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467A - 影像输出装置、影像输出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输出装置、影像输出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2467A
CN102572467A CN2011103198114A CN201110319811A CN102572467A CN 102572467 A CN102572467 A CN 102572467A CN 2011103198114 A CN2011103198114 A CN 2011103198114A CN 201110319811 A CN201110319811 A CN 201110319811A CN 102572467 A CN102572467 A CN 102572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ignal
program
information
vide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98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塚敏史
鹤贺贞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2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3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protective or descriptive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Content structuring
    • H04N21/84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descriptive data, e.g. content descrip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39Format conversion, e.g. of frame-rate or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61Encoding,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different image sign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72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image signals comprising non-image signal components, e.g. headers or format information
    • H04N13/178Metadata, e.g. disparity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4Dis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demultiplexing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extraction of additional data from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Disassembling of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4345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e.g. extracting service information from an MPEG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5End-user interface for client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8Data services, e.g. news ticker
    • H04N21/4882Data services, e.g. news ticker for displaying messages, e.g. warnings, rem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special video data, e.g 3D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56Mixing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41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tempor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view video sequence 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7Aspects relating to detection of stereoscopic image format, e.g. for adaptation to the display form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影像输出装置、影像输出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不能根据影像信息来有效地判定3D影像,对用户不能进行合适的影像显示;若无条件地实施3D切换则发生误判定时用户会感到不便;若无条件地实施判定则影像变化到3D或2D的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也总是需要使用各种单元。通过如下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影像的相关信息等多种方法,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此外确定判定的时刻和条件等,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并基于上述判定结果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此外在影像切换前对用户显示判定能否切换的消息,接收响应,并对进行影像的判定的条件等加以限定。

Description

影像输出装置、影像输出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涉及包含三维(Three dimension,以下称为3D)影像的内容的发送、接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图像自动判别装置,能够自动地判别立体图像和普通图像,并基于该判别结果进行显示,或者自动切换到普通图像。”(参照专利文献1)为课题,作为其解决方法,记载了“对于普通图像来说,同一视点的画面连续地发送,而相对地,对于立体图像来说,由于交替地发送右眼用和左眼用的画面,作为立体图像凸出的部分的左右视点不同,再现画面上的位置存在偏离,因此左右画面的相关性低,通过检测这一情况,能够实现本发明”(参照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95393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立体图像的判定方法,记载了基于N帧和(N+2)帧的减法波形来切换影像的装置,对于此外的方法则没有记载。因此,存在无法有效地判定3D影像,不能对用户进行合适的影像显示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技术方案的结构。
本发明的影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利用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来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控制部,基于上述判定结果,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接收3D影像节目内容与2D影像节目内容混在一起广播的数字广播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包含节目内容和用于识别该节目内容是3D影像节目内容还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第一识别信息的数字广播信号的接收部;和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关于上述节目内容的第一识别信息,判定接收到的上述节目内容是3D影像节目内容还是2D影像节目内容,并且,根据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控制部,对于根据上述第一识别信息判定为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节目内容,或者不包含上述第一识别信息的节目内容,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影像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利用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来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影像判定步骤,基于上述判定结果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接收方法,接收3D影像节目内容和2D影像节目内容混在一起广播的数字广播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包含节目内容和用于识别该节目内容是3D影像节目内容还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第一识别信息的数字广播信号的接收步骤;和根据由上述接收步骤接收到的关于上述节目内容的第一识别信息,判定接收到的上述节目内容是3D影像节目内容还是2D影像节目内容,并且,根据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影像判定步骤,对于根据上述第一识别信息判定为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节目内容,或者不包含上述第一识别信息的节目内容,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对用户输出合适的影像,结果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图2是表示发送装置1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图3是流格式类别(流类型)的分配的例子。
图4是组件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5(a)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5(b)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5(c)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5(d)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5(e)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6是组件组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7是组件组类别的例子。
图8是组件组标识的例子。
图9是收费单位标识的例子。
图10(a)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10(b)是表示3D/2D类别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3D方式类别的例子的图。
图12是业务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13是业务形式类别的例子。
图14是业务列表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15是组件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16是组件组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17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18是业务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19是业务列表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20是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1是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组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2是接收装置4中对3D节目详细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3是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4是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列表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5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结构图的一例。
图26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中CPU内部功能框图的概要图的一例。
图27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图28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图29是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0是3D内容的2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1是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2是3D内容的2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3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34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35是3D影像传输时的流的组合例。
图36是内容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37是关于节目类型的代码表的一例。
图38是关于节目特性的代码表的一例。
图39是关于节目特性的代码表的一例。
图40是节目切换时系统控制部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41是用户响应接收对象(object)的一例。
图42是基于影像信息进行3D判定处理时的系统控制部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43是基于影像信息进行3D判定处理时的系统控制部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44是基于影像信息进行3D判定处理时的系统控制部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45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46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47是用户设定菜单的一例。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送装置
2    中继装置
3    网络
4    接收装置
10   记录再现部
11    源发生部
12    编码部
13    加扰部
14    调制部
15    发送天线部
16    管理信息
17    加密部
18    信道编码部
19    网络I/F部
21    CPU
22    通用总线
23    调谐器
24    解扰器
25    网络I/F
26    记录介质
27    记录再现部
29    复用分离部
30    影像解码部
31    声音解码部
32    影像变换处理部
33    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
34    计时器
35    影像编码部
36    声音编码部
37    复用合成部
41    影像输出部
42    声音输出部
43    控制信号输出部
44    发送设备控制信号
45    输入用户操作
46    高速数字接口
47    显示器
48    扬声器
49    多媒体接口
51    系统控制部
52    用户指示接收部
53    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
54    节目信息分析部
55    时间管理部
56    网络控制部
57    解码控制部
58    记录再现控制部
59    选台控制部
60    OSD生成部
61    影像变换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适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实施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主要针对接收装置进行说明,适合于在接收装置中实施,但也并不妨碍接收装置之外的应用。此外,不需采用实施例的全部结构,可以选择取舍。
<系统>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例示了通过广播来发送接收信息并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不过,并不限定于广播,也可为基于通信的VOD,统称为分发(发布)。
1是设置在广播站等信息提供站中的发送装置,2是设置在中继站或广播用卫星等中的中继装置,3是互联网等将一般家庭和中继站连接的公共网络,设置于用户住宅内等的4是接收装置,10是内置于接收装置4中的接收记录再现部。接收记录再现部10,能够对广播的信息进行记录和再现,或者再现来自可移动的外部介质的内容等。
发送装置1通过中继装置2传输调制后的信号电波。除了如图所示利用卫星进行传输外,也能够例如利用电缆进行传输、利用电话线进行传输、利用地面波广播进行传输、经由基于公共网络3的互联网等网络进行传输等。接收装置4接收到的该信号电波,如后文详述,在经过解调而成为信息信号后,根据需要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此外,在通过公共网络3传输时,转换成遵循适用于公共网络3的协议(例如TCP/IP)的数据格式(IP包)等格式,接收到上述数据的接收装置4将其解码成信息信号,并根据需要转换成适合于记录的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此外,在接收装置4内置有显示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该显示器收看(视听)信息信号所表示影像声音,在没有内置显示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将接收装置4与未图示的显示器连接,来收看信息信号所表示影像声音。
<发送装置>
图2是表示图1的系统中发送装置1的结构例的框图。
11是源发生部,12是利用MPEG2或者H.264方式等进行压缩,并附加节目信息的编码部,13是加扰(扰码)部,14是调制部,15是发送天线,16是管理信息附加部。由摄像机、记录再现装置等构成的源发生部11所产生的影像声音等信息,由编码部12进行数据量的压缩,以能够在较少的带宽占用下传输。根据需要,在加扰部13中进行传输加密以仅使特定的观众能够收看。调制部14中进行调制,使数据成为OFDM、TC8PSK、QPSK、高阶QAM(multi-level QAM)等适合于传输的信号,之后,作为电波从发送天线15向中继装置2发送。此时,在管理信息附加部16中,被附加源发生部11中生成的内容的属性等节目特定信息(例如影像和声音的编码信息、声音的编码信息、节目的结构、是否为3D影像等),此外,也被附加广播站生成的节目排列信息(例如当前的节目或下一节目的结构、业务的形式、一周中节目的结构信息)等。下面将这些节目特定信息和节目排列信息一并称为节目信息。
此外,常通过时分、扩频等方法在一个电波中复用多路信息。此时源发生部11和编码部12的系统存在多个,在编码部12和加扰部13之间,或编码部12和加密部17之间,配置复用多路信息的复用部(Multiplex部),但为了简化,没有在图2中记载。
此外,对于经由公共网络3发送的信号,也同样地,根据需要在加密部17中对由编码部12生成的信号进行加密,以仅使特定的观众能够收看。信道编码部18进行编码,使该信号成为适合于通过公共网络3传输的信号,之后,从网络I/F(Interface,接口)部19向公共网络3发送。
<3D传输方式>
从发送装置1传输的3D节目的传输方式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利用现有的2D节目的广播方式,在一幅图像中容纳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的方式。该方式中,作为影像压缩方式利用现有的MPEG2(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2,运动图像专家组2)或H.264AVC,其特征在于,与现有的广播兼容,能够利用现有的中继基础设施,能够用现有的接收机(STB等)接收,但发送的是成为现有广播的最高分辨率的一半(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3D影像。例如,存在如图31(a)所示那样,将1幅图像左右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的宽度为2D节目的大约一半、垂直方向的宽度与2D节目相同的画面尺寸的“Side-by-Side”(左右并列)方式,和将1枚图像上下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的宽度与2D节目相同、垂直方向为2D节目的大约一半的画面尺寸的“Top-and-Bottom”(上下并列)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利用交错来容纳的“Field alternative”(场交错)方式、按每条扫描线交替地容纳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的“Line alternative”(行交错)方式和容纳二维(单侧的)影像与影像的各像素的深度(到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信息的“Left+Depth”(左眼图像+深度)方式。这些方式将一副图像分成多个图像,来容纳多个视点的图像,具有如下优点:编码方式自身能够直接使用原本不是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MPEG2或H.264AVC(MVC除外)编码方式,能够利用现有的2D节目的广播方式来进行3D节目广播。其中,例如在能够使2D节目以最大水平方向为1920点,垂直方向为1080线的画面尺寸传输的情况下,在采用“Side-by-Side”方式进行3D节目广播时,将1副图像左右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为960点、垂直方向为1080线的画面尺寸内传输即可。同样,该情况下,在以“Top-and-Bottom”方式进行3D节目广播时,将1枚图像上下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为1920点、垂直方向为540线的画面尺寸内传输即可。
作为其它方式,存在将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分别利用不同的流(ES,基本流)传输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以下将该方式称为“2视点ES传输”。作为该方式的一例,例如,有使用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H.264MVC进行传输的方式。其特征在于,能够传输高分辨率的3D影像。使用该方式时,具有能够传输高分辨率的3D影像的效果。其中,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指的是为了对多视点的影像进行编码而标准化的编码方式,能够在不将1副图像按视点分割的情况下对多视点的影像进行编码,按视点编码不同的图像。
在采用该方式传输3D影像的情况下,例如将左眼用视点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图像,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他视点图像传输即可。这样,对于主视点图像能够确保与现有的2D节目的广播方式的兼容性。例如,在使用H.264MVC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情况下,对于H.264MVC的基本子流,主视点图像能够确保与H.264AVC的2D图像的兼容性,能够将主视点图像作为2D图像显示。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其他例子,还包括以下的方式。
在“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中,包括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他视点图像采用H.264AVC编码,并使它们分别为不同的流的方式。根据该方式,主视点图像与MPEG2兼容而能够显示为2D图像,能够确保与已广泛普及了基于MPEG2的编码图像的现有的2D节目的广播方式的兼容性。
在“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中,包括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他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并使它们分别为不同的流的方式。该方式中同样地,主视点图像与MPEG2兼容而能够显示为2D图像,因此能够确保与已广泛普及了基于MPEG2的编码图像的现有的2D节目的广播方式的兼容性。
作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也可以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图像采用H.264AVC或者H.264MVC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他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
此外,除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之外,即使为原本并不是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规定的编码方式的MPEG2和H.264 AVC(MVC除外)等编码方式,也能够通过生成交替地容纳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帧的流来进行3D传输。
<节目信息>
节目特定信息和节目排列信息称为节目信息。
节目特定信息也称为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节目专用信息),是选择想要的节目所必需的信息,由MPEG2系统标准所规定,包括以下4个表: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节目关联表),指定用于传输与广播节目相关的PMT(Program Map Table,节目映射表)的TS包的包标识符;PMT,指定用于传输构成广播节目的各编码信号的TS包的包标识符和用于传输收费广播的相关信息中的通用信息的TS包的包标识符;NIT(Network Information Table,网络信息表),传输将调制频率等信道信息与广播节目关联的信息;CAT(ConditionalAccess Table,条件访问表),指定用于传输收费广播的相关信息中的个别信息的TS包的包标识符。例如,包含影像的编码信息、声音的编码信息、节目的结构等。本发明中,还新含有表示内容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该PSI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附加。
节目排列信息也称为SI(Service Information,业务信息),是为了节目选择的便利性而规定的各种信息,也包括MPEG-2系统标准的PSI信息,存在记载了节目名、广播日期、节目内容等与节目相关的信息的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事件信息表)和记载了编排频道名、广播运营商名等与编排频道(Service,业务)相关的信息的SDT(ServiceDescription Table,业务描述表)。
例如,包括当前正在广播的节目和接下来广播的节目的结构、业务的形式以及一周中节目的结构信息等信息,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附加。
节目信息包含作为节目信息的构成要素的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3D节目详细描述符、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等。这些描述符被记录在PMT、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present/follo-wing(基本时刻表/扩展时刻表/当前/后续)]、NIT、SDT等表中。
作为PMT、EIT各表的用途区别,例如对于PMT,由于仅记载当前正在广播的节目的信息,所以无法对将来广播的节目的信息进行确认。然而,由于来自发送方的发送周期较短,所以接收结束前的时间较短,而因为其信息是当前广播的节目的信息,所以不会发生改变,在这层意义上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对于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基本时刻表/扩展时刻表)],存在如下不足,即,虽然除了能获取当前广播的节目以外还能获取之后7天的信息,但与PMT相比,由于来自发送方的发送周期较长,所以接收结束前的时间较长,用于保存的存储区域需要较多,并且由于其信息是未来的事件因此有可能会改变,在这层意义上可信度较低。对于EIT[following(后续)],能够获得下一广播时间的节目的信息。
节目特定信息的PMT使用ISO/IEC13818-1中规定的表结构,能够通过其第二循环(2nd loop)(每个ES(Elementary Stream,基本流)的循环)中记载的8比特的信息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来表示广播的节目的ES的格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ES的格式比以往增多,例如,如图3所示分配广播的节目的ES的格式。
首先,对于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与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影像流分配相同的0x1B。接着,对0x20分配能够用于3D影像节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例如H.264MVC)的子比特流(其他视点)。
此外,对于在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中使用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与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分配相同的0x02。此处,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指的是在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影像中仅将主视点的影像以H.262(MPEG2)方式编码而得的流。
进而,对0x21,分配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其他视点的比特流。
并且,对0x22,分配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方式的其他视点比特流。
其中,在此处的说明中,将能够用于3D影像节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的子比特流分配给0x20,将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其他视点的比特流分配给0x21,将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分配给0x22,不过,也可以分配给0x23~0x7E中的某些。此外,MVC影像流只是单纯的一例,只要是表示能够用于3D影像节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也可以为H.264/MVC以外的影像流。
如上所述,通过分配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的比特,能够在发送装置1一侧的广播运营商传输(广播)3D节目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例如用图35所示的流的组合来进行传输。
在组合例1中,传输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1B)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其他视点用子比特流(流格式类别0x20)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
该情况下,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均使用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方式的流。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方式,原本就是用于传输多视点的影像的方式,在图35的组合例中能够最有效率地传输3D节目。
此外,在将3D节目进行3D显示(输出)时,接收装置能够对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和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二者进行处理,来再现3D节目。
在接收装置将3D节目进行2D显示(输出)的情况下,如果只对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进行处理,就能够显示(输出)为2D节目。
另外,多视点编码方式H.264/MVC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与现有的H.264/AVC(除了MVC)的影像流具有兼容性,通过如图3所示将二者的流格式类别分配给同样的0x1B,具有以下的效果。即,即使不具有将3D节目进行3D显示(输出)的功能的接收装置接收了组合例1的3D节目,只要接收装置具有显示(输出)现有的H.264/AVC(除了MVC)的影像流(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影像流)的功能,就能够基于流格式类别将该节目的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识别为与现有的H.264/AVC(除了MVC)的影像流同样的流,作为通常的2D节目进行显示(输出)。
此外,因为对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分配的是以往没有的流格式类别,所以在现有的接收装置中将其忽略。由此,能够在现有的接收装置中,对于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防止广播站一方不希望出现的显示(输出)。
因此,即使新近开始组合例1的3D节目的广播,也能够避免出现具有显示(输出)现有的H.264/AVC(除了MVC)的影像流的功能的现有的接收装置无法显示(输出)的状况。由此,即使在通过CM(commercial message,商业广告)等广告收入来运营的广播等中新近开始该3D节目广播,用不支持3D显示(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也能够收看,因此能够避免因接收装置的功能限制而导致收视率降低,对广播站一方来说也具有优点。
在组合例2中,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02),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流格式类别0x22)。
与组合例1同样地,在将3D节目进行3D显示(输出)时,接收装置能够对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和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二者进行处理,来再现3D节目,在接收装置将3D节目进行2D显示(输出)的情况下,如果只对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进行处理,就能够显示(输出)为2D节目。
此外,通过使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为与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流具有兼容性的流,并且如图3所示将二者的流格式类别分配给相同的0x1B,则只要是具有显示(输出)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流的功能的接收装置,即使是不具有3D显示(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也能够作为2D节目进行显示(输出)。
此外,因为与组合例1同样地,对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分配以往没有的流格式类别,所以在现有的接收装置中将其忽略。由此,能够在现有的接收装置中,对于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防止广播站一方不希望出现的显示(输出)。
因为具有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13818-2影像流的显示(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已得到广泛普及,所以能够防止因接收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而导致收视率的降低,对于广播站来说能够实现最理想的广播。
另外,通过使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为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流格式类别0x22),能够以较高的压缩率传输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
即,根据组合例2,能够同时实现广播站的商业角度上的好处和高效率传输带来的技术上的好处。
在组合例3中,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02),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其他视点的比特流(流格式类别0x21)。
该情况下,与组合例2同样地,如果是具有显示(输出)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13818-2影像流的功能的接收装置,则即使是不具有3D显示(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也能够作为2D节目进行显示(输出)。
除了能够进一步防止因接收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而导致收视率降低这一广播站的商业角度上的好处之外,通过将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和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的编码方式统一为H.262(MPEG)方式,能够简化接收装置中的影像解码功能的硬件结构。
此外,还能够如组合例4所示,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1B),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其他视点的比特流(流格式类别0x21)。
另外,在图35的组合中,代替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1B),采用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影像流(流格式类别0x1B)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并且,在图35的组合中,代替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采用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流(流格式类别0x1B)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图4是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组件描述符(ComponentDescriptor)的结构的一例。组件描述符表示组件(构成节目的要素。例如影像、声音、文本、各种数据等)的类别,也用于以文本形式表现基本流。该描述符配置在PMT和/或EIT中。
组件描述符的含义如下。即,descriptor_tag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能够将该描述符识别为组件描述符的值。descriptor_length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该描述符的大小。stream_cotent(组件内容)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流的类别(影像、声音、数据),依照图4编码。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规定了组件的类别,如影像、声音、数据等,依照图4编码。component_tag(组件标签)是8比特的字段。业务的组件流能够通过该8比特的字段参照组件描述符所表示的描述内容(图5)。
节目映射段(Program Map Section)中应当使赋予各流的组件标签的值为不同的值。组件标签是用于识别组件流的标记(label),与流标识描述符中的组件标签为相同的值(仅限于流标识描述符存在于PMT中的情况下)。ISO_639_language_code(语言代码)的24比特的字段,用于识别组件(声音或者数据)的语言,和该描述符中所含的文本描述的语言。
语言代码由ISO 639-2(22)中规定的三字母的字符代码表示。各字符依照ISO 8859-1(24)用8个比特编码,按照顺序插入24比特字段中。例如,日语在三字母的字符代码中为“jpn”,编码如下:“0110 1010 01110000 0110 1110”。text_char(组件描述)是8比特的字段。一串组件描述的字段规定了组件流的文本描述。
图5(a)~(e)表示了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一例。图5(a)所示的组件内容0x01表示以MPEG2格式压缩的影像流的各种影像格式。
图5(b)所示的组件内容0x05表示以H.264AVC格式压缩的影像流的各种影像格式。图5(c)所示的组件内容0x06表示以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格式)压缩的3D影像流的各种影像格式。
图5(d)所示的组件内容的0x07,表示以MPEG2或者H.264AVC格式压缩的3D影像的Side-by-Side格式的流的各种影像格式。该示例中,MPEG2和H.264AVC格式下采用相同的组件内容的值,但也可以按MPEG2和H.264AVC设定不同的值。
图5(e)所示的组件内容的0x08,表示以MPEG2或者H.264AVC格式压缩的3D影像的Top-and-Bottom格式的流的各种影像格式。该示例中,MPEG2和H.264AVC格式下采用相同的组件内容的值,但也可以按MPEG2和H.264AVC设定不同的值。
如图5(d)和图5(e)所示,通过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组合,来表示是否为3D影像、3D影像的方式、分辨率、和宽高比的组合,由此,即使是3D和2D的混合广播,也能够以较少的传输量来传输包含2D节目/3D节目标识的各种影像方式信息。
尤其是,在利用原本不是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规定的编码方式的MPEG2和H.264AVC(MVC除外)等编码方式,通过Side-by-Side形式或Top-and-Bottom形式等将多个视点的图像包含在一副图像中来传输3D影像节目的情况下,仅由上述的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难以识别所传输的是3D影像节目用的在一幅图像中包含多个视点的图像,还是单视点的普通图像。因此,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组合,来进行包含识别该节目为2D节目/3D节目在内的各种影像方式的识别。此外,通过使用EIT来分发与当前正在广播或者将来要广播的节目相关的组件描述符,在接收装置4中取得EIT来生成EPG(节目表),作为EPG的信息,能够生成是否为3D影像、3D影像的方式、分辨率、宽高比、是否为3D影像。接收装置具有能够在EPG中显示(输出)这些信息的优点。
如以上说明,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tream_content和component_type,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将来要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6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组件组描述符(Component_GroupDescriptor)的结构的一例。组件组描述符定义并识别事件中的组件的组合。即,描述了多个组件的编组信息。该描述符配置在EIT中。
组件组描述符的含义如下所述。即,descriptor_tag为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能够将该描述符识别为组件组描述符的值。descriptor_length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该描述符的大小。component_group_type(组件组类别)是3比特的字段,依照图7表示组件的组类别。
在此,001表示3DTV业务,与000的多视点TV业务(Multi-viewTV Service)相区别。在此,多视点TV业务是能够将多个视点的2D影像按各视点切换显示的TV业务。例如,在多视点影像编码影像流,或者原本不是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规定的编码方式的流中,在将多个视点的图像包含于一副画面中进行传输的情况下的流,不仅能用于3D影像节目,也能用于多视点TV节目。在此情况下,即使流中包含多视点的影像,但只用上述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也可能无法识别是3D影像节目还是多视点TV节目。此时,利用component_group_type(组件组类别)进行识别是有效的。total_bit_rate_flag(总比特率标志)是1个比特的标志,表示事件中的组件组内的总比特率的描述状态。该比特为“0”时,表示该描述符中不存在组件组内(的)总比特率字段。该比特为“1”时,表示该描述符中存在组件组内总比特率字段。num_of_group(组数)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事件中的组件组的数目。
component_group_id(组件组标识)是4比特的字段,依照图8描述组件组标识。num_of_CA_unit(收费单位数)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组件组内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数目。CA_unit_id(收费单位标识)是4比特的字段,依照图9描述组件所属的收费单位标识。
num_of_component(组件数)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属于该组件组,并属于其之前的CA_unit_id所表示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组件的数目。component_tag(组件标签)是8比特的字段,表示属于该组件组的组件标签值。
total_bit_rate(总比特率)是8比特的字段,将传输流包的传输速率按每1/4Mbps舍入,来描述组件组内的组件的总比特率。text_length(组件组描述长度)是8比特的字段,表示后续的组件组描述的字节长度。text_char(组件组描述)是8比特的字段。一串文本信息的字段描述了与组件组相关的说明。
于是,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component_group_type,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下面,对使用了表示关于3D节目的信息的新的描述符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0(a)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3D节目详细描述符表示节目是3D节目时的详细信息,用于接收机中的3D节目判定等。该描述符配置在PMT和/或EIT中。3D节目详细描述符可以与上面说明的图5(c)~(e)所示的3D影像节目用的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共存。不过,通过传输3D节目详细描述符,也可以采用不传输3D影像节目用的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结构。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含义如下所述。descriptor_tag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能够将该描述符识别为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值(例如0xE1)。descriptor_length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该描述符的大小。
3d_2d_type(3D/2D类别)为8比特的字段,按照图10(b),表示3D节目中的3D影像/2D影像的类别。该字段,例如在节目正片为3D影像,而节目途中插入的广告等由2D影像构成的3D节目中,为用于识别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信息,配置该字段的目的在于,防止接收装置中的错误动作(因接收装置进行3D处理但广播节目为2D影像而发生的显示(输出)问题)。0x01表示3D影像,0x02表示2D影像。
3d_method_type(3D方式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依照图11表示3D的方式类别。0x01表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方式,0x02表示Side-by-Side方式,0x03表示Top-and-Bottom方式。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依照上面说明的图3,表示节目的ES的格式。
此外,也可以采用在3D影像节目的情况下传输3D节目详细描述符,而在2D影像节目中不传输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结构。仅通过是否存在关于接收的节目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传输,就能够识别该节目是2D影像节目还是3D影像节目。
component_tag(组件标签)是8比特的字段。业务的组件流能够通过该8比特的字段参照组件描述符所表示的描述内容(图5)。节目映射段(Program Map Section)中应当使赋予各流的组件标签的值为不同的值。组件标签是用于识别组件流的标记(label),与流标识描述符中的组件标签为相同的值(仅限于PMT中存在流标识描述符的情况)。
于是,接收装置4监视3D节目详细描述符,如果该描述符存在就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并且,在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能够识别3D传输方式的类别,而在3D影像和2D影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到该情况。
下面针对以业务(编排频道)单位来识别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业务描述符(ServiceDescriptor)的结构的一例。业务描述符以字符代码表示编排频道名、其运营商以及业务形式类别。该描述符配置在SDT中。
业务描述符的含义如下所述。即,service_type(业务形式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依照图13表示业务的类别。0x01表示3D影像业务。service_provider_name_length(运营商名长度)是8比特的字段,表示后续的运营商的字节长度。char(字符代码)是8比特的字段。一串文本信息字段,表示运营商名或业务名。service_name_length(业务名长度)是8比特的字段,表示后续的业务名的字节长度。
于是,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ervice_type,能够识别业务(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像这样,如果能够识别业务(编排频道)是3D影像业务还是2D影像业务,就能够例如在EPG显示中表示该业务是3D影像节目广播业务。不过,即使是以3D影像节目为中心广播的业务,也存在广告影像的源只有2D影像等必须广播2D影像的情况。因此,基于该业务描述符的service_type(业务形式类别)的3D影像业务的识别,优选与已说明的基于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组合的3D影像节目的识别、基于component_group_type(组件组类别)的3D影像节目的识别或基于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3D影像节目的识别同时使用。在组合多个信息进行识别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出虽然是3D影像广播业务但只有一部分的节目是2D影像等情况。在能够进行这样的识别的情况下,接收装置能够在例如EPG中明示该业务是“3D影像广播业务”,并且,即使在该业务中除了3D影像节目之外还混合有2D影像节目,也能够在节目接收等时候根据需要进行显示控制,来切换3D影像节目和2D影像节目。
图14是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业务列表描述符(Service ListDescriptor)的结构的一例。业务列表描述符提供业务标识和基于业务形式类别的业务一览。即,描述编排频道和其类别的一览。该描述符配置在NIT中。
业务列表描述符的含义如下所述。即,service_id(业务标识)是16比特的字段,用于唯一地识别该传输流中的信息业务。业务标识等于对应的节目映射段中的广播节目编号标识(program_number)。service_type(业务形式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依照上面说明的图12表示业务的类别。
由于根据这些service_type(业务形式类别)能够识别业务是否为“3D影像广播业务”,因此,能够利用该业务列表描述符所示的编排频道及其类别的一览,在EPG显示中进行仅将“3D影像广播业务”分组的显示。
由此,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ervice_type,能够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
上面说明的描述符的例子,仅记载了有代表性的成分,也可以考虑包含其他的成分,将多个成分合并成一个,将一个成分分割成具有详细信息的多个成分。
<节目信息的发送应用规则例>
上面说明的节目信息的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3D节目详细描述符、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是例如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生成并附加的、存储在MPEG-TS的PSI(作为一例如PMT等)或SI(作为一例如EIT或SDT、NIT等)中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信息。
针对发送装置1中的节目信息的发送应用规则例在下面说明。
图15表示组件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在“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组件描述符的“0x50”。在“descriptor_length”中记载组件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描述符长度的最大值没有规定。“stream_content”中记载“0x01”(影像)。
“component_type”中记载该组件的影像组件类别。组件类别根据图5设定。“component_tag”记载在该节目中唯一的组件标签值。“ISO_639_language_code”记载“jpn(0x6A706E)”。
“text_char”在存在多个影像组件时,以16字节(全角8个字符)以下描述影像类别名。不使用换行符。在组件描述是默认的字符串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该字段。默认字符串是“影像”。
并且,对于事件(节目)中所含的、具有0x00~0x0F的component_tag值的全部的影像组件,必须发送一个。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能够通过监视stream_content和component_type,来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16是组件组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组件组描述符的“0xD9”。“descriptor_length”中记载组件组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描述符长度的最大值没有规定。“component_group_type”表示组件组的类别。“000”表示多视点电视,“001”表示3D电视。
“total_bit_rate_flag”中,在事件中的组内的总比特率全部为规定的默认值的情况下表示为“0”,在事件中的组内的总比特率的任一个超出了规定的默认值的情况下表示为“1”。
“num_of_group”记载事件中的组件组的数目。多视点电视(MVTV)的情况下最大为3,3D电视(3DTV)的情况下最大为2。
“component_group_id”记载组件组标识。主组的情况下分配为“0x0”,各副组的情况下由广播运营商在事件中唯一地分配。
“num_of_CA_unit”记载组件组内的收费/非收费单位的数目。最大值为2。当该组件组内完全没有包含进行收费的组件的情况下为“0x1”。
“CA_unit_id”记载收费单位标识。广播运营商在事件中唯一地分配。“num_of_component”记载属于该组件组,且属于之前的“CA_unit_id”所示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组件的数目。最大值是15。
“component_tag”记载属于组件组的组件标签值。“total_bit_rate”记载组件组内的总比特率。在默认值的情况下记载“0x00”。
“text_length”记载后续的组件组描述的字节长度。最大值为16(全角8个字符)。“text_char”必须记载关于组件组的说明。没有规定默认字符串。并且不使用换行符。
此外,在进行多视点电视业务的情况下,“component_group_type”必须作为“000”发送。在进行3D电视业务的情况下,“component_group_type”必须作为“001”发送。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能够通过监视component_group_type,来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17表示3D节目详细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0xE1”。“descriptor_lengtg”中记载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3d_2d_type”记载了3D/2D标识。根据图10(b)设定。“3d_method_type”记载3D方式标识。根据图11中设定。“stream_type”记载节目的ES的格式。根据图3中设定。“component_tag”记载在该节目中唯一的组件标签值。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监视3D节目详细描述符,若该描述符存在,则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18表示业务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业务描述符的“0x48”。“descriptor_lengtg”中记载业务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service_type”中记载业务形式类别。
针对业务形式类别,根据图13中设定。“service_provider_name_length”在BS/CS数字电视广播中记载运营商名长度。最大值为20。由于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不使用service_provider_name,所以记为“0x00”。
“char”在BS/CS数字电视广播中记载运营商名。最大为全角10个字符。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不记载任何信息。“service_name_length”记载编排频道名长度。最大值为20。“char”记载编排频道名。其在20字节以内,且在全角10个字符以内。另外,对于对象编排频道,必须仅配置一个。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能够通过监视service_type,来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
图19表示业务列表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业务列表描述符的“0x41”。“descriptor_lengtg”中记载业务列表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loop”记载对象传输流中所含的业务数的循环。
“service_id”记载该传输流中所含的service_id。“service_type”记载对象业务的业务类型。根据图13中设定。此外,对于NIT中的TS循环必须配置。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能够通过监视service_type,来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
以上,说明了发送装置1中的节目信息的发送例,其具有以下的优点:在节目从2D节目切换到3D节目时,在3D节目开始的最初的画面中,例如使用字幕将“即将开始3D节目”、“收看3D显示的情况下佩戴3D收看用的眼镜”、“眼睛疲劳时或身体不适时推荐收看2D显示”、“长时间收看3D节目可能导致眼睛疲劳或身体不适”等嵌入到由发送装置1生成的3D节目的影像中发送,对于通过接收装置4收看3D节目的用户进行针对3D节目收看的注意、警告。
<接收装置的硬件结构>
图25是表示图1的系统中接收装置4的结构例的硬件结构图。21是对接收机整体进行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2是用于发送CPU21与接收装置中各部件之间的控制和信息的通用总线;23是调谐器,通过无线(卫星、地面波)、电缆等广播传输网接收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广播信号,并选择特定的频率来进行解调、纠错处理等,输出MPEG2-Transport Stream(下面也称为“TS”)等复用包;24是对加扰部13所施加的扰码进行解扰的解扰器;25是与网络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在互联网和接收装置之间发送接收各种信息和MPEG2-TS的网络I/F(Interface,接口);26是例如内置于接收装置4中的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闪存,或者可移动的HDD、盘型记录介质、闪存等记录介质;27是记录再现部,控制记录介质26,对向记录介质26记录信号或从记录介质26再现信号进行控制;29是将复用为MPEG2-TS等格式的信号分离成影像ES(ElementaryStream,基本流)、声音ES、节目信息等信号的复用分离(复用/解复用)部。ES指压缩、编码后的各影像、声音数据。30表示将影像ES解码成影像信号,根据输入影像信号以适当的格式进行处理并将其输出的影像解码部;31表示将声音ES解码成声音信号,根据输入声音信号以适当的格式进行处理并将其输出到扬声器48或从声音输出42输出的声音解码部;32为影像变换处理部,进行将影像解码部30解码而得的影像信号根据上述CPU的指示将3D或者2D的影像信号通过后述的变换处理变换为规定的格式的处理,将CPU21生成的OSD(OnScreen Display,屏幕显示)等显示与影像信号叠加的处理,或者后述的2D 3D变换等,将处理后的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器47、影像信号输出部41或者影像编码部35,将与处理后的影像信号的格式对应的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用于设备控制)从影像信号输出部41和控制信号输出部43输出;33表示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接收来自用户操作输入部45的操作输入(例如来自发出IR(Infrared Radiation,红外线照射)信号的遥控器的按键代码),并且将CPU21和影像变换处理部32生成的面向外部设备的设备控制信号(例如IR)从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44发送;34表示在内部具有计数器并进行当前时刻的保存的计时器;35表示将输入的影像信号编码为影像ES的影像编码部;36表示将输入的声音信号编码为声音ES的声音编码部;37表示将输入的影像ES、声音ES、节目信息复用成MPEG2-TS等格式的复用合成部;46表示对在上述复用分离部中重构的TS进行加密等必要的处理并将TS输出到外部,或将从外部接收的TS解码后对复用分离部29输入的串行接口和IP接口等高速数字I/F;47表示对由影像解码部30解码并通过影像变换处理部32变换为影像的3D影像以及2D影像进行显示的显示器;48表示基于声音解码部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而输出声音的扬声器;49表示在外部设备与影像解码部30或者声音解码部31之间输入输出影像信号以及声音信号的多媒体接口(例如HDMI),接收装置4主要由以上这些装置构成。在显示器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则也从控制信号输出部43和设备控制信号发送端子44输出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
HDMI以及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为HDMI Licensing,LLC的注册商标,是影像、声音信号的数字接口之一。
在图中,对于连接各模块的信号流,简略地记载为单一的信号路径,但也有用多条信号线和时分复用等来同时发送接收多个信号的情况。例如在复用分离部29和影像解码部30之间,能够同时发送多个影像信号,还能够利用影像解码部将多个影像ES解码,进行影像的双画面显示、录像以及收看的同时进行解码等处理。
图27和图28中表示了包括接收装置和收看装置以及3D收看辅助装置(例如3D眼镜)的系统结构的例子。图27是接收装置和收看装置形成为一体的系统结构,此外图28是接收装置和收看装置为不同结构的情况的例子。
在图27中,3501表示包括上述接收装置4的结构的、能够进行3D影像显示和声音输出的显示装置,3503表示从上述显示装置3501输出的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例如IR信号),3502表示3D收看辅助装置。在图27的例子中,从上述显示装置3501所具备的影像显示器显示影像信号,并从上述显示装置3501所具备的扬声器输出声音信号。此外同样地,显示装置3501具备输出端子,输出从设备控制信号44或者控制信号43的输出部输出的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以图27所示的显示装置3501和3D收看辅助装置3502通过后述的主动式快门方式进行显示的例子作为前提,在图27所示的显示装置3501和3D收看辅助装置3502为后述进行基于偏振分离的3D影像显示的装置的情况下,3D收看辅助装置3502只要能进行偏振分离以使不同的影像入射到左眼和右眼即可,可以不从显示装置3501输出从设备控制信号44或者控制信号43的输出部对3D收看辅助装置3502输出的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3503。
此外,在图28中,3601表示包括上述接收装置4的结构的影像声音输出装置,3602表示传输影像/声音/控制信号的传输路径(例如HDMI电缆),3603表示将从外部输入的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显示输出的显示器。
该情况下,从影像声音输出装置3601(接收装置4)的影像输出41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声音输出42输出的声音信号、从控制信号输出部43输出的控制信号,被变换为适合由传输路径3602规定的格式(例如根据HDMI标准规定的格式)的传输信号,经由传输路径3602输入到显示器3603。显示器3603接收上述传输信号,解码为原本的影像信号、声音信号、控制信号,输出影像和声音,同时对3D收看辅助装置3502输出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3503。
另外,在上述说明,以图28所示的显示装置3603和3D收看辅助装置3502通过后述的主动式快门方式进行显示的例子作为前提,在图28所示的显示装置3603和3D收看辅助装置3502为后述进行基于偏振分离的3D影像显示的装置的情况下,3D收看辅助装置3502只要能进行偏振分离以使不同的影像入射到左眼和右眼即可,可以不从显示装置3603向3D收看辅助装置3502输出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3503。
此外,图25所示的21~46的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LSI构成。此外,图25所示的21~46的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接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6是CPU21内部的处理的功能块结构的一例。在此,各功能块例如作为由CPU21执行的软件的模块存在,各模块之间通过执行某些动作(例如消息传递、函数调用、事件通知)等来进行信息或数据的传递以及控制指示。
此外,各模块也通过通用总线22与接收装置4内部的各硬件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此外,图中记载的关系线(箭头)主要记载了本说明相关的部分,但其他模块之间也存在通信单元和需要通信的处理。例如选台控制部59适宜地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获取选台所需的节目信息。
下面针对各功能块的功能进行说明。系统控制部51管理各模块的状态和用户的指示状态等,对各模块进行控制指示。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33所接收的用户操作的输入信号进行接收和解释,将用户指示传递到系统控制部51。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53按照来自系统控制部51或其它模块的指示,指示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33使其发送设备控制信号。
节目信息分析部54从复用分离部29获取节目信息并分析其内容,向各模块提供必要的信息。时间管理部55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获取TS中所含的时间修正信息(TOT:Time offset table,时间偏移表),管理当前的时刻,并使用计时器34具有的计数器,按照各模块的要求,进行警报(通知指定时刻的到来)和一次性计时(通知一定时间的经过)的通知。
网络控制部56控制网络I/F25,从特定URL(Unique ResourceLocater,唯一资源定位)或特定IP(Intem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地址获取各种信息和TS。解码控制部57控制影像解码部30和声音解码部31,进行解码器的开始和停止、流中所含的信息的获取等。
记录再现控制部58对记录再现部27进行控制,从记录介质26的特定的内容的特定的位置,以任意的读出方式(普通再现、快进、快退、暂停)读出信号。此外,进行将输入到记录再现部27中的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26上的控制。
选台控制部59控制调谐器23、解扰器24、复用分离部29和解码控制部57,进行广播的接收和广播信号的记录。此外,执行从自记录介质进行再现到输出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为止的控制。详细的广播接收的动作和广播信号的记录动作、从记录介质进行再现的动作在后面说明。
OSD生成部60生成包含特定消息的OSD数据,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指示,以使其将上述生成的OSD数据叠加在影像信号上输出。在此,OSD生成部60生成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具有视差的OSD数据,基于上述左眼用和右眼用的OSD数据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要求3D显示,由此进行3D方式的消息显示等。
影像变换控制部61控制影像变换处理部32,将从影像解码部30输入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的影像信号,根据来自上述系统控制部51的指示变换为3D或者2D的影像,并将变换后的影像与从OSD生成部60输入的OSD叠加,进一步地根据需要对影像进行加工(缩放、PinP、3D显示等),或者进行2D 3D变换后在显示器47上显示或者输出到外部。对于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的3D影像、2D影像向规定格式的变换以及2D 3D变换方法的详情在后文叙述。各功能块提供这些功能。
<广播接收>
在此针对进行广播接收时的控制步骤和信号的流动进行说明。首先,系统控制部51从用户指示接收部52接收到表示接收特定频道(CH)的广播的用户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CH按钮),向选台控制部59指示用户选定了所指示CH(下面称指定CH)。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对调谐器23指示指定CH的接收控制(选台到指定频带、广播信号解调处理、纠错处理),并将TS输出到解扰器24。
接着,选台控制部59对解扰器24指示将所述TS解扰,输出到复用分离部29中,对复用分离部29指示,以将输入的TS复用分离(解复用)、将复用分离后的影像ES向影像解码部30输出以及将声音ES向声音解码部31输出。
并且,选台控制部59对解码控制部57发出将输入到影像解码部30和声音解码部31的影像ES和声音ES解码的指示。接收到上述解码指示的解码控制部31,对影像解码部30进行控制,以使解码后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并对声音解码部31进行控制,以使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48或声音输出42。由此进行输出用户指定的CH的影像和声音的控制。
此外,为了显示选台时的CH栏(表示CH编号、节目名和节目信息等的OSD),系统控制部51对OSD生成部60指示CH栏的生成和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OSD生成部60,将生成的CH栏的数据发送到影像变换控制部61,并进行控制,以使接收到上述数据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将CH栏叠加在影像信号上输出。由此,进行选台时的消息显示。
除此以外,系统控制部51控制高速数字I/F 46,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的控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以取得信息等与外部设备的协作等的控制。
<广播信号的记录>
下面针对广播信号的记录控制和信号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进行特定的CH的记录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对选台控制部59指示特定CH的选择和向记录再现部27的信号输出。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与上述广播接收处理同样地对调谐器23指示指定CH的接收控制,对解扰器24进行控制,以使其对从调谐器23接收的MPEG2-TS进行解扰,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来自解扰器24的输入输出到记录再现部27。
此外,系统控制部51对记录再现控制部58进行指示,以使其记录输入到记录再现部27的输入TS。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记录再现控制部58,对输入到记录再现部27中的信号(TS)进行加密等必要的处理,并进行记录再现时所需的附加信息(记录CH的节目信息、比特率等内容信息)的生成和管理数据(记录内容的ID、记录介质26上的记录位置、记录格式、加密信息等)的记录,然后进行将上述MPEG2-TS和附加信息、管理数据写入到记录介质26上的处理。由此,进行广播信号的记录。以下将这样的记录方法称为TS记录,以与下述进行变换来记录的方法区分。
对于将广播信号中包括的影像和声音进行加工(例如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格式的变换以及图像压缩、影像的2D3D变换等)后记录(以下称为变换记录)的情况下通过其他路径进行记录的例子进行说明。系统控制部51,与TS记录的情况同样地,对选台控制部59指示特定CH的选台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与上述广播接收处理同样地,对调谐器23指示指定CH的接收控制,对解扰器24进行控制,以使其对从调谐器23接收到的MPEG2-TS进行解扰,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从解扰器24输入的TS复用分离并输出到影像解码部30和声音解码部31。影像解码部30进行信号的解码并将影像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此处,影像变换处理部32进行需要的变换处理(影像信号的格式变换、2D 3D变换处理等),对影像编码部35输出信号。接受到上述输出的影像编码部35将上述输入的信号编码,将影像ES输出到复用合成部37。同样地,对于声音信号,也在声音解码部31中解码并将声音信号输出到声音编码部36,在声音编码部进行必要的加工之后将声音ES输出到复用合成部37。输入了上述影像ES和声音ES的复用合成部37,将其他的复用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节目信息等),从复用分离部29取得,根据需要也从CPU21取得,与上述影像ES和上述声音ES一同复用,输出到记录再现部27。
之后,与上述TS记录的情况同样地,系统控制部51对记录再现控制部58进行指示,以使其记录从复用合成部37输入到记录再现部27的输入TS。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记录再现控制部58,对输入到记录再现部27中的信号(TS)进行加密等必要的处理,并进行记录再现时所需的附加信息(记录CH的节目信息、比特率等内容信息)的生成和管理数据(记录内容的ID、记录介质26上的记录位置、记录格式、加密信息等)的记录,然后进行将上述MPEG2-TS和附加信息、管理数据写入到记录介质26上的处理。像这样地进行变换后的广播信号的记录。
<从记录介质进行再现>
下面说明从记录介质进行再现的处理。在进行特定节目的再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指示记录再现控制部58再现特定节目。作为此时的指示,指示内容的ID和再现开始位置(例如节目的开头、距离开头10分钟的位置、上次的继续、距离开头100Mbyte的位置等)。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记录再现控制部58控制记录再现部27进行处理,以利用附加信息和管理数据从记录介质26读出信号(TS),并在进行加密的解除等必要的处理后,对复用分离部29输出TS。
此外,系统控制部51对选台控制部59指示再现信号的影像声音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进行控制,以将来自记录再现部27的输入输出到复用分离部29,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指示,以将输入的TS复用分离、将复用分离后的影像ES向影像解码部30输出以及将复用分离后的声音ES向声音解码部31输出。
并且,选台控制部59对解码控制部57进行将输入到影像解码部30和声音解码部31的影像ES和声音ES解码的指示。接收到上述解码指示的解码控制部31对影像解码部30进行控制,以使其将解码后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对声音解码部31进行控制,以使其将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48或声音输出42。由此,进行从记录介质再现信号的信号再现处理。
<3D影像的显示方法>
作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3D影像的显示方式,有生成使左眼和右眼感觉到视差的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而使人感觉到立体物体的存在的几种方式。
作为一种方式,有主动快门(active shutter)方式,该方式对用户佩戴的眼镜利用液晶快门(liquid crystal shutter)等交替地将左右的镜片遮光,并且与之同步地显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使映入左右眼帘的图像间产生视差。
此时,接收装置4从控制信号输出部43和设备控制信号发送端子44,向用户佩戴的主动快门式眼镜输出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并且,从影像信号输出部41向外部的3D影像显示装置输出影像信号,使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交替地显示。或者,在接收装置4所具有的显示器47上进行同样的3D显示。由此,佩戴了主动快门式眼镜的用户能够在该3D影像显示装置或接收装置4所具有的显示器47上收看3D影像。
此外,作为其它方式,有偏振方式,该方式对用户佩戴的眼镜的左右的镜片贴上在直线偏振光的情况下相互正交的薄膜或施以直线偏振涂层,或者,贴上在圆偏振光的情况下偏振轴的旋转方向相互相反的薄膜或施以圆偏振光涂层,通过同时输出与左眼和右眼的眼镜的偏振光分别对应的基于偏振光的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来根据偏振状态将分别入射到左眼和右眼的影像分离,在左眼和右眼间产生视差。
此时,接收装置4将影像信号从影像信号输出部41输出到外部的3D影像显示装置,该3D影像显示装置以不同的偏振状态显示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或者,通过接收装置4所具有的显示器47进行相同的显示。由此,佩戴偏振方式眼镜的用户能够在该3D影像显示装置或接收装置4所具有的显示器47上收看3D影像。并且,在偏振方式中,由于偏振方式眼镜不必从接收装置4发送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就能够收看3D影像,所以不需要从控制信号输出部43和设备控制信号发送端子44输出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
此外,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基于颜色将左右眼的影像分离的颜色分离方式。此外,也可以使用能够裸眼收看的、利用视差屏障生成3D影像的视差屏障方式。
不过,本发明的3D显示方式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方式。
<利用了节目信息的3D节目的具体判定方法的例子>
作为3D节目的判定方法的例子,能够从上面说明的广播信号和再现信号的节目信息中所含的各种表或描述符中获取新包含的用于判定是否为3D节目的信息,来判定是否为3D节目。
通过确认在PMT、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present/fo-llowing(基本时刻表/扩展时刻表/当前/后续)]等表中记载的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中新包含的用于判定是否为3D节目的信息,作为3D节目判定用的新的描述符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在NIT、SDT等表中记载的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等中新包含的用于判定是否为3D节目的信息等,来判断是否为3D节目。这些信息,在上述的发送装置中附加到广播信号上发送。发送装置中,例如通过管理信息附加部16将这些信息附加到广播信号上。
作为各表的用途区别,例如对于PMT,其特征在于,由于仅记载当前的节目的信息,所以无法对将来的节目的信息进行确认,但可信性较高。另一方面,针对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有如下不足,即,虽然除了能获取当前的节目以外还能获取未来的节目的信息,但接收结束前的时间较长,用于保存的存储区域需要较多,并且由于是未来的事件,因此可信度较低。对于EIT[following(后续)],因为能够获得下一广播时间的节目的信息,所以适用于本实施例。此外针对EIT[present],能够用于获取当前的节目信息,能够得到与PMT不同的信息。
下面,对与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图4、图6、图10、图12、图14中说明的节目信息相关的接收装置4的处理的详细例子进行说明。
图20表示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50”,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组件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g”判断为其是该组件组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如果“”stream_content是“0x01”、“0x05”、“0x06”、“0x07”,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有效(影像)。在“0x01”、“0x05”、“0x06”、“0x07”之外的情况下,判断为该描述符无效。在“stream_content”是“0x01”、“0x05”、“0x06”、“0x07”的情况下,进行下面的处理。
“component_type”判断为该组件的影像组件类别。针对该组件类别,指定图5中任一值。通过该内容,能够判断该组件是否为关于3D影像节目的组件。
“component_tag”是该节目中唯一的组件标签值,能够与PMT的流标识符的组件标签值对应地利用。
即使“ISO_639_language_code”不是“jpn(“0x6A706E”)”,也将后面配置的字符代码当作“jpn”处理。
“text_char”判别16字节(全角8个字符)以内的为组件描述。该字段被省略的情况下判断为默认的组件描述。默认的字符串是“影像”。
如上所述,组件描述符能够判断构成事件(节目)的影像组件类别,组件描述能够在接收机中的影像组件选择时利用。
此外,仅将component_tag值设定为0x00~0x0F的值的影像组件作为单独时的选择对象。设定为上述之外的component_tag值的影像组件不作为单独时的选择对象,不作为组件选择功能等的对象。
此外,由于事件(节目)中的模式变更等,组件描述有可能与实际的组件不一致。(组件描述符的component_type记载该组件的代表性的组件类别,对于节目中途的模式变更,该值不进行实时地变更)。
此外,当作为控制数字记录设备中的拷贝世代的信息和最大传输率的标识的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对于该事件(节目)被省略的情况下,对此时的默认的maximum_bit_rate进行判断时,参照由组件描述符记载的component_type。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tream_content和component_type,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21是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组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D9”,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组件组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组件组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
如果“component_group_type”是“000”,则判断为多视点电视业务,如果是“001”则判断为3D电视业务。
如果“total_bit_rate_flag”是“0”,则判断为事件(节目)中的组内的总比特率没有在该描述符中记载。如果是“1”则判断为事件(节目)中的组内的总比特率记载在该描述符中。
“num_of_group”判断为事件(节目)内的组件组的数目。在存在最大值且超过该最大值的情况下,能够作为最大值处理。“component_group_id”如果是“0x0”,则判断为主组。如果是“0x0”以外则判断为副组。
“num_of_CA_unit”判断为组件组内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数目。在超过最大值的情况下能作为2处理。
“CA_unit_id”如果是“0x0”则判定为非收费单位组。如果是“0x1”则判断为包含默认ES组的收费单位。如果是“0x0”和“0x1”以外,则判断为上述之外的收费单位。
“num_of_component”判断为属于该组件组且属于之前的CA_unit_id所示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组件的数目。在超过最大值的情况下能作为15处理。
“component_tag”判断为属于组件组的组件标签值,能够与PMT的流标识符的组件标签值对应地利用。
“total_bit_rate”判断为组件组内的总比特率。在为“0x00”时判断为默认。
“text_length”如果小于16(全角8字符),则判断为组件组描述的字节长度,如果超过16(全角8字符),可以无视组件组描述长度超过16(全角8字符)的部分的说明文本。
“text_char”表示关于组件组的说明文本。此外,根据component_group_type=“000”的组件组描述符的配置,判断为在该事件(节目)中进行多视点电视业务,能够用于每个组件组的处理。
此外,根据component_group_type=“001”的组件组描述符的配置,判断为在该事件(节目)中进行3D电视业务,能够用于每个组件组的处理。
进一步地,各组的默认ES组必须记载在配置于CA_unit循环开头的组件循环中。
在主组(component_group_id=0x0)中:
·如果组的默认ES组是不收费对象,则使free_CA_mode=0,不能设定CA_unit_id=0x1的组件组。
·如果组的默认ES组是收费对象,则使free_CA_mode=1,必须设定并记载CA_unit_id=0x1的组件组。
在副组(component_group_id>0x0)中:
·对于副组,仅能够设定与主组相同的收费单位或者不收费单位。
·如果组的默认ES组是不收费对象,则设定并记载CA_unit_id=0x0的组件组。
·如果组的默认ES组是收费对象,则设定并记载CA_unit_id=0x1的组件组。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component_group_type,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22表示接收装置4中对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E1”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3d_2d _ype”判断为该3D节目中的3D/2D标识。从图10(b)中指定。“3d_method_type”判断为该3D节目中的3D方式标识。从图11中指定。
“stream_type”判断为该3D节目的ES的格式。从图3中指定。“component_tag”判断为在该3D节目中唯一的组件标签值。能够与PMT的流标识符的组件标签值对应地利用。
此外,也可以通过3D节目详细描述符自身的有无,来判断该节目是否为3D节目。即,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3D节目详细描述符,则判断为2D影像节目,在有3D节目详细描述符时判断为3D影像节目。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监视3D节目详细描述符,如果该描述符存在,则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23表示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48”,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业务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业务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service_type”在除图13所示的service_type之外的情况下,判断为该描述符无效。
“service_provider_name_length”在BS/CS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中,如果是20以下,则判断为运营商名长度,如果大于20,则判断为运营商名无效。另一方面,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中,除了“0x00”以外都判断为无效。
“char”在BS/CS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中,判断为运营商名。另一方面,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中,无视记载内容。“service_name_length”如果是20以下,则判断为编排频道名长度,大于20则判断编排频道名为无效。
“char”判断为编排频道名。此外,若无法接收到按照上述图18说明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来配置描述符的SDT,则判断为对象业务的基本信息无效。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ervice_type,能够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
图24是表示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列表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descriptor_tag”如果是“0x41”,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业务列表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业务列表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
“loop”记载对象传输流中所含的业务数的循环。“service_id”判断为对于该传输流的service_id。“service_type”记载对象业务的业务类型。除了图13中规定的业务类型以外判断为无效。
如上所述,业务列表描述符能够判断对象网络中所含的传输流的信息。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ervice_type,能够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
下面针对各表中的具体的描述符进行说明。首先,通过PMT的2nd循环(每个ES的循环)中记载的streamt_type中的数据的类别,能够如上述图3所述判定ES的格式,当其中存在表示当前广播的流是3D影像的描述的情况下,将该节目判定为3D节目(例如,如果stream_type中存在表示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子比特流(其他视点)的0x1F,则将该节目判定为3D节目)。
此外,除stream_type以外,针对PMT中当前为reserved(保留)的区域,也可以新分配给用于识别3D节目或者2D节目的2D/3D标识比特,通过该区域来进行判别。
针对EIT也可以同样地将2D/3D标识比特分配到reserved(保留)的区域中来进行判定。
在通过PMT和/或EIT中配置的组件描述符来判定3D节目的情况下,如上述图4和5所述,将表示3D影像的类别分配到组件描述符的component_type(例如,图5(c)~(e)),若component_type中存在表示3D的,则能够判定为该节目是3D节目。(例如,分配图5(c)~(e)等,确认该值存在于对象节目的节目信息中)。
作为利用配置在EIT中的组件组描述符来进行判定的方法,如上述图6和7所述,将表示3D业务的描述分配给component_group_type的值,如果component_group_type的值表示3D业务,则能够判别为是3D节目(例如,比特字段中将3DTV业务等分配给001,确认该值存在于对象节目的节目信息中)。
作为利用配置于PMT和/或EIT中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来进行判定的方法,如上图10和11所述,在判定对象节目是否为3D节目的情况下,能够根据3D节目详细描述符内的3d_2d_type(3D/2D类别)的内容进行判定。此外,对于接收节目没有传输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情况下,判断为是2D节目。此外,也可以考虑下述方法,即,如果上述描述符中所含的3D方式类别(上述3d_method_type)是接收装置能够支持的3D方式,则判定下一节目是3D节目。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描述符的分析处理变得复杂,但对于接收装置无法支持的3D节目,能够进行消息显示处理或终止记录处理的动作。
在配置于SDT中的业务描述符和配置于NIT中的业务列表描述符中所含的service_type信息中,如上述图12、13和14所述,将3D影像业务分配给0x01,在获取了包含该描述符的节目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是3D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以节目为单位的判定,而是以业务(CH、编排频道)为单位的判定,虽然无法进行同一编排频道中的下一节目的3D节目判定,但由于信息的获取不以节目为单位,具有较为简单的优点。
此外,针对节目信息,也有通过专用的信道(广播信号或者互联网)来获取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节目的开始时间和CH(广播编排频道、URL或IP地址)、表示该节目是否为3D节目的标识符,也同样地能够进行3D节目的判定。
在上面的说明中,针对以业务(CH)或节目为单位判定是否为3D影像的各种信息(表和描述符中所含的信息)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并没有必要发送其全部。只要根据广播方式发送必要的信息即可。这些信息中,可以通过确认各个单独的信息来以业务(CH)或节目为单位判定是否为3D影像,也可以通过组合多个信息来以业务(CH)或节目为单位判定是否为3D影像。在通过组合多个信息来进行判定的情况下,还能够判定虽然是3D影像广播业务,但一部分的节目是2D影像等情形。在能够进行这种判定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接收装置来例如在EPG中明示该业务是“3D影像广播业务”,并且,即使在该业务中除了3D影像节目之外还混合了2D影像节目,也能在节目接收时根据需要按3D影像节目和2D影像节目来切换显示控制。
除了上述例子这样使用节目信息的判定方法以外,还存在以下方法,即,例如在信号等从外部输入的情况下,根据与影像信号一同传输的控制信号,判定影像是2D影像还是3D影像。例如在HDMI信号的情况下,在与影像一同传输的控制信号内,包括判定传输的影像信号是3D还是2D、以及其方式(例如“Side-by-Side”方式和“Top-and-Bottom”方式)等的信息,基于该信息能够判定影像信号是2D还是3D。在未包括上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影像信号判定为2D等。
此外,通过以上说明的3D节目的判定方法,在判定为是3D节目的情况下,在例如接收装置4能够适当地处理(显示、输出)图5(c)~(e)所指定的3D组件的情况下,按3D处理(再现、显示、输出),在接收装置4不能适当地处理(再现、显示、输出)的情况下(例如,不具有支持所指定的3D传输方式的3D影像再现功能的情况等),或者在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中没有传输任一视点的ES的情况下,可以按2D处理(再现、显示、输出)。
<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
接着对3D内容(包括3D影像的数字内容)再现时的处理进行说明。此处,首先对图35所示的在1个TS中存在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的再现处理进行说明。首先,在用户进行向3D输出/显示的切换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3D”按键)等情况下,接收到上述按键代码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3D影像的切换(以下的处理,对于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内容,在用户指示切换到3D内容的3D显示/输出以外的条件下切换到3D输出/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接着,系统控制部51,利用上述的方法判定当前的节目是否为3D节目。
在当前的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首先对于选台控制部59指示3D影像的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首先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各自的PID(packet ID)和编码方式(例如H.264/MVC,MPEG2,H.264/AVC等),接着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上述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复用分离,输出到影像编码部30。
此处,例如控制复用分离部29使上述主视点影像ES输入到影像编码部的第一输入,上述副视点影像ES输入到影像编码部的第二输入。之后,选台控制部59对解码控制部57发送影像编码部30的第一输入是主视点影像ES、第二输入是副视点影像ES这一信息以及各自的上述编码方式,并且指示将这些ES解码。
为了将图35所示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组合例2和组合例4这样的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的编码方式不同的3D节目解码,影像解码部30构成为具有与各编码方式对应的多种解码功能即可。
为了将图35所示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组合例1和组合例3这样的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的编码方式相同的3D节目解码,影像解码部30也可以采用只具有与单一的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功能的结构。该情况下,能够廉价地构成影像解码部30。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解码控制部57,进行与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各自的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将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此处,系统控制部51指示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3D输出处理。从系统控制部51接收到上述指示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控制影像变换处理部32,从影像输出41进行输出,或者在接收装置4所具备的显示器47上显示3D影像。
对于该3D再现/输出/显示方法,使用图29进行说明。
图29(a)是与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左右视点的影像交替地显示、输出的帧序列方式的输出、显示相对应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的说明图。图的左侧上部的帧列(M1,M2,M3,……)表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内容的主视点(左眼用)影像ES中包含的多个帧,图的左侧下部的帧列(S1,S2,S3,……)表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内容的副视点(右眼用)影像ES中包含的多个帧。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将上述输入的主视点(左眼用)/副视点(右眼用)影像信号的各帧,如图右侧的帧列(M1,S1,M2,S2,M3,S3,……)所示的那样,交替地将帧作为影像信号输出/显示。根据这样的输出/显示方式,对于各视点能够最大地使用能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分辨率,能够进行高分辨率的3D显示。
在图28的系统结构中,在使用图29(a)的方式的情况下,在上述影像信号的输出的同时,将能够判别各影像信号为主视点(左眼)用还是副视点(右眼)用的同步信号从控制信号43输出。接收到上述影像信号和上述同步信号的外部的影像输出装置,能够与上述同步信号一致地输出主视点(左眼用)、副视点(右眼用)的影像作为上述影像信号,并对3D收看辅助装置发送同步信号,由此进行3D显示。此外,从外部的影像输出装置输出的同步信号,也可以由外部的影像输出装置生成。
此外在图27的系统结构中,在使用图29(a)的方式,将上述影像信号显示在接收装置4所具备的显示器47上的情况下,使上述同步信号经由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53以及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33从设备控制信号发送端子44输出,通过进行外部的3D收看辅助装置的控制(例如主动式快门的遮光切换),来进行3D显示。
图29(b)是与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左右视点的影像显示在显示器的不同区域上的方式的输出、显示相对应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的说明图。该处理中,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流在影像解码部30中解码,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进行影像变换处理。此处,显示在不同的区域上指的是如下方法,例如,将显示器的奇数线和偶数线分别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副视点(右眼)用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或者,显示区域也可以不以线为单位,在每个视点具有不同像素的显示器的情况下,为主视点(左眼)用的多个像素的组合与副视点(右眼)用的多个像素的组合的各显示区域即可。例如,在上述偏振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例如,从上述不同的区域,输出与3D收看辅助装置的左眼右眼的各偏振状态对应的、相互不同的偏振状态的影像即可。根据这样的输出/显示方式,对于各视点而言,虽然能够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分辨率虽然比图29(a)的方式少,然而能够将主视点(左眼)用的影像和副视点(右眼)用的影像同时输出/显示,不需要交替地显示。由此,与图29(a)的方式相比能够进行较少闪烁的3D显示。
此外,图27、图28的任一系统结构中,在使用图29(b)的方式的情况下,3D收看辅助装置只要是偏振分离眼镜即可,不需要特别进行电子控制。该情况下,能够更加廉价地提供3D收看辅助装置。
<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处理>
对于进行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的情况下的动作在以下说明。在用户进行向2D影像的切换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2D”按键)的情况下,接收到上述按键代码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2D影像的信号切换(以下的处理,在用户指示切换到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以外的条件下切换到2D输出/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接着,系统控制部51首先对选台控制部59指示2D影像的输出。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首先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2D影像用ES(上述主视点ES、或者具有默认标签的ES)的PID,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上述ES输出到影像解码部30。之后,选台控制部59指示解码控制部57将上述ES解码。即,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中,按主视点和副视点,子流或者ES是不同的,所以只要将主视点的子流或者ES解码即可。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解码控制部57控制影像解码部30进行上述ES的解码,将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此处,系统控制部51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控制,以使其进行影像的2D输出。从系统控制部51接收到上述指示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控制,使2D影像信号从影像输出端子41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或者在显示器47上显示2D影像。
对于该2D输出/显示方法,使用图30说明。解码影像的结构与图29相同,如上所述,在影像解码部30中第二ES(副视点影像ES)没有被解码,因此将影像变换处理部32解码的一方的ES侧的影像信号变换为图中右侧的帧列(M1,M2,M3,……)表示的2D影像信号后输出。像这样进行2D输出/显示。
此处记载了不进行右眼用ES的解码的方法作为2D输出/显示的方法,但也可以与3D显示时相同,进行左眼用ES和右眼用ES双方的解码,通过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实施将右眼用影像信号间隔抽取(隔帧抽取)的处理来进行2D显示。该情况下,没有解码处理和复用分离处理的切换处理,有望获得切换时间的减少和软件处理的简化等效果。
<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3D输出/显示处理>
接着说明1个影像ES中存在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情况(例如像Side-by-Side方式和Top-and-Bottom方式这样在1个2D画面中存放(容纳)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情况)下的3D内容的再现处理。与上述同样地,在用户进行向3D影像的切换指示的情况下,接收到上述按键代码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3D影像的切换(以下的处理,在用户指示切换到Side-by-Side方式或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以外的条件下切换到2D输出/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接着,系统控制部51,同样采用上述的方法判定当前的节目是否是3D节目。
在当前的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首先对于选台控制部59指示3D影像的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首先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包括3D影像的3D影像ES的PID(packetID)以及编码方式(例如MPEG2、H.264/AVC等),接着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上述3D影像ES复用分离并输出到影像解码部30,此外对影像解码部30进行控制,以使其进行与编码方式相应的解码处理,并将解码后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
此处,系统控制部51指示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3D输出处理。从系统控制部51接收到上述指示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对影像变换处理部32进行指示,以将输入的影像信号分离为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并进行缩放等加工(详情在后文叙述)。影像变换处理部32将变换后的影像信号从影像输出41输出,或者在接收装置4所具备的显示器47上显示影像。
对于该3D影像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使用图31说明。
图31(a)是与将Side-by-Side方式或者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左右视点的影像交替地显示、输出的帧序列方式的输出、显示相对应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的说明图。作为编码影像一并记载并图示了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而二者的不同点仅在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在影像内的配置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Side-by-Side方式进行说明,省略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图中左侧的帧列(L1/R1,L2/R2,L3/R3……)表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在影像解码部30中,将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状态下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解码,在影像变换部32中,将上述解码后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的各帧左右分离为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并进而实行缩放(实施放大/插值、或者压缩/间隔抽取等,以适应输出影像的横向尺寸)。进而,如图中右侧的帧列(L1,R1,L2,R2,L3,R3,……)所示,交替地将帧输出为影像信号。
在图31(a)中,变换为交替地输出/显示帧的输出/显示影像之后的处理,以及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对3D收看辅助装置的输出等,与已说明的图29(a)中说明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
图31(b)是与将Side-by-Side方式或者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左右视点的影像在显示器的不同区域上显示的方式的输出、显示相对应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的说明图。与图31(a)同样地,作为编码影像同时记载并图示了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而二者的不同点仅在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在影像内的配置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Side-by-Side方式进行说明,省略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图中左侧的帧列(L1/R1,L2/R2,L3/R3……),表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在影像解码部30中,将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状态下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解码,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将上述解码后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的各帧左右分离以使其成为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进而实行缩放(实施放大/插值、或者压缩/间隔抽取等以适应输出影像的横向尺寸)。进而,将缩放后的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输出到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上显示。与图29(b)中的说明同样地,此处,在不同的区域上显示指的是如下方法,例如,将显示器的奇数线和偶数线分别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副视点(右眼)用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此外,对不同区域的显示处理以及偏振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方法等,与图29(b)中说明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31(b)的方式中,即使显示器的垂直分辨率与输入影像的垂直分辨率相同,将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分别输出到显示器的奇数线和偶数线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存在需要减少各自的垂直的分辨率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下,也在上述缩放处理中实施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显示区域的分辨率对应的间隔抽取(隔行抽取)即可。
<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处理>
对于进行Side-by-Side方式或者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2D显示的情况下各部分的动作在以下说明。在用户进行向2D影像的切换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2D”按键)的情况下,接收到上述按键代码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2D影像的信号切换(以下的处理,在用户指示切换到Side-by-Side方式或者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以外的条件下切换到2D输出/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接收到上述指示的系统控制部51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指示2D影像的输出。从系统控制部51接收到上述指示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对输入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的上述影像信号进行控制,使其进行2D影像输出。
对于影像的2D输出/显示方法,使用图32说明。图32(a)图示了Side-by-Side方式的说明,图32(b)图示了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由于它们的区域仅在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在影像内的配置不同,因此只使用图32(a)的Side-by-Side方式进行说明。图中左侧的帧列(L1/R1,L2/R2,L3/R3……)表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信号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将上述输入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的各帧分离为左右的左眼用影像、右眼用影像的各帧之后,仅将主视点影像(左眼用影像)部分缩放,如图中右侧的帧列(L1,L2,L3,……)所示,仅将主视点影像(左眼用影像)输出为影像信号。
影像变换处理部32,将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影像信号作为2D影像从影像输出41输出,并从控制信号43输出控制信号。像这样进行2D输出/显示。
其中,图32(c)(d)还表示了将Side-by-Side方式和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保持在1个图像中存放2个视点的状态下进行2D输出/显示的例子。例如,在如图28所示,接收装置和收看装置分别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接收装置将解码后的Side-by-Side方式和Top-and-Bottom方式的影像保持在1个图像中存储2个视点的影像的状态下输出,在收看装置中进行用于3D显示的变换。
<节目变化时与用户状态相应的影像显示处理流程的例子>
接着,对于当前收看中的节目的广播方式(3D节目及其传输方式、2D节目)发生了切换的情况下的输出/显示处理进行说明。在当前收看中的节目的广播方式发生了切换的情况下,若没有在接收装置中变更影像的处理方法,则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影像显示而损害用户的便利性。对此,通过进行以下所示的处理,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图40是以节目切换时当前节目或节目信息的变更等为契机而执行的系统控制部51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系统控制部51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当前的节目的节目信息,利用上述3D节目的判定方法来判定当前的节目是否是3D节目,进而同样地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当前的节目的3D方式类别(例如2视点ES传输方式/Side-by-Side方式等,例如根据3D节目详细描述符中记载的3D方式类别来判断)(S201)。其中,当前节目的节目信息的取得,不限于切换节目时,也可以定期地取得。
根据判定的结果,在当前的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S202的“是”),接着确认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S204)。
3D收看准备状态,指的是用户提示想要以3D显示来收看3D节目的意愿的情况,例如按下遥控器的“3D”按键的情况,显示图41的菜单所表示的3D/2D的切换显示的情况下用户选择了“用3D观看”的情况。例如,在经由用户操作输入部45传递至接收装置的情况下,使3D收看准备状态为“OK(好)”,系统控制部51将状态保持。
另外,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的判定,除此以外还可以例如有3D收看辅助装置所发出的用户安装完成信号;或者由拍摄装置拍摄用户的收看状态,根据上述拍摄结果进行图像识别和用户的人脸识别,来判定佩戴了3D收看辅助装置。
此外,作为将3D收看准备状态判定为“NG(不好)”的动作,在例如用户卸下3D收看辅助装置、按下遥控器的2D按键等用户提出不收看3D节目的意愿例如经由用户操作输入部45传输到接收装置的情况下,使3D收看准备状态为“NG”,系统控制部51将状态保持。
上述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为OK的情况下(S205的“是”),采用上述方法,以与各3D方式类别对应的格式进行3D内容的3D输出(S206)。
此外,在上述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不OK的情况下(S205的“否”),系统控制部51采用图30或图32(a)(b)说明的方法进行控制,以与各3D方式类别对应的格式,将3D影像信号的一方的视点(例如主视点)进行2D显示(S207)。此时,也可以将表示是3D节目的意思的显示与节目的2D显示影像叠加显示。
在步骤S202的判定结果为当前节目不是3D的情况下(S202的“否”),与上述相同地,进行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的确认(S208)和判定(S209)。在判定的结果为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为OK的情况下(S209的“是”),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影像的2D3D变换,将影像用3D显示(S210)。
此处,在进行影像的2D3D变换并输出影像时,还能够考虑显示表示进行了2D3D变换的意思的标记(2D3D变换标记)的情况。该情况下,用户能够区分是广播的3D,还是装置生成的3D,其结果,用户也能够作出结束3D收看的判断。
此外,此处在装置不具有2D3D变换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步骤S210中不进行2D3D变换的控制,而是控制成将2D影像保持为2D输出。
此外,在上述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不OK的情况下(S209的“否”),系统控制部51进行控制以使2D的广播信号保持为2D输出(S203)。
这样,能够判定当前的广播的广播方式(3D节目及其传输方式、2D节目)和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自动地以与此相应的格式进行影像输出。
此处,作为3D节目的判定方法,通过使用与影像一同编码的用户数据区域和附加信息区域中存放的标识符,进行是否为3D节目的判定和3D方式类别的判定,由此能够以帧为单位对上述变换进行控制,提高了用户的方便性。
图33是例如在步骤S207中对3D广播影像进行2D显示,并由系统控制部51在OSD生成部60显示的消息的一例。701表示装置显示的画面整体,显示对用户通知3D节目已开始的消息1601,并显示用户进行响应的对象(以下称为用户响应接收对象:例如OSD上的按钮)1602,使用户选择之后的动作。
在消息1601显示时,在例如用户按下了遥控器的“确定”按钮的情况下,用户指示接收部52通知系统控制部51用户按下了“确定”。
图33的画面显示中的用户选择的判定方法的一例为,在用户操作遥控器按下遥控器的<3D>按钮的情况,或者使光标对准画面的<OK/3D>按下遥控器的<确定>按钮的情况下,将3D收看准备状态判定为“OK”。
此外,在用户按下遥控器的<取消>按钮或<返回>按钮的情况下或者使光标对准画面的<取消>按下遥控器的<确定>的情况下,将3D收看准备状态判定为“NG”。除此以外,在进行了使上述3D收看准备状态成为OK的动作的情况下,使3D收看准备状态变更为“OK”。
在用户进行了上述选择后,再次在系统控制部51中执行图40的流程。
由此,例如用户的3D收看准备为NG,3D节目以2D显示的情况下,能够对用户通知3D节目已开始,此外能够容易地对装置通知3D收看准备状态为OK。根据这些结果,可提供用户能够判断3D节目的开始,并且能够容易地切换到3D影像等适合用户的状况的收看方法。
其中,在图33的显示例中,显示了用于用户进行响应的对象,但也可以只显示“3D节目”等单纯表示该节目是支持“3D收看”的节目的文字或者标志、标记等。该情况下,识别到该节目是支持“3D收看”的节目的用户按下遥控器的“3D”按键,以从接收到来自该遥控器的信号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的通知为契机,从2D显示切换到3D显示即可。
进而,作为步骤S207中显示的消息显示的另一例,还能够考虑不像图33一样单纯地记载“OK”,而是明确记载使节目的显示方式为2D影像还是3D影像的方法。图34表示了该情况下的消息和用户响应接收对象的例子。
这样,与图33的“OK”的显示相比,用户更易于判断按键按下后的动作,并且能够明确地指示2D显示(按下1202记载的“用2D观看”时,将用户3D收看准备状态判定为NG),提高了便利性。
对于本实施例说明的各个面向用户的消息显示,优选在用户操作结束后清除。该情况下具有在用户进行操作之后影像易于收看的优点。此外,对于一定时间经过后,也同样地认为用户已经识别了消息的信息,因此清除消息,使影像成为易于收看的状态,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另外,在进行选台动作而变更了当前的节目的情况下,也在系统控制部51中实施上述的流程。
<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
此处对根据影像信息来判定影像信号是否是3D影像的方法进行说明。
3D影像的传输方法,此处例如以“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Field alternative”方式和“Line alternative”方式等,将右眼用影像和左眼用影像在通常的1个画面中复用传输的情况为例说明。
关于上述3D影像的传输方式中的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存在以下特征,即,没有纵深感的点的图像信息是一致的,并且关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像素值的直方图是非常相似的等等。
例如在“Side-by-Side”方式中,像作为图31的编码影像记载的帧那样,在编码平面的左半面配置左眼用影像,在右半面配置右眼用的影像,在这样的状况下,可以认为左半面的最上部左端(考虑左上原点的坐标系,为(0,0)的位置)和右半面的同样的最上部左端(左上原点的坐标系中,将画面整体的水平尺寸考虑为x时,(x/2,0)的位置)的像素值相似。
于是作为3D影像判定方法的一例,有如下方法,即,在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中对于认为显示位置相同的各像素,例如计算RGB或YUV的各数值的差值,将差值的总和作为图像的差值来与一定值进行比较,在差值低于一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是3D影像。
列举具体示例而言,在3D传输方式为side-by-side,影像整体的横向尺寸为X(即各视点用影像的横向的尺寸为X/2),纵向的尺寸为Y的影像的情况下,将不同视点的差值通过YUV成分进行比较时,能够用
&Sigma; b = 0 Y &Sigma; a = 0 X / 2 [ { Y ( a , b ) - Y ( a + X / 2 , b ) } + { U ( a , b ) - U ( a + X / 2 , b ) } + { V ( a , b ) - V ( a + X / 2 , b ) } ] &le; D - - - ( 1 )
这一计算式计算。此处左边表示图像的YUV成分的差值的总和,右边为一定值(此处为D)。此外Y(x,y)的算式,表示图像的(x,y)坐标位置的Y成分的值,对于U(x,y)、V(x,y)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不考虑像素值的差值,而是考虑直方图的差值时,能够用
&Sigma; i = 0 n { ( &Sigma;LY ( i ) - &Sigma;RY ( i ) ) + ( &Sigma;LU ( i ) - &Sigma;RU ( i ) ) + ( &Sigma;LV ( i ) - &Sigma;RV ( i ) ) } &le; D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2 )
这一计算式表示。此处n表示像素的值的最大值,例如如果是能够用8比特表现的图像则为255。此外∑LY(i)表示左眼用影像中Y成分的值为i的数量(像素数量)的总和,∑RY(i)同样地表示右眼用影像中Y成分的值为i的数量的总和。对于U/V成分也是同样的。在像这样计算的直方图的差值的总和是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当前的影像是3D影像。
此处,使用YUV成分的所有的值进行计算,但为了计算的简化也可以只使用Y成分进行计算。此外,通过变换为其他颜色空间——使用RGB成分代替YUV成分等——来计算差值,能够改变错误判定为3D影像的模式,进行有效判定。
此外,上述说明中进行了单纯的像素的差值比较、每个元素的直方图的差值比较,但对于各计算,还能够进行错误判定更少的判定,例如对Y成分附加权重,对直方图的中心值附加权重,事先设定特定的滤波器(例如低通滤波器)等之后进行比较等。
此外作为图像分析的方法,具有分析在图像中配置了什么样的对象(物体)的方法(例如轮廓提取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等),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确认图像中对象是如何配置的,通过判定上述3D影像的传输方式中右眼用影像和左眼用影像的相同位置存在类似的对象等,来判定为是3D影像。这样的判定方法,与单纯的像素比较相比有时更少发生错误判定。
上述像素信息等的比较,不需要对于影像的所有部分进行,在特定的区域(例如仅在上半部分、n个水平线,仅对于特定的对象)等进行比较即可。该情况下3D判定的精度会降低,但是具有能够减少运算量等优点。
在进行上述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比较的情况下,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如何配置根据3D传输方式而不同。例如“Side-by-Side”方式的情况下在编码平面的左侧配置左眼用影像,在编码平面的右侧配置右眼用影像,此外在“Top-and-Bottom”方式的情况下在编码平面的上部一侧配置左眼用影像,在编码平面的下部一侧配置右眼用影像。因此,在支持多种3D传输方式的情况下,需要对各3D传输方式设定的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进行比较处理。在根据某一种3D传输方式(例如“Side-by-Side”)进行比较的结果,判定为是3D影像的情况下,也就能够判定影像的3D传输方式(该情况下为“Side-by-Side”)。
当执行仅以接收装置支持的3D传输方式进行比较处理、或者仅以用户想要进行3D的自动判定的3D传输方式进行比较处理等限制时,能够减少运算量。
此外,是否是3D影像的判定,在针对多个帧进行判定时,进一步降低了错误判定的可能性。例如以上述差值比较的情况为例,差值在多个帧(例如10帧)的期间内为D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是3D影像。这样,虽然到得出判定结果的时间会延迟,但是具有不会错误判定在1~数帧的期间内偶然近似的影像的优点。
此外用图像信息判定的情况下,还能够根据图像的视角信息(Angle information(TV),日语:画角情報)进行判定,来判定其不是3D广播。例如在影像的传输的视角信息为广播标准中规定为3D广播的视角信息(例如1920×1080)以外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3D影像。这样也能够减少错误判定。
关于上述多个方法,在不仅使用其中某一个,而是组合进行判定时,能够进行错误判定更少的3D判定。
<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处理>
对于基于影像信息的具体的3D判定处理,使用图42的流程图说明。图42是基于影像信息进行3D判定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在系统控制部51中,分析输入的影像信号,用上述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等方法,进行输入影像的3D判定(S301)。在判定的结果为影像信号是3D影像的情况下(S302的“是”),将输入的影像信号作为3D信号对待(S303),例如实施适合上述用户状态的影像显示处理流程,进行显示3D影像等处理。在判定的结果为影像信号不是3D影像的情况下(S302的“否”),将影像信号作为2D影像对待(S304),进行适合其的显示处理等。像这样,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由此进行影像显示。
此处,存在在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之前,根据例如与影像信号一同传输的识别信息来事先判定影像信号是否是3D,从而减轻装置的处理的方法。图43表示了该情况下的系统控制部51的处理流程。该情况下,首先采用使用上述节目信息等的3D节目的具体的判定方法的例子所示的方法,判定影像是否是3D(S401),此处,在识别信息为3D的情况下(S401的“是”),将影像作为3D对待,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影像显示等。在此处识别信息为2D的情况下(S401的“否”),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处理(S301)。这样,在存在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处理等,能够减轻处理。
此处,在根据识别信息明确影像是3D以外的情况(例如虽然存在支持3D的描述符,但是描述符的记载明确记载为2D等)下,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地不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该情况下,在图43的S401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不经过S301的处理和S302的判定,直接转移到S304的处理。这样,在明确是2D的影像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处理,从而减轻处理。
在进行了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之后对用户显示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关于此时系统控制部51的流程图,在图44中表示。与上述处理同样地,在进行了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之后(S301),在判定结果是3D的情况下(S302的“是”),显示图45表示的能否3D切换确认消息(S501)。此处,701是装置所显示的画面整体,4501是消息整体,4502是用户响应接收对象,4503是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中检测到的3D广播的传输方式的方式显示。
此处,在用户例如操作遥控器,按下遥控器的<3D>按钮的情况或者使光标对准画面的“OK/3D”按下遥控器的“确定”按钮的情况下,判定为用户响应是3D切换。在用户响应为3D切换的情况下(S502的“是”),将影像作为3D对待(S303),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影像切换等处理。此外,在用户响应不是3D切换的情况下(S502的“否”),将影像作为2D对待(S304),进行影像切换等处理。
这样,在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判定影像是3D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用户通知检测到为3D影像的消息,并在此基础上向用户确认能否进行3D切换,来防止因设备的错误判定导致的3D切换。
此处作为消息的内容,不一定需要包括用户响应接收对象4502,并且也可以使消息的内容简化,例如仅在画面上显示“3D”。该情况下,用户需要明确地按下3D按钮,来将影像切换到3D。该情况下,具有对于用户而言画面的可识别性良好,此外在图44的流程图的例子中不需要步骤S502、S303、S304等、接收机的处理也变得单纯等优点。
此外,与上述例子不同,还能够考虑下述方法,即,在根据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判定为是3D影像的时刻,将影像切换到3D,通过消息来通知已进行了切换,并通过用户操作来恢复。该情况下的消息示例如图46所示,此外在流程图的处理中,在S501,追加将影像作为3D对待而切换影像的处理。这样,首先自动地将影像切换为3D,之后用户能够容易地恢复为2D显示。
关于能否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处理及其判定的阈值,为了使用户能够设定,还能够考虑进行图47所示的菜单显示,由用户进行各种设定的方法。在图47的例子中,例如用户将3D自动检测设定为“不实行”的情况下,能够由系统控制部51存储该用户设定值,不实施上述图42、图43、图44这样的处理流程。此外如图47的例子所示,按各3D影像的传输方式设定处理的实施的可否,在实施处理的情况下,若通过例如使阈值(例如式(1)的值D)变更(“实行(强)”的情况下,使D的值为“实行(弱)”的情况下的一半等),由系统控制部51存储该阈值,则还能够进行用户喜好的格式下的影像信息的3D判定。
关于上述记载的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处理,对于来自外部的输入影像(例如来自高速数字接口或多媒体接口、网络接口的输入)同样能够适用,也同样能获得其效果。
上述系统控制部51的流程图的执行可以总是实施(始终实施),但由于3D广播等较多地以节目单位实施,因此优选仅在可能引起节目切换的启动和选台、或者时间经过引起的节目切换等情况下,在当前的节目和影像内容发生变更之后,立即(例如变更后5分钟程度)定期地(例如10秒周期)执行。上述影像内容的变更,除了节目的切换以外,还包括来自记录再现部27的再现的开始、内容的变更,或者来自高速数字I/F46的输入的开始、内容的变更,或者来自网络I/F25的内容输入的开始、内容的变更等。此外,对于影像内容的变更,不需要检测所有的变更,也可以对某些进行取舍选择(例如只检测节目的变更,对除此以外的变更不进行判定)。这样,能够防止节目途中和影像内容的途中突然错误判定为3D而切换影像等现象,此外由于不实施不必要的处理而具有省电和减少对其他动作的妨碍的效果。
<外部输出/记录时的自动3D判定>
优选在将进行了上述判定后的影像信号等向外部输出时或者进行记录时,将上述基于影像信息的判定结果中获得的影像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信息,记载到随同影像的信息中。这样,不需要接收侧或者再现时的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
例如,在高速数字接口或多媒体接口(例如HDMI)、网络接口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与影像信号一同传输的控制信号中,记载用于判定一同传输的影像信号是3D还是2D的信息,和在3D的情况下的方式(例如“Side-by-Side”方式和“Top-and-Bottom”方式)等方法实现。这样,不需要在接收侧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并且能够防止根据错误的随同信息(是否是3D,以及3D传输方式)错误地判定影像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
此外,在对广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记载能够通过利用了上述节目信息等的3D节目的具体的判定方法的例子进行判定的、能够将影像信号判定为3D的信息,由此能够在再现时将影像判定为3D。
关于本实施例说明的各个面向用户的消息显示,优选在用户操作结束后清除。该情况下具有在用户进行操作之后影像易于收看的优点。此外,对于一定时间经过后,也同样地认为用户已经识别了消息的信息,因此清除消息,使影像成为易于收看的状态,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例,能够根据影像信号的影像信息等来自动地判定影像的2D和3D,对于用户以更理想的形式显示影像。特别是能够支持多种3D传输方式,通过用多种判定方法来判定3D影像,能够进一步减少错误判定。此外仅在不存在用于3D判定的标识符、或信息不明确等情况下进行影像信息的判定,或者仅在节目发生变化的时刻等信息更容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影像信息的判定,由此也能够实现处理负载的降低和省电。此外,在将影像信号记录或者向外部输出的情况下,通过对影像信号的随同信息追加判定结果的信息等,不需要在进行接收的外部设备侧进行基于影像信息的判定,并且还能够防止因错误的描述符导致的错误判定。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将图10(a)说明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配置在PMT(Program Map Table)或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等表中传输的例子。但也可以作为代替或者除此之外,将该3D节目详细描述符中包括的信息,存储在影像编码时与影像一同编码的用户数据区域或附加信息区域中传输。该情况下,这些信息包括在节目的影像ES内。
存储的信息能够列举图10(b)说明的3d_2d_type(3D/2D类别)信息和图11说明的3d_method_type(3D方式类别)信息等。另外,在存储时,3d_2d_type(3D/2D类别)信息和3d_method_type(3D方式类别)信息可以是不同的信息,也可以是区分3D影像与2D影像的信息,和一并识别该3D影像是什么样的3D方式的信息。
具体而言,在影像编码方式为MPEG2方式的情况下,在Pictureheader、Picture Coding Extension之后的用户数据区域中包括上述的3D/2D类别信息和3D方式类别信息进行编码即可。
此外,影像编码方式为H.264/AVC方式的情况下,在访问单元中包含的附加信息(supplemental enhancement information)区域中包括上述3D/2D类别信息和3D方式类别信息进行编码即可。
这样,通过在ES内的影像的编码层中传输表示3D影像/2D影像的类别的信息和表示3D方式的类别的信息,具有能够以影像的帧(图像)为单位进行识别的效果。
该情况下,与存储在PMT(Program Map Table)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短的单位进行上述识别,能够使接收机对于发送的影像中的3D影像/2D影像的切换的响应速度提高,进一步抑制3D影像/2D影像切换时可能产生的噪声等。
此外,在PMT(Program Map Table)中不配置上述3D节目详细描述符,而是在影像编码时与影像一同编码的影像编码层中存储上述信息的情况下,在通过现有的2D广播的广播站新开始2D/3D混合广播时,例如,广播站一侧仅使图2的发送装置1中的编码部12新支持2D/3D混合广播的结构即可,不需要变更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附加的PMT(Program Map Table)的结构,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开始2D/3D混合广播。
另外,在影像编码时与影像一同编码的用户数据区域或附加信息区域等规定区域中,未存储3d_2d_type(3D/2D类别)信息或3d_method_type(3D方式类别)信息等3D关联信息(特别是识别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机可以判断为该影像是2D影像。该情况下广播站对于2D影像,能够在编码处理时省略上述信息的存储,减少广播中的处理工时。
在以上说明中,作为配置以节目(事件)单位、业务单位识别3D影像的识别信息的例子,说明了包含在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等节目信息中的例子,和新设置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例子。此外,使这些描述符包括在PMT、EIT(schedulebasic/schedule extended/present/following)、NIT、SDT等表中传输。
此处,作为另一例,说明在图36所示的内容描述符(Contentdescriptor)中配置3D节目(事件)的识别信息的例子。
图36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内容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内容描述符记载了与事件(节目)的类别相关的信息。该描述符配置在EIT中。在内容描述符中,除了事件(节目)的类别信息之外,还能够记载表示节目特性的信息。
内容描述符的结构如下所述。descriptor_tag是用于识别描述符自身的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能够将该描述符识别为内容描述符的值“0x54”。descriptor_length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该描述符的尺寸。
content_nibble_level_1(类别1)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内容识别(内容标识)的第一级分类。具体而言,记载了节目类型的大分类。在表示节目特性时指定“0xE”。
content_nibble_level_2(类别2)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比content_nibble_level_1(类别1)更详细的内容识别的第二级分类。具体而言,记载了节目类型的中分类。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0xE”时,记载节目特性代码表的类别。
user_nibble(用户类别)是4比特的字段,仅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0xE”时,记载节目特性。其他情况下,为“0xFF”(未定义)。如图36所示user_nibble的4比特的字段能够配置两个,能够根据该两个user_nibble的值的组合(以下,将先配置的比特称为“第一user_nibble比特”,将之后配置的比特称为“第二user_nibble比特”),定义节目特性。
接收到该内容描述符的接收机中,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54”,则将该描述符判断为是内容描述符。此外,根据descriptor_length,能够判断本描述符记载的数据的结束。进而将descriptor_length表示的长度以下的部分的记载判断为有效,忽视超过的部分的记载而进行处理。
并且,接收机判断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否是“0xE”,在不是“0xE”时,判断为是节目类型的大分类。在是“0xE”时不判断为类别,判断为由后续的user_nibble指定了某种节目特性。
接收机在上述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不是“0xE”的情况下,将content_nibble_level_2判断为节目类型的中分类,与节目类型的大分类一同用于检索、显示等。在上述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E”的情况下,判断其表示由第一user_nibble比特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组合定义的节目特性代码表的类别。
接收机在上述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E”的情况下,判断其为通过第一user_nibble比特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组合来表示节目特性的比特。在上述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不是“0xE”的情况下,无论第一user_nibble比特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中是什么值都忽略。
因此,广播站在该内容描述符的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不是“0xE”的情况下,能够通过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和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的组合,向接收机传输对象事件(节目)的类别信息。
此处,例如,如图37所示,说明了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0”的情况下,将节目类型的大分类定义为“新闻/报道”,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0”且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是“0xl”的情况下定义为“天气”,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0”且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是“0x2”的情况下定义为“专题、纪录片”,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1”的情况下,将节目类型的大分类定义为“体育”,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1”且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是“0x1”的情况下定义为“棒球”,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1”且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是“0x2”的情况下定义为“足球”的情况。
该情况下,接收机能够根据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判断节目类型的大分类是“新闻/报道”还是“体育”,根据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和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的组合,判断至作为“新闻/报道”和“体育”等节目类型的大分类的下级的节目类型的节目类型的中分类。
此外,为了实现该判断处理,在接收机具有的存储部中预先存储表示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和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的组合与节目类型的定义的对应关系的类别代码表信息即可。
此处,对于使用该内容描述符传输对象事件(节目)的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对于将3D节目的识别信息不作为节目类型而是作为节目特性传输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使用内容描述符传输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的情况下,广播站将内容描述符的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作为“0xE”传输。由此,接收机能够判断为该内容描述符所传输的信息不是对象事件(节目)的类别信息而是对象事件(节目)的节目特性信息。此外,由此能够判断为内容描述符中记载的第一user_nibble比特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是通过其组合来表示节目特性信息的。
此处,例如,如图38所示,说明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的情况下,将该内容描述符传输的对象事件(节目)的节目特性信息定义为“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0”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不包括3D影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1”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的影像是3D影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2”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和2D影像”的情况。
该情况下,接收机能够通过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的组合,判断对象事件(节目)的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接收到包含该内容描述符的EIT的接收机,能够在电子节目表(EPG)显示中,进行表示将来要接收或者当前正在接收的节目“不包括3D影像”、表示该节目“是3D影像节目”、表示该节目“包括3D影像和2D影像”的显示,以及表示其意思的图形的显示。
此外,接收到包含该内容描述符的EIT的接收机,能够对不包括3D影像的节目、包括3D影像的节目、包括3D影像和2D影像的节目等进行检索,进行相应节目的一览显示等。
另外,为了实现该判断处理,在接收机具有的存储部中预先存储表示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的组合与节目特性的定义的对应关系的节目特性代码表信息即可。
此外,作为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的其他定义例,例如,如图39所示,说明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的情况下,将该内容描述符所传输的对象事件(节目)的节目特性信息定义为“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0”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不包括3D影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1”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该3D影像传输方式是Side-by-Side方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2”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该3D影像传输方式是Top-and-Bottom方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该3D影像传输方式是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情况。
该情况下,接收机能够通过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的组合,来判断对象事件(节目)的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不仅能够判断对象事件(节目)中是否包括3D影像,还能够判断在包括3D影像的情况下的3D传输方式。如果将接收机可支持(可3D再现)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预先存储到接收机具有的存储部中,则接收机通过对预先存储在存储部的该可支持(再现)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与根据EIT中包含的内容描述符来判断而得的对象事件(节目)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进行比较,能够在电子节目表(EPG)显示中,进行表示将来接收或者当前正在接收的节目“不包括3D影像”、表示该节目“包括3D影像,在本接收机中能够进行3D再现”、表示该节目的“包括3D影像,但是在本接收机中无法进行3D再现”的说明的显示,以及表示其意思的图形的显示。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该3D影像传输方式是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但也可以按图35所示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详细的流组合准备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这样,能够在接收机中进行更加详细的识别。
此外,还可以显示对象事件(节目)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
此外,接收到包含该内容描述符的EIT的接收机,能够对不包括3D影像的节目、包括3D影像且能够在本接收机中进行3D再现的节目、包括3D影像但是无法在本接收机中进行3D再现的节目等进行检索,进行相应节目的一览显示等。
此外,对于包括3D影像的节目,能够按3D传输方式进行节目检索,还能够按3D传输方式进行节目的一览显示。其中,包括3D影像但是无法在本接收机进行3D再现的节目的检索和按3D传输方式的节目检索,例如,在即使本接收机中无法进行3D再现,也能够在使用者所具有的其他3D影像节目再现设备中再现的情况下有效。这是因为,即使是包括本接收机中无法进行3D再现的3D影像的节目,也能够将该节目以传输流格式直接从本接收机的影像输出部输出到其他3D影像节目再现设备中,在3D影像节目再现设备中,对接收到的传输流格式的节目进行3D再现,此外,如果本接收机具有将内容记录到可移动介质中的记录部,则还能够将该节目记录到可移动介质中,利用上述其他3D影像节目再现设备对记录在该可移动介质中的上述节目进行3D再现。
此外,为了实现该判断处理,在接收机所具有的存储部中预先存储表示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的组合与节目特性的定义的对应关系的节目特性代码表信息,和接收机可支持(可3D再现)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即可。

Claims (26)

1.一种影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利用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来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控制部,
基于所述判定结果,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的控制部,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和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影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从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中,取得记载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描述符并进行处理的控制部,
仅在不能根据所述描述符判定影像是否为3D影像的情况下,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用户显示用于提示可否进行3D切换的消息的显示部,和接收用户的响应的用户操作输入部,
在根据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将显示影像切换为3D之前,对用户显示消息,根据其响应,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对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追加或者插入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的处理的控制部,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对控制信号附加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将其向外部输出。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在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中记载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的处理的控制部,和记录所述影像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的记录部,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对控制信号附加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并记录所述影像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影像内容的切换的控制部,
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处理,仅在影像内容切换后的一定期间内执行。
8.一种接收装置,接收3D影像节目内容与2D影像节目内容混在一起广播的数字广播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包含节目内容和用于识别该节目内容是3D影像节目内容还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第一识别信息的数字广播信号的接收部;和
根据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关于所述节目内容的第一识别信息,判定接收到的所述节目内容是3D影像节目内容还是2D影像节目内容,并且,根据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控制部,
对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判定为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节目内容,或者不包含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节目内容,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的控制部,
对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判定为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节目内容,或者不包含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节目内容,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基于所述判定结果和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10.如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用户显示用于提示可否进行3D切换的消息的显示部,和接收用户的响应的用户操作输入部,
在根据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将显示影像切换为3D之前,对用户显示消息,根据其响应,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对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追加或者插入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的处理的控制部,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对控制信号附加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将其向外部输出。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在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中记载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的处理的控制部,和记录所述影像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的记录部,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对控制信号附加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并记录所述影像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节目或影像内容的切换的控制部,
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处理,仅在节目或影像内容切换后的一定期间内执行。
14.一种影像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利用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来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影像判定步骤,
基于所述判定结果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的3D收看准备状态判定步骤,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和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16.如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影像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从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中,取得记载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描述符并进行处理的识别信息判定步骤,
仅在不能根据所述描述符判定影像是否为3D影像的情况下,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用户显示用于提示可否进行3D切换的消息的消息显示步骤,和接收用户的响应的用户操作输入步骤,
在根据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将显示影像切换为3D之前,对用户显示消息,根据其响应,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对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追加或者插入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的3D识别信息处理步骤,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对控制信号附加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将其向外部输出。
19.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对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追加或者插入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的处理的3D识别信息处理步骤,和记录所述影像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的记录步骤,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对控制信号附加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并记录所述影像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影像内容的切换的影像切换判定步骤,
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处理,仅在影像内容切换后的一定期间内执行。
21.一种接收方法,接收3D影像节目内容和2D影像节目内容混在一起广播的数字广播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包含节目内容和用于识别该节目内容是3D影像节目内容还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第一识别信息的数字广播信号的接收步骤;和
根据由所述接收步骤接收到的关于所述节目内容的第一识别信息,判定接收到的所述节目内容是3D影像节目内容还是2D影像节目内容,并且,根据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判定影像信号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影像判定步骤,
对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判定为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节目内容,或者不包含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节目内容,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的3D收看准备状态判定步骤,
对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判定为是2D影像节目内容的节目内容,或者不包括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节目内容,实施基于影像信息的3D判定方法,基于所述判定结果和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23.如权利要求21或者2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用户显示用于提示可否进行3D切换的消息的消息显示步骤,和接收用户的响应的用户操作输入步骤,
在根据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将显示影像切换为3D之前,对用户显示消息,根据其响应,将影像输出在2D影像和3D影像之间切换。
24.如权利要求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对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追加或者插入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的处理的3D信息插入步骤,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对控制信号附加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将其向外部输出。
25.如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对随同影像信号传送的控制信号追加或者插入表示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的处理的3D信息插入步骤,和记录所述影像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的记录步骤,
基于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结果,对所述控制信号附加表示所述影像信号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并记录所述影像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判定节目或影像内容的切换的切换判定步骤,
所述影像信号的判定处理,仅在节目或影像内容切换后的一定期间内执行。
CN2011103198114A 2010-11-05 2011-10-20 影像输出装置、影像输出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Pending CN1025724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8049A JP2012100181A (ja) 2010-11-05 2010-11-05 映像出力装置、映像出力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2010-248049 2010-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467A true CN102572467A (zh) 2012-07-11

Family

ID=4486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98114A Pending CN102572467A (zh) 2010-11-05 2011-10-20 影像输出装置、影像输出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13220A1 (zh)
EP (1) EP2451174A3 (zh)
JP (1) JP2012100181A (zh)
CN (1) CN1025724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3082A (zh) * 2013-05-29 2013-09-18 Tcl商用信息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3d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22825A (ko) * 2014-04-23 2015-11-03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메모리 컨트롤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CN105491427B (zh) * 2015-11-24 2019-01-2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52877A (ja) * 2005-06-14 2006-1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映像ディスプレイモードの転換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09515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设备管理方法及通信终端
WO2010038365A1 (ja) * 2008-09-30 2010-04-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3d映像に係る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システムlsi、再生方法、眼鏡、表示装置
WO2010064448A1 (ja) * 2008-12-05 2010-06-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再生装置、立体映像再生システム、立体映像再生方法、および立体映像再生用半導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95393A (ja) 1990-04-13 1991-12-26 Hitachi Ltd 立体画像自動判別装置
EP1501316A4 (en) * 2002-04-25 2009-01-21 Sharp Kk METHOD FOR GENERATING MULTIMEDIA INFORMATION, AND DEVICE FOR REPRODUCING MULTIMEDIA INFORMATION
JP2006020119A (ja) * 2004-07-02 2006-01-19 Fujitsu General Ltd プルダウン検出回路
US8159526B2 (en) * 2004-09-17 2012-04-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system
US20060139448A1 (en) * 2004-12-29 2006-06-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3D displays with flexible switching capability of 2D/3D viewing modes
JP2007065067A (ja) * 2005-08-29 2007-03-15 Seijiro Tomit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KR101488199B1 (ko) * 2008-03-12 2015-0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방법, 영상 재생 방법, 그 장치 및 기록매체
KR101520620B1 (ko) * 2008-08-18 2015-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2차원/3차원 재생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JP4974984B2 (ja) * 2008-09-11 2012-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映像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KR20100093638A (ko) * 2009-02-17 2010-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과,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0219678A (ja) * 2009-03-13 2010-09-30 Fujitsu Ten Ltd 移動体用受信装置
CN102474637A (zh) * 2009-07-27 2012-05-2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3d视频和2d视频之间切换
JP4763822B2 (ja) * 2009-09-30 2011-08-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及び映像信号処理方法
US8988495B2 (en) * 2009-11-03 2015-03-24 Lg Eletronics In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WO2012057164A1 (ja) * 2010-10-25 2012-05-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符号化方法、表示装置、復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52877A (ja) * 2005-06-14 2006-1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映像ディスプレイモードの転換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09515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设备管理方法及通信终端
WO2010038365A1 (ja) * 2008-09-30 2010-04-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3d映像に係る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システムlsi、再生方法、眼鏡、表示装置
WO2010064448A1 (ja) * 2008-12-05 2010-06-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再生装置、立体映像再生システム、立体映像再生方法、および立体映像再生用半導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3082A (zh) * 2013-05-29 2013-09-18 Tcl商用信息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3d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00181A (ja) 2012-05-24
EP2451174A3 (en) 2014-04-16
US20120113220A1 (en) 2012-05-10
EP2451174A2 (en)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8020A (zh)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2238406A (zh) 数字内容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
WO2011151959A1 (ja) 受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5481597B2 (ja)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CN102907106A (zh) 接收装置和输出方法
JP5952451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CN102572467A (zh) 影像输出装置、影像输出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2907107A (zh) 接收装置和输出方法
JP5501081B2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
WO2011151960A1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出力方法
JP5980858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5588489B2 (ja) 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5559605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6159450B2 (ja) 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WO2011148554A1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出力方法
JP605550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5933063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5933062B2 (ja) 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JP5829709B2 (ja) 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JP5156795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12015570A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JP2017195621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2016226008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2016140095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2015149744A (ja) 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