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7508A - 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7508A
CN102487508A CN2010105704239A CN201010570423A CN102487508A CN 102487508 A CN102487508 A CN 102487508A CN 2010105704239 A CN2010105704239 A CN 2010105704239A CN 201010570423 A CN201010570423 A CN 201010570423A CN 102487508 A CN102487508 A CN 102487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cket
time information
subscriber number
module card
user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04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7508B (zh
Inventor
姬渭孟
杨光宇
王大成
王海燕
刘伟丰
赵宫明
于洋
杜洪军
姜欣
姜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Jil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Jil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Jil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Jil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704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7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7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7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7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7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案存在的识别及时性差和可能产生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漏识别的问题。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号码相应的交换机标识;并确定所述MO话单中包含的交换机标识;比较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中是否包含确定的交换机标识;以及在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Description

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或UIM,User IdentityModel)卡、全球用户识别模块(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均可称为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其实际上是内含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智能卡,用来登记用户身份识别数据和信息。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是进行鉴权和加密。当用户移动到新的区域拨打或接听电话时,交换机都要对用户进行鉴权,以确定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这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和交换机同时利用鉴权算法,对鉴权密钥和8位随机数字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相同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被承认,否则,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被拒绝,用户无法进行呼叫。
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目前,大多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加密技术都能够被破解,很多不法分子通过对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破解从而复制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存储的用户信息,达到盗用用户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目的。一般地,通过复制他人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用户信息来实现通信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称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该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对应的用户号码被称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目前,不法分子一般是通过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比如SIM卡号码等)发送大量垃圾短信或进行漫游通话来谋取利益。这样产生的后果一方面是产生大量欠费,造成运营商计费损失,另一方面是对合法用户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已提供了基于用户的消息终止(MT,Message Terminate)话单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案。该方案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判断在关闭用户短信功能之后,是否继续产生MT话单,若是,执行步骤12,若否,执行步骤13;
步骤12,确定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是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
步骤13,确定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不是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
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通过对用户的MT话单进行分析,如果在关闭用户短信功能之后,还能够产生MT话单,则说明当前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从而后续可以执行停止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呼叫、短信功能等操作。
上述通过分析MT话单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存在识别及时性差的问题。由于MT话单是用户发送短信后,确定对端标识成功接收才会生成并下发,因此上述方案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执行,而在该段时间内,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还可以继续发送较多短信。
(2)存在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漏识别的问题。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大多数用于垃圾短信的群发送,而目前通信系统中一般都设置有垃圾短信拦截系统,即在用户发送较多短信的情况下,会对短信进行拦截,使得对端标识无法接收到该被拦截的短信,从而系统不会下发MT话单,从而导致MT话单遗漏而可能产生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漏识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案存在的识别及时性差和可能产生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漏识别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号码相应的交换机标识;并确定所述MO话单中包含的交换机标识;比较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中是否包含确定的交换机标识;以及在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较佳地,在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具体包括:在比较结果为否时,获取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以及MO话单中包含的话单生成时间信息;根据所述关闭时间信息和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以及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以及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并根据所述关闭时间信息和MO话单中包含的MO话单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以及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号码相应的交换机标识;交换机标识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获取单元获取的MO话单中包含的交换机标识;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获取单元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中是否包含交换机标识确定单元确定的交换机标识;识别单元,用于在比较单元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以及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关闭时间信息和MO话单中包含的MO话单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识别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对消息发起(MO,Message Oriented)话单来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由于MO话单在用户发送了短信后即产生,而无需等待系统生成并反馈MT话单,保证了识别方案的及时性;并且,由于MO话单不会受到垃圾短信拦截系统的影响,不会出现MO话单遗漏的问题,因此根据MO话单来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也能避免漏识别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基于MT话单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优先实施方式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零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案存在的识别及时性差和可能产生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漏识别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案,通过对MO话单的分析,来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由于MO话单在用户发送了短信后即产生,从而无需等待系统生成并反馈MT话单,保证了识别方案的及时性;并且,由于MO话单不会受到垃圾短信拦截系统的影响,不会出现MO话单遗漏的问题,因此根据MO话单来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也能避免漏识别的情况。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21,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MO话单、该用户号码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中存储的与该用户号码相应的交换机标识;
步骤22,确定获取的MO话单中包含的交换机标识;
步骤23,比较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中是否包含确定的交换机标识,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24;
步骤24,在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上述方法是利用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对应的交换机标识不会登记到HLR这一特点,通过判断MO话单中包含的交换机标识是否与HLR中的交换机标识一致来分辨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一般就能判定出待识别的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然而,为了避免误识别的情况,在比较结果为否时,为了进一步肯定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还可以进一步采用下述判别方式来进行识别:
方式一、根据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进行识别的方式。
具体地,在步骤23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判断确定的交换机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由于不法分子在利用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进行通信行为时,往往会一直变换其使用的交换机,因此,在一段时间所产生的MO话单中会包含多个不同的交换机标识。从而通过比较确定的交换机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就能确定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标识。根据经验值,该预定的个数阈值一般可以设为5。
方式二、根据MO话单生成时间信息进行识别的方式。
具体地,在步骤23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取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以及MO话单中包含的话单生成时间信息,并根据关闭时间信息和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上述通信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用户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被盗用,从而确定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方式二中,考虑到MO话单的生成时间可能会较关闭时间滞后一定的时间长度,因此,为了达到准确识别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是根据预设滞后时间长度和关闭时间信息,确定关闭时间信息之后间隔预设滞后时间长度的滞后时间信息后,再根据该滞后时间信息和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上述通信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准确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以避免将非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识别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根据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来对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进行识别。具体地,在上述判断结果为是时,可以判断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并在判断结果为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时,确定是不法分子通过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利用不同的交换机来进行通信行为,因此确定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均能达到精确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先对从该用户号码发送出的短信数量和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进行统计,并在根据统计的发送时间信息和短信数量,判断出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大于预定数量阈值时,再获取相应的MO话单,而在判断出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不大于预定数量阈值时,则可以不获取相应的MO话单,而认为该用户号码为非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31,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MO话单以及该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
步骤32,根据关闭时间信息和MO话单中包含的MO话单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上述通信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33;
步骤33,确定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对于非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当其对应的通信功能关闭后,是不会再产生MO话单的,因此,若判断出在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关闭后,还产生了与该用户号码对应的MO话单,只能说明该用户号码不合法,因此判断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类似前文,考虑到MO话单的生成时间可能会较关闭时间滞后一定的时间长度,因此,为了达到准确识别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是根据预设滞后时间长度和关闭时间信息,确定关闭时间信息之后间隔预设滞后时间长度的滞后时间信息后,再根据该滞后时间信息和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上述通信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先对从该用户号码发送出的短信数量和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进行统计,并在根据统计的发送时间信息和短信数量,判断出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大于预定数量阈值时,再获取相应的MO话单,而在判断出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不大于预定数量阈值时,则可以不获取相应的MO话单,而直接认为该用户号码为非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以下以实施例一、二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在实际中的应用流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主要是通过分析根据交换机标识来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该流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通过对BOSS与短信网关接口交互的短消息的监控以及对MO短信话单的分析,获取发送数量较大的短信的用户号码(这里的用户号码可以但不限于为用户号码),该步骤201中,短信网关接口为实时接口,可以由短信网关对该实时接口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获知各用户号码的短信发送情况。当发现有用户号码发送的短信数量超过第一设定阀值时,将该用户号码发送至BOSS。进一步地,BOSS还可以自行对该用户号码的MO话单进行分析,判断该用户号码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是否超过第二设定阈值,若判断为是,则将该用户号码确定为可疑用户号码;
步骤42,BOSS根据该可疑用户号码,通过发送请求指令到相应的HLR,获取HLR中登记的服务于该可疑用户号码的交换机标识;
步骤43,BOSS从该可疑用户号码对应的MO话单中获取交换机标识;
步骤44,BOSS判断从HLR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与从MO话单中获取的交换机标识是否一致,若是,执行步骤45,若否,执行步骤46;
步骤45,确定该可疑用户号码为非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识别流程结束。
步骤46,确定该可疑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识别流程结束。
图4所示的流程采用的是通过对比MO话单中的交换机标识与从HLR中获取的交换机标识是否一致,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方式。该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MO话单在用户发送短信后即可以生成,相对于MT话单,生成MO话单所需时间短,从而与根据MT话单来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方式相比,提高了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及时性;另一方面,由于MO话单不在垃圾信息拦截系统的监控范围内,因此,垃圾信息拦截系统不会对MO话单造成影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垃圾短信拦截系统的拦截而造成MT话单不够全面,从而导致的遗漏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问题。
基于如图4所示的上述流程,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例方式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由于步骤51至步骤53的具体过程与上述步骤41至步骤43的具体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以下对图5中的其他步骤进行重点介绍:
步骤54,BOSS判断从HLR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与从MO话单中获取的交换机标识是否一致,若否,执行步骤55,若是,执行步骤57;
步骤55,判断从MO话单中获取的交换机标识的数量是否超过第三设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56,若否,执行步骤57;
步骤56,确定该可疑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至此,对该可疑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识别流程结束。
步骤57,确定该标识为非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至此,对该可疑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识别流程结束。
上述第三设定的阈值可以为5个,该值5为经验值。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基于图5所示的流程,在获得图4所示流程的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从MO话单中获取的交换机标识的数量进行分析,避免了合法用户由于漫游到不同交换机下使得MO话单中交换机标识较多,而导致合法用户的用户号码可能被识别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问题,提高了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主要是通过分析用户的MO话单来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该流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61,通过对BOSS与短信网关接口交互的短消息的监控以及对MO短信话单的分析,获取发送数量较大的短信的用户号码,该步骤61中,短信网关接口为实时接口,可以由短信网关对该实时接口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获知各用户号码的短信发送情况。当发现有用户号码发送的短信数量超过第一设定阀值时,将该用户号码发送至BOSS。进一步地,BOSS还可以自行对该用户号码的MO话单进行分析,判断该用户号码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是否超过第二设定阈值,若判断为是,则将该用户号码确定为可疑用户号码;
步骤62,BOSS确定该可疑用户号码的短信功能被关闭的时间,其中,可以是BOSS在监控到该可疑用户号码发送的短信数量超过某一设定阈值后,由BOSS主动控制关闭该可疑用户号码的短信功能,或者,也可以是因为该可疑用户号码欠费停机而导致的短信功能关闭;
步骤63,BOSS根据该可疑用户号码的MO话单,判断是否存在在上述时间之后生成的MO话单,若是,执行步骤64,若否,执行步骤65,该步骤63中,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MO话单延时生成的情况,因此可以根据上述时间加上设定时长得到延时时间,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在上述延时时间之后生成的MO话单,若是,执行步骤64,若否,执行步骤65;
步骤64,确定该可疑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识别流程结束;
步骤65,确定该可疑用户号码为非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至此,对当前用户号码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识别流程结束。
图6所示的流程采用的是通过判断在用户号码的短信发送功能关闭后是否还继续产生MO话单,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是否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方式。该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MO话单在用户发送短信后即可以生成,相对于MT话单,生成MO话单所需时间短,从而与根据MT话单来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方式相比,提高了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及时性;另一方面,由于MO话单不在垃圾信息拦截系统的监控范围内,因此,垃圾信息拦截系统不会对MO话单造成影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垃圾短信拦截系统的拦截而造成MT话单不够全面,从而导致的遗漏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一、二仅以BOSS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案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任意具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装置,比如,可以是任意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根据实际需求,该装置可以独立于BOSS之外,还可以设置在通信网络中的任意设备中。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两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下述功能单元:
获取单元71,用于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该用户号码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中存储的与该用户号码相应的交换机标识;
交换机标识确定单元72,用于确定获取单元71获取的MO话单中包含的交换机标识;
比较单元73,用于比较获取单元71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中是否包含交换机标识确定单元72确定的交换机标识;
识别单元74,用于在比较单元73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其中,对应于识别单元74功能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将识别单元74划分为用于在比较单元73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时,判断交换机标识确定单元72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的判断模块;以及用于在判断模块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确定模块。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识别单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功能模块:
时间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比较单元73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时,获取该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以及MO话单中包含的话单生成时间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时间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关闭时间信息和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该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确定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其中,考虑到MO话单可能会滞后于通信功能关闭的时间才生成,因此,可以进一步将上述判断模块划分为以下功能子模块,包括:
滞后时间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滞后时间长度和该关闭时间信息,确定该关闭时间信息之后间隔该时间长度的滞后时间信息;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该生成时间信息和滞后时间信息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滞后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通信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以下功能子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判断子模块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大于该个数阈值时,确定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统计单元,用于在获取单元71获取MO话单之前,统计从该用户号码发送出的短信数量和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统计单元统计的该发送时间信息和该短信数量,判断出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大于预定数量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下述功能单元:
获取单元81,用于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以及该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8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81获取的关闭时间信息和MO话单中包含的MO话单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该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识别单元83,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82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该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判断单元82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功能模块,包括:
滞后时间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滞后时间长度和该关闭时间信息,确定该关闭时间信息之后间隔该时间长度的滞后时间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该生成时间信息和滞后时间信息确定模块确定的滞后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该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的上述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在获取单元81获取待MO话单之前,统计从该用户号码发送出的短信数量和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统计单元统计的发送时间信息和该短信数量,判断出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大于预定数量阈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号码相应的交换机标识;并
确定所述MO话单中包含的交换机标识;
比较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中是否包含确定的交换机标识;以及
在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具体包括:
在比较结果为否时,获取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以及MO话单中包含的话单生成时间信息;
根据所述关闭时间信息和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以及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关闭时间信息和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具体为:
根据预设滞后时间长度和所述关闭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关闭时间信息之后间隔所述时间长度的滞后时间信息;
并根据所述滞后时间信息和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具体包括: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并在判断结果为大于所述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具体包括:
在比较结果为否时,判断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并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MO话单之前,还包括:
统计从所述用户号码发送出的短信数量和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并
根据所述发送时间信息和所述短信数量,判断出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大于预定数量阈值。
7.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以及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并
根据所述关闭时间信息和MO话单中包含的MO话单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以及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关闭时间信息和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具体为:
根据预设滞后时间长度和所述关闭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关闭时间信息之后间隔所述时间长度的滞后时间信息;
并根据所述滞后时间信息和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待MO话单之前,还包括:
统计从所述用户号码发送出的短信数量和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并
根据所述发送时间信息和所述短信数量,判断出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大于预定数量阈值。
10.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中存储的与所述用户号码相应的交换机标识;
交换机标识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获取单元获取的MO话单中包含的交换机标识;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获取单元获取的交换机标识中是否包含交换机标识确定单元确定的交换机标识;
识别单元,用于在比较单元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具体包括:
时间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比较单元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时,获取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以及MO话单中包含的话单生成时间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时间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关闭时间信息和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确定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滞后时间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滞后时间长度和所述关闭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关闭时间信息之后间隔所述时间长度的滞后时间信息;
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和滞后时间信息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滞后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
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判断子模块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大于所述个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具体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比较单元得到的比较结果为否时,判断交换机标识确定单元确定的交换机标识的个数是否大于预定的个数阈值;并
确定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15.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在获取单元获取MO话单之前,统计从所述用户号码发送出的短信数量和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统计单元统计的所述发送时间信息和所述短信数量,判断出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大于预定数量阈值。
16.一种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识别的用户号码对应的消息发起MO话单以及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通信功能的关闭时间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关闭时间信息和MO话单中包含的MO话单生成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识别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用户号码为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包括:
滞后时间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滞后时间长度和所述关闭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关闭时间信息之后间隔所述时间长度的滞后时间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成时间信息和滞后时间信息确定模块确定的滞后时间信息,判断获取的MO话单中是否存在在所述功能关闭之后生成的MO话单。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在获取单元获取待MO话单之前,统计从所述用户号码发送出的短信数量和短信的发送时间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统计单元统计的发送时间信息和所述短信数量,判断出在设定时间长度内发送的短信数量大于预定数量阈值。
CN201010570423.9A 2010-12-02 2010-12-02 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487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0423.9A CN102487508B (zh) 2010-12-02 2010-12-02 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0423.9A CN102487508B (zh) 2010-12-02 2010-12-02 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7508A true CN102487508A (zh) 2012-06-06
CN102487508B CN102487508B (zh) 2014-06-04

Family

ID=46152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0423.9A Active CN102487508B (zh) 2010-12-02 2010-12-02 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75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1534A (zh) * 2017-07-18 2017-11-10 南京唯捷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卡片防复制方法、装置及管理服务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64748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98091A (zh) * 2007-12-28 2008-06-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用户欠费的方法
CN101600209A (zh) * 2009-06-29 2009-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被复制的客户识别模块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54222A (zh) * 2008-12-03 2010-06-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用户识别卡复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78364A (zh) * 2009-12-31 2010-07-14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强制登陆发现及治理复制手机sim卡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64748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98091A (zh) * 2007-12-28 2008-06-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用户欠费的方法
CN101754222A (zh) * 2008-12-03 2010-06-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用户识别卡复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00209A (zh) * 2009-06-29 2009-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被复制的客户识别模块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78364A (zh) * 2009-12-31 2010-07-14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强制登陆发现及治理复制手机sim卡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1534A (zh) * 2017-07-18 2017-11-10 南京唯捷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卡片防复制方法、装置及管理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7508B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7426B (zh) 物联网终端的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694900B (zh) 电话拦截方法及装置
CN105873068B (zh) 一种识别伪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25490A (zh) 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303099A (zh) 一种验证用户通信号码有效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00568B (zh) 移动通信电子sim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83965A (zh) 一种对伪基站垃圾短信的拦截方法和设备
WO2016041171A1 (zh) 确定终端漫游状态的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08924838B (zh) 跨运营商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运营商设备及终端
CN105592005A (zh) 一种安全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225692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04219626A (zh)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07479A (zh) 一种信息识别方法、信息网关、sim卡及系统
CN101860847B (zh) 一种克隆用户识别模块卡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039676B (zh) 一种网络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487508A (zh) 识别复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号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48462B (zh) 一种克隆卡定位服务器、克隆卡定位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3873698A (zh) 终端关联装置和终端关联方法
CN113099456B (zh) 伪基站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08316A (zh) 空中写卡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13083A (zh) 一种钓鱼wifi处理方法、装置、平台和系统
CN108271156B (zh) 一种鉴别伪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66184A (zh) 一种识别伪基站短信的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9348053B (zh) 电话号码标记处理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21138B (zh) 语音验真方法、平台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