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8524A - 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8524A
CN102508524A CN2011103766822A CN201110376682A CN102508524A CN 102508524 A CN102508524 A CN 102508524A CN 2011103766822 A CN2011103766822 A CN 2011103766822A CN 201110376682 A CN201110376682 A CN 201110376682A CN 102508524 A CN102508524 A CN 102508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esign
server
data center
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766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
谷俊杰
滕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766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85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8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8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是在集装箱内设置四个模块来实现,包括:双排机架功能模块设计、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设计、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设计和主板镜像功能模块设计,其中:双排机架功能模块设计:双排机架排放就是在集装箱内排放两排的机架,机架中间留有维护通道用于设备安装和服务器维护,同时提高单位体积内数据中心的性能;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设计:将原有的UPS分成多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其工作的极限,增加数据中心的性能时直接更换工作性能更高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并联使用,这样就不会为使用中再增加UPS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是使用双排的机架设计方式,增加了服务器的数量,提高了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性能。同时使用了一种UPS-HUB冗余功能模块,最大限度的使用UPS的资源,方便服务器的增容。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把机柜设备放置在建筑内的。建筑本身的建设周期长、施工成本高、适应性差。根据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数据,传统的数据中心从规划设计到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平均需要12至22个月。空调、配电、线缆等基础设施一旦施工完成便很难扩容和改造。而数据中心支持的大多数业务、服务却是日新月异,其发展之迅猛,以至于资深的分析师也难以估算出未来的计算和存储容量的增长,数据中心往往在3年后便变得难以适应业务的要求。如何让数据中心能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IT业务的增长,实现灵活扩容的问题。同时这种容量的扩展方式还必须是成本低廉的、高效率的。为解决这一问题集装箱数据中心就应运而生了,提出短短的几年里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装箱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在狭小的空间内,如何提高机柜的密度,按人机工效学的原则安排维护人员的活动空间,都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密度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在集装箱内设置四个模块来实现,包括:双排机架功能模块设计、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设计、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设计和主板镜像功能模块设计,其中:
双排机架功能模块设计:双排机架排放就是在集装箱内排放两排的机架,机架中间留有维护通道用于设备安装和服务器维护,同时提高单位体积内数据中心的性能; 
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设计:将原有的UPS分成多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其工作的极限,增加数据中心的性能时直接更换工作性能更高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并联使用,这样就不会为使用中再增加UPS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该模块是在服务器和机架的上实现的,当数据中心建立后,在机架和服务器设备上加以改进,包括两个方面,1)在两个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滑轨,通过滑轨整体移动机架以调整维护通道的空间;2)机架中间设置维护通道,维护通道也是主通风道,两个机架与集装箱两侧壁之间的空间为侧通风道,通过移动机架调节维护通道和通风道的空间来实现对整个计算中心的设备维护和通风;滑轨底部与集装箱固定,滑轨上部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的底部还设置有锁止机构,机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锁止机构将机架与滑轨锁定。
主板镜像功能模块:使用双排机架设计,机架的宽度就会减小,所以以前的服务器长度不能装进去,所以要设计较短的服务器,在这种服务器里使用主板镜像设计,就是在同一个机箱里使用两个主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改变机架的排放方式、服务器的结构等提高了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各设备排放密度,实现了高密度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数据中心单位体积内的运算和存储的能力,节约了成本方便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UPS-HUB冗余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板镜像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可分为四个模块实现,分别是双排机架功能模块、UPS-HUB冗余功能模块、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主板镜像功能模块。
双排机架功能模块:传统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机架的排布是单列的,即一排排列,两侧留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过道,便于装配人员和维修人员对服务器的安装和维护,同时这样也可以减少制冷的压力,但是所容纳的服务器的数量就少了。双排机架排放就是集装箱内排放两排的机架,机架中间留有维护通道用于安装和维护服务器,可以加大的提高单位体积内数据中心的性能。 
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这是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在原有的UPS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将原有的UPS分成多个模块,及模块化,每一个模块都有其工作的极限,要增加数据中心的性能时可以直接更换工作性能更高的一个或几个模块,这样就不会有因增加UPS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在服务器和机架的上实现的,当数据中心建立后,由于使用的是双排机架设计,因此后面所流的通风道就很有限了,不能实际操作维护,本模块就是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机架和服务器等设备上加以改进,机架的外侧与集装箱之间的空间是通风道,为了在维护时增加维护通道空间,在双机架的底部设置滑轨,机架在滑轨上可以移动,设备 维护时,通过移动机架增加维护通道的宽度,需要通过侧通风道对机架上的设备进行维护时,可以将两个机架向集装箱的另一侧移动,以提高一侧通风道的宽度,这样理论上就增加了一倍的容量,同时方便对整个计算中心进行维护的目的。滑轨底部与集装箱固定,滑轨上部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的底部还设置有锁止机构,机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锁止机构将机架与滑轨锁定。
主板镜像功能模块:使用双排机架设计,机架的宽度就会减小,所以以前的服务器长度不能装进去,所以要设计较短的服务器,在这种服务器里使用主板镜像设计,就是在同一个机箱里使用两个主板。
实施例:
1)双排机架的设计方法极大的提高了集装箱的容量,再加上使用了面维护的服务器,就解决了风道狭窄带来的安装和维护不便的问题;
2)本发明使用了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输入两路互不影响线路的市电,保证不会因线路问题集装箱断电的故障的发生,该模块里使用了两个UPS冗余,正常是两个UPS同时工作,各承担一般的电量转换,当一个UPS出现问题是另一个也可以满足整个系统的供电。在UPS后加上了HUB功能模块,升级时只需要换模块就行;
3)机架采用滑轨移动,工程师可以方便地在双机架任何一侧进行安装、拆卸和检查电缆,而采用短服务器、存储(深度方向)较容易在集装箱内放置两排,提高箱体机柜的密度,增加数据中心的面积使用率;
4)主版镜像的使用可以缩短服务器的长度,更适应双排的机架模式,使用了两个主板是服务器的性能的到了提升,这样即节省了材料又增加了性能;
5)本设计方法可以极大的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数据中心的计算和存储性能,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有利于环保,节约了成本,获得更靠的性价比。可以减少集装箱的数量,更方便了运输和放置。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2)

1.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集装箱内设置四个模块来实现,包括:双排机架功能模块设计、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设计、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设计和主板镜像功能模块设计,其中:
双排机架功能模块设计:双排机架排放就是在集装箱内排放两排的机架,机架中间留有维护通道用于设备安装和服务器维护,同时提高单位体积内数据中心的性能; 
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设计:将原有的UPS分成多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其工作的极限,增加数据中心的性能时直接更换工作性能更高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并联使用,这样就不会为使用中再增加UPS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该模块是在服务器和机架的上实现的,当数据中心建立后,在机架和服务器设备上加以改进,包括两个方面,1)在两个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滑轨,通过滑轨整体移动机架以调整维护通道的空间;2)机架中间设置维护通道,维护通道也是主通风道,两个机架与集装箱两侧壁之间的空间为侧通风道,通过移动机架调节维护通道和通风道的空间来实现对整个计算中心的设备维护和通风;
主板镜像功能模块:使用双排机架设计,机架的宽度就会减小,所以以前的服务器长度不能装进去,所以要设计较短的服务器,在这种服务器里使用主板镜像设计,就是在同一个机箱里使用两个主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滑轨底部与集装箱固定,滑轨上部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的底部还设置有锁止机构,机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锁止机构将机架与滑轨锁定。
CN2011103766822A 2011-11-24 2011-11-24 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25085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66822A CN102508524A (zh) 2011-11-24 2011-11-24 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66822A CN102508524A (zh) 2011-11-24 2011-11-24 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8524A true CN102508524A (zh) 2012-06-20

Family

ID=46220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766822A Pending CN102508524A (zh) 2011-11-24 2011-11-24 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852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770A (zh) * 2002-06-13 2003-12-31 民盈电讯有限公司 箱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其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CN201413488Y (zh) * 2009-04-16 2010-02-2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的高密度服务器散热架构装置
CN102073510A (zh) * 2009-11-23 2011-05-2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度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770A (zh) * 2002-06-13 2003-12-31 民盈电讯有限公司 箱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其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CN201413488Y (zh) * 2009-04-16 2010-02-2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的高密度服务器散热架构装置
CN102073510A (zh) * 2009-11-23 2011-05-2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度服务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7941B2 (en) Computer bay cooling device and computer equipment comprising same
US10531591B2 (en) Data center racks and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non-electronic equipment
US8773861B2 (en) Reconfigurable shelf for computing modules
US8867214B2 (en) Modular server design for use in reconfigurable server shelf
US7724513B2 (en) Container-based data center
US7173821B2 (en) Computer rack with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8720043B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rack system
US20080209931A1 (en) Data centers
US20130094136A1 (en) Flexible data center and methods for deployment
CN202486658U (zh) 可灵活配置的高密度模块化服务器结构
US20090254763A1 (en) Management of power-efficient data center
CN101639712A (zh) 服务器
US20140240917A1 (en) Cooling circuit system, in particular to be used in a data cent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11395432B2 (en) Managing a data center
CN100593769C (zh) 机架安装的计算机设备
CN203748129U (zh) 适用于总线集成的模块化机柜
CN203133675U (zh) 高密度服务器
CN103547107A (zh) 支撑装置
CN102508524A (zh) 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CN203884102U (zh) 工业计算机柜的多轨道结构
CN206133539U (zh) 硬盘测试机
CN106371528A (zh) 一种服务器
CN102236370A (zh) 存储器
CN203435246U (zh) 一种安装底座及机柜
CN211970459U (zh) 一种仓储用通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