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0086A -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0086A
CN102510086A CN2011103692960A CN201110369296A CN102510086A CN 102510086 A CN102510086 A CN 102510086A CN 2011103692960 A CN2011103692960 A CN 2011103692960A CN 201110369296 A CN201110369296 A CN 201110369296A CN 102510086 A CN102510086 A CN 102510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bus
storage battery
photovoltaic cell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92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0086B (zh
Inventor
盛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hina EPR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hina EPR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hina EPR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11103692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0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0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0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0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包括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和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等组成。通过基于母线电压变化的一体化能量调度软件,实现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的多功率流向功能。

Description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并网控制技术领域,涉及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等资源所固有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决定了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必然会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显著影响,必须有先进的储能逆变一体化技术作支撑。储能逆变一体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能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使太阳能发电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
国内已投入运行的光伏并网系统大部分都没有储能逆变一体化设计。随着我国投建光伏电站规模的扩大,其对电网造成的电能质量的影响及功率波动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提高电网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接纳能力,增强电网的兼容性,在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光伏储能逆变器一体化设计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现有技术的储能系统并入光伏并网系统主要有交流侧并入和直流侧并入两种方式。
1.1、交流侧并入
从交流侧接入是将储能经逆变器接于光伏并网系统的交流侧,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储能系统和光伏组件分别经并网逆变器接于系统交流侧,通过在交流侧统一调度和控制,以平滑光伏组件的输出,并将电能安全稳定的送入电网。
在交流侧连接方式下,光伏组件不能直接为储能系统充电,降低了光伏的利用率和储能系统的灵活性。
2.2、直流侧并入
从直流侧接入是指储能经光伏控制器接于系统直流侧,再经逆变器并入电网,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光伏组件将电能存入储能系统,通过储能装置将电能稳定的送入电网。
光伏组件经光伏控制器,转换成稳定电能为储能系统充电,并以可控功率按需送入电网。这种接入方式主要针对电化学储能,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储能系统对系统输出功率的平滑作用由储能的接入比例决定,其所需电池的容量较低,不需要复杂的控制。
直流侧连接方式由于光伏组件通过控制器和蓄电池连接,提高了储能系统的灵活性,但影响了光伏组件的最大工作点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技术的不足,创新的提出了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是基于多向限工作、多功率流向的一体化并网光伏发电装置。此装置通过直流母线功率并联的方式,将光伏能源与储能装置协调控制,灵活、高效的解决了光伏等新能源的不稳定性与高质量并网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解决了光伏组件全天候应用等难题并兼顾了对接入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调节的多象限运行方式和灵活的实时调度功能,对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提高供电的电能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系统功能框图如附图3所示,该一体化由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和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等装置组成,这三部分由内部直流母线互联在一起,实现多源协调控制,组合多种能源的输出模式,有效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弱光能量利用率和改善光伏能源的并网电能质量。,框图内功能模块为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中主要功能模块。
所述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包括:光伏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桥式IGBT桥式模组和PWM控制板;
所述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包括:储能电池管理控制器、桥式IGBT功率电路和PWM控制器;
所述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包括:桥式IGBT模块、电压采样、电流采样电路和SPWM控制电路;
所述基于母线电压变化的一体化调度控制软件包括对上述实现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的三个装置之间的协调控制策略;
所述协调控制策略包括:当阳光较强时,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通过升压变换给直流母线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流,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正向向电网输出同频、同相的交流电力;在满功率发电时,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处于待机或浮充状态;在部分功率发电时,此时,光伏电池的一部分能量通过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给储能电池充电;当阳光较弱时,储能电池双向变换装置正向变换和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一起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以实现稳定的并网交流电力;在夜间无阳光时,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停止工作,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反向从交流电网变换直流,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反向从直流母线给储能电池充电;充满后,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同时,也有储能电池双向变换器单独给直流母线电压维持稳定,通过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向交流电网输送同频、同相的交流电力;
所述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通过内部直流母线进行互连,上述三个装置之间通过高效、稳定的CAN总线互连,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将直流母线的能量适时的并入电网或将电网能量转换到直流母线上,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
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的拓扑结构如附图4所示,PV光伏组件通过第五部分的直流H桥的左臂桥同步BOOST变换,实现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变换,以维持母线电压稳定,直流H桥的右臂桥同步BUCK-BOOST变换,同步BOOST变换实现储能电池的稳定升压功能,在多源协调控制策略下稳定母线电压,同步BUCK变换实现储能电池智能化充电,第十部分的交流H桥变换器,在协调控制策略下正向功率流将直流母线能量逆变位与电网同频、同相的交流,反向变换时,将电网交流可控整流为高功率因数的直流电压,以提供电池充电的直流母线电压稳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依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全天候工作效应;
2、依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光伏组件工作效率最大化;
3、依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多象限、多工作模式;
4、依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并网能量稳定的优点;
5、依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对电网系统进行削峰填谷的功能;
6、依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拓扑结构简洁,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7、依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对发电时间和容量灵活调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交流侧并入方式原理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直流侧并入方式原理图。
图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系统功能框图。
图4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的拓扑结构图。
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模式1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模式2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模式3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模式4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模式5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光照利用-输出功率效果图。
图4-图9中,1-光伏阵列,2-直流断路器1,3-直流电容,4-电感1,5-直流H桥,6-电感2,7-直流断路器2,8-储能部件,9-直流支撑电容,10-逆变H桥,11-滤波单元,12-隔离变压器,13-交流断路器,14-电网,15-采样、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系统工作原理和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模式1:仅光伏能量并网
光伏阵列的输出能源满足调度并网能源时,电感L1和Q1、Q2构成的升压电路完成MPPT功能,将PV光伏产生的全时间段能量提升到母线电压上,母线支撑能量通过交流H桥向电网供电。通过调整交流H桥的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的相位角及控制环节的参数来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控制,根据调度指令实时调节有功、无功功率。能量流如图5红线所示。
模式2:光伏能量和储能系统共同并网
光伏阵列的输出能源不能满足调度并网能源,特别是早晚或阴天的弱光时,电感L1、直流H桥构成的升压电路完成MPPT功能,此时储能电池通过L2、直流H桥构成升压工作模式完成不足能量的补偿,母线支撑能量通过交流H桥向电网供电,并实时调节有功、无功功率。能量流如图6红线所示.
模式3:光伏能量提供储能系统和并网能量
光伏阵列的输出能源大于满足调度并网能源时,电感L1和直流H桥构成的升压电路完成MPPT功能,此时储能电池通过L2、直流H桥构成降压工作模式完成对储能电池能量的补偿,母线支撑电压通过交流H桥向电网输出设定期望的能量。能量流如图7红线所示
模式4:电网向储能系统馈送能量
电网通过交流H桥工作可控整流模式,向储能电池通过L2、直流H桥构成降压工作模式完成对储能电池能量的补偿,实现电网削峰的功能。能量流如图8红线所示
模式5:储能系统向电网提供能量
储能电池通过L2、直流H桥构成升压工作模式完成对母线电压支撑功能,通过交流逆变桥向电网馈送能量。实现对市电的填谷功能。能量流如图9红线所示。
该发明涉及到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所获得的光照利用-输出功率效果图,如图10所示,满功率发电时,绿色的部分是现有光伏逆变系统所不能收集的能量。矩形面积为逆变器输出的稳定功率,黄色的部分为储能部分补充的能量。
部分功率发电时,图中蓝色的部分是转移到蓄电池中的能量。如图10所示。
此处已经根据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下进行适当的替换或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仅仅是例证性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定义。

Claims (1)

1.一种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现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和基于母线电压变化的一体化调度控制软件,从而实现多功率流向控制;
所述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包括:光伏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桥式IGBT桥式模组和PWM控制板;
所述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包括:储能电池管理控制器、桥式IGBT功率电路和PWM控制器;
所述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包括:桥式IGBT模块、电压采样、电流采样电路和SPWM控制电路;
所述基于母线电压变化的一体化调度控制软件包括对上述实现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的三个装置之间的协调控制策略;
所述协调控制策略包括:当阳光较强时,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通过升压变换给直流母线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流,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正向向电网输出同频、同相的交流电力;在满功率发电时,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处于待机或浮充状态;在部分功率发电时,此时,光伏电池的一部分能量通过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给储能电池充电;当阳光较弱时,储能电池双向变换装置正向变换和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一起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以实现稳定的并网交流电力;在夜间无阳光时,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停止工作,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反向从交流电网变换直流,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反向从直流母线给储能电池充电;充满后,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同时,也有储能电池双向变换器单独给直流母线电压维持稳定,通过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向交流电网输送同频、同相的交流电力;
所述光伏电池能量变换装置、储能电池双向能量变换装置通过内部直流母线进行互连,上述三个装置之间通过高效、稳定的CAN总线互连,直流母线能量双向变换装置将直流母线的能量适时的并入电网或将电网能量转换到直流母线上,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
CN201110369296.0A 2011-11-18 2011-11-18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0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9296.0A CN102510086B (zh) 2011-11-18 2011-11-18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9296.0A CN102510086B (zh) 2011-11-18 2011-11-18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086A true CN102510086A (zh) 2012-06-20
CN102510086B CN102510086B (zh) 2015-06-10

Family

ID=46222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929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0086B (zh) 2011-11-18 2011-11-18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008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547A (zh) * 2013-04-10 2013-06-26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双向逆变器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3337868A (zh) * 2013-06-26 2013-10-02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抑制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79645A (zh) * 2014-05-08 2015-07-1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55667A (zh) * 2018-01-18 2018-06-12 湖南科比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机驱动器弱功率控制电路与方法
CN109004676A (zh) * 2018-08-27 2018-12-14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光储发电并网系统
CN109075697A (zh) * 2018-02-11 2018-12-21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fc电路输出电压的纹波优化控制方法及相关电路
CN109478788A (zh) * 2017-05-15 2019-03-15 戴纳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光伏能量的能量存储系统和存储光伏能量的方法
CN109494807A (zh) * 2018-12-29 2019-03-19 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自动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031A (zh) * 2007-06-08 2008-02-06 清华大学 一种快速稳定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三相并网控制方法
CN201160228Y (zh) * 2008-02-14 2008-12-03 合肥三川自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极低功耗太阳能光伏系统市电补充充电控制器
CN101902056A (zh) * 2009-06-01 2010-12-01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不间断电源和使不间断电源省电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031A (zh) * 2007-06-08 2008-02-06 清华大学 一种快速稳定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三相并网控制方法
CN201160228Y (zh) * 2008-02-14 2008-12-03 合肥三川自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极低功耗太阳能光伏系统市电补充充电控制器
CN101902056A (zh) * 2009-06-01 2010-12-01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不间断电源和使不间断电源省电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旭柱等: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黎涛: "储能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控制策略研究", 《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547B (zh) * 2013-04-10 2015-09-16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双向逆变器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3178547A (zh) * 2013-04-10 2013-06-26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双向逆变器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3337868A (zh) * 2013-06-26 2013-10-02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抑制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79645B (zh) * 2014-05-08 2018-10-0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169131A1 (zh) * 2014-05-08 2015-11-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4779645A (zh) * 2014-05-08 2015-07-1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78788A (zh) * 2017-05-15 2019-03-15 戴纳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光伏能量的能量存储系统和存储光伏能量的方法
CN108155667A (zh) * 2018-01-18 2018-06-12 湖南科比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机驱动器弱功率控制电路与方法
CN109075697A (zh) * 2018-02-11 2018-12-21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fc电路输出电压的纹波优化控制方法及相关电路
CN109075697B (zh) * 2018-02-11 2020-10-02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fc电路输出电压的纹波优化控制方法及相关电路
CN109004676A (zh) * 2018-08-27 2018-12-14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光储发电并网系统
CN109494807A (zh) * 2018-12-29 2019-03-19 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自动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94807B (zh) * 2018-12-29 2021-12-21 四川太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自动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086B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0086B (zh) 多象限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装置
Bhatti et al.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using photovoltaic: Status and technological review
CN105743127A (zh) 一种户用新能源发电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111642U (zh) 一种太阳能与电能双向变换系统
CN101841188A (zh) 电能回馈式光网混合供电不间断逆变电源
CN204376420U (zh) 一种微电网能量管理控制系统
CN101860270A (zh) 一种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接入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867291A (zh) 户用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CN109066822A (zh) 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多点分散式配电系统调度方法
CN102882280A (zh) 一种基于电容混合蓄能的高效率风光、市电互补供电装置
CN105811458A (zh) 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105576685A (zh) 新能源微电网储能系统
CN103501020A (zh) 市电网络和光伏组件组成的复合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82443B (zh)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功能的v2g系统
CN107785927A (zh) 一种光伏离并网发电一体控制系统
CN203086161U (zh) 分布式发电协调控制系统
CN108418245A (zh) 一种简化的直流微电网联络线恒功率控制方法
CN203596618U (zh) 一种柜式直流供电系统
CN203218892U (zh) 一种用于光伏辅助并网发电的控制器及使用其的发电系统
Xu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DC micro-grid in data center
CN108599255A (zh) 一种考虑电-气互联的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
CN105048505B (zh) 一种用于智能小区的风光互补型微电网系统
CN205385293U (zh) 新能源微电网储能系统
CN201656848U (zh) 一种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接入系统
CN203722249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ELE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Effective date: 201308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192 HAIDIAN, BEIJING TO: 102200 CHANGPING,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09

Address after: 102200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South Shao Zhen Nan Road No. 16

Applicant after: China Electric Prime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192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mall Camp Road No. 15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lectric Prime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