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5592A - 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05592A CN102505592A CN2011103441534A CN201110344153A CN102505592A CN 102505592 A CN102505592 A CN 102505592A CN 2011103441534 A CN2011103441534 A CN 2011103441534A CN 201110344153 A CN201110344153 A CN 201110344153A CN 102505592 A CN102505592 A CN 1025055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et
- district
- building
- area
- stree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8 reno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64837 Viridiplant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9 cogn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14 function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将街道根据街道两侧的用地性质分类为商业类街道、居住类街道、其他类街道和特殊类街道,其中,其他类街道又分为工业类街道和混合类街道;确定商业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确定居住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确定工业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以围墙分割的建筑边缘区、防护绿地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迅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内的大规模建设活动日渐其繁,城市与城市之间,尤其是中小城市之间常常出现“千城一面”的景象,城市本身的地域特色在全球化与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逐渐消失。
街道,是城市内重要的公共空间,其基本概念就是通道、途径,这类线性空间自古至今就是城市的重要元素。就其本身功能而言,街道不仅是人流和物流活动的场所,还是人们感受城市、认识城市的重要渠道,大量的公共活动在城市街道上发生。从微观上而言,街道提供了人们交流的物质空间,是人们感知城市意象的元素之一;从宏观上而言,街道则是展现城市景观的标志性区域,有些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例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葡萄牙里斯本的岚格尔斯大道、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中央大道等。然而纵观现今国内的城市街道就会发现,不管是在东部、西部还是中部地区,大多城市的街道及周边建筑都呈现千篇一律的风格,不同城市的建筑风格都呈现明显的趋同现象。即使在同一条街道内部,建筑与建筑之间在风格、样式、色彩等方面也往往是各自为主的单元式竖向空间构图,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关联,其横向的线性空间之间没有联系。加之,街道上的附属设施也往往与建筑分开设计,呈现整体不协调、横向无联系、街道特色丧失等问题,因而亟待需要探索新的街道规划改造设计方法,用以指导城市街道的改造规划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街道改造设计的方法,旨在提高街道风貌改造规划的效率,规范街道改造的标准体系,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街道改造规划的范本。
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将街道根据街道两侧的用地性质分类为商业类街道、居住类街道、其他类街道和特殊类街道,其中,其他类街道又分为工业类街道和混合类街道。
由于在街道内的步行区域是城市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过渡地带,良好的步行空间有利于营造优美的城市街道环境,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街道空间不仅需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同时还要为公共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景观构筑物如路灯、座椅、植物、展览牌等对于营造公共空间环境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合理布置行人通行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和景观构筑物。为了保证行人的通行安全,同时满足各类公共活动的需求,步行区域的空间布局,从建筑边缘区开始至路缘石线,需要进行分区。
对于典型的商业类街道,其街道由五个分区构成,从建筑边缘线至路缘石线依次为:
建筑边缘区,该区域是在建筑外立面改建过程中,加建外廊或加建任何构筑物,垂直投影面所不能超过的范围,该区域的宽度不宜大于2.5米。
行人通行区,是保证行人能够畅通、无阻碍行走的区域,在这区域内不应设置街道家具及其他环境构筑物,以免影响行人的通行。该区域的宽度宜根据街道整体宽度综合确定,但至少要保证两人并肩可以通行,宽度宜在1.5-3米之间。该处的行人通行区主要是为行人慢速通过提供空间,确保行人可以方便进出底层商业建筑,进行购物娱乐活动。
街道家具小品区,是街道上各类设施集中布置的区域,街道上的各类家具小品,包括坐凳、路灯、廊架、花池、绿化,都集中设置在该区域。该区域主要是供行人休憩的区域,宽度宜在2.5-5米之间。
行人通行区,此处的行人通行区主要保证行人快速地通过,是为那些步行路过该区域而不进入商场的行人提供的步行空间。同时,当街上步行游客较多的时候,该区域还可以起到分散客流的作用。
街道边缘区,是在路缘石附近设置的少量交通辅助设施,如公交车辆港湾式停车位、一般汽车停车位等,该区域的宽度要保证单个车辆的停车需要,宜在3-3.5米。
街道分区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各类功能都有充足的空间,同时避免互相影响。由于不同的街道功能,其改造措施和改造技术不同,因此在街道分区的基础上,可以分类确定改造要求,降低后续规划实施的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确定商业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至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
确定居住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
确定工业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以围墙分割的建筑边缘区、防护绿地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
确定混合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和街道边缘带;
确定特殊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防护绿地区、街道家具小品区、防护绿地区和行人通行区。
或者,确定特殊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防护绿地区和行人通行区。进一步的,明确街道两侧建筑的改造措施和改造要点,建立建筑改造设计要素库如下表;
进一步的,按照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街道边缘带、防护绿地通行区,确定各类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及其改造设计中需要设置的环境要素。
建立街道环境构筑物设计的要素库如下表;
确定街道环境构筑物设计要素库和建筑改造设计要素库中每一个要素的设计要求、样式和风格,每类街道在确定改造措施之后,在要素库中进行索引,确定改造要素的设计要求,由要素的统一取得街道改造的典型风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街道风貌改造设计的方法,创新了城市街道改造与规划设计的研究体系,通过确定街道分类,街道风貌改造设计、建筑立面改造措施、街道景观要素设计等措施,实现对街道线性空间的整体改造设计。本发明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为原则,通过本方法进行街道风貌改造规划,可以降低规划改造成本,改善现有城市街道千篇一律的景观风貌,增强城市的整体认知意向。本发明实现了针对城市内、或者一定区域内现状街道,以横向街道的总体环境作为规划设计目标,通过确定街道分类、街道空间布局、街道风貌改造设计、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街景要素设计,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的城市街景。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典型街道平面分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规划设计的实施性为核心内容,为了便于实施与管理,采用了“街道分类+要素库”的技术框架,亦即首先根据街道两侧的用地性质确定街道分类,明确每一类街道风貌改造的措施。对于各种措施分别建立共享的建筑设计导则库和街道景观小品设计导则库,便于检索和查询。
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街道分类。街道两侧不同的用地性质对于街道的空间布局具有不同的要求,商业建筑由于会吸引大量的人流,因而街道空间设计需要提供充足的步行和游憩空间。由此从功能使用需求的角度出发,以街道两侧的用地性质作为街道风貌改造的基本分类原则。
根据街道两侧用地性质,街道可以分为商业类街道、居住类街道、其他类街道、特殊类街道。由于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构成的主体,由这两类用地所构成的街道空间也是体现城市主要形象的要素,并且根据各类用地在城市中的不同区位,有不同的等级,因此在街道分类中商业用地类街道和居住用地类街道作为单独的一类划分;其他类街道则包括工业类街道、混合用地类街道等;特殊类街道则包括两侧是防护绿地的交通性干道,公路等。根据街道两侧的用地性质街道分类如下表所示:
表1街道分类详表
(2)确定上述各类街道的空间布局。步行区域是城市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过渡地带,良好的步行空间有利于营造优美的城市街道环境,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街道空间不仅需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同时还要为公共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景观构筑物如路灯、座椅、植物、展览牌等对于营造公共空间环境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合理布置行人通行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和景观构筑物。为了保证行人的通行安全,同时满足各类公共活动的需求,步行区域的空间布局从建筑边缘区开始至路缘石线,如图1所示,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建筑边缘区:建筑物室内空间与室外公共空间的过渡区域。
■行人通行区:这一区域主要是行人步行空间,为动态活动区域。
■街道家具小品区:这一区域主要配置街道小品、构筑物、树木、座椅等,以游人的静态、观赏性活动为主。
■边缘区:这一区域是从行人步行活动向车行交通过渡地带,以低矮的植物作为分隔。
■街道边缘带:在靠近路缘石的附近,设置少量不影响道路车辆通行的路边停车位,停车宽度以单量车宽度为宜。
各类街道根据各自功能活动的需求,确定上述空间布局的构成,其中建筑边缘区主要指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从建筑室内向室外的过渡区域。各种类型的街道可以根据各自功能的需求,有选择的布局,其中建筑边缘区、家具小品区是可以选择项,而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街道边缘带是必备项。
(3)确定各类街道风貌改造设计的措施。由于建筑边缘带的改造涉及建筑立面的整治,因此每一类街道可以将整治措施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建筑立面的改造措施,一个是街道环境构筑物的设计措施。
建筑立面的改造从上至下分别为:屋顶(女儿墙)改造、窗架改造、建筑底层改造、店招设计与建筑色彩设计。
街道环境构筑物的设计措施包括:交通设施设计、街道绿化植物选择、街道硬质铺地、街道家具小品四大部分。其中交通设施设计包括:路缘坡度设置、临时停车场设置、公交站亭廊架设计;绿化植物选择主要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提供符合当地条件的灌木和乔木及植物花卉;街道硬质铺地主要确定铺地在材质、风格、样式上的统一;街道家具小品包括座椅、垃圾桶、交通指示牌、景观灯、花池与花树、栏杆等的设计。
按照上述的措施点确定各类街道在改造设计中需要配置的要素。
(4)建立建筑改造设计和街道环境构筑物设计的要素库。要素库建立的目的是避免每一类街道对于相同的要素进行重复设计,每类街道在确定改造措施之后,就可以在要素库中进行索引,确定改造要素的设计要求,以及布局中的要求与标准。因此这一步就是根据表2所列的各类要素分别确定每一个要素的设计要求,样式,风格,便于城市在街道环境构筑物方便获得统一,避免杂乱无章的城市风景,并可以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建设实施效率。
表2街道改造设计要素
步骤(1)中的街道分类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由于不同的建筑功能体现了不同的城市环境意向,改造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因而沿街两侧的建筑功能也是街道风貌分类的一个重要原则。此外,街道的风貌改造还要根据城市整体发展的需求,分轻重缓急有所侧重,建筑质量的优劣宜在适当情况下作为分类原则之一,酌情考虑。
Claims (3)
1.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街道根据街道两侧的用地性质分类为商业类街道、居住类街道、其他类街道和特殊类街道,其中,其他类街道又分为工业类街道和混合类街道;
确定商业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
确定居住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
确定工业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以围墙分割的建筑边缘区、防护绿地区、街道家具小品区、行人通行区和街道边缘带;
确定混合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建筑边缘区、行人通行区、街道家具小品区和街道边缘带;
确定特殊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防护绿地区、街道家具小品区、防护绿地区和行人通行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特殊类街道空间布局,将从建筑物到道路之间的步行区域依次划分为防护绿地区和行人通行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441534A CN102505592A (zh) | 2011-11-03 | 2011-11-03 | 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441534A CN102505592A (zh) | 2011-11-03 | 2011-11-03 | 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05592A true CN102505592A (zh) | 2012-06-20 |
Family
ID=46217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441534A Pending CN102505592A (zh) | 2011-11-03 | 2011-11-03 | 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0559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5820A (zh) * | 2017-12-28 | 2018-07-10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城市街道设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4737A (zh) * | 2004-06-24 | 2005-03-16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人车立体分流与已有建筑物相协调的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
CN1195122C (zh) * | 1998-08-25 | 2005-03-30 | 秦国光 | 建筑与交通系统 |
JP4111384B2 (ja) * | 2002-12-06 | 2008-07-02 | 戸田建設株式会社 | 道路交差点構造 |
-
2011
- 2011-11-03 CN CN2011103441534A patent/CN1025055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5122C (zh) * | 1998-08-25 | 2005-03-30 | 秦国光 | 建筑与交通系统 |
JP4111384B2 (ja) * | 2002-12-06 | 2008-07-02 | 戸田建設株式会社 | 道路交差点構造 |
CN1594737A (zh) * | 2004-06-24 | 2005-03-16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人车立体分流与已有建筑物相协调的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徐鸿: "街道家具设计", 《工程科技II辑》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5820A (zh) * | 2017-12-28 | 2018-07-10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城市街道设计方法 |
CN108265820B (zh) * | 2017-12-28 | 2020-07-28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城市街道设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oudon | The evolution of twentieth-century residential forms: An American case study | |
City et al. | alifornia | |
Bain et al. | Living streets: Strategies for crafting public space | |
Smith et al. | Community development | |
Shrestha | Street typology in Kathmandu and street transformation | |
Danilina et al. | Social-oriented approach to street public spaces design | |
CN102505592A (zh) | 一种街道改造的设计方法 | |
Borges et al. | When Lisbon met the Team 10 Cluster City: The Chelas Urbanization Plan | |
Shrestha | Implementing the proposed outer ring road in Kathmandu Valley | |
CN202559199U (zh) | 一种街道布局 | |
Kirillova et al. | Sett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standards as the basis of ensuring eco-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construction | |
Tohjiwa et al. | Implementation of TOD Concept on Gondangdia Station Area and the Influence on Menteng Heritage Area | |
Wang | Proposals for improving the street space of Tianhe Nanyi Road and Tianhe Nan Pedestrian Street in the context of a complete street background | |
Gawryluk et al. | Small glossary of technical terms for English–Polish–Spanish–Lithuanian languages | |
CN108265820A (zh) | 一种城市街道设计方法 | |
Aljerjawi | Urban Study of the Contemporary Low-Density Neighborhoods in Qatar: Typological Principles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 |
Behrens | Sharing the street: shared space in an american context | |
Jingwei et al. | Research on Open Block's Pedestrian System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Behavior Theory: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Oct-loft. | |
Zhang | Research on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Cit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l | |
SOKRAT | IMPACT OF THE GREEN AND TRANSPORT FRAMEWORK ON PLANNING OF RECREATIONAL ZONES IN URBAN AREA: CASE OF BAKU CITY. | |
Yang et al. |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Space Around Metro Stations in Urban Core Areas Based on Place Making: A Case Study of Chunxi Road Metro Station in Chengdu | |
CN205295826U (zh) | 一种出入口景观道路模块结构 | |
Barakbayev et al. | URBAN PLANNING ANALYSIS OF THE NEIGHBORHOOD IN ASTANA CITY | |
Wu et al. | Study on the Inclusive Design of Landscape in Tangjiawan Ancient Town Street Based on the Need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 |
Heathcott | Living in the diagram: from Utopian landscape to modest urban neighborho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