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339B - 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 - Google Patents

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8339B
CN102548339B CN201010589549.0A CN201010589549A CN102548339B CN 102548339 B CN102548339 B CN 102548339B CN 201010589549 A CN201010589549 A CN 201010589549A CN 102548339 B CN102548339 B CN 102548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dial wall
side shield
flow
baffle plate
rest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95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8339A (zh
Inventor
李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SHANG TAIDA ELECTRONIC Co
Delta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AISHANG TAIDA ELECTRON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SHANG TAIDA ELECTRONIC Co filed Critical TAISHANG TAIDA ELECTRONIC Co
Priority to CN2010105895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8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8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该回流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限流单元。每一限流单元包括框架及多个挡板,其中多个挡板包括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及多个中区挡板,分别设置于框架的气流通道内。当限流单元的框架的第一内侧壁位于第二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第一侧挡板与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开启或封闭气流通道,且第二侧挡板无动作。当限流单元的框架的第二内侧壁位于第一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第二侧挡板与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开启或封闭气流通道,且第一侧挡板无动作。

Description

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尤指一种于正立或倒转放置时皆可有效避免回流的回流限制装置及使用该回流限制装置的风扇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式电源供应装置或电子设备亦不断地朝小型化、高积密度以及高功率的方向发展,因此其机体内部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已不适于以自然散热方式排除,而必须利用主动散热机制驱动气流以将电源供应装置或电子设备机体内部累积的热量移出至机体外部。
目前,电源供应装置或电子设备主要利用一或多个风扇单元来达到主动散热的目的。举例而言,为提高散热效率,电源供应装置的机体内部会利用多个并列的风扇单元所组成的风扇组来驱动气流,以将电源供应装置机体内部累积的热量移出至机体外部。现有的风扇组包括多个风扇单元以及多个限流单元,其中每一个限流单元对应于一风扇单元而设置。限流单元的功能在于:当其所对应的风扇单元正常运行时,将限流单元的多个挡板转动至第一位置使其气流通道开启并进行导流,以利散热气流排出;而当其所对应的风扇单元故障或停止运行时,将限流单元的多个挡板转动至第二位置使其气流通道封闭以避免气流回流,由此可避免回流现象所造成的机体内部气流流速降低以及散热效率降低等问题。
现有的限流单元可大致分类为主动式限流单元以及被动式限流单元,其中主动式限流单元是利用气流流速检测器以及控制器来自动控制限流单元的多个挡板的启闭动作,由此以根据其所对应的风扇单元的运行与否而封闭或开启气流通道;而被动式限流单元则是利用自然重力或弹簧并结合气流施加于多个挡板的作用力来达到使限流单元的多个挡板的启闭动作,由此以根据其所对应的风扇单元的运行与否而封闭或开启气流通道。
然而,主动式限流单元需要额外的检测器以及复杂的控制电路配合,因此其成本以及架构复杂度皆相对较高于被动式限流单元。此外,现有的被动式限流单元由于仍需利用弹簧与限位机构的配合方能使其多个挡板启闭,因此结构仍相当复杂且成本仍高。再则,具有限流单元的电源供应装置或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可能会因系统的配置要求而需要正立或倒转设置,而现有的限流单元仅能适用于正立设置,于倒转设置后会有挡板相互卡制或气流通道的部分区域无挡板封闭而形成气隙等问题产生,因而在其对应的风扇单元故障或停止运行时无法完全封闭其所对应的气流通道,进而造成气流短循环现象而使整体的散热效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流限制装置及使用该回流限制装置的风扇组,其回流限制装置于正立或倒转设置时皆能正常地运行,因此可解决现有的回流限制装置仅适用于正立放置的限制,且可提升其应用的弹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流限制装置及使用该回流限制装置的风扇组,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可以各种方位放置而不会有挡板相互卡制以及形成固定气隙的情况产生,因而能有效地发挥阻流的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回流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限流单元,其中该限流单元包括框架以及多个挡板。框架具有气流通道、一第一延伸壁及一第二延伸壁,其中该气流通道具有内壁面,该内壁面包括第一内侧壁与第二内侧壁,第一内侧壁与第二内侧壁相对,第一延伸壁及第二延伸壁系分别邻接于第一内侧壁及第二内侧壁的一侧缘。多个挡板包括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及多个中区挡板,分别设置于框架的气流通道内,其中第一侧挡板邻近于第一内侧壁,第二侧挡板邻近于第二内侧壁,且多个中区挡板设置于第一侧挡板及第二侧挡板之间。每一挡板具有用以枢设于内壁面的枢轴部以及可相对于枢轴部移动的板体部。其中,当限流单元的框架的第一内侧壁位于第二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第一侧挡板与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开启或封闭气流通道,且第二侧挡板以该第二延伸壁阻挡流经该第二侧挡板与该第二内侧壁间的气流;以及当限流单元的框架的第二内侧壁位于第一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第二侧挡板与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开启或封闭气流通道,且第一侧挡板以该第一延伸壁阻挡流经该第一侧挡板与该第一内侧壁间的气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风扇组,包括:至少一风扇单元,其构造为驱动一气流且包括一风扇壳体以及一扇叶;以及一回流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限流单元与该风扇单元对应设置。该限流单元包括框架以及多个挡板。框架具有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具有内壁面,该内壁面包括第一内侧壁与第二内侧壁,其中第一内侧壁与第二内侧壁相对。多个挡板包括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及多个中区挡板,分别设置于框架的气流通道内,第一侧挡板邻近于第一内侧壁,第二侧挡板邻近于第二内侧壁,且多个中区挡板设置于第一侧挡板及第二侧挡板之间。每一挡板具有用以枢设于内壁面的枢轴部以及可相对于枢轴部移动的板体部。其中,当限流单元以第一方位设置时,第一侧挡板与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根据风扇单元的运行与否而开启或封闭气流通道,且第二侧挡板的板体部无动作;以及当限流单元以与该第一方位相倒转的第二方位设置时,第二侧挡板与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根据该风扇单元的运行与否而开启或封闭气流通道,且第一侧挡板无动作。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回流限制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2A与图2B为图1A与图1B所示的回流限制装置的组合图。
图3A与图3B为图2A与图2B所示的限流单元以第一方位设置时的动作图。
图4A与图4B为图2A与图2B所示的限流单元以第二方位设置时的动作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风扇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风扇组应用于一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风扇组应用于另一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回流限制装置
2:风扇单元
3:风扇组
4、8:机壳
5、7:电路载板
6、9:电源供应装置
10:限流单元
10A:第一限流单元
10B:第二限流单元
11:框架
12:挡板
13:气流通道
14:内壁面
15:承载部
16:电路板
17:发光元件
21:第一风扇单元
22:第二风扇单元
21a、22a:风扇壳体
21b、22b:扇叶
41:容置空间
42:气流入口
43:气流出口
81:内壁面
82:缓冲装置
83:定位柱
121:第一侧挡板
122:第二侧挡板
123:中区挡板
141:第一内侧壁
142:第二内侧壁
143:第三内侧壁
144:第四内侧壁
145、146:枢接孔
147:第一延伸壁
148:第二延伸壁
1211、1221、1231:枢轴部
1212、1222、1232:板体部
1211a、1221a、1231a:第一枢接端
1211b、1221b、1231b:第二枢接端
1431:第一凸部
1432:第二凸部
1441:第三凸部
1442:第四凸部
211、221:固定槽孔
212、222:间隔元件
213、222:衬垫
W:宽度
D1、D2、D3:距离
θ1、θ2: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作为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A与图1B及图2A与图2B,其中图1A与图1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回流限制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结构分解图,图2A与图2B为图1A与图1B所示的回流限制装置的组合图。如图1A与图1B及图2A与图2B所示,回流限制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限流单元10。于本实施例中,回流限制装置1较佳为包括多个限流单元10,例如第一限流单元10A以及第二限流单元10B。每一限流单元10包括一框架11以及多个挡板12。框架11具有一气流通道13,该气流通道13具有一内壁面14。该内壁面14包括第一内侧壁141、第二内侧壁142、第三内侧壁143与第四内侧壁144,其中第一内侧壁141与第二内侧壁142相对,第三内侧壁143分别与第一内侧壁141及第二内侧壁142相邻接,第四内侧壁144分别与第一内侧壁141及第二内侧壁142相邻接,且第三内侧壁143与第四内侧壁144相对。框架11还包括一第一延伸壁147及一第二延伸壁148,其分别邻接于第一内侧壁141与第二内侧壁142的侧缘且垂直于第一内侧壁141与第二内侧壁142。
多个挡板12包括第一侧挡板121、第二侧挡板122及多个中区挡板123,其分别设置于框架11的气流通道13内。第一侧挡板121邻近于第一内侧壁141及第一延伸壁147,第二侧挡板122邻近于第二内侧壁142及第二延伸壁148,且多个中区挡板123设置于第一侧挡板121及第二侧挡板122之间,其中第一侧挡板121以该第一延伸壁147阻挡流经第一侧挡板121与第一内侧壁141间的气流,以及第二侧挡板122以第二延伸壁148阻挡流经第二侧挡板122与第二内侧壁142间的气流。第一侧挡板121、第二侧挡板122及多个中区挡板123分别具有一枢轴部1211、1221、1231以枢设于内壁面14以及一板体部1212、1222、1232可相对于枢轴部1211、1221、1231轴转移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挡板121、第二侧挡板122及多个中区挡板123的结构相同,但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内侧壁143与第四内侧壁144分别具有多个枢接孔145、146,第三内侧壁143的多个枢接孔145与第四内侧壁144的多个枢接孔146相对地排列设置。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挡板121、122、123的枢轴部1211、1221、1231具有一第一枢接端1211a、1221a、1231a以及一第二枢接端1211b、1221b、1231b,该第一枢接端1211a、1221a、1231a枢设于第三内侧壁143的对应枢接孔145,且第二枢接端1211b、1221b、1231b枢设于第四内侧壁144的对应枢接孔146。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内侧壁143包括一第一凸部1431与一第二凸部1432,第四内侧壁144包括一第三凸部1441以及一第四凸部1442,其中第一凸部1431与第三凸部1441邻设于第一内侧壁141,以构造为辅助与该第一侧挡板121相邻的中区挡板123来阻挡气流,且第二凸部1432与第四凸部1442邻设于第二内侧壁142,以构造为辅助与该第二侧挡板122相邻的中区挡板123来阻挡气流。
图3A与图3B为图2A与图2B所示的限流单元以第一方位设置时的动作图。图4A与图4B为图2A与图2B所示的限流单元以第二方位设置时的动作图。如图1A与图1B、图2A与图2B、图3A与图3B及图4A与图4B所示,第一侧挡板121的枢轴部1211与第二侧挡板122的枢轴部1221分别邻近于第一内侧壁141及第一延伸壁147与第二内侧壁142及第二延伸壁148,且第一侧挡板121的枢轴部1211与第二侧挡板122的枢轴部1221分别与第一内侧壁141与第二内侧壁142具有实质上相同的距离。每一挡板121、122、123的枢轴部1211、1221、1231与相邻的挡板121、122、123的枢轴部1211、1221、1231间的距离相对小于该挡板121、122、123的板体部1212、1222、1232的宽度W,以此可于多个挡板12封闭气流通道13时避免气隙的产生。于本实施例中,任两个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1为相同。第一侧挡板121的枢轴部1211至相邻的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2相对小于任两个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1。第二侧挡板122的枢轴部1221至相邻的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3相对小于任两个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1。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当限流单元10的框架11的第一内侧壁141位于第二内侧壁142的相对上方时,亦即该限流单元10以第一方位(或称正立)放置时,第一侧挡板121与多个中区挡板123构造为开启或封闭气流通道13,并且第二侧挡板122的板体部1222贴附于第二内侧壁142且无动作。于此实施例中,第一侧挡板121与多个中区挡板123可因气流的作用力而移动,进而开启气流通道13,而第二侧挡板122以第二延伸壁148阻挡流经第二侧挡板122与第二内侧壁142间的气流而无动作,如图3A所示。此外,第一侧挡板121与多个中区挡板123于无气流作用力施加于其上时,则可因重力而移动,进而封闭气流通道13,如图3B所示。此外,由于第二侧挡板122的枢轴部1221至相邻的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3相对小于任两个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1,因此当无气流的作用力施加于第一侧挡板121与多个中区挡板123时,与第二侧挡板122相邻的一中区挡板123会与该第二侧挡板122形成一斜角θ1,其中该斜角θ1以锐角为较佳,以此可避免限流单元10于倒转设置时发生第二侧板122与相邻的中区挡板123相互卡制的问题。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凸部1432、1442可辅助与该第二侧挡板122相邻的中区挡板123来阻挡其两侧的气流。
当限流单元10的框架11的第二内侧壁142位于第一内侧壁141的相对上方时,亦即该限流单元10以第二方位(或称倒转)放置时,第二侧挡板122与多个中区挡板123构造为开启或封闭气流通道13,且第一侧挡板121的板体部1212贴附于第一内侧壁141且无动作。于此实施例中,第二侧挡板122与多个中区挡板123可因气流的作用力而移动,进而开启气流通道13,而第一侧挡板121以第一延伸壁147阻挡流经第一侧挡板121与第一内侧壁141间的气流而无动作,如图4A所示。此外,第二侧挡板122与多个中区挡板123于无气流作用力施加于其上时,则可因重力而移动,进而封闭气流通道13,如图4B所示。此外,由于第一侧挡板121的枢轴部1211至相邻的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2相对小于任两个中区挡板123的枢轴部1231间的距离D1,因此当无气流的作用力施加于第二侧挡板122与多个中区挡板123时,与第一侧挡板121相邻的一中区挡板123会与该第一侧挡板121形成一斜角θ2,其中该斜角θ2以锐角为较佳,以此可避免限流单元10于反转设置时发生第一侧板121与相邻的中区挡板123相互卡制的问题。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431、1441可辅助与该第一侧挡板121相邻的中区挡板123来阻挡其两侧的气流。
请再参阅图1A与图1B及图2A与图2B,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回流限制装置1包括第一限流单元10A以及第二限流单元10B,其中第一限流单元10A与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流单元10A与第二限流单元10B相连接,且第一限流单元10A与第二限流单元10B一体成型。两限流单元10A、10B的框架间还包括一承载部15,该承载部15连接于两框架之间以构造为设置与固定一电路板16,其中该电路板16以具有多个发光元件17的电路板为较佳。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风扇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风扇组3包括回流限制装置1以及多个风扇单元2,其中回流限制装置1包括第一限流单元10A以及第二限流单元10B,多个风扇单元2包括第一风扇单元21以及第二风扇单元22,其中第一风扇单元21与第二风扇单元22构造为驱动气流,且每一风扇单元21、22包括一风扇壳体21a、22a以及一扇叶21b、22b。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单元21与第二风扇单元22相连接且并列设置,其中第一限流单元10A与第一风扇单元21为分离部件且彼此相对设置,第二限流单元10B与第二风扇单元22为分离部件且彼此相对设置。以此,第一限流单元10A与第二限流单元10B可依据其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风扇单元21与第二风扇单元22运行与否而开启或封闭其气流通道,因此可避免气流短循环的发生。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单元21与第二风扇单元22可为轴流式风扇或非轴流式风扇,例如鼓风机,且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风扇组应用于一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与图6所示,本发明的电源供应装置6包括机壳4、电路载板5以及风扇组3,其中机壳4具有容置空间41、气流入口42以及气流出口43,且机壳4的容置空间41构造为容置电路载板5。电路载板5具有电源转换电路,用以将一输入电源转换为所需规格的输出电源。风扇组3设置于机壳4的容置空间41中,且回流限制装置1的各限流单元10A、10B的气流通道面对机壳4的气流出口43。
请再参阅图1A与图1B、图3A与图3B、图5及图6,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当电源供应装置6、风扇组3、回流限制装置1以第一方位放置时,亦即限流单元10的框架11的第一内侧壁141实质上位于第二内侧壁142的上方时,且当第一风扇单元21以及第二风扇22正常运行时,第一限流单元10A以及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第一侧挡板121以及多个中区挡板123可通过气流的作用力而开启气流通道13(如图3A所示),因此气流可以经由机壳4的气流出口43排出。此时,第一限流单元10A以及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第二侧挡板122以第二延伸壁148阻挡流经第二侧挡板122与第二内侧壁142间的气流,因此该第二侧挡板122视为虚设板(dummy plate),且其第二侧挡板122的板体部1222贴附于第二内侧壁142且无动作。
此外,当第一风扇单元21停止运行或故障且第二风扇单元22正常运行时,第一限流单元10A的第一侧挡板121以及多个中区挡板123因重力而移动,进而封闭气流通道13,此时第一限流单元10A的第二侧挡板122视为虚设板(dummy plate),且其第二侧挡板122的板体部1222贴附第二内侧壁142且无动作(如图3B所示)。此外,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第一侧挡板121以及多个中区挡板123可通过气流的作用力而开启气流通道13,因此气流可以经由机壳4的气流出口43排出。此时,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第二侧挡板122以第二延伸壁148阻挡流经第二侧挡板122与第二内侧壁142间的气流而无动作,因此该第二侧挡板122亦视为虚设板(dummy plate),且其第二侧挡板122的板体部1222贴附第二内侧壁142且无动作(如图3A所示)。
请再参阅图1A与图1B、图4A与图4B、图5及图6,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当电源供应装置6、风扇组3、回流限制装置1以与该第一方位相倒转180度的第二方位放置时,亦即每一限流单元10的框架11的第二内侧壁142实质上位于第一内侧壁141的上方时,且当第一风扇单元21以及第二风扇22正常运行时,第一限流单元10A以及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第二侧挡板122以及多个中区挡板123可通过气流的作用力而开启气流通道13(如图4A所示),因此气流可以经由机壳4的气流出口43排出。此时,第一限流单元10A以及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第一侧挡板121系以第一延伸壁147阻挡流经第一侧挡板121与第一内侧壁141间的气流而无动作,因此该第一侧挡板121视为虚设板(dummy plate),且其第一侧挡板121的板体部1212系贴附于第一内侧壁141且无动作。
此外,当第一风扇单元21停止运行或故障且第二风扇单元22正常运行时,第一限流单元10A的第二侧挡板122以及多个中区挡板123因自然重力而移动,进而封闭气流通道13,此时第一限流单元10A的第一侧挡板121视为虚设板(dummy plate),且其第一侧挡板121的板体部1212贴附第一内侧壁141且无动作(如图4B所示)。此外,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第二侧挡板122以及多个中区挡板123可通过气流的作用力而开启气流通道13,因此气流可以经由机壳4的气流出口43排出。此时,第二限流单元10B的第一侧挡板121以第一延伸壁147阻挡流经第一侧挡板121与第一内侧壁141间的气流而无动作,因此该第一侧挡板121亦视为虚设板(dummy plate),且其第一侧挡板121的板体部1212贴附第一内侧壁141且无动作(如图4A所示)。
图7为本发明的风扇组应用于另一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电源供应装置9包括机壳8、电路载板7与风扇组3,其中风扇组3的第一风扇单元21与第二风扇单元22以非轴流式风扇实现,例如鼓风机。每一风扇单元21、22的出风口面对一对应的限流单元10A、10B。此外,为降低风扇单元21、22于运行时产生的震动,机壳8的一内壁面81与风扇组3的风扇单元21、22间可设置一缓冲装置82,其中该缓冲装置82以吸震垫或泡棉垫为较佳,但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例中,风扇组3的各风扇单元21、22还可包括多个固定槽孔211、221、多个间隔元件212、222以及多个衬垫213、223,其中间隔元件212、222与衬垫213、223组设于对应的固定槽孔211、221上。机壳8的内壁面81还可包括多个定位柱83,分别供风扇单元21、22的对应固定槽孔211、221套设,进而使风扇单元21、22定位。当机壳8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相组合后,多个间隔元件212、222可填补风扇单元21、22与上壳体的内壁面间的间隙,进而使风扇单元21、22固定,以此风扇单元21、22可利用多个间隔元件212、222,衬垫213、223以及定位柱83而固定及定位于机壳8内。此外,为更进一步降低风扇单元21、22于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多个间隔元件212、222与多个衬垫213、223可由塑料或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于正立或倒转设置时皆能正常地运行,因此可解决现有的回流限制装置仅适用于正立放置的限制,且可提升其应用的弹性。此外,本发明的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可以各种方位放置而不会有挡板相互卡位以及形成固定气隙的情况产生,因而能有效地发挥阻流的功能。
本发明得由熟习此技术的人士进行任意修饰,然而皆不脱如附权利要求书所欲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回流限制装置,包括:
至少一限流单元,该限流单元包括:
一框架,具有一气流通道、一第一延伸壁及一第二延伸壁,其中该气流通道具有一内壁面,该内壁面包括一第一内侧壁与一第二内侧壁,该第一内侧壁与该第二内侧壁相对,该第一延伸壁及该第二延伸壁分别邻接于该第一内侧壁及该第二内侧壁的一侧缘;以及
一第一侧挡板、一第二侧挡板及多个中区挡板,分别设置于该框架的该气流通道内,该第一侧挡板邻近于该第一内侧壁及该第一延伸壁,该第二侧挡板邻近于该第二内侧壁及该第二延伸壁,且所述多个中区挡板设置于该第一侧挡板及第二侧挡板之间,其中每一挡板具有一用以枢设于该内壁面的枢轴部以及一可相对于该枢轴部移动的板体部,该第一侧挡板的该枢轴部至相邻的该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相对小于任两个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且该第二侧挡板的该枢轴部至相邻的该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相对小于任两个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
其中,当该限流单元的该框架的该第一内侧壁位于该第二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该第一侧挡板与所述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开启或封闭该气流通道,且该第二侧挡板以该第二延伸壁阻挡流经该第二侧挡板与该第二内侧壁间的气流;以及当该限流单元的该框架的该第二内侧壁位于该第一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该第二侧挡板与所述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开启或封闭该气流通道,且该第一侧挡板以该第一延伸壁阻挡流经该第一侧挡板与该第一内侧壁间的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该框架的该内壁面还包括一第三内侧壁及一第四内侧壁,该第三内侧壁与该第一内侧壁及该第二内侧壁相邻接,且该第三内侧壁与该第四内侧壁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每一挡板的该枢轴部具有一第一枢接端以及一第二枢接端,该第一枢接端枢设于该第三内侧壁,且该第二枢接端枢设于该第四内侧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该第三内侧壁与该第四内侧壁皆包括一第一凸部以及一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邻设于该第一内侧壁,且该第二凸部邻设于该第二内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每一挡板的该枢轴部与相邻的挡板的枢轴部间的距离相对小于该挡板的该板体部的一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任两个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该第一侧挡板、该第二侧挡板及所述多个中区挡板的结构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当该限流单元的该框架的该第一内侧壁位于该第二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该第一侧挡板与所述多个中区挡板依据是否有一气流作用于该第一侧挡板与该多个中区挡板而开启或封闭该气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当该限流单元的该框架的该第二内侧壁位于该第一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该第二侧挡板与所述多个中区挡板系依据是否有一气流作用于该第二侧挡板与该多个中区挡板而开启或封闭该气流通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该回流限制装置包括一第一限流单元以及一第二限流单元,该第一限流单元与该第二限流单元的结构相同且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该第一限流单元与该第二限流单元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流限制装置,其中该第一限流单元与该第二限流单元之间还包括一承载部,以构造为设置与固定一电路板。
13.一种风扇组,包括:
至少一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构造为驱动一气流且包括一风扇壳体及一扇叶;以及
一回流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该风扇单元对应设置的限流单元,且该限流单元包括:
一框架,具有一气流通道、一第一延伸壁及一第二延伸壁,该气流通道具有一内壁面,该内壁面包括一第一内侧壁与一第二内侧壁,其中该第一内侧壁与该第二内侧壁相对,该第一延伸壁及该第二延伸壁分别邻接于该第一内侧壁及该第二内侧壁的一侧缘;以及
一第一侧挡板、一第二侧挡板及多个中区挡板,分别设置于该框架的该气流通道内,该第一侧挡板邻近于该第一内侧壁及该第一延伸壁,该第二侧挡板邻近于该第二内侧壁及该第二延伸壁,且所述多个中区挡板设置于该第一侧挡板及第二侧挡板之间,其中每一挡板具有一用以枢设于该内壁面的枢轴部以及一可相对于该枢轴部移动的板体部,该第一侧挡板的该枢轴部至相邻的该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相对小于任两个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且该第二侧挡板的该枢轴部至相邻的该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相对小于任两个中区挡板的该枢轴部间的距离;
其中,当该限流单元的该框架的该第一内侧壁位于该第二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该第一侧挡板与所述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根据该风扇单元的运行与否而开启或封闭该气流通道,且该第二侧挡板无动作并以该第二延伸壁阻挡流经该第二侧挡板与该第二内侧壁间的气流;以及当该限流单元的该框架的该第二内侧壁位于该第一内侧壁的相对上方时,该第二侧挡板与所述多个中区挡板构造为根据该风扇单元的运行与否而开启或封闭该气流通道,且该第一侧挡板无动作并以该第一延伸壁阻挡流经该第一侧挡板与该第一内侧壁间的气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组,其中该风扇单元为轴流式风扇或鼓风机。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组,其中该风扇组设置于一电源供应装置的一机壳内部,且该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一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设置于该风扇组与该机壳的一内壁面间。
CN201010589549.0A 2010-12-13 2010-12-13 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 Active CN102548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9549.0A CN102548339B (zh) 2010-12-13 2010-12-13 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9549.0A CN102548339B (zh) 2010-12-13 2010-12-13 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339A CN102548339A (zh) 2012-07-04
CN102548339B true CN102548339B (zh) 2015-03-25

Family

ID=46353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9549.0A Active CN102548339B (zh) 2010-12-13 2010-12-13 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83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8965B1 (en) * 2002-11-27 2004-02-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vertible back flow damper for an air moving device
CN101657085A (zh) * 2005-01-12 2010-02-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
CN102159057A (zh) * 2010-01-20 2011-08-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防回流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用于制造防回流装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89549A1 (en) * 2001-04-27 2002-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Valv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8965B1 (en) * 2002-11-27 2004-02-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vertible back flow damper for an air moving device
CN101657085A (zh) * 2005-01-12 2010-02-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
CN102159057A (zh) * 2010-01-20 2011-08-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防回流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用于制造防回流装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339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0024B (zh) 回流限制裝置及風扇組
US20170345346A1 (en) Outdoor Display Screen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2264212B (zh) 一种应用于机柜的散热系统
EP2348803B1 (en) Container-type data center
JP2019512721A (ja) 両側面ディスプレイ・アセンブリ用の冷却システム
WO2018153261A1 (zh) 管塔及基站
EP1793384A2 (en) Storage control device
CN110235535A (zh) 用于冷却布置在罩壳内的部件的系统
CN105101737B (zh) 数据中心模块、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及方法
WO2022193726A1 (zh) 风电储能系统和多能互补能量站
CN102386571B (zh) 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WO2021223106A1 (zh) 一种散热机柜及通信设备
CN103209555A (zh) 一种通信机柜
CN102156520B (zh) 服务器冷却装置
CN106507635A (zh) 一种机柜
CN104105382A (zh) 散热片和包括该散热片的电力转换装置
CN210983288U (zh) 一种低噪音式计算机散热机箱
JP3168027U (ja) バーンインオーブンの構造
CN207611328U (zh) 一种计算机用移动式风机除尘散热机箱
CN102548339B (zh) 回流限制装置及风扇组
CN101714015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壳结构
CN201765315U (zh) 分层结构的电池测试设备
KR102599387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시스템 냉각 구조
CN208047109U (zh) 散热结构、机柜及通信系统
KR102174363B1 (ko) 분리타입 직교류 슬림형 냉각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