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2791A - 大抓力锚 - Google Patents

大抓力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2791A
CN102582791A CN2012100685283A CN201210068528A CN102582791A CN 102582791 A CN102582791 A CN 102582791A CN 2012100685283 A CN2012100685283 A CN 2012100685283A CN 201210068528 A CN201210068528 A CN 201210068528A CN 102582791 A CN102582791 A CN 102582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anchor fluke
fluke
support beam
hold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85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2791B (zh
Inventor
刘兴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xing New Chongqing Heavy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NYE MARINE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NYE MARINE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NYE MARINE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685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27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2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2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2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2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24Anchors
    • B63B21/30Anchors rigid when in use
    • B63B21/32Anchors rigid when in use with one flu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24Anchors
    • B63B21/26Anchors securing to bed
    • B63B2021/262Anchors securing to bed by drag embed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锚,一种具有更好的抓地能力的大抓力锚,包括锚爪和锚柄,锚柄的后端与锚爪连接,锚柄前端位于锚爪上前方,锚柄前端上设置与锚链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爪为中空结构,锚爪上设置连通内腔和外部的通孔;这样在锚入水之后,海水可以进入锚爪内腔,锚爪内腔的空气会被排出,这样锚的自重会显著增大,同时因为锚爪内腔进水了,所以锚爪受到的浮力又显著降低。再结合海水、海底的泥砂的粘性作用,锚的抓力提高;适合对锚抓力要求较大的场合使用。

Description

大抓力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锚。
背景技术
在固定工程船舶或者例如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海洋施工平台的场合,需要用到大抓力的锚。这样的锚例如ZL01808677和ZL200510078118所述的,具有锚爪和一端连接锚爪的锚柄,锚柄另一端用于连接锚链或类似物件,利用锚链或类似物件将锚放入水中,然后拖拽锚柄使得锚爪锚入海底的泥土或者砂石中,依靠锚爪与海底的抓地作用和锚本身的重量将海洋施工平台或工程船舶固定。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锚的抓力,通常可以增加锚的体积和重量,同时通过改变锚爪的形状来提高锚爪的抓地深度和牢固程度。但是增加锚的自重和体积又会导致锚的结构牢固程度不足,尤其是在拖拽过程中容易受阻力和自重而变形、损坏。况且锚体积、重量的增加也增加了加工、运输和使用成本。
通过改变锚爪形状的办法来增加锚抓力的办法也显得很困难,国内外鲜有报道,例如前述的ZL200510078118是在对ZL01808677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将锚爪的上表面设置的倾斜向下,有利于在保证锚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便于锚爪入土抓地。但是这样的结构也有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倾斜向下的上表面既利于锚爪入土,同样也减小了锚爪出土的阻力,在风浪等情况下,锚链移动就可能将锚拖拽导致位移或者拔出。所以该锚的实际性能几乎未见提高。
所以要在基本不增加锚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锚的抓力是本领域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抓地能力更好的大抓力锚。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抓力锚,包括锚爪和锚柄,锚柄的后端与锚爪连接,锚柄前端位于锚爪上前方,锚柄前端上设置与锚链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爪为中空结构,锚爪上设置连通内腔和外部的通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锚的锚爪为中空结构,这样的结构降低了锚本身的自重,同时中空的箱形结构的锚爪可以利用表面的相互支撑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保证锚爪的结构牢固,避免在被拖拽的过程中锚爪变形或损坏。本发明的突出改进在于,要在锚爪上开设通孔,使得锚爪内腔与外部连通,这样在锚入水之后,海水可以进入锚爪内腔,锚爪内腔的空气会被排出,这样锚的自重会显著增大,同时因为锚爪内腔进水了,所以锚爪受到的浮力又显著降低。而锚柄只是杆体或者板体结构,本身所受浮力和自重在整个锚中比例较小,所以锚爪自重显著增加、浮力显著减小,就使得整个锚的自重显著增加、浮力显著减小;这样锚的抓力显著提高。更意料不到的是,海水、海底的泥沙都是具有粘性的,锚爪上的通孔在进水、或与海底的泥砂接触之后,因为这些物料粘性作用,锚爪更难以与之分离,进一步增大了结合力,锚的抓力提高。同一锚在未开孔时抓力为450T时,开孔后可增加10%以上,达510T。
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不改变锚的自重,不增加成本,显著提高了锚的抓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仰视图;
图5是图1中的D-D向剖视图;
图6是锚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述的锚的仰视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到7所示的一种大抓力锚,优选的锚结构包括锚爪1和锚柄2,锚柄2的后端与锚爪1连接,锚柄2前端位于锚爪1上前方,也就是图1中所示的右侧为前方、左侧为后方;锚柄2前端也就是图1所示的右上侧的端部上设置与锚链或绳索等类似物连接的连接装置3,锚爪1、锚柄2、连接装置3等部件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或者进行创新改进均可,只要根据所需的抓力合理设计相关和选择即可。本发明的核心改进是在不增加自重和加工成本、材料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锚的抓力,因此本发明创造性地设置了锚爪1的结构,具体就是:锚爪1为中空结构,同时锚爪1上设置连通内腔和外部的通孔4。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的通孔4设置多个并位于锚爪1的下表面。根据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和技术原理可以知道,通孔4可以是设置在锚爪1上的任何部位,只要能使得海水进入锚爪1的中空内腔即可。而设置在下表面时,不仅能保证进水的作用,同时利于泥沙与通孔接触,起到增大抓力的作用。同时,拔出锚时,因为通孔4在下,则泥沙和海水可以经通孔排出,便于收锚,也不增加收起锚时锚的自重。当然,在通孔4设置在下表面时,锚入水时可能存在锚爪1内腔空气不能排净的情况,但是因为海底海水的压力作用,未排净的空气体积会被压缩的很小,所以海水还是能充满内腔的绝大部分空间,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和目的。
进一步的,优选的锚爪1结构是:所述的锚爪1位于锚柄2左右两侧的部分形状对称,并呈后端大、前端小,左右两侧边缘厚、越向中间越薄,前端具有分叉的形状。也就是结合图1到4所示的,锚爪1类似于两个中间相连的菱角状。这样在锚落到海底之后,在被锚链向前拖拽,也就是锚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时,锚爪1更容易插入海底的泥沙之中。锚入水时前端被锚链拖拽着位于上部、后端朝下。
而要构造成这样的外形并且具有中空内腔的锚爪1,可以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的是如图1、3、6所示的:所述的锚爪1的上表面12包括由锚柄2处分别向左右两侧斜向下延伸的两个上斜面121、122,锚爪1下表面包括由中间位置分别向左右两侧斜向下延伸的两个下斜面111、112,两下斜面111、112前侧与上斜面121、122前侧相接,下斜面111、112向下的斜度大于上斜面121、122向下的斜度,下斜面111、112具有从前到后向下的斜度。换句话说就是下斜面121、122斜向下向后延伸。这就保证了锚爪1在厚度尺寸上前小后大,并且这样锚爪1下落后锚爪的分叉尖端自然朝下,便于插入泥沙。
进一步优选的锚柄2及相应的锚爪1结构是:所述的锚柄2由左右对称的两个立板21、22通过多个中间筋板23连接构成,立板21、22的至少与锚爪1连接的部位板面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的锚爪1上表面12包括两立板21、22之间后端平齐、前端边缘轮廓呈内凹V形的中间面123,所述的上斜面121、122由立板21、22处向锚爪1左右两侧延伸,中间面123和两个上斜面121、122位于前侧的边缘整体呈双尖向前的W形;
所述的锚爪1位于左右两侧的边缘部位具有竖直向下的立面13、14,立面13、14与下斜面111、112之间由斜度大于下斜面111、112的边缘斜面113、114过渡,立面13、14和边缘斜面113、114构成向下的凸角部15、16。
边缘整体呈双尖向前的W形前侧边缘也就是优选的分叉结构,这样的结构关于柄1左右对称。立板21、22可以在前端间距逐渐缩小,减小整个锚的体积和重量,同时也保证锚柄2对锚爪1的连接力可靠。立面13、14和边缘斜面113、114构成的凸角部15、16是为了在保证结构强的的前提下,增大锚爪1两侧边缘的重量,同时大尺寸的部件增大锚爪1与泥沙的结合面积和能力。
至于锚爪1后侧的设置方式可以是竖直面构成也可以是围合上下表面的圆弧面过渡。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锚爪1表面包括位于锚柄2后端斜向后下方延伸的后斜面17,后斜面17两端的下方斜向下、向前设置倒斜面171、172,倒斜面171、172与下斜面111、112和立面13、14、边缘斜面113、114相接,两个下斜面111、112与后斜面17中部的下边缘间由斜向上前方延伸的三角面173连接;所述的通孔4靠近锚爪1后端并大致沿锚爪1宽度方向排布。这样的后斜面17减小锚爪1出土时的阻力。同时倒斜面可以在锚入水时最先接触到海底,然后整个钝角状的锚爪1后端可以避免插入泥沙太深而不能向前方倒下,影响后续的拖拽入土动作。同时这样的结构中避免了内腔的狭缝,加工方便,结构也牢固可靠。
优选的,如图6所示,锚爪1与锚柄2连接的优选结构包括:所述的构成锚柄2的两立板21、22下端部211、221呈开口向下的U形,U形的前侧端头与锚爪1铰接,铰接轴23、24沿锚爪1宽度方向设置;U形的后侧端头设置销孔25、26,锚爪1上与销孔25、26对应位置设置两个带孔耳板,中部与销孔25、26配合的销子两端固定在耳板上的孔内;所述的销孔25、26沿以铰接轴23、24轴芯为圆心的同一圆弧设置多个,锚爪1上与设置销孔25、26的端头对应位置设置供该端头绕铰接轴23、24转动的凹腔。这样锚柄2可以绕着铰接轴23、24转动,同时利用不同位置的销孔25、26实现对锚柄2角度的调整,以适合不同软硬的海底泥沙状况的需要。优选的参数设置三种可调角度,例如分别为32度、41度、51度,分别针对硬地、沙地、泥地,由此调节其抓紧力。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锚爪1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板21、22后端正下方的支撑梁18、19,支撑梁18、19由锚爪1后端延伸到最前端;所述的铰接轴23、24和耳板设置在支撑梁18、19上部,所述的支撑梁18、19中部位于锚爪1的内腔,支撑梁18、19下部凸显在下斜面111、112以下,支撑梁18、19凸显在锚爪1下斜面111、112以下的部分中前部尺寸大、越向后端越小;所述的凸角部15、16与支撑梁18、19下部前端位于同一斜向上前方的平面。支撑梁18、19起到了支撑整个锚爪1和锚柄2的作用,同时锚爪1的其余部分与支撑梁18、19焊接,锚柄2与支撑梁18、19连接,保证锚爪1与锚柄2连接牢固可靠。支撑梁18、19下部就像雪橇的下部结构,可以防止锚爪1下部的薄壁被磨损。所述的斜向前侧上方倾斜的平面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支撑梁18、19前侧底面和凸角部15、16构成的四个部位与支撑面接触,保证锚爪1的尖端部位朝下,便于拖拽时插入泥沙;也便于在加工、运输时平稳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梁18、19为中空的结构,所述凹腔由支撑梁18、19内腔构成;所述的支撑梁18、19的前端封闭、后端开口。也就是支撑梁18、19位于销孔25、26下方的区域上板面留空,保证锚柄2可以绕铰接轴23、24转动,同时进入的海水又可以经支撑梁18、19后端的未封闭的口部排出,避免锚爪拖拽时的流体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梁18、19上部设置两个大耳板,所述的铰接轴23、24两端固定在大耳板上设置的固定孔内;所述锚爪1的中间面123位于两个铰接轴23、24内端的部分分别由盖板124、125的上表面构成,盖板124、125下方为下沉的开口朝向铰接轴23、24的凹槽126、127,盖板124、125固定在凹槽126、127周边的中间面123上;所述的铰接轴23、24内端抵靠盖板124、125边缘、外端抵靠下斜面111、112内边缘。这也就是设置优选的支撑梁18、19与铰接轴23、24的设置方式,这样既能保证铰接轴23、24位置不太高,连接牢固可靠,盖板124、125边缘、下斜面111、112内边缘抵靠铰接轴23、24的结构非常简单,但实用可靠,保证铰接轴23、24的轴向、径向位置。而盖板124、125的设置可以方便安装铰接轴23、24,这样就可以在锚爪1主体加工完成后,装配锚柄2和铰接轴23、24,然后安上盖板124、125实现整个锚的装配和连接。此结构简单巧妙,又很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斜面17中间位置设置吊耳5,支撑梁18、19下部中间位置设置吊耳6、7。这样便于使用和加工过程中起吊和移动各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锚柄2后端靠后侧设置用于连接吊钩或绳索的连接孔27。此连接孔27设置具有极其显著的技术效果,该孔可以在海底条件复杂造成锚不能拔出时向后方稍微拖拽锚柄2,松动锚爪1,便于将锚拔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装置3包括连接两立板21、22前端的连接轴31,U形卸扣32的两端固接在套筒33上,套筒33套设于连接轴31上,套筒33与连接轴31转动配合。这就是连接装置的优选结构,避免了U形卸扣32直接与连接轴31连接而被磨损的问题,延长锚的使用寿命。

Claims (13)

1.一种大抓力锚,包括锚爪(1)和锚柄(2),锚柄(2)的后端与锚爪(1)连接,锚柄(2)前端位于锚爪(1)上前方,锚柄(2)前端上设置与锚链连接的连接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爪(1)为中空结构,锚爪(1)上设置连通内腔和外部的通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4)设置多个并位于锚爪(1)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爪(1)位于锚柄(2)左右两侧的部分形状对称,并呈后端大、前端小,左右两侧边缘厚、越向中间越薄,前端具有分叉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爪(1)的上表面(12)包括由锚柄(2)处分别向左右两侧斜向下延伸的两个上斜面(121、122),锚爪(1)下表面包括由中间位置分别向左右两侧斜向下延伸的两个下斜面(111、112),两下斜面(111、112)前侧与上斜面(121、122)前侧相接,下斜面(111、112)向下的斜度大于上斜面(121、122)向下的斜度,下斜面(111、112)具有从前到后向下的斜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柄(2)由左右对称的两个立板(21、22)通过多个中间筋板(23)连接构成,立板(21、22)的至少与锚爪(1)连接的部位板面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的锚爪(1)上表面(12)包括两立板(21、22)之间后端平齐、前端边缘轮廓呈内凹V形的中间面(123),所述的上斜面(121、122)由立板(21、22)处向锚爪(1)左右两侧延伸,中间面(123)和两个上斜面(121、122)位于前侧的边缘整体呈双尖向前的W形;
所述的锚爪(1)位于左右两侧的边缘部位具有竖直向下的立面(13、14),立面(13、14)与下斜面(111、112)之间由斜度大于下斜面(111、112)的边缘斜面(113、114)过渡,立面(13、14)和边缘斜面(113、114)构成向下的凸角部(15、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爪(1)表面包括位于锚柄(2)后端斜向后下方延伸的后斜面(17),后斜面(17)两端的下方斜向下、向前设置倒斜面(171、172),倒斜面(171、172)与下斜面(111、112)和立面(13、14)、边缘斜面(113、114)相接,两个下斜面(111、112)与后斜面(17)中部的下边缘间由斜向上前方延伸的三角面(173)连接;所述的通孔(4)靠近锚爪(1)后端并大致沿锚爪(1)宽度方向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成锚柄(2)的两立板(21、22)下端部(211、221)呈开口向下的U形,U形的前侧端头与锚爪(1)铰接,铰接轴(23、24)沿锚爪(1)宽度方向设置;U形的后侧端头设置销孔(25、26),锚爪(1)上与销孔(25、26)对应位置设置两个带孔耳板,中部与销孔(25、26)配合的销子两端固定在耳板上的孔内;所述的销孔(25、26)沿以铰接轴(23、24)轴芯为圆心的同一圆弧设置多个,锚爪(1)上与设置销孔(25、26)的端头对应位置设置供该端头绕铰接轴(23、24)转动的凹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爪(1)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板(21、22)后端正下方的支撑梁(18、19),支撑梁(18、19)由锚爪(1)后端延伸到最前端;所述的铰接轴(23、24)和耳板设置在支撑梁(18、19)上部,所述的支撑梁(18、19)中部位于锚爪(1)的内腔,支撑梁(18、19)下部凸显在下斜面(111、112)以下,支撑梁(18、19)凸显在锚爪(1)下斜面(111、112)以下的部分中前部尺寸大、越向后端越小;所述的凸角部(15、16)与支撑梁(18、19)下部前端位于同一斜向上前方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梁(18、19)为中空的结构,所述凹腔由支撑梁(18、19)内腔构成;所述的支撑梁(18、19)的前端封闭、后端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梁(18、19)上部设置两个大耳板,所述的铰接轴(23、24)两端固定在大耳板上设置的固定孔内;所述锚爪(1)的中间面(123)位于两个铰接轴(23、24)内端的部分分别由盖板(124、125)的上表面构成,盖板(124、125)下方为下沉的开口朝向铰接轴(23、24)的凹槽(126、127),盖板(124、125)固定在凹槽(126、127)周边的中间面(123)上;所述的铰接轴(23、24)内端抵靠盖板(124、125)边缘、外端抵靠下斜面(111、112)内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5到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斜面(17)中间位置设置吊耳(5),支撑梁(18、19)下部中间位置设置吊耳(6、7)。
12.根据权利要求5到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柄(2)后端靠后侧设置用于连接吊钩或绳索的连接孔(27)。
13.根据权利要求5到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3)包括连接两立板(21、22)前端的连接轴(31),U形卸扣(32)的两端固接在套筒(33)上,套筒(33)套设于连接轴(31)上,套筒(33)与连接轴(31)转动配合。
CN201210068528.3A 2012-03-15 2012-03-15 大抓力锚 Active CN1025827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8528.3A CN102582791B (zh) 2012-03-15 2012-03-15 大抓力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8528.3A CN102582791B (zh) 2012-03-15 2012-03-15 大抓力锚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2791A true CN102582791A (zh) 2012-07-18
CN102582791B CN10258279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47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8528.3A Active CN102582791B (zh) 2012-03-15 2012-03-15 大抓力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279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88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吊耳非对称型h型连接卸扣
CN104015880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锚卸扣
CN104015878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弓形卸扣
CN104015881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吊耳对称型h型连接卸扣
CN109823477A (zh) * 2019-02-21 2019-05-31 河海大学 一种可提升抗拔承载性能的海洋工程拖曳锚
CN112173009A (zh) * 2020-09-09 2021-01-05 陈遵龙 一种带液压辅助的船锚
CN115092340A (zh) * 2022-07-20 2022-09-23 南通驰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海上维修漂浮式平台
CN115199863A (zh) * 2022-08-19 2022-10-1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多功能海底管道保护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1669A (en) * 1985-03-18 1987-03-24 Baldt Incorporated Anchor construction
US4781142A (en) * 1985-05-21 1988-11-01 Cheung Maxwell C High performance marine anchor
US5419275A (en) * 1992-12-02 1995-05-30 Wood; Greg H. Batten reinforced anchoring bag
NL1000583C2 (nl) * 1995-06-16 1996-12-17 Vrijhof Ankers Beheer Bv Ankervloei.
US6012409A (en) * 1997-03-03 2000-01-11 Mele; Peter C. Anchoring of objects
CN1437542A (zh) * 2000-04-27 2003-08-20 弗雷霍夫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锚柄的锚
US20060107886A1 (en) * 2004-11-12 2006-05-25 Zimmerman Evan H Gravity installed anch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1669A (en) * 1985-03-18 1987-03-24 Baldt Incorporated Anchor construction
US4781142A (en) * 1985-05-21 1988-11-01 Cheung Maxwell C High performance marine anchor
US5419275A (en) * 1992-12-02 1995-05-30 Wood; Greg H. Batten reinforced anchoring bag
NL1000583C2 (nl) * 1995-06-16 1996-12-17 Vrijhof Ankers Beheer Bv Ankervloei.
US6012409A (en) * 1997-03-03 2000-01-11 Mele; Peter C. Anchoring of objects
CN1437542A (zh) * 2000-04-27 2003-08-20 弗雷霍夫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锚柄的锚
US20060107886A1 (en) * 2004-11-12 2006-05-25 Zimmerman Evan H Gravity installed anchor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88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吊耳非对称型h型连接卸扣
CN104015880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锚卸扣
CN104015878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弓形卸扣
CN104015881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吊耳对称型h型连接卸扣
CN109823477A (zh) * 2019-02-21 2019-05-31 河海大学 一种可提升抗拔承载性能的海洋工程拖曳锚
CN112173009A (zh) * 2020-09-09 2021-01-05 陈遵龙 一种带液压辅助的船锚
CN115092340A (zh) * 2022-07-20 2022-09-23 南通驰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海上维修漂浮式平台
CN115199863A (zh) * 2022-08-19 2022-10-1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多功能海底管道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2791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2791A (zh) 大抓力锚
CA1251319A (fr) Dispositif d'ancrage a element articule ayant une forme coudee
AU2018203403B2 (en) A Seabed Plow Capable of Over-The-Stern Release and Retrieval in any of Boulder Clearing, Trenching and Backfill Configurations
CN102482860B (zh) 海上支撑结构和相关的安装方法
EP2002061B1 (fr) Outillage de forage
JP5486015B2 (ja) トレーリング吸引ホッパー浚渫船用のドラッグヘッド、および当該ドラッグヘッドを用いて浚渫する方法
FR2904336A1 (fr) Pile de succion adaptee aus faibles profondeurs
EP1525371A1 (fr) Conduite de guidage telescopique de forage en mer
CN205399529U (zh) 一种50m3多功能环保清淤船
US5832638A (en) Low draft high yield bucket system for draglines
ES2804753T3 (es) Diente para una máquina de dragado
EP2295648B1 (fr) Machine d'excavation comportant au moins un tambour couvert par un déflecteur
US20140360059A1 (en) Horizontal drilling attachment for excavators
CN202170527U (zh) 冲水耙齿
CN211816579U (zh) 一种挖掘机斗齿连接机构
WO2013133695A1 (en) Anchor having a fluke and a shank
CN204096049U (zh) 一种分体式绞吸船
KR101143498B1 (ko) 조립식 보강토 옹벽 축조용 블록
CN202899192U (zh) 一种海底管道挖沟机
CN208039229U (zh) 一种新型预制组合桩
CN208039343U (zh) 一种挖沟机械
CN111636506A (zh) 一种可在轨道行驶的挖掘机
CN107059968B (zh) 一种适用于水下及垃圾场作业的挖掘机捞斗
CN211340929U (zh) 一种用于挖泥船的定位机构
CN202593804U (zh) 具有新型连接装置的大抓力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8

Address after: No. 11 Longxi Road, Industrial Park, Longshui Town, Dazu District, Chongqing, 402368

Patentee after: Yaxing New Chongqing Heavy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64, Longshui Industrial Park, Dazu County, Chongqing, 402368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Xinye Ship Piec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