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1242B -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1242B
CN102571242B CN201210043566.3A CN201210043566A CN102571242B CN 102571242 B CN102571242 B CN 102571242B CN 201210043566 A CN201210043566 A CN 201210043566A CN 102571242 B CN102571242 B CN 102571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tenna
electromagnetic wave
wave signal
db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35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1242A (zh
Inventor
易雄书
张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435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12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1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12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2831 priority patent/WO2013123776A1/zh
Priority to EP12812811.3A priority patent/EP2733870B1/en
Priority to US13/786,248 priority patent/US2013022509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1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1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5Means for positioning
    • H01Q1/1257Means for positioning using the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3Indication means, e.g. displays, alarms, audibl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天线的接收方向上,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确定该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将该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显示该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该显示值的大小确定该第一天线是否与该第二天线对准。该系统包括显示模块以及具有第一天线的通信设备,其中,该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转换单元。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在待对准天线的接收方向上确定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并显示,便于用户根据显示值的大小进行天线对准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天线对准精度,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和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通信领域中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包括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简称为“Macro BS”)、小基站(MicroBase Station,简称为“Micro BS”)/微基站(Pico Base Station,简称为“PicoBS”)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的通信系统中,小基站或微基站为用户设备接入的基站,直接服务诸如手机的用户设备;宏基站可以通过诸如有线或微波的通信链路连接到核心网。在该通信系统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终端用户的业务数据传输到宏基站。
目前,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方案是采用有线连接,如电缆或光线,但该方案的布线成本和人力成本都非常高;另一种方案是采用无线回程技术,该无线回程技术可以是微波也可以是低载频的基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为“WIFI”)、802.16协议或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的无线技术,并且为了降低功率和降低网络干扰,该无线回程技术通常都采用定向天线。
由于在无线回程技术中采用定向天线,如果信号发射方向没有对准目的天线,即发射天线与目的天线的增益最大顶点没有对齐,信号质量将恶化或造成严重的功率浪费,因此如何实现天线对准成为无线回程方案里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出于安全和辐射考虑,在对天线实施对准时,通常不会打开回程接入点(Backhaul Access Point,简称为“BH AP”)的电源。但如果不打开设备的电源,则无法进行调测,无法确定天线是否对准。因此,在对天线实施对准时,需要工程人员先将天线安装在高处(一般5米以上),然后从高处下来,在地面打开设备的电源并对设备进行检测,再到高处对天线进行调试。并且通常需要工程人员往返多次才能将天线对准,安装调试困难,对准精度较低,并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能够提高天线对准精度,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和成本。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天线的接收方向上,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确定该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将该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显示该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该显示值的大小确定该第一天线是否与该第二天线对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显示模块以及具有第一天线的通信设备,其中,该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该第一天线的接收方向上,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转换单元,用于将该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其中,该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该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该显示值的大小确定该第一天线是否与该第二天线对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在待对准天线的接收方向上确定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并显示,能够便于用户根据显示值的大小进行天线对准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天线对准精度,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5A和5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图6A和6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为“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为“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为“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为“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为“ENB或e-NodeB”),本发明并不限定。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S110,在第一天线的接收方向上,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S120,确定该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
S130,将该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
S140,显示该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该显示值的大小确定该第一天线是否与该第二天线对准。
为了能够方便地进行天线对准,并提高天线对准精度,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和成本,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可以首先在待对准的第一天线的接收方向上,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然后根据接收的该电磁波信号确定其强度值,并将确定的该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以遵从用户使用习惯,从而该系统可以显示该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该显示值的大小确定该第一天线是否与该第二天线对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通过在待对准天线的接收方向上确定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并显示,能够便于用户根据显示值的大小进行天线对准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天线对准精度,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和成本。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能够便于普通工程人员仅仅根据显示值的大小就可以指导天线的对准操作,而不需要工程人员深入理解电磁波信号强度的物理含义,才能根据信号强度值确定天线是否对准,由此能够降低对工程人员的技术要求,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天线对准操作,降低天线对准的人力成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执行上述方法100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可以不依赖于包括第一天线的通信设备,而单独具有电磁波信号接收功能,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进行天线对准时,不需要开启通信设备的高供电电压电源设备,从而能够避免工程人员遭受通信设备产生的巨大电磁辐射,以及可能导致的触电危险,提高工程人员实施天线对准操作的人身安全性。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可以借助于包括第一天线的通信设备的电磁波信号接收功能,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确定信号强度。此时,为了避免电磁辐射,可以在天线对准中仅启动通信设备的低供电电压供电模块,在天线对准后才启动通信设备的大供电电压供电模块,以进行信号的接收的发射。
因此,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100还包括:
S150,确定包括该第一天线的通信设备由该通信设备的第一供电模块供电,该第一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小于该通信设备的第二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
S160,在该通信设备的接收功能和发射功能中,仅启动该通信设备的该接收功能;
其中,该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包括:通过该通信设备的该接收功能,接收该第二天线发射的该电磁波信号。
在S150中,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确定通信设备由低供电电压的第一供电模块供电。该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通信设备的供电情况。例如,该系统可以通过高电平和低电平信号指示通信设备的供电情况。具体地,例如可以用高电平信号指示通信设备由低供电电压的第一供电模块供电,并用低电平信号指示通信设备由高供电电压的第二供电模块供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供电模块包括临时为通信设备供电的各种轻便式或便携式电源,例如外挂电池、外置电池、后备电池等各种电源;该通信设备的第二供电模块包括持续为通信设备供电的各种民用电源或工业用电电源,例如,220V的民用电源或380V的工业用电电源等,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与该类民用电源或工业用电电源相比,这类轻便式或便携式电源的供电电压(例如,3.7V或5V等)很小,能够避免工程人员遭受通信设备产生的巨大电磁辐射,以及可能导致的触电危险,从而能够提高工程人员实施天线对准操作的人身安全性。
应理解,为了简洁且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的第一天线将以定向天线为例进行说明,并且以该通信设备为回程接入点BH AP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该第一天线也可以是全向天线等,该通信设备也可以为宏基站、小基站、微基站、回程发射基站(Backhaul BaseStation,简称为“BH BS”)、回程接入点BH AP或各种微波设备等。
在S160中,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在该通信设备的接收功能和发射功能中,仅启动该通信设备的该接收功能,而不启动该通信设备的发射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通信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提高天线对准的安全性。
在S110中,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通过该通信设备的接收功能,接收该第二天线发射的该电磁波信号。例如,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根据高电平信号,确定通信设备BH AP由电池供电时,只启动小区信号强度测量,不启动BHAP发射功能,并控制第一天线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在S120中,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确定该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接收的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例如,该系统可以根据时域信号统计得到接收的电磁波信号的功率值;该系统也可以基于已有的诸如LTE、WIFI、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等协议流程完成接入流程,进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简称为“RSRP”)或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简称为“RSSI”)测量等,确定接收的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LTE系统中进行RSRP或RSSI测量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通信系统中可以根据其它现有协议确定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根据下列等式(1)至(4)确定该电磁波信号的以分贝毫dBm表示的强度值PdBm
P ( j ) = 1 M Σ i = 0 M - 1 | | r ( i ) | | F 2 - - - ( 1 )
P ~ ( 0 ) = P ( 0 ) - - - ( 2 )
P ~ ( j ) = α · P ( j ) + ( 1 - α ) · P ~ ( j - 1 ) - - - ( 3 )
P dBm ( j ) = 10 · lg ( P ~ ( j ) ) + A - - - ( 4 )
其中,P(j)为第j次测量的瞬时功率值;j为非负整数;M为单次测量窗长内的时域样点数;r(i)为接收的该电磁波信号;为第j次测量中经滤波处理后的功率值;α为滤波处理系数;A为常数。
在等式(2)和(3)中,为了降低信号波动带来的影响,可以采用阿尔法滤波对第j次测量的瞬时功率值P(j)进行滤波处理,得到第j次测量中经滤波处理后的功率值在等式(4)中,为以分贝毫dBm表示的数字域强度值,该数字域强度值需要对应到天线入口处的模拟功率,因此,经过等式(4)处理后得到第j次测量的模拟强度值,其中常数A与射频和中频数字处理相关。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它滤波处理,降低信号波动的影响,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在S130中,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将该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系统将该强度值转换为由下列等式(5)确定的该显示值E:
E = [ ( P dBm + B ) · 10 n - 1 Y - X ] - - - ( 5 )
其中,B为常数;n为显示值的位数;X为该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最小强度值;Y为该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最大强度值;[]为取整运算符号。
例如,假设该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强度值范围为(X,Y),并且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显示值的位数为n=2,即将强度值折算到0至99的预定范围内,那么显示值E可以由下列等式(6)确定:
E = [ ( P dBm + B ) · 99 Y - X ] - - - ( 6 )
其中,B为常数,例如B=|X|,以将通过上述等式(1)至(4)确定的通常为负值的强度值PdBm转换为正值,并且为了遵从用户使用习惯,将电磁波信号强度值转换为仅指示信号强度大小的显示值,由此能够降低对工程人员的技术要求,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天线对准操作,降低天线对准的人力成本。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它处理对信号的强度值进行转换;并且取整运算符号[]包括向上取整运算,也包括向下取整运算;显示值的位数n也可以为1、2、3等其它自然数,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在S140中,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显示该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该显示值的大小确定该第一天线是否与该第二天线对准。例如,用户可以根据显示值的大小,找到接收信号最强的位置,并固定安装第一天线,从而实现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对准。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通过在待对准天线的接收方向上确定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并显示,能够便于用户根据显示值的大小进行天线对准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天线对准精度,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和成本。
上文中结合图1和图2,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500包括显示模块600以及具有第一天线710的通信设备700,其中,该通信设备700还包括:
接收单元720,用于在该第一天线710的接收方向上,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第一确定单元730,用于确定该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
转换单元740,用于将该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
其中,该显示模块600用于显示该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该显示值的大小确定该第一天线是否与该第二天线对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通过在待对准天线的接收方向上确定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并显示,能够便于用户根据显示值的大小进行天线对准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天线对准精度,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和成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4所示,该系统500还包括:
第一供电模块800,用于给该通信设备700供电,并且该第一供电模块800的供电电压小于该通信设备700的第二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
该通信设备700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750,用于确定该通信设备700由该第一供电模块800供电;
启动单元760,用于在该通信设备700的接收功能和发射功能中,仅启动该接收功能;
其中,该接收单元720还用于通过该通信设备700的该接收功能,接收该第二天线发射的该电磁波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供电模块包括临时为通信设备供电的各种低压电源;该第二供电模块包括持续为通信设备供电的各种电源。可选地,该第一供电模块包括各种轻便式或便携式电源,例如外挂电池、外置电池、后备电池等各种电源。可选地,该第二供电模块包括各种民用电源或工业用电电源,例如220V的民用电源或380V的工业用电电源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第一确定单元730还用于:根据下列等式确定该电磁波信号的以分贝毫dBm表示的强度值PdBm
P ( j ) = 1 M Σ i = 0 M - 1 | | r ( i ) | | F 2 ;
P ~ ( 0 ) = P ( 0 ) ;
P ~ ( j ) = α · P ( j ) + ( 1 - α ) · P ~ ( j - 1 ) ;
P dBm ( j ) = 10 · lg ( P ~ ( j ) ) + A ;
其中,P(j)为第j次测量的瞬时功率值;j为非负整数;M为单次测量窗长内的时域样点数;r(i)为接收的该电磁波信号;为第j次测量中经滤波处理后的功率值;α为滤波处理系数;A为常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转换单元740还用于:将该强度值转换为由下列等式确定的该显示值E:
E = [ ( P dBm + B ) · 10 n - 1 Y - X ] ;
其中,B为常数;n为显示值的位数;X为该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最小强度值;Y为该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最大强度值;[]为取整运算符号。例如,B=|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A或图5B所示,可选地,该第一供电模块800集成在该通信设备700内部。例如,在通信设备700内设置两套供电模块,一套供电模块为用于通信设备进行信号接收和/或发射的工作电源,一套供电模块为用于天线对准的低供电电压电源,例如电池。应理解,当该第一供电模块为电池时,该通信设备包括的电池插入口应该方便打开和关闭,以装入电池。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A或图6B所示,可选地,该第一供电模块800单独设置,并通过该通信设备700上的电源接口对该通信设备700供电。即第一供电模块与通信设备分开设置或单独设置,并且可以通过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为“USB”)、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Ethernet,简称为“POE”)等电源接口,对该通信设备700供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A或图6A所示,可选地,该显示模块600设置在该通信设备700的外表面。例如,显示模块600设置在通信设备BH AP的外板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B或图6B所示,可选地,该显示模块600设置在该第一供电模块800的外壳的内部,并使得该外壳打开时呈现该显示模块。从而使得结构简单紧凑,并且便于使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选地,该第一供电模块800和该显示模块600形成独立于该通信设备700的对准装置900,该第一供电模块800通过该通信设备700上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对该通信设备700供电,该显示模块600通过该USB接口获取该通信设备700传输的显示值,并显示该显示值。
应理解,该第一供电模块也可以通过其它接口对该通信设备供电,并且该显示模块也可以通过其它接口获取该通信设备传输的显示值,并显示该显示值,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对准装置900由磁性材料制成;或该对准装置900还包括吸附结构,以吸附在该通信设备700的外表面。例如,该对准装置由磁性材料制成,可以吸附在通信设备BH AP的金属外壳上,从而在天线对准中能够容易地固定该对准装置,并便于进行天线对准操作。又例如,该对准装置可以包括磁体装置、吸盘等装置或构造,以吸附在通信设备的外表面上,从而便于固定该对准装置,并有利于进行天线对准操作。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5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并且该系统5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和图2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通过在待对准天线的接收方向上确定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并显示,能够便于用户根据显示值的大小进行天线对准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天线对准精度,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和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天线的接收方向上,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确定所述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
将所述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
显示所述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所述显示值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是否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包括:
根据下列等式确定所述电磁波信号的以分贝毫dBm表示的强度值PdBm
P ( j ) = 1 M Σ i = 0 M - 1 | | r ( i ) | | F 2 ;
P ~ ( 0 ) = P ( 0 ) ;
P ~ ( j ) = α · P ( j ) + ( 1 - α ) · P ~ ( j - 1 ) ;
P dBm ( j ) = 10 · lg ( P ~ ( j ) ) + A ;
其中,P(j)为第j次测量的瞬时功率值;j为非负整数;M为单次测量窗长内的时域样点数;r(i)为接收的所述电磁波信号;为第j次测量中经滤波处理后的功率值;α为滤波处理系数;A为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包括所述第一天线的通信设备由所述通信设备的第一供电模块供电,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小于所述通信设备的第二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
在所述通信设备的接收功能和发射功能中,仅启动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接收功能;
所述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接收功能,接收所述第二天线发射的所述电磁波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包括:
将所述强度值转换为由下列等式确定的所述显示值E:
E = [ ( P dBm + B ) · 10 n - 1 Y - X ] ;
其中,B为常数;n为显示值的位数;X为所述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最小强度值;Y为所述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最大强度值;[]为取整运算符号。
4.一种用于天线对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显示模块以及具有第一天线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方向上,接收第二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电磁波信号的强度值;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强度值转换为预定范围内的显示值;
其中,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显示值,以便于用户根据所述显示值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一天线是否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
根据下列等式确定所述电磁波信号的以分贝毫dBm表示的强度值PdBm
P ( j ) = 1 M Σ i = 0 M - 1 | | r ( i ) | | F 2 ;
P ~ ( 0 ) = P ( 0 ) ;
P ~ ( j ) = α · P ( j ) + ( 1 - α ) · P ~ ( j - 1 ) ;
P dBm ( j ) = 10 · lg ( P ~ ( j ) ) + A ;
其中,P(j)为第j次测量的瞬时功率值;j为非负整数;M为单次测量窗长内的时域样点数;r(i)为接收的所述电磁波信号;为第j次测量中经滤波处理后的功率值;α为滤波处理系数;A为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供电模块,用于给所述通信设备供电,并且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小于所述通信设备的第二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
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通信设备由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供电;
启动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的接收功能和发射功能中,仅启动所述接收功能;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接收功能,接收所述第二天线发射的所述电磁波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强度值转换为由下列等式确定的所述显示值E:
E = [ ( P dBm + B ) · 10 n - 1 Y - X ] ;
其中,B为常数;n为显示值的位数;X为所述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最小强度值;Y为所述电磁波信号的以dBm表示的最大强度值;[]为取整运算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集成在所述通信设备内部;或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单独设置,并通过所述通信设备上的电源接口对所述通信设备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的外表面;或
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外壳的内部,并使得所述外壳打开时呈现所述显示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形成独立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对准装置,所述第一供电模块通过所述通信设备上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对所述通信设备供电,所述显示模块通过所述USB接口获取所述通信设备传输的显示值,并显示所述显示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装置由磁性材料制成;或所述对准装置还包括吸附结构,以吸附在所述通信设备的外表面。
CN201210043566.3A 2012-02-24 2012-02-24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571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3566.3A CN102571242B (zh) 2012-02-24 2012-02-24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PCT/CN2012/082831 WO2013123776A1 (zh) 2012-02-24 2012-10-12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EP12812811.3A EP2733870B1 (en) 2012-02-24 2012-10-12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alignment
US13/786,248 US20130225090A1 (en) 2012-02-24 2013-03-05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align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3566.3A CN102571242B (zh) 2012-02-24 2012-02-24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1242A CN102571242A (zh) 2012-07-11
CN102571242B true CN102571242B (zh) 2015-03-11

Family

ID=46415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3566.3A Active CN102571242B (zh) 2012-02-24 2012-02-24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733870B1 (zh)
CN (1) CN102571242B (zh)
WO (1) WO2013123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242B (zh) * 2012-02-24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53658B (zh) * 2013-06-28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方法及系统
CN106152958A (zh) * 2016-07-27 2016-11-23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测距组件
CN108537909A (zh) * 2018-03-23 2018-09-14 广州米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感知的人员检测方法及大数据分析系统
CN111327371A (zh) * 2018-12-17 202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对准方法、装置、相控阵天线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336A (zh) * 2008-12-30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CN202043116U (zh) * 2011-03-23 2011-11-16 山东交通学院 中星9号卫星信号强度检测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1696B2 (en) * 2001-05-02 2003-08-26 Trex Enterpris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the antennas of a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link using a narrow band oscillator and a power detector
US20030039319A1 (en) * 2001-08-22 2003-02-27 Willem Engelse Monitoring upstream frequency band
US7782861B2 (en) * 2008-07-08 2010-08-24 Harris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and alignment tool for computer network radio equipment
CN102571242B (zh) * 2012-02-24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336A (zh) * 2008-12-30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CN202043116U (zh) * 2011-03-23 2011-11-16 山东交通学院 中星9号卫星信号强度检测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23776A1 (zh) 2013-08-29
EP2733870A4 (en) 2014-08-13
EP2733870A1 (en) 2014-05-21
CN102571242A (zh) 2012-07-11
EP2733870B1 (en)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1242B (zh) 用于天线对准的方法和系统
Ha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with circuit power consumption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US83589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wireless terminal receiving sensitivity performance test based on data mode
CN105991157A (zh) 消除通信系统中的无源互调干扰信号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EP3010290B1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09547123B (zh) 一种td-lte基站电磁辐射预测方法
Varma et al. An energy-efficient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MIMO slow fading channels
CN103841568A (zh) 一种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4918262A (zh) 网络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1048003B (zh) 移动通信系统干扰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规划方法
EP2779765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2013022509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alignment
CN106161305A (zh) 一种降低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Loh et al. A software-defined-radio platform fo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over-the-air measurement
Xing et al. Sub-terahertz wireless coverage analysis at 142 GHz in urban microcell
CN103607256B (zh) 一种多天线预编码方法
Frenger et al. Radio network energy performance of massive MIMO beamforming systems
CN109348530A (zh) 一种下行功率分配参数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CN112054831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Zou et al. Base station density bounded by maximum outage probability in massive MIMO system
CN101827373A (zh) 一种ofdm系统中干扰余量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Y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study of 4G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srsRAN
CN103269254A (zh) 一种检测上行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95671B (zh) 同频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Mwalongo et al. Massive MIMO-Based Network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High Speed Broadband Connection in Rural Areas of Tanzan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