 2008-04-22 2008-10-29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4161A (zh) * 2008-04-22 2008-10-29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EONG KL, HARDY B: "《Planthoppers: new threats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intensive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in Asia》", 31 December 2009, article "Prevalence of whitebacked planthoppers in Chinese hybrid rice and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resistance in Chinese japonica rice", pages: 257 - 280 *
刘志岩: "利用RFLP定位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5 June 2002 (2002-06-15) *
李西明: "水稻白背飞虱新抗源的发掘、遗传研究和新抗性基因分子定位",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3, 15 September 2004 (2004-09-15)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4754A (zh) * 2014-05-20 2014-08-27 中国水稻研究所 稻米叶宽分子标记flw-7及应用
CN104004754B (zh) * 2014-05-20 2016-06-22 中国水稻研究所 稻米叶宽分子标记flw-7及应用
CN106609277A (zh) * 2015-10-22 2017-05-03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重组核酸片段RecCR020142及其检测方法
CN106609276A (zh) * 2015-10-22 2017-05-03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重组核酸片段RecCR020260及其检测方法
CN106609276B (zh) * 2015-10-22 2021-02-12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重组核酸片段RecCR020260及其检测方法
CN106609277B (zh) * 2015-10-22 2021-02-12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重组核酸片段RecCR020142及其检测方法
CN106480066A (zh) * 2016-10-31 2017-03-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新基因Wbph9(t)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应用
CN106480066B (zh) * 2016-10-31 2019-08-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新基因Wbph9(t)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应用
CN106754910A (zh) * 2017-03-16 2017-05-31 中国水稻研究所 抗水稻白背飞虱基因wbph2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CN106754910B (zh) * 2017-03-16 2019-11-19 中国水稻研究所 抗水稻白背飞虱基因wbph2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6240B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4161B (zh)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
Ratnaparkhe et al. Inheritance of 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 polymorphisms and linkage with a fusarium wilt resistance gene in chickpea
CN103305510B (zh) 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Pi9SNP及制备与应用
Thanh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in root morphology and microsatellite DNA loci in upland rice (Oryza sativa L.) from Vietnam
Kibria et al. Molecular marker based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in aromatic rice genotypes using SSR and RAPD markers
CN103320437A (zh) 稻瘟病抗性基因Pi2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Pi2SNP及制备与应用
CN102586240B (zh) 与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13637789A (zh)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TD121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及引物、试剂盒和应用
CN104178560A (zh) 水稻柱头外露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方法
CN106701972A (zh) 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的连锁分子标记和应用
CN109913582B (zh) 一种与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2766625B (zh) 抗稻褐飞虱主效基因bph22(t)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7447026A (zh) 一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基因型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
CN105506075A (zh) 一种与梨黑斑病抗性相关的snp标记及应用
CN110468229A (zh) 水稻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45(t)的共分离分子标记Hxjy-1
CN110358861A (zh) 与水稻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45(t)紧密连锁分子标记R13I14
Kubo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nabana”(Brassica rapa) cultivars and landraces based 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CN105671183A (zh)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微控基因agpl3分子标记及应用
CN113652423B (zh) 一种辅助鉴定待测小麦抗旱性的方法及其专用的分子标记
CN106434948B (zh)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1(t)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3789431B (zh) 辅助筛选和培育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系的专用引物、试剂和试剂盒及其选育方法
CN104762299B (zh) 一种水稻苗期耐盐基因qST2及其分子标记方法
Abaza et al. The efficiency of SCoT, ISSR, and SRAP markers for detecting genetic polymorphism among Egyptian barley genotypes
CN112575101B (zh) 与西葫芦prsv-w病毒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9913580B (zh) 一种与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