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9623A -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9623A
CN102569623A CN2010105869706A CN201010586970A CN102569623A CN 102569623 A CN102569623 A CN 102569623A CN 2010105869706 A CN2010105869706 A CN 2010105869706A CN 201010586970 A CN201010586970 A CN 201010586970A CN 102569623 A CN102569623 A CN 102569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mitting chip
semiconductor light
light emitting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69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坚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869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9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9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包括基板及与基板连接的磊晶层,该磊晶层包括依次生长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基板与磊晶层之间还具有导热层,该导热层包括竖向生长的碳纳米管。该半导体发光芯片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新兴的光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之中,并大有取代传统光源的趋势。
发光二极管中最重要的元件为发光芯片,其决定了发光二极管的各种出光参数,如强度、颜色等。现有的发光芯片通常是由依次生长在蓝宝石基板的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及P型半导体层所组成。通过外界电流的激发,发光芯片的N型半导体层的电子与P型半导体层的空穴在发光层复合而向外辐射出光线。
由于在向外辐射光线的同时,电子与空穴结合同样也会产生相当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对发光芯片的发光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输出光强减少甚至于缩短发光芯片的寿命。业界为克服此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最典型的如金属基板键合技术、发光芯片倒装技术、芯片垂直导通技术等等。然后,现有的这些方法对于发光芯片的散热效果仍然有限,难以满足大功率发光芯片的散热需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包括基板及与基板连接的磊晶层,该磊晶层包括依次生长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基板与磊晶层之间具有导热层,导热层包括竖向生长的碳纳米管。
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提供基板;2)在基板表面形成竖向生长的碳纳米管;3)将磊晶层与基板上的碳纳米管相接合,该磊晶层包括依次生长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
该半导体发光芯片在其磊晶层及基板之间形成的竖向的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系数,因此磊晶层所发出的热量可被碳纳米管有效地进行传输,从而确保发光芯片的正常工作。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基板  10
  导热层  20
  间隙  200
  碳纳米管  22
  催化层  24
  接合层  30
  磊晶层  40
  开槽  400
  第一半导体层  42
  发光层  44
  第二半导体层  46
  第一透明导电层  50
  第二透明导电层  52
  导通层  60
  第一电极  70
  第二电极  7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发光芯片。该半导体发光芯片包括一基板10、形成于基板10上的一导热层20、一磊晶层40及一接合磊晶层40及导热层20的一接合层30。
该基板10可由蓝宝石(sapphire)、碳(Si)、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锌(ZnO)等材料所制成,用于供导热层20生长。为达到有效散热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基板10采用碳、碳化硅、氮化镓及氧化锌等导热性较佳的材料所制成。该导热层20包括一催化层24及形成于催化层24上的碳纳米管22。该催化层24由铁(Fe)、钴(Co)、镍(Ni)、镆(Mo)等过渡金属材料所制成,用于辅助碳纳米管22生长。该催化层24可由金属物理气相沉积(Metal PVD)或其他方法生长在基板10顶面并通过金属蚀刻形成多个通过间隙200分隔的区域。碳纳米管22可以为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或二者兼有。碳纳米管22可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热化学气相沉积(ThermalCVD)等技术通过通入氢气(H2)、甲烷(CH4)、乙烯(C2H4)、氮气(N2)、氩气(Ar)的混合气体在各催化层24区域顶面竖向生长。碳纳米管22可以顶端生长或根部生长的方式在催化层24表面生长,具体取决于生长条件的控制。各催化层24区域上生长完成的碳纳米管22之间由于催化层24的间隙200而彼此隔开,从而使导热层20整体上呈现不连续的状态。
该磊晶层40包括依次生长的一第一半导体层42、一发光层44及一第二半导体层46。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层42为一P型氮化镓层,第二半导体层46为一N型氮化镓层,发光层44为一多重量子井氮化镓层。当然,第一半导体层42、发光层44及第二半导体层46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制作,具体取决于实际需求。该磊晶层40先生长于一暂时基板(图未示)上,然后通过机械研磨、化学蚀刻、激光等方式将暂时基板剥离而成。该第一半导体层42的底面及第二半导体层46的顶面分别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50及第二透明导电层52,用于将电流均匀分布在第一半导体层42及第二半导体层46内,使发光芯片出光均匀。该第一透明导电层50及第二透明导电层52可由氧化铟锡(ITO)、镍金合金(Ni/Au)等导电性较佳的材料制成。该第二透明导电层52顶面形成有一第二电极72,用于为发光芯片提供焊垫。第一透明导电层50底面形成有一导通层60,用于传输电流。该导通层60可由具有较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所制成,以在导电的同时将发光层44向下辐射的光线朝向上方反射,从而提升发光芯片的出光效率。当然,导通层60也可为导电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结构(DBR),以使反射效率最大化。
该磊晶层40下的导通层60与基板10上的导热层20通过一接合层30连接为一整体。该接合层30可由金属、透明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胶等导电材料所制成,其连接磊晶层40及基板10而形成一导电路径,即电流可依次流经基板10、导热层20、接合层30、导通层60、第一透明导电层50、第一半导体层42、发光层44、第二半导体层46、第二透明导电层52及第二电极72。此外,基板10的底面还可进一步形成一第一电极70,用于将发光芯片与外界承载机构机械及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70优选为一欧姆接触金属层,以与基板10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由于在磊晶层40与基板10之间设有碳纳米管22,其导热系数高达2000W/m.K,远高于传统的金属导热材料(铝的导热系数为237W/m.K,铜的导热系数为401W/m.K,银的导热系数为429W/m.K),因此可有效地对热量进行传输。更进一步地,由于碳纳米管22是以竖向进行生长,其热传导方向也为竖向,因此可有效地将热量从磊晶层40自上而下地传输至基板10。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一种制造上述半导体发光芯片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一具有一催化层24的导电基板10,该催化层24在基板10上形成多个间隔的区域;
然后,在各催化层24区域顶面竖向生长碳纳米管22;
之后,将一磊晶层40通过一接合层30与碳纳米管22接合,其中该磊晶层40与接合层30之间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50及一导通层60;
最后,在磊晶层40顶面形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52,并在第二透明导电层52顶部及基板10底部分别形成一第二电极72及一第一电极70。
由于上述实施例所采用的基板10为导电基板,因此其第一电极70及第二电极72才可制作在相对的上下两端而形成垂直导通型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可以理解地,当基板10采用非导电材料制作(比如蓝宝石)时,为确保电流能够顺利导通,第一电极70可由基板10底面改为制作在第一半导体层42表面。参阅图2,示出了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区别在于基板10为非导电,半导体发光芯片的顶面一侧通过蚀刻形成一深入到第一半导体层42内部的开槽400,第一电极70则形成于开槽400内并与第一半导体层42连接。同时,第一电极70还通一穿孔(图未标)与第一透明导电层50连接,以将电流均匀地扩散进第一半导体层42内。由于结构发生变化,因此第二实施例较第一实施例之制造方法也有所改变,即最后的步骤中需在半导体发光芯片顶面开槽,并将第一电极70形成于开槽内400的第一半导体层42上并通过穿孔与第一透明导电层50连接。

Claims (14)

1.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包括基板及与基板连接的磊晶层,该磊晶层包括依次生长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其特征在于:基板与磊晶层之间还具有导热层,该导热层包括竖向生长的碳纳米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导热层还包括催化层,催化层在基板表面形成多个间隔的区域,碳纳米管从催化层顶面进行竖向生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磊晶层及碳纳米管的接合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导体层底部及第二半导体层顶部分别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接合层之间具有导通层,该导通层由反射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二透明导电层顶面形成的第二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基板底面形成的第一电极,基板由导电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极,半导体发光芯片表面开设深入到第一半导体层的开槽,第一电极位于开槽内的第一半导体层上,第一电极通过穿孔与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
9.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1)提供基板;
2)在基板表面形成竖向生长的碳纳米管;
3)在基板的碳纳米管上连接磊晶层,该磊晶层包括依次生长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前还包括在基板表面形成催化层的步骤,该催化层在基板表面形成多个间隔的区域,碳纳米管自催化层各间隔的区域的顶面竖向进行生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磊晶层与碳纳米管之间还包括导通层,该导通层由高反射率的材料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导通层与第一半导体层之间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半导体层顶面具有第二透明导电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透明导电层顶面形成有第二电极,基板底面形成有第一电极,基板由导电材料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透明导电层顶面形成有第二电极,半导体发光芯片表面开设深入到第一半导体层的开槽,开槽内的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通过穿孔与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
CN2010105869706A 2010-12-14 2010-12-14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569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69706A CN102569623A (zh) 2010-12-14 2010-12-14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69706A CN102569623A (zh) 2010-12-14 2010-12-14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623A true CN102569623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14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69706A Pending CN102569623A (zh) 2010-12-14 2010-12-14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96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6308A (zh) * 2013-11-27 2015-06-03 深圳市达特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Led灯具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6524A1 (en) * 2004-07-07 2006-01-12 Min-Hsun Hsieh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an adhesive layer formed with heat paths
CN101393953A (zh) * 2007-09-19 2009-03-2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2093814A2 (en) * 2008-02-21 2009-08-26 Sony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iod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609802A (zh) * 2009-06-23 2009-12-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低热阻热界面制备方法
CN101827782A (zh) * 2007-09-12 2010-09-08 斯莫特克有限公司 使用纳米结构连接和粘接相邻层
CN101872813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刘胜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6524A1 (en) * 2004-07-07 2006-01-12 Min-Hsun Hsieh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an adhesive layer formed with heat paths
CN101827782A (zh) * 2007-09-12 2010-09-08 斯莫特克有限公司 使用纳米结构连接和粘接相邻层
CN101393953A (zh) * 2007-09-19 2009-03-2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2093814A2 (en) * 2008-02-21 2009-08-26 Sony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iod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872813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刘胜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09802A (zh) * 2009-06-23 2009-12-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低热阻热界面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6308A (zh) * 2013-11-27 2015-06-03 深圳市达特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Led灯具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8530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high illumination
KR101047721B1 (ko) 발광 소자,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EP2637221B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TW200826322A (en) LED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TW200933935A (en) LED chip thermal management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CN103311391B (zh) 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16098A (zh) 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作方法
JP2014120776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41212A (zh) Led芯片的制作工艺、led芯片结构及led封装结构
CN105185885A (zh) 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TW201310703A (zh) 垂直式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備方法
TWI438949B (zh) 半導體發光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US20080142812A1 (en) LED and method for marking the same
JP2012146982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9099612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38930B (zh) 半導體發光晶片及其製造方法
CN102569623A (zh)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TWI595629B (zh) 發光裝置
CN102569622A (zh)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KR20070081482A (ko) 가장자리 엔형 오믹접촉 전극 구조를 갖는 차세대 피사이드다운 구조의 수직형 발광소자
CN102544291B (zh)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46231B (zh) 铜硫化物/氧化锌基复合透明电极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TW201225341A (en)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chi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545408B (zh) 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35807A (zh) 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