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364B - 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8364B
CN102548364B CN201210003959.1A CN201210003959A CN102548364B CN 102548364 B CN102548364 B CN 102548364B CN 201210003959 A CN201210003959 A CN 201210003959A CN 102548364 B CN102548364 B CN 102548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eat exchanger
air
heat sink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39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8364A (zh
Inventor
方贤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2100039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8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8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属于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领域。所述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的特征是:它有一个换热器组件;有空气和消耗性冷却剂两个热沉;消耗性冷却剂从换热器组件冷边相邻流程之间或相邻级换热器之间喷入空气,形成两相流冷流体,降低空气热沉温度,提高换热能力,减少对空气热沉的需求。所述的换热器组件至少包括一个换热器。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只将消耗性冷却剂从换热器组件冷边入口喷入空气造成的冰堵问题,且可以通过消耗性冷却剂回收支路,回收换热器中滞留的消耗性冷却剂。

Description

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在同时使用空气热沉和消耗性冷却剂热沉,且将消耗性冷却剂热沉直接喷入空气热沉时,避免换热器冰堵的一种装置,主要用于飞机电子设备冷却系统,属于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高性能飞机电子设备的大功率、高热流密度,使得原有的热沉(冷源)利用方式已难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冷却要求。流经电子设备的载冷剂,带走电子设备的发热量,然后流经换热器热边,通过换热器把该热量传给换热器的冷边。流经冷边的流体,例如空气、消耗性冷却剂、燃油等,称为热沉。
电子设备热沉的选择要根据飞机的具体情况而定。目前机载电子设备的主要热沉是空气(例如冲压空气、由飞机制冷系统提供的冷空气、周围环境空气等)和燃油。
在某些情况下,主要热沉不足以提供电子设备冷却需要的冷量,这时可以用消耗性冷却剂作为辅助热沉。消耗性冷却剂作为辅助热沉的使用方式目前有两种:直接浸渍冷却和喷射冷却。
直接浸渍冷却使用蒸发式换热器。该方案的特点是,消耗性冷却剂不与被冷却的介质混合,而是通过换热器壁进行换热。电子设备冷却的介质(载冷剂)在换热器的热边流道内流动,释放热量给换热器的壁面,通过该壁面把热量传给消耗性冷却剂。消耗性冷却剂吸热后蒸发,带走热量。该方案的缺点是需要使用蒸发式换热器,系统重量大,体积大。
喷射冷却是将消耗性冷却剂直接喷向被冷却的表面或被冷却的空气热沉。对于机载电子冷板,不能把消耗性冷却剂直接喷向被冷却的电子设备表面,这时需要把消耗性冷却剂直接喷向空气热沉。目前使用的方法是把消耗性冷却剂全部喷入换热器组件冷边入口。当需要消耗性冷却剂补充的冷量相对较少时,消耗性冷却剂喷入空气入口侧后,空气温度在冰点以上,这样做是可行的。但是,当需要消耗性冷却剂补充的冷量相对较多时,消耗性冷却剂喷入后空气入口侧温度会降到冰点以下,造成换热器冰堵,使得电子设备发热量不能及时去除,引发电子设备故障,甚至导致电子设备烧毁。另一方面,喷入空气热沉的消耗性冷却剂可能不会全部蒸发,而有部分滞留在换热器流道,或最终以液体状态流出换热器,造成热沉浪费,或在换热器流道内堵塞冷边流体流动,不利于提高换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消耗性冷却剂喷入换热器组件冷边入口空气可能使其温度降到冰点以下,造成换热器冰堵的问题,提出一种避免换热器冰堵的装置。它既能满足对消耗性冷却剂冷量的需求,又能保证换热器组件冷边空气温度在冰点以上,不会引起换热器冰堵。
一种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换热器组件和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组成;其中换热器组件的热边接于电子设备冷却回路其它部分构成电子设备冷却回路, 换热器组件的冷边接空气热沉附件;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依次由主喷嘴、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控制阀、压力源组成,其中主喷嘴的出口接入换热器组件的冷边相邻流程之间或换热器组件的相邻级换热器冷边连接段之间。空气热沉进入换热器冷边,通过换热器壁吸收换热器热边流体的热量,被冷却的热边流体进入电子设备,带走电子设备的热量,使电子设备冷却。在空气热沉制冷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使用消耗性冷却剂作为补充。目前的方法是把消耗性冷却剂全部喷入换热器组件冷边入口。当需要消耗性冷却剂补充的冷量相对较多时,消耗性冷却剂喷入后空气入口温度会降到冰点以下,造成换热器冰堵,使得电子设备发热量不能及时去除,引发电子设备故障,甚至导致电子设备烧毁。本发明将消耗性冷却剂通过主喷嘴喷入换热器组件的冷边相邻流程之间或换热器组件的相邻级换热器冷边连接段之间。这样,冷边空气在与消耗性冷却剂接触之前已从换热器热边吸收了部分热量,具有较高的温度,因而与消耗性冷却剂接触降温后,温度仍高于冰点,避免了现有技术容易冰堵的缺点。压力源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通过管路连接,使压力源的压力在需要时通过该管路传给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从而为喷嘴工作提供需要的工作压力。
当换热器组件只有单个换热器时,该换热器的冷边应至少有两个流程,主喷嘴将消耗性冷却剂喷入连接相邻冷边流程的流道。当换热器组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换热器时,主喷嘴位置以使消耗性冷却剂喷入连接相邻冷边流程的流道或连接相邻级换热器之间的流道为宜。而且,主喷嘴数可以多于一个,其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例如,对于一个具有3个空气流程的单个换热器构成的换热器组件,可以有两个主喷嘴,1、2流程之间和2、3流程之间各布置一个;这时,消耗性冷却剂流道在到达换热器组件前分成两路,消耗性冷却剂分别从这两个主喷嘴喷出。
所述的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可以由可移动薄壁隔成互不相通的两个腔,一个腔与喷嘴相通,另一个腔与压力源相通。在自带压力源的情况下,这种设计具有显著的优点。因为,这时压力发生器中的介质不会被消耗性冷却剂吸收,消耗性冷却剂也不至于混入压力发生器内的介质。
控制阀的控制信号以电子设备出口载冷剂的温度或电子设备进口载冷剂的温度为宜。控制阀可以是连续控制阀,也可以是双位控制阀。当控制信号发出增加供冷要求时,如果是连续控制阀,控制阀开度增加;如果是双位控制阀,控制阀打开。
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还包括连接换热器组件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的消耗性冷却剂回收支路,该支路依次由特种单向阀、回液蓄存控制器、抗过载单向阀组成。喷入空气热沉的消耗性冷却剂可能不会全部蒸发,而有部分滞留在换热器流道,或最终以液体状态流出换热器,造成热沉浪费,或在换热器流道内堵塞冷边流体流动,不利于提高换热效果。消耗性冷却剂回收支路将滞留在换热器流道中的消耗性冷却剂回收到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再利用,可克服这一缺点。滞留在换热器流道中的消耗性冷却剂,依次通过特种单向阀、回液蓄存控制器、抗过载单向阀,回到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
所述特种单向阀的一种结构形式:由壳体、空心球阀芯、盘阀芯、阀座、阀杆、上接头、下接头组成;其中阀座在壳体内,并与壳体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与壳体的上端和下端连接;上接头、壳体和阀座围成上腔,下接头、壳体和阀座围成下腔;空心球阀芯在上腔,盘阀芯在下腔,二者通过穿过阀座中心孔的阀杆连接。阀座中心孔的孔径不小于阀杆直径的1.5倍。盘阀芯靠进周边开均匀分布的能够造成一定压力损失的小孔,小孔位置要偏离阀座中心孔,以便盘阀芯与阀座接触时,能起到密封作用。小孔的主要作用是当盘阀芯与阀座分开时,液体能够流过盘阀芯。小孔直径不能大,以便盘阀芯下面的空间有压力时,通过小孔造成压力损失,使盘阀芯上面空间的压力小于下面空间的压力,这样盘阀芯下面空间的压力能够推动盘阀芯上移,从而关闭单向阀。该特种单向阀综合应用重力、浮力、过载力和压力,使换热器内滞留液单向流到回液蓄存控制器,而回液蓄存控制器中的消耗性冷却剂不会流入换热器。
所述抗过载单向阀的一种结构形式:由单向阀a和单向阀b组成;其中单向阀a和单向阀b在流体流动方向上为顺连,在过载方向上为逆连。单向阀a和单向阀b可以是普通的单向阀。二者在流体流动方向上顺连,可以保证流体在需要时单向流动。二者在过载方向上逆连,可以防止过载力错误地打开单向阀,导致单向阀的单向作用失效。由于单向阀a和单向阀b在过载方向上逆连,过载对其中的一个单向阀起打开作用,则必对另一个单向阀起关闭作用,这样就防止了过载力的误操作。
上述回液蓄存控制器可以由回收容器和泵组成。也可以利用电加热器代替泵,即利用电加热器对回收容器加热,使回收容器内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将回收容器中的消耗性冷却剂回灌到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
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出口的辅助喷嘴,辅助喷嘴的出口接入与换热器组件冷边进口相连的空气热沉附件。所需要的与换热器组件冷边进口相接的空气热沉附件是一段进气导管,辅助喷嘴安装在进气导管上,向流经该导管的空气热沉喷消耗性冷却剂。与通过主喷嘴的消耗性冷却剂相比,通过辅助喷嘴的消耗性冷却剂只是一少部分。这部分消耗性冷却剂的流量分配需要经过设计计算,以保证换热器组件进口空气温度高于冰点,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结冰现象。
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源是机载压力源。机载压力源是飞机上已有的可用压力源。常见的机载压力源是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一般来自飞机主发动机引气。如果机载压力源压力过高或不稳定,可以在压力源下游某处安装减压阀,使减压阀出口压力稳定在需要的压力水平。如果机载压力源压力可能高于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允许的安全压力,则需要在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上游安装安全阀。当压力源压力超过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安全压力时,安全阀卸压,对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进行安全保护。当飞机上有压力源可用时,应优先考虑使用机载压力源,这样可使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尽量简单。
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当所述的机载压力源是压缩空气时,所述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还包括引射旁路,引射旁路的一端连接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接入主喷嘴。这样,部分压缩空气通过引射旁路旁通到喷嘴,对消耗性冷却剂进行引射。压缩空气与消耗性冷却剂混合后喷入换热器组件冷边流道,以增强消耗性冷却剂的雾化效果。这时,将控制阀安装在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上游,将压缩空气旁路的接口布置在控制阀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之间,可以使系统相对简单。当有辅助喷嘴时,应仿造对主喷嘴引射的方式,引射辅助喷嘴。
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源是自备压力源,由安全阀、压力发生器和用于加热压力发生器内介质的加热装置组成。如果没有机载压力源可用,或机载压力源使用不便,需要使用自备压力源。在机载电子设备储藏、使用环境温度高限时,压力发生器内的压力可能高于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允许的安全压力,所以需要为压力发生器配备安全阀,以便对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进行高压保护。当压力发生器的压力超过安全压力时,安全阀卸压。安全阀以位于压力发生器出口为宜。如果控制阀安装在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与压力源之间,则安全阀应在控制阀上游,即控制阀进口侧。所述的压力发生器是一个容器。容器内装有满足压力生成要求的相变介质,以在适当压力下容易汽化的液体为宜。所述的用于加热压力发生器内介质的加热装置可以在容器内,也可以外绕容器壁,在需要时加热所述介质。工作时容器内介质始终处于汽液两相状态。这时,容器内的压力与容器内的温度相对应,所以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容器内温度达到控制容器内压力的目的。
与换热器组件冷边进出口相连的空气热沉附件一般为空气导管,与换热器组件冷边进口相连的空气导管可称为进气导管,与换热器组件冷边出口相连的空气导管可称为排气导管。空气热沉的种类主要包括冲压空气、飞机制冷系统供气、以及周围环境空气几种。使用周围环境空气最常见的情况是在设备舱。这时,如果不设置辅助喷嘴,换热器组件冷边进口可不接空气热沉附件;如果设辅助喷嘴,辅助喷嘴安装在进气导管上,向流经该导管的空气热沉喷消耗性冷却剂。
当空气热沉是冲压空气或飞机制冷系统提供的冷空气时,进气导管是冲压空气供气导管或飞机制冷系统供气导管;热沉气体(空气热沉和消耗性冷却剂蒸汽混合物)流经换热器组件冷边后,可以直接排入周围环境或通过排气导管排出机外。直接排入周围环境的方法简单,免去了在换热器出口安装空气热沉附件,减少了流动流阻。
当空气热沉是周围环境空气时,换热器组件出口连接排气导管,且排气导管内一般安装风扇,该风扇也是空气热沉附件;风扇强迫空气热沉(周围环境空气)流经换热器组件,然后通过排气导管排除机外,以避免空气热沉冷却品种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图2为一种带辅助喷嘴的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图中,压力源为自备压力源,空气热沉为冲压空气或机载制冷系统供气,冷边排气直接进入周围环境;
图3为一种具有消耗性冷却剂滞留液回收回路的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图中,压力源为自备压力源,空气热沉为冲压空气或机载制冷系统供气,冷边排气直接进入周围环境;
图4为一种使用机产压缩空气作为压力源的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图中,空气热沉为冲压空气或机载制冷系统供气,冷边排气直接进入周围环境;
图5为使用机产压缩空气作为压力源和周围环境空气作为空气热沉,并用压缩空气引射消耗性冷却剂的一种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图6为一种特种单向阀;
图中标号名称:1.换热器组件,2. 主喷嘴,3. 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 4. 控制阀,5. 特种单向阀,6. 回液蓄存控制器,7. 抗过载单向阀,8.壳体、9. 空心球阀芯, 10. 盘阀芯, 11. 阀座, 12. 阀杆, 13. 上接头, 14. 下接头, 15. 单向阀a, 16. 单向阀b,17. 安全阀,18. 压力发生器,19. 引射旁路, 20. 机载压力源, 21. 压力源, 22.辅助喷嘴,23. 加热装置,24.空气热沉附件,25.电子设备冷却回路其它部分,26.进气导管,27.排气导管,28. 风扇,29.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示说明。
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换热器组件1的热边接于电子设备冷却回路其它部分25,构成电子设备冷却回路。冷却空气(即空气热沉来流)通过空气热沉附件24(图中所示空气热沉附件24是进气导管26)进入换热器组件1的冷边。消耗性冷却剂通过主喷嘴2,从换热器组件1冷边的相邻流程之间或换热器组件1的相邻级换热器冷边连接段,喷入冷却空气。
喷入的消耗性冷却剂与冷却空气混合,形成气液两相流,在换热器组件1冷边中通过换热器壁吸收热边的热量,使载冷剂(热边流体)温度降低。理想情况下,在换热器组件1冷边出口之前,流体中所有液体全部蒸发,不再是两相流,而是消耗性冷却剂蒸汽与空气热沉的混合气。
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包括主喷嘴2、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控制阀4、压力源21。各组件通过管路依次联接。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最好由可移动薄壁隔成互不相通的两个腔,一个腔与喷嘴相通,另一个腔与压力源相通。
控制阀4控制消耗性冷却剂的通断或喷射量;其控制信号可以是电子设备出口载冷剂的温度,也可以是电子设备进口载冷剂的温度。当控制信号发出冷却要求时,控制阀4打开,压力源21的压力传入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迫使消耗性冷却剂从主喷嘴2喷入冷却空气。
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
与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自带压力源,并且具有辅助喷嘴22。
冷却空气通过进气导管26进入换热器组件1的冷边。消耗性冷却剂大部分从换热器组件1冷边的相邻流程之间或换热器组件1的相邻级换热器冷边连接段,通过主喷嘴2喷入,其余部分通过辅助喷嘴22从进气导管26喷入。从辅助喷嘴22喷入的这部分消耗性冷却剂的流量小到足以保证换热器组件1进口空气温度高于冰点,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结冰现象。
压力源21为自带压力源,由安全阀17、 压力发生器18、加热装置23组成。图中所示加热装置23紧贴压力发生器18外壁面。加热装置23也可置于压力发生器18之内。安全阀17安装在控制阀4和压力发生器18之间的管路上,其卸压值不大于压力发生器18和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允许的工作压力,以便对压力发生器18和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压力发生器18是一个容器,里面装有满足压力生成要求的相变介质。加热装置23在需要时加热容器内的介质。工作时,容器内的介质始终处于汽液两相状态。这时,容器内的压力与容器内的温度相对应,所以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温度,进而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压力发生器18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通过管路联接,压力发生器18的压力通过该管路传给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
如果使用周围环境空气作为空气热沉,应如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那样,在换热器组件冷边出口同时设置空气热沉附件,包括排气导管和风扇,排气于机身外。
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
与图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具有回收换热器组件1中消耗性冷却剂滞留液的回路。
该消耗性冷却剂滞留液回收回路由特种单向阀5、回液蓄存控制器6、抗过载单向阀7组成。换热器组件1中的消耗性冷却剂滞留液通过特种单向阀5进入回液蓄存控制器6。回液蓄存控制器6可利用电加热器加热使自身的回收容器内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打开抗过载单向阀7,将回液蓄存控制器6中的消耗性冷却剂回灌到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也可以用泵作动力,代替电加热器。
所示的一种抗过载单向阀7由单向阀a15和单向阀b16组成,它们在流体流动方向上为顺连,在过载方向上为逆连。单向阀a15和单向阀b16可以是普通的单向阀。二者在流体流动方向上顺连,可以保证流体在需要时单向流动。二者在过载方向上逆连,当过载对其中的一个单向阀起打开作用时,则必对另一个单向阀起关闭作用,这样就防止了因过载力作用造成单向阀的单向控制功能失效。
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
与图3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压力源为机载压力源20。
机载压力源20是机产压缩空气。当控制信号发出冷却要求时,控制阀4打开。机载压力源20通过管路把压力传给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迫使消耗性冷却剂流向主喷嘴2和辅助喷嘴22。
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周围环境空气作为空气热沉。空气热沉附件24由排气导管27和安装在排气导管27中的风扇28组成。风扇28 强迫周围环境空气流经换热器组件1的冷边。换热器组件1冷边排气在风扇作用下,通过排气导管27排除机身29外。
在使用机载压力源20方面,与图4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部分压缩空气通过引射旁路19进入主喷嘴2,对消耗性冷却剂起到引射作用。在主喷嘴2中,这部分压缩空气和消耗性冷却剂混合,然后一起喷入换热器组件1的冷边,提高喷嘴雾化效果。
如果使用辅助喷嘴,也以用压缩空气引射通过其中的消耗性冷却剂为宜。
图6所示的一种特种单向阀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特种单向阀的一种。
阀座11与阀芯(包括空心球阀芯9、盘阀芯10)接触时,要求密封良好。阀杆12的长度要求是,与两个阀芯连接好后,当盘阀芯10与阀座11接触时,空心球阀芯9不接触上腔顶;当空心球阀芯9与阀座11接触时,盘阀芯10不接触下腔底。 空心球阀芯9、盘阀芯10、阀座11三者中心的连线是阀杆12的轴线,也是壳体8的轴线。阀座11中心孔径为阀杆12直径的2倍左右,以便液体能从上腔通过阀杆12与阀座11的间隙流到下腔。盘阀芯10是个圆盘,直径接近壳体8的内径,能在壳体8内自由运动,同时与壳体8的间隙尽量小。盘阀芯10靠进周边开均匀分布的直径1.5mm左右的小孔3个左右,以便进入下腔上部的液体能够通过小孔流到下腔下部。小孔靠近盘阀芯周边分布,偏离阀座中心孔,以便盘阀芯10与阀座11接触时,能起到密封作用。
没有过载或上腔冷却剂滞留液不多时,由于空心球阀9、盘阀芯10和阀杆12的重力的作用,单向阀关闭。
空心球阀9、盘阀芯10和阀杆12的重力之和应不大于空心球阀9被液体淹没时的浮力的2/3。这样,当来自换热器组件1的消耗性冷却剂滞留液快淹没空心球阀9时,浮力克服重力,使空心球阀9上移,阀门打开,上腔液体流入下腔。
当回液蓄存控制器6利用电加热器加热使自身的回收容器内消耗性冷却剂蒸发,形成一定的压力时,盘阀芯10下面空间便建立了压力。由于盘阀芯10上的小孔很小,通过小孔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损失,使盘阀芯10上面空间的压力小于下面空间的压力,这样上下空间压差推动盘阀芯10上移,从而关闭单向阀,使回液蓄存控制器6中的消耗性冷却剂不能进入阀的上腔。
当飞机过载飞行在阀杆12方向形成从下腔指向上腔的过载力时,该过载力使盘阀芯10接触阀座11,使阀门关闭,从而防止了回液蓄存控制器6中的液体流到阀的上腔,避免了过载力作用引起的单向阀功能失效。
上接头13、下接头14各有与外管连接的接嘴。上接头13的接嘴接连接换热器组件1冷边的管路,使热器组件1冷边与该特种单向阀的上腔相通,以便热器组件1中的滞留液能够流入单向阀。下接头14接连接回液蓄存控制器6的管路,使阀的下腔与回液蓄存控制器6相通,以便阀下腔的液体能够流入回液蓄存控制器6。
该特种单向阀综合应用了重力、浮力、过载力和回液蓄存控制器6中的压力,使换热器组件1内滞留液单向流到回液蓄存控制器6,而回液蓄存控制器中6的消耗性冷却剂不会流入换热器组件1。

Claims (6)

1.一种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它由换热器组件(1)和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换热器组件(1)的热边接于电子设备冷却回路其它部分(25)构成电子设备冷却回路, 换热器组件(1)的冷边接空气热沉附件(24);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依次由主喷嘴(2)、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控制阀(4)、压力源(21)组成,其中主喷嘴(2)的出口接入换热器组件(1)的冷边相邻流程之间或换热器组件(1)的相邻级换热器冷边连接段之间;上述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还包括连接换热器组件(1)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的消耗性冷却剂回收支路,该支路依次由特种单向阀(5)、回液蓄存控制器(6)、抗过载单向阀(7)组成;上述特种单向阀(5)由壳体(8)、空心球阀芯(9)、盘阀芯(10)、阀座(11)、阀杆(12)、上接头(13)、下接头(14)组成;其中阀座(11)在壳体(8)内,并与壳体(8)连接;上接头(13)和下接头(14)分别与壳体(8)的上端和下端连接;上接头(13)、壳体(8)和阀座(11)围成上腔,下接头(14)、壳体(8)和阀座(11)围成下腔;空心球阀芯(9)在上腔,盘阀芯(10)在下腔,二者通过穿过阀座(11)的阀杆(12)连接;上述阀座(11)中心孔径为阀杆(12)直径的1.5-2倍,以便液体能从上腔通过阀杆(12)与阀座(11)的间隙流到下腔;盘阀芯(10)是个圆盘,直径接近壳体(8)的内径,能在壳体(8)内自由运动,同时与壳体(8)的间隙尽量小;盘阀芯(10)靠进周边开均匀分布的小孔,以便进入下腔上部的液体能够通过小孔流到下腔下部;小孔靠近盘阀芯周边分布,偏离阀座中心孔,以便盘阀芯(10)与阀座(11)接触时,能起到密封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抗过载单向阀(7)由单向阀a(15)和单向阀b(16)组成;其中单向阀a(15)和单向阀b(16)在流体流动方向上为顺连,在过载方向上为逆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出口的辅助喷嘴(22),辅助喷嘴(22)的出口接入与换热器组件(1)冷边进口相连的空气热沉附件(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源(21)为机载压力源(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耗性冷却剂分系统还包括引射旁路(19),引射旁路的一端连接于消耗性冷却剂储存器(3)和控制阀(4)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接入主喷嘴(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源(21)为自备压力源,由安全阀(17)、压力发生器(18)和用于加热压力发生器内介质的加热装置(23)组成。
CN201210003959.1A 2012-01-09 2012-01-09 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Active CN102548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3959.1A CN102548364B (zh) 2012-01-09 2012-01-09 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3959.1A CN102548364B (zh) 2012-01-09 2012-01-09 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364A CN102548364A (zh) 2012-07-04
CN102548364B true CN102548364B (zh) 2014-08-13

Family

ID=46353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3959.1A Active CN102548364B (zh) 2012-01-09 2012-01-09 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83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1461B (zh) * 2013-01-05 2015-07-0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发动机入口燃油温度调节系统
CN104684360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空气膨胀制冷的机载发热元件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8076612A (zh) * 2016-11-15 2018-05-2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7466196A (zh) * 2017-09-25 2017-12-12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使用引射器创造负压环境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8859A (en) * 1991-02-11 1992-09-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liquid heat exchanger
CN1081320C (zh) * 1995-03-21 2002-03-20 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蒸气回收方法和系统
CN1500566A (zh) * 2002-11-18 2004-06-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清洁器
CN102295070A (zh) * 2011-05-04 2011-12-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双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8641B1 (en) * 2001-03-27 2002-06-25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Hybrid turbine coolant system
CN101877956B (zh) * 2009-04-29 2012-01-04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雾冷却散热回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8859A (en) * 1991-02-11 1992-09-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liquid heat exchanger
CN1081320C (zh) * 1995-03-21 2002-03-20 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蒸气回收方法和系统
CN1500566A (zh) * 2002-11-18 2004-06-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清洁器
CN102295070A (zh) * 2011-05-04 2011-12-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双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364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1834B2 (en) Cooling systems
CN100466891C (zh) 用于机箱冷却的方法和系统
CN203279429U (zh) 用于发热装置的喷淋式蒸发冷却循环系统
EP264450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CN102548364B (zh) 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双热沉装置
CN102172800B (zh) 可同时提供冷水和温水的激光加工设备用冷却系统及方法
EP1699687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the cooling of heat-producing devices in an aircraft
US20180229850A1 (en) Anti-icing system for gas turbine engine
CN103292524B (zh) 使用两相制冷剂操作的可靠冷却系统
CN108362025B (zh) 一种使用相变材料冷却喷雾介质和使用微通道换热器防止失效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CN109246991A (zh) 一种飞机周期性大功率密度热载荷的喷雾冷却系统
CN108834378A (zh) 一种使用冲压空气和蒸发制冷循环冷却循环水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CN112822928A (zh) 应用多冷源复合相变材料换热器和引射器的机载多喷嘴喷雾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9850168B (zh) 飞机热管理系统的油箱冷却子系统
CN208205489U (zh) 一种使用相变材料冷却喷雾介质和使用微通道换热器防止失效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CN109041551A (zh) 一种使用模块化相变材料换热器储能和使用冲压空气及燃油作为冷源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CN107172865A (zh) 一种使用喷雾冷却和吸附式制冷的机载高热流密度设备热管理系统
CN209787675U (zh) 相变材料储能和冲压空气及燃油冷源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US11384687B2 (en) Anti-icing system for gas turbine engine
CN206235183U (zh) 一种冷冻机冷却系统
CN103292525B (zh) 具有集成式过冷器的蓄能器装置
CN208581444U (zh) 一种使用冲压空气和蒸发制冷循环冷却循环水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CN214757518U (zh) 应用多冷源复合相变材料换热器和引射器的机载多喷嘴喷雾冷却系统
CN207219254U (zh) 一种使用喷雾冷却和吸附式制冷的机载高热流密度设备热管理系统
CN207268587U (zh) 机载涡轮间歇蓄冷式激光武器喷雾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g Xiande

Inventor before: Fang Xiand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