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6896A -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6896A
CN102506896A CN2011103187961A CN201110318796A CN102506896A CN 102506896 A CN102506896 A CN 102506896A CN 2011103187961 A CN2011103187961 A CN 2011103187961A CN 201110318796 A CN201110318796 A CN 201110318796A CN 102506896 A CN102506896 A CN 102506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detector
light intensity
clockwise
circulator
backward scat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87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6896B (zh
Inventor
马慧莲
孙众
陈妍
金仲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1103187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6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6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6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6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68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及方法。它在谐振式光学陀螺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测得谐振曲线,对背散射噪声抑制前后谐振曲线的不对称度进行标定和比较,得到背散射噪声对陀螺系统的影响。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装置:扫描信号发生器、激光器、第一耦合器、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一环形器、第二环形器、第二耦合器、环形谐振腔、第一光电探测器、第二光电探测器、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可以在谐振式光学陀螺系统中直接进行测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谐振式光学陀螺(Resonator Optic Gyro,ROG)是一种基于Sagnac效应实现角速度检测的高精度惯性传感器,它通过检测谐振腔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传播光束的谐振频率差得到物体的旋转角速度。相比于干涉式光学陀螺,谐振式光学陀螺在小型化和集成化上具有较大优势。
在谐振式光学陀螺的环形谐振腔中,需要同时引入顺时针(Clockwise,CW)和逆时针(Counterclockwise,CCW)方向的两束光,CW方向光束在谐振腔中传输时产生的背向散射光对CCW光束来说是一种干扰,反之亦然。由于谐振式光学陀螺要求光源具有高相干性,背向散射噪声已成为影响陀螺精度提高的最主要光学噪声之一。对背散射噪声的研究,一般地,需要通测试谐振腔内各点背散射系数的大小,通过分布积分的方式进行求解得到背散射噪声影响大小。
现有的背散射噪声测试方法,是通过信号发生器(Signal Generator)产生锯齿波对激光器输出光频率进行扫描,激光器输出光进入谐振腔后,一部分光沿CW方向通过谐振腔,利用光电探测器(Photodetector,PD)对其进行检测,可以得到谐振输出曲线,另一部分光沿CCW方向返回,形成背向散射光,利用光电探测器对其进行检测,可以得到背散射输出曲线,对最大背散射峰和谐振深度进行比较,就能够得到背散射系数,将有相应背散射特性的谐振腔应用于谐振式光学陀螺系统,通过理论推导,计算出背散射噪声影响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及方法。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包括扫描信号发生器、激光器、第一耦合器、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一环形器、第二环形器、第二耦合器、环形谐振腔、第一光电探测器、第二光电探测器、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和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扫描信号发生器、激光器、第一耦合器一端顺次连接,第一耦合器另一端分为逆时针和顺时针两路:逆时针一路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一环形器、第二耦合器、环形谐振腔顺次连接,顺时针一路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二环形器、第二耦合器、环形谐振腔顺次连接,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与第一相位调制器连接,第一环形器与第二光电探测器连接,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与第二相位调制器连接,第二环形器与第一光电探测器连接。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是:陀螺系统中,扫描信号发生器对激光器进行扫描,激光器输出光通过第一耦合器后分为逆时针和顺时针两路,逆时针一路通过由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调制的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一环形器,第二耦合器后进入环形谐振腔,顺时针一路通过由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调制的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二环形器,第二耦合器后进入环形谐振腔,经环形谐振腔后,通过第一光电探测器对逆时针一路信号进行解调输出,通过第二光电探测器对顺时针一路信号进行解调输出;以顺时针一路光为例,当不存在背散射噪声时,第二光电探测器所检测到的光强信号只有顺时针一路光的光强;当存在背散射噪声时,第二光电探测器所检测到的光强除顺时针一路信号光强外,还包括逆时针一路的背散射光强,以及顺时针一路光与逆时针一路背向散射光之间的相干光强,谐振曲线存在不对称度η1,对输出精度产生ΔΩ1的影响;在采用不同调制频率和载波抑制的方法后,背散射噪声得到抑制,使得逆时针一路背散射光强以及顺时针一路光与逆时针一路背向散射光之间的相干光强都被抑制掉,第二光电探测器所检测到的光强只有信号光强,谐振曲线存在不对称度η2,对输出精度产生ΔΩ2的影响,比较背散射噪声抑制前后谐振曲线不对称度η1和η2,及ΔΩ1和ΔΩ2,能够得到背散射噪声对陀螺输出的影响;此方法适用于以光纤环形谐振腔为核心敏感元件的谐振式光纤陀螺和以光波导谐振腔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集成光学陀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通过测试谐振腔的谐振曲线,对比载波抑制前后谐振曲线不对称度,直接获得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影响大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背散射噪声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a)是载波为40MHz,调制系数M为1时,经相位调制后的频谱;
图2(b)是载波为40MHz,调制系数M为2.405时,经相位调制后的频谱;
图3是背散射噪声抑制前后,谐振曲线不对称度比较示意图;
图中:扫描信号发生器1、激光器2、第一耦合器3、第一相位调制器4、第二相位调制器5、第一环形器6、第二环形器7、第二耦合器8、环形谐振腔9、第一光电探测器10、第二光电探测器11、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12、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包括扫描信号发生器1、激光器2、第一耦合器3、第一相位调制器4、第二相位调制器5、第一环形器6、第二环形器7、第二耦合器8、环形谐振腔9、第一光电探测器10、第二光电探测器11、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12和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13;扫描信号发生器1、激光器2、第一耦合器3一端顺次连接,第一耦合器3另一端分为逆时针和顺时针两路:逆时针一路第一相位调制器4、第一环形器6、第二耦合器8、环形谐振腔9顺次连接,顺时针一路第二相位调制器5、第二环形器7、第二耦合器8、环形谐振腔9顺次连接,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13与第一相位调制器4连接,第一环形器6与第二光电探测器11连接,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12与第二相位调制器5连接,第二环形器7与第一光电探测器10连接。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是:陀螺系统中,扫描信号发生器1对激光器2进行扫描,激光器2输出光通过第一耦合器3后分为逆时针和顺时针两路,逆时针一路通过由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13调制的第一相位调制器4、第一环形器6,第二耦合器8后进入环形谐振腔9,顺时针一路通过由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12调制的第二相位调制器5、第二环形器7,第二耦合器8后进入环形谐振腔9,经环形谐振腔9后,通过第一光电探测器10对逆时针一路信号进行解调输出,通过第二光电探测器11对顺时针一路信号进行解调输出;以顺时针一路光为例,当不存在背散射噪声时,第二光电探测器11所检测到的光强信号只有顺时针一路光的光强;当存在背散射噪声时,第二光电探测器11所检测到的光强除顺时针一路信号光强外,还包括逆时针一路的背散射光强,以及顺时针一路光与逆时针一路背向散射光之间的相干光强,谐振曲线存在不对称度η1,对输出精度产生ΔΩ1的影响;在采用不同调制频率和载波抑制的方法后,背散射噪声得到抑制,使得逆时针一路背散射光强以及顺时针一路光与逆时针一路背向散射光之间的相干光强都被抑制掉,第二光电探测器11所检测到的光强只有信号光强,谐振曲线存在不对称度η2,对输出精度产生ΔΩ2的影响,比较背散射噪声抑制前后谐振曲线不对称度η1和η2,及ΔΩ1和ΔΩ2,能够得到背散射噪声对陀螺输出的影响;此方法适用于以光纤环形谐振腔为核心敏感元件的谐振式光纤陀螺和以光波导谐振腔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集成光学陀螺。
基于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中:
激光器输出光EFL-out(t)=E0exp(jωt),通过第一耦合器3后,分为顺时针(CW)和逆时针(CCW)两路,以CW路光为例,经由第二相位调制器5、第二环形器7、第二耦合器8后进入环形谐振腔9,再经由第一环形器6,通过第二光电探测器11对信号进行解调输出,当不存在背散射噪声时,第二光电探测器11所检测到的光只有CW路的信号光,可以表示为
E PD 2 ( t ) = E 0 e jωt u CW 1 / 2 ( T - R e - jωτ 1 - Q e - jωτ ) - - - ( 1 )
uCW=kC1(1-αC1)(1-αPM2)(1-αCL2)(2)
其中,kC1、αC1分别为第一耦合器3的耦合系数和插入损耗,αPM2为第二相位调制器5的插入损耗,αCL2为第二环形器7的传输损耗;τ=Ln0/c,为光在环形腔9中传输一周的渡越时间,n0为折射率,c为真空中光速。
T = ( 1 - k C 2 ) ( 1 - α C 2 ) - - - ( 3 )
R = t f k C 2 ( 1 - α C 2 ) 1 - α R - - - ( 4 )
Q = t f ( 1 - k C 2 ) ( 1 - α C 2 ) ( 1 - α R ) - - - ( 5 )
t f = 1 - α L · L - - - ( 6 )
其中,kC2、αC2分别为第二耦合器8的耦合系数和插入损耗,L为环形谐振腔9腔长,αL为单位长度波导损耗;αR为光功率背向散射率。
根据公式I=cεE2,可以将光强表示为
I PD 2 = c &epsiv; 0 < | E PD 2 | 2 > = [ T 2 - 2 TR ( cos &omega;&tau; - Q ) - ( R ) 2 1 + ( Q ) 2 - 2 Q cos &omega;&tau; ] u CW I 0 - - - ( 7 )
其中,I0=cε0E0 2,表示初始光强,令
&rho; = 1 - T 2 ( 1 - Q ) 2 - 2 TR ( 1 - Q ) + ( R ) 2 ( 1 - Q ) 2 ( 1 - &alpha; c ) - - - ( 8 )
L ( &delta; ) = ( 1 - Q ) 2 ( 1 - Q ) 2 + 4 Q sin 2 ( &delta; / 2 ) - - - ( 9 )
则IPD2可以表示为
IPD2=uCW(1-αC)I0[1-ρL(δ)]        (10)
其中,δ=ωτ,表示光绕环形谐振腔9一周的相位延迟。
考虑CCW路的背散射光对CW路的影响,定义CCW方向为z方向,环形谐振腔9入射点为z=0的点,写出从CCW方向输入环形谐振腔9的光束,在环路中任意点的电场可以表示为
E i ( z , t ) = k C ( 1 - &alpha; C ) ( 1 - &alpha; l z ) u CCW 1 / 2 E 0 &Sigma; m = 0 &infin; ( Q ) m e - jm&omega;&tau; e j ( &omega;t - &beta;z + &Delta;&theta; ) - - - ( 11 )
uCCW=(1-kC1)(1-αC1)(1-αPM1)(1-αCL1)(12)
其中,Δθ表示入环前CCW与CW方向光场的相位差,αPM1为第一相位调制器4的插入损耗,αCL1为第一环形器6的传输损耗。CCW进入环形谐振腔9的光束在环中z=zs被散射,散射光沿CW方向传播,令
Figure BDA0000100159290000052
此时未经电场叠加的光波在z=0点背向散射电场Es可表示为
E s ( z s , t ) = &alpha; R ( 1 - &alpha; l z s ) t a u CCW 1 / 2 E 0 e - j&eta; exp [ j ( &omega;t + &Delta;&theta; - 2 &beta; z s ) ] 1 - Qe - j&omega;&tau; - - - ( 13 )
其中,η表示入射电场与散射场之间的相位关系。经过电场叠加的光波在z=0点背向散射电场dEPD2-s可表示为
dE PD 2 - s ( z s , t ) = t a &Sigma; n = 0 &infin; Q n E s ( z s , t - n&tau; ) - - - ( 14 )
采用环路积分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在第二光电探测器11测得的背散射电场为
E PD 2 - s = &Integral; z s = 0 z s = L dE PD 2 - s ( z s , t ) - - - ( 15 )
背散射光强,为
I PD 2 - s = c &epsiv; 0 E PD 2 - s ( z s , t ) &CenterDot; E PD 2 - s * ( z s , t ) = &alpha; R L { [ &rho; 1 - t f 2 &CenterDot; L ( &delta; ) ] 2 +
2 T [ ( T &CenterDot; t f ) 2 - Q 2 ] [ 1 - ( T &CenterDot; t f ) 2 ] 2 ( 1 - Q 2 ) &CenterDot; &rho; 1 - t f 2 &CenterDot; L ( &delta; ) } I 0 - - - ( 16 )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在第二光电探测器11测得的总光强I2可以表示为
I 2 ( z , t ) = c &epsiv; 0 < | E PD 2 + E PD 2 - s | 2 >
= c &epsiv; 0 < E PD 2 &CenterDot; E PD 2 * > + c &epsiv; 0 < E PD 2 &CenterDot; E PD 2 - s * + E PD 2 - s &CenterDot; E PD 2 * >
+ c &epsiv; 0 < E PD 2 - s &CenterDot; E PD 2 - s * > - - - ( 17 )
第一项表示CW方向信号光光强,如式(10);第三项表示背向散射光强如式(16);第二项表示CW方向光与CCW方向的背向散射光间的相干光强。
对于背散射光本身的光强,可以采取对CW路和CCW路施加不同频率调制信号的方法加以克服;对于背散射光与信号光之间的相干光强,可以通过载波抑制的方法对其进行抑制。
载波抑制技术是指在采用正弦波调制的谐振式光学陀螺中,通过改变调制信号的调制系数,使信号中的载波项得到抑制的一种方法。以CW路信号为例,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13产生幅度为V1,角频率为ω1的正弦波对第二相位调制器4进行调制时,调制后的信号为:
E CW - in ( t ) = E 0 u CW 1 / 2 exp ( j&omega;t + M sin &omega; 1 t ) - - - ( 18 )
其中,M=V1·(π/Vπ),即为调制系数,Vπ为相位调制器的半波电压。可以展开为n阶贝塞尔函数:
E CW - in ( t ) = E 0 u CW 1 / 2 &Sigma; n = - &infin; &infin; J n ( M ) expj ( &omega; + n &omega; 1 ) t - - - ( 19 )
n=0的一项即为载波。通过对调制信号幅度的调整,能够改变调制系数M的大小,从而对载波项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图2(a)是调制系数M为1时经相位调制后的频谱;图2(b)是调制系数M为2.405时经相位调制后的频谱;其中ω=40MHz,ω1=9MHz。图2说明不同的调制系数下可得到不同的载波信号。当M=2.405时,J0(M)=0,载波能够被完全抑制。载波被完全抑制后,就能够消除背散射光与信号光之间的相干光的影响。
在不对背散射光强和相干光强进行抑制时,三部分光强信号都会被光电探测器检测输出,谐振曲线存在一定的不对称度;在采用不同调制频率和载波抑制的方法后,背散射噪声得到抑制,使得背散射光强和相干光强都被抑制掉,光电探测器检测到的光强只有信号光强,但由于其他噪声的存在,谐振曲线仍存在一定的不对称度,但相比于背散射噪声被抑制之前,不对称度会产生变化。通过标定和比较背散射噪声抑制前后谐振曲线的不对称度,就能够得到背散射噪声对陀螺输出的影响。
图3为背散射噪声被抑制前后的谐振曲线,纵轴为归一化光强I/I0,横轴为归一化频率f/FSR,FSR为环形谐振腔的自由谱线宽度(Free Spectral Range,FSR),是指相邻两个谐振频率的间距:FSR=c/n0L。图中,虚线为背散射噪声抑制前的谐振曲线,实线为背散射噪声抑制后的谐振曲线,分别对背散射噪声抑制前后的谐振曲线不对称度进行标定:
背散射噪声被抑制之前,不对称度η1可以表示为
&eta; 1 = | Wa 1 - Wb 1 | | Wa 1 + Wb 1 | - - - ( 20 )
转换为频率变化量为
&Delta;f 1 = &Gamma; 1 &CenterDot; &eta; 1 2 - - - ( 21 )
其中,Γ1为半高全宽,Γ1=|Wa1+Wb1|。
再根据公式:
&Delta;f = D n&lambda; &Delta;&Omega; - - - ( 22 )
其中,n为折射率,λ为信号光波长,D为环的直径,ΔΩ为转动角速度变化量。可以得到背散射噪声被抑制之前存在的转动误差量为
&Delta;&Omega; 1 = n&lambda; D &Delta;f 1 - - - ( 23 )
背散射噪声被抑制之后,不对称度η2可以表示为:
&eta; 2 = | Wa 2 - Wb 2 | | Wa 2 + Wb 2 | - - - ( 24 )
转换为频率变化量为
&Delta;f 2 = &Gamma; 2 &CenterDot; &eta; 2 2 - - - ( 25 )
其中,Γ2为半高全宽,Γ2=|Wa2+Wb2|。
背散射噪声被抑制之后存在的转动误差量为
&Delta;&Omega; 2 = n&lambda; D &Delta;f 2 - - - ( 26 )
比较背散射噪声抑制前后谐振曲线不对称度η1和η2,及ΔΩ1和ΔΩ2,就能够得到背散射噪声对陀螺输出的影响。

Claims (2)

1.一种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信号发生器(1)、激光器(2)、第一耦合器(3)、第一相位调制器(4)、第二相位调制器(5)、第一环形器(6)、第二环形器(7)、第二耦合器(8)、环形谐振腔(9)、第一光电探测器(10)、第二光电探测器(11)、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12)和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13);扫描信号发生器(1)、激光器(2)、第一耦合器(3)一端顺次连接,第一耦合器(3)另一端分为逆时针和顺时针两路:逆时针一路第一相位调制器(4)、第一环形器(6)、第二耦合器(8)、环形谐振腔(9)顺次连接,顺时针一路第二相位调制器(5)、第二环形器(7)、第二耦合器(8)、环形谐振腔(9) 顺次连接,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13)与第一相位调制器(4)连接,第一环形器(6)与第二光电探测器(11)连接,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12)与第二相位调制器(5)连接,第二环形器(7)与第一光电探测器(10) 连接。
2.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陀螺系统中,扫描信号发生器(1)对激光器(2)进行扫描,激光器(2)输出光通过第一耦合器(3)后分为逆时针和顺时针两路,逆时针一路通过由第一调制信号发生器(13)调制的第一相位调制器(4)、第一环形器(6),第二耦合器(8)后进入环形谐振腔(9),顺时针一路通过由第二调制信号发生器(12)调制的第二相位调制器(5)、第二环形器(7),第二耦合器(8)后进入环形谐振腔(9),经环形谐振腔(9)后,通过第一光电探测器(10)对逆时针一路信号进行解调输出,通过第二光电探测器(11)对顺时针一路信号进行解调输出;以顺时针一路光为例,当不存在背散射噪声时,第二光电探测器(11)所检测到的光强信号只有顺时针一路信号光强;当存在背散射噪声时,第二光电探测器(11)所检测到的光强除顺时针一路信号光强外,还包括逆时针一路的背散射光强,以及顺时针一路光与逆时针一路背向散射光之间的相干光强,谐振曲线存在不对称度η1,对输出精度产生ΔΩ1的影响;在采用不同调制频率和载波抑制的方法后,背散射噪声得到抑制,使得逆时针一路背散射光强以及顺时针一路光与逆时针一路背向散射光之间的相干光强都被抑制掉,第二光电探测器(11)所检测到的光强只有信号光强,谐振曲线存在不对称度η2,对输出精度产生ΔΩ2的影响,比较背散射噪声抑制前后谐振曲线不对称度η1和η2,及ΔΩ1和ΔΩ2,能够得到背散射噪声对陀螺输出的影响;此方法适用于以光纤环形谐振腔为核心敏感元件的谐振式光纤陀螺和以光波导谐振腔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集成光学陀螺。
CN201110318796.1A 2011-10-19 2011-10-19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6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8796.1A CN102506896B (zh) 2011-10-19 2011-10-19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8796.1A CN102506896B (zh) 2011-10-19 2011-10-19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6896A true CN102506896A (zh) 2012-06-20
CN102506896B CN102506896B (zh) 2014-10-15

Family

ID=4621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87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6896B (zh) 2011-10-19 2011-10-19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6896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8881A (zh) * 2013-08-20 2013-12-11 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 一种抑制光纤环中间段背向散射噪声的方法
CN103674487A (zh) * 2012-09-07 2014-03-26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激光陀螺超光滑反射镜背向散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4634369A (zh) * 2015-02-10 2015-05-20 深圳大学 一种环形激光器传感器
CN104713557A (zh) * 2013-12-11 2015-06-17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激光惯导系统陀螺自动选模方法
CN104880183A (zh) * 2015-06-08 2015-0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的新型噪声分离方法
CN105973220A (zh) * 2016-05-05 2016-09-28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二次频信号检测技术的谐振式光纤陀螺光源强度调制噪声的抑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764285A (zh) * 2017-09-20 2018-03-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锁相放大器的光电探测组件电源抑制比测试系统
CN109564354A (zh) * 2016-08-31 2019-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信号处理方法及光器件
CN110864680A (zh) * 2018-08-28 2020-03-06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rfog的双曲调制偏移误差减少器
CN111238464A (zh) * 2020-01-19 2020-06-0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互易性调制与时分切换相结合的谐振式光学陀螺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3465630A (zh) * 2021-07-02 2021-10-01 浙江大学 基于相干解调的光学谐振腔自由谱线宽度在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US11624614B1 (en) 2020-08-04 2023-04-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ducing rotation sensing errors from laser source signal and modulation cross-talk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471A (zh) * 2007-01-22 2007-09-26 浙江大学 谐振腔光纤陀螺的三角波相位调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64151A (zh) * 2009-01-05 2009-06-24 浙江大学 双信号组合调制的微型谐振式光学陀螺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471A (zh) * 2007-01-22 2007-09-26 浙江大学 谐振腔光纤陀螺的三角波相位调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64151A (zh) * 2009-01-05 2009-06-24 浙江大学 双信号组合调制的微型谐振式光学陀螺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怀勇等: "《硅基微光学谐振式陀螺瑞利背向散射噪声分析》", 《光学学报》 *
张旭琳等: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环形谐振腔外双反射点模型分析》", 《传感技术学报》 *
李佳程等: "《频率调制在谐振腔光纤陀螺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杨志怀: "《谐振式光纤陀螺数字闭环系统锁频技术》", 《中国激光》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4487A (zh) * 2012-09-07 2014-03-26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激光陀螺超光滑反射镜背向散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674487B (zh) * 2012-09-07 2016-04-20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激光陀螺超光滑反射镜背向散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438881B (zh) * 2013-08-20 2016-01-20 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 一种抑制光纤环中间段背向散射噪声的方法
CN103438881A (zh) * 2013-08-20 2013-12-11 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 一种抑制光纤环中间段背向散射噪声的方法
CN104713557A (zh) * 2013-12-11 2015-06-17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激光惯导系统陀螺自动选模方法
CN104713557B (zh) * 2013-12-11 2017-09-15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激光惯导系统陀螺自动选模方法
CN104634369A (zh) * 2015-02-10 2015-05-20 深圳大学 一种环形激光器传感器
CN104880183A (zh) * 2015-06-08 2015-0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的新型噪声分离方法
CN104880183B (zh) * 2015-06-08 2017-10-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的新型噪声分离方法
CN105973220A (zh) * 2016-05-05 2016-09-28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二次频信号检测技术的谐振式光纤陀螺光源强度调制噪声的抑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9564354A (zh) * 2016-08-31 2019-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信号处理方法及光器件
CN107764285A (zh) * 2017-09-20 2018-03-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锁相放大器的光电探测组件电源抑制比测试系统
CN107764285B (zh) * 2017-09-20 2021-02-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锁相放大器的光电探测组件电源抑制比测试系统
CN110864680A (zh) * 2018-08-28 2020-03-06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rfog的双曲调制偏移误差减少器
CN110864680B (zh) * 2018-08-28 2024-04-30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rfog的双曲调制偏移误差减少器
CN111238464A (zh) * 2020-01-19 2020-06-0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互易性调制与时分切换相结合的谐振式光学陀螺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1238464B (zh) * 2020-01-19 2021-11-09 浙江大学 基于互易性调制与时分切换的谐振式光学陀螺的检测方法
US11624614B1 (en) 2020-08-04 2023-04-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ducing rotation sensing errors from laser source signal and modulation cross-talk
CN113465630A (zh) * 2021-07-02 2021-10-01 浙江大学 基于相干解调的光学谐振腔自由谱线宽度在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3465630B (zh) * 2021-07-02 2023-09-22 浙江大学 基于相干解调的光学谐振腔自由谱线宽度在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6896B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6896B (zh) 谐振腔技术测试谐振式光学陀螺中背散射噪声的方法
CN101464151B (zh) 双信号组合调制的微型谐振式光学陀螺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1713701B (zh) 基于外差技术测试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的装置及方法
CN102692314B (zh) 基于光纤谐振腔测试激光器频率噪声功率谱密度的装置及方法
US11874113B2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carrying microwave resonance system based on circula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gular velocity by said system
EP2226612A2 (en) Cavity length modulation in resonator fiber optic gyroscopes
CN104330104A (zh) 一种干涉型传感器臂长差的测量装置
CN105547197A (zh) 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的同时测量角度与振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68821A (zh) 双路谐振式光学陀螺
CN103604444A (zh) 基于正弦波调制及二次谐波检测的光纤环本征频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4754689A (zh) 一种基于双电光外差调制的相位式距离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075966A (zh) 位移测量系统
CN108955939B (zh) 一种光纤光栅温度传感解调系统
US11378401B2 (en)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fully-reciprocal bi-directional optical carrier microwave resonance system and angular velocity measurement method thereof
JP6763567B2 (ja) 光ファイバセンサ
CN105021844A (zh) 基于不对称m-z干涉仪的全光纤测风激光雷达装置及方法
CN1228609C (zh) 无源谐振型光纤陀螺拍频检测方法
CN109239731B (zh) 一种基于自发布里渊散射实现空间微弱信号的探测及放大的装置和方法
CN101592526A (zh) 一种光平均波长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9031341B (zh) 一种使用连续调频激光雷达装置的物体运动速度测量方法
CN116576842A (zh) 一种谐振式光学陀螺仪及角速度测量方法
CN108007307B (zh) 一种光纤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
CN218120898U (zh) 一种基于双电光外差调制的相位式距离测量装置
CN114280321B (zh) 低相干光三片混合集成式角速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147628B (zh) 基于光电振荡器的远距离位移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