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8296B - 多用途热力机械 - Google Patents

多用途热力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8296B
CN102538296B CN 201110198950 CN201110198950A CN102538296B CN 102538296 B CN102538296 B CN 102538296B CN 201110198950 CN201110198950 CN 201110198950 CN 201110198950 A CN201110198950 A CN 201110198950A CN 102538296 B CN102538296 B CN 102538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valve
stream
radiator
influent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989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8296A (zh
Inventor
王政玉
王超颖
张玉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Qiuy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1989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38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38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8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8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8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力循环系统,是根据热泵循环原理,利用吸热装置吸收自然界中的热能,将所吸收的热能输入气动泵,气动泵输送流体,或输入散热器加热流体,或由吸热器对有限空间吸热制冷、由散热器对有限空间散热制热,或同时散热器加热、气动泵输送流体等的多用途热力机械。本发明的多用途热力机械由吸热器、压缩机、散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于管路内的工质等组成,或由吸附式热泵/吸收式热泵、气动泵、管路及工作于管路内的工质等组成,通过换向阀、管路与各部件的连接方式的转换和设置散热器、吸热器所处的环境位置,实现一机多用,提升热力机械的使用价值;本发明可以将低位热能转化成高位热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多用途热力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循环系统,类似于热泵循环系统,特别是利用吸热装置吸收自然界中的热能,并将吸热装置吸收的热能输入气动泵,气动泵输送流体,或散热器加热流体,或吸热器对有限空间制冷,或散热器对有限空间制热、或同时散热器加热、气动泵输送流体等的多用途热力机械。
背景技术
人们知道,有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它主要由蒸发器(吸热器)、压缩机、冷凝器(散热器)、节流阀(膨胀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它可以利用蒸发器吸收自然界中的热能,并通过压缩机将蒸发器吸收的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输入冷凝器,冷凝器向所需要的空间排出热量;该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其输出的热能是驱动压缩机的原动机所消耗的当量热能的3~5倍;这一种热泵循环系统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制热或制冷。因此,该系统中必须装有冷凝器用于散热,装有蒸发器用于吸热。系统中安装的节流阀(膨胀阀)是为了将冷凝器内输出端和与其连通的管路中的高温高压液体工质转换成低温低压湿蒸气。该系统没有对外部流体进行输送或提升的功能和用途。
   热泵循环系统有多种循环模式,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布雷顿(Brayton)热泵循环的系统,它是为了实现以气体为工质的热泵循环而将节流阀换成膨胀机,该膨胀机在对流经的工质实现降温降压的同时,还会膨胀做功,该膨胀机所作之功通过膨胀机输出轴耦合到压缩机的输入轴上,而对系统外没有输出机械功,该系统的工作目的仍然是制热或制冷。因此,该系统中也必须装有冷凝器用于散热,装有蒸发器用于吸热。该系统没有对外部流体进行输送或提升的功能和用途。
 一项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201007A的“利用热泵驱动的发电系统”是利用一个完整的热泵系统产生的热源与冷源,经由热源的供热与冷源的供冷以推动热机产生机械能,进而带动发电机组产生电能,因此,该系统中也必须装有冷凝器用于散热,装有蒸发器用于吸热。该系统没有对外部流体进行输送或提升的功能和用途。
项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07835A的“热泵发电机或发动机”只是利用了压缩机输出的能量转换成的热能通过冷凝器输入蒸汽轮机;冷凝器是放热器件,该系统中没有蒸发器件,所以该系统不能从环境中吸收热能。该系统没有对外部流体进行输送或提升的功能和用途。
     一篇题为“螺杆膨胀机双循环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分析”的论文,发表在2010年4月出版的《天津大学学报》第43卷第4期上。在该论文中描述了一种双循环螺杆膨胀机余热回收系统的构成,它主要由蒸发器(吸热器)、蒸发泵、螺杆膨胀机、冷凝器(散热器)、冷凝泵以及接入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工质泵组成。它以低沸点有机物为工质,使工质在流动系统中从余热流体中获得热量,产生有机质蒸汽,进而推动螺杆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或输出动力,乏气在冷凝器中冷却为液体,由泵打入蒸发器,完成一个循环。在这一循环回路中的工质的流动主要是靠工质泵完成的,工质泵运行时要消耗一定能量,工质泵在该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与压缩机在热泵循环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完全相同。工质泵输送的是液体工质,压缩机压缩并输送的是气体工质,且压缩机输出的机械能几乎全部转化成了工质所携带的热能。该系统没有对外部流体进行输送或提升的功能和用途。
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36089C的“气动液体泵”和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69953C的“气动泵”两项发明专利,只是利用了压缩空气提升输送液体,不具有制热或制冷的功能和用途,也没有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加以利用的特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热泵空气能热水器具有加热水,或空调及加热水的功能,不具有作为泵的提升输送流体的功能和用途。
人们还知道,有一类吸收式热泵和另一类吸附式热泵,它们都是通过吸收环境中的热能,经散热器(冷凝器)、吸热器(蒸发器)对有限空间制热或制冷,不具有对外部流体进行提升或输送的功能和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达到的目的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位热能,应用热泵循环可实现高制热系数的原理,提出一种可吸收环境中的低位热能,转换成高位热能,并将该高位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转换成膨胀能来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二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位热能,应用热泵循环可实现高制热系数的原理,提出一种可吸收环境中的低位热能,转换成高位热能,并将该高位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转化成被加热流体的热能为主,同时其余压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三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位热能,应用热泵循环可实现高制热系数的原理,提出一种可吸收环境中的低位热能,转换成高位热能,并将该高位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转化成膨胀能来输送流体为主,同时其余热用于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四是,这种多功能热力机械通过调整吸热器和散热器所处的空间位置和连接方案可用于为有限空间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五是,利用吸收式热泵和吸附式热泵吸收环境中的热能进行制热或制冷或输送流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其技术方案是,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蒸发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其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吸热器置于较高温度的热源中;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膨胀囊所用材料既可以是柔性不可伸缩材料,也可以是柔性可伸缩材料,选用导热性较好且柔性较好的材料时,膨胀囊的散热作用可取代散热器的作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的出流管、装于出流稳压桶底部的泄流阀组成,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既可以分别安装在A泵桶、B泵桶底部,也可以安装在出流稳压桶底部。所述出流器还可以是与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连通在一起且底部装有泄流阀的出流管。出流器还可以是包括出流稳压桶、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的出流管、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装于止回阀进流口上的出流过滤器组成,所述装于止回阀进流口上的出流过滤器是根据被过滤流体的性质和状态以及对过滤分离后的流体的纯度要求等对所需过滤器进行选用和配置。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与吸热器的进流口之间通过管路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与吸热器的进流口之间通过管路串接有干燥过滤器。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气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气控管,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 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开式电信号阀的接通着力点相连, 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A泵膨胀囊、B泵膨胀囊均可由带恢复弹簧的活塞取代,其A泵桶、B泵桶为活塞的气缸,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分别装于A气缸、B气缸底盖内侧,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该结构类似于现有的活塞储能器。
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用于各种流体特别是易燃易爆流体的输送,还可以用于异性流体的等比例混合输送。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该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蒸发器)、散热器(冷凝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散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所述散热器位于出流器内。
上述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的出流管、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装于出流稳压桶底部的泄流阀,止回阀与泄流阀的阀杆在同一轴线上,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散热器位于出流稳压桶内。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的进流口处安装出流过滤器。
上述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气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气控管,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 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所述的气动泵二位五通换向阀还可以是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开式电信号阀的接通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A泵膨胀囊、B泵膨胀囊均可由带恢复弹簧的活塞取代,其A泵桶、B泵桶为活塞的气缸,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分别装于A气缸、B气缸底盖内侧,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该结构类似于现有的活塞储能器。
上述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可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吸热器的进流口处通过管路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特别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较低及气动泵与吸热器安装距离较近时保证工质有较好的汽化效果。
上述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可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吸热器(或节流器或干燥过滤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吸热器进流管及散热器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时,该热力机械具有输送流体为主、加热流体为辅的功能;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二位置时,该热力机械具有输送流体的功能,但当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导热性较高时,也会有一定的加热流体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是一种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其技术方案是,该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散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散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相连通;吸热器置于较高温度环境中,散热器置于要加热流体中。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上述的一种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的出流管、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装于出流稳压桶底部的泄流阀,止回阀与泄流阀的阀杆在同一轴线上,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散热器位于出流稳压桶内,构成换热器。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的进流口处安装出流过滤器。
上述的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吸热器的进流口处通过管路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特别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较低及气动泵与吸热器安装距离较近时保证工质有较好的汽化效果。
上述的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吸热器的进流口处通过管路串接有干燥过滤器。
上述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开式电信号阀的接通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气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气控管,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A泵膨胀囊、B泵膨胀囊均可由带恢复弹簧的活塞取代,其A泵桶、B泵桶为活塞的气缸,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分别装于A气缸、B气缸底盖内侧,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该结构类似于现有的活塞储能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吸热器置于较高温度环境中,即:既可以是置于较高温度的气体环境中,此时吸热器为气体——气体换热器;也可以是置于较高温度的液体中,此时吸热器为液体——气体换热器。
上述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散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管及压缩机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散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散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相连通,吸热器置于需要制冷的有限空间内;
所述气动泵,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的出流管、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装于出流稳压桶底部的泄流阀,止回阀与泄流阀的阀杆在同一轴线上,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散热器位于出流稳压桶内。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既可以分别安装在A泵桶和B泵桶底部,也可以都安装在出流稳压桶底部。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的进流口处安装出流过滤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提供的改进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泵的吸热器的进流口处通过管路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提供的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开式电信号阀的接通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提供的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气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气控管,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A泵膨胀囊、B泵膨胀囊均可由带恢复弹簧的活塞取代,其A泵桶、B泵桶为活塞的气缸,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分别装于A气缸、B气缸底盖内侧,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该结构类似于现有的活塞储能器。
上述用于有限空间制冷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散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管及压缩机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散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散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相连通,散热器置于需要制热的有限空间内;
所述气动泵,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的出流管、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装于出流稳压桶底部的泄流阀,止回阀与泄流阀的阀杆在同一轴线上,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吸热器位于出流稳压桶内,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既可以分别安装在A泵桶和B泵桶底部,也可以都安装在出流稳压桶底部。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的进流口处安装出流过滤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与吸热器的进流口之间通过管路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与吸热器的进流口之间通过管路串接有干燥过滤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气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气控管,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开式电信号阀的接通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A泵膨胀囊、B泵膨胀囊均可由带恢复弹簧的活塞取代,其A泵桶、B泵桶为活塞的气缸,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分别装于A气缸、B气缸底盖内侧,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该结构类似于现有的活塞储能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技术方案是:在散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管及压缩机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散热器、散-吸热器、气动泵、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主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压缩机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主进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制冷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一位置状态,此时,做为吸热器的吸-散热器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其中一个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做为散热器的散-吸热器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另一个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做为吸热器的吸-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做为散热器的散-吸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相连通,吸-散热器置于需要制冷的有限空间内,散-吸热器置于室外或冷源中;制热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二位置导通状态,此时,制冷状态时的吸热器转为制热状态的散热器,制冷状态时的散热器转为制热状态时的吸热器;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上述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的出流管、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装于出流稳压桶底部的泄流阀,止回阀与泄流阀的阀杆在同一轴线上,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吸-散热器位于出流稳压桶内,此时,如果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置于第一位状态,散-吸热器置于要加热空间,吸-散热器置于出流稳压桶内,气动泵置于水源内,系统可做为水源热泵使用;如果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置于第二位状态,即制热状态,吸-散热器置于较高温度热源中,散-吸热器置于出流稳压桶内,气动泵置于水源内,系统可做为热水器使用。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的进流口处安装出流过滤器。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既可以分别安装在A泵桶和B泵桶底部,也可以都安装在出流稳压桶底部。
上述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与吸-散热器的进流口之间通过管路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
上述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与吸-散热器的进流口之间通过管路串接有干燥过滤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气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气控管,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靠近A泵膨胀囊和B泵膨胀囊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以上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开式电信号阀的接通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的A泵膨胀囊、B泵膨胀囊均可由带恢复弹簧的活塞取代,其A泵桶、B泵桶为活塞的气缸,所述气动泵的二位五通换向阀为二位五通电控阀,所述的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为常开式电信号触发开关,A泵信号阀和B泵信号阀分别装于A气缸、B气缸底盖内侧,A泵信号管线和B泵信号管线为电信号线。该结构类似于现有的活塞储能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散-吸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吸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吸热器进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要制冷时,吸-散热器置于室内,散-吸热器置于室外,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置于第一位状态,二位三通换向阀置于第一位状态;要制热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置于第二位状态,二位三通换向阀置于第一位状态;要输送流体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置于第一位状态,二位三通换向阀置于第二位状态;
上述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吸-散热器进流管口、散-吸热器出流管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流口、主回气口之间通过管路接有二位四通换向阀,二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一位置使吸-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使散-吸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流口相连通;二位四通换向阀处于第二位置时,使吸-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散-吸热器的出流口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将吸附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吸附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吸附式热泵、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气动泵的主进流口、主回气口通过管路串接在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进流口之前与散热器(冷凝器)进流口之后的支管路内。
上述的一种将吸附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在所述气动泵的进流口管路上和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的出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并联接入单向压缩装置,所述单向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连通在压缩机出流口上的出流止回阀、连通在压缩机进流口上的进流止回阀。此时,该装置是以输送流体为主,加热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吸附式热泵与单向压缩装置既可以分别独立运行,也可以同步运行。
上述的一种将吸附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在所述吸附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管路上和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的出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并联接入单向压缩装置,所述单向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连通在压缩机出流口上的出流止回阀、连通在压缩机进流口上的进流止回阀。此时的热力机械是以加热流体为主,以输送流体为辅。吸附式热泵与单向压缩装置既可以分别独立运行,也可以同步运行。
上述的一种将吸附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当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时,在吸附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管及吸附式热泵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当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时,该装置用于输送流体;当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二位置时,该装置用于加热流体为主,输送流体为辅。
上述的一种将吸附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当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时,在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吸附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吸热器(蒸发器)的进流管及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当吸热器(蒸发器)的进流管上串接有节流阀或干燥过滤器时,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一个接口可以通过三通管接在节流阀或干燥过滤器的进流管路上。当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时,该装置用于输送流体;当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二位置时,该装置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加热流体为辅。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将吸收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吸收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吸收式热泵、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气动泵的主进流口、主回气口通过管路串接在吸收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进流口之前与散热器(冷凝器)进流口之后的支管路内。
上述的一种将吸收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在所述气动泵的进流口管路上和吸收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的出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并联接入单向压缩装置,所述单向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连通在压缩机出流口上的出流止回阀、连通在压缩机进流口上的进流止回阀;吸附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此时,该装置是以输送流体为主,加热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吸附式热泵与单向压缩装置既可以分别独立运行,也可以同步运行。
上述的一种将吸收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在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管路上和吸收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的出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并联接入单向压缩装置,所述单向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连通在压缩机出流口上的出流止回阀、连通在压缩机进流口上的进流止回阀;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此时的热力机械是以加热流体为主,以输送流体为辅。吸附式热泵与单向压缩装置既可以分别独立运行,也可以同步运行。
上述的一种将吸收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当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时,在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管及吸收式热泵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当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时,该装置用于输送流体;当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二位置时,该装置用于加热流体为主,输送流体为辅。
上述的一种将吸收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当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时,在吸收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的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吸热器(蒸发器)的进流管及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当吸热器(蒸发器)的进流管上串接有节流阀或干燥过滤器时,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一个接口可以通过三通管接在节流阀或干燥过滤器的进流管路上。当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时,该装置用于输送流体;当二位三通换向阀处于第二位置时,该装置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加热流体为辅。
根据上述多用途热力机械的各种技术方案,还可以组合成新的技术方案,例如:散热器可以设置两个,通过换向阀进行连接和转换,一个置于有限空间内,用于空气调节,另一个置于出流稳压桶内,用于加热水。又如:吸热器可以设置两个,通过换向阀进行连接和转换,一个置于有限空间内,用于空气调节,另一个置于出流稳压桶内,用于从水中吸热。
对于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系统内是否需要安装过滤器、干燥过滤器、节流器、视液镜、回热器、旁通电磁阀、单项阀、气液分离器、冷凝压力调节阀、气门嘴、水量调节阀、管路关闭阀等附件,是否需要安装通风机、循环水箱等配套部件,可根据工作环境、使用功能、使用场所、容量大小、压缩机与吸热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小的不同进行取舍、型号调整和组合。例如:当吸热器与散热器之间的垂直高度较高或较长时,可由回流管路取代节流器的作用。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换向阀,可根据使用环境和工况的要求采用电控、气控、或手控换向阀,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也可以由二位四通电控换向阀取代。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系统中所需的电器控制系统可采用现有成熟的相应电子智能控制系统。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系统,其循环系统中的吸热器可以为热管吸热器,也可以是其它各种适应环境条件的高效吸热器。例如:空气吸热器、太阳能吸热器、水源吸热器、地源吸热器等。同样地,其循环系统中的散热器可以为热管散热器,也可以是其它各种适应环境条件的高效散热器。例如:空气散热器、冰源散热器、水源散热器、地源散热器等。所述的吸热器、散热器可以是单循环吸热、散热系统,也可以是双循环吸热、散热系统。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系统中使用的工质,也可根据运行环境和工况条件选用适合的工作介质。
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技术方案中的气动泵的作用,既能提升或输送流体,还可用于代替系统中所需的循环泵;所述膨胀囊或气缸具有代替制冷剂储存罐储存工质、防止液击、缓解冲击、储存能量等作用。对于用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造的气囊或气缸具有一定的传热散热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散热器的作用;当系统内装有散热器时,膨胀囊应优先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
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技术方案中,当作为泵使用时,采用不易燃工质和气控方式,不仅可用于各种流体特别是易燃易爆流体的输送,还可以用于异性流体的等比例混合输送。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技术方案中的吸热器的进流口处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或其他结构的节流器,其作用是,当流出散热器的工质的状态处于液态时,自动平衡膨胀阀可保证通过其排出的工质为气化状态。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力机械技术方案中干燥过滤器的作用是过滤和去除循环工质中的杂质和水分,以保证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热力机械的各种技术方案是基于热泵循环原理,但其各种技术方案不同于现有的热泵空调系统,不同于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不同于双循环低温余热回收系统,也不同于现有的利用压缩空气提升输送流体的气动泵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热力机械的各种技术方案,不仅可以高效地单独将环境中的低位热能转化成高位热能输出,或提升输送流体,而且可以同时加热流体和输送流体,或同时制冷流体和输送流体等,实现一机多用。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减缓温室效应。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将吸附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将吸收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热力机械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技术方案,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10、吸热器20、气动泵40、管路6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干燥过滤器8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吸热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干燥过滤器8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干燥过滤器80的进流口与气动泵40的主回气管46A相连通,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与压缩机10的出流口相连通,吸热器20置于较高热源中;
所述气动泵40,由A泵40A,A泵40A包括A泵桶41A、A泵进流阀42A、A泵出流阀43A、A泵膨胀囊44A、A泵信号阀45A,A泵进流阀42A装于A泵桶41A底部,A泵出流阀43A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A泵膨胀囊44A装于A泵桶41A内,A泵信号阀45A位于A泵膨胀囊44A内底部;
与B泵40B,B泵40B包括B泵桶41B、B泵进流阀42B、B泵出流阀43B、B泵膨胀囊44B、B泵信号阀45B,B泵进流阀42B装于B泵桶41B底部,B泵出流阀43B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B泵膨胀囊44B装于B泵桶41B内,B泵信号阀45B位于B泵膨胀囊44B内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进气管46B、主回气管46A、A泵进回气管46C、B泵进回气管46D、A泵信号管46a、B泵信号管46b,主进气管46B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46A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46C一端通过A泵桶41A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44A内,另一端三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46D一端通过B泵桶41B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44B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46a一端与A泵信号阀45A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46b一端与B泵信号阀45B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的A泵信号阀45A和B泵信号阀45B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46a和B泵信号管46b为气控管,在靠近A泵膨胀囊44A和B泵膨胀囊44B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气动泵还设有出流稳压器47,出流稳压器与A泵出流阀43A、B泵出流阀43B相连通;
所述气动泵的出流稳压器47,包括出流稳压桶47a、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47a内靠近底部的出流管47b、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47c、装于止回阀进流口上的出流过滤器47d,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的泄流阀47e组成,A泵出流阀43A和B泵出流阀43B均与出流稳压桶47a相连通。系统开始运行时,首先将气动泵置于要输送提升的流体内,被输送提升的流体自动经A泵进流阀42A、B泵进流阀42B分别进入A泵桶、B泵桶内;之后启动压缩机10,此时,吸热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吸热器20的出流口,经管路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的工作腔内,经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高速蒸气。高温高压高速蒸气经压缩机出流口,流经管路进入气动泵的主进流管46B,再经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及其B泵进回气管46D进入B泵膨胀囊44B内,此时高温高压高速蒸气在B泵膨胀囊44B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B泵桶41B内的流体被挤压经B泵出流阀43B进入出流稳压桶47a内,再经出流过滤器47d、止回阀47c、出流管47b流出提升。当B泵桶内的流体被输送完时,B泵常闭式气体信号阀45B被系于囊底部内侧的两个对称拉索拉开,囊内的高压气体工质经气体信号阀45B和B泵信号管46b进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一信号输入端,推动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换向;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高速气体转向进入A泵膨胀囊44A内,之后重复上述B泵的运行。此时B泵桶内的气体工质经做功、膨胀囊散热变成低温低压蒸汽,低温低压低速湿蒸气工质或液态工质经B泵进回气管46D、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回气管46A、干燥过滤器8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被压缩机10吸入吸热器20内,并在吸热器内吸热又变成低压干蒸气。至此,提升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
附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多功能热力机械,是一种用于输送、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10、吸热器20、气动泵40、散热器30、二位三通阀50、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吸热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20的进流口与散热器30的出流口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通过管路接入二位三通阀50的一侧通气孔内,另一侧通气口通过三通管路接入吸热器20的进流管路上,二位三通阀的中间通气孔通过管路与气动泵40的主回气管46A相连通,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与压缩机10的出流口相连通,吸热器20置于较高热源中,散热器30置于出流稳压器桶47a内;
所述气动泵40,由A泵40A,A泵40A包括A泵桶41A、A泵进流阀42A、A泵出流阀43A、A泵膨胀囊44A、A泵信号阀45A,A泵进流阀42A装于A泵桶41A底部,A泵出流阀43A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A泵膨胀囊44A装于A泵桶41A内,A泵信号阀45A位于A泵膨胀囊44A内底部;
与B泵40B,B泵40B包括B泵桶41B、B泵进流阀42B、B泵出流阀43B、B泵膨胀囊44B、B泵信号阀45B,B泵进流阀42B装于B泵桶41B底部,B泵出流阀43B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B泵膨胀囊44B装于B泵桶41B内,B泵信号阀45B位于B泵膨胀囊44B内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进气管46B、主回气管46A、A泵进回气管46C、B泵进回气管46D、A泵信号管46a、B泵信号管46b,主进气管46B接入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46A接入换向阀46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46C一端通过A泵桶41A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44A内,另一端三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46D一端通过B泵桶41B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44B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46a一端与A泵信号阀45A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46b一端与B泵信号阀45B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的A泵信号阀45A和B泵信号阀45B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46a和B泵信号管46b为气控管,在靠近A泵膨胀囊44A和B泵膨胀囊44B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气动泵还设有出流稳压器47,所述气动泵的出流稳压器47,包括出流稳压桶47a、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47a内靠近底部的出流管47b、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47c、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的泄流阀47e组成,A泵出流阀43A和B泵出流阀43B均安装在出流稳压桶47a底部并分别与A泵桶、B泵桶底部相连通。散热器30置于该出流稳压器桶47a内;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泵置于要输送的液体内,被输送的液体自动经A泵进流阀42A、B泵进流阀42B分别进入A泵桶、B泵桶内;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时,气动泵的主回气管46A经二位三通阀与散热器30的进流管连通,多功能热力机械是一提升输送流体为主,同时加热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
系统运行时,使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启动压缩机10,此时,吸热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吸热器20的出流口,经管路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的工作腔内,经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高速蒸气。高温高压高速蒸气经压缩机出流口,流经管路进入气动泵的主进流管46B,再经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及其B泵进回气管46D进入B泵膨胀囊44B内,此时高温高压高速蒸气在B泵膨胀囊44B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B泵桶41B内的流体被挤压经B泵出流阀43B进入出流稳压桶47a内,再经止回阀47c、出流管47b流出提升。当B泵桶内的流体被输送完时,B泵常闭式气体信号阀45B被系于囊底部内侧的两个对称拉索拉开,囊内的高压气体经气体信号阀45B和B泵信号管46b进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一信号输入端,推动换向阀46换向;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高速气体转向进入A泵膨胀囊44A内,之后重复上述B泵的运行。此时B泵桶内的气体工质经做功、膨胀囊散热变成低温低压蒸汽,低温低压湿蒸气工质经B泵进回气管46D、换向阀46、主回气管46A、二位三通阀50进入位于出流稳压器47内的散热器30的进流口,低温低压湿蒸气在散热器内传导加热出流稳压桶内的液体后,被压缩机10吸入吸热器20内,并在吸热器内吸热又变成低压干蒸气。至此,输送流体为主,加热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
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二位置时,气动泵的主回气管46A经二位三通阀与吸热器20的进流管连通,多功能热力机械变成一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与图1描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的运行过程基本相同,这里不再重述。
附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10、吸热器20、气动泵40、散热器30、二位三通阀5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干燥过滤器80、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吸热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干燥过滤器8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干燥过滤器80的进流口与气动泵40的主回气管46A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30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30进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压缩机10的出流口与散热器的进流管相连通,吸热器20置于较高热源中,散热器30置于出流稳压器桶47a内;
所述气动泵40,由A泵40A,A泵40A包括A泵桶41A、A泵进流阀42A、A泵出流阀43A、A泵膨胀囊44A、A泵信号阀45A,A泵进流阀42A装于A泵桶41A底部,A泵出流阀43A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A泵膨胀囊44A装于A泵桶41A内,A泵信号阀45A位于A泵膨胀囊44A内底部;
与B泵40B,B泵40B包括B泵桶41B、B泵进流阀42B、B泵出流阀43B、B泵膨胀囊44B、B泵信号阀45B,B泵进流阀42B装于B泵桶41B底部,B泵出流阀43B装于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B泵膨胀囊44B装于B泵桶41B内,B泵信号阀45B位于B泵膨胀囊44B内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进气管46B、主回气管46A、A泵进回气管46C、B泵进回气管46D、A泵信号管46a、B泵信号管46b,主进气管46B接入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46A接入换向阀46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46C一端通过A泵桶41A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44A内,另一端三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46D一端通过B泵桶41B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44B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c接口,A泵信号管46a一端与A泵信号阀45A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46b一端与B泵信号阀45B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的A泵信号阀45A和B泵信号阀45B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46a和B泵信号管46b为气控管,在靠近A泵膨胀囊44A和B泵膨胀囊44B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设有两个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气动泵还设有出流稳压器47,所述气动泵的出流稳压器47,包括出流稳压桶47a、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47a内靠近底部的出流管47b、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47c、装于止回阀47c进流口的出流过滤器47d,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的泄流阀47e组成,A泵出流阀43A和B泵出流阀43B均装于出流稳压桶47a的底部并分别与A泵桶、B泵桶底部相连通。散热器30置于该出流稳压器桶47a内;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泵置于要输送的液体内,被输送的液体自动经A泵进流阀42A、B泵进流阀42B分别进入A泵桶、B泵桶内;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时,压缩机10的出流口与散热器30的进流口连通,散热器的出流口经二位三通阀50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连通,多功能热力机械是一加热流体为主,输送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
系统运行时,使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启动压缩机10,此时,吸热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吸热器20的出流口,经管路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的工作腔内,经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高速蒸气。高温高压高速蒸气经压缩机出流口,流经管路进入散热器30内对外散热加热液体,经散热器30散热后形成的低温低压蒸气经二位三通阀50进入气动泵40的主进流管46B,再经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及其B泵进回气管46D进入B泵膨胀囊44B内,此时低温低压蒸气在B泵膨胀囊44B内继续膨胀做功,如此同时,B泵桶41B内的流体被挤压经B泵出流阀43B进入出流稳压桶47a内,再经出流过滤器47d、止回阀47c、出流管47b流出提升。当B泵桶内的流体被输送完时,B泵常闭式气体信号阀45B被系于囊底部内侧的两个对称拉索拉开,囊内的低压气体经气体信号阀45B和B泵信号管46b进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一信号输入端,推动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换向;散热后的低温低压气体转向进入A泵膨胀囊44A内,之后A泵重复上述B泵的运行。此时,B泵内的低温低压湿蒸气工质经B泵进回气管46D、换向阀46、主回气管46A、干燥过滤器8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被压缩机10吸入吸热器20内,并在吸热器内吸热又变成低压干蒸气。至此,加热流体为主,输送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
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二位置时,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经二位三通阀与压缩机10的出流管连通,散热器30被截流,此时的多功能热力机械变成一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与图1描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的运行过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增加了出流过滤器47d,这里不再重述。
附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10、吸热器20、气动泵40、散热器30、二位三通阀5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干燥过滤器80、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吸热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干燥过滤器8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干燥过滤器80的进流口与气动泵40的主回气管46A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30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30进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压缩机10的出流口与散热器的进流管相连通,吸热器20置于需要制冷的有限空间R内,散热器30置于出流稳压器桶47a内;
所述气动泵40,由A泵40A,A泵40A包括A泵桶41A、A泵进流阀42A、A泵出流阀43A、A泵膨胀囊44A、A泵信号阀45A,A泵进流阀42A装于A泵桶41A底部,A泵出流阀43A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A泵膨胀囊44A装于A泵桶41A内,A泵信号阀45A位于A泵膨胀囊44A内底部;
与B泵40B,B泵40B包括B泵桶41B、B泵进流阀42B、B泵出流阀43B、B泵膨胀囊44B、B泵信号阀45B,B泵进流阀42B装于B泵桶41B底部,B泵出流阀43B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B泵膨胀囊44B装于B泵桶41B内,B泵信号阀45B位于B泵膨胀囊44B内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进气管46B、主回气管46A、A泵进回气管46C、B泵进回气管46D、A泵信号管46a、B泵信号管46b,主进气管46B接入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46A接入换向阀46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46C一端通过A泵桶41A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44A内,另一端三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46D一端通过B泵桶41B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44B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c接口,A泵信号管46a一端与A泵信号阀45A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46b一端与B泵信号阀45B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的A泵信号阀45A和B泵信号阀45B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46a和B泵信号管46b为气控管,在靠近A泵膨胀囊44A和B泵膨胀囊44B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固定有两个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气动泵还设有出流稳压器47,所述气动泵的出流稳压器47,包括出流稳压桶47a、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47a内靠近底部的出流管47b、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47c、装于止回阀47c进流口上的进流过滤器47d,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的泄流阀47e组成,A泵出流阀43A和B泵出流阀43B均安装在出流稳压桶47a底部并分别与A泵桶底部、B泵桶底部相连通。散热器30置于该出流稳压器桶47a内;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泵置于要输送或冷却用的液体内,被输送或冷却用的液体自动经A泵进流阀42A、B泵进流阀42B分别进入A泵桶、B泵桶内;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时,压缩机10的出流口与散热器30的进流口连通,散热器的出流口经二位三通阀50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连通,多功能热力机械是一对有限空间R内制冷为主,输送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
系统运行时,使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启动压缩机10,此时,吸热器20内的工质吸收有限空间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吸热器20的出流口,经管路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的工作腔内,经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高速蒸气。高温高压高速蒸气经压缩机出流口,流经管路进入散热器30内,散热后变成的低温低压蒸气经二位三通阀50进入气动泵40的主进流管46B,再经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及其B泵进回气管46D进入B泵膨胀囊44B内,此时低温低压蒸气在B泵膨胀囊44B内继续膨胀做功,如此同时,B泵桶41B内的液体被挤压,经B泵出流阀43B进入出流稳压桶47a内,再经出流过滤器47d、止回阀47c、出流管47b流出,并在循环散热槽X内循环流动。当B泵桶内的流体被输送完时,B泵常闭式气体信号阀45B被系于囊底部内侧的两个对称拉索拉开,囊内的低压气体经气体信号阀45B和B泵信号管46b进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一信号输入端,推动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换向;从散热器散热后出来的低温低压气体转向进入A泵膨胀囊44A内,之后A泵重复上述B泵的运行过程。此时,B泵膨胀囊内的低温低压湿蒸气工质经B泵进回气管46D、换向阀46、主回气管46A、干燥过滤器8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被压缩机10吸入吸热器20内,并在吸热器内吸热又变成低压干蒸气。至此,对有限空间制冷为主,输送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
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二位置时,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经二位三通阀50与压缩机10的出流管连通,散热器30被截流,此时的多功能热力机械变成一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与图1描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的运行过程基本相同,这里不再重述。
附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10、吸热器20、气动泵40、散热器30、二位三通阀5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干燥过滤器80、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吸热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干燥过滤器8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干燥过滤器80的进流口与气动泵40的主回气管46A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30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30进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压缩机10的出流口与散热器30的进流管相连通,散热器30置于需要制热的有限空间R内,吸热器20置于出流稳压器桶47a内;
所述气动泵40,由A泵40A,A泵40A包括A泵桶41A、A泵进流阀42A、A泵出流阀43A、A泵膨胀囊44A、A泵信号阀45A,A泵进流阀42A装于A泵桶41A底部,A泵出流阀43A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A泵膨胀囊44A装于A泵桶41A内,A泵信号阀45A位于A泵膨胀囊44A内底部;
与B泵40B,B泵40B包括B泵桶41B、B泵进流阀42B、B泵出流阀43B、B泵膨胀囊44B、B泵信号阀45B,B泵进流阀42B装于B泵桶41B底部,B泵出流阀43B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B泵膨胀囊44B装于B泵桶41B内,B泵信号阀45B位于B泵膨胀囊44B内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进气管46B、主回气管46A、A泵进回气管46C、B泵进回气管46D、A泵信号管46a、B泵信号管46b,主进气管46B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46A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46C一端通过A泵桶41A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44A内,另一端三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46D一端通过B泵桶41B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44B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c接口,A泵信号管46a一端与A泵信号阀45A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46b一端与B泵信号阀45B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的A泵信号阀45A和B泵信号阀45B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46a和B泵信号管46b为气控管,在靠近A泵膨胀囊44A和B泵膨胀囊44B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固定有两个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气动泵还设有出流稳压器47,所述气动泵的出流稳压器47,包括出流稳压桶47a、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47a内靠近底部的出流管47b、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47c、装于止回阀47c进流口上的进流过滤器47d,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的泄流阀47e组成,A泵出流阀43A和B泵出流阀43B均安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并分别与A泵桶、B泵桶底部相连通。吸热器20置于该出流稳压器桶47a内;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泵置于要输送或供热用的液体内,被输送或供热用的液体自动经A泵进流阀42A、B泵进流阀42B分别进入A泵桶、B泵桶内;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时,压缩机10的出流口与散热器30的进流口连通,散热器30的出流口经二位三通阀50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连通,此时的多功能热力机械是一对有限空间R内制热为主,输送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
系统开始运行时,使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启动压缩机10,此时,吸热器20内的工质吸收出流稳压桶内液体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吸热器20的出流口,经管路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的工作腔内,经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高速蒸气。高温高压高速蒸气经压缩机出流口,流经管路进入散热器30内,在散热器内散热后变成的低温低压蒸气经二位三通阀50进入气动泵40的主进流管46B,再经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及其B泵进回气管46D进入B泵膨胀囊44B内,此时低温低压蒸气在B泵膨胀囊44B内继续膨胀做功;如此同时,B泵桶41B内的液体被挤压,经B泵出流阀43B进入出流稳压桶47a内,再经出流过滤器47d、止回阀47c、出流管47b流出,并在循环供热水槽X内循环流动或排出。当B泵桶内的流体被输送完时,B泵常闭式气体信号阀45B被系于囊底部内侧的两个对称拉索拉开,囊内的低压气体工质经气体信号阀45B和B泵信号管46b进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一信号输入端,推动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换向;从散热器30散热后出来的低温低压气体转向进入A泵膨胀囊44A内,之后A泵重复上述B泵的运行过程。此时,留在B泵膨胀囊内的低温低压湿蒸气工质经B泵进回气管46D、换向阀46、主回气管46A、干燥过滤器8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被压缩机10吸入吸热器20内,并在吸热器内吸热又变成低压干蒸气。至此,对向有限空间制热为主,输送流体为辅的热力机械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
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二位置时,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经二位三通阀50与压缩机10的出流管连通,散热器30被截流,此时的多功能热力机械变成一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与图1描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的运行过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吸热器20被置于出流稳压桶内,并增加了出流过滤器47d,这里不再重述。
当二位三通阀50处于第一位置时,吸热器置于液体中,此时的多功能热力机械具有制冷液体的热力机械。
附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10、吸-散热器20、气动泵40、散-吸热器30、二位三通换向阀50、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节流器70、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主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压缩机10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主进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制冷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一位状态,此时,做为吸热器的吸-散热器20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其中一个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做为散热器的散-吸热器30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另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做为吸热器的吸-散热器20的进流口与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气动泵40的主回气管46A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吸热器30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吸热器30进流管及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通过三通管连通,散-吸热器30置于需要制热的有限空间内,吸-散热器20置于室外或热源中;制热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二位状态,此时,制冷状态时的吸热器20转为制热状态的散热器30,制冷状态时的散热器30转为制热状态时的吸热器20;
所述气动泵40,由A泵40A,A泵40A包括A泵桶41A、A泵进流阀42A、A泵出流阀43A、A泵膨胀囊44A、A泵信号阀45A,A泵进流阀42A装于A泵桶41A底部,A泵出流阀43A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A泵膨胀囊44A装于A泵桶41A内,A泵信号阀45A位于A泵膨胀囊44A内底部;
与B泵40B,B泵40B包括B泵桶41B、B泵进流阀42B、B泵出流阀43B、B泵膨胀囊44B、B泵信号阀45B,B泵进流阀42B装于B泵桶41B底部,B泵出流阀43B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B泵膨胀囊44B装于B泵桶41B内,B泵信号阀45B位于B泵膨胀囊44B内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进气管46B、主回气管46A、A泵进回气管46C、B泵进回气管46D、A泵信号管46a、B泵信号管46b,主进气管46B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46A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46C一端通过A泵桶41A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44A内,另一端三连通接入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46D一端通过B泵桶41B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44B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c接口,A泵信号管46a一端与A泵信号阀45A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46b一端与B泵信号阀45B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的A泵信号阀45A和B泵信号阀45B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46a和B泵信号管46b为气控管,在靠近A泵膨胀囊44A和B泵膨胀囊44B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固定有两个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气动泵还设有出流稳压器47,所述气动泵的出流稳压器47,包括出流稳压桶47a、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47a内靠近底部的出流管47b、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47c、装于止回阀47c进流口上的进流过滤器47d,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的泄流阀47e组成,A泵出流阀43A和B泵出流阀43B均安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并分别与A泵桶、B泵桶的底部相连通。
制冷状态时,做为吸-散热器20处于室内,散-吸热器30处于室外,当二位四通功能换向器阀90和二位三通换向阀50都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工质沿实线方向流动,多功能热力机械运行于制冷状态,其运行过程类同于图4所描述的制冷过程;当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一位状态时,工质沿虚线方向流动,多功能热力机械运行于制热状态,其运行过程类同于图5所描述的制热过程;当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处于第一位状态,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二位状态时,工质沿实线方向流动,多功能热力机械运行于输送流体状态,其运行过程类同于图1所描述的输送流体过程;这里不再重述。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将吸附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吸附式热泵100A、单向压缩装置121、气动泵40、二位三通阀50、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
所述吸附式热泵100A为现有技术,它由吸热器20、散热器30、节流阀70、发生-吸附器10A、发生-吸附器10A的进流止回阀12A、出流止回阀11A,发生-吸附器10B、发生-吸附器进流止回阀12B、出流止回阀11B组成。
所述单向压缩装置121由压缩机10、连接于压缩机10进流口的进流止回阀12、连接于压缩机出流口的出流止回阀11组成。
所述气动泵40,由A泵40A,A泵40A包括A泵桶41A、A泵进流阀42A、A泵出流阀43A、A泵膨胀囊44A、A泵信号阀45A,A泵进流阀42A装于A泵桶41A底部,A泵出流阀43A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A泵膨胀囊44A装于A泵桶41A内,A泵信号阀45A位于A泵膨胀囊44A内底部;
与B泵40B,B泵40B包括B泵桶41B、B泵进流阀42B、B泵出流阀43B、B泵膨胀囊44B、B泵信号阀45B,B泵进流阀42B装于B泵桶41B底部,B泵出流阀43B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B泵膨胀囊44B装于B泵桶41B内,B泵信号阀45B位于B泵膨胀囊44B内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进气管46B、主回气管46A、A泵进回气管46C、B泵进回气管46D、A泵信号管46a、B泵信号管46b,主进气管46B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46A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46C一端通过A泵桶41A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44A内,另一端三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46D一端通过B泵桶41B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44B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c接口,A泵信号管46a一端与A泵信号阀45A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46b一端与B泵信号阀45B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的A泵信号阀45A和B泵信号阀45B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46a和B泵信号管46b为气控管,在靠近A泵膨胀囊44A和B泵膨胀囊44B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固定有两个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气动泵还设有出流稳压器47,所述气动泵的出流稳压器47,包括出流稳压桶47a、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47a内靠近底部的出流管47b、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47c,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的泄流阀47e组成,A泵出流阀43A和B泵出流阀43B均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相连通。
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30的进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30的进流口与气动泵40的主回气管46A相连通,
上述单向压缩装置的进流口与吸热器(蒸发器)20的出流管通过三通连通,单向压缩装置的出流口与气动泵40的主进气管通过三通相连通,气动泵的主进气管还与吸附式热泵的出流止回阀11A和11B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中间接口通过管路与气动泵40的主回气管46A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一侧接口与吸附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30的进流口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另一侧接口与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蒸发器)20的进流口或节流阀70的进流口通过三通相连通。散热器(冷凝器)30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内。
系统运行时,大量吸附着工质的物料储存于发生-吸附器10A和10B中,当加热器10A1、10B1加热物料,工质气体即自物料中解析出来并形成高压,且通过出流止回阀11A、11B输向气动泵的主进气管,当二位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时,高压工质气体流入气动泵内膨胀做功输送流体后,其余热和余压气体工质流经气动泵的主回气管46A和二位三通阀50进入位于出流稳压桶47a内的散热器30,再经散热冷凝,工质气体被冷凝成液态工质,此时所散热量加热出流稳压桶内的流体。在发生-吸附器中待物料所吸附的气体工质解析洁净后,停止加热、开始通过冷却器10A2、10B2冷却,发生-吸附器10A、10B内也因之而由高压降为低压。同时冷凝而成的液态工质流经节流阀70降压降温后进入吸热器(蒸发器)20,在吸热器内因自环境吸热而气化了的低压气态工质通过进流止回阀12A、12B返回发生-吸附器10A和10B,再次被冷却了的物料所吸附。为了使系统连续工作,可令发生-吸附器10A与10B交替工作,也可启动压缩机10同步工作。当吸热器置于有限空间内时,系统可对有限空间制冷。当二位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气动泵的主回气口46A与吸热器20的进流口连通,系统处于纯提升输送流体状态。
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将吸收式热泵原理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系统图。该热力机械主要由吸收式热泵100B、单向压缩装置121、气动泵40、二位三通阀50、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
所述吸收式热泵100B为现有技术,它由吸热器20、散热器30、膨胀阀70、干燥过滤器80、吸收器10D、发生器10C、节流阀10E、溶液泵10F组成。
所述单向压缩装置121由压缩机10、连接于压缩机10进流口的进流止回阀12、连接于压缩机出流口的出流止回阀11组成。
所述气动泵40,由A泵40A,A泵40A包括A泵桶41A、A泵进流阀42A、A泵出流阀43A、A泵膨胀囊44A、A泵信号阀45A,A泵进流阀42A装于A泵桶41A底部,A泵出流阀43A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A泵膨胀囊44A装于A泵桶41A内,A泵信号阀45A位于A泵膨胀囊44A内底部;
与B泵40B,B泵40B包括B泵桶41B、B泵进流阀42B、B泵出流阀43B、B泵膨胀囊44B、B泵信号阀45B,B泵进流阀42B装于B泵桶41B底部,B泵出流阀43B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B泵膨胀囊44B装于B泵桶41B内,B泵信号阀45B位于B泵膨胀囊44B内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进气管46B、主回气管46A、A泵进回气管46C、B泵进回气管46D、A泵信号管46a、B泵信号管46b,主进气管46B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46A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46C一端通过A泵桶41A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44A内,另一端三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46的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46D一端通过B泵桶41B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44B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c接口,A泵信号管46a一端与A泵信号阀45A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46b一端与B泵信号阀45B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所述的A泵信号阀45A和B泵信号阀45B为常闭气体信号阀,A泵信号管46a和B泵信号管46b为气控管,在靠近A泵膨胀囊44A和B泵膨胀囊44B底部周边内侧各自对称地固定有两个拉索固定件,各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固定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其常闭气体信号阀的开启着力点相连,每根拉索的长度小于其泵桶截面沿拉索方向的距离的一半。
气动泵还设有出流稳压器47,所述气动泵的出流稳压器47,包括出流稳压桶47a、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47a内靠近底部的出流管47b、装于出流管底端的止回阀47c,装于止回阀进流口的出流过滤器47d,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的泄流阀47e组成,A泵出流阀43A和B泵出流阀43B均与出流稳压桶47a底部相连通。
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端,散热器(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
上述单向压缩装置的进流口与吸热器(蒸发器)20的出流管通过三通连通,单向压缩装置的出流口与散热器30的进气管通过三通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气管还与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10C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中间接口通过管路与气动泵40的主进气管46B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一侧接口与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30的出流口相连通,二位三通阀50的另一侧接口与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冷凝器)30的进流口通过三通相连通。散热器(冷凝器)30装于出流稳压桶47a内。气动泵的主回气管46A与干燥过滤器80的进流口相连通,干燥过滤器80的出流口与膨胀阀70的进流口相连通,膨胀阀70的出流口与吸热器20的进流口相连通,吸热器20的出流口与吸收器10D的进流口相连通。
系统运行时,溶液在发生器10C中被加热,部分工质因之气化,使之它由富液变化为贫液,贫液通过节流阀10E降压后进入吸收器10D。在吸收器10D中贫液因吸收了来自吸热器(蒸发器)20的气态工质,再次变成富液,同时放出吸收热,随后富液又被溶液泵10F泵送回发生器10C,从而完成溶液循环。在发生器10C中部分工质气化后输出,当二位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时,高压工质气体流入散热器30内加热出流稳压桶47a内的流体,其余热和余压气体工质流经气动泵的主进气管46B和二位五通阀46进入气动泵40输送流体,此时利用后的余热和余压气体工质经气动泵的主回气管46A,并流经干燥过滤器80、膨胀阀70进入吸热器20内吸热后化成气态工质,吸热后的工质进入吸收器10D,来自发生器10C的贫液将其吸收后成为富液,并泵送回发生器10C,以备再次气化,从而完成了工质循环。为了使系统连续稳定工作,当外供热源不足时也可启动压缩机10同步工作。当吸热器置于有限空间内时,系统可对有限空间制冷。当二位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气动泵的主进气口46B与吸收式热泵100B的发生器10C的出流口连通,系统处于纯提升输送流体状态。
尽管已经结合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具体形式,相反,其目的在于覆盖理所当然会落入所述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替代方式、改型、各种特征要素的再组合而衍生的新组合和等同体。

Claims (28)

1.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吸热器置于热源中;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出流管、泄流阀,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泄流阀装于出流稳压桶的底部,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
3.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散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散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所述散热器位于出流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出流管、泄流阀,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泄流阀装于出流稳压桶的底部, 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散热器位于出流稳压桶内。
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任意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吸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吸热器进流管及散热器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6.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加热流体、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散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散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相连通;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所述散热器位于出流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出流管、泄流阀,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装有止回阀,泄流阀装于出流稳压桶的底部,止回阀与泄流阀的阀杆在同一轴线上,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散热器位于出流稳压桶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管及压缩机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9. 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有限空间制冷、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散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散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相连通,吸热器置于需要制冷的有限空间内;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所述散热器位于出流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出流管、泄流阀,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装有止回阀,泄流阀装于出流稳压桶的底部,止回阀与泄流阀的阀杆在同一轴线上,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散热器位于出流稳压桶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10所述的任意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管及压缩机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12.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有限空间制热、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热器、散热器、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吸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散热器的进流口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散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相连通,散热器置于需要制热的有限空间内;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B,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所述吸热器位于出流器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出流管、泄流阀,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装有止回阀,泄流阀装于出流稳压桶的底部,止回阀与泄流阀的阀杆在同一轴线上,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所述的任意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管及压缩机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15.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吸-散热器、散-吸热器、气动泵、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主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压缩机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主进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制冷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一位状态,做为吸热器的吸-散热器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其中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做为散热器的散-吸热器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另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相连通,吸-散热器置于需要制冷的有限空间内,散-吸热器置于室外或冷源中;制热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二位导通状态,制冷状态时的吸热器转为制热状态的散热器,制冷状态时的散热器转为制热状态时的吸热器;
所述气动泵由A泵,A泵包括A泵桶、A泵进流阀、A泵出流阀、A泵膨胀囊、A泵信号阀,A泵进流阀和A泵出流阀装于A泵桶底部,A泵膨胀囊装于A泵桶内,A泵信号阀位于A泵膨胀囊底部;
与B泵,B泵包括B泵桶、B泵进流阀、B泵出流阀、B泵膨胀囊、B泵信号阀,B泵进流阀和B泵出流阀装于B泵桶底部,B泵膨胀囊装于B泵桶内,B泵信号阀位于B泵膨胀囊底部;
与换向系,换向系包括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管、主回气管、A泵进回气管、B泵进回气管、A泵信号管线、B泵信号管线,主进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进气口,主回气管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主回气口,A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A泵桶顶部接入A泵膨胀囊内,另一端连通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o1、o2接口,B泵进回气管一端通过B泵桶顶部接入B泵膨胀囊内,另一端接入二位五通换向阀c接口,A泵信号管线一端与A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信号输入端连通,B泵信号管线一端与B泵信号阀的信号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二位五通换向阀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连通;
及与A泵出流阀、B泵出流阀相连通的出流器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的出流器包括出流稳压桶、出流管、泄流阀,出流管的进流口一端插入出流稳压桶底部,泄流阀装于出流稳压桶的底部, A泵出流阀和B泵出流阀均与出流稳压桶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5、16所述的任意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散-吸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功能换向阀,二位三通功能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吸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吸热器进流管及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连通的进回气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5、16所述的任意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吸-散热器进流管口、散-吸热器出流管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主回气口之间通过管路接有二位四通功能转换阀,二位四通功能转换阀的第一位置使吸-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同时使散-吸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二位四通功能转换阀处于第二位置时,使吸-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散-吸热器的出流口相连通。
19.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吸附式热泵、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气动泵的主进气口、主回气口通过管路串接在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的进流口端或散热器的进流口端的支管路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的进流口端,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在所述气动泵的进流管路上和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的出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并联接入单向压缩装置,所述单向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连通在压缩机出流口上的出流止回阀、连通在压缩机进流口上的进流止回阀。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的出流口端,散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在所述吸附式热泵的散热器的进流管路上和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的出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并联接入单向压缩装置,所述单向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连通在压缩机出流口上的出流止回阀、连通在压缩机进流口上的进流止回阀。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吸附式热泵的散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进流管及吸附式热泵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吸附式热泵的吸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吸附式热泵的散热器的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吸热器的进流管及散热器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24.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所述用于制冷或制热或输送流体的热力机械主要由吸收式热泵、气动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气动泵的主进气口、主回气口通过管路串接在吸收式热泵的吸热器的进流口端或散热器的进流口端的支管路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的进流口端,散热器的进流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口相连通,在所述气动泵的进流口管路上和吸收式热泵的吸热器的出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并联接入单向压缩装置,所述单向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连通在压缩机出流口上的出流止回阀、连通在压缩机进流口上的进流止回阀。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泵串接在散热器的出流口端,散热器的出流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口相连通,在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的进流口管路上和吸收式热泵的吸热器的出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并联接入单向压缩装置,所述单向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连通在压缩机出流口上的出流止回阀、连通在压缩机进流口上的进流止回阀。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进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进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散热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散热器的进流管及吸收式热泵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力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吸收式热泵的吸热器的进流管和气动泵的主回气管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泵的主回气管插接,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吸收式热泵的散热器的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吸热器的进流管及散热器的出流管通过三通管连通。
CN 201110198950 2011-07-16 2011-07-16 多用途热力机械 Active CN102538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98950 CN102538296B (zh) 2011-07-16 2011-07-16 多用途热力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98950 CN102538296B (zh) 2011-07-16 2011-07-16 多用途热力机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8296A CN102538296A (zh) 2012-07-04
CN102538296B true CN102538296B (zh) 2013-10-09

Family

ID=46345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98950 Active CN102538296B (zh) 2011-07-16 2011-07-16 多用途热力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38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7937B (zh) * 2013-06-24 2015-07-08 王政玉 多用途热泵
CN105180515B (zh) * 2015-10-26 2018-07-27 王超颖 一种多用途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1095B2 (ja) * 2003-04-09 2009-08-2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1520208B (zh) * 2009-04-13 2010-07-14 清华大学 一种余热回收型浴室热水锅炉装置
CN101650052A (zh) * 2009-06-25 2010-02-17 太仓南极风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热水系统
CN201476169U (zh) * 2009-09-08 2010-05-19 姬涌 回收利用洗浴废水余热加热洗浴热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8296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gas sorption refrigeration thermodynamic cycle driven by low-grade thermal energy
Wang et al. Solar driven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responding to various heating source temperatures
WO2017071106A1 (zh) 一种多用途泵系统
US5685152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to mechanical energy
CN100575817C (zh) 制冷循环装置
KR100903765B1 (ko) 태양열과 수축열 히트펌프를 이용한 중앙 냉, 난방 공급시스템
CN106170668A (zh) 一种提供蒸汽动力的方法
CN102563987A (zh) 有机朗肯循环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及方法
CN107091542A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的耦合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JP5379137B2 (ja) 二段式低温空気冷却型吸着冷房設備及び冷房設備を作動させる方法
CN1743761A (zh) 具有波纹管直流阻断结构的双向进气型脉管制冷机
CN105008822B (zh) 废热利用热泵系统和热机驱动式蒸气压缩式热泵系统
CN100575822C (zh) 复合式太阳能制冷装置
CN103670970A (zh) 一种对太阳能实现梯级利用的冷热电多联供装置及方法
CN107313819A (zh) 一种集成热泵和发电功能的新型热能利用系统
CN107882603A (zh) 构造冷源能量回收系统、热力发动机系统及能量回收方法
WO2022033604A1 (zh) 一种热管式取热集成冷电热联用的采-用一体化地热系统
RZ et al. Heat pumps for efficient low grade heat uses: From concept to application
CN102538296B (zh) 多用途热力机械
CN202501677U (zh) 有机朗肯循环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
CN103277937B (zh) 多用途热泵
CN103075835B (zh) 一种新型吸附式制冷与发电联供装置
CN102562195A (zh) 一种热泵式发动机
JP6327544B2 (ja) 排熱利用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11981686A (zh) 一种基于自发电技术的空调型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1

Address after: 226100 Guangzhou road Jiangsu city Nantong Province Haime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 999

Patentee after: Nan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803, room 2, block A, No. 264209, Wenhua West Road, hi tech District, Shandong, Weihai

Patentee before: Wang Zheng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1

Address after: 226000 No. 500, Qilong Road, Changle Town, Haime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Qiuy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100 Guangzhou Road 999 Haime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