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7316A - 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7316A
CN102577316A CN2011800035503A CN201180003550A CN102577316A CN 102577316 A CN102577316 A CN 102577316A CN 2011800035503 A CN2011800035503 A CN 2011800035503A CN 201180003550 A CN201180003550 A CN 201180003550A CN 102577316 A CN102577316 A CN 102577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management
calling
monitor
related ne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35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7316B (zh
Inventor
刘庄
田彦峰
张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7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7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3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lawful interception, monitoring or retaining of communications 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 H04L63/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lawful interception, monitoring or retaining of communications 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intercepting packet switched data communications, e.g. Web, Internet or IMS commun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方法包括: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各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监听管理网元根据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监听管理网元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LIG对所述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设备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一合并模块和上报模块。系统包括合法监听网关LIG、监听管理网元和至少一个被管网元,监听管理网元包括上述数据监听设备。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不会增加额外的适配修改工作量,降低了监听系统的维护难度,简化了监听实现方式。

Description

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合法监听是指国家安全机构按照法律,依法对某个用户的通信过程进行监听,监听的内容包括信令和媒体层面数据。图1为现有技术中监听功能实体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路域合法监听一般采用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以下简称:3GPP)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以下简称:ETSI)监听协议的网络结构,合法监听网关(Lawful Interception Gateway;以下简称:LIG)可以包括法律执行监控设备(Law Enforcement Monitoring Facility;以下简称:LEMF)、管理功能实体(Administration Function;以下简称:ADMF)、数据传输实体(Delivery Function;以下简称:DF),其中,DF包括DF2和DF3。其中,LEMF用于收集上报监听数据,ADMF用于设置被控用户,DF用于将被控用户的数据传递给LEMF。其中,监听数据包括监听相关信息(Interception Related Information;以下简称:IRI)和监听的通信内容(Communication Content;以下简称:CC),IRI是指信令层面的监听信息,包括用户的开机、关机、位置更新、呼叫等活动,CC是指媒体层面的监听信息,可以包含语音和视频信息,图1中的DF2和DF3分别用来传递IRI和CC数据。网元(Network Element;以下简称:NE)可以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 Center;以下简称: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Register;以下简称:HLR)、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Supporting Node;以下简称:SGSN)、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 Session ControlFunction;以下简称:CSCF)等通信设备。LIG和NE之间的接口包括X1接口、X2接口和X3接口,其中,X1接口为命令接口,用于下发监听命令,如设置被控用户命令;X2接口用于网元向LIG上报监听的IRI数据;X3接口用于网元向LIG上报CC数据,如语音/视频通话内容。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数据监听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数据监听方法对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Subsystem;以下简称:IMS)进行监听时,在LIG上对IMS中的多个网元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从而组成一套呼叫相关消息。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每当衍生出一种新的监听业务,便需要对LIG进行适配修改,从而增加了整个系统的维护难度,监听实现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降低监听系统的维护难度,简化监听实现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数据监听方法,包括:
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各所述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所述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所述计费标识对所述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合法监听网关LIG,由所述LIG对所述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
其中,所述监听管理网元为所述IMS中的一个网元,所述被管网元为所述IMS中除所述监听管理网元之外的其他网元。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数据监听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分别接收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各所述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所述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
第一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费标识对所述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
上报模块,用于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合法监听网关LIG,由所述LIG对所述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数据监听系统,包括合法监听网关LIG、监听管理网元和至少一个被管网元,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包括上述数据监听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的对应呼叫的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LIG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本实施例通过IMS中的一个网元将其他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实现将IMS中的多个网元虚拟成一个网元,对LIG只呈现出一个网元,从而LIG不再对各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无需针对各种监听业务进行适配修改,因此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不会增加额外的适配修改工作量,降低了监听系统的维护难度,简化了监听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监听功能实体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数据监听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二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五中Xl命令处理过程的信令图;
图9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五中X2消息处理过程的信令图;
图10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五中异地容灾过程的信令图;
图11为本发明数据监听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数据监听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元侧引入监听管理节点,该监听管理节点可以部署在网元侧的任意一个网元上,本实施例中将部署监听管理节点的网元称之为监听管理网元。即本实施例将一个网元配置为监听管理网元,对IMS中的其他网元进行监听管理,对其他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实现将IMS中的多个网元虚拟成一个网元,对LIG只呈现出一个网元,从而LIG不再对各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无需针对各种监听业务进行适配修改。
图3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各所述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所述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
本步骤具体为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在每个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该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即对于每个呼叫来说,对应有多种呼叫相关消息,一个呼叫的每个呼叫相关消息中均携带该呼叫的计费标识。其中,监听管理网元为IMS中的一个网元,被管网元为所述IMS中除所述监听管理网元之外的其他网元,计费标识可以具体为IMS计费标识(IMS Charging Identifier;以下简称:ICID),本实施例中的计费标识用于标识计费过程中的不同呼叫。本实施例中IMS中各网元监听到的呼叫相关消息是上报到监听管理网元,而不是直接向LIG上报。此处的监听管理网元可以为IMS中的任意一个网元,本实施例中的网元可以为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以下简称:CSCF)、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以下简称:AS)、监听媒体流触发功能(Contentof Communication Trigger Function;以下简称:CCTF)实体等通信设备。被管网元为IMS中除监听管理网元之外的被监听管理网元管理的其他网元。本实施例中的呼叫相关消息是指与一个呼叫相关联的消息,可以包括呼叫开始消息、呼叫应答消息、补充业务报告消息、双音多频(Dual-ToneMulti-Frequency;以下简称:DTMF)消息、呼叫释放消息等。
步骤302,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所述计费标识对所述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
监听管理网元在接收到各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后,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的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对于同一个呼叫来说,IMS中多个被管网元会上报重复的呼叫相关消息,如不同的被管网元上报同一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或呼叫释放消息等。此处的合并处理可以具体为将同一呼叫的多条同一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条该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删除同一呼叫的重复的同一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例如,当接收到两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同一呼叫的两个呼叫开始消息时,将其中一条呼叫开始消息删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条呼叫相关消息中均携带一个计费标识,监听管理网元根据该计费标识可以识别出哪几个呼叫相关消息对应同一个呼叫,对相同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删除处理,从而实现对呼叫相关消息的合并。
步骤303,监听管理网元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所述LIG对所述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
监听管理网元在对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后,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即将网元侧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LIG对该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后续的监听处理,具体可以为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一步上报到合法执行机构(Lawful Enforcement Agent;以下简称:LEA)服务器,LEA服务器通过显示设备将消息显示给监听者。在本实施例中,监听管理网元无需等待所有被管网元将一个呼叫的所有呼叫相关消息均上报之后,才执行呼叫相关消息的合并操作;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呼叫来说,监听管理网元在接收到本次呼叫的一个或多个呼叫相关消息后,便可以先对这些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并上报;当后续再接收到该呼叫的相同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后,若之前已经将其上报到LIG,则监听管理网元不再对该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以及上报处理,可以直接丢弃;对于该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来说,也相当于在监听管理网元上对其执行了合并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通过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的对应呼叫的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LIG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本实施例通过IMS中的一个网元将其他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实现将IMS中的多个网元虚拟成一个网元,对LIG只呈现出一个网元,从而LIG不再对各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无需针对各种监听业务进行适配修改,因此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不会增加额外的适配修改工作量,降低了监听系统的维护难度,简化了监听实现方式。
图4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管理配置命令配置TCP侦听端口,将IMS中各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配置在本地,并在该TCP侦听端口上启动侦听。
本步骤为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管理配置命令配置侦听端口,本实施例中的侦听端口可以具体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以下简称:TCP)侦听端口,该TCP侦听端口用于其他网元与监听管理网元之间建立TCP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先对网元侧的监听管理网元进行配置,具体为向IMS中任意一个网元下发管理配置命令,以将该网元选定为监听管理网元,也可以先选定一个网元为监听管理网元,然后直接向该监听管理网元下发管理配置命令。监听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管理配置命令后,根据该管理配置命令配置TCP侦听端口,具体为指定本地的一个端口为TCP侦听端口。同时,监听管理网元还根据该管理配置命令在本地配置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即在监听管理网元本地保存各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以备后续使用。监听管理网元根据管理配置命令进行相应的配置之后,便可以在该TCP侦听端口上启动侦听。图5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二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被管网元与监听管理网元相连,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消息,并接收监听管理网元下发的命令或消息,监听管理网元向LIG统一上报消息,并接收LIG下发的命令或消息,其中,X1通道用于传输X1命令,X2通道用于传输X2消息。
步骤402,IMS中各被管网元根据接收的被管配置命令分别在本地配置监听管理网元的网元标识,并配置监听管理网元的IP地址和TCP侦听端口号。
在对监听管理网元进行配置之后,还需要对被管网元进行配置。本步骤为IMS中各被管网元根据接收的被管配置命令分别在本地配置监听管理网元的网元标识,以及监听管理网元的IP地址和TCP侦听端口。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通过设置在操作维护终端的客户端程序,来向监听管理网元下发管理配置命令以及向被管网元下发被管配置命令,该操作维护终端可以为与LIG、监听管理网元、被管网元相独立的一个设备,主要用于对各网元进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客户端程序向IMS中的其他网元下发被管配置命令,以将其他网元配置为被管网元。
步骤403,各被管网元通过TCP侦听端口向监听管理网元发送TCP连接请求。
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各网元的配置之后,各被管网元通过TCP侦听端口向监听管理网元发送连接请求,此处的连接请求具体为TCP连接请求。
步骤404,监听管理网元根据TCP连接请求分别与各被管网元建立TCP连接。
监听管理网元在接收到各被管网元发送的TCP连接请求后,根据TCP连接请求分别与各被管网元建立TCP连接,后续其他命令和消息便可以通过该TCP连接上报或下发。
步骤405,监听管理网元向各被管网元发送心跳消息。
在监听管理网元与各被管网元之间的TCP连接建立成功之后,监听管理网元还向各被管网元发送心跳消息,以检测被管网元的链路是否正常。此处的心跳消息可以为监听管理网元周期性向各被管网元发送的,以实时获取各被管网元的链路状态。
步骤406,各被管网元分别向监听管理网元返回心跳响应。
被管网元在接收到监听管理网元发送的心跳消息后,向监听管理网元返回心跳响应,以表明自身链路处于正常状态。当监听管理网元在预设的响应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被管网元的心跳响应,则表明该被管网元的链路出现故障。
步骤407,LIG向监听管理网元下发被控用户设置命令。
在完成监听管理网元与各被管网元之间连接建立过程以及链路检测过程后,可以执行后续的数据监听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IMS中的多个网元虚拟统一成一个网元,即监听管理网元,只通过监听管理网元与LIG进行交互。本步骤为LIG向监听管理网元下发被控用户设置命令,该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为一种X1命令,用于在各网元上设置各被监控的用户。
步骤408,监听管理网元通过与被管网元之间的TCP连接,将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到所有被管网元。
监听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被控用户设置命令后,通过上述步骤中建立的与被管网元之间的TCP连接,将该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到所有被管网元。
步骤409,各被管网元分别执行被控用户设置命令,并向监听管理网元返回命令执行结果。
被管网元在接收到监听管理网元下发的被控用户设置命令后,执行该被控用户设置命令,在被管网元本地对各需要被监听控制的用户进行设置;在执行该被控用户设置命令后,各被管网元将命令执行结果返回给监听管理网元。
步骤410,监听管理网元将各命令执行结果合并成一条命令执行结果发送到LIG。
监听管理网元接收各被管网元返回的命令执行结果,将各命令执行结果进行合并,即将其汇总为一条命令执行结果后发送到LIG。
步骤411,各被管网元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各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
在完成X1命令的执行后,开始执行具体的数据监控过程。本步骤为各被管网元分别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每个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该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该计费标识用于标识计费过程中的不同呼叫。
步骤412,监听管理网元根据计费标识对所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
监听管理网元在接收到各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后,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的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即将同一呼叫的多条同一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条该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删除同一呼叫的重复的同一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在本实施例中,监听管理网元根据该计费标识可以识别出哪几个呼叫相关消息对应同一个呼叫,对相同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删除处理,从而实现对呼叫相关消息的合并。
步骤413,监听管理网元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
监听管理网元在对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后,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即将网元侧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在本实施例中,监听管理网元无需等待所有被管网元将一个呼叫的所有呼叫相关消息均上报之后,才执行呼叫相关消息的合并操作;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呼叫来说,监听管理网元在接收到本次呼叫的一个或多个呼叫相关消息后,便可以先对这些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并上报;当后续再接收到该呼叫的相同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后,若之前已经将其上报到LIG,则监听管理网元不再对该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以及上报处理,可以直接丢弃;对于该类型的呼叫相关消息来说,也相当于在监听管理网元上对其执行了合并操作。
步骤414,LIG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
在LIG接收到监听管理网元上报的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后,LIG对该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具体可以为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一步上报到LEA服务器,LEA服务器的后续处理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通过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的对应呼叫的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LIG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本实施例通过IMS中的一个网元将其他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实现将IMS中的多个网元虚拟成一个网元,对LIG只呈现出一个网元,从而LIG不再对各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无需针对各种监听业务进行适配修改,因此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不会增加额外的适配修改工作量,降低了监听系统的维护难度,简化了监听实现方式。
图6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方法在上述图4所示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监听管理网元接收被管网元上报的一个呼叫的语音监听消息,所述语音监听消息中携带所述呼叫的呼叫标识号。
在本实施例中,被管网元可以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事件监听消息和语音监听消息,此处的事件监听消息即X2消息,语音监听消息即X3消息,其中,X2消息中包括呼叫相关消息和非呼叫相关消息,本步骤为被管网元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语音监听消息。需要指出的是,非呼叫相关消息是指与呼叫无关的消息,包括补充业务操作消息、开机消息、关机消息等,但由于非呼叫相关消息不需要进行合并,则监听管理网元在接收到各被管网元的非呼叫相关消息后,直接将各非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
步骤602,监听管理网元从CCTF网元上报的一个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该呼叫的呼叫标识号,将该呼叫标识号分别添加到该呼叫的各呼叫先关消息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监听管理网元接收到被管网元上报的X3消息时,需要对X2消息和X3消息进行关联,在ETSI协议下通常采用呼叫标识号(Calling Identifier Number;以下简称:CIN)来进行关联。其中,在IMS中仅有一个网元会产生CIN,即CCTF网元,具体携带在该CCTF网元上报的呼叫开始消息中。本实施例具体为监听管理网元从CCTF网元上报的一个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该呼叫的CIN,然后将该CIN添加到该呼叫的其他各个呼叫相关消息中。
需要指出的是,该步骤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413之前执行,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412之前执行,也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412之后执行,还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412同时执行,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执行顺序。
步骤603,LIG根据呼叫标识号对所述呼叫的所述语音监听消息和所述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关联。
当监听管理网元将CIN添加在各呼叫相关消息中,并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后,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LIG除了执行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414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相应的监听处理之外,还根据CIN对该呼叫的语音监听消息和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关联,即将X2和X3进行关联,以备后续对该呼叫进行分析时综合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该步骤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413之后执行,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414之前执行,也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414之后执行,还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414同时执行,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执行顺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同一个呼叫来说,有可能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先到达监听管理网元,也有可能其他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先到达监听管理网元。而对于这两种情况来说,分别对应不同的处理流程。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步骤602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2,判断监听管理网元接收到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是否先于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622,否则执行步骤642。
本步骤为先判断监听管理网元接收到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是否先于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即判断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是否先到达监听管理网元,如果是,则执行步骤622,否则执行步骤642。
步骤622,监听管理网元从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该呼叫的呼叫标识号,并将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和所述呼叫标识号,以计费标识为键值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
如果监听管理网元接收到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先于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即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先到达监听管理网元,则监听管理网元从接收到的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该呼叫的CIN。由于还未接收到其他网元的呼叫相关消息,则监听管理网元将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和该CIN,以计费标识为键值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即将计费标识与CIN的对应关系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以备后续使用。
步骤632,当接收到所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相关消息时,监听管理网元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的计费标识从所述消息缓存队列中获取所述计费标识对应的呼叫标识号,将所述呼叫标识号添加到所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相关消息中。
当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相关消息时,由于之前已经接收到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并缓存了该呼叫的CIN,则监听管理网元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的计费标识,便可以直接从消息缓存队列中获取到该计费标识对应的CIN。监听管理网元将该CIN添加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相关消息中。即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时,将获取的该呼叫的CIN添加到该呼叫开始消息中,并将该呼叫开始消息向LIG上报。
步骤642,监听管理网元将接收到的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以计费标识为键值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
如果监听管理网元接收到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晚于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即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先到达监听管理网元,由于还未获取到该呼叫的CIN,则监听管理网元将接收到的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以计费标识为键值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
步骤652,监听管理网元将呼叫标识号分别添加到该呼叫的各呼叫相关消息中。
在监听管理网元从非CCTF网元获取到当前呼叫的CIN后,将该CIN分别添加到后续接收到的该呼叫的各个呼叫相关消息中,具体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当接收到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时,监听管理网元从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该呼叫的CIN,并将该CIN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并将该CIN添加到消息缓存队列中缓存的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并将该呼叫开始消息向LIG上报。
当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其他呼叫相关消息时,由于上述步骤中已经获取到该呼叫的CIN,并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则监听管理网元根据该呼叫相关消息中的计费标识从消息缓存队列中获取该计费标识对应的CIN,将该CIN添加到消息缓存队列中缓存的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其他呼叫相关消息中,并将该呼叫相关消息向LIG上报。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该呼叫的呼叫释放消息,并将CIN添加到该呼叫释放消息中后,监听管理网元对该消息缓存队列进行释放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通过监听管理网元接收被管网元上报的语音监听消息,以及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的对应呼叫的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并从CCTF网元上报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该呼叫的CIN,将该CIN添加到其他呼叫相关消息中,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LIG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并对呼叫相关消息和语音监听消息进行关联处理;本实施例在网元侧对多个网元进行监听管理,通过IMS中的一个网元将其他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实现将IMS中的多个网元虚拟成一个网元,对LIG只呈现出一个网元,从而LIG不再对各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无需针对各种监听业务进行适配修改,因此本实施例便于网元侧实现新的监听业务,相比于现有技术不会增加额外的适配修改工作量,降低了监听系统的维护难度,简化了监听实现方式。
图7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具体应用于IMS的异地容灾情况。在本实施例中,被管网元中不仅包括本地网元,还包括异地网元,监听管理网元对本地网元和异地网元的链路状态进行维护,并确定主用网元和备用网元,优选地设置本地网元为主用网元,并由主用网元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异地容灾,需要在本地和异地分别建立一套多网元系统,即本地IMS和异地IMS。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管理配置命令配置TCP侦听端口,并在本地配置本地IMS和异地IMS中各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并在TCP侦听端口上启动侦听。
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01,此处不再赘述,只是需要同时对本地IMS中的本地网元和异地IMS中的异地网元均进行配置,通过网元标识来具体识别本地网元或异地网元。
步骤702,本地IMS和异地IMS中各被管网元根据接收的被管配置命令分别在本地配置监听管理网元的网元标识,并配置监听管理网元的IP地址和TCP侦听端口号。
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02,此处不再赘述,只是需要在本地IMS和异地IMS中的被管网元上均对监听管理网元进行配置。
步骤703,监听管理网元根据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将一个本地网元和与该本地网元同类的一个异地网元配置为一对对等网元。
在本实施例中,监听管理网元还需要配置对等网元,即根据本地IMS和异地IMS中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将一个本地网元和与该本地网元同类的一个异地网元配置为一对对等网元,此处的同类具体指同一种类型,即对等网元为同一类型的两个网元。例如本地IMS中包括A、B、C三个网元,而异地IMS中包括A’和C’两个网元,其中,网元A与网元A’属于同一类型,网元C与网元C’属于同一类型网元,B网元被配置为监听管理网元,监听管理网元不进行主备倒换,监听管理网元将本地网元A和与该本地网元A同类的一个异地网元A’配置为一对对等网元,将本地网元C和与该本地网元C同类的一个异地网元C’配置为一对对等网元。
步骤704,监听管理网元将所述本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将所述异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备用网元。
监听管理网元优选地将本地网元配置为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将所述异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备用网元。即监听管理网元将网元A配置为该对等网元A-A’中的主用网元,将网元A’配置为该对等网元A-A’中的备主用网元;将网元C配置为该对等网元C-C’中的主用网元,将网元C’配置为该对等网元C-C’中的备用网元。
步骤705,各被管网元通过TCP侦听端口向监听管理网元发送TCP连接请求。
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03,此处不再赘述,只是本地IMS中的本地网元和异地IMS中的异地网元均向监听管理网元发送TCP连接请求。
步骤706,若在预设的连接时间段内未接收到主用网元发送的TCP连接请求,且备用网元的连接正常时,监听管理网元向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监听管理网元首次运行或被复位时,若在预设的连接时间段内未接收到主用网元发送的TCP连接请求,且备用网元的连接正常时,监听管理网元向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例如可以将连接时间段设置为3分钟,当监听管理网元首次运行时,如果监听管理网元在启动后3分钟内未接收到该主用网元发送的TCP连接请求,而此时该主用网元的备用网元的连接正常时,表明主用网元的链路出现故障,则监听管理网元向该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
步骤707,备用网元根据切换主用消息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
备用网元在接收到监听管理网元发送的切换主用消息后,根据该切换主用消息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即实现主备倒换,将原备用网元切换为主用网元,用于代替原主用网元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
步骤708,监听管理网元周期性向主用网元发送心跳消息。
本步骤为监听管理网元周期性向主用网元发送心跳消息,以实时检测该主用网元的链路状态。
步骤709,当连续N次未接收到一对对等网元中主用网元的心跳响应,且接收到所述对等网元中备用网元的心跳响应时,监听管理网元向所述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监听管理网元周期性向主用网元发送心跳消息,正常情况下主用网元均应周期性返回心跳响应。当连续N次未接收到一对对等网元中主用网元的心跳响应时,监听管理网元向该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其中,N为预设的正整数,如可以设置为6。本实施例中监听管理网元通过向主用网元发送心跳消息来维持对等网元的主备状态,当监听管理网元周期性向主用网元发送心跳消息后,监听管理网元连续N次未接收到该主用网元的心跳响应,表明主用网元的链路出现故障,则监听管理网元向该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
步骤710,备用网元根据切换主用消息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
备用网元在接收到监听管理网元发送的切换主用消息后,根据该切换主用消息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即实现主备倒换,将原备用网元切换为主用网元,用于代替原主用网元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对于原主用网元来说,当该网元连续多次未接收到监听管理网元的心跳消息,则自动进行降备处理,即将自身状态设置为备用状态,并不再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
步骤711,LIG向监听管理网元下发被控用户设置命令,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07,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12,监听管理网元通过与被管网元之间的TCP连接,将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到所有被管网元。
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08,此处不再赘述,此处的被管网元具体为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和备用网元。
步骤713,各被管网元分别执行被控用户设置命令,并向监听管理网元返回命令执行结果。
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09,此处不再赘述,此处的被管网元具体为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和备用网元。
步骤714,监听管理网元将各命令执行结果合并成一条命令执行结果发送到LIG。
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10,此处不再赘述,此处的被管网元具体为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和备用网元。
步骤715,各被管网元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各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
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11,此处不再赘述,此处的被管网元具体为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
步骤716,监听管理网元根据计费标识对所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1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17,监听管理网元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13,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18,LIG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414,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监听管理网元对本地IMS中的本地网元和异地IMS中的异地网元进行管理,并配置对等网元,对对等网元中主用网元和备用网元的链路状态进行维护,当链路出现故障时,在对等网元中实现主备切换;本实施例实现了异地单网元级别的监听容灾,当主用网元出现故障时,备用网元接管监听业务,从而不会引起监听业务的中断,实现了监听业务的连续性。
图8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五中X1命令处理过程的信令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本实施例具体涉及数据监听方法中的X1命令处理过程,本实施例中的XI命令具体为被控用户设置命令。假设IMS中包括三个网元,其中一个被配置为监听管理网元,另外两个网元被配置为被管网元,即本地网元1和本地网元2被配置为被管网元。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LEA服务器向LIG下发被控用户设置命令。
步骤802,LIG将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到监听管理网元。
步骤803,监听管理网元向本地网元1下发被控用户设置命令。
步骤804,监听管理网元向本地网元2下发被控用户设置命令。
步骤805,本地网元1向监听管理网元返回命令执行结果。
步骤806,本地网元2向监听管理网元返回命令执行结果。
步骤807,监听管理网元将两个命令执行结果合并为一个命令执行结果。
步骤808,监听管理网元将命令执行结果返回给LIG。
步骤809,LIG将命令执行结果返回给LEA服务器。
图9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五中X2消息处理过程的信令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本实施例具体涉及数据监听方法中的X2消息处理过程,本实施例中的X2消息具体为呼叫相关消息。假设IMS中包括三个网元,其中一个被配置为监听管理网元,另外两个网元被配置为被管网元,即本地网元1和本地网元2被配置为被管网元。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本地网元1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在该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计费标识。
步骤902,本地网元2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呼叫相关消息,在该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计费标识。
步骤903,监听管理网元根据计费标识去除同一呼叫的重复的呼叫相关消息,生成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
步骤904,监听管理网元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
步骤905,LIG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EA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LIG通过监听管理网元将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到本地网元1和2,并通过监听管理网元接收本地网元1和2返回的命令执行结果;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本地网元1和2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的对应呼叫的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LIG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本实施例通过IMS中的一个网元将其他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实现将IMS中的多个网元虚拟成一个网元,对LIG只呈现出一个网元,从而LIG不再对各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无需针对各种监听业务进行适配修改,因此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不会增加额外的适配修改工作量,降低了监听系统的维护难度,简化了监听实现方式。
图10为本发明数据监听方法实施例五中异地容灾过程的信令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本实施例具体涉及数据监听方法中的异地容灾过程。假设本地IMS中包括两个网元,其中一个被配置为监听管理网元,另外一个网元被配置为被管网元,即本地网元1被配置为被管网元,异地IMS中包括一个网元,即异地网元1,该异地网元1被配置为被管网元;监听管理网元将本地网元1和异地网元1配置为对等网元,其中,本地网元1为主用网元,异地网元1为备用网元。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监听管理网元向本地网元1发送心跳消息。
步骤1002,本地网元1向监听管理网元返回心跳响应。
步骤1003,监听管理网元向异地网元1发送心跳消息。
步骤1004,异地网元1向监听管理网元返回心跳响应。
步骤1005,如果监听管理网元连续N次未接收到本地网元1返回的心跳响应,则监听管理网元向异地网元1发送切换主用消息。
步骤1006,异地网元1将自身状态切换为主用状态,并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监听消息。
步骤1007,如果本地节点1连续N次未接收到监听管理网元发送的心跳消息,则本地节点1将自身状态切换为备用状态,不再向监听管理网元上报监听消息。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方法,监听管理网元通过心跳消息和心跳响应对本地网元1和异地网元1的链路状态进行维护,当本地网元1的链路出现故障时,将主用网元由本地网元1切换为异地网元1;本实施例实现了异地单网元级别的监听容灾,当主用网元出现故障时,备用网元接管监听业务,从而不会引起监听业务的中断,实现了监听业务的连续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11为本发明数据监听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设备,可以具体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中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可以具体为CSCF、CCTF、AS等通信设备,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101、第一合并模块1102和上报模块1103。其中,第一接收模块1101用于分别接收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各所述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所述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第一合并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计费标识对所述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上报模块1103用于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合法监听网关LIG,由所述LIG对所述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
图12为本发明数据监听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设备,可以具体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二、方法实施例三、方法实施例四或方法实施例五中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在上述图11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201和关联模块1202。其中,第二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所述被管网元上报的一个呼叫的语音监听消息,所述语音监听消息中携带所述呼叫的呼叫标识号。关联模块1202用于从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所述呼叫的呼叫标识号,将所述呼叫标识号分别添加到所述呼叫的各呼叫相关消息中,由所述LIG根据所述呼叫标识号对所述呼叫的所述语音监听消息和所述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关联。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中的关联模块1202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缓存单元1212和第一添加单元1222。其中,第一缓存单元1212用于如果接收到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先于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从所述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所述呼叫的呼叫标识号,并将所述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和所述呼叫标识号,以计费标识为键值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第一添加单元1222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相关消息时,根据所述呼叫相关消息中的计费标识从所述消息缓存队列中获取所述计费标识对应的呼叫标识号,将所述呼叫标识号添加到所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相关消息中,由所述LIG根据所述呼叫标识号对所述呼叫的所述语音监听消息和所述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关联。
或者,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中的关联模块1202可以具体包括第二缓存单元1232和第二添加单元1242。其中,第二缓存单元1232用于如果接收到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晚于接收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的时间,将接收到的所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以计费标识为键值缓存在消息缓存队列中。第二添加单元1242用于将呼叫标识号分别添加到该呼叫的各呼叫相关消息中。
具体地,第二添加单元1242具体用于当接收到所述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时,从所述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呼叫开始消息中获取所述呼叫的呼叫标识号,并将所述呼叫标识号缓存在所述消息缓存队列中,将所述呼叫标识号添加到所述消息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所述呼叫开始消息中。或者,第二添加单元1242具体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其他呼叫相关消息时,根据所述呼叫相关消息中的计费标识从所述消息缓存队列中获取所述计费标识对应的呼叫标识号,将所述呼叫标识号添加到所述非CCTF网元上报的所述呼叫的其他呼叫相关消息中。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配置模块1203、第二接收模块1204和连接建立模块1205。其中,第一配置模块1203用于根据接收的管理配置命令配置侦听端口,并将所述IMS中各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配置在本地。第二接收模块1204用于接收所述被管网元通过所述侦听端口发送的连接请求。连接建立模块1205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与所述被管网元建立连接。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接收模块1206、下发模块1207、第四接收模块1208和第二合并模块1209。其中,第三接收模块1206用于接收所述LIG下发的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模块1207用于通过与各被管网元之间的连接,将所述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到所有被管网元,由所述各被管网元执行所述被控用户设置命令。第四接收模块1208用于接收所述各被管网元返回的命令执行结果。第二合并模块1209用于将各所述命令执行结果合并成一条命令执行结果发送到所述LIG。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配置模块1210,第二配置模块1210用于根据所述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将一个本地网元和与所述本地网元同类的一个异地网元配置为一对对等网元,并将所述本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将所述异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备用网元,由所述主用网元上报所述呼叫相关消息。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主备倒换模块1211,第一主备倒换模块1211用于当所述监听管理网元首次运行或被复位时,在预设的连接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主用网元发送的连接请求,且所述备用网元的连接正常时,向所述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以使所述备用网元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监听设备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213和第二主备倒换模块1214。其中,发送模块1213用于周期性向主用网元发送心跳消息。第二主备倒换模块1214用于当连续N次未接收到一对对等网元中主用网元的心跳响应时,向所述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以使所述备用网元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其中,N为预设的正整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设备,通过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根据呼叫相关消息中携带的对应呼叫的计费标识,对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由LIG对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本实施例通过IMS中的一个网元将其他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合并为一套统一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LIG,实现将IMS中的多个网元虚拟成一个网元,对LIG只呈现出一个网元,从而LIG不再对各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无需针对各种监听业务进行适配修改,因此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不会增加额外的适配修改工作量,降低了监听系统的维护难度,简化了监听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监听系统,可以具体包括合法监听网关LIG、监听管理网元和至少一个被管网元,其中,监听管理网元可以具体包括上述图11或图12所示的数据监听设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数据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听管理网元分别接收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各所述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所述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所述计费标识对所述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合法监听网关LIG,由所述LIG对所述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
其中,所述监听管理网元为所述IMS中的一个网元,所述被管网元为所述IMS中除所述监听管理网元之外的其他网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接收的管理配置命令配置侦听端口,并将所述IMS中各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配置在本地;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接收所述被管网元通过所述侦听端口发送的连接请求;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与所述被管网元建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接收所述LIG下发的被控用户设置命令;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通过与各被管网元之间的连接,将所述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到所有被管网元,由所述各被管网元执行所述被控用户设置命令;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接收所述各被管网元返回的命令执行结果;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将各所述命令执行结果合并成一条命令执行结果发送到所述LI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根据所述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将一个本地网元和与所述本地网元同类的一个异地网元配置为一对对等网元;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将所述本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将所述异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备用网元,由所述主用网元上报所述呼叫相关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监听管理网元首次运行或被复位时,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在预设的连接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主用网元发送的连接请求,且所述备用网元的连接正常时,向所述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
所述备用网元根据所述切换主用消息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周期性向主用网元发送心跳消息;
当连续N次未接收到一对对等网元中主用网元的心跳响应时,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向所述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
所述备用网元根据所述切换主用消息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其中,N为预设的正整数。
7.一种数据监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分别接收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中至少一个被管网元上报的呼叫相关消息,各所述呼叫相关消息中分别携带所述呼叫相关消息对应的呼叫的计费标识;
第一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费标识对所述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合并处理;
上报模块,用于将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上报到合法监听网关LIG,由所述LIG对所述合并后的呼叫相关消息进行监听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管理配置命令配置侦听端口,并将所述IMS中各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配置在本地;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被管网元通过所述侦听端口发送的连接请求;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与所述被管网元建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LIG下发的被控用户设置命令;
下发模块,用于通过与各被管网元之间的连接,将所述被控用户设置命令下发到所有被管网元,由所述各被管网元执行所述被控用户设置命令;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各被管网元返回的命令执行结果;
第二合并模块,用于将各所述命令执行结果合并成一条命令执行结果发送到所述LI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管网元的网元标识将一个本地网元和与所述本地网元同类的一个异地网元配置为一对对等网元,并将所述本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主用网元,将所述异地网元配置为所述对等网元中的备用网元,由所述主用网元上报所述呼叫相关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主备倒换模块,用于当监听管理网元首次运行或被复位时,在预设的连接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主用网元发送的连接请求,且所述备用网元的连接正常时,向所述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以使所述备用网元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周期性向主用网元发送心跳消息;
第二主备倒换模块,用于当连续N次未接收到一对对等网元中主用网元的心跳响应时,向所述备用网元发送切换主用消息,以使所述备用网元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用状态,其中,N为预设的正整数。
13.一种数据监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法监听网关LIG、监听管理网元和至少一个被管网元,所述监听管理网元包括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监听设备。
CN201180003550.3A 2011-12-29 2011-12-29 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102577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84907 WO2013097141A1 (zh) 2011-12-29 2011-12-29 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7316A true CN102577316A (zh) 2012-07-11
CN102577316B CN102577316B (zh) 2014-06-25

Family

ID=4641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550.3A Active CN102577316B (zh) 2011-12-29 2011-12-29 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7316B (zh)
WO (1) WO20130971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6836A (zh) * 2014-11-11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监听方法及系统
WO2018137171A1 (zh) * 2017-01-25 2018-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合法监听的数据处理方法和通信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449A (zh) * 2007-11-27 2008-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中的监听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1631303A (zh) * 2009-08-21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听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US20100080127A1 (en) * 2007-06-08 2010-04-01 Yu Yin Inter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02075926A (zh) * 2010-12-31 201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听设备、监听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901B (zh) * 2007-08-10 201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合法监听方法、合法监听系统、分组数据网关、监听中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0127A1 (en) * 2007-06-08 2010-04-01 Yu Yin Inter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01179449A (zh) * 2007-11-27 2008-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中的监听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1631303A (zh) * 2009-08-21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听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02075926A (zh) * 2010-12-31 201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听设备、监听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6836A (zh) * 2014-11-11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监听方法及系统
WO2018137171A1 (zh) * 2017-01-25 2018-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合法监听的数据处理方法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7141A1 (zh) 2013-07-04
CN102577316B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5036B (zh) 合法监听系统和方法
WO2011143847A1 (zh) 一种短消息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2412998A (zh) 运营服务系统及其维护方法和装置
CN103249146A (zh) 信息通知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25229A (zh) VoIP终端掉电后电话漏话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902712A (zh) 呼叫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771769B (zh) 呼叫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75926B (zh) 监听设备、监听方法和系统
CN101163029A (zh) 多点控制单元主备倒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7316B (zh) 数据监听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184871A (zh) 一种提示骚扰电话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IL184109A (en) Interception of databases
CN100574215C (zh) 对多个异种网元进行监听的装置及方法
CN100440902C (zh) 一种语音监听系统中管理信息的交互方法
KR20150047378A (ko) 보이스 피싱 방지 장치
CN101222539B (zh)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及其补充业务监听方法
CN102377882B (zh) 通信网话务异常识别与管控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37304B (zh) 防监听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78089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elocation of endpoint devices
KR20150065017A (ko) 스미싱 방지 방법, 이를 수행하는 스미싱 방지 서버 및 이를 저장하는 기록매체
EP2529564B1 (en) Method to detect calls on an amr-wb capable network
CN102238501A (zh) 在移动智能网业务中管理通话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37249B (zh) 视频呼叫的监听方法及其应用
CN114363901A (zh) 一种防范诈骗电话的装置和方法
KR100304107B1 (ko) 음성메시지축적전달시스템에서의음성메시지축적전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