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7511A - 锚载波切换 - Google Patents

锚载波切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7511A
CN102577511A CN2010800459205A CN201080045920A CN102577511A CN 102577511 A CN102577511 A CN 102577511A CN 2010800459205 A CN2010800459205 A CN 2010800459205A CN 201080045920 A CN201080045920 A CN 201080045920A CN 102577511 A CN102577511 A CN 102577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carrier wave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value
measurement fea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59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Lucent SAS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AS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AS
Publication of CN102577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36/28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的方法。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可运转为同时在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将被通知到网络节点的触发事件的细节;触发事件包括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第一阈值;将指示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确定多载波电信网络的其他载波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将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响应于接收到的响应于所述与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接收而生成的信号而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

Description

锚载波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系统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的方法、一种可操作为实现该方法的网络节点、基站和用户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单载波无线电信系统是已知的。在那些已知系统中,按地理区域向例如移动电话的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覆盖。基站被放置在每个地理区域中以提供所需的无线覆盖。位于由基站提供服务的区域中的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信息和数据以及向基站发送信息和数据。
由基站发送到用户设备的信息和数据出现在称为下行链路载波的无线载波信道上。由用户设备发送到基站的信息和数据出现在称为上行链路载波的无线载波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上。
在已知的单载波无线电信系统中,用户设备可以在地理的基站覆盖区域间移动。提供给用户设备的服务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进行监管。无线网络控制器与用户设备和基站进行通信并且确定每个用户设备主要连接到哪个基站。此外,无线网络控制器作用为当用户设备从由一个基站提供服务的地理区域移动到由另一基站提供服务的地理区域时控制基站和用户设备并与之进行通信。
由给定基站提供服务的区域通常包括数个扇区,所述数个扇区一起定义该基站的覆盖区域。通常基站为三个扇区提供服务。那些扇区通常由在基站上提供的单独的天线阵列提供服务。除控制在基站覆盖区域间的移动外,无线网络控制器还当用户设备在由单一基站提供服务的覆盖区域内的扇区间移动时能看见基站和用户设备并与之进行通信。
在由单一基站提供的扇区间的移动和在覆盖区域间的移动(即在基站间的移动)被称为“移动事件”或“切换”,并且由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监管。在单载波电信系统中,经由单一载波将那些移动事件通知到无线网络控制器并由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控制。
已提议允许基站和用户设备每个都同时在多于一个载波上进行发送。此外,已提议允许用户设备和基站同时在多于几个载波频率上进行接收。包括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这两者的每个载波由基站通常独立地进行供电控制和独立地进行调度。双小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DC-HSUPA)将允许用户设备在两个相邻频率载波上发送数据。这允许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吞吐量的增长。可以将具有多于两个载波的网络称为“多小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MC-HSUPA)网络。此处使用的术语“多载波”网络被设想为覆盖DC-HSUPA和MC-HSUPA网络这两者。
在典型的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所提供的载波中的一个被称为“锚”或“主载波”。锚载波具有特定的功能用途,以及,当特定用户设备可以能够同时在一个或更多载波上进行接收和发送时,锚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是无线网络控制器对上面提到的“移动事件”进行监视、控制和指示所在的载波。无线网络控制器依赖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锚载波来维持完全可看见特定用户设备和对其进行控制。即,锚载波为下行链路操作提供必要的控制信道,以及基于由用户设备做出并且在锚载波上行链路上报告的测量对移动事件进行管理。因此可以理解,如果锚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出故障,则可以即使另外的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可用也强制用户设备宣告无线链路故障。如果不存在任何锚载波,则网络不知道用户设备的情况。当已宣告无线链路故障时,用户设备可以经由不同的载波重新连接到网络以重获HSUPA吞吐量。该重连过程耗费时间。
相应地,希望改进当锚载波故障时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的恢复力。
发明内容
相应地,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向另一载波转移的方法,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可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将被通知到网络节点的触发事件的细节;
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
将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
确定所述多载波电信网络的其他载波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将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所述网络节点;以及
作为对已接收到的响应于所述与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接收而生成的信号的响应,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
已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提议,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环境中,锚载波将被指定。所述锚载波已被提议为用于支持移动事件。已进一步提议,如果当用户设备具有活跃锚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时第二载波(非锚)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出故障,则用户设备将不操作为宣告无线链路故障,而是将继续经由锚载波来操作。由于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网络在不知道用户设备的状况和用户设备正主要连接到哪个基站的情况下不能成功操作,所以所述方法看来符合逻辑。由此,如果所述锚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出故障,则即使活跃的第二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可用,用户设备也将宣告无线链路故障。
第一方面意识到,经由维持不变的锚载波功能,使用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的用户设备可以不中断地对网络节点可见并且被认为构成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的一部分。
第一方面意识到,通过在第一载波经历无线链路故障时转移锚载波状态,有可能确保用户不经历任何服务中断。通过在无线链路故障之前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并且同时用户设备仍然与一个或更多进一步的载波进行同步,使用第一方面的用户设备可以不再需要离开小区DCH状态。此外,无线网络控制器可以维持使用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的用户设备的可见性。
第一方面意识到,有可能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以及特别地将锚载波功能移动到活跃的第二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如果它可用的话。
响应于触发事件而进行的锚载波状态转移确保状态不被不必要地改变。第一方面的特定触发事件认定,如果无线链路变得衰弱,则存在其将最终出故障的可能。随着无线链路变得更衰弱,网络设备被强制以不必要的高功率在锚载波上发送以尝试维持无线链路。如果第二载波更适于充当锚载波,则通过根据第一方面的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向第二载波的转移,可以避免以不必要高的功率发送。
第一方面目的在于,避免不必要地宣告无线链路故障,以及利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可用的固有无线链路频率多样性。
如果在用户设备和基站可操作为使用第一方面的情况下转移发生,则第一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如果用户设备具有一个或更多活跃上行链路载波和一个或更多活跃下行链路载波,则所述用户设备将被在那些载波上完全同步到基站。如果用户设备是活跃的,并且正向基站发送语音或其他信息,则其被称为处于“小区DCH”状态。在此情况下,在所述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专用无线链路。如果锚载波信号变得衰弱而同时用户设备活跃,则锚载波状态向其他载波中的一个转移确保用户设备不需要宣告无线链路故障。此外,用于基站和用户设备已被在锚载波状态所被转移到的载波上进行同步,所以,通过根据第一方面的转移最小化了用户所经历的任何服务中断。
应当理解,在多载波网络中存在下行链路锚载波和上行链路锚载波这两者。第一方面可以操作为,转移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锚载波状态的任一个或这两者,还应当理解,如果下行链路载波出故障,这将导致对应的上行链路锚载波的随后故障。
在典型的已知用户设备-基站交互中,一件用户设备维护这样的小区的列表(一个小区等价于一个基站扇区,其由特定载波频率提供服务),其中,该用户设备具有与所述小区的无线链路连接。该列表被称为专用信道活跃集合(DCH活跃集合)。应当认识到,用户设备可以具有与多于一个基站的无线链路。
此外,用户设备维护这样的小区的列表,其中,该用户设备具有与所述小区的HSUPA连接。该列表被称为增强型专用信道活跃集合(E-DCH活跃集合)。所述E-DCH活跃集合可以与所述DCH活跃集合相同或为其子集。
应当理解,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可以特别关于这样的测量量来实现,所述测量量与特定载波的E-DCH活跃集合中的小区相关。即,载波例如可以随着载波邻近基站而存在。用户设备可以接收与载波考虑到由第一基站支持的扇区相关的信号;以及还接收与该载波考虑到由第二基站支持的扇区相关的信号。换句话说,载波可以支持两个小区。
应当理解,可以在所述情况下更具体地定义第一方面的触发事件。特别地,由于锚载波可以包括多于一个小区,所以可以是这样:当该锚载波降级到阈值以下时,与小区有关的测量量导致触发事件。
此外,由于每个载波可以包括多于一个小区,在确定哪些载波具有超过阈值的测量量时,可以还可能确定由载波频率提供的哪个小区具有超过预定阈值的测量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事件包括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预定的时间段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以及触发信息向网络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预定的时间段改变预定的第一阈值应当发生在生成的信号被提供之前。
相应地,感兴趣的触发事件可以是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特定的时间段下降到预定的第一阈值以下或者超过该预定的值(依赖于所选择的测量量)。应当认识到,通过该方法,锚载波状态不被不必要的转移,以及网络节点仅在所述第一载波的所述可测量特征在特定时间段改变超过预定的阈值时才被通知以所述触发事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事件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而同时另一载波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网络节点指示,在提供生成的信号之前,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已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以及一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相应地,如果没有任何可能的新锚载波被识别出,则没有任何触发事件可通知,以及没有任何转移信号被网络节点生成。如果没有任何载波可用于支持例如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则锚载波状态不转移是可能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的步骤包括这一步骤:对于每个其他载波计算所述可测量特征已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所超出的值,以及,提供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相关的信息的步骤包括这一步骤:提供对每个载波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所超出的值的指示。
相应地,为所述网络节点提供可以确保锚载波状态被转移到最合适的可用可替换载波的信息。即,锚载波状态可以被转移到由所述网络节点确定为最满足需求的那个载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这一步骤:确定哪个载波超出所述预定第二阈值已确定的最大值。相应地,可以告知所述网络节点哪个载波已超出所述预定第二阈值最多,以及因此可以向所述网络节点指示哪个载波最适于锚载波状态的转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载波包括一个或更多小区,以及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小区的可测量特征的改变超过预定的阈值;以及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每个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的小区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
向网络节点提供与小区相关的信息,所述小区具有超过预定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每个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
作为对接收到的这样的信号的响应而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的小区中的一个,其中所述信号是响应于接收到与载波有关的信息、与小区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而生成的。
相应地,这允许所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操作为转移到最合适载波的最合适小区。网络节点需要关于每个载波的小区的信息,从而其可以操作为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所述最合适可替换载波的所述最合适小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测量特征包括代表信号强度、信噪比或每个载波所经历的路径损耗的指示。相应地应当认识到,各种测量量可被用于确定例如由用户设备或由基站经历的所述锚载波无线链路的强度。可以例如有可能经由考虑在用户设备处所接收的信号强度来确定锚载波下行链路的强度。可以例如有可能通过确定导频信道每芯片能量噪声比来确定所述下行链路无线链路的强度,或者例如,可以有可能根据所测量的路径损耗来生成对无线链路强度的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第一阈值被设置在用户设备或基站为维持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处。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第二阈值被设置在用户设备为维持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处。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第二阈值被设置在为维持活跃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之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第一、第二或第三阈值被设置在用户设备或基站为维持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第二或第三阈值被设置在为维持活跃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之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第一阈值和预定第二阈值基本相同。
在考虑活跃无线链路的维持的可持续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阈值可以帮助确保第一方面当锚载波无线链路即将出故障时被使用,以及,仅向那些能够维持活跃无线链路的载波的转移发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被在计算机上执行时可操作为实施所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步骤。
第三方面提供可操作为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的用户设备,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可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触发事件接收逻辑,可操作为接收将被通知到网络节点的触发事件的细节;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
触发信息传送逻辑,可操作为将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
载波评估逻辑,可操作为确定所述多载波电信网络的其他载波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载波评估传送逻辑,可操作为,将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
转移接收逻辑,可操作为接收转移信号,其中,所述转移信号是响应于所述关于载波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接收而生成的;以及
转移实现逻辑,可操作为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
应当认识到,所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当在将被用于多载波电信网络的用户设备中被实现时具有特定优势。特别地应当认识到,当用户设备认定当前锚载波即将丢失无线链路状态时,锚载波状态的转移将特别必要。在该情况下,为避免无线链路的丢失,采取步骤以确保锚载波状态被转移到第二载波是有利的。用户设备有可能在锚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出故障时简单地宣告无线链路故障以及然后在不同的载波上重连到网络。然而,这样的安排将导致用户设备从专用小区-DCH传送状态转移到非小区-DCH状态,以及用户设备将暂时丢失其专用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无线资源及其以高吞吐量发送的能力。此外,将无线链路转移到第二载波的重建过程耗费时间,这需要一层同步。所述过程导致对用户服务的中断(例如,任何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过程将被中断)。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所述中断是特别不希望的。所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用户设备或者根据第四方面的基站的目的在于避免或缓解那些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预定时间段改变超过预定第一阈值,以及,触发信息向网络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预定时间段改变了预定的第一阈值应当在生成的信号被提供之前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事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而同时另一载波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在所述生成的信号被提供之前,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网络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已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以及一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载波评估逻辑可进一步操作为,对于每个其他载波计算可测量特征已超过预定第二阈值所超出的值,以及,所述可操作为提供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相关的信息的载波评估传送逻辑可进一步操作为,提供对每个载波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超出值的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载波评估逻辑可进一步操作为,确定哪个载波超出了所述预定第二阈值已被确定为最大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载波进一步包括一个或更多小区,以及,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小区的可测量特征的改变超过预定的阈值;以及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进一步包括:
小区评估逻辑,可操作为确定每个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的小区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
小区评估传送逻辑,可操作为将与小区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所述网络节点,所述小区具有超过预定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每个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其中
转移接收逻辑可进一步操作为接收转移信号,所述转移信号响应于所述关于载波的信息、关于小区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接收而被生成;以及
转移实现逻辑可操作为,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这样的小区中的一个,所述小区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所述载波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第三预定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测量特征包括代表信号强度、信噪和信干比或由每个载波或小区经历的路径损耗的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的第一、第二或第三阈值被设置在用户设备或基站为维持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的第二或第三阈值被设置在为维持活跃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之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第一阈值和预定第二阈值基本相同。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可操作为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的基站,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可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基站包括:
触发事件接收逻辑,可操作为接收将被通知到网络节点的触发事件的细节;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
触发信息传送逻辑,可操作为将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
载波评估逻辑,可操作为确定所述多载波电信网络的其他载波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载波评估传送逻辑,可操作为将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所述网络节点;
转移接收逻辑,可操作为接收响应于所述与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接收而生成的转移信号;以及
转移实现逻辑,可操作为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预定的时间段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以及,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网络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预定的时间段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应当在生成的信号被提供之前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事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改变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而同时另一个载波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在所述生成的信号被提供之前,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网络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已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以及一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载波评估逻辑可进一步操作为,对于每个其他载波计算所述可测量特征已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超出的值,以及,所述可操作为提供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的载波评估传送逻辑可进一步操作为,提供对每个载波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所超出的值的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波评估逻辑可进一步操作为,确定哪个载波超出了所述预定第二阈值已被确定为最大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载波进一步包括一个或更多小区,以及,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第一载波的小区的可测量特征的改变超过预定的阈值;以及其中,所述基站进一步包括:
小区评估逻辑,可操作为确定每个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的小区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
小区评估传送逻辑,可操作为将与小区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小区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每个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所述载波;以及其中
转移接收逻辑可进一步操作为接收响应于关于载波的信息、关于小区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接收而生成的转移信号;以及
转移实现逻辑可操作为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这样的小区中的一个,所述小区被确定为具有超过第三预定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每个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测量特征包括代表信号强度、信噪和信干比或由每个载波或小区经历的路径损耗的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的第一、第二或第三阈值被设置在用户设备或基站为维持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的第二或第三阈值被设置在为维持活跃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之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第一阈值和预定第二阈值基本相同。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响应于触发事件而提供指示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向另一载波转移的转移通知,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可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
接收这样的信息,所述信息与任意其他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
作为对所述与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响应而生成转移通知,其中,所述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所述转移通知指示,锚载波状态向所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转移;以及
发送所述转移通知。
第五方面认定,转移通知需要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被生成。特别地,在当前锚载波即将出故障并且另一载波可用于接受锚载波状态时,有必要生成转移通知。第五方面的方法可以由用户设备、基站来实现,或者可以由无线网络控制器从所述用户设备远程地实现。网络节点可以是基站或无线网络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事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而同时另一载波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所述触发信息指出,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已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在所述转移通知被生成之前一个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信息的步骤进一步包括这样的步骤:对于每个载波接收代表所述可测量特征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所超出的值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成转移通知的步骤进一步包括这样的步骤:计算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第二阈值的载波中的哪个超出所述预定阈值最多,以及,所述转移通知指示锚载波状态从所述第一载波转移到被确定为超出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最多的载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载波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以及,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
接收与任意其他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
接收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的小区有关的信息;
响应于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和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的小区有关的信息以及所述触发信息而生成转移通知,所述转移通知指示,锚载波状态向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中的、具有超过预定第三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小区中的一个转移;以及
发送所述转移通知。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被在计算机上执行时可操作为实施所述第五方面的方法步骤。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可操作为,响应于触发事件而提供指示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向另一载波转移的转移通知,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可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网络节点包括:
接收逻辑,可操作为接收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
载波接收逻辑,可操作为接收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以及
转移通知生成逻辑,可操作为响应于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而生成转移通知,
转移通知发送逻辑,可操作为发送所述转移通知,其中,所述转移通知指示锚载波状态向所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转移。
第七方面认定,第五方面的方法当由网络节点并且特别是网络控制器实现时特别有利。此外,应当认识到,对应于所述第五方面的那些方法步骤的装置特征可以由所述第七方面的实施例来提供。
还应当认识到,有可能在不做任何不必要的改编的情况下在用户设备或基站中实现所述第五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别和优选方面在所附的独立和相关权利要求中阐述。所述相关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以在合适时以及以除所述权利要求中明确阐述的之外的组合与所述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合并。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信网络的主要部件;
图2示出了用于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的部件;
图3示出了用于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基站的部件;
图4示出了用于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网络控制器的部件;
图5示出了被用于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和网络控制器的主要处理步骤;
图6是转移触发事件的一个示例的图示;
图7是现实转移场景的示意表示;以及
图8是由图7示出的场景中的转移触发事件的第二示例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信系统10。用户设备50漫游通过该无线电信系统。提供支持无线覆盖区域30的基站20。许多所述基站20被提供,并且被在地理上进行分布以便为用户设备50提供广阔的覆盖区域。当用户设备位于由基站30提供服务的区域内时,可以基于关联的无线链路在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通信。每个基站通常支持地理服务区域30内的许多扇区。
通常,基站内的不同天线支持每个关联的扇区。相应地,每个基站20具有多个天线,以及通过不同天线发送的信号被电子地进行加权以便提供扇区化方法。当然,应当认识到,图1示出了可以出现在典型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总数的一个小子集。
无线通信系统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NC)40进行管理。无线网络控制器40经由基于回传通信链路60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来控制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网络控制器还经由每个基站与用户设备50进行通信,以及由此有效地管理整个无线通信系统。
在多载波系统中,由基站提供服务的每个扇区可以具有几个关联于其的载波频率或“载波”。载波或由载波支持的小区覆盖与扇区相同的地理区域。每个小区由不同的载波频率提供服务。因此应当理解,在单载波系统中,由于扇区具有仅一个小区或载波频率,所以小区等价于扇区。尽管如此,但在多载波网络中,每个扇区可以包括几个小区,其中,每个小区同时由不同的载波频率提供服务。
无线网络控制器60维护邻居列表,所述邻居列表包括关于由基站20支持的扇区之间的地理关系的信息。另外,无线网络控制器60维护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提供关于用户设备50在无线通信系统10内的位置的信息。无线网络控制器可操作为,经由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对流量进行选路。因此提供移动交换中心,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器可以与该移动交换中心进行通信。移动交换中心可以与例如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70的电路交换网络进行通信。类似地,网络控制器可以与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通用分组支持节点(GGSN)进行通信。GGSN可以与例如互联网的分组交换核心进行通信。
用户设备50通常向基站20发送信息和数据,从而其可以被在无线电信网络内进行重新选路。用户设备可以例如需要向基站发送数据以便对文本消息、当用户正使用该设备进行电话呼叫时的语音信息或其他数据进行中继。基站20结合由无线网络控制器40设置的参数以目的在于最优化无线电信网络40的操作的方式为用户设备分配资源。
无线链路是用户设备50与基站的小区之间的专用连接。这些专用无线链路在用户设备处于“小区DCH”状态时形成。当用户设备未在向基站发送例如文本消息或语音信息的信息时,其处于所谓的“空闲”状态。当用户设备具有将发送到基站的信息时,选择将在其中操作的已连接状态。当处于“小区DCH”状态时,用户设备能够使用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无线资源来达到高上行链路吞吐量。
用户设备具有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当下行链路(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无线链路故障发生时,用户设备宣告无线链路故障,并且从小区DCH状态移走。更特别地,如果其从小区DCH状态移走,并且失去操作于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模式的能力。在多载波系统中,每个载波将具有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独立的下行链路无线链路。由于每个载波将很可能具有到用户设备的不同无线传播通路,所以那些下行链路无线链路被独立地进行管理。
在多载波系统中已协定,载波中的一个充当所谓的锚或主载波。锚载波功能操作为,其被用作移动事件和切换被确定所基于的基础。如之前已描述的,无线电信网络内的用户设备的状况由无线网络控制器在锚载波上来定。每当用户设备在一个基站的扇区之间或相邻基站的扇区之间移动时,无线网络控制器被通知到,并且与该基站和用户设备进行通信,从而这些移动事件被指出并被高效地处理。
在多载波系统中已提议,这些移动事件是在锚载波上确定的。在没有锚载波的情况下,或者当锚载波上出现无线链路故障时,无线电信网络不再能看见一件用户设备的状况。不论多载波系统中所提供的另一载波是否仍可操作,这都将发生。
一般地已协定,如果非锚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出故障而锚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仍然活跃,则一件用户设备不宣告无线链路故障,而经由锚载波继续操作于活跃专用链路小区DCH状态。然而还已经提议,如果锚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出故障,则即使第二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可用,用户也将宣告无线链路故障。这将导致用户设备宣告无线链路故障和从其专用小区DCH状态移走、失去其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无线资源以及中断给用户的服务。
已经认定,如果网络有可能在多载波网络中允许锚载波状态被从一个载波转移到另一个载波,则将有可能维持给终端用户的有效不中断服务。锚载波状态的转移将允许所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继续不被中断,以及用户设备将不宣告无线链路故障和从已连接的小区DCH状态移走。于是,用户设备将不失去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无线资源,以及给用户的服务被维持。
图2示出了用于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的主要部件,该用户设备使用所述锚状态转移功能。用户设备50包括:接收天线200、发送天线210和用户设备控制器220。接收天线200可操作为,同时接收在多于一个载波上进行的发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天线可操作为,接收在由C1和C2指示的下行链路载波上发送的数据和信息。尽管在该实施例中接收天线接收两个载波频率,但一般接收天线有可能接收多于两个载波上的信息。
发送天线210可操作为同时从用户设备50向多个载波发送信息。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天线可拆分为在载波C1’和C2’上发送数据和信息。
用户设备控制器220进一步包括触发事件接收逻辑230、触发信息发送逻辑240、载波评估逻辑250、载波评估发送逻辑260、转移接收逻辑270和转移实现逻辑280。接收天线200可操作为,与触发事件接收逻辑230、载波评估逻辑250和转移接收逻辑270进行通信。发送天线210可操作为,从触发信息发送逻辑240、载波评估逻辑250和转移实现逻辑280接收信号和指令。下面将结合由图5示出的主要处理步骤详细描述图2的用户设备的操作方法。
图3示出了用于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基站的部件。图3的基站20包括:接收天线300、发送天线310和基站控制器320。基站进一步包括专用物理电缆链路,该专用物理电缆链路将基站20链接到无线网络控制器。
接收天线300可操作为,同时从图2中示出的用户设备50接收信号C1’和C2’。发送天线310可操作为,同时在多个载波频率(在此情况下为C1和C2)上向用户设备发送信号。
基站控制器320进一步包括:触发信息接收逻辑330、触发信息发送逻辑340、载波评估接收逻辑350、载波评估发送逻辑360、转移接收逻辑370和转移实现逻辑380。接收天线可操作为,与触发信息接收逻辑和载波评估接收逻辑进行通信。触发信息发送逻辑340和载波评估发送逻辑360可操作为,经由专用链路与网络控制器40进行通信。网络控制器可操作为与转移接收逻辑370进行通信。转移实现逻辑380可操作为与发送天线310进行通信。将结合图5的处理步骤进一步描述基站20的操作。
图4示出了用于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网络控制器的部件。网络控制器40包括:触发事件接收逻辑410、载波接收逻辑420、转移通知生成逻辑430和转移通知发送逻辑440。触发事件接收逻辑410和载波接收逻辑420可操作为从基站20接收信号。触发事件接收逻辑410和载波接收逻辑420可操作为与转移通知生成逻辑430进行通信。转移通知生成逻辑可操作为,接收指示触发事件和对其他载波的评估的信号,并且生成转移通知。一旦转移通知已被生成,则转移通知生成逻辑430与转移通知发送逻辑440进行通信,以及信号被生成并被发送到基站控制器320。
图5示出了用于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和网络控制器的主要处理步骤。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系统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的主要处理步骤被示意性地示作方法500。如果当前锚载波的可测量特征降低到预定的第一阈值以下,则用户设备50并且更特别地说是触发事件接收逻辑230接收该触发事件的细节。该步骤被示作图5中的步骤510。一旦触发事件接收逻辑230已接收到触发事件的细节,则其将该信息传递给触发信息发送逻辑240,触发信息发送逻辑240接着在数据分组中将该信息传递给发送天线210。提供触发事件细节的步骤被示作图5中的步骤515。
在图3、2和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将关于触发事件的数据分组发送到基站20。该信息分组被基站接收天线300接收,并且被发送到触发信息接收逻辑330。接收触发事件的细节的步骤被示作图5中的步骤520。
可以是这样:由用户设备提供给基站的数据分组不被基站20打开或解释。信息可以简单地被从基站20直接发送到网络控制器40。然而,基站可以其自己操作为,解释触发事件的细节,并且将触发事件的特定细节提供给网络控制器40。在任一种情况下,提供细节(无论采用分组形式还是已解释数据的形式)的步骤由图5中的步骤525示出。
从基站20提供给40的细节被经由专用物理链路进行发送。网络控制器触发事件接收逻辑410从基站接收关于触发事件的信息。网络控制器处接收的步骤由图5中的步骤530示出。
如果触发事件接收逻辑确定触发事件已发生,则用户设备处提供的载波评估逻辑250作用为,确定多载波系统中提供的哪个其他载波具有第二阈值以上的可测量特征。即,用户设备查看其与之有活跃上线链路或下行链路的所有其他载波,并且特别确定是否下行链路载波具有第二阈值以上的可测量特征。该确定的步骤被示作图5中的步骤535。
所确定的信息然后由载波评估发送逻辑260结合用户设备50的发送天线210提供给基站。该步骤被示作图5的步骤540。基站接收天线300从用户设备50接收指示所述载波的特征的信号。基站可以简单地确定信息已被接收,或者其可以打开由用户设备提供的信息并且独立地生成值。在任一种情况下,基站具有这样的信息,该信息指示哪个其他载波具有第二阈值以上的可测量特征。该步骤被示作图5中的步骤545。
一旦基站20已被用户设备50提供了该信息,其作用为将该信息提供给网络控制器40。该步骤被示作图5中的步骤550。基站经由专用链路将信息发送给网络控制器。载波接收逻辑420在网络控制器40处被提供,并且作用为,接收关于可用于用户设备50的可替换载波的信息。接收该信息的步骤由图5中的步骤555示出。
如果网络控制器40接收到指示触发事件的信息(步骤530),并且其还接收到关于对用户设备50可用的可替换载波的信息(步骤555),则网络控制器40的转移通知生成逻辑430作用为生成转移通知。生成转移通知的步骤被示作图5中的步骤560。
在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中,转移通知由转移通知发送逻辑440经由专用链路发送到基站控制器320。发送转移通知的步骤被示作图5中的步骤565。
基站20如步骤570那样接收到由网络控制器40生成的转移通知,并且经由使用转移实现逻辑380转移下行链路锚载波状态。转移锚载波状态的步骤被示作步骤575。基站接着将由网络控制器40生成的转移通知中继到用户设备。其可以简单地经由如步骤575那样转移其自己的锚载波状态来完成此。用户设备可以由此在新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锚载波信息,并且因此在步骤580处间接地接收到指示锚载波已改变的指示或信号。可替换地,基站20可以作用为将转移通知从网络控制器40中继到用户设备50。
响应于用户设备50的转移接收逻辑270接收到已生成的指示转移通知的信号,转移实现逻辑280作用为转移上行链路载波中的锚载波状态(步骤585)。
图6是转移触发事件的一个示例的图示。图6详细示出了由用户设备50的触发事件接收逻辑230检测到的触发事件的类型。图6是这样的图,其纵坐标上为测量量,以及横坐标上为时间。测量量可以是许多可测量量中的任一个。然而,为易于在此情况下引用起见,所测量的量将被假设为在用户设备50的接收天线200上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强度。用户设备50不断在活跃下行链路无线链路上实施下行链路载波测量。其对于正被接收天线200接收的每个载波进行该操作。在图6中,就无线网络控制器40来说,用户设备连接到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此处由称号NB1示出。可以看见,用户设备正对于来自第一基站的两个载波进行接收和测量导频信号强度。那些载波的一个已被无线网络控制器指定为是锚载波,其中,基站之间和扇区之间的移动事件是基于该锚载波。用户设备50还正在由虚线示出的第二载波上从基站NB1接收信号。
图还指示,用户设备50正从第二基站——基站NB2接收信号。该基站是双载波基站,并且正在锚载波频率(实线)和由虚线指示的第二载波上进行发送。在所示的示例中,NB1和NB2所提供的“锚”载波在同一载波频率上。在所示的示例中,NB1和NB2所提供的第二载波也具有共同的载波频率。
用户设备可操作为,当载波间切换(或“触发”)状况发生时通知基站。这经由等待触发事件来达到。在图6中所示的情况下,当在此情况下为锚载波的最好小区(在所示的情况下由NB1提供)的导频信号强度的测量量比绝对阈值若,而第二载波的最好小区(在所示的情况下由NB2提供)的测量量比绝对阈值高时,触发事件发生。绝对阈值或预定值被设置在比用户设备50为维持无线链路所需的最低水平好的某个裕度处。由用户设备生成的测量报告包含关于第二载波的最好小区的信息。
图6的实线代表对来自第一几点B和第二节点B的锚载波的测量,以及,虚线是根据基站1和基站2的第二载波确定的测量。为简单起见,在该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用于触发的滞后和时间为零。在该示例中,在确定第一基站NB1的锚载波降低到绝对阈值以下的时间点处,用户设备正接收到这样的指示:来自第一基站NB1和第二基站NB2这两者的第二载波频率在绝对阈值以上。在该阶段,用户设备生成触发事件的细节和由第二载波提供的小区的状态,以及将那些细节发送到基站,基站接着将该信息中继到网络控制器。当接收到该信息时,在由NB1中的初始锚载波提供的锚载波下行链路出故障之前,网络控制器生成转移通知,并经由基站实施对于该用户设备的锚载波状态向由NB2提供的第二载波的锚载波状态的载波间切换。
图7示意地示出了在其中可以有必要转移锚载波状态的现实场景的代表。在图7中所示的场景中,用户设备50正从第一基站20a移动到第二基站20b。第一基站20a正在操作双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网络,即,其正同时在两个载波上进行发送,所述载波被示作第一基站上的锚载波C1和第一基站上所提供的第二载波C2。第二基站20b正操作在被示作B1的单一载波上。用户设备50正从由第一基站20a提供服务的地理区域移动到由第二基站20b提供服务的地理区域。
图8图示出了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场景中锚载波状态转移可以怎样发生。在该示例中,用于触发的滞后和时间为零。绝对阈值被设置在为成功维持与用户设备50的链接所需的下行链路无线链路链接的测量量的某个裕度处。对于第一基站20a的载波C1和C2这两者所测量的量随着用户设备50从由基站20a提供服务的地理区域移走而及时降低。对于载波C1和C2这两者的测量量降低到绝对阈值以下。此时,由用户设备50关于第二基站20b对载波B1监测到的测量量仍然在绝对阈值以下。
在本实施例中,锚载波转移的触发事件要求:当前锚载波的测量量降低到预定的阈值以下,以及,存在将切换到的可行载波。当C1的所测量量降低到绝对阈值以下时不存在任何完全触发事件,因为不存在任何把锚载波状态切换至的可行小区。随着用户设备50移动得进一步离开第一基站20a和更深入由第二基站20b提供服务的地理区域,对于载波B1的测量量提高并且变得大于绝对阈值。此时,锚载波仍然在绝对阈值以下,以及,根据本实施例的触发事件的两个条件都被满足,因此触发事件发生。关于B1的信息被发送到网络控制器,该网络控制器然后实施向操作于第二载波频率(在此情况下为B1)上的第二基站的载波间切换。网络控制器实施从C1到B1的载波间切换。用户设备然后以由基站20b提供服务的单一小区模式操作,并且维持小区DCH状态(不宣告任何无线链路故障),以及,用户设备因此在锚载波下行链路无线链路C1出故障之前被成功切换到第二载波。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立即认定,各种以上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由已被进行编程的计算机来实施。在此,某些实施例还旨在覆盖例如数字数据存储媒介的程序存储设备,所述程序存储设备是机器或计算机可读的,并且编码了机器可执行或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的程序,其中,所述指令实施所述以上描述的方法的步骤中的一些或全部。所述程序存储设备可以是例如数字存储器、例如磁盘和磁带、硬盘的磁存储介质或者光学可读的数字数据存储介质。实施例还旨在覆盖被编程为实施以上描述的方法的所述步骤的计算机。
包括任意被标记为“处理器”或“逻辑”的功能块的、图中示出的各种单元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硬件以及能够关联于合适的软件来执行软件的硬件来提供。当由处理器提供时,所述功能可以有单一专用处理器、由单一共享处理器或由其中的一些可以被共享的多个单独处理器来提供。此外,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或“逻辑”的明确使用不应当被解释为排他地指示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以及可以暗含地在不进行限制的情况下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网络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线程可编程门阵列(FPGA)、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还可以包括常规和/或定制的其他硬件。类似地,图中所示的任何切换是仅概念性的。其功能可以通过程序逻辑的运行、通过专用逻辑、通过程序控制与专用逻辑的交互或甚至手工地来实现,如从上下文中更具体地理解的那样,特定技术可由实现者来选择。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此处的任何框图代表体现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性电路的概念图。类似地,应当认识到,任何流程图、流程示意图、状态转换图、伪代码等代表各种过程,其中,所述过程可以实质上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被标识,并且因此被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不论所述计算机或处理器是否被明确示出)。
本说明书和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愿意。由此应当认识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设想尽管未在此处明确描述或示出的、体现本发明的原理并且被包含在其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安排。此外,此处详述的所有示例主要明确地旨在仅用于教学目的,其用于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由发明人提供的概念以便进一步推动本领域,并且应当被解释为不限于所述专门详述的示例和状况。此外,此处详述本发明的原理、方面和实施例及其特定示例的所有陈述旨在包含其等价体。

Claims (15)

1.一种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的方法,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将被通知到网络节点的触发事件的细节;
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
将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
确定所述多载波电信网络的其他载波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将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所述网络节点;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的信号而将锚载波信号转移给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其中,所述接收到的信号是响应于收到所述与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而生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预定的时间段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以及,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网络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在预定的时间段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应当发生在所述生成的信号被提供之前。
3.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事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同时另一载波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网络节点指示,在所述生成的信号被提供之前,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已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一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4.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每个其他载波计算所述可测量特征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所超出的值,以及,所述提供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的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对每个载波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超出值的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哪个载波超出所述预定第二阈值已确定的最大值。
6.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测量特征包括代表已接收的信号强度、信噪比或每个载波所经历的路径损耗的指示。
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当被在计算机上执行时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个的方法步骤。
8.一种用于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的用户设备,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触发事件接收逻辑,用于接收将被通知到网络节点的触发事件的细节;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
触发信息发送逻辑,用于将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
载波评估逻辑,用于确定所述多载波电信网络的其他载波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载波评估发送逻辑,用于将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所述网络节点;
转移接收逻辑,用于接收转移信号,其中,所述转移信号是响应于所述与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接收而生成的;以及
转移实现逻辑,用于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
9.一种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将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的基站,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基站包括:
触发事件接收逻辑,用于接收将被通知到网络节点的触发事件的细节;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
触发信息发送逻辑,用于将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提供给网络节点;
载波评估逻辑,用于确定所述多载波电信网络的其他载波中的哪些具有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载波评估发送逻辑,用于将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所述网络节点;
转移接收逻辑,用于接收转移信号,其中,所述转移信号是响应于所述与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的接收而生成的;以及
转移实现逻辑,用于将锚载波状态转移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
10.一种响应于触发事件提供转移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转移通知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指示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
接收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任意其他载波有关的信息;
响应于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而生成转移通知,所述转移通知指示,锚载波状态转移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以及
发送所述转移通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事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同时另一载波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以及,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所述触发信息指出:在所述转移通知被生成之前,所述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已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以及一载波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信息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每个载波,接收代表所述可测量特征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所超出值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转移通知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哪个超出所述预定阈值最多,以及,所述转移通知指示,锚载波状态从所述第一载波转移到已被确定为超出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最多的载波。
1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当被在计算机上执行时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个的方法步骤。
15.一种用于响应触发事件提供转移通知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转移通知在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中指示锚载波状态从第一载波转移到另一载波,所述触发事件包括第一载波的可测量特征变得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所述多载波无线电信网络包括操作为同时在所述电信网络的扇区内的多于一个无线频率载波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基站和用户设备,该网络节点包括:
接收逻辑,用于接收指示所述触发事件的触发信息;
载波接收逻辑,用于接收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以及
转移通知生成逻辑,用于响应与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有关的信息和所述触发信息而生成转移通知;转移通知发送逻辑,用于发送所述转移通知,其中,所述转移通知指示,锚载波状态转移到已被确定为具有超过所述预定第二阈值的可测量特征的载波中的一个。
CN2010800459205A 2009-08-13 2010-08-03 锚载波切换 Pending CN1025775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360039.3 2009-08-13
EP09360039A EP2285159A1 (en) 2009-08-13 2009-08-13 Anchor carrier handover
PCT/EP2010/004751 WO2011018173A1 (en) 2009-08-13 2010-08-03 Anchor carrier handov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7511A true CN102577511A (zh) 2012-07-11

Family

ID=42200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9205A Pending CN102577511A (zh) 2009-08-13 2010-08-03 锚载波切换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17747B2 (zh)
EP (1) EP2285159A1 (zh)
JP (1) JP2013502119A (zh)
KR (1) KR20120054064A (zh)
CN (1) CN102577511A (zh)
WO (1) WO20110181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6231A1 (en) * 2017-03-17 2018-09-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9405B1 (en) * 2008-04-17 2016-10-25 Narus, Inc. Transaction based network application signatures for text based protocols
CN101631362B (zh) * 2009-08-07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无线链路的方法、基站、基站控制器及系统
US9072099B2 (en) * 2011-08-10 2015-06-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HSDPA activation/de-activation
US8538420B2 (en) * 2011-09-19 2013-09-17 PureWave Networks, Inc Multi-band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 and method
US9167474B2 (en) 2011-09-19 2015-10-20 Redline Innovations Group Inc. Sharing of radio resources between a backhaul link and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8891464B2 (en) 2011-09-19 2014-11-18 Redline Innovations Group, Inc. Architectur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hannel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8494587B2 (en) 2011-09-19 2013-07-23 PureWave Networks, Inc Architectur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operators in a wireless basestation
WO2014101026A1 (zh) * 2012-12-26 2014-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管理方法及系统
JP6199905B2 (ja) * 2013-01-18 2017-09-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CN107734670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夏普株式会社 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779198B1 (en) * 2017-08-16 2020-09-15 Sprint Spectrum L.P. Adjusting handover thresholds for high power class wireless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7958A (en) * 1997-10-10 2000-08-01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nd tracking cellular telephones in a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169953B2 (en) * 2005-05-17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US8416745B2 (en) * 2005-08-22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n-loop power adjustment for CQI repointing based on RL quality indicators
US9955438B2 (en) * 2005-09-27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395946B (zh) * 2006-03-01 2012-09-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线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US20080096560A1 (en) * 2006-10-24 2008-04-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suring handoffs acros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081602B2 (en) * 2006-10-31 2011-12-20 Alcatel Lucent Selecting a handover algorithm
US20080159233A1 (en) * 2006-12-30 2008-07-0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Buffers During Transitions Between Heterogenous Networks
US8577369B2 (en) * 2007-04-11 2013-11-05 Apple, Inc. Seamless and vertical call handoff solution architecture
US9319879B2 (en) * 2007-05-30 2016-04-19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ty configur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in a fixed/mobile convergence environment
US9491722B2 (en) * 2007-08-10 2016-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channel quality
US9173148B2 (en) * 2007-10-12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node for wireless handoff
KR20140062177A (ko) * 2008-04-25 2014-05-2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이동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셀 재선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036599B2 (en) * 2008-05-11 2015-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ff
US8699450B2 (en) * 2008-05-11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ff
JP5059971B2 (ja) * 2008-06-19 2012-10-31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最適化されたサービングデュアルセル変更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8)", 《3GPP TS 25.331 V8.7.0》 *
QUALCOMM EUROPE: "Active Set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in DC-HSUPA", 《3GPP TSG RAN WG2 #6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6231A1 (en) * 2017-03-17 2018-09-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US10652778B2 (en) 2017-03-17 2020-05-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07133A1 (en) 2012-08-16
US8817747B2 (en) 2014-08-26
WO2011018173A1 (en) 2011-02-17
KR20120054064A (ko) 2012-05-29
EP2285159A1 (en) 2011-02-16
JP2013502119A (ja) 201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7511A (zh) 锚载波切换
EP2529587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38197B2 (en) Base station aided mobile-relay candidate pre-selection and pre-deployment
CN102918893B (zh) 功率节省
RU2454036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диосвязью на протяжении периодов незанятос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истемы
CN102835181B (zh) 用于控制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和相关的网络节点
US7821996B2 (en) Mobility enhancement for real time service ove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JP5345222B2 (ja) 中継局を含むシステムで通信する方法および機器
Yu et al. A hierarchical SDN architecture for ultra-dense millimeter-wave cellular networks
KR101164681B1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0233435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非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连接
CN102007792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中传送数据的方法、系统、中继站和基站
CN102257866A (zh) Hsupa载波激活通知
JP4983809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セル切り替え決定方法
JPWO2013157331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3718632A (zh) 配置传输
WO1998056196A1 (fr)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mobil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es voies de passage de diversite
TWI303134B (zh)
JP4167545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KR20120125516A (ko) 타겟 셀 사전-구성을 가진 노드 b 간 서빙 hs-dsch 셀 변화 및 이용자 장비로의 대안적인 구성 정보의 시그널링
CN100562176C (zh) 一种利用mimo技术移动台主导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方法
CN101006743A (zh) 通信系统
CN113613272B (zh) 控制由多个基站接收的上行链路业务
US20110183693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37205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およびダイバーシティ・ハンドオーバ・ブランチ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