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1919A - 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1919A
CN102571919A CN2011104014635A CN201110401463A CN102571919A CN 102571919 A CN102571919 A CN 102571919A CN 2011104014635 A CN2011104014635 A CN 2011104014635A CN 201110401463 A CN201110401463 A CN 201110401463A CN 102571919 A CN102571919 A CN 102571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ork station
user interface
remote control
control comma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14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1919B (zh
Inventor
廖京生
胡超
宫凯
张如意
李平
孟庆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KANGSHENG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1104014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19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1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1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1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存储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终端与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工作站获取远程控制指令集及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工作站对连接的每一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这样,就可以在工作站上动态生成对连接的特定节点进行控制的用户界面,且每一个连接的终端节点都可以有独立的远程控制方法和控制界面内容,上述方案将耦合性限制在一个很短的时段,并可通过信息交换获得解决而不增加用户负担,使得用户购买或升级到新的远程医疗节点不受任何限制,有利于推动家庭远程医疗市场的发展和产业化。

Description

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监护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系统。
背景技术
家庭远程监护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个性化,不同用户由于健康需求不同,使用的传感器设备可能不同,软件版本可能不同,同一种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时,如紧急呼救、慢病随诊时,其使用方法和控制方法可能不同;2,与基于工业总线的传感器应用相比,个人消费品对成本、带宽等更加敏感。
现有的远程监护系统技术在医生工作站和家庭远程医疗节点之间有很强的耦合性,医生工作站的软件必须预知家庭远程医疗节点的控制方法,换句话说,如果家庭远程医疗节点要升级或替换的话,除非医生工作站的软件做相应变动,否则它的控制方法将不能改变,也不能增加新的独特的控制功能,否则将产生兼容性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连接同一工作站的家庭远程医疗节点如果要升级的话,必须同时对节点进行升级或替换才可能解决兼容性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医院工作站节点通常由医院购买并由医院的管理人员维护,客户端节点通常由病人或社区购买。
另一方面,病人有连接不同远程医院进行会诊的需求,这样对传统方法而言,不同医院的远程工作站也必须预装病人节点的控制方法,从而使不同医院在工作站选择上也产生了耦合性。
此外,传感器模块工作状态的配置需要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例如导联切换,采样时间间隔的设置等。因而需要医生从工作站通过网络对终端节点发送控制指令进行远程控制。这就要求在工作站节点提供对终端节点进行远程控制的用户界面。但是,由于终端节点可能是在工作站节点部署之后独立购买、更新、升级的,因此工作站节点不可能在部署时获得准确的终端节点的功能和控制方法。如果每连接一种新的或升级的终端节点,都对工作站节点手工配置,将会增加工作站节的维护负担和复杂性。
基于家庭的远程医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较为初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阶段,在远程医疗设备之间的通讯与协作缺乏相应的标准,从而使得家用监护设备与共享的远程医疗设备,如医生工作站、中继站等,在互操作和功能扩展等方面存在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基于医院信息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医疗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例如IEEE 11073、HL7、DICOM、SCP等,这类标准对医疗设备间通讯的词汇、语法、编码等作了详尽的规定,并通过建立不同场景下的信息模型对医学通讯的语义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医疗设备间在语义层面的协作与互通;这种为了实现设备之间互操作性的语义层面的互通往往是对等的,即互操作的设备之间对通讯的语义具有相同的解释。现有的医疗网络协议在应用于家庭远程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现有的医疗协议主要是针对医院检测设备间数据共享而设计,对医院检测设备而言,数据的采集和设备的控制是在一个地方发生的。但是,对于家庭远程监护,数据采集发生在病人家中,设备的控制和配置则有可能经医生远程实施。由于监护终端面向个人及社区用户,具有个性化的需求,且功能和控制方法可能会随着远程系统的进化,技术创新、模块更新升级而发生变化,会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如果为每一项具体模块控制方法建立相应的协议内容,将会使协议迅速庞大,并且由于变动引起协议的不稳定。
另一种思路是采取标准与应用框架相结合的方法,如IBM的开放远程医疗平台、日本的MFER标准等,它们通过信息交换标准解决数据传输和解析的互操作性,而把语义层面的协作互通交由具体软件的业务逻辑层完成。在非医疗监护领域,针对智能传感器网络化、互操作、和即插即用问题,产生了IEEE 1451标准和传感器Web框架。IEEE 1451标准用于解决传感器模块的接入问题,其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该框架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对传感器的功能和数据形式进行抽象,建立统一的传感器接口标准和独立于总线的数据模型和格式标准,对数据传输、寻址、中断、触发等作了详细规定,并使用该标准通过厂家特定的总线与网络应用处理器(NCAP)实现双向通讯,该方案可以实现传感器的即插即用。传感器Web框架是开放地理空间联盟提出的传感器Web集成框架,通过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互联网传感器发现,交换处理传感器数据,基于传感器数据的互联网智能服务,和解决传感器的网络操作问题。蔡永娟等,如图1所示,基于对IEEE 1451标准和传感器Web框架(SWE)的分析提出了集成两个标准的一体化方案,即通过IEEE 1451标准实现传感器接入问题(硬件、校准、感测、属性),通过SWE解决传感器网络化和智能服务等应用层问题,在二者之间是基于传感器知识库和协议翻译系统的映射。Triantafyllidis A.等也提出了基于SensorML(SWE)的双向远程监护数据交换方案,如图3所示,用于解决远端监护节点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问题,并实现了相应的仿真系统和血压监测原型系统。
IEEE1451主要是针对现场总线多样化引起的传感器接口问题提出,其目标是实现网络应用处理器(NCAP)的接入问题,而非针对远程终端的人工操控方法设计。因此在数据交换格式中虽然规定了传感器信息和人工可读的设备、通道、和终端用户信息,但这些人工可读信息并未与传感器设备的控制方法信息绑定,因而对于多样化的传感器远程人工控制方法并未提出一体化的应用方案。
基于SWE的传感器Web集成方案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传感器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问题,但由于基于XML的通讯协议是一个相对重量级的通信协议,对于微处理器和内存有一定的要求,从而限制了一些基于MCU的设计方案的选用,例如MCU+GPRS的方案等,而基于MCU的设计方案由于设计简单、稳定,可以快速形成多样化个人应用方案,对于降低家庭或个人监护方案的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协议由于XML本身占用额外带宽,对于数据包相对较小的实时信号传输,效率不是很高。
此外,基于传感器知识库和协议翻译系统的IEEE1451和SensorML映射方案虽然可以解决传感器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问题,但由于控制方法的多样性和产品特异性,需要一种将底层传感器控制与终端人工交互连接起来的通用技术方案。本提案在远程通讯协议的传感器描述中按照一定的格式将二进制控制码与人工可读的控制信息建立联系并上传到用户终端,在医生工作站的用户界面显示人工可读的控制界面元素,如按钮、列表框、组合框等,根据用户选择将对应的二进制控制码发到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使用二进制控制码直接与传感器按照底层硬件的通讯标准进行通讯,从而可以以一致的方式解决传感器远程控制问题并充分利用底层传感器通讯标准。此外,对于基于传感器知识库和XML协议翻译系统的传感层-应用层映射方案而言,在知识库中包含传感器开发商提供的传感器二进制控制码与人工可读的控制信息的绑定关系,并通过远程通讯协议将这一信息上传到用户终端,之后按照前述基于人工控制界面的人工远程控制方法完成远程控制,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适用于拥有较多处理资源、内存和带宽资源的网络应用处理器的场合,如手机接入方案,以及对已有的基于SensorML方案的改造。这种通过将二进制控制码与人工可读的控制信息绑定的通讯协议设计解决底层传感器操作的远程控制方案尚未公开,而这种普适的传感器远程控制方法对于开发个性化的个人健康监护和应用创新十分重要。
再有,虽然IEEE1451和SWE规范了传感器及传感器数据描述方法,对象和信息模型,以及传感器发现,传感器数据处理和互联网智能服务的框架,但对于传感器系统的部署方案并未作具体规定。本提案将传感器及传感器数据的描述信息部署在互联网上,一方面可以简化传感器节点设计和节点通讯协议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Well known服务器的认证功能,解决传感器节点的身份验证和资质验证问题,而身份验证和资质验证是开放的异构系统所必需解决的问题。此外,针对传感器节点的个性化信息,如优化参数、检修记录等也可利用公网资源共享。
在动态界面生成方面,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例如基于网页的DHTML等,其基本思想是在程序运行时将界面元素的信息注入到系统中用于动态生成程序界面。在远程控制方面,有一些软件规范或框架,例如RMI、DCOM、COBRA、Web Service等。
此外,RMI、DCOM、COBRA、Web Service等远程调用规范或框架对于软硬件体系结构和实施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体系结构和系统资源变化较大的远程嵌入式系统,直接针对应用模型设计远程监护控制的方案可能普适性和简洁性更为理想。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态生成远程控制菜单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由存储单元保存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并在与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相应信息传送到工作站,这样就可以在工作站上动态生成对连接的特定节点进行控制的用户界面,且每一个连接的终端节点都可以有独立的远程控制方法和控制界面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步骤B、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所述工作站获取所述远程控制指令集及所述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步骤C、所述工作站对连接的每一所述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A具体执行以下步骤A11、由网络服务器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并且,步骤B具体执行以下步骤B11、所述终端向所述工作站发送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用户界面显示信息的引用信息,所述工作站根据所述终端的引用信息下载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B11中,所述工作站远程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器,鉴权后根据所述终端的引用信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下载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远程控制所述终端。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A具体执行以下步骤A21、由所述终端自身存储其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并且,步骤B具体执行以下步骤:步骤B21、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发送到所述工作站;步骤B22、所述工作站接收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B21中,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通过远程网络发送到所述工作站。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B22中,所述工作站将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存储在远程服务器。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C具体执行以下步骤:步骤C1、对某一所述终端执行操作时,所述工作站根据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步骤C2、对某一所述终端对应用户界面的界面元素执行操作,将所述界面元素对应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通过网络发送到所述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C1中,对某一所述终端执行操作的过程中,所述工作站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后,保持所述终端对应用户界面的界面元素与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的关联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系统,其包括至少一终端、至少一工作站、至少一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与至少一所述终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所述存储单元与至少一所述工作站连接,用于某一所述终端与某一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向所述工作站提供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所述工作站与至少一所述终端通过网络连接,用于对其所连接的每一所述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
所述的系统中,所述工作站与至少一所述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远程连接。
所述的系统中,每一所述终端设置一所述存储单元。
所述的系统中,还包括一服务器,其分别与各所述终端、各所述工作站连接,各所述存储单元设置于所述服务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针对远程医疗监护中可变功能终端节点的远程控制问题,设计一套系统和方法,使得医生工作站不需要预先存有监护节点的控制信息,而是在终端节点连接后将终端节点的控制方法和描述信息通过网络传到医生工作站,并动态生成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呈现给医生,从而使得医生能够对终端节点进行准确的节点特异的远程控制;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医生工作站和家庭远程医疗节点建立连接的时候自动交换控制方法,从而将耦合性限制在一个很短的时段,并可通过信息交换获得解决而不增加用户负担,使得用户购买或升级到新的远程医疗节点不受任何限制,有利于推动家庭远程医疗市场的发展和产业化。并且,上述方案不仅可应用于资源较丰富的ARM体系结构,还可应用于资源紧缺的Cortex甚至具有网络功能的MCU系统,例如连接电话、GPRS模块等,可以解决功能裁减与创新和产品系列兼容性之间的矛盾。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智能传感器标准IEEE1451与SWE(Sensor WebEnablement)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IEEE协议族各标准模型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基于SensorML的远程监护方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远程控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通过网络服务器存储远程控制指令集及所述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并实施远程控制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人与设备的交互,例如医生对远程医疗设备的控制,也需要与远程传感器节点建立语义层面的互通,但这种语义互通对于设备是不对等的,医生只需要理解远程控制的自然语言语义,医生工作站只需要理解控制码与自然语言的对应关系,传感器节点只需理解控制码的语义,而传感器节点设计人员则既要理解传感器控制方法的自然语言语义,也要理解基于控制码的控制实现。基于这种思路,通过在传输协议中包含控制码与相应的自然语言信息,可以分别满足上述工作站和医生对控制语义的要求,实现医生对远端未知设备的控制。由于不需要建立传感器节点和医生工作站之间对控制语义的共识,从而可以简化通讯协议设计,实现对多样性的传感器节点控制方法的普适支持。这是本发明关于远程控制问题的基本思路。下面通过介绍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
参阅图4,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例如,由各终端自行存储其自身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又如,由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来存储各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其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又如,由一个或多个远程服务器来存储各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其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例如,远程控制指令为机器可读的二进制指令,远程控制指令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为可读的文字描述和帮助信息。
步骤B、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所述工作站获取所述远程控制指令集及所述用户界面显示信息;例如,由各终端自行存储其自身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并在其与某一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发送到所述工作站;又如,由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来存储各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其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当某一终端与某一工作站建立连接时,所述工作站与相应的存储器建立连接,获取其中的所述远程控制指令集及所述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又如,由一个或多个远程服务器来存储各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其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当某一终端与某一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存储控制指令及用户界面显示信息的服务器的引用发到工作站,所述工作站根据引用信息与相应的远程服务器建立连接,获取其中的所述远程控制指令集及所述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步骤C、所述工作站对连接的每一所述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
与上述任一例相结合,一个例子是,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1、由网络服务器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例如,采用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的网络服务器存储各个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步骤B11、所述终端向所述工作站发送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用户界面显示信息的引用信息,所述工作站根据所述终端的引用信息下载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其中,引用信息包括了网络服务器的路径信息、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在网络服务器的存储位置等等,从而引导所述工作站根据所述终端的引用信息下载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优选的,步骤B11中,所述工作站远程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器,鉴权后根据所述终端的引用信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下载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远程控制所述终端。
步骤C、所述工作站对连接的每一所述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
与上述任一例相结合,又一个例子是,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21、由所述终端自身存储其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各个终端自身设置存储单元,存储其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步骤B21、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发送到所述工作站;例如,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约定以某一协议对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进行编码,例如,以XML格式进行编码,或者,以Zigbee协议进行编码等,优选的,明确所述固定格式包括所述终端ID、用户信息、用户权限、按字母顺序或者预置顺序的远程控制指令列表及各远程控制指令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等。例如,通讯协议的远程控制指令及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以下XML格式编码:
Figure BSA00000629764600101
在上述信息中,01和02是远程控制指令,“启动血压测量”和“切换到自动血压测量模式”是分别对应于远程控制指令01和02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上述编码的信息在终端与工作站连接时由工作站获取,工作站可根据该信息动态生成终端特异的控制界面,例如自动生成包含“启动血压测量”和”切换到自动血压测量模式”的菜单项,当用户选择某一菜单项时,系统将会把对应的控制命令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应终端。例如在上例中,用户如果选择“启动血压测量”菜单项,则工作站将把远程控制指令01发到终端,终端接收到该指令后将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由于控制界面是根据固定格式编码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动态生成的,不同的终端可以拥有不同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并生成独特的远程控制界面。当终端升级或出现新的终端产品时,工作站无需作任何变动即可根据新的控制指令集实现远程控制。
步骤B22、所述工作站接收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或者,所述工作站接收并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工作站可以不存储这些指令和信息,也可以存储这些指令和信息,其只需能够获取这些指令和信息即可。
步骤C、所述工作站对连接的每一所述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
与上述任一相关例相结合,优选的,又一个例子是,步骤B21中,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通过远程网络发送到所述工作站。例如,通过WIFI网络发送到所述工作站。又如,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所述工作站。又如,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通过3G网络或者Zigbee网络等发送到所述工作站。
与上述任一相关例相结合,优选的,又一个例子是,步骤B22中,所述工作站将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存储在远程服务器。当需要使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时,再从远程服务器读取相关信息;这样,多个工作站可以共享同一个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优选的,各工作站按连接顺序轮流对一终端进行远端控制。与上述任一相关例相结合,又一个例子是,所述工作站无需将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存储在远程服务器,而是由终端的生产厂商将相关的控制指令和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存储在公共的远程服务器,并将相关引用存在终端;工作站可以是由不同厂商生产的,本例中,工作站生产厂商可以不知道关于终端厂商的任何信息,工作站根据终端传来的引用信息,从远程服务器下载相关的控制指令和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实现对终端的远程控制。
与上述任一例相结合,又一个例子是,步骤C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C1、对某一所述终端执行操作时,所述工作站根据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优选的,对某一所述终端执行操作的过程中,所述工作站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后,保持所述终端对应用户界面的界面元素与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的关联关系。
步骤C2、对某一所述终端对应用户界面的界面元素执行操作,将所述界面元素对应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通过网络发送到所述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又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终端节点,即终端,将自己的控制指令及相应的描述信息保存在本地。控制指令,即远程控制指令;相应的描述信息,即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2,终端节点与医生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自己的控制指令及相应的描述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即本实施例的运营环境的工作站。
3,医生工作站从网络接收终端节点发来的控制指令及相应的描述信息,并保存在远程系统的临时存储设备上。远程系统可以为一计算机,或者服务器,即网络服务器。这样,工作站不在硬盘缓存终端控制指令和用户界面信息,而是在每次终端连接时,从终端上传上述信息或从网络服务器下载相关信息,从而确保了控制界面与终端的一致性,不受版本更新、功能扩展的影响。
4,当用户需要对某一连接的终端进行远程控制时,工作站根据该终端发来的控制指令及相应的描述信息动态生成远程控制的界面元素呈现给用户,界面元素如按钮、菜单等,并保持界面元素与控制指令的关联关系。其中,根据描述信息动态生成界面元素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5,用户通过对界面元素执行一定的操作,将使得相应的控制指令通过网络发到远程终端。实现远程控制。
或者,终端节点的控制指令及相应的描述信息也可以不保存在终端节点,而是保存在网络的某一位置,终端节点向工作站发送该控制指令及相应的描述信息存储位置的引用信息,工作站根据该信息下载终端节点的控制指令及相应的描述信息,之后的过程同上所述,不做赘述。
又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系统,其包括医生工作站和病人端传感器节点。
其中,病人端传感器节点存储传感器节点的描述信息,包括产生的传感器数据的描述信息(如信号名称、单位、采样率,参数名称、参数单位等),以及传感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码及与控制码对应的人工可读的控制描述信息。
病人端传感器节点可将传感器节点的描述信息和传感器数据上传到医生工作站。
医生工作站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描述信息以一定的形式显示上传的数据。
医生工作站可根据上传的传感器描述信息中的人工可读控制描述信息动态生成用户交互界面的界面元素,并将界面元素与对应的控制码关联,医生通过生成的界面元素与系统交互时,工作站将包含对应控制码的消息通过网络发送到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可根据控制码对相应传感器执行控制操作。
应用于上述系统,又一个例子是,病人端传感器节点存储的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还包括信号的取值范围、校准参数、设备型号、联系信息及其他可扩展属性。例如联系信息包括了网址、电话、电子邮件等。
又一个例子是,应用于上述各系统的实现方法。
应用于上述系统,又一个例子是,一种远程监护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病人端传感器节点、和一个或多个网络服务器。
其中,网络服务器存储传感器节点的描述信息,包括产生的传感器数据的描述信息,以及传感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码及与控制码对应的人工可读的控制描述信息。以及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与特定标识码的对应关系。其中,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名称、单位、采样率、参数名称、单位等。
病人端传感器节点可将一个标识码发送到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将包含该标识码的消息包发送到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根据该标识码将相应传感器节点的描述信息返回给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将返回的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与发送标识码的传感器节点关联。病人端传感器节点可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医生工作站。
医生工作站可根据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中关于传感器数据的描述信息以一定的形式显示上传的数据。
医生工作站可根据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中的人工可读控制描述信息动态生成用户交互界面的界面元素,并将界面元素与对应的控制码关联,生成的界面元素接收医生指令,将包含对应控制码的消息通过网络发送到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可根据控制码对相应传感器执行控制操作。
应用于上述各系统,又一个例子是,所述的标识码可以唯一地标识该传感器节点。
应用于上述各相关系统,又一个例子是,所述的网络服务器存储标识码对应的传感器节点的优化参数,检修记录等信息。
应用于上述各相关系统,又一个例子是,所述的网络服务器向另外的网络计算机查询标识码对应的传感器节点的优化参数,检修记录等信息。
应用于上述各相关系统,又一个例子是,所述的网络服务器拥有权威机构颁发的证书。
应用于上述各相关系统,又一个例子是,所述的传感器节点可通过3中所述的网络服务器下载更新的软件及版本信息。
应用于上述各相关系统,又一个例子是,其实现方法。
如图5所示,1、传感器节点向医生工作站发送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医生工作站可根据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中的人工可读的控制信息动态生成用户交互界面。2、动态生成的用户交互界面接收用户指令,向传感器节点发送相应控制码,实现远程控制。图6示出了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其中的传感器控制方法信息包括传感器节点(即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和对应的用户界面信息。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将在终端与工作站建立连接时被工作站获取。图7示出了终端与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工作站通过网络服务器获取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并实现远程控制的方法如下:1、传感器节点向医生工作站发送标识码(在网络服务器存储与标识码唯一对应的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这些信息及与标识码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由传感器节点的生产厂商产生并保存在网络服务器)。2、医生工作站向网络服务器发送包含标识码的消息包。3、网络服务器根据标识码找到相应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返回给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可根据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中的人工可读的控制信息动态生成用户交互界面。4、动态生成的用户交互界面接收用户指令,向传感器节点发送相应控制码,实现远程控制。
采用上述任一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本发明关于系统的一个例子是,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系统,其包括至少一终端、至少一工作站、至少一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与至少一所述终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所述存储单元与至少一所述工作站连接,用于某一所述终端与某一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向所述工作站提供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所述工作站与至少一所述终端通过网络连接,用于对其所连接的每一所述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例如,所述工作站与至少一所述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远程连接。
与上述任一例相结合,又一个例子是,所述系统中,每一所述终端设置一所述存储单元;或者,还包括一服务器,其分别与各所述终端、各所述工作站连接,各所述存储单元设置于所述服务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远程控制方法,该方法中,传感器节点的描述信息包含了传感器数据的元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人工可读的自然语言描述信息和对应的控制码;传感器节点的描述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根据传感器数据的元数据信息显示上传的传感器数据;医生工作站根据收到的传感器节点的控制信息动态生成远程控制界面,动态生成的远程控制界面接受医生的指令,将包含相应控制码的消息包发送到传感器节点。存储上述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的网络服务器。通过唯一标识码从网络服务器提取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优化参数、检修记录、更新版本等信息。。并且,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远程控制系统,其包括具有上述功能的终端、工作站和用于存储控制指令及描述信息的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可设置于终端或第三方,例如服务器。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1、由于传感器节点的控制方法信息是包含在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中,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医生工作站,而医生工作站根据传感器节点描述信息对传感器节点进行远程控制,因此终端的升级、变更、功能增加、以及出现新型终端不会对工作站的有效性产生影响,降低工作站和远程监护网络的维护负担,促进终端技术的发展,增强远程监护技术的普适性;2、通过可认证的公网服务器资源对传感器节点的描述信息,优化参数,检修记录,软件版本等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简化传感器节点的设计和资源要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传感器节点的资质、性能、软件版本等进行有效管理,这对于质量要求严格的医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列出的各个技术特征,其相互组合所能够形成各个实施方案,以及上面列出的各个实施例,其相互组合所形成未经详述的各个实施例,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并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步骤B、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所述工作站获取所述远程控制指令集及所述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步骤C、所述工作站对连接的每一所述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执行以下步骤A11、由网络服务器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并且,步骤B具体执行以下步骤B11、所述终端向所述工作站发送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用户界面显示信息的引用信息,所述工作站根据所述终端的引用信息下载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1中,所述工作站远程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器,鉴权后根据所述终端的引用信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下载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远程控制所述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执行以下步骤A21、由所述终端自身存储其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并且,步骤B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B21、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发送到所述工作站;
步骤B22、所述工作站接收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1中,所述终端与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将其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按照固定格式编码,通过远程网络发送到所述工作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C1、对某一所述终端执行操作时,所述工作站根据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并且,对某一所述终端执行操作的过程中,所述工作站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后,保持所述终端对应用户界面的界面元素与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的关联关系;
步骤C2、对某一所述终端对应用户界面的界面元素执行操作,将所述界面元素对应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通过网络发送到所述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7.一种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终端、至少一工作站、至少一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与至少一所述终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所述存储单元与至少一所述工作站连接,用于某一所述终端与某一所述工作站建立连接时,向所述工作站提供所述终端的远程控制指令集及对应的用户界面显示信息;
所述工作站与至少一所述终端通过网络连接,用于对其所连接的每一所述终端分别动态生成控制所述终端的对应用户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与至少一所述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远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终端设置一所述存储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服务器,其分别与各所述终端、各所述工作站连接,各所述存储单元设置于所述服务器。
CN201110401463.5A 2011-12-06 2011-12-06 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571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01463.5A CN102571919B (zh) 2011-12-06 2011-12-06 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01463.5A CN102571919B (zh) 2011-12-06 2011-12-06 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1919A true CN102571919A (zh) 2012-07-11
CN102571919B CN102571919B (zh) 2016-03-09

Family

ID=4641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1463.5A Active CN102571919B (zh) 2011-12-06 2011-12-06 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191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7332A (zh) * 2013-11-15 2014-02-2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网络内外用户界面设备通信的方法
CN103713812A (zh) * 2013-12-31 2014-04-0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网络化的智能交互系统
CN105610904A (zh) * 2015-12-17 2016-05-25 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统一接入设备的接入服务系统
CN106888120A (zh) * 2017-02-27 2017-06-23 武汉慧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32546A (zh) * 2018-06-12 2018-12-1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系统及方法
CN109491657A (zh) * 2018-11-23 2019-03-19 济南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须升级nvr即可支持ipc新增功能的方法及其远程操作系统
CN112673328A (zh) * 2018-09-17 2021-04-16 货运技术芬兰有限公司 远程控制工作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5982A (zh) * 2003-10-09 2005-04-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家电的电脑系统
CN101882367A (zh) * 2010-07-29 2010-11-10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遥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5982A (zh) * 2003-10-09 2005-04-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家电的电脑系统
CN101882367A (zh) * 2010-07-29 2010-11-10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遥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廖京生等: "远程生命监测系统的研发", 《第三届中心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暨学科交叉创新研讨会 2009’ 上海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年会 论文汇编集》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7332A (zh) * 2013-11-15 2014-02-2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网络内外用户界面设备通信的方法
CN103607332B (zh) * 2013-11-15 2017-01-1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网络内外用户界面设备通信的方法
CN103713812A (zh) * 2013-12-31 2014-04-0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网络化的智能交互系统
CN105610904A (zh) * 2015-12-17 2016-05-25 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统一接入设备的接入服务系统
CN105610904B (zh) * 2015-12-17 2018-12-18 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统一接入设备的接入服务系统
CN106888120A (zh) * 2017-02-27 2017-06-23 武汉慧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88120B (zh) * 2017-02-27 2020-07-03 武汉慧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32546A (zh) * 2018-06-12 2018-12-1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系统及方法
CN109032546B (zh) * 2018-06-12 2021-09-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系统及方法
CN112673328A (zh) * 2018-09-17 2021-04-16 货运技术芬兰有限公司 远程控制工作站
CN109491657A (zh) * 2018-11-23 2019-03-19 济南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须升级nvr即可支持ipc新增功能的方法及其远程操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1919B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1919B (zh) 工作站动态远程控制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US11741138B2 (en) Enabling resource semantics
Alaya et al. Toward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in oneM2M architecture
DK2914022T3 (en)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middleware and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device and system
CN106506502A (zh) 一种多模态移动电子病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Floch et al. Playing MUSIC—building context‐aware and self‐adaptive mobile applications
CN102508722B (zh) 一种嵌入式环境下的进程间通信方法
CN111556158B (zh) 物联网平台的接入方法、接入装置、接入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133447A1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518692A (zh) 用于经由社交网络平台控制外围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KR102016905B1 (ko) 전력 소프트웨어 개발 플랫폼
CN105874448A (zh) 用于输出数字内容的方法和设备
CN105204871B (zh) 一种插件式开发方法和装置
Martíez et al.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ISO/IEEE11073 personal health devices and ISO/EN13606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to an end-to-end interoperable solution
CN104717289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2957681A (zh) 嵌入式浏览器、智能家电设备及智能物联网系统
CN108628634A (zh) 报文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101479961B1 (ko) 스마트 단말을 이용한 차트 정보의 수기 입력 방법
KR20160103110A (ko) 네트워크 요소 데이터 액세스 방법, 액세스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관리 시스템
CN102752884B (zh) 基于Web技术的物联网系统及该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0445854A (zh) 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信息发布系统
Nikolić et al. Semantic web based architecture for managing hardware heterogeneit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3577563B (zh) 一种变电站模型迁移方法
Martínez-Espronceda et al. Standard-based homecare challenge: Advances of ISO/IEEE11073 for u-health
CN103164225A (zh) 一种基于超图的网构软件体系结构在线演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9

Address after: 610000 no.6-10, 5th floor, building 1, Tidu street,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fish claw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hengdu branch

Address before: 1068 No. 518055 Guangdong city in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City Xili University School Avenu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9

Address after: 226000 No. 188 Shijiang Road, South District of Shigang Town Industrial Park,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KANGSHENG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6-10, 5th floor, building 1, Tidu street,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0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fish claw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hengdu br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