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1207B - 用于光学无线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学无线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1207B
CN102571207B CN201110336193.4A CN201110336193A CN102571207B CN 102571207 B CN102571207 B CN 102571207B CN 201110336193 A CN201110336193 A CN 201110336193A CN 102571207 B CN102571207 B CN 102571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
sideband
wave
signa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61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1207A (zh
Inventor
余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ZTE USA Inc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ZTE US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ZTE USA Inc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71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1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1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12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90Non-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non-photonic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10/006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processing an RF signal by optical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光学无线架构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光学无线架构。更具体地,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涉及利用简单和/或低成本的架构产生毫米波信号的新颖的方法和装置。简单的毫米波产生和容许色散的传输基于两个自由运行光波的光子混频和自混频下变频。更具体地,实现了两个自由运行光波的外差混频,其中一个光波由电子数据所驱动的外部调制器调制,作为毫米波信号的边带之一。执行光电转换,并且通过具有本机振荡器的高频天线向接收侧广播毫米波信号,该本机振荡器具有自混频架构以将无线电频率下变频到它的基带形式。

Description

用于光学无线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光学无线架构,并且尤其是涉及利用简单和低成本的架构产生毫米波信号的新颖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
毫米波技术是可提供在电子设备之间的高达每秒多吉比特(Gbps)的无线连接的技术。毫米波应用的频率范围比用于FM无线电的频率范围明显更高。毫米波技术可使用在全世界可用的未受管制的带宽,并且具有比传统的无线LAN频率更好的效率和安全性。另外,更高的频率意味着更短的波长。作为结果,天线系统可以是毫米尺寸。但是,由于高的传输损耗,这样的毫米波带无线电频率信号在空中的电分布是受限的。
部分地由于利用光纤通信的巨大的传输带宽和由光纤和高频RF载波提供的灵活的无线接入的无缝结合,毫米波光纤承载无线电(RoF)技术和系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商业兴趣(W.Jian等人的“Energy-Efficient Multi-Access Technologies for Very-High-ThroughputAvionic Millimeter Wave,Wireless Sens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IEEE J.of Lightw.Technol.,Vol.28,No.16,pp.2398-2405,2010年8月15日);(G.Chang等人的“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ie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Wireless Sens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IEEE Radio and WirelessSymposium’09,2009年1月)。
在毫米波系统设计中毫米波信号的光子产生和上变频起着重要的作用(A.Wiberg等人的“Fiber-optic 40 GHz Millimeter-wave link with 2.5Gb/sdata transmission”IEEE Photon.Technol.Lett.,vol.17,no.9,pp.1938-1940,2005年9月);(H.Song等人的“Error-free simultaneous all-opticalupconversion if WDM radio-over-fiber signals”IEEE Photon.Technol.Lett.,vol.17,no.8,pp.1731-1733,2005年8月)。
产生毫米波信号的传统方案(例如双边带(DSB)和光载波抑制(OCS))经受性能衰退问题和传输距离限制。作为结果,一般DSB毫米波信号在40km单模光纤(SMF)传输后遭受严重的劣化。
在(J.Yu等人的“Optical Millimeter-Wave Generation or Up-ConversionUsing External Modulators,”IEEE Photon.Technol.Lett.,vol.18,no.1,pp.265-267,2006年1月)中,使用OCS调制方案产生的或者上变频的光毫米波展示高接收灵敏度、高光谱效率和小的功率损失。但是,也经受由光纤色散导致的在40km SMF传输后在40GHz处的光载波的不平均的振幅。在60km SMF传输之后,由于光纤色散和大的载波边带比(CSR),眼图几乎闭合。另外,对通过使用DSB或者OCS的毫米波产生,采用了更多的部件。例如,对上变频需要额外的本地振荡器。
毫米波信号一般利用单边带(SSB)方案来产生。但是,利用SSB的一般毫米波产生是复杂的。例如,在SSB方案中利用额外的光调制器或者交错器。例如,在(J.Yu等人的“A Novel Scheme to Generate Single-SidebandMillimeter-Wave Signals by Using Low-Frequency Local Oscillator Signal,”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vol.20,no.7,pp.478-480,2008年4月1日)中,通过使用利用低频本地振荡器的SSB调制来产生毫米波。而且,额外的外部光纤或者交错器被利用来过滤出一阶模,这使产生方案更加昂贵。
发明概述
简要地,本发明说明了一种毫米波信号产生的方法,其包括通过数据信号和调制器驱动连续光波,导致数据边带信号,并且然后通过光耦合器合并该数据边带信号和另一个连续光波以产生具有两个非锁相边带的毫米波信号。该数据信号是可选地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或者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以及其它格式的电子数据信号。优选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光电二极管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以及C=3.8x108。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实现光电转换的光电二极管来检测所产生的毫米波信号并且然后传输对应的高频无线电信号。
本发明还说明了一种毫米波信号接收的方法,其包括接收与具有两个非锁相边带的毫米波信号对应的高频无线电信号并且然后通过本地振荡器将该无线电频率信号下变频到它的基带形式。可选地,本地振荡器具有自混频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说明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其包括:用于驱动连续光波以导致边带数据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光学地合并该边带数据信号和另一个连续光波以导致具有两个非锁相边带的毫米波信号的装置。数据信号是可选地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或者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以及其它格式的电子数据信号。优选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用于检测的装置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以及C=3.8x108。该方法还包括用于检测所产生的毫米波信号的实现光电转换的装置和用于发射与所产生的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的装置。
本发明还说明毫米波信号接收器,其包括用于接收与具有两个非锁相边带的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的装置和用于将该无线电频率信号下变频到它的基带形式的装置。可选地,用于下变频的装置具有自混频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说明了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其包括配置成通过数据信号驱动连续光波并且然后输出数据边带信号的调制器以及配置成合并数据边带信号和另一个连续光波并且然后输出具有两个非锁相边带的毫米波信号的光耦合器。数据信号是可选地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或者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以及其它格式的电子数据信号。优选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光电二极管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以及C=3.8x108。信号发生器还包括配置成检测毫米波信号并且实现光电转换的光电二极管和用于发射对应的无线电信号的高频天线。
本发明还说明一种毫米波信号接收器,其包括用于接收与具有两个非锁相边带的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信号的高频天线以及配置成将无线电信号下变频到它的基带形式的本地振荡器。可选地,本地振荡器具有自混频功能。
附图的简要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可以实现对本发明的更彻底的理解: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自由运行(free-run)毫米波信号产生的系统和过程。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自由运行毫米波信号传输的评估平台的系统和过程。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自由运行毫米波信号传输的实验设置的系统和过程。
图4示出了用于时钟提取的两个配置。
图5示出了利用OCS的毫米波产生的光谱和眼图。
图6示出了眼图和误码率曲线。
图7是说明用于毫米波信号产生的过程的图。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加完全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例子。事实上,这些发明可以体现在许多不同的形式中,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式;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被提供以满足可适用的法律要求。相似的数字始终表示相似的元件。
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毫米波信号产生。两个自由运行光波的外差混频被利用。例如,采用具有100kHz的窄线宽的两个连续光波(CW1和CW2)来产生毫米波信号的两个边带,而不是通过额外的调制器(MOD)或者光交错器使用光载波抑制(OCS)的传统方法。
具有λ1的波长的CW1101作为毫米波信号的边带之一利用MOD通过电子数据102来驱动。具有λ2的波长的CW2103是作为毫米波信号的另一个边带的没有任何调制的纯连续光波。
CW1和CW2通过光耦合器(OC)104组合在一起来实现毫米波信号产生。因此,在大频率范围内产生任何毫米波是更加灵活的和可行的。毫米波信号的两个边带是完全非锁相的,在它们之间有随机相差。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光波之间的相对频移将改变毫米波的频率。因而,自混频被用于以平稳的操作实现毫米波下变频。
在无线发射侧,毫米波信号被光电二极管(PIN)105检测以实现光电(O/E)转换。在PIN后,毫米波由高频天线通过空中链路发射。在接收侧,使用具有自混频架构106的本地振荡器(LO)来将无线电频率(RF)下变频到它的基带形式。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自混频,在RF信号和LO之间的频移可实质上被消除。
图2示出如本文公开的自由运行毫米波信号产生的评估平台。来自伪随机比特序列(PRBS)模式发生器的数据的比特率是5Gb/s。光谱如插图(i)所示,并且RF信号的频率可被计算为flo=C(1/λ1-1/λ2),其中C=3.8x108。在图2的示范中,flo=62.5GHz。因为该信号是二进制非归零(NRZ)信号,被加宽后的携带PRBS数据的右边带被示为插图(i),而不是左边带。插图(ii)示出在80km SMF传输后所接收的PRBS数据的眼图。
类似地,图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验设置。在62.5GHz光毫米波上携带的5Gb/s二进制信号通过80km SMF-28发射。例如,具有100kHz的窄线宽的波长稳定的连续波光波(CW1)由例如可调谐激光器在1557.3nm处产生,并且然后由5Gb/s NRZ二进制信号所驱动的马赫曾德尔(Mach-Zehnder)调制器(MZM)调制。5Gb/s NRZ信号由PRBS模式发生器产生,具有211的长度。
另一个纯连续波光波(CW2)也由波长稳定激光器在1557.8nm处产生,具有100kHz的窄线宽。在CW1和CW2之间没有使用锁相。这些光波具有相等的光功率和在它们之间的随机相位噪声。激光器的频率稳定性在100MHz内。
在OC之后,具有两个边带的毫米波RoF信号由CW1(右边带)和CW2(左边带)构成。毫米波RoF信号的光谱在图3中被示为插图(ii)。在80km SMF传输后,毫米波RoF信号由具有70GHz带宽的PIN检测到并且然后实现O/E转换。因为基于5Gb/s的信号被携带在右边带上,因此如在插图(i)中所示的,右边带更宽,而不是左边带。
如以前一样,RF信号的频率可被计算为flo=C(1/λ1-1/λ2),其中C=3.8x108。在图3中示出的示范中,flo=62GHz。毫米波RF信号由具有10GHz的带宽的电子放大器(EA)放大。具有自混频功能的LO在接收器处被用于下变频。
在电子混频器中实现时钟提取。提取时钟被用作LO。该LO用于使毫米波信号下变频。LO提取具有如图4中所示的两种配置。在方案A中,在电子混频器中的LO端口没有终接器。RF从这个端口被反射,并且时钟在电子混频器中被提取。在方案B中,毫米波被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连接到在电子混频器中的RF端口,并且第二部分连接到在电子混频器中的LO端口。到LO和RF端口的RF电缆应当匹配以获得最佳的输出中频(IF)信号。
最后,下变频的PRBS信号由以40GS/s的采样速率操作的高带宽(16.5GHz)示波器采样并记录。接收到的PRBS信号的眼图在图3中被示为插图(ii)。如所示,通过使用自由运行产生方案实现了超过80km SMF的毫米波无误传输。
通过与利用DSB和OCS的传统产生方案比较来说明自由运行方案的显著进步。例如,通过使用DSB或OCS产生的一般毫米波信号示出由于光纤色散导致的在光纤传输距离处的不可逾越的限制。
在图5(a)和5(b)中分别示出使用OCS的背靠背(B-t-B)和80km传输的光谱。载波通过使用光交错器被抑制了超过30dB。由两个边带携带的数据格式也是用于在自由运行方案和其它方案之间的精确比较的NRZ二进制脉冲。图5(c)示出了RoF信号B-t-B传输的眼图。在80km SMF传输之后,由于由光纤色散导致的两个边带的走离效应,在图5(d)中示出的眼图几乎闭合。
在RoF系统上的通过使用自由运行产生的毫米波的误码率(BER)性能被测量并且显示在图6中。B-t-B传输和80km SMF传输的无误(BER=2x10-10)光传输功率是+4.2dBm和+4.5dBm,这指示光功率损失只有大约0.3dB。在+4.5dBm的光传输功率处的B-t-B和80km SMF传输的眼图在图6中被示为插图(i)和(ii)。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通过成功地展示在RoF系统内5Gb/s PRBS数据通过80km SMF的特定的无误传输,毫米波产生使用两个自由运行连续波的光学外差混频和自混频下变频而没有任何锁频。所提出的简单和低成本的自由运行产生方案显著提高了在RoF系统上的毫米波信号的色散容限。在特定的毫米波信号的BER=210-10处的光接收器的灵敏度是+4.2dBm(B-t-B)和+4.5dBm(80km SMF)。
图7大体上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说明毫米波信号产生的图。
上述说明示出并且说明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能够在多种其它的组合、修改和环境中使用;并且能够有在如本文陈述的发明性概念的范围内的与相关领域中的以上教导和/或技能或知识相当的改变或者修改。
在上文说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旨在解释实践本发明的已知的最佳模式,并且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这样或者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并且以本发明的特定应用或者使用所需的多种修改来利用本发明。另外,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仅仅利用包括简单和复杂的计算机的机器和装置来执行。
基于本文包含的发明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已知的系统和方法的修改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而且,实现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方法和/或组合元件的以后发明或者发展的装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本描述不是用来将本发明限制到本文公开的形式或应用。本文引用的所有出版物通过引用被全部合并在本申请中。

Claims (27)

1.一种毫米波信号产生的方法,包括:
通过数据信号和调制器驱动第一连续光波,产生数据边带信号;以及
通过光耦合器合并所产生的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产生毫米波信号,所述毫米波信号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和所述第二连续光波都具有大约100kHz的线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光电二极管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其中所述光电二极管实现光电转换;以及
通过高频天线发射与所述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所述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所述光电二极管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以及C=3.8x108
5.一种毫米波信号接收的方法,包括:
通过高频天线接收与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所述毫米波信号是通过光耦合器合并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而产生的,其中数据边带信号是通过数据信号和调制器驱动第一连续光波产生的,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所述毫米波信号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以及
通过本地振荡器将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下变频到其基带形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本地振荡器具有自混频功能。
7.一种毫米波信号产生和接收的方法,包括:
通过数据信号和调制器驱动第一连续光波,产生数据边带信号;其中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
通过光耦合器合并所述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产生毫米波信号,所述毫米波信号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
通过光电二极管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其中所述光电二极管实现光电转换;
通过第一高频天线发射与所述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
通过第二高频天线接收与所述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以及
通过本地振荡器将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下变频到其基带形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所述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所述光电二极管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以及C=3.8x108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本地振荡器具有自混频功能。
10.一种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包括:
用于通过数据信号和调制器驱动第一连续光波以产生数据边带信号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以及
用于通过光耦合器合并所述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以产生毫米波信号的装置,所述毫米波信号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和所述第二连续光波都具有大约100kHz的线宽。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毫米波信号发生器,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的装置,其中用于检测的所述装置实现光电转换;以及
用于发射与所述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所述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用于检测的所述装置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以及C=3.8x108
14.一种毫米波信号接收器,包括:
用于接收与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的装置,所述毫米波信号是通过光耦合器合并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而产生的,其中数据边带信号是通过数据信号和调制器驱动第一连续光波产生的,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所述毫米波信号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以及
用于将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下变频到其基带形式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毫米波信号接收器,其中用于下变频的所述装置具有自混频功能。
16.一种毫米波信号系统,包括:
用于通过数据信号和调制器驱动第一连续光波以产生数据边带信号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
用于通过光耦合器合并所述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以产生毫米波信号的装置,所述毫米波信号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
用于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的装置,其中用于检测的所述装置实现光电转换;
用于发射与所述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的装置;
用于接收与所述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下变频到其基带形式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毫米波信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所述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用于检测的所述装置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以及C=3.8x108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毫米波信号系统,其中用于下变频的所述装置具有自混频功能。
19.一种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包括:
调制器,其配置成通过数据信号驱动第一连续光波并且输出数据边带信号;其中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以及
光耦合器,其配置成合并所述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并且输出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的毫米波信号,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和所述第二连续光波都具有大约100kHz的线宽。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毫米波信号发生器,还包括:
光电二极管,其配置成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并且实现光电转换;以及
高频天线,其用于发射与所述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所述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所述光电二极管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以及C=3.8x108
23.一种毫米波信号接收器,包括:
高频天线,其用于接收与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的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所述毫米波信号是通过光耦合器合并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而产生的,其中数据边带信号是通过数据信号和调制器驱动第一连续光波产生的,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以及
本地振荡器,其配置成将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下变频到其基带形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毫米波信号接收器,其中所述本地振荡器具有自混频功能。
25.一种毫米波信号系统,包括:
调制器,其配置成通过数据信号驱动第一连续光波并且输出数据边带信号;其中所述数据信号是实现非归零二进制脉冲调制格式和正交移相键控调制格式之一的电数据信号;
光耦合器,其配置成合并所述数据边带信号和第二连续光波,并且输出具有第一边带和第二边带的毫米波信号,所述第一边带和所述第二边带是非锁相的;
光电二极管,其配置成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并且实现光电转换;
第一高频天线,其用于发射与所述毫米波信号对应的无线电频率信号;
第二高频天线,其用于接收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以及
本地振荡器,其配置成将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下变频到其基带形式。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毫米波信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具有λ1的波长,所述第二连续光波具有λ2的波长,并且所述光电二极管具有大于flo的带宽,其中flo=C(1/λ1–1/λ2)并且C=3.8x108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毫米波信号系统,其中所述本地振荡器具有自混频功能。
CN201110336193.4A 2010-10-29 2011-10-28 用于光学无线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1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0800510P 2010-10-29 2010-10-29
US61/408,005 2010-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1207A CN102571207A (zh) 2012-07-11
CN102571207B true CN102571207B (zh) 2015-08-19

Family

ID=45996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61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1207B (zh) 2010-10-29 2011-10-28 用于光学无线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1909B2 (zh)
CN (1) CN102571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6110B2 (en) * 2012-01-08 2013-12-10 Optiway Ltd. Optic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9729250B2 (en) * 2012-08-09 2017-08-08 Zte (Usa)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herent duobinary shaped PM-QPSK signal processing
WO2015042920A1 (zh) * 2013-09-29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正交混频装置
JP6448226B2 (ja) * 2014-06-17 2019-01-09 加藤 和利 信号発生装置、光信号の位相調整方法、ネットワーク用品
WO2018010074A1 (zh) * 2016-07-11 2018-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信号发射机、接收机、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8519167B (zh) * 2018-04-16 2019-12-24 湖南工学院 无线光子温度传感系统和方法
CN111478734B (zh) * 2019-01-24 2021-08-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k-k检测的低中频光子宽带射频接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6244B2 (en) * 2001-08-01 2006-10-03 Radiodetec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 magnetic field signal usable for locating an underground object
JP3841793B2 (ja) * 2004-02-26 2006-11-01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光融合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変換方法及び基地局
WO2005091532A1 (ja) * 2004-03-22 2005-09-29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キャリア残留型信号の生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1001126B (zh) * 2006-08-03 2012-11-21 湖南大学 全双工通信Radio-Over-Fiber中光毫米波产生和波长重用方法和系统
CN101043274A (zh) * 2007-02-07 2007-09-26 湖南大学 无调制器的光毫米波产生方法及全双工光纤无线通信系统
KR100921861B1 (ko) * 2007-05-29 2009-10-13 광주과학기술원 광파이버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전광 주파수 상향 변환기 및전광 주파수 상향 변환 방법
CN101079670B (zh) * 2007-06-26 2010-05-19 上海大学 毫米波光纤传输系统的毫米波产生及调制系统和方法
WO2009049364A1 (en) * 2007-10-15 2009-04-23 Ofidium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ception of optical signals
JP2012500533A (ja) * 2008-08-14 2012-01-05 バテル・メモリアル・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ミリメートル波信号を変調および復調する方法ならびに方法
JP4683099B2 (ja) * 2008-09-16 2011-05-1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多値変調信号発生装置
CN101713900A (zh) * 2009-03-12 2010-05-26 聊城大学 一种采用SOA产生RoF系统毫米波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77953B (zh) * 2010-01-08 2012-10-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传输两路信号的光双边带调制装置和方法
US8792581B2 (en) * 2010-02-18 2014-07-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F clock generator with spurious tone cancellation
US20110206383A1 (en) * 2010-02-25 2011-08-25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optic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1207A (zh) 2012-07-11
US10181909B2 (en) 2019-01-15
US20120106973A1 (en) 201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1207B (zh) 用于光学无线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Li et al. 120 Gb/s wireless terahertz-wave signal delivery by 375 GHz-500 GHz multi-carrier in a 2× 2 MIMO system
Nagatsuma et al. 300-GHz-b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at 50 Gbit/s over 100 meters
Gliese et al. Multifunctional fiber-optic microwave links based on remote heterodyne detection
Smith et al. Broad-band millimeter-wave (38 GHz) fiber-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electrical and optical SSB modulation to overcome dispersion effects
Chen et al. A novel radio-over-fiber system with wavelength reuse for upstream data connection
US7761012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ark return-to zero and DWDM optical MM-Wave generation for ROF downstream link using optical phase modulator and optical interleaver
Yu et al. A novel scheme to generate single-sideband millimeter-wave signals by using low-frequency local oscillator signal
Chang et al.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downstream multiband signals and upstream data in a bidirectional radio-over-fiber system
Lin et al.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baseband and radio signals using only one single-electrode Mach–Zehnder modulator with enhanced linearity
Li et al. D-band millimeter wav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though radio-over-fiber system
Kaszubowska et al.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 in a WDM/SCM radio over fiber distribution system
JP2020109887A (ja) 光伝送方法および光伝送装置
Li et al. Demonstration of ultra-high bit rate fiber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of 108-Gb/s data over 80-km fiber and 2× 2 MIMO wireless links at 100GHz W-band frequency
US8059968B2 (en) Modulation device for generating optical signal with quadruple frequency and method thereof
Wang et al.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a fiber-THz wireless-fiber 2X2 MIMO broadband network
Isoe et al. Advanced VCSEL photonics: Multi-level PAM for spectral efficient 5G wireless transport network
Li et al. Mm-wave vector signal generation and transport for W-band MIMO system with intensity modulation and direct detection
Li et al. A 2× 2 MIMO optical wireless system at D-band
Liu et al. Multi-band 16QAM-OFDM vector signal delivery over 60-GHz DSB-SC optical millimeter-wave through LO enhancement
Zhang Development of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technology
WO2011070448A2 (en) Radio-over-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Sambaraju et 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arent demodulation for broadband wireless links
Ma et al. Full duplex fiber link for alternative wired and wireless access based on SSB optical millimeter-wave with 4-PAM signal
Parekh et al. Multi-Gbps ASK and QPSK-modulated 60 GHz RoF link using an optically injection locked VCS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