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7906A -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7906A
CN102487906A CN2011104398315A CN201110439831A CN102487906A CN 102487906 A CN102487906 A CN 102487906A CN 2011104398315 A CN2011104398315 A CN 2011104398315A CN 201110439831 A CN201110439831 A CN 201110439831A CN 102487906 A CN102487906 A CN 102487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hid
moss
soil
aphids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98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敬财
王明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JIE SENMAO GAL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JIE SENMAO GAL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JIE SENMAO GAL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iled Critical ZHANGJIAJIE SENMAO GAL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iority to CN2011104398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7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7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7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包括步骤:(1)采土;(2)采藓;(3)植藓;(4)养蚜;(5)收蚜。该方法采用侧枝葡灯藓作为蚜虫的冬寄主,用地面20公分以下的土或山岩壳里的黑土做营养土,用敞口容器植藓养蚜,可以节约空间,进行工厂化养殖;集中管理,节约人工,降低养殖成本。可减少“蚜虫”的天敌(蚂蚁等)对“蚜虫”伤害,造成损失,提高效率。瓶装春迁蚜,解决了放蚜时纸袋怕风怕雨浸湿而伤害性蚜和干母的难题。瓶口密封,可以防止蚜虫从瓶口丢失和雨水进入瓶中;在瓶体上部用针钻两个细小孔,干母可以从细小孔向外自然爬出;放蚜时,无论天气好坏,都可以挂放。再就是瓶体厚耐挤压,耐碰撞便于长途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领域,具体地说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五倍子” 是由“倍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叶片上形成的“虫瘿”,盐肤木结的“倍子”统称泡倍,种类有“角倍”、“园角倍”、“倍蛋”、“倍花”和”“红倍花”。
“五倍子”主产于中国及东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朝鲜和日本等国。而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且质量最优。对于“五倍子”的利用,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有入药印染的记载。现代科学枝术的发展对“五倍子”的需求日益扩大,为满足现代工业的需要,很多专家学者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八十年代对“倍蚜虫”生活史,人工繁育“倍蚜虫”的研究更为深入和细致。
一九八二年以来,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研究员赖永其一直从事人工改造天然倍林和新造倍林,人工繁育“角倍蚜”以提高“角倍”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并在四川省峨嵋山市川主乡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杨子祥将该技术移殖到湖南张家界作基地实验,自2008年至2011年4年的基地示范效果很好,得到了省、市、区科技部门和林业部门及市、区政府的认可。
传动的养蚜方法有“藓圃养蚜”、“塑瓶养蚜”和“林间植藓养蚜”,但这些养蚜方法的缺点是:病虫害严重,出蚜率低。塑瓶养蚜放蚜时,蚜虫起飞时会碰撞瓶体内壁,消耗体力,造成很多蚜虫受伤而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藓圃养蚜”和“塑瓶养蚜”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大规模工厂化批量生产倍蚜虫的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廉、效果良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土:采土时首先铲去地面上的表土,挖20公分以下的土或山岩壳里的黑土做营养土;
(2)采藓:采集侧枝葡灯藓,一般在阴湿的柳杉林、桤木林、竹林内或石头上采集;
(3)植藓: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敞囗容器内放三公分细土,用水拌湿后,将藓撕成细丝均匀的粘紧在湿土上,在敞囗容器的侧部距表土层一公分处开排水孔,排水孔以下的湿土层厚度为两公分,对细土进行保湿。
(4)养蚜:在国庆节前后一星期内采摘种倍,让秋迁蚜自然迁飞到敞口容器内的藓上越冬,或人工收好秋迁蚜后再放进敞口容器内的藓上,然后盖住敞口容器,强迫“秋迁蚜”高密度产卵;
(5)收蚜:先在瓶内放填充物,然后把春迁蚜装入瓶中,封住瓶口,在瓶体设置可防雨水的细小孔。
作为作选方案,所述敞囗容器具有活动翻盖。
作为作选方案,所述敞囗容器为具有活动翻盖的方形盒。
作为作选方案,步骤(5)中,所述填充物为盐麸木树皮或玉米壳;瓶体上具有两个可防雨水的细小孔。
申请人通过4年的实验证明,用敞囗容器(如饭盒、盆、碗类的低耗材容器)植藓养蚜,比过去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好,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其优点有:
(1)敞口容器多层放置养蚜,可以节约空间,进行工厂化养殖;集中管理,节约人工,降低养殖成本。
(2)工厂化养殖,统一管理,可减少“蚜虫”的天敌(蚂蚁等)对“蚜虫”伤害,造成损失,提高效率。
(3)采用具有翻盖的敞口容器养蚜,可关可开。关闭翻盖时,可以强迫“秋迁蚜”在敞囗容器内的藓上产卵增加“腊球”数量;打开翻盖时,可以遮挡半边阳光,提高养蚜效果。
(4)采用具有翻动盖的方形盒时,可以更好地合理布局,更科学地合理利用空间。
(5)瓶装春迁蚜,解决了放蚜时纸袋怕风怕雨浸湿而伤害性蚜和干母的难题。瓶口密封,可以防止蚜虫从瓶口丢失和雨水进入瓶中;在瓶体上部用针钻两个细小孔,干母可以从细小孔向外自然爬出;放蚜时,无论天气好坏,都可以挂放。再就是瓶体厚耐挤压,耐碰撞便于长途运输。
(6)放蚜时,也可以直接将敞口容器直接放在倍林里,让蚜虫自然迁飞,蚜虫可直接起飞无遮挡,避免蚜虫起飞时碰撞障碍物消耗体力或受伤而死。
(7)申请人通过实践证明,本方法比“藓圃养蚜”和“塑瓶养蚜” 的产量高出50%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翻盖的饭盒(敞口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细小孔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采土。采土时首先铲去地面上的表土,挖20公分以下的土或山岩壳里的黑土做营养土“养藓”,这样可以防止杂草或“苔”的根和种子生长在“藓”内,还可以防止营养土中夹带伤害“蚜虫”的天敌(蚂蚁)的种源。
(2)采藓。采集侧枝葡灯藓,这种藓多生长在阴湿的柳杉林、桤木林或竹林内或石头上;目前,通过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有关专家鉴定和我们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侧枝葡灯藓”寄主效果最好。“侧枝葡灯藓”叶舌形、边缘具波纹、茎部下延狭窄、叶尖园钝、若叶尖端凹陷,植物草本丛生长4—6厘米,具地下横生茎,密被假根。
(3)植藓。植藓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宜。准备大量具有翻盖的塑料饭盒,在每个塑料饭盒里放3公分细土,用水拌湿土后,将藓撕成细丝均匀地粘紧在湿土上,然后轻拍轻压,在塑料饭盒距表土层一公分处侧部钻几个排水孔1,底部千万不能钻排水孔,因为土层薄不耐旱,所以要留2公分厚的湿土层,条件好的可用小塑料管做滴灌,条件差的地方可用喷雾器喷洒保湿即可。
(4)养蚜。在国庆节前后一星期内采好种倍,让秋迁蚜自然迁飞到塑料饭盒内的藓上越冬,或人工收好秋迁蚜后再放进塑料饭盒内的藓上;盖好塑料饭盒的盒盖,强迫“秋迁蚜”在盒内高密度产卵。然后将所有的塑料饭盒集中摆放在一起,摆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架上,多层摆放,统一管理。
(5)收蚜。准备大量有盖塑料瓶,在瓶中装填晒干的盐麸木树皮,小瓶每瓶放5—6块盐麸木树皮,长短与瓶囗齐,大瓶适量增加;也可以采用棕丝、玉米外壳、报纸或卫生纸作填充物,用填充物将瓶扎满,免得在运输过程中松动而引响性蚜繁育干母。然后将春迁蚜装入瓶中,用瓶盖把瓶口封严,防止春迁蚜和干母从瓶口逃走,同时防止进水。在瓶盖下凹处用针钻两个细小孔2,瓶盖可以防止雨水从细小孔2进入瓶内,干母则可以从这两个细小孔2向外自然爬出。
秋迁蚜在冬寄主藓上越冬,体外包裹着自身分泌的蜡丝或蜡粉形成的蜡球,靠吸吮藓汁液来维持冬季生活。至成虫羽化需脱皮四次,前三次脱皮后重新形成蜡球,最后一次脱皮后羽化为春迁蚜。春迁蚜有雌雄之分,雌蚜体色较淡,腹部大;雄蚜体色较深,为墨绿色、较雌蚜体型大。四龄成熟交配,雄蚜交配后死亡,雌蚜受精后伏在树皮上一月后产下干母。一只雌蚜产一只干母,一只干母结一个倍子。
(6)放蚜。在次年的3月10日左右,将塑料饭盒直接放到倍林里,让蚜虫自然迁飞。每棵倍树下放一至两个塑料饭盒,想提高单产可以多放。总之,一个干母产结一个倍子,树越大需虫越多,产量就越高。每亩按250株倍树计算,亩产干倍在50—80公斤左右。
也可将装有春迁蚜的塑料瓶直接挂在倍树上,干母便从瓶体上的两个细小孔向外自然爬出。采用这种方式放蚜,无论天气好坏,都可以挂放。
当然,除了采用塑料饭盒,还可以采用碗、盆等敞口容器进行植藓养蚜,有盖无盖都可以。如果没有盖,则可在敞口容器上盖细纱布,强迫“秋迁蚜”在盒内高密度产卵。收蚜时,除了采用塑料瓶,还可以采用其它容器,只要容器能盖紧,防止进水,能在容器壁上设置可防雨水的细小孔即可。

Claims (4)

1.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土:采土时首先铲去地面上的表土,挖20公分以下的土或山岩壳里的黑土做营养土;
(2)采藓:采集侧枝葡灯藓,一般在阴湿的柳杉林、桤木林、竹林内或石头上采集;
(3)植藓: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敞囗容器内放三公分细土,用水拌湿后,将藓撕成细丝均匀的粘紧在湿土上,在敞囗容器的侧部距表土层一公分处开排水孔(1),排水孔(1)以下的湿土层厚度为两公分,对细土进行保湿;
(4)养蚜:在国庆节前后一星期内采摘种倍,让秋迁蚜自然迁飞到敞口容器内的藓上越冬,或人工收好秋迁蚜后再放进敞口容器内的藓上,然后盖住敞口容器,强迫“秋迁蚜”高密度产卵;
(5)收蚜:先在瓶内放填充物,然后把春迁蚜装入瓶中,封住瓶口,在瓶体设置可防雨水的细小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囗容器具有活动翻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囗容器为具有活动翻盖的方形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填充物为盐麸木树皮或玉米壳;瓶体上具有两个可防雨水的细小孔(2)。
CN2011104398315A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Pending CN102487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98315A CN102487906A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98315A CN102487906A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7906A true CN102487906A (zh) 2012-06-13

Family

ID=4617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98315A Pending CN102487906A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79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5408A (zh) * 2014-03-20 2014-06-25 张家界森贸五倍子专业合作社 一种林间植藓养蚜自然迁飞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
CN110915531A (zh) * 2019-12-17 2020-03-27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倍子种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0279Y (zh) * 2005-08-21 2006-12-27 刘声树 一种倍蚜培育瓶
CN1934937A (zh) * 2005-09-19 2007-03-28 刘声树 五倍子蚜虫瘿外生活期人工培育方法
CN101999337A (zh) * 2010-12-08 2011-04-06 张家界奥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保育角倍蚜越冬繁殖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0279Y (zh) * 2005-08-21 2006-12-27 刘声树 一种倍蚜培育瓶
CN1934937A (zh) * 2005-09-19 2007-03-28 刘声树 五倍子蚜虫瘿外生活期人工培育方法
CN101999337A (zh) * 2010-12-08 2011-04-06 张家界奥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保育角倍蚜越冬繁殖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农村科技》 20020228 韩学俭 "角倍蚜的人工繁殖技术" 27页 2-3 , 第3期 *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0831 凌明亮 "角倍蚜的林间生态放养及其产品加工" 19-20页 2-3 , 第8期 *
凌明亮: ""角倍蚜的林间生态放养及其产品加工"", 《特种经济动植物》, no. 8, 31 August 2004 (2004-08-31), pages 19 - 20 *
韩学俭: ""角倍蚜的人工繁殖技术"", 《中国农村科技》, no. 3, 28 February 2002 (2002-02-28), pages 2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5408A (zh) * 2014-03-20 2014-06-25 张家界森贸五倍子专业合作社 一种林间植藓养蚜自然迁飞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
CN110915531A (zh) * 2019-12-17 2020-03-27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倍子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807B (zh) 一种樱桃苗木的培育方法
CN104081980B (zh) 一种多穗柯容器育苗方法
CN102523976B (zh) 一种育苗钵及钵苗一体化育苗栽植方法
CN103931455B (zh) 一种猕猴桃的种植方法
CN103583232B (zh) 一种羊肚菌培养料及其栽培技术
CN104054495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树栽方法
CN105230340A (zh) 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
CN103430803A (zh) 一种桃树三主枝一中心干形整形栽培方法
CN105052481A (zh) 一种杉木丰产造林方法
CN103299809A (zh) 有机蔬菜多茬钵栽技术
CN104067802A (zh) 一种提高南天竹种子出芽率的方法
CN101406141A (zh) 一种能大量减少木材消耗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05431037A (zh) 为培育食用宿根花卉类及球根类的栽培管理器
CN107810797A (zh) 一种百香果套种半夏养殖蚯蚓的方法
CN101940133B (zh) 一种根茎类植物的种植方法
CN105359916A (zh) 红心柯容器育苗方法
CN108575586A (zh) 有利于定植的湿地睡莲根茎高效栽培方法
CN102487906A (zh) 一种五倍子植藓养蚜的方法
CN110050598A (zh) 一种提高闽楠嫁接成活率的育苗方法
CN104641877A (zh) 在树丫上栽培铁皮石斛的方法
CN105075668B (zh) 一种促进羊肚菌菌核形成的转化袋及羊肚菌栽培方法
CN106718546A (zh) 茶叶种植方法
CN105532395A (zh) 一种利用混合轻基质进行山豆根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和应用
CN104686165A (zh)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CN108651074A (zh) 一种耐寒台湾含笑种质的容器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