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0501B - 近视眼镜 - Google Patents

近视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0501B
CN102540501B CN201210019109.0A CN201210019109A CN102540501B CN 102540501 B CN102540501 B CN 102540501B CN 201210019109 A CN201210019109 A CN 201210019109A CN 102540501 B CN102540501 B CN 102540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glass
circle
radius
degrees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91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0501A (zh
Inventor
王本平
周行涛
陈志�
余浩墨
徐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 PINGYUAN
Original Assignee
ZHENG PINGYU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 PINGYUAN filed Critical ZHENG PINGYUAN
Priority to CN2012100191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0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0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0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视眼镜,该镜片的投影区域为四个同心圆,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8mm,10-14mm,16-20mm,22mm-26mm;各个圆的屈光度由内向外依次为:近视度数a,a+0.50D,a+1.00D,a+1.50D。本发明的近视眼镜符合人扫视习惯、覆盖中心视野、有足够的周边清晰度、舒适度,做到形觉剥夺减少以及旁中心离焦减少的相对统一。

Description

近视眼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镜,特别是涉及一种近视眼镜。
背景技术
现在,青少年近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青少年近视的特点是,随发育在身高增长的过程中,眼轴不断增长,近视容易加深,其中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在环境因素当中,旁中心的离焦程度(相对于中心屈光度而言)被认为对近视进展的影响很大。近视眼因为眼球形状的特点,容易产生旁中心远视性离焦,这种离焦形态又容易导致近视进一步增加,恶性循环。要控制近视,就必须打破其中一个环节,即通过光学干预人为地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而现有的近视眼镜的镜片设计大都是整个镜片为同一度数的,没有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作用,理论上不能控制近视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从而延缓近视加深的近视眼镜。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近视眼镜,其特点在于,该镜片的投影区域为四个同心圆,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8mm,10-14mm,16-20mm,22mm-26mm;各个圆的屈光度由内向外依次为:近视度数a,a+0.50D,a+1.00D,a+1.50D。
较佳地,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mm,10mm,16mm,22mm。
较佳地,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6mm,12mm,18mm,24mm。
较佳地,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8mm,14mm,20mm,26mm。
较佳地,近视度数a为-4.00D至0D之间。
一种近视眼镜,其特点在于,该镜片的投影区域为四个同心圆,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8mm,9.5-13.5mm,15-19mm,20.5mm-24.5mm;各个圆的屈光度由内向外依次为:近视度数a,a+0.50D,a+1.00D,a+1.50D。
较佳地,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mm,9.5mm,15mm,20.5mm。
较佳地,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6mm,11.5mm,17mm,22.5mm。
较佳地,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8mm,13.5mm,19mm,24.5mm。
较佳地,近视度数a为-6.00D至-4.01D之间。
其中,“镜片”指眼科工艺中采用的所有形式的各种光学折射体,包括需按具体患者的要求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镜片坯件。另外,还包括用于本发明的镜片制造中的模具。
并且,本发明的镜片可以用任何适合的材料制作,比如玻璃或者树脂。可以使用聚合材料,聚合材料可以任意一种合适的类型,聚合材料中可以加入热塑或热固材料。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近视眼镜符合人扫视习惯、覆盖中心视野、有足够的周边清晰度、舒适度,做到形觉剥夺减少以及旁中心远视性离焦减少的相对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镜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镜片的投影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中心半径为4mm,近视度数为-4.00D、-3.00D和-2.00D的三种情形。
图5为本发明的的实施例4的镜片的投影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中心半径为4mm,近视度数为-6.00D的情形。
图6-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7的镜片的投影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中心半径为8mm,近视度数为-4.00D、-3.00D和-2.00D的三种情形。
图9为本发明的的实施例8的镜片的投影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中心半径为8mm,近视度数为-6.00D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镜片的加光度数与中心半径的关系分两种情况,一是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在-4.00D~0D之间,二是在-6.00D~-4.01D之间。
一、中心半径为4mm的情况。
下面首先介绍-4.00D~0D之间的情况,分三个实施例加以说明。其中图1为镜片的截面示意图。
实施例1
如图2为图1中的镜片沿着y轴方向的正投影视图,图中显示了镜片的中心半径在不同的数值范围时,与加光度数的关系。图中O点为镜片的投影中心,其中线段oa、ob、oc和od分别为不同的中心半径,其中oa=4mm,ob=10mm,oc=16mm,od=22mm。
设定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4.00D,此时图中半径为oa的圆(以下简称第1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也即中心度数)为-4.00D,由内圈依次向外,半径为ob的圆(以下简称第2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3.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0.50D。
依次地,半径为oc的圆(以下简称第3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3.0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00D。
依次地,半径为od的圆(以下简称第4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2.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50D。从第1圈到第4圈之间的各点的度数变化与各点的半径与oa的差值是成正比例变化的。
因为整个镜片的直径在50mm左右,而第4圈的边缘处半径为22mm,从半径为22mm到25mm之间的区域的加光规律与半径小于22mm时的加光规律相同。按照上述的结构,整个镜片上各个区域的度数都已经确定。
由此,在确定了整个镜片各个区域的度数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现有的镜片加工技术加工出符合如上度数要求的结构的镜片,并且能够达到本发明所述的效果。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用同心圆的形式来表达不同半径圆的加光度数仅是举例说明而已,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圆不限于几何中定义的严格意义上的圆,也包括近似于圆形的图形,比如椭圆形等等。并且在各个环形区域的过渡区域的眼镜度数为本领域常用的平滑过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的公式等能够计算出来。
实施例2
如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定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3.00D,此时图中半径为oa的圆(以下简称第1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也即中心度数)为-3.00D,由内圈依次向外,半径为ob的圆(以下简称第2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2.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0.50D。
依次地,半径为oc的圆(以下简称第3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2.0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00D。
依次地,半径为od的圆(以下简称第4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1.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50D。
因为整个镜片的直径在50mm左右,而第4圈的边缘处半径为22mm,从半径为22mm到25mm之间的区域的加光规律与半径小于22mm时的加光规律相同。按照上述的结构,整个镜片上各个区域的度数都已经确定。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定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2.00D,此时图中半径为oa的圆(以下简称第1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也即中心度数)为-2.00D,由内圈依次向外,半径为ob的圆(以下简称第2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1.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0.50D。
依次地,半径为oc的圆(以下简称第3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1.0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00D。
依次地,半径为od的圆(以下简称第4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远视度数-0.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50D。
因为整个镜片的直径在50mm左右,而第4圈的边缘处半径为22mm,从半径为22mm到25mm之间的区域的加光规律与半径小于22mm时的加光规律相同。按照上述的结构,整个镜片上各个区域的度数都已经确定。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6.00D~-4.01D之间的情况。
实施例4
如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定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6.00D,此时图中半径为oa的圆(以下简称第1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也即中心度数)为-6.00D,由内圈依次向外,半径为ob的圆(以下简称第2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5.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0.50D。
依次地,半径为oc的圆(以下简称第3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5.0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00D。
依次地,半径为od的圆(以下简称第4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4.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50D。
因为整个镜片的直径在50mm左右,而第4圈的边缘处半径为20.5mm,从半径为20.5mm到25mm之间的区域的加光规律与半径小于20.5mm时的加光规律相同。按照上述的结构,整个镜片上各个区域的度数都已经确定。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二、中心半径为8mm的情况。
下面首先介绍-4.00D-0D之间的情况,分三个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5
如图6为图1中的镜片沿着y轴方向的正投影视图,图中显示了镜片的中心半径在不同的数值范围时,与加光度数的关系。图中O点为镜片的投影中心,其中线段oa、ob、oc和od分别为不同的中心半径,其中oa=8mm,ob=14mm,oc=20mm,od=26mm。
设定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4.00D,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的镜片投影区域也是分为四个圆圈,由内向外每一个圆圈的加光度数与实施例1中的规律相同,结合图6中的数字表示即可看出,在此不做赘述。由此,在确定了整个镜片各个区域的度数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现有的镜片加工技术加工出符合如上度数要求的结构的镜片,并且能够达到本发明所述的效果。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如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定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3.00D,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的镜片投影区域也是分为四个圆圈,由内向外每一个圆圈的加光度数与实施例5中的规律相同,结合图7中的数字表示即可看出,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7
如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定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2.00D,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的镜片投影区域也是分为四个圆圈,由内向外每一个圆圈的加光度数与实施例5中的规律相同,结合图7中的数字表示即可看出,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8
如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定近视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6.00D,此时图中半径为oa的圆(以下简称第1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也即中心度数)为-6.00D,由内圈依次向外,半径为ob的圆(以下简称第2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5.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0.50D。
依次地,半径为oc的圆(以下简称第3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5.0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00D。
依次地,半径为od的圆(以下简称第4圈)在镜片上对应的区域的度数为-4.50D,即在中心度数的基础上加光1.50D。
因为整个镜片的直径在50mm左右,所以第4圈已经基本到达了镜片的边缘,按照上述的结构,整个镜片上各个区域的度数都已经确定,镜片最外边缘的度数为-4.50D。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5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三、中心半径为4-8mm之间的情况。
中心半径取4-8mm之间的任意一数值时,其由内向外每一个圆圈的加光度数与各圆圈半径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与上述各对应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确定了整个镜片各个区域的度数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现有的镜片加工技术加工出符合如上度数要求的结构的镜片,并且能够达到本发明所述的效果。
效果实施例
本实施例用来说明一组特殊设计镜片对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如下:选择3例被试者(4眼),年龄22~31岁,排除其他眼部疾病,2周内未进行任何眼部接触式检查,未曾配戴任何类型的角膜接触镜。按随机顺序分别在单眼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某品牌镜片(成长乐)和本发明镜片的情况下进行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测量和主观评分,主观评分包括远距和近距戴镜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
1、周边屈光度测量
被试者配戴镜片并确认镜片中心后,叮嘱被试者以10°为间隔依次注视从左侧30°到右侧30°的7个视标,转头视物,视标为23cm×17cm大小的Maltese Cross(本领域的通用术语,不做赘述),距离被试眼3m。测量时询问被试者是否看清视标,每个视标注视6~7s,间隔10s。当被试者注视时用WAM5500红外自动验光仪(市售产品)读取5个连续数据并取平均值,所得值以等效屈光度计算周边屈光度,后者减去中心屈光度即为相对周边屈光度,用于评价减少旁中心离焦效果。
2、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测量
视标为8个方向共193个Snellen视标(本领域的通用术语,不做赘述),每个方向25个(中心视标共用),间隔45°呈放射状排列,视标对比度为80%以上,视标大小在3m处为5’(1.0),视标间距为5cm,离中心最远视标的角度为21.8°。叮嘱被试者面向正前方,按随机顺序选择要阅读的方向,转动眼球,从中心至周边辨认视标,记录开始出现模糊时的视标编号,将8个方向可辨认的视标数相加,得到周边清晰视力范围。
3、主观感觉评价
分别在远距离和近距离主观评价配戴镜片的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远距离视标为5m以上开放视野内物体和3m远Snellen视标;近距离视标为40cm处约0.5大小字体。其中,舒适度表示是否出现头晕、影响行走、阅读速度等不适症状;清晰度反映中央可视范围大小,周边畸变程度;接受度反映作为配镜处方的接受程度,适应该镜片的时间长短。
上述3类指标的数据都统计好之后,列表格进行对比分析,以满分5分为评价标准。
表1
  减少旁中心离焦   清晰视野范围   主观感觉评价
  普通镜片   1   5   5
  成长乐镜片   4   3   3
  本发明的镜片   4   4   4
由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本发明的镜片的综合得分是最高的,所以本发明的近视眼镜符合人扫视习惯、覆盖中心视野、有足够的周边清晰度、舒适度,做到形觉剥夺减少以及旁中心远视性离焦减少的相对统一。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近视眼镜,其特征在于,该近视眼镜的镜片的投影区域为四个同心圆,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8mm,10-14mm,16-20mm,22mm-26mm;各个圆的屈光度由内向外依次为:近视度数a,a+0.50D,a+1.00D,a+1.50D,近视度数a为-4.00D至0D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眼镜,其特征在于,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mm,10mm,16mm,2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眼镜,其特征在于,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6mm,12mm,18mm,2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眼镜,其特征在于,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8mm,14mm,20mm,26mm。
5.一种近视眼镜,其特征在于,该近视眼镜的镜片的投影区域为四个同心圆,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8mm,9.5-13.5mm,15-19mm,20.5mm-24.5mm;各个圆的屈光度由内向外依次为:近视度数a,a+0.50D,a+1.00D,a+1.50D,近视度数a为-6.00D至-4.01D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视眼镜,其特征在于,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4mm,9.5mm,15mm,20.5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视眼镜,其特征在于,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6mm,11.5mm,17mm,22.5m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视眼镜,其特征在于,各个圆的半径范围由内向外依次为:8mm,13.5mm,19mm,24.5mm。
CN201210019109.0A 2012-01-20 2012-01-20 近视眼镜 Active CN102540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109.0A CN102540501B (zh) 2012-01-20 2012-01-20 近视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109.0A CN102540501B (zh) 2012-01-20 2012-01-20 近视眼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501A CN102540501A (zh) 2012-07-04
CN102540501B true CN102540501B (zh) 2014-05-28

Family

ID=4634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9109.0A Active CN102540501B (zh) 2012-01-20 2012-01-20 近视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05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6271A (zh) * 2013-11-22 2015-05-27 褚仁远 镜片及包括其的眼镜
CN105527665A (zh) * 2016-02-18 2016-04-27 陈奎 一种渐变焦点透镜
CN109188716A (zh) * 2018-10-13 2019-01-11 赵卫国 一种具有预防近视加深和治疗假性近视功能的环焦棱透镜
CN111552096A (zh) * 2020-04-29 2020-08-18 陈奎 儿童多同心环渐近能部分恢复视力的眼镜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4425B1 (en) * 2000-10-17 2003-04-29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Ophthalmic lenses for high order aberration correction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tion of the lenses
CN1936648A (zh) * 2006-10-20 2007-03-28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治疗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CN101268408A (zh) * 2005-07-20 2008-09-17 埃西勒国际通用光学公司 带有胞室的光学元件
CN101523271A (zh) * 2006-10-10 2009-09-02 诺瓦提斯公司 具有光学控制周边部分的透镜以及设计和制造该透镜的方法
CN202502308U (zh) * 2012-01-20 2012-10-24 征平元 近视眼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4477A (ja) * 2010-02-01 2010-06-17 Masao Ebato 遠近両用眼鏡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4425B1 (en) * 2000-10-17 2003-04-29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Ophthalmic lenses for high order aberration correction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tion of the lenses
CN101268408A (zh) * 2005-07-20 2008-09-17 埃西勒国际通用光学公司 带有胞室的光学元件
CN101523271A (zh) * 2006-10-10 2009-09-02 诺瓦提斯公司 具有光学控制周边部分的透镜以及设计和制造该透镜的方法
CN1936648A (zh) * 2006-10-20 2007-03-28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治疗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CN202502308U (zh) * 2012-01-20 2012-10-24 征平元 近视眼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10-134477A 2010.06.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501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9091C2 (ru) Элемент в виде линзы
KR102573936B1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비-동축 렌즐릿을 포함하는 콘택트 렌즈
KR102341449B1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다초점 렌즈 설계 및 방법
JP6516968B2 (ja) 屈折異常のレベルに基づく瞳孔の大きさの補正を用いた老眼用レンズ
CN104020577A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非对称镜片设计和方法
CN112930493B (zh) 表征光学元件
KR20170080618A (ko) 근시 진행 억제를 위한 단초점 및 다초점 렌즈를 수반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529336B1 (ko) 근시 진행자들이 경험하는 시력 변동을 최소화하기 위한 렌즈 설계 및 방법
CN102540501B (zh) 近视眼镜
KR102000911B1 (ko) 프로그레시브 안경 렌즈, 프로그레시브 안경 렌즈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프로그레시브 안경 렌즈를 설계하는 방법
CN202502308U (zh) 近视眼镜
CN219179722U (zh) 镜片元件
CN218630402U (zh) 具有改善的视觉性能的镜片元件
CN220289977U (zh) 旨在由配戴者配戴的光学镜片
US202304110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appropriate moment for modifying or changing an initial myopia control solution
US20230185111A1 (en) Lens element and corresponding computer-implemented determining method
CN117460984A (zh) 透镜元件
US9454020B2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contact lenses with semi-customized back surface
KR20240070516A (ko) 개선된 시각 성능을 갖는 렌즈 요소
HOLDEN Myopia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