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2230A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2230A
CN102542230A CN2012100045978A CN201210004597A CN102542230A CN 102542230 A CN102542230 A CN 102542230A CN 2012100045978 A CN2012100045978 A CN 2012100045978A CN 201210004597 A CN201210004597 A CN 201210004597A CN 102542230 A CN102542230 A CN 102542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rfid reader
passive reference
lambda
pa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45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2230B (zh
Inventor
张维
解志锋
李文涛
王嘉
王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21000459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2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2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2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2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22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首先布置RFID阅读器和无源参考标签,并设置阅读器的能量级和标签的标识向量,其次RFID阅读器对无源参考标签进行探测,建立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矩阵R,再用RFID阅读器对待定位标签进行探测,建立待定位标签的标识矩阵O,最后确定最近邻居标签,并以最近邻居标签的坐标均值作为待定位标签的坐标。本发明采用无源RFID电子标签作为参考标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源标签体积大、寿命有限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寿命。使用能够调节能量层的阅读器,通过调节能量层来调节读写距离,从而判读无源RFID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的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工作在UHF频段的RFID系统室内定位方法与传统的无线定位方法一样,按照定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基于空间划分的定位(即邻近算法定位)、基于场景的定位、基于测距的定位(包括时间信息定位--TOA以及TDOA、到达角度定位--AOA、信号强度信息定位--RSSI)。
基于空间划分的定位虽然不需要测量电磁波物理量,且较容易实施,但定位精度较低。目前主要应用于井下人员以及仓库中大型物品的位置定位。
基于场景的定位,实施比较困难,需要训练、数据收集、经验积累,且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则需要重新训练。主要应用于零售商店对购买者的位置信息采集及商品管理。
基于测距定位中的时间定位方法(TOA、TDOA)要求收发双方有较为精准的时间同步,这对于RFID系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且要提高其定位精度,收发双方必须存在一条视距传播路径,而室内定位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条件,故其并不适用。基于信号到达方向角的定位方法原理很简单,但也要求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无线传播为视距传播。非视距传播将会给系统定位带来不可预知的误差,且其需要智能天线,价格昂贵。
其中LANDMARC室内定位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基于有源RFID的室内定位算法,也是目前基于RFID的信号强度(RSSI)定位算法研究相对较为优秀的系统。其设计理念是采用在定位环境中设置额外的固定参考标签,也称辅助标签。这些参考标签在该定位系统中作为参考点使用,通过参考点的信号强度值与待定位标签的信号强度值之间的比较,计算出待定位标签的坐标。相关原理也比较简单,由于阅读器获取到的相邻标签的RSSI值也是相近的,所以LANDMARC算法通过比较阅读器接收到的待定位标签与参考标签信号强度值的大小来求出离待定位标签距离最近的几个参考标签,然后根据这几个最邻近参考标签的坐标,并结合它们的权重,用经验公式计算出待定位标签的坐标。
但是研究中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LANDMARC系统采用的电子标签是有源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的体积较大,电池寿命有限。其有效识别距离随着电池能量的消耗逐渐减小,导致其在室内定位系统实际应用中工作不稳定,且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2.LANDMARC算法需要得到各个阅读器读取的各个标签的信号强度信息,然后计算信号强度的欧几里德距离,并由计算得出的欧几里德距离确定K个最近邻的参考标签。但在现有LANDMARC系统中最近数目K的选择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固定值,而实验证明,不同位置的待定位标签对应的K值差距很大,在LANDMARC系统中采用固定K值的方法会带来很大误差。
3.在现有最近邻居室内定位算法中,当选择最近邻居时,最近邻居数据相关算法会计算所有的参考标签和待定位标签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然后比较差值E的大小,选择E较小的参考标签作为待定位标签的最近邻居,这将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计算,对系统的实时定位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在读写器识别距离较远、覆盖范围较大、参考标签放置密集的环境中尤为突出。
4.在LARDNMARC系统应用中,由于阅读器只支持离散的能量级功率控制,在系统中很多参考标签和待定位标签在阅读器那端体现的能量级是一样的。例如图1中的T3和T5在进行估计的时候,相对于阅读器R2的能量级是相同的,但T5的实际位置距离待定位标签却很远,这将造成系统定位精度的严重下降。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接收信号强度的定位方式,在LANDMARC定位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无源RFID参考标签,利用改进的最近邻居参考标签获取方法来实现目标标签定位。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定位平面中布置m个RFID阅读器和n个无源参考标签,其中m个RFID阅读器的最大工作范围叠加后能够覆盖整个定位平面,n个无源参考标签均匀分布在整个定位平面内,并记录每个无源参考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将每个阅读器的能量级分为U级,U为正整数,其中1级表示RFID阅读器探测范围最小的能量级;对每个无源参考标签和待定位标签定义一个1×U大小的标识向量,标识向量中各元素初始值为0;
步骤2:每个RFID阅读器从第1级能量级起逐级对所有无源参考标签进行探测,若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在其第h级能量级第一次探测到后,第j个RFID阅读器不再对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进行探测,并将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向量中第h个元素的元素值置为1,其中i=1,2,Λ,n,j=1,2,Λ,m,h=1,2,Λ,U,从而得到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矩阵R:
R = R 11 R 12 . . . R 1 m R 21 R 22 . . . R 2 m . . . . . . . . . . . . R n 1 R n 2 . . . R nm
其中元素Rij表示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探测时得到的标识向量;
步骤3:每个RFID阅读器从第1级能量级起逐级对待定位标签进行探测,若待定位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在其第h级能量级第一次探测到后,第j个RFID阅读器不再对待定位标签进行探测,并将待定位标签的标识向量中第h个元素的元素值置为1,从而得到待定位标签的标识矩阵O:
O=[O11 O12 … O1m]
其中元素O1j表示待定位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探测时得到的标识向量;
步骤4:将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矩阵R与待定位标签的标识矩阵O如下运算:
PR = O 11 Λ R 11 O 12 Λ R 12 . . . O 1 m Λ R 1 m O 11 Λ R 21 O 12 Λ R 22 . . . O 1 m Λ R 2 m . . . . . . . . . . . . O 11 Λ R n 1 O 12 Λ R n 2 . . . O 1 m Λ R nm = P R 11 P R 12 . . . P R 1 m P R 21 P R 22 . . . P R 2 m . . . . . . . . . . . . P R n 1 P R n 2 . . . P R nm
其中O1j ΛRij表示标识向量O1j与标识向量Rij进行逻辑“与”运算;将矩阵PR转换为矩阵PR′,其中矩阵PR′中元素
Figure BDA0000129327000000042
的元素值为矩阵PR中元素PRij中1的个数;计算矩阵PR′中各行的行元素值和,取和值最大的K行所对应的K个无源参考标签作为待定位标签的最近邻居标签;
步骤5:计算待定位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
Figure BDA0000129327000000043
其中(xk,yk)为第k个最近邻居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k=1,2,Λ,K。
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LANDMARC定位系统基础上,采用无源RFID电子标签作为参考标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源标签体积大、寿命有限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寿命。本发明使用能够调节能量层的阅读器,通过调节能量层来调节读写距离,从而判读无源RFID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的距离。此外,采用了动态判断最近邻居标签的判断方法,解决了现有判断最近邻居标签方法带来的误差大,重复计算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LANDMARC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本实施例是测量某个待定位标签位置,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1:在定位平面中布置m个RFID阅读器和n个无源参考标签,其中m个RFID阅读器的最大工作范围叠加后能够覆盖整个定位平面,n个无源参考标签均匀分布在整个定位平面内,并记录每个无源参考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将每个阅读器的能量级分为U级,U为正整数,其中1级表示RFID阅读器探测范围最小的能量级;对每个无源参考标签和待定位标签定义一个1×U大小的标识向量,标识向量中各元素初始值为0;
本实施例中RFID阅读器个数采用4个,无源参考标签16个,每个阅读器的能量级分为8级。
步骤2:每个RFID阅读器从第1级能量级起逐级对所有无源参考标签进行探测,若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在其第h级能量级第一次探测到后,第j个RFID阅读器不再对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进行探测,并将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向量中第h个元素的元素值置为1,其中i=1,2,Λ,n,j=1,2,Λ,m,h=1,2,Λ,U,从而得到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矩阵R:
R = R 11 R 12 . . . R 1 m R 21 R 22 . . . R 2 m . . . . . . . . . . . . R n 1 R n 2 . . . R nm
其中元素Rij表示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探测时得到的标识向量;
本实施例中4个RFID阅读器对16个无源参考标签探测后得到的标识矩阵R为:
其中,若RFID阅读器采用最大能量级也没有探测到无源参考标签,则该无源参考标签对应该RFID阅读器的标识向量保持初始值不变。
步骤3:每个RFID阅读器从第1级能量级起逐级对待定位标签进行探测,若待定位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在其第h级能量级第一次探测到后,第j个RFID阅读器不再对待定位标签进行探测,并将待定位标签的标识向量中第h个元素的元素值置为1,从而得到待定位标签的标识矩阵O:
O=[O11 O12 … O1m]
其中元素O1j表示待定位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探测时得到的标识向量;
本实施例中4个RFID阅读器对待定位标签探测后得到的标识矩阵O为:
O=[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10]
步骤4:将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矩阵R与待定位标签的标识矩阵O如下运算:
PR = O 11 Λ R 11 O 12 Λ R 12 . . . O 1 m Λ R 1 m O 11 Λ R 21 O 12 Λ R 22 . . . O 1 m Λ R 2 m . . . . . . . . . . . . O 11 Λ R n 1 O 12 Λ R n 2 . . . O 1 m Λ R nm = P R 11 P R 12 . . . P R 1 m P R 21 P R 22 . . . P R 2 m . . . . . . . . . . . . P R n 1 P R n 2 . . . P R nm
其中O1j ΛRij表示标识向量O1j与标识向量Rij进行逻辑“与”运算;将矩阵PR转换为矩阵PR′,其中矩阵PR′中元素
Figure BDA0000129327000000062
的元素值为矩阵PR中元素PRij中1的个数;计算矩阵PR′中各行的行元素值和,取和值最大的K行所对应的K个无源参考标签作为待定位标签的最近邻居标签;
本实施例中矩阵PR为:
得到的矩阵PR′为:
行元素值和最大为2,和值最大的共有3行。
步骤5:计算待定位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
Figure BDA0000129327000000073
其中(xk,yk)为第k个最近邻居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k=1,2,Λ,K。
本实施例中,取3个最近邻居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均值,得到待定位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
Figure BDA0000129327000000081

Claims (1)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定位平面中布置m个RFID阅读器和n个无源参考标签,其中m个RFID阅读器的最大工作范围叠加后能够覆盖整个定位平面,n个无源参考标签均匀分布在整个定位平面内,并记录每个无源参考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将每个阅读器的能量级分为U级,U为正整数,其中1级表示RFID阅读器探测范围最小的能量级;对每个无源参考标签和待定位标签定义一个1×U大小的标识向量,标识向量中各元素初始值为0;
步骤2:每个RFID阅读器从第1级能量级起逐级对所有无源参考标签进行探测,若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在其第h级能量级第一次探测到后,第j个RFID阅读器不再对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进行探测,并将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向量中第h个元素的元素值置为1,其中i=1,2,Λ,n,j=1,2,Λ,m,h=1,2,Λ,U,从而得到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矩阵R:
R = R 11 R 12 . . . R 1 m R 21 R 22 . . . R 2 m . . . . . . . . . . . . R n 1 R n 2 . . . R nm
其中元素Rij表示第i个无源参考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探测时得到的标识向量;
步骤3:每个RFID阅读器从第1级能量级起逐级对待定位标签进行探测,若待定位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在其第h级能量级第一次探测到后,第j个RFID阅读器不再对待定位标签进行探测,并将待定位标签的标识向量中第h个元素的元素值置为1,从而得到待定位标签的标识矩阵O:
O=[O11 O12 … O1m]
其中元素O1j表示待定位标签被第j个RFID阅读器探测时得到的标识向量;
步骤4:将无源参考标签的标识矩阵R与待定位标签的标识矩阵O如下运算:
PR = O 11 Λ R 11 O 12 Λ R 12 . . . O 1 m Λ R 1 m O 11 Λ R 21 O 12 Λ R 22 . . . O 1 m Λ R 2 m . . . . . . . . . . . . O 11 Λ R n 1 O 12 Λ R n 2 . . . O 1 m Λ R nm = P R 11 P R 12 . . . P R 1 m P R 21 P R 22 . . . P R 2 m . . . . . . . . . . . . P R n 1 P R n 2 . . . P R nm
其中O1j ΛRij表示标识向量O1j与标识向量Rij进行逻辑“与”运算;将矩阵PR转换为矩阵PR′,其中矩阵PR′中元素的元素值为矩阵PR中元素PRij中1的个数;计算矩阵PR′中各行的行元素值和,取和值最大的K行所对应的K个无源参考标签作为待定位标签的最近邻居标签;
步骤5:计算待定位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
Figure FDA0000129326990000023
其中(xk,yk)为第k个最近邻居标签在定位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k=1,2,Λ,K。
CN 201210004597 2012-01-07 2012-01-07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2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04597 CN102542230B (zh) 2012-01-07 2012-01-07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04597 CN102542230B (zh) 2012-01-07 2012-01-07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2230A true CN102542230A (zh) 2012-07-04
CN102542230B CN102542230B (zh) 2013-12-25

Family

ID=4634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045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2230B (zh) 2012-01-07 2012-01-07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223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7370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种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法
CN107016313A (zh) * 2017-03-31 2017-08-04 深圳市阿尔艾富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室内空间确定rfid电子标签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86021A (zh) * 2012-08-30 2018-04-06 上海派腾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通过调整读卡距离来获得不同的读卡范围的读卡装置及配套的射频卡
CN109541539A (zh) * 2018-12-14 2019-03-29 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管段智能跟踪定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2426A1 (en) * 2005-02-07 2008-10-16 C & S Microwave Co., Ltd. Intelligent Rfid System For Low Powered Reader-Tag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706878A (zh) * 2008-08-26 2010-05-12 王莹 一种无源rfid系统
CN201876892U (zh) * 2010-12-03 2011-06-22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一种扫描式rfid天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2426A1 (en) * 2005-02-07 2008-10-16 C & S Microwave Co., Ltd. Intelligent Rfid System For Low Powered Reader-Tag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706878A (zh) * 2008-08-26 2010-05-12 王莹 一种无源rfid系统
CN201876892U (zh) * 2010-12-03 2011-06-22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一种扫描式rfid天线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6021A (zh) * 2012-08-30 2018-04-06 上海派腾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通过调整读卡距离来获得不同的读卡范围的读卡装置及配套的射频卡
CN106597370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种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法
CN106597370B (zh) * 2016-12-09 2019-11-19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种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法
CN107016313A (zh) * 2017-03-31 2017-08-04 深圳市阿尔艾富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室内空间确定rfid电子标签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41539A (zh) * 2018-12-14 2019-03-29 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管段智能跟踪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2230B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1454B (zh) Rfid室内定位系统
Zhou et al. A comprehensive multi-factor analysis on RFID localization capability
CN102435990B (zh) 射频识别标签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3093162B (zh) 智能机器人系统及利用射频识别定位的方法
CN105548958B (zh) 一种基于rfid的细粒度多目标被动式定位方法
WO2013126391A1 (en) Overhead antenna live inventory locating system
JP2010531430A5 (zh)
CN102542230B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电子标签二维定位方法
CN106772218B (zh) 基于移动rfid阅读器仓库货包平面位置分级定位方法
CN103034822B (zh) 检测对象物的位置的系统以及装置
CN108716918A (zh) 一种基于网格聚类的rssi室内定位算法
CN103389487A (zh) 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1975938A (zh) 基于射频信号的五维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3954929A (zh) 无线射频标签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4376349B (zh) 一种基于边界标签的rfid读写器定位方法
CN102226910B (zh) 区域物流移动监测定位方法
CN104459621A (zh) Rfid阅读器天线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2542227B (zh) 一种基于rfid的组合夹具装配检测方法
CN103150527A (zh) 射频识别标签定位方法及设备
Huang et al. Passive UHF far-field RFID based localization in smart rack
CN111199258A (zh) 商品定位系统及方法、带rfid读头的pda设备
CN109034293A (zh) Rfid智能监管货架系统架构与方法
US8648699B2 (en) Item tracking system and arrangement
US11651169B2 (en) Tag system with a modulator of an antenna modulator and methods of use
CN203038301U (zh) 场地内人群定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1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