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357A -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6357A
CN102566357A CN2012100194737A CN201210019473A CN102566357A CN 102566357 A CN102566357 A CN 102566357A CN 2012100194737 A CN2012100194737 A CN 2012100194737A CN 201210019473 A CN201210019473 A CN 201210019473A CN 102566357 A CN102566357 A CN 102566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image forming
handle box
forming apparatus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94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6357B (zh
Inventor
夏巨政
葛岳超
李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194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6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6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6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内形成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中部靠近图像形成设备内侧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小于导轨的宽度。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内,包括感光鼓和从侧面伸出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与感光鼓同轴设置,在处理盒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二突起位于第一突起的上游,且第二突起的长度小于第一突起。本发明通过将限位槽设置在导轨的中部,能使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得到更好的限位,安装的更加稳固并能顺利的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图像形成设备诸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等被广泛的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作为一种典型图像形成设备的激光打印机,其成像原理如下:激光器根据图像信息在处理盒中被充电装置均匀充电的感光部件上执行选择性的曝光以形成相应的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使感光部件上的潜像形成调色剂图像,并由转印装置将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移到打印介质上,从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可视的调色剂图像。处理盒集上述感光部件、充电部件及显影部件等诸多功能部件为一体并存储调色剂。
处理盒是通过安装导轨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中。图1为现有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设备配合的示意图。现有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1;以及可滑动耦接到主框架1的处理盒10。处理盒10包括如显影剂、显影辊、供应辊、出粉刀、感光鼓等元件(图中未示出)及与主框架驱动齿轮5啮合以传递驱动力的感光鼓驱动齿轮15。处理盒10两侧相对端部表面具有与感光鼓同轴的第一凸起11及设置在相对于处理盒10安装方向位于处理盒10第一凸起11之后的第二凸起12。处理盒10两侧端部的第一凸起11及第二凸起12沿着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1两侧壁的曲线形导轨2滑动耦接到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1内。导轨2引导处理盒1进入第一凸起安装位置2a及第二凸起安装位置2b。导轨2的形状如图2所示,其末端2c水平。当处理盒10第一凸起11位于导轨2末端2c的第一凸起安装位置2a时,处理盒10沿感光鼓轴向的第一凸起11受止动部件(如弹簧,图中未示出)弹性压力作用,使得处理盒10准确定位,同时处理盒10感光鼓驱动齿轮15与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1上的主驱动齿轮5相啮合,处理盒10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1中。
处理盒10在图像形成设备工作状态时的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处理盒10在工作状态时,处理盒感光鼓驱动齿轮15与主框架驱动齿轮5相啮合,齿轮驱动力F从主框架驱动齿轮5传递到处理盒10,处理盒感光鼓驱动齿轮15受到齿轮驱动力F所分解的沿感光鼓驱动齿轮15切线方向的切向力Ft与沿感光鼓驱动齿轮15和主框架驱动齿轮5中心连线方向的径向力Fn作用,切向力Ft驱动感光鼓齿轮15旋转,径向力Fn将处理盒10从安装位置推出。因此在处理盒10与感光鼓同轴的第一凸起安装位置2a一般都需要使用弹性迫推部件(如弹簧,图中未示出)以防止处理盒10脱出。该弹性迫推部件的设计需要能阻止处理盒10从导轨2中脱出,且防止处理盒10旋转。齿轮驱动力F的分力径向力Fn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可分解为水平分力Fnx和垂直分力Fny,如图2所示。现有成像设备导轨形状的设计只能阻挡齿轮驱动力径向力Fn的垂直分力Fny,而无法有效阻挡径向力Fn的水平分力Fnx,需要靠弹性迫推部件(如弹簧)阻挡处理盒10从导轨2脱出,此位置承受的较大的推力,对弹簧性能要求较高,且影响处理盒10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定位精度。现有图像形成设备与处理盒10的配合方式虽然简洁,但是处理盒10的感光鼓驱动齿轮15受到与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驱动齿轮5的驱动力的作用会使处理盒10脱离安装位置,最终导致图像质量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以优化图像形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处理盒的安装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内形成有导轨,其中,所述导轨的中部靠近图像形成设备内侧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小于导轨的宽度。
所述导轨为单导轨。
所述导轨包括下引导面,所述限位槽设置在下引导面的中部并靠近图像形成设备的内侧,所述限位槽朝向导轨上游端的方向上形成有斜坡。
所述导轨的中部还设置有压力迫推装置。
所述导轨还包括上引导面,所述压力迫推装置设置在上引导面的中部。
所述压力迫推装置为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固定在导轨的侧壁上,扭簧的突出拐点朝向所述下引导面设置。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压力迫推装置的安装位置高于导轨的末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内,包括感光鼓和从侧面伸出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与感光鼓同轴设置,其中,在处理盒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二突起位于第一突起的上游,且第二突起的长度小于第一突起。
处理盒安装或取出图像形成设备时,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沿第一安装轨迹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第二突起与图像形成设备导轨上的限位槽配合,所述第一突起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二突起的直径小于限位槽的长度。
所述第一突起的直径大于限位槽长度。
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三突起,在处理盒安装方向上,第三突起位于第一突起的上游,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三突起沿第二安装轨迹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第三突起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压力迫推装置抵顶配合。
在竖直方向,所述第三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二突起的上方。
所述第一或第二安装轨迹末端位置低于图像形成设备中压力迫推装置位置。
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三突起的长度相等。
所述导轨为单导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通过将在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上的导轨的中部设置限位槽,通过将设置在导轨中部的限位槽和处理盒上的突起配合,使处理盒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稳定的保持在其安装位置,有效的提高了图像质量;同时压力迫推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导轨的中部,与处理盒上的第三突起抵顶配合,不仅增加了处理盒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对弹簧性能的要求,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设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处理盒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圆圈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后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结构示意图。该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为任意类型,诸如打印机、复印机等需要安装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本实施例具体以图3所示典型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该图像形成设备为一激光打印机100,其包括主框架110、容纳于主框架110内的能存储多张打印介质P的供纸盘120、给纸装置130、传送辊140、定影单元160、排出单元170、转印辊150以及激光扫描单元(LSU)180,主框架110的上端面设置有排出盘190。处理盒200可拆卸的安装于激光打印机100中,所述处理盒200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显影辊210、充电辊220和感光鼓230。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激光打印机100的主框架110两侧形成设置在处理盒200两端部方向上的一对侧板300。
激光打印机100的工作原理如下:存储在激光打印机100中的供纸盘120上的打印介质P被给纸装置130一张一张的拾取并传送到传送辊140,然后由传送辊140将打印介质P引导至处理盒200,从而在打印介质P上形成图像。具体的:处理盒200中的充电辊220对感光鼓230充电;激光扫描器180将带有图像信息的激光束照射到带电的感光鼓230上,使感光鼓230表面形成潜影图像;显影辊210将碳粉转移到感光鼓230上,使感光鼓230表面上的潜影图像显影形成碳粉图像;转印辊150将感光鼓230上的碳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转印后记录介质P被输送到定影单元160,通过定影单元16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稳固的碳粉图像。已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排出装置170排出至排出盘190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具体结构可参见图3和5所示。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框架和容纳于主框架中的给纸装置、传送装置、定影装置和排出装置等以及排出盘等。
所述主框架两侧壁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导轨,优选为单导轨,即一条导轨的形式。所述导轨具有上引导面和下引导面。如图6和7所示所述下引导面的中部靠近图像形成设备内侧设置有限位槽,且在沿侧板厚度方向上,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引导面的宽度,同时所述限位槽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斜坡。
如图6至图9所示,在所述上引导面的中部设置有压力迫推装置,其设置在主框架的侧板上。所述压力迫推装置优选为扭簧,所述扭簧具有突出拐点,所述突出拐点朝向下引导面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中,其具体结构可参见图4所示,该处理盒包括处理盒主体,处理盒主体的两端设置有端盖。
端盖上设置有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处理盒中的感光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在处理盒安装过程中沿第一安装轨迹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三突起在处理盒安装过程中沿第二安装轨迹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第二突起沿所述处理盒安装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突起的上游位置,用于与图像形成设备导轨中部设置的限位槽相互卡合固定;所述第三突起沿所述处理盒安装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突起的上游位置,用于与图像形成设备导轨中部设置的弹性件相互抵顶配合。
上述的处理盒,优选是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三突起的轴向长度相等,所述第二突起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三突起。具体可以将所述第三突起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突起的上方。
上述的处理盒,优选是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导电片和螺钉孔,所述螺钉孔的形状为圆锥形。
具体的,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200包括处理盒主体250,处理盒主体250的两端设置有端盖240,还可以设置把手260来方便处理盒200的安装和拆卸。端盖240外侧上设置有三个突起,即第一突起241、第二突起242和第三突起243。第一突起241与处理盒200中的感光鼓230同轴设置;第一突起241和第二突起242在处理盒200安装过程中沿第一安装轨迹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第一突起241和第三突起243在处理盒200安装过程中沿第二安装轨迹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第二突起242沿处理盒200安装方向上设置在第一突起241的上游位置;第三突起243沿处理盒200安装方向上设置在第一突起241的上游位置。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框架110和容纳在主框架110中的给纸装置130、传送装置140、定影装置160、排出装置170等处理器件以及排纸盘190。给纸装置130将容纳在给纸盘120中的打印介质P拾取,由传送装置140将给纸装置130拾取的打印介质传送至处理盒200并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携带图像的打印介质被传送至定影装置160,经定影装置160的定影作用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牢固的图像,定影后的打印介质经排出装置170排出至排出盘190。
具体的,各处理器件的组成并不限定为上述结构。例如,可以如前所述包括供纸盘120、给纸装置130、传送辊140、定影单元160、排出单元170、转印辊150以及激光扫描单元180等。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主框架110的一对侧板300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一安装轨迹和第二安装轨迹匹配的导轨310。第一安装轨迹或第二安装轨迹的末端与处理盒200上设置的第一突起241抵触固定。导轨310中部靠近图像形成设备内侧设置有限位槽311,限位槽311与处理盒200上设置的第二突起242卡合固定。导轨310中部还设置有弹性件313作为压力迫推装置,弹性件313与处理盒200上设置的第三突起243相互抵顶配合。弹性件313与第三突起243的抵顶配合,具体是在处理盒200安装到主框架110中时能够以弹性抵顶第三突起243,弹性力的施加方向与第三突起243的位置相关,典型的是沿竖直方向上,第三突起243设置在第二突起242的上方,弹性件313的弹性力施加方向为向下,或朝向第一突起241的方向,因此处理盒200在能够稳固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
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中导轨310优选为单层导轨。导轨310的下引导面310a与第一安装轨迹匹配,且限位槽311设置在下引导面310a的中部靠近图像形成设备内侧的位置,限位槽311沿侧板300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下引导面310a沿侧板300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导轨310的上引导面310b与第二安装轨迹匹配,且弹性件313设置在主框架110的侧板300上。第一突起241滑动至导轨310的末端312进行抵触固定,即限位槽311与导轨310末端312之间的距离等于处理盒200上第二突起242与第一突起241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将一条导轨310的上下两个引导面分别作为能导引处理盒上突起滑动的安装轨迹,三个突起都能位于该单层导轨310内,既实现了导引功能,又能简化主框架110侧板300上的结构,从而利于成模加工,节约成本。且处理盒200上三个突起均位于安装导轨310内,结构紧凑。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导轨并不限于为图5中所示初端宽末端窄形状的一条导轨,也可以设置分别对应两条安装轨迹的两条导轨。第一突起241可沿第一安装轨迹或第二安装轨迹滑动,能滑至导轨的末端进行抵触固定即可。
图6所示为图5中圆圈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由图5和图6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11开设在导轨310的下引导面310a上,用于容置第二突起242来实现卡合固定,且在沿侧板300厚度方向上,限位槽311的宽度小于下引导面310a的宽度,即在导轨310下引导面310a上形成了一半槽结构。具体可以设置限位槽311沿安装方向上的长度和沿侧板300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分别稍大于第二突起242的直径和长度来实现容置和卡合固定。
如图4所示,优选是第一突起241和第三突起243的轴向长度相等,第二突起242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突起241和第三突起243。由于第一突起241的长度大于第二突起242的长度,且限位槽311为半槽结构,因此在第一突起241滑过限位槽311的时候,其会经过限位槽311内侧的导轨部分310c顺利滑过,不会落入限位槽311中,且不会有所阻塞。实际应用中,也可采用其他手段实现第一突起241越过限位槽311而到达导轨310的末端。例如,可以将限位槽311设置为全槽,即在侧板300厚度方向上限位槽311的宽度和下引导面310a宽度相同,此时将第一突起241的直径设置为大于限位槽311沿安装方向的长度且大于第二突起242的直径,第一突起241经过限位槽311时也不会落入限位槽311,但此时第一突起241经过限位槽时311仍会有一定程度的陷入限位槽311,然后再离开限位槽311,会给处理盒的安装带来一定的阻塞感。
此外,上述设置第一突起241和第三突起243的长度相等,则在处理盒200安装到主框架110中之后,第一突起241和第三突起243的端部能够同时抵触侧板300,使处理盒200的安装状态更加稳固。
为了使第二突起241在处理盒200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时顺利滑入限位槽311以及在处理盒200从图像形成设备中拆卸时顺利滑出限位槽311,还可以在限位槽311朝向导轨310上游端的方向上形成有斜坡311a,如图7所示,即相当于一引导斜面,引导斜面在处理盒200安装或拆卸过程中能够将第二突起242顺利的引入或引出限位槽311。
如图6和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313优选为扭簧,所述扭簧具有突出拐点313a,如图9所示该扭簧设置在主框架的侧板300上,扭簧的突出拐点313a由上引导面310b朝向下引导面310a设置,以在处理盒200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安装到位时与第三突起243抵顶配合,使处理盒200能够更加稳固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中。扭簧优选为其安装位置高于导轨310的末端。
如图4所示,在处理盒200上通常还设置有用于将端盖240与处理盒主体250连接固定的螺钉孔245和用于与图像形成设备电连接来实现充电的导电片244。当处理盒200的端盖240上设置有导电片244和螺钉孔245时,螺钉孔245的形状优选为圆锥形。这样,当处理盒200从图象处理设备中安装或拆卸过程中,主框架110上与导电片244对应的导电突起314可以从锥状的螺钉孔245顺利的滑过,使处理盒200的安装和拆卸更为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导轨的中部设置限位槽,用于容纳处理盒上的第二突起,且所述限位槽为半槽结构,第一突起的长度大于第二突起的长度,这样不仅使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中后能够得到很好的限位,且安装过程顺滑,不会产生阻塞感。同时将弹性件设置在导轨的中部,降低了对弹性件性能的要求,节约了成本,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将弹性件设置在导轨末端而需要较高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并使处理盒安装更稳固。下面具体以激光打印机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装卸过程,以详细解释上述有益效果。
在处理盒200安装到激光打印机100的过程中,处理盒端盖240上的第一突起241和第二突起242在导轨310下引导面310a的引导下使处理盒200插入激光打印机100。由于在侧板300的厚度方向上,限位槽311沿侧板300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导轨310下引导面310a的宽度,且第二突起242的外径小于限位槽311沿处理盒200安装或拆卸方向的长度。因此处理盒200安装过程中,当第一突起241到达限位槽311处时,第一突起241可通过限位槽311内侧导轨部分310c顺利的前进,不会陷入限位槽311,也不会产生阻塞感。当第一突起241到达导轨310末端312处时,由于限位槽311到导轨310末端312的距离与处理盒端盖240上第一突起241到第二突起242之间的距离相同,且第二突起242的长度小于第一突起241的长度,因此第二突起242可在斜坡311a的引导下滑入限位槽311,处理盒200安装到位。
同时,在处理盒200安装到激光打印机100的过程中,导电突起314会经过处理盒200端盖240上螺钉孔244所在的位置,但由于螺钉孔244为圆锥开口设计,因此导电突起314能够很顺利的滑入和滑出螺钉孔244,不会划损导电突起314,也不会给处理盒200的安装带来任何阻碍,使处理盒200能够顺利的安装到激光打印机100或从激光打印机100拆除。
如图7所示,当处理盒200安装到位时,第一突起241在导轨310末端312的作用下限制了处理盒200的上下移动,第二突起242在限位槽311的作用下限制了处理盒200沿安装方向的前后移动,使处理盒200更好的定位到激光打印机100中。此时端盖240上的第三突起243的外径已通过弹性件313的突出拐点313a,弹性件313给第三突起243向下和向前的压力,使处理盒200能够更加稳定的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00,从而在打印作业过程中更加稳定的工作,形成优良品质的图像。同时,在处理盒200在激光打印机100中安装到位时,导电突起314与处理盒端盖240上导电片244接触,用来给处理盒200内部显影辊210充电,使处理盒200能够成功的完成图像处理工作。
当需要将处理盒200从激光打印机100拆卸时,导轨310上的斜坡311a使第二突起242能够更容易的脱离限位槽,且当第三突起243后退通过弹性件313的突出拐点313a时,弹性件313会对第三突起243施加一个向后的力F,如图8所示,处理盒200可以自动后退一段距离,拆卸时更省力,更便捷。同时,在处理盒200拆卸过程中,当处理盒200端盖240上的螺钉孔244经过导电突起314时,导电突起314也能够顺利的从螺钉孔244的圆锥形开口顺利的滑入和滑出,且第一突起241经过限位槽311时,可经过限位槽311内侧的导轨部分310c顺利退出,不会落入限位槽311,也不会产生阻塞感。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为激光打印机,还可以为喷墨打印机、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安装导轨可以为单滑道,结构简单,成本低。处理盒安装导轨上设置限位槽,沿侧板厚度方向上限位槽宽度小于导轨宽度,且处理盒端盖上前端第一突起长度大于第二突起长度,使处理盒能够顺利的安装到激光打印机并能得到很好的定位,使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安装的更加稳固,从而使处理盒在工作过程中性能更加稳定,提高图像质量。此外弹性件在处理盒安装到位时给处理盒一个向下和沿安装方向向前的力,使处理盒能够平稳的工作,形成优质的图像。弹性件在处理盒拆卸过程中能给处理盒一个向后的力,使拆卸更省力,更方便,且弹性件设置在处理盒安装导轨的中部,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中时,所需要的弹性件对其的按压力较小,即对弹性件的性能要求较低,节约成本。另外,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时,处理盒端盖上的三个突起均位于安装滑道内,使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内形成有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中部靠近图像形成设备内侧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小于导轨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单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下引导面,所述限位槽设置在下引导面的中部并靠近图像形成设备内侧,所述限位槽朝向导轨上游端的方向上形成有斜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中部还设置有压力迫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还包括上引导面,所述压力迫推装置设置在上引导面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迫推装置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固定在导轨的侧壁上,扭簧的突出拐点朝向所述下引导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压力迫推装置的安装位置高于导轨的末端。
8.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内,包括感光鼓和从侧面伸出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与感光鼓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在处理盒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二突起位于第一突起的上游,且第二突起的长度小于第一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沿第一安装轨迹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第二突起与图像形成设备导轨上的限位槽配合,所述第一突起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二突起的直径小于限位槽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的直径大于限位槽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三突起沿第二安装轨迹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在处理盒安装方向上,第三突起位于第一突起的上游,所述第三突起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压力迫推装置抵顶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所述第三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二突起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第一或第二安装轨迹末端位置低于图像形成设备中压力迫推装置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三突起的长度相等。
CN201210019473.7A 2012-01-20 2012-01-20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566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473.7A CN102566357B (zh) 2012-01-20 2012-01-20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473.7A CN102566357B (zh) 2012-01-20 2012-01-20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6357A true CN102566357A (zh) 2012-07-11
CN102566357B CN102566357B (zh) 2014-12-17

Family

ID=46412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9473.7A Active CN102566357B (zh) 2012-01-20 2012-01-20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63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9977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盒
CN107168029A (zh) * 2013-01-24 2017-09-15 爱思打印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7368A (zh) * 2004-06-12 2005-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US20070071496A1 (en) * 2005-09-26 2007-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nd dismounting the cartridge in and from a main body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16056A (zh) * 2010-07-22 2010-12-15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之相配合的处理盒及两者牢固定位的方法
CN102207725A (zh) * 2010-03-30 2011-10-0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7368A (zh) * 2004-06-12 2005-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US20070071496A1 (en) * 2005-09-26 2007-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nd dismounting the cartridge in and from a main body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07725A (zh) * 2010-03-30 2011-10-0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16056A (zh) * 2010-07-22 2010-12-15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之相配合的处理盒及两者牢固定位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9977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盒
CN107168029A (zh) * 2013-01-24 2017-09-15 爱思打印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CN107168029B (zh) * 2013-01-24 2020-10-2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6357B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8351B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14152B (zh) 成像设备
CN102854768B (zh) 具有鼓支撑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
US200502441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002682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US91889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vered retracting mechanism
US2015034668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580610B (en) Cartridge for a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002688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CN102566357A (zh)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US93044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components
CN1940764B (zh) 粉体运送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00989B (zh) 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CN202433683U (zh)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438933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51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41345C (zh) 能够保持夹咬的可拆卸显影器
US2010011925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1477369U (zh) 一种成像设备上的定影装置
CN10058057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200310333A1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202649683U (zh) 通用处理盒
US20060127146A1 (en) Cleaning member, clean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07870542B (zh) 调色剂收纳器、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112027B2 (en) Image forming machine blade engagement apparatus with blade casset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3

Address after: 519060 Central District A, Building 3, 01, 3883 Zhuhai Avenu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No. 63 Mingzhu North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a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