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7778A -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7778A
CN102547778A CN2012100050961A CN201210005096A CN102547778A CN 102547778 A CN102547778 A CN 102547778A CN 2012100050961 A CN2012100050961 A CN 2012100050961A CN 201210005096 A CN201210005096 A CN 201210005096A CN 102547778 A CN102547778 A CN 102547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signal
base band
high speed
band sources
sour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50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7778B (zh
Inventor
胡应添
周进青
张远见
邓世群
张跃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050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7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7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77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4028 priority patent/WO2013102368A1/zh
Priority to US14/370,697 priority patent/US983888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7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7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带信号源、扩展装置(EU)和与EU连接的至少一个射频拉远装置(RU),通过将各基带信号源输出的基带信号进行叠加处理,实现了多模数字信号的拉远传输和无线覆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拟射频信号传输与光传输相互影响导致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如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nd Generation,2G)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 Generation,3G)领域,一般采用宏基站的方式部署无线通信系统,辅助以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以及直放站来实现无线信号的覆盖,如对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来说,一般采用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和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的无线覆盖方式;而在3G领域,则一般采用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的无线覆盖方式。
目前常用的DAS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结构:
如图1所示,为基于BSC、BTS和RF处理器(RF Conditioning)的第一种DAS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是一种模拟的射频拉远系统,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多个BTS输出RF模拟信号,并通过光纤链路将所述RF模拟信号输入到DAS Head End中,由RF Conditioning对输入的不同载波频率的RF模拟信号进行组合、分配以及耦合叠加,并通过电光转换器转换得到多路的RF耦合光信号,最后通过远端天线端将所述多路的RF耦合光信号输出,在此情况下,在多个远端天线端上输出的信号可以为BTS输出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信号的耦合叠加,即输出多模信号。
在图1所示的DAS系统中,由于光纤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而模拟射频信号传输和光信号传输会相互影响,因此会导致系统性能的降低;同时由于光纤长度越长,系统的噪声系数越大,因此为保证系统性能,RF远端拉远距离有限。
如图2所示,为基于BSC、BBU和远端RF模块的第二种DAS系统结构示意图。在该系统中,多个BSC以及分组交换网通过数字基带链路直接输出数字基带信号到BBU,由BBU对所述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路由分配,并将路由后的数字基带信号通过数字光链路输出到远端RF模块,远端RF模块将所述数字基带信号调制到相应的载波频率后通过远端射频端将其输出。在该系统中,由于光纤传输的是数字基带信号,因而降低了信号传输与光传输的相互影响,保证了系统的性能,但是由于BBU仅能对输入的数字基带信号做简单路由,无法对其进行信号的叠加,因此,在远端射频端输出的信号仅为单模信号。
如图3所示,为基于BTS、BBU、低功耗RF模块和远端RF模块的第三种DAS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也是一种模拟的射频拉远系统,采用与第一种DAS系统相类似的架构,BTS输出不同载波频率的RF模拟信号,通过RFConditioning将所述RF模拟信号进行耦合叠加,并通过电光转换器转换得到多路的RF耦合光信号,最后通过远端天线端将所述RF耦合光信号输出,实现多模信号的覆盖。同时,为了支持BBU的基带信号耦合叠加,该系统中增加了多个低功耗RF模块,由RF模块把从BBU输出的基带信号调制为相应的RF载波,并通过RF Conditioning将所述RF载波进行RF耦合叠加,得到多路的RF耦合光信号,从而使得在多个远端天线端上输出的信号,可以为BTS、BBU的任意一种信号或多种信号的耦合叠加,实现多模信号的覆盖。
在上述第三种DAS系统中,同样存与第一种DAS系统相同的系统性能的问题,另外,虽然在第三种DAS系统中采用了基带信号叠加的技术,但是其实现方法是采用把基带信号上变频后进行RF耦合,因此需要在系统中部署多个RF Module,导致系统部署困难,成本较高。
同时,由于只有在光纤部署的地方,才能安装远端天线,因此现有DAS系统的安装必须基于大容量的光纤等回传网络,网络部署较困难,另外,现有DAS系统在扩容时,常常需要增加完整的一套设备,包括BTS、BSC和MSC等,扩容困难,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拟射频信号传输与光传输相互影响导致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带信号源、扩展装置(Extend Unit,EU)以及与EU连接的至少一个射频拉远装置(Radio RemoteUnit,RU),其中:
所述基带信号源,用于将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给EU,以及将EU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后,发送给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所述EU,用于将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将所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所述RU,以及将RU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并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基带信号源;
所述RU,用于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变频为远端下行射频信号,并发送给用户终端,以及将用户终端发送的远端上行射频信号变频为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EU。
一种EU,包括:
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以及,将接收到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为上行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
输出转换单元,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输出,以及,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输出。
一种基带信号源,包括接收单元、转换单元以及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以及接收上行基带高速信号;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将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以及将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转换单元转换得到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和上行数据。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带信号源将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给扩展装置EU;
EU将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将所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射频拉远装置RU;
RU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变频为远端下行射频信号,并发送给用户终端。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RU将用户终端发送的远端上行射频信号变频为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EU;
EU将RU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并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基带信号源;
基带信号源将EU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后,发送给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带信号源、EU和与EU连接的至少一个RU,利用EU将各基带信号源输出的基带信号进行基带叠加处理,实现了多模数字信号的拉远传输和无线覆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拟射频信号传输与光传输相互影响导致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基于BSC、BTS和RF Conditioning的DAS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基于BSC、BBU和远端RF模块的DAS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基于BTS、BBU、低功耗RF模块和远端RF模块的DAS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采用基带信号源级联的组网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采用基带信号源堆叠的组网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EU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采用EU级联的组网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基带信号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无线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所示为传输数据在单个子帧中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采用CPRI封包方式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对各基带信号源输出的基带信号进行基带叠加处理,实现了多模信号的数字拉远传输,使得RF信号和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保持独立、互不影响,同时由于数字信号不随光信号的衰减而衰减,可以在长距离和多路分路传输系统中保持动态范围不变,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另外,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EU和RU之间可以采用五类线等低速传输链路连接,降低了系统的部署难度,且所述基带信号源可以采用级联或堆叠的方式组网,方便系统的扩容。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带信号源11、EU12以及与EU12连接的至少一个RU13: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无线传输制式,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以上任一制式的信号处理,也可以同时支持以上多种制式的多种信号的混合处理,也即,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单模或多模信号的处理。
所述基带信号源11用于将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给EU12,以及将EU12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后,发送给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具体地,所述基带信号源11通过通信链路接入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如核心网),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中获取下行数据并对其进行基带处理后向EU12输出以帧形式封装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以及从EU12中接收以帧形式封装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并对所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基带处理后,将其转换为上行数据返回给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所述基带信号源11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基带信号源:
网关(Gateway,GW)子系统和接入(Access Unit,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其它能够输出基带信号的基带信号源等。
以GW子系统和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为例,所述基带信号源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AU子系统用于将GW子系统发送的GW下行数据(包括信令面和用户面)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到EU12,以及,将EU12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GW上行数据并通过GW子系统传输到核心网。
具体地,所述AU子系统包含BBU和上层控制单元,相当于集成了部分RNC和NodeB的功能,或者部分BSC和BTS的功能;其中所述BBU包括编解码、调制解调、交织解交织、加密解密、跳频、定时控制、组帧解帧等功能,主要用于将接收到的GW下行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得到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GW上行数据;所述上层控制单元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等功能;同时,所述AU子系统还具有Iuh接口功能、本地和远程操作维护功能以及AU子系统的工作状态监控和告警信息上报等功能。
所述GW子系统处于AU子系统和核心网之间,通过网关接口(如Iuh接口,Interface between the Gateway and the AU)与AU子系统相连,用于实现AU子系统与核心网之间信令和数据的汇聚和转发;GW子系统完成信令和数据的汇聚后通过标准的通信接口接入核心网,如可以通过标准的通信接口(如3GPP的Iu-PS)接入CN的分组域、通过标准的通信接口(如3GPP的Iu-CS)接入CN的电路域。
进一步地,所述GW子系统还包含部分RNC的功能,包括支持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切换用户面数据的功能、空闲模式下行分组数据缓存和寻呼支持等功能;还包含了安全网关处理功能,包括支持建立和管理Internet协议安全性(IPSec)通道、为AU子系统及GW子系统之间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及接入认证等。
所述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作为信源引入的原理基本相同,如下所述:
下行链路,中继站直接耦合BTS、RRU或Femto输出的射频信号,将所述射频信号进行模拟下变频和数字下变频处理后得到基带信号,并将所述基带信号发送到EU12;
上行链路,中继站将EU12发送的基带信号进行数字上变频和模拟上变频处理后得到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到BTS、RRU或Femto。
以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为例,所述基带信号源的工作原理具体可以为:
下行链路,BTS从移动通信基站直接耦合射频信号到中继端,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中频信号,将所述中频信号经A/D变换器变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DDC、数字滤波等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将其转换成I/Q基带数据,将所述I/Q基带数据封装成适应IR(Interface between the RRU and the BBU)/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OBASI(Open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Initiative)等接口协议的帧格式后,由数字光纤收发器、数字光纤等将其传送到EU12;
上行链路,EU12将RU13发送的基带信号进行转换后,由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将其传送回移动通信基站。
所述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中,所述BTS可以是单模制式或双模制式;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也可以是单模制式或多模制式;如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中,所述Femto基站可以支持2G、3G与WiFi的多模,可以实现对2G、3G业务的数据分流功能。
采用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的无线通信系统,信号源由于采用的是直接耦合射频信号,因此不需要原基站厂商开放其空中接口协议也可以实现,这样既可以补充原基站信号覆盖不到的情况,也充分利用了原基站的资源进行接入,节省了投资。
所述EU12用于将基带信号源11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将所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所述RU13,以及将RU13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并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基带信号源11。
具体地,所述EU12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和输出转换单元: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将各基带信号源11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以及,将RU13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为上行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所述输出转换单元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发送到所述RU13,以及,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基带信号源11。
进一步地,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针对所述RU13的负载能力,将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给输出转换单元;所述输出转换单元具体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多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发送到所述RU13,其中,属于同一小区的RU13接收同一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任意两个属于不同小区的RU13接收不同组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所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可以是同一制式的信号,也可以是多种制式的信号;所述叠加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基带信号源的一路或多路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的任意组合叠加。
具体地,所述EU12将各基带信号源11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解帧,得到多个I/Q信号;
步骤二:将各路下行基带高速信号的多个I/Q信号进行分解,成为N路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每路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包括一个或多个I/Q信号;优选的,N为RU13的个数,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基带处理单元分别针对所述RU13的负载能力,将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以WCDMA和GSM双模为例,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将基带信号源11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后,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假设每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均包括3路WCDMA的I/Q信号和8路GSM的I/Q信号,基带处理单元针对所述RU13的负载能力,对所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假设EU12对应3个RU13。
(1)对于分裂小区模式,即各RU13属于不同小区时:
EU12待发送给第一个RU13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包括:1路WCDMA 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
EU12待发送给第二个RU13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包括:2路WCDMA 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
EU12待发送给第三个RU13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包括:2路GSM I/Q信号。
(2)对于同一小区模式,即各RU13属于同一小区时:
EU12待发送给第一个RU13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包括: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EU12待发送给第二个RU13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包括: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EU13待发送给第三个RU13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包括: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的叠加方式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小区情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转换单元将所述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和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按照同步以太网协议分别进行封装,得到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和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并把所述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发送到第一个RU13,把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发送到第二个RU13,把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发送到第三个RU1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于采用其他协议对所述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封装,如还可以采用支持五类线、超五类线或网线的接口协议对所述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封装。
所述RU13用于将EU12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变频为远端下行射频信号,并发送给用户终端,以及将用户终端发送的远端上行射频信号变频为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EU12;所述EU12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RU13也可以称为覆盖子系统或多模分布式天线系统(Multi-mode DistributionAntanna System,MDAS)。
具体地,所述叠加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及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为适应五类线、超五类线或网线等低速传输链路的信号,所述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及上行基带高速信号为适应光纤或数据总线等高速传输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带信号源11与EU12可以通过光纤或数据总线等高速传输链路连接,当基带信号源11与EU12为两个不同的设备时,两者之间采用光纤或xPON(是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的总称,包括GPON和EPON等)等高速传输链路连接,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及上行基带高速信号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进行封装,常见的有IR/CPRI/OBASI等接口协议;当基带信号源11与EU12为同一设备时,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数据总线连接。
由于EU12实现了对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与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以及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与上行基带高速信号之间的转变,因此在基带信号源11与EU12之间采用光纤或数据总线进行连接传输高速信号的时候,所述EU12与RU13之间可以采用五类线、超五类线或网线等低速传输链路连接,所述叠加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及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采用以太网协议封装,如同步以太网等,有别于传统的BBU和RRU之间采用的光纤等高速传输链路的连接方式,能够很好的依托现有部署完备的驻地网资源,不需布放光纤线缆、入户简单,便于室内覆盖,可以低成本快速建网。
所述RU13通过标准接口(如3G的Uu接口或GSM的Um接口)与用户终端进行连接。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带信号源可以采用级联的方式组网,如图5所示,为采用基带信号源级联的组网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多个基带信号源、多个EU、与各EU相连的至少一个RU,各基带信号源还包括级联接口。
各基带信号源通过本地的级联接口依次相连;其中,排列在第一位的基带信号源与排列在最后一位的基带信号源通过本地的级联接口与一个基带信号源相连,其余基带信号源通过本地的级联接口分别与两个基带信号源相连,同时各基带信号源还分别与其对应的EU相连,一般情况下,各基带信号源均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相连。
如图5所示,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三个基带信号源,分别为基带信号源1、基带信号源2和基带信号源3;所述基带信号源1通过本地级联接口与基带信号源2相连;所述基带信号源2通过本地级联接口分别与基带信号源1、基带信号源3同时相连;所述基带信号源3通过本地级联接口与基带信号源2相连;同时,基带信号源1、基带信号源2和基带信号源3均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相连,且基带信号源1、基带信号源2和基带信号源3分别与对应的EU1、EU2和EU3相连。
针对任一基带信号源,具体用于在其相邻的下一基带信号源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的连接中断时,接收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给相邻的下一基带信号源的下行数据,并通过本地的级联接口发送至相邻的下一基带信号源,以及,通过本地的级联接口接收相邻的下一基带信号源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发送至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若基带信号源到无线服务提供网络的连接中断,如图5所示,基带信号源2到无线服务提供网络的链路出现故障,从而使得连接中断时(以虚线表示基带信号源2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的连接中断),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案,基带信号源1可以转发基带信号源2到无线服务提供网络的上行数据和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到基带信号源2的下行数据,从而保证了链路的通畅,具体流程如下所述:
基带信号源1接收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给基带信号源2的下行数据,并通过级联接口将其发送至基带信号源2,以及通过级联接口接收基带信号源2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案中,各基带信号源之间可以通过光纤进行连接。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基带信号源还可以采用堆叠的方式组网,如图6所示,为采用基带信号源堆叠的组网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服务提供网络、EU、与EU相连的至少一个RU和多个基带信号源,其中一个基带信号源为主基带信号源,其余基带信号源为从基带信号源,各基带信号源还包括堆叠接口。
所述主基带信号源分别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和EU相连,从基带信号源通过本地的堆叠接口依次相连,其中第一个从基带信号源通过堆叠接口与主基带信号源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三个基带信号源,分别为基带信号源1、基带信号源2和基带信号源3,所述基带信号源1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及EU相连;所述基带信号源2通过堆叠接口与基带信号源1和基带信号源3分别相连;所述基带信号源3通过堆叠接口与基带信号源2相连。
所述主基带信号源用于接收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并根据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将所述下行数据中包含的超出所述载波数量的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发送至从基带信号源,并将未发送给从基带信号源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接收从基带信号源返回的转换后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将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发送到EU,以及,接收EU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并根据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将所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中包含的超出所述载波数量的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发送至从基带信号源,并将未发送给从基带信号源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接收从基带信号源返回的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将上行数据发送到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所述从基带信号源,用于接收主基带信号源或上一从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数据,并根据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将所述下行数据中包含的超出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的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发送至相邻的下一从基带信号源,并将未发送给下一从基带信号源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接收下一从基带信号源返回的转换后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将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发送到主基带信号源或上一从基带信号源,以及,接收主基带信号源或上一从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并根据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将所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中包含的超出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的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发送至相邻的下一从基带信号源,并将未发送给下一从基带信号源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接收下一从基带信号源返回的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将上行数据发送到主基带信号源或上一从基带信号源。
具体地,如图6所示,假设基带信号源1、基带信号源2和基带信号源3预设的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阈值均为10,则当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向基带信号源1发送的下行数据所包括的载波数量为30时,基带信号源1将把超过阈值的剩余20个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转发到基带信号源2,并将未发送给基带信号源2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基带信号源2判断出20个载波信号也超出其预设阈值10,因此把20个载波信号中的10个载波信号发送到基带信号源3,并将未发送给基带信号源3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基带信号源3处理基带信号源2发送的10个载波信号,并把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基带信号源3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通过堆叠接口转发给基带信号源2,基带信号源2把自身处理后得到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以及基带信号源3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转发给基带信号源1,由基带信号源1将基带信号源1、基带信号源2和基带信号源3处理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发送到EU;
当EU向基带信号源1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为20个载波时,基带信号源1将把超过阈值10的剩余10个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转发到基带信号源2,基带信号源2将接收到的10个载波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上行数据,并将所述上行数据通过堆叠接口转发给基带信号源1,基带信号源1把自身处理的上行数据和基带信号源2处理的上行数据发送到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基带信号源堆叠的方式组网时,若系统需要扩容,则只需要在原来架设基带信号源的机房内简单增加多个基带信号源,系统的处理能力就会成倍增长,且用户完全不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得系统的扩容更加简单、扩容成本也得到较大幅度地降低。
现有技术中存在多个BBU直接连接到RNC的分布式BBU的技术方案,在这种网络架构系统中,当系统需要扩容时,需要在RRU和RNC中进行配置,以建立载波与对应的BBU的关系,也就是说,假如RRU上支持100个载波,且所述系统中有两个分布式BBU,则需要将前50个载波配置在第一个BBU上处理,将后50个载波配置在第二个BBU上处理;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当基带信号源发现无法满足当前载波要求时,将自动把载波数据分配到从基带信号源上处理,无需对EU、RU等进行设置,因此,组网方式更加灵活、方便系统扩容;同时,从工程架设角度来看,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基带信号源堆叠的组网方式,各从基带信号源无需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EU或RU连接,从而减少了网络架设难度以及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EU的结构示意图,所述EU包括基带处理单元21和输出转换单元22。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21用于将接收到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22,以及,将接收到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为上行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22;所述输出转换单元22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21发送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输出,以及,将基带处理单元21发送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输出。
具体地,输出转换单元22将基带处理单元21发送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协议转换,从高速协议转换为低速协议,得到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输出,以及,将基带处理单元21发送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进行协议转换,从低速协议转换为高速协议,得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输出;所述高速协议包括IR/CPRI/OBSAI等支持光纤链路通讯的接口协议,所述低速协议包括以太网传输协议等支持五类线、超五类线或网线等链路通讯的接口协议。
所述高速协议转换为低速协议即把原来使用高速协议封装的信号数据转换为使用低速协议封装;所述低速协议转换为高速协议即把原来使用低速协议封装的信号数据转换为使用高速协议封装。
进一步地,所述基带处理单元21还用于分别针对接收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的RU的负载能力,将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给输出转换单元22;所述输出转换单元22具体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21发送的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多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发送到所述RU,其中,属于同一小区的RU接收同一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任意两个属于不同小区的RU接收不同组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
具体地,以WCDMA和GSM双模为例,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将AU子系统11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后,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假设每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均包括3路WCDMA的I/Q信号和8路GSM的I/Q信号,基带处理单元针对所述RU的负载能力,对所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假设EU对应3个RU。
(1)对于分裂小区模式,即各RU属于不同小区时:
EU待发送给第一个RU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包括:1路WCDMA 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
EU待发送给第二个RU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包括:2路WCDMA 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
EU待发送给第三个RU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包括:2路GSMI/Q信号。
(2)对于同一小区模式,即各RU属于同一小区时:
EU待发送给第一个RU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包括: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EU待发送给第二个RU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包括: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EU待发送给第三个RU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包括: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的叠加方式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小区情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转换单元将所述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和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按照同步以太网协议分别进行封装,得到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和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并把所述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发送到第一个RU,把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发送到第二个RU,把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发送到第三个RU。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于采用其他协议对所述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封装,如还可以采用支持五类线、超五类线或网线的接口协议对所述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封装。
进一步地,所述EU还包括高速接口23和低速接口24:
所述高速接口23支持高速传输协议用于接收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基带处理单元21,以及将输出转换单元22转换后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输出;
所述低速接口24支持低速传输协议,用于接收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基带处理单元21,以及将输出转换单元22转换后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输出。
优选地,所述EU还包括时钟同步单元25,所述时钟同步单元25用于从高速接口23中抽取同步时钟源,并传送到低速接口24,以进行高速接口23与低速接口24的时钟同步。
所述EU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装置存在,也可以作为子系统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所述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当所述EU作为子系统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时,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级联的组网模式: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采用EU级联的组网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服务提供网络、至少一个基带信号源和至少一个MDAS,所述MDAS包括至少一个EU和与各EU相连的至少一个RU,所述EU包括两个高速接口。
具体地,对于任一MDAS,各EU通过本地的高速接口依次相连,其中,排列在第一位的EU与排列在最后一位的EU通过本地的一个高速接口与一个EU相连,其余EU通过本地的两个高速接口分别与两个EU相连,同时各EU还分别与其对应的至少一个RU相连,且排列在第一位的EU还通过另一高速接口与基带信号源相连。
如图8所示,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MDAS1、MDAS2、MDAS3以及MDAS4,且各MDAS均通过光纤等高速传输链路与基带信号源相连;对于MDAS1来说,其包含M个EU,分别为EU11、EU12…以及EU1M,各EU分别与N个RU相连,如对应EU11,与其相连的RU为RU111、RU112…以及RU11N,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其中,EU11通过第一高速接口与AU子系统相连,通过第二高速接口与EU12的第一高速接口相连;EU12的第二高速接口与……EU1M的第一高速接口连接,从而形成EU的级联。
具体地,在下行链路中,基带信号源将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后,从EU11的第一高速接口输入到EU11,一部分下行基带高速信号经过EU11的基带处理单元和输出转换单元转换为多路叠加下行子基带信号后,从低速接口输出,另一部分下行基带高速信号直接从EU11的第二高速接口输出到EU12;
在上行链路中,RU121至RU12N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从EU12的低速接口输入,经过基带处理单元和输出转换单元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从第一高速接口输入到EU11的第二高速接口并通过EU11的第一高速接口发送到基带信号源;同时,EU11还将与其连接的各RU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通过第一高速接口发送到基带信号源。
对于同一小区模式,不同EU之间的上行数据为或的关系,而对于分裂小区模式,不同EU之间的上行数据为与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支持EU的星型组网,RU的菊花链、星型以及混合组网等组网模式。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基带信号源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基带信号源包括接收单元31、转换单元32以及发送单元33:
所述基带信号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带信号源:
GW子系统和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其它能够输出基带信号的基带信号源等。
所述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下行数据以及接收上行基带高速信号;所述转换单元32用于将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以及将接收单元31接收到的所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所述发送单元33用于发送转换单元32转换得到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和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所述基带信号源可以为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任一基带信号源,例如当应用在实施例三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时,所述基带信号源可以为主基带信号源,也可以为任一从基带信号源。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带信号源将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给EU。
所述基带信号源可以为GW子系统和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其它能够输出基带信号的基带信号源等一种或多种。
步骤102:EU将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将所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RU。
具体地,EU用于将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针对所述RU的负载能力,将所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将所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分别路由并发送到所述一个或多个RU。
所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可以是同一制式的信号,也可以是多种制式的信号;所述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可以为所述一路或多路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的任意组合叠加。
步骤103:RU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变频为远端下行射频信号,并发送给用户终端。
具体地,RU将EU发送的叠加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解帧操作,得到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模式的基带信号,并对不同模式的基带信号分别执行相应的上变频操作,将其转变为一个或多个模式的远端下行射频信号并发送给用户终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下行传输过程,其上行传输过程为其逆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RU将用户终端发送的远端上行射频信号变频为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EU;EU将RU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并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基带信号源;基带信号源将EU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后,发送给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七通过具体的实例对实施例六所述无线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假设所述基带信号源为GW子系统和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
以WCDMA和GSM双模为例,假设GW子系统向AU子系统发送的GW下行数据包括8个GSM载波以及3个WCDMA载波,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无线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AU子系统将GW子系统发送的GW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EU。
具体地,AU子系统对接收到的包括8个GSM载波和3个WCDMA载波的GW混合下行数据(即所述GW下行数据)分别进行基带处理,得到GSM的I/Q信号以及WCDMA的I/Q信号,并对所述GSM的I/Q信号以及WCDMA的I/Q信号进行成帧操作,得到下行基带高速信号。
所述下行基带高速信号采用具有多个子帧的复帧形式传输,子帧传送的内容由3部分构成,包括开销字节、GSM制式I/Q信号和WCDMA制式I/Q信号、空闲字节;如图12所示,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传输数据在单个子帧中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包括开销字节、GSM制式的8路I/Q信号、WCDMA的3路I/Q信号,以及空闲字节,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数据结构为针对本实施例七特定传输方式所采用的数据结构,当本发明实施例七采用其他传输方式时,可对所述数据结构做适应性调整。
所述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传输数据一帧接一帧传送,多个子帧组成一个复帧,复帧再按照CPRI协议封装,如图13所示,为614.4Mbit/s线速率的CPRI封包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采用CPRI协议对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传输数据进行封装,但本发明实施例七不限于采用其他协议对所述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传输数据进行封装,例如,采用包括IR/OBSAI等支持光纤链路通讯的接口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数据速率可以为其他适合系统应用的速率要求。
步骤202:EU将AU子系统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将所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RU。
具体地,EU的基带处理单元按照CPRI协议将AU子系统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解帧处理,得到多路WCDMA和GSM的I/Q信号,即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由于在步骤一中形成的各子帧包含3路WCDMA的I/Q信号和8路GSM的I/Q信号,因此,在本步骤二中,通过解帧处理后可以得到3路的WCDMA的I/Q信号和8路的GSM的I/Q信号。
进一步地,EU的基带处理单元针对所述RU的负载能力,对所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假设EU对应3个RU,分别为RU1、RU2和RU3。
(1)对于分裂小区模式:
EU待发送给RU1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包括:1路WCDMA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
EU待发送给RU2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包括:2路WCDMA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
EU待发送给RU3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包括:2路GSM I/Q信号。
(2)对于同一小区模式:
EU待发送给RU1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包括:3路WCDMA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EU待发送给RU2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包括:3路WCDMA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EU待发送给RU3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包括:3路WCDMA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的叠加方式仅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小区情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EU的输出转换单元将所述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a、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b和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c按照同步以太网协议分别进行封装,得到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和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并把所述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发送到RU1,把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发送到RU2,把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发送到RU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不限于采用其他协议对所述叠加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封装,如还可以采用支持五类线、超五类线或网线的接口协议对所述叠加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封装。
步骤203:RU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变频为远端下行射频信号后发送给用户终端。
(1)对于分裂小区模式:
RU1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按照同步以太网协议进行解帧处理,得到1路WCDMA 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后进行上变频操作,得到WCDMA射频信号和GSM射频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用户终端;
RU2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按照同步以太网协议进行解帧处理,得到2路WCDMA 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后对其进行上变频操作,得到WCDMA射频信号和GSM射频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用户终端;
RU3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按照同步以太网协议进行解帧处理,得到2路GSM I/Q信号后进行上变频操作,得到GSM射频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用户终端。
(2)对于同一小区模式:
RU1、RU2和RU3分别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b和c按照同步以太网协议进行解帧处理,得到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后对其进行上变频操作,得到WCDMA射频信号和GSM射频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用户终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实施例七的下行传输过程,其上行传输过程为其逆过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RU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远端上行射频信号,将该远端上行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一个或多个模式的基带信号,按照图12所示数据结构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组帧后,采用同步以太网协议将其封装为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发送到EU。
具体地,当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其他传输方式时,可对图12所示数据结构做适应性调整;另外,本步骤中不限于采用其他协议对所述组帧后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封装,如还可以采用支持五类线、超五类线或网线的接口协议对其进行封装。
第二步:EU的处理单元将RU1、RU2和RU3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b’和c’按照同步以太网协议进行解帧处理,得到WCDMA I/Q信号和GSM I/Q信号,并按照图12所示数据结构将其重新组合为子帧,多个子帧组合为复帧,形成采用复帧形式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转换单元,转换单元对所述上行基带低速信号按照CPRI协议进行封装后得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并将其发送到AU子系统。
(1)对于分裂小区模式:
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的1路WCDMA I/Q信号和2路GSM I/Q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的2路WCDMA I/Q信号和3路GSM I/Q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的2路GSM I/Q信号,组成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
(2)对于同一小区模式:
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的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的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的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组成3路WCDMA I/Q信号和8路GSM I/Q信号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对于同一小区模式,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与上行基带低速信号之间为或关系,即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的I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的I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的I信号=上行基带低速信号的I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a’的Q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b’的Q信号+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c’的Q信号=上行基带低速信号的Q信号,符号“+”表示“或”的关系。
输出转换单元对所述上行基带低速信号按照CPRI协议进行封装后得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并将其发送到AU子系统。
第三步:AU子系统按照CPRI协议对EU发送的采用复帧形式传输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解帧处理,得到WCDMA和GSM的I/Q信号,并分别将其转换为WCDMA和GSM的GW上行数据。
由于本实施例七的下行传输过程中采用CPRI协议对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传输数据进行成帧操作,因此本步骤中采用CPRI协议对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解帧,实际上,还可以采用包括IR/OBSAI等支持光纤链路通讯的接口协议对数据进行成帧以及解帧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基带信号源、扩展装置EU以及与EU连接的至少一个射频拉远装置RU,其中:
所述基带信号源,用于将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给EU,以及将EU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后,发送给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所述EU,用于将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将所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所述RU,以及将RU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并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基带信号源;
所述RU,用于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变频为远端下行射频信号,并发送给用户终端,以及将用户终端发送的远端上行射频信号变频为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EU。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信号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带信号源:
网关GW子系统和接入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基站收发台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射频拉远单元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U包括:
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将各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以及,将RU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为上行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
输出转换单元,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发送到所述RU,以及,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基带信号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针对所述RU的负载能力,将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给输出转换单元;
所述输出转换单元,具体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多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发送到所述RU,其中,属于同一小区的RU接收同一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任意两个属于不同小区的RU接收不同组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信号源与EU通过高速传输链路连接;
所述EU与RU通过低速传输链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带信号源:
各基带信号源通过本地的级联接口依次相连;
针对任一基带信号源,具体用于在其相邻的下一基带信号源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的连接中断时,接收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给相邻的下一基带信号源的下行数据,并通过本地的级联接口发送至相邻的下一基带信号源,以及,通过本地的级联接口接收相邻的下一基带信号源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发送至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带信号源,其中一个基带信号源为主基带信号源,其余基带信号源为从基带信号源:
所述主基带信号源分别与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和EU相连,从基带信号源通过本地的堆叠接口依次相连,其中第一个从基带信号源通过堆叠接口与主基带信号源连接;
所述主基带信号源,用于接收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并根据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将所述下行数据中包含的超出所述载波数量的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发送至从基带信号源,并将未发送给从基带信号源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接收从基带信号源返回的转换后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将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发送到EU,以及,接收EU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并根据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将所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中包含的超出所述载波数量的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发送至从基带信号源,并将未发送给从基带信号源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接收从基带信号源返回的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将上行数据发送到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所述从基带信号源,用于接收主基带信号源或上一从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数据,并根据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将所述下行数据中包含的超出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的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发送至相邻的下一从基带信号源,并将未发送给下一从基带信号源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接收下一从基带信号源返回的转换后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将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发送到主基带信号源或上一从基带信号源,以及,接收主基带信号源或上一从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并根据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将所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中包含的超出本地能够处理的载波数量的载波信号通过堆叠接口发送至相邻的下一从基带信号源,并将未发送给下一从基带信号源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接收下一从基带信号源返回的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将上行数据发送到主基带信号源或上一从基带信号源。
8.一种扩展装置EU,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以及,将接收到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为上行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输出转换单元;
输出转换单元,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输出,以及,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上行基带低速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输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EU,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针对接收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的RU的负载能力,将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进行组合,得到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发送给输出转换单元;
所述输出转换单元,具体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发送的多组叠加后的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多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发送到所述RU,其中,属于同一小区的RU接收同一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任意两个属于不同小区的RU接收不同组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EU,其特征在于,所述EU还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
所述高速接口,用于接收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基带处理单元,以及将输出转换单元转换后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输出;
所述低速接口,用于接收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基带处理单元,以及将输出转换单元转换后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进行输出。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所述的EU,其特征在于,所述EU还包括:
时钟同步单元,用于进行高速接口与低速接口的时钟同步。
12.一种基带信号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转换单元以及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以及接收上行基带高速信号;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将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以及将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转换单元转换得到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和上行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带信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信号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带信号源:
网关GW子系统和接入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基站收发台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射频拉远单元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
14.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带信号源将无线服务提供网络发送的下行数据转换为下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给扩展装置EU;
EU将基带信号源发送的下行基带高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路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并将所述下行子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射频拉远装置RU;
RU将EU发送的下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变频为远端下行射频信号,并发送给用户终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信号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带信号源:
网关GW子系统和接入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基站收发台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射频拉远单元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
16.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射频拉远装置RU将用户终端发送的远端上行射频信号变频为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后发送到扩展装置EU;
EU将RU发送的上行子基带低速信号汇聚并转换为上行基带高速信号后,发送到基带信号源;
基带信号源将EU发送的上行基带高速信号转换为上行数据后,发送给无线服务提供网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信号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带信号源:
网关GW子系统和接入AU子系统组成的基带信号源、基站收发台BTS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Femto基站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以及射频拉远单元RRU和中继站组成的基带信号源。
CN201210005096.1A 2012-01-06 2012-01-06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Active CN102547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5096.1A CN102547778B (zh) 2012-01-06 2012-01-06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PCT/CN2012/084028 WO2013102368A1 (zh) 2012-01-06 2012-11-02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US14/370,697 US9838885B2 (en) 2012-01-06 2012-11-02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expansion unit of flat network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5096.1A CN102547778B (zh) 2012-01-06 2012-01-06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7778A true CN102547778A (zh) 2012-07-04
CN102547778B CN102547778B (zh) 2014-12-10

Family

ID=4635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5096.1A Active CN102547778B (zh) 2012-01-06 2012-01-06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38885B2 (zh)
CN (1) CN102547778B (zh)
WO (1) WO2013102368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476A (zh) * 2012-10-15 2013-02-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基站系统
WO2013102368A1 (zh) * 2012-01-06 2013-07-1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CN103297986A (zh) * 2013-06-09 2013-09-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智能适配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组网方法
CN105072667A (zh) * 2015-07-13 2015-11-1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业务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101230A (zh) * 2015-07-13 2015-11-25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个通信制式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142241A (zh) * 2015-07-13 2015-12-0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路异址信源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142155A (zh) * 2015-07-13 2015-12-0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分布系统及方法
CN105284184A (zh) * 2014-05-21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6170932A (zh) * 2014-03-05 2016-11-30 大力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远程无线电头端的分布式无线电系统
CN105142242B (zh) * 2015-07-13 2018-10-1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0971986A (zh) * 2018-09-29 2020-04-07 杭州阿启视科技有限公司 云视频交换系统
WO2020258736A1 (zh) * 2019-06-24 2020-12-3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主机单元、扩展单元和基站系统
CN112583487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跨接系统和方法
WO2021203740A1 (zh) * 2020-04-09 2021-10-1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分布式天线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4399B2 (en) 2013-02-07 2016-08-0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380466B2 (en) * 2013-02-07 2016-06-2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03475418A (zh) * 2013-10-10 2013-12-25 南京云恒瑞通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覆盖的有源光分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3875206B (zh) * 2013-12-31 2016-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转发设备及系统
WO2015151086A1 (en) * 2014-03-31 2015-10-0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ontinuity
ES2791352T3 (es) 2014-06-09 2020-11-0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ogramación del mismo recurso en redes de acceso a la radio
US9686818B2 (en) * 2014-09-02 2017-06-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ower efficient Wi-Fi
CN105490743A (zh) * 2014-09-16 2016-04-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链路信号的处理方法、基带处理装置和射频拉远装置
US10028274B2 (en) * 2015-04-15 2018-07-17 Viavi Solutions Uk Limited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front-haul data awareness
US9853946B2 (en) * 2015-07-22 2017-12-26 Splunk Inc. Security compliance for cloud-based machine data acquisition and search system
WO2017056085A1 (en) 2015-09-30 2017-04-0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Direct communicative cowling of a radio source to a remote unit for exchangi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with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dcs)
CN105430666B (zh) * 2015-11-02 2019-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及光纤分布系统
KR101746799B1 (ko) * 2015-11-04 2017-06-14 주식회사 쏠리드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
KR101822863B1 (ko) 2016-09-09 2018-01-29 주식회사 쏠리드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
CN107493580A (zh) * 2017-09-20 2017-12-19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数字双通道光纤拉远多介质入户覆盖系统
CN107889118B (zh) * 2017-10-19 2020-11-24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rru交织冗余的lte-r网络系统
US11533777B2 (en) * 2018-06-29 2022-12-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ell site architecture that supports 5G and legacy protocols
CN11147873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广州开信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0225528A (zh) * 2019-05-14 2019-09-10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子母型远端射频单元及其实现室内深度覆盖的方法
CN111010680B (zh) * 2019-12-23 2021-09-2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
CN114449534B (zh) * 2022-02-15 2023-09-08 赛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基带合并宏分集的多rru小区无线网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4658A (zh) * 2007-09-21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布式无线小区的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1442756A (zh) * 2007-11-22 2009-05-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带拉远单元逻辑拓扑结构的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01741470A (zh) * 2008-11-19 2010-06-16 北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 在gsm网络中实现室内覆盖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1610B2 (ja) * 2000-06-30 2006-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路損失試験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用いる従局、主局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0352852B1 (ko) * 2000-12-22 2002-09-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기지국용 수신신호 전송장치
US20040076127A1 (en) * 2002-10-18 2004-04-22 Porte David John Handling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200391B2 (en) * 2002-12-06 2007-04-03 Airvana, Inc. Capacity enhancement schemes for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s of distributed cellular base stations
US7573862B2 (en) * 2003-02-06 2009-08-11 Mahdi Chambers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twork capacity in a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JP4256804B2 (ja) * 2004-03-08 2009-04-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00375550C (zh) * 2005-03-07 2008-03-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系统
JP4894926B2 (ja) * 2007-09-11 2012-03-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588614B2 (en) * 2009-05-22 2013-11-19 Extenet Systems, Inc. Flexibl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EP2978149B1 (en) * 2009-07-27 2017-09-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CN101702822B (zh) * 2009-10-23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载波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US9525488B2 (en) * 2010-05-02 2016-12-2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Digital data services and/or power distribution in optical fiber-based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roviding digital data and radio frequency (RF)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EP2606707A1 (en) * 2010-08-16 2013-06-26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Remote antenna clusters and related system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supporting digital data signal propagation between remote antenna units
CN102377477B (zh) * 2010-08-27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带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30128760A1 (en) * 2010-08-27 2013-05-23 Hitachi, Lt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d in said system
US8761100B2 (en) * 2011-10-11 2014-06-24 CBF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backhaul system
US8682392B2 (en) * 2011-09-26 2014-03-25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20130095875A1 (en) * 2011-09-30 2013-04-18 Rami Reuven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orientation,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antenna units, methods, an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EP2761972A4 (en) * 2011-10-01 2015-08-12 Intel Corp REMOTE RADIO UNIT (RRU) AND BASEBAND UNIT (BBU)
CN102547716B (zh) 2012-01-06 2015-06-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CN102547778B (zh) * 2012-01-06 2014-12-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4658A (zh) * 2007-09-21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布式无线小区的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1442756A (zh) * 2007-11-22 2009-05-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带拉远单元逻辑拓扑结构的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01741470A (zh) * 2008-11-19 2010-06-16 北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 在gsm网络中实现室内覆盖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02368A1 (zh) * 2012-01-06 2013-07-1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US9838885B2 (en) 2012-01-06 2017-12-05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expansion unit of flat network architecture
CN102917476A (zh) * 2012-10-15 2013-02-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基站系统
CN102917476B (zh) * 2012-10-15 2016-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基站系统
CN103297986A (zh) * 2013-06-09 2013-09-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智能适配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组网方法
CN103297986B (zh) * 2013-06-09 2015-07-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智能适配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组网方法
CN106170932A (zh) * 2014-03-05 2016-11-30 大力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远程无线电头端的分布式无线电系统
CN105284184B (zh) * 2014-05-21 2019-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US10244524B2 (en) 2014-05-21 2019-03-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that supports CPRI data corresponding to multiple service flows to be exchanged
CN105284184A (zh) * 2014-05-21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5101230A (zh) * 2015-07-13 2015-11-25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个通信制式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142155A (zh) * 2015-07-13 2015-12-0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分布系统及方法
CN105101230B (zh) * 2015-07-13 2018-08-2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个通信制式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072667B (zh) * 2015-07-13 2018-08-2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业务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142241B (zh) * 2015-07-13 2018-08-2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路异址信源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142242B (zh) * 2015-07-13 2018-10-1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142155B (zh) * 2015-07-13 2018-11-23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分布系统及方法
CN105142241A (zh) * 2015-07-13 2015-12-0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路异址信源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072667A (zh) * 2015-07-13 2015-11-1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业务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0971986A (zh) * 2018-09-29 2020-04-07 杭州阿启视科技有限公司 云视频交换系统
WO2020258736A1 (zh) * 2019-06-24 2020-12-3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主机单元、扩展单元和基站系统
CN112583487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跨接系统和方法
WO2021203740A1 (zh) * 2020-04-09 2021-10-1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分布式天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02368A1 (zh) 2013-07-11
US20140362763A1 (en) 2014-12-11
US9838885B2 (en) 2017-12-05
CN102547778B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7778B (zh)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CN102547716B (zh)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CN107925471B (zh) 具有分布式基站功能的电信系统
CN101868054B (zh) 一种改进型分布式基站架构及实现方法
CN103369727B (zh) 一种射频拉远设备、基带处理设备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4348600B (zh) 一种动态空闲频率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712851A (zh) 一种分布式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WO2010069241A1 (zh) 通信信号的多路复用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设备控制器
CN101282349B (zh) Cpri接口推广应用的方法、系统和cpri接口处理模块
CN101309442B (zh) 无线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1136811A (zh) Ofdm发射信号处理装置、方法及射频远端单元
CN106899582A (zh) 一种LTE‑Advanced Pro系统实现LWA功能的协议配置方法
EP2725872B1 (en) Communication link for a split microwave backhaul architecture
CN103650568B (zh) 一种通信系统、控制装置及网管服务器
CN100589407C (zh) 一种使用通用公共无线接口获取网络设备地址的方法
CN101931455A (zh) 一种射频远端单元中基带与中频数据接口实现的装置和方法
CN106162945A (zh) 蜂窝基站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231885A (zh) 一种多功能微功率室内分布系统
CN101594590A (zh) 用于无线基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无线基站
CN102215045A (zh) 一种同时覆盖2g和3g信号的收发信机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2742317B (zh) 通信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1420260B (zh) 无线电设备节点、分布式无线通信基站及其通信方法
WO2009049496A1 (fr)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interaction de données dans une station radio de base
CN103634811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0514883C (zh) 无线接入网络信号区域覆盖方法和无线接入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1

Address after: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8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6, Jin Lu,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No.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