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851B - 由呼叫发起和端接控制节点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和协同编解码 - Google Patents

由呼叫发起和端接控制节点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和协同编解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4851B
CN102484851B CN200980161043.5A CN200980161043A CN102484851B CN 102484851 B CN102484851 B CN 102484851B CN 200980161043 A CN200980161043 A CN 200980161043A CN 102484851 B CN102484851 B CN 102484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gw
msc
gateway node
calling
controlling ve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10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4851A (zh
Inventor
苏布拉塔·慕克吉
郑会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4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4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8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让呼叫控制节点(MSC-S2)建立从主叫方(BSC1)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到被叫方(BSC2)的语音数据的发送的方法,所述呼叫控制节点(MSC-S2)担当呼叫端接控制节点,且适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和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从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编解码(PCM),所述编解码(PCM)要用于从所述主叫方(BSC1)至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确定是否能够从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向所述被叫方(BSC2)发送通过所述编解码(PCM)编码的所述语音数据;确定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是否都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指示所述编解码(PCM)的第一后向信息,以及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指示所述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后向信息。

Description

由呼叫发起和端接控制节点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和协同编解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让呼叫控制节点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传输的方法、用于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传输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适于执行这种方法的程序单元以及包括这种程序单元在内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从主叫方经由通信网络向被叫方发送数据是基于使用适于进行从主叫方向被叫方发送数据的节点的。在发送路径的用户平面中对要从主叫方向被叫方发送的数据进行交换,其中,节点被布置在用户平面内,经由该节点可交换数据。一般用特定编解码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在发送路径的控制平面中,可以布置适于对用户平面中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的其他节点。
常规上,通信网络架构包括:无线接入网(RAN),适于传输移动通信实体(比如移动电话或膝上型计算机)的数据;以及核心网(CN),适于向另一个无线接入网或相同无线接入网,或者向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传输数据。
以下,将描述经由无线接入网来发送语音数据。
分别地,无线接入网的网络架构在GSM无线接入(GERAN/GRAN)的情况下包括基站控制器(BSC),以及在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的情况下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它们都适于与核心网的节点通信,比如呼叫控制节点和媒体网关(MGw)。媒体网关节点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呼叫控制节点控制,比如移动交换中心(MSC)/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MSC-S)。
发送路径的用户平面包括基站控制器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以及媒体网关节点。发送路径的控制平面包括基站控制器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以及呼叫控制节点。
如果BSC或RNC节点连接到多个呼叫控制节点,允许负载平衡和冗余,则通常将这称为池组MSC(MiP)。
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向被叫方发送语音数据,这对建立语音数据的传输提出了要求。具体地,可以使用至少一个编解码在发送路径的用户平面中执行对要发送的语音数据的编码。具体地,在用户平面内的语音数据的编码操作基于带外代码转换器控制(OoBTC)过程,其允许使用带外信令来逐呼叫地协商编解码类型或编解码模式,使得可以实现恰当的语音质量和/或对带宽的有效利用。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建立语音数据的传输”可以具体代表数据传输的任何发起或开始,其中,可以定义用于数据传输的参数或特征。具体地,可以确定主叫方、被叫方和/或数据传输路径。具体地,可以在发送路径的控制平面中协商数据传输的建立。
术语“主叫方”可以具体地代表可以适于发起或开始从一个连接点到另一个连接点的语音传输的任何通信伙伴设备。具体地,主叫方可以是要向至少一个通信伙伴设备发送的语音数据的源(比如用户设备),或可以是在发送路径上被布置在语音数据源的下游的任何通信伙伴设备(比如,基站控制器)。
术语“被叫方”可以具体地代表可以适于端接或作为从一个连接点到另一个连接点的语音数据传输路径的末端(termination)的任何通信伙伴设备。具体地,被叫方可以是要发送的语音数据的目的地(比如用户设备),或可以是在发送路径上被布置在语音数据目的地的上游的任何通信伙伴设备(比如,基站控制器)。
术语“用户平面”可以具体地代表数据传输路径中发送有效载荷数据(比如语音数据)的平面或级别。
术语“控制平面”可以具体地代表在数据传输路径中可以执行对数据传输(具体地,对用户平面数据传输路径)的控制的平面或级别。在“控制平面”中,处理与(预期)用户平面业务相关的信令业务。因此,通常还将“控制平面”称为“信令平面”。
术语“节点”可以具体地代表被配置为用于与网络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节点或通信伙伴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伙伴设备。具体地,节点可以是数据传输路径的用户平面或控制平面的一部分。
术语“呼叫控制节点”可以具体地代表适于至少控制从主叫方到被叫方的用户平面发送路径的一部分的任何类型的节点。具体地,呼叫控制节点可以适于与主叫方、被叫方和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中的至少一个通信。
术语“媒体网关节点”可以具体地代表经由其可发送语音数据的任何节点。媒体网关节点可以包括接入或呼入末端以及呼出末端,其中,呼入末端和呼出末端分别可以适于根据特定编解码接收语音数据以及发送用特定编解码编码的所发送的语音数据。
术语“编解码”可以具体地代表可用于对要发送的语音数据进行编码的编码格式或编码方案。具体地,当将数据的特定编解码改变为数据的另一编解码时,可以对该数据应用代码转换操作。
参见图10,示出了包括池组媒体交换中心(MIP)在内的网络的示例。该网络包括3个基站控制器BSC1、BSC2、BSC3,每个基站控制器分别适于与3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MGW-3中的不同媒体网关节点通信。每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MGW-3可以由3个呼叫控制节点MSC-S1、MSC-S2、MSC-S3中的任一个来控制,这3个呼叫控制节点适于作为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MGW-3和呼叫控制节点MSC-S1、MSC-S2、MSC-S3形成了核心网(CN)。
根据网络架构,每个呼叫控制节点MSC-S1、MSC-S2、MSC-S3适于经由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MGW-3中的每一个来提供业务,具体地适于控制语音数据的发送。因此,呼叫控制节点MSC-S1、MSC-S2、MSC-S3或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MGW-3中的故障可以用以下方式补偿:另一呼叫控制节点MSC-S1、MSC-S2、MSC-S3可以用于控制语音数据的发送或另一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MGW-3可以用于发送语音数据。此外,由于各种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MGW-3可以用于发送语音数据,因此可以针对语音数据的多个发送实现负载平衡。
具体地,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从基站控制器BSC1经由媒体网关节点MGW-1和MGW-2到基站控制器BSC2的语音数据传输。
参见图11,示出了建立用于呼叫的语音数据传输。2个呼叫控制节点MSC-S1、MSC-S2对从发起基站控制器BSC1经由2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到端接基站控制器BSC2的语音数据传输进行控制。呼叫控制节点MSC-S1适于至少控制媒体网关节点MGW-1,且呼叫控制节点MSC-S2适于至少控制媒体网关节点MGW-2。
发起基站控制器BSC1和端接基站控制器BSC2都适于在经由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传输或交换语音数据时使用脉冲编码调制(PCM)作为编解码。在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中的语音数据传输基于从PCM到压缩语音(CS)的信号代码转换以及从CS到PCM的信号代码转换。具体地,捕捉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一末端T1,以使用PCM作为呼入语音数据的类型。与媒体网关节点MGW-2的第一末端T3相同,表示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呼出末端的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末端T2适于对编解码类型CS进行操作。表示呼出末端的媒体网关节点MGW-2的第二末端T4适于使用PCM向基站控制器BSC2发送所发送的语音数据。
末端T1和末端T2是所谓的上下文C1的一部分,而末端T3和末端T4是另一上下文C2的一部分。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末端”可以具体地代表一个或多个媒体流(比如语音)的源或接收器(sink)。在所示示例中,末端T1和T3是在发往BSC2的语音流的方向上的接收器,而末端T2和T4是在发往BSC2的语音流的方向上的源。在所示示例的相反语音流方向上,末端T1和T3是发往BSC1的语音流的方向上的源,而末端T2和T4是发往BSC1的语音流的方向上的接收器。
术语“上下文”可以具体地代表在末端的聚集(collection)之间的关联。在所示示例中,上下文C1是末端T1和T2的关联,而上下文C2是末端T3和T4的关联。尽管仅示出了2个端接上下文,包括2个或更多端接在内的其他上下文可以出现在用户平面中。
在本示例中,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中的语音数据的编码操作是基于带外代码转换器控制过程的。具体地,在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中使用的编码操作C1和C2是由用于协商所选编解码的OoBTC来定义的。
需要在上下文C1和C2之间的编码语音传输来增加核心网内的带宽效率,且经由OoBTC的协商适于达到该目的。该方案接受:当使用如上所述的网络配置时,所发送的语音数据的语音质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劣化,且由于在上下文C1、C2中的编码和解码操作,可以显著增加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的系统资源使用。
参见图12,示出了从基站控制器BSC1到基站控制器BSC2的语音数据传输的另一建立。
在数据传输的该建立期间的网络配置类似于图11所示的网络配置。然而,用户平面仅包括1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经由该媒体网关节点MGW-1可发送语音数据。呼叫控制节点MSC-S1适于控制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发起侧,且呼叫控制节点MSC-S2适于控制媒体网关节点MGW-2的端接侧。
类似于图11,发起基站控制器BSC1适于使用PCM来作为对向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一末端T1发送的语音数据进行编码的类型。端接基站控制器BSC2适于操作作为还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四末端T4所使用的类型的PCM。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在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末端T2和第三末端T3上分别强制执行所选编解码,具体地,压缩语音。从而,当发送语音数据时,代码转换操作C1、C2存在于媒体网关节点MGW-1中。
然而,如图12所示建立语音数据传输还可导致对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处理容量的不必要消耗以及对所发送的语音数据的语音质量的劣化。由于上下文C1和C2现在都位于相同媒体网关节点MGW-1中,没有实现网络带宽节约,因为在该媒体网关节点MGW-1中将PCM至PCM用于接入和末端编解码以及编码为CS和解码回PCM可劣化语音质量,并将增加处理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允许得到从主叫方向被叫方发送的语音数据的恰当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定义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让呼叫控制节点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的发送的方法、用于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的发送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程序单元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让呼叫控制节点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的发送的方法。所述呼叫控制节点担当呼叫端接控制节点,且适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和呼叫发起控制节点通信。
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以及包括:接收来自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编解码,所述编解码要用于从所述主叫方至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是否能够由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向所述所述被叫方发送通过所述编解码编码的所述语音数据,以及包括:确定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是否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发送指示所述编解码的第一后向信息,以及包括: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发送指示所述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第二后向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的发送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适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和呼叫发起控制节点通信。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的第一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一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媒体网关节点,以及包括:接收来自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的第二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编解码,所述编解码要用于从所述主叫方至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包括:确定是否能够由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向所述所述被叫方发送由所述编解码编码的所述语音数据的装置,以及包括:确定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是否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包括: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发送指示所述编解码的第一后向信息的装置,以及包括: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发送指示所述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第二后向信息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单元。所述程序单元在由处理器执行时,适于执行或控制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在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或控制如上所述的方法。
具体地,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相应设备中的永久性或可再写入的存储器,或位于外部的永久性或可再写入的存储器。还可以经由例如电缆或无线链路,将计算机程序的程序单元作为信号序列传输至相应设备。
具体地,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或程序单元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执行的数据处理,即通过软件,或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特殊电子优化电路(即,硬件),或以混合的形式(即,通过软件组件和硬件组件)。
在“背景技术”一节中对术语的解释也适用于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具体地代表适于控制通信网络配置的发起侧并与之通信的呼叫控制节点。具体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控制至少一个主叫方和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并与它们通信。具体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控制可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使用的至少一个编解码类型,其中,该编解码类型可以由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在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至少一个末端上强制执行,具体地,在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发起侧的呼出末端上强制执行。
术语“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具体地代表适于控制通信网络配置的端接侧并与之通信的呼叫控制节点。具体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控制至少一个被叫方和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并与它们通信。具体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控制可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使用的至少一个编解码类型,其中,该编解码类型可以由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在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至少一个末端上强制执行,具体地,在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端接发起侧的呼入或接入末端上强制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通信架构,其可以用下述方式实现建立语音数据传输:由于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可选择公共编解码,因此抑制了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对数据传输路径的用户平面内的所发送的语音数据的不必要的代码转换操作。从而,可以用下述方式将主叫方提供的语音数据传输到被叫方:可以在媒体网关节点中使用保持不变的特定编解码对提供给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语音数据编码,以用于发送语音数据。从而,可以用与呼入语音数据相同的编解码对从媒体网关节点发送的语音数据编码。具体地,从主叫方到被叫方要使用的编解码和从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要使用的编解码可以是例如无线接口的编解码,或由主叫方和被叫方分别使用的编解码。具体地,在媒体网关节点中使用的公共编解码可以与主叫方使用的编解码和被叫方使用的编解码中至少一个相同。此外,建立语音数据的传输可以基于对由主叫方和被叫方都可使用的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选择。
具体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根据上述架构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通信,其中,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中的每一个均可以适于控制在主叫方和被叫方之间的发送路径上布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
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拥有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指示可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此外,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拥有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指示从主叫方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要使用的编解码。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适于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发送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确定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是否可以向被叫方发送语音数据,具体地,从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向被叫方发送,该语音数据是通过从主叫方向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所要使用的编解码来编码的。
此外,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是否都可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用于发送语音数据。
确定可以进行是因为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拥有对由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所要使用的编解码进行指示的信息,以及可以拥有对可用于向被叫方发送语音数据的媒体网关节点进行指示的信息。
从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检测:经由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语音数据的2个上下文发送配置可能可以用于发送语音数据。
在确定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可发送通过也从主叫方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使用的编解码来编码的语音数据之后,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选择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且适于选择至少用于语音数据的发送路径的端接侧的公共编解码。具体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端接侧强制执行或提议所选编解码。
此外,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在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一和第二后向信息中,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通知要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以及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能够使用的公共编解码。
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适于选择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以及至少针对语音数据的传输路径的发起侧,选择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公共编解码。具体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适于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发起侧强制执行或提议公共编解码。
在抑制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的不必要的代码转换操作中,可以实现所发送的语音数据的高语音质量,具体地,所发送的语音数据的增强语音质量。具体地,可以至少减少或消除在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或在两个不同媒体网关节点之间的代码转换操作所导致的语音数据的语音质量的劣化。
此外,抑制不必要的代码转换操作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引起在发送语音数据中所涉及到的节点的要节约的处理容量,具体地,涉及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处理容量:可以减少消耗在媒体网关节点中用于对语音数据进行代码转换所需的媒体网关节点的处理容量。
然而,由于可以经由单个媒体网关节点中的2个上下文来完成语音数据的传输,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架构可能无法解决带宽节约的问题。接下来,将解释让呼叫控制节点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的传输的方法的其他示例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还应用于相应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相应的程序单元、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具体地,主叫方和被叫方可以经由相同通信网络或经由不同通信网络彼此通信。具体地,主叫方和被叫方可以是相同通信网络的一部分或可以是不同通信网络的一部分。具体地,被叫方可以代表在不同通信网络之间的互联点。
具体地,如果呼叫端接控制节点不能确定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则可以使用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至少两个媒体网关节点来完成语音数据的传输,具体地,刚好只有2个媒体网关节点。具体地,对要发送的语音数据的代码转换操作可以出现在用户平面发送路径上,其中,对已编码语音数据的以下代码转换操作可以存在:从主叫方到媒体网关节点所使用的编解码到另一编解码,然后到从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所使用的编解码的代码转换。
具体地,还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架构扩展到在单个媒体网关节点中包括的多于2个上下文在内的上下文配置。具体地,这种通信架构可以包括在单个媒体网关节点中的3个上下文或多个上下文配置。具体地,可以将2个以上的末端与1个上下文相关联。具体地,如果不能确定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则可以使用至少2个分离的媒体网关节点来完成语音数据的传输。
该方法可以包括:对作为所发送的语音数据的目的地的通信端接实体进行定位。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通信实体”可以具体地代表可以适于与至少一个其他通信伙伴设备通信的通信伙伴设备。具体地,通信实体可以是要发送的语音数据的订户。具体地,通信实体可以是主叫方或被叫方的一部分,或可以与主叫方或被叫方相同。
术语“通信端接实体”可以具体地代表作为语音数据的传输路径的端接侧的一部分的通信实体。
通过定位通信端接实体(具体地,端接订户),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接收来自通信端接实体的与通信端接实体在发送语音数据中可使用的编解码和媒体网关节点相关的信息。具体地,可以在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接收第一信息和接收第二信息之后,执行对通信端接实体的定位。
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对可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进行指示的针对被叫方的第三信息。附加地或备选地,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对可用于从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向被叫方发送语音数据所要使用的编解码进行指示的针对被叫方的第四信息。具体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确定仅第三信息或仅第四信息。具体地,确定针对被叫方的第三信息和确定针对被叫方的第四信息可以彼此接着执行或同时执行。通过确定第三信息和第四信息中至少一项,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获取从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可使用的特定媒体网关节点和/或编解码的知识,从而使得呼叫端接控制节点能够确定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和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使用的公共编解码。
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单一消息中接收来自呼叫发起控制节点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这可以允许有效率的通信机制,因为可以将所有所需信息绑定在公共通信消息中。
备选地,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分离的消息中接收来自呼叫发起控制节点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这可以允许彼此分离地发送两条信息,使得可以使用多个较短的消息来传输所需信息。
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单一的后向消息中发送第一后向信息和第二后向信息。这可以允许有效率的通信机制,因为可以将所有所需信息绑定在公共通信消息中。
备选地,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分离的后向消息中发送第一后向信息和第二后向信息。这可以允许彼此分离地发送两条信息,使得可以使用多个较短的消息来传输所需信息。
在至少一个(后向)消息中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传输信息或从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传输信息(具体地,控制数据或控制数据参数)可以表示用于在2个通信伙伴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恰当措施。当使用分离的(后向)消息来用于数据交换时,可以彼此接着或同时接收(后向)消息。具体地,可以在第二(后向)信息之前接收第一(后向)信息,或可以在第二(后向)信息之后接收第一(后向)信息。使用单个后向消息可以节约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的处理容量。具体地,单个消息或分离的消息可以是初始地址消息(IAM),且单个后向消息和分离的后向消息可以是应用传输消息(APM)。
公共编解码可以是脉冲编码调制(PCM)。当在发送方向上看过去,使用PCM作为去往媒体网关节点和来自媒体网关节点都可使用的编解码,可使得能够经由G.711标准来传输数据。具体地,PCM可以是可由基站控制器或无线接入控制器使用来对语音数据编码的编解码。
发送和接收中的至少一项可以基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会话发起协议(SIP)或其派生出的会话发起协议-T(SIP-T)或会话发起协议-I(SIP-I)。这些协议可以表示控制平面通信协议的示例。
下面,将解释用于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传输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的其他示例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还应用于相应的方法、相应的程序单元、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还可以包括收发信单元(即,能够同时提供发送能力和接收能力的单元),其中,用于接收第一信息的装置、用于接收第二信息的装置、用于确定是否能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向被叫方发送通过编解码进行编码编码的语音数据的装置、用于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是否都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用于发送第一后向信息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第二后向信息的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形成收发信单元的一部分。从而,可以方便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的结构性设计:可以将接收信息的功能、发送后向信息的功能以及基于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确定的功能包括在单个单元中。具体地,收发信单元可以仅包括用于发送第一和第二后向信息以及接收第一和第二信息的装置。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从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包括在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之间提供互联的功能。具体地,用于控制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可以是收发信单元的一部分。
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可以包括4个末端,其中,用于控制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可以适于控制4个末端中的1个末端可以使用的编解码。具体地,用于控制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可以适于控制在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端接侧上的接入末端可以使用的编解码。
从而,在确定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和公共编解码之后,用于控制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可以适于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强制执行或提议特定的编解码。从而,可以实现对媒体网关节点中的代码转换操作的抑制。
可以将用于接收第一信息的装置、用于接收第二信息的装置、用于确定是否能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向被叫方发送通过所述编解码进行编码的语音数据的装置、用于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是否都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用于发送第一后向信息的装置、用于发送第二后向信息的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的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为单元,具体地,实施为处理单元(比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器)。具体地,可以在单个处理单元中实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中的上述装置或功能。备选地,可以在多个分离但是协作的处理单元中实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的上述装置或功能。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作为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的该实施例可以使得能够控制电路交换呼叫服务,具体地,控制包括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在内的语音数据的传输路径的用户平面。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可以是GSM网络或3G核心网中的强力单元。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一起在池组移动交换中心环境中操作。从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是包括多个媒体网关节点和多个呼叫控制节点在内的核心网的一部分。具体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选择多个不同的媒体网关节点,以使得能够发送一个或多个主叫方的语音数据。具体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控制多个媒体网关节点并与它们通信,使得可以不管特定媒体网关节点的故障而能够持续进行数据传输。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适于根据带外代码转换器控制(OoBTC)过程进行操作,其中,OoBCT过程可以特别适合基于BICC信令的3GPP网络和/或基于SIP或SIP-I或SIP-T信令的3GPP网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其中,可以在建立从主叫方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传输期间使用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适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通信。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包括:用于向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一信息指示从所述主叫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发送所述语音数据所要使用的编解码,以及向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发送第二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可以包括:接收来自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的第一后向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一后向信息指示从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所要使用的编解码,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的第二后向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二后向信息指示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都能使用的公共媒体网关节点。
针对所述方法、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所述程序单元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的实施例还应用于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
根据下文所要描述的实施例的示例,本发明的上述定义的方面和其他方面是显而易见的,且参照这些实施例的示例来解释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附图说明
下文中参照示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在建立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移动设备到移动设备呼叫期间所使用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语音数据的传输的建立的节点级别的流程图。
图3是在图1中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内部的节点级别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由图1中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执行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建立语音数据的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建立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移动设备到移动设备呼叫的节点级别的另一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在建立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移动设备到PSTN呼叫期间所使用的网络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了图6中语音数据的传输的建立的节点级别的流程图。
图8是在图6中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内部的节点级别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媒体网关节点以及主叫或被叫方的构造。
图10是示出了包括池组移动交换中心在内的网络的框图。
图11是示出了在建立从主叫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的传输期间使用的常规网络配置的框图。
图12是示出了在建立从主叫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的传输期间使用的另一常规网络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说明是示意性的。在不同的附图中,向相似或相同的单元提供相同的引用符号。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最优媒体网关资源使用的增强带外代码转换器控制过程的机制。
根据实施例,可以由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来建立主叫方和被叫方之间的呼叫。可以经由主叫方和被叫方都可使用的公共媒体网关节点来发送语音数据,其中,如果可能,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的语音数据的编解码可以保持不变。
为了在呼叫期间建立数据传输,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接收来自呼叫发起控制节点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分别指示可用于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以及指示从主叫方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所要使用的编解码。然后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确定是否可以从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向被叫方发送通过特定编解码进行编码的语音数据,以及可以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是否都可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如果两个确定都是肯定的,则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可以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发送指示所确定的具体编解码和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的第一后向信息和第二后向信息。呼叫端接控制节点和呼叫发起控制节点都可以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强制执行该特定编解码,从而使得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中不进行数据代码转换的情况下发送语音数据成为可能。
参见图1,示出了在从主叫方经由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传输的移动设备至移动设备呼叫建立期间所使用的通信系统100。
在用户平面中,主叫方适于经由多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中的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与被叫方通信。
主叫方包括移动电话(未示出)和通信发起实体BSC1(此处是基站控制器),它们都适于使用无线接入网RAN的特定协议彼此通信。被叫方包括通信端接实体BSC2(此处是基站控制器)以及移动电话(未示出),它们都适于使用RAN的等价协议彼此通信。通信发起实体BSC1和通信端接实体BSC2都使用PCM(脉冲编码调制)作为发送和接收语音数据的编解码。
媒体网关节点MGW-1包括4个末端T1-T4,其中,位于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发起侧的第一末端T1对应于用于从通信发起实体BSC1接收语音数据的接入末端,且位于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端接侧的第四末端T4对应于用于向通信端接实体BSC2发送语音数据的呼出末端。
第二末端T2和第三末端T3分别表示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发起侧的呼出末端和端接侧的接入末端。第一和第四末端T1、T4适于使用PCM作为用于语音数据的类型或编解码类型。可用PCM或所选编解码SC(比如压缩语音CS)作为语音数据的编解码类型来捕捉第二和第三末端T2、T3。第一末端T1和第二末端T2形成第一2末端上下文,且第三末端T3和第四末端T4形成第二2末端上下文。
在控制平面中,体现为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的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以及也体现为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彼此通信。在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之间的通信基于呼叫控制协议,比如BICC(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或SIP(会话发起协议)或SIP-I(会话发起协议-I)或SIP-T(会话发起协议-T)。此外,控制平面包括通信发起实体BSC1和通信端接实体BSC2。
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适于控制通信发起实体BSC1和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具体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适于在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末端T2处强制执行特定编解码。相应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控制通信端接实体BSC2和媒体网关节点MGW-1。具体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在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三末端T3上强制执行特定编解码。
当在信号流方向上看过去时,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包括:接收单元102,用于接收包括在来自通信发起实体BSC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消息中的信息;控制单元104,用于控制通信发起实体BSC1和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以及发送单元106,用于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和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发送也包括在消息中的信息。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包括接收单元108,接收单元108用于接收包括在来自通信端接实体BSC2和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消息中的信息。此外,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包括确定单元110,该确定单元110用于确定语音数据是否可通过从通信发起实体BSC1到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所要使用的编解码来编码,以从媒体网关节点MGW-1向被叫方发送。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还包括用于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是否都可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确定单元112,且确定单元110、112被布置在接收单元108的上游。此外,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包括:控制单元114,用于控制通信实体BSC2和媒体网关节点MGW-1;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媒体网关节点MGW-1和通信端接实体BSC2发送包括在其他消息中的信息。
接收单元108和发送单元116被包括在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收发信单元118中。
参见图2,将在节点级别上解释从主叫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的传输的建立。
通信发起实体BSC1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呼叫建立尝试,以请求建立到被叫方的连接。因此,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拥有对在呼叫期间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可以使用哪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进行指示的第一信息。
在包括可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在内的列表中包括该第一信息。此外,发起媒体网关节点MGW-1拥有与在从通信发起实体BSC1到媒体网关节点MGW-1使用哪个编解码类型相关的第二信息,以及从而第二信息与将使用哪个编解码类型来捕捉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一末端T1相关。在本实施例中,使用PCM作为编解码。
接下来,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发送初始地址消息(IAM),其中,IAM包括第一信息(MGW信息)、第二信息(TransAccType=PCM)以及指示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针对特定呼叫所支持的编解码的所支持编解码列表。
当接收到IAM时,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拥有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可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相关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可使用哪个编解码类型相关的第二信息。
此外,在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接收到IAM之后,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定位呼叫的端接订户,即通信端接实体BSC2,且从而分别确定针对去往通信端接实体BSC2可使用哪个编解码以及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可使用哪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可以由确定单元110和/或112来完成这两个确定。
接下来,确定单元110确定是否可从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向被叫方发送通过编解码PCM编码的语音数据。该确定是肯定的,因为针对去往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使用的编解码和针对去往通信端接实体BSC2使用的编解码都是PCM。
此外,确定单元112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是否都可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由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都可以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因此该确定是肯定的。
从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检测到:经由单个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2个上下文呼叫(PCM至PCM)可用于呼叫期间的数据传输。
接下来,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选择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来用于数据传输,且PCM作为可使用的编解码,从而强制执行用PCM来捕捉所选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三末端T3。
此外,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2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回应用传输消息(APM),该APM包括:与所选编解码PCM相关的第一后向信息(PCM强制执行)、与所选公共媒体网关MGW-1相关的第二后向信息(所选MGW)、以及与将不用于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末端T2的所选编解码相关的后向信息(所选编解码)。
接下来,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接收APM,并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末端T2上强制执行PCM。
参见图3,更详细地示出了在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内部的节点级别上,图1的呼叫建立的信号流程。
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包括由术语“发起侧”指示的发起协议实体302以及由术语“呼出BICC”(呼出BICC)指示的端接协议实体304,该两个实力彼此相互作用。对应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包括由术语“呼入BICC”(呼入BICC)指示的发起协议实体306以及由术语“端接侧”指示的端接协议实体306。发起协议实体302和306分别表示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呼入接口。相应的,端接协议实体304和308分别表示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呼出接口。
在数据传输的建立期间,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发起协议实体302判定在从通信发起实体BSC1到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中是否使用了PCM。如果检测到PCM,则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端接协议实体304发送开放式节点内协议-初始地址消息(OIP-IAM),其中,OIP-IAM包括与可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编解码PCM和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分别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信息。
接下来,端接协议实体304基于底层通信协议BICC,将OIP-IAM转换为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发起协议实体306发送的IAM,其中,IAM包括与特定编解码类型PCM和特定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分别相关的信息。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GC-S2的发起协议实体306接收IAM,并将IAM转换为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端接协议实体308发送的另一OIP-IAM,其中,该另一OIP-IAM包括第一和第二信息。当将BICC-IAM转换为OIP-IAM时,可以修改所支持编解码列表,其中,将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不能支持或不理解的编解码加以移除。
然后端接协议实体308判定从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到通信端接实体BSC2是否使用PCM,且随后向发起协议实体306发送开放式节点内协议-承载无关消息(OIP-BIM),该OIP-BIM包括与针对去往通信实体BSC2可使用的特定编解码类型PCM以及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可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GW-1相关的信息,以用于发送数据。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发起协议实体306因此检测到经由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2个上下文情形(即PCM至PCM)可用,且选择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发起协议实体306使用BICC协议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端接协议实体304发送回后向消息,其中,APM包含与所选媒体网关节点MGW-1相关的信息和在末端T3上强制执行PCM的信息。
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端接协议实体304向发起协议实体302发送包括与所选媒体网关节点MGW-1相关的信息在内的另一OIP-BIM。
下面,参照图4,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建立从主叫方经由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传输的方法,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操作。
该方法包括:在单一消息IAM中,接收来自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对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可用于发送语音数据进行指示的第一信息以及接收来自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2的对可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编解码PCM进行指示的第二信息,该编解码PCM要用于从主叫方至该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此外,该方法包括:确定是否可从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向被叫方发送通过编解码PCM编码的语音数据,以及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是否都可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如果确定是肯定的,则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选择公共媒体网关MGW-1,并选择编解码PCM作为可由公共媒体网关MGW-1使用的编解码。该方法包括: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指示该编解码PCM的第一后向信息,并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指示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后向信息。
参见图5,将在节点级别上解释主叫方到被叫方的语音数据传输的建立,其中,将不选择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来用于发送语音数据。
在具体情况下,发送呼叫控制节点MSC-S1适于使用媒体网关节点MGW-1来发送语音数据。此外,使用PCM作为编解码向媒体网关节点MGW-1发送语音数据。此外,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使用媒体网关节点MGW-2,而不是媒体网关节点MGW-1来发送语音数据。可用于从媒体网关节点向通信端接实体BSC2发送语音数据的编解码也是PCM。
到确定与在可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GW-2上的通信端接实体BSC2相关的第三信息为止,图5所示的语音数据传输的建立与图1所示的语音数据传输的建立相同。
从而,在从通信发起实体BSC1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呼叫建立尝试之后,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发送包含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可使用的编解码和媒体网关节点MGW-1在内的IAM消息。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定位端接订户,即通信端接实体BSC2,且从而确定与可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特定编解码和媒体网关节点MGW-2分别相关的信息。
从而,由于确定了没有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检测到经由2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的2个上下文配置(PCM至PCM)。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在媒体网关节点MGW-2的末端T3上使用所选编解码,即压缩语音CS。此外,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包括与所选媒体网关节点MGW-2和所选编解码CS相关的信息在内的APM。具体地,在APM中不包括与在末端T3上的PCM参数的强制执行相关的信息。
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 1接收APM,并在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末端T2处使用所选编解码CS。
从而,如果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不能选出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则通过2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来中转语音数据的传输,且在所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GW-1中包括从PCM到CS的代码转换操作以及在所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GW-2中包括从CS到PCM的代码转换操作。
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在“本地中断呼叫(local break-outcall)”期间的网络配置,“本地中断呼叫”指的是移动台MS到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的呼叫或PSTN到MS的呼叫。此处,将MS通信网络到PSTN通信网络的互联称为“互联点POI”。术语“本地”指代在用户平面中仅使用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来发送语音数据。此外,可以将本地中断呼叫视为“本地PCM呼叫”,即使用PCM作为编解码类型的从MS到任何POI的呼叫,但不一定是PSTN,其中,从PCM到另一编解码的代码转换发生在POI连接处。
在用户平面中,主叫方包括发起基站子系统BSS,发起基站子系统BSS包括移动电话(未示出)和通信发起实体BSC(此处是基站控制器)。
基站子系统BSS属于无线接入网RAN。基站子系统BSS支持基于IP协议的A接口(AoIP)接口以及基于时分复用的A接口(AoTDM)接口,其中,基站子系统BSS适于主要使用AoTDM接口来避免在所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GW中的不必要的IP或TDM代码转换操作,但是在基站子系统BSS和媒体网关节点MGW之间还使用TDM编码,以及在基站子系统BSS中使用现有的代码转换器和速率自适应单元(TRAU)。
被叫方包括POI连接,在具体情况下,其特征由通信端接实体PSTN来确定。
下面,使用简称BSC来指代通信发起实体。通信发起实体BSC适于经由单个媒体网关节点MGW与通信端接实体PSTN通信。从通信发起实体BSC到媒体网关节点MGW的用户平面呼叫路径中的通信基于AoIP或AoTDM,且从媒体网关节点MGW到通信端接实体PSTN所使用的通信基于TDM。
在控制平面中,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适于使用AoIP或AoTDM来控制通信发起实体BSS并与之通信。此外,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适于使用Mc/IP接口来控制媒体网关节点MGW-1或与之通信。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基于BICC来彼此通信。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使用Mc/IP接口来控制媒体网关节点MGW-1或与之通信,且适于使用ISUP(综合业务数字网络用户部分)来控制通信端接实体PSTN或与之通信。
参见图7,在节点级别上示出了在从通信发起实体BSC到通信端接实体PSTN的呼叫期间建立语音数据传输。
通信发起实体BSC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呼叫建立尝试,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进而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发送IAM。该IAM包含与所支持编解码列表(SCL)相关的第一信息和与可由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用来发送语音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媒体网关节点MGW相关的第二信息(oMGW信息),其中,该所支持编解码列表包括从通信发起实体BSC到媒体网关节点MGW可以使用的编解码。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通过选择特定ISUP POI路由来定位呼叫的订户,且从而判定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可使用媒体网关节点MGW来发送语音数据: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判定特定媒体网关节点MGW的标识符tBCU-ID(端接承载控制单元标识符)。
由于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知道通信端接实体POI的接入编解码类型(即PCM)和可用于建立到通信端接实体PSTN的连接的媒体网关节点MGW,因此端接呼叫控制MSC-S2检测到经由单个媒体网关节点MGW的2个上下文(PCM至PCM)呼叫。从而,在选择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用于本地中断呼叫期间的数据传输之后,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APM,其中,APM包括与编解码PCM(TransTypeonAcc=PCM)相关的第一后向信息(更具体地说是特定POI连接类型)以及具有所选媒体网关节点MGW的tBUC-ID的形式的与所选媒体网关节点MGW相关的第二后向信息。此外,APM包含与在媒体网关节点MGW中将不使用的所选编解码SC相关的信息以及包括可针对去往通信端接实体PSTN使用的编解码在内的可用编解码列表ACL。此处,所选编解码SC形成ACL的一部分。
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根据在APM中接收到的后向信息,知道从媒体网关节点MGW到通信端接实体PSTN的特定编解码类型是PCM。从而,基于该第一后向信息和与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选择的媒体网关节点MGW相关的第二后向信息,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选择了公共媒体网关节点用于数据传输。
参见图8,示出了图7中用于建立语音数据的传输的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内部的节点级别上的流程图。
类似于图3所示的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发起协议实体802、806以及端接协议实体804、808。由术语“MO”(移动发起侧)来指示发起协议实体802,由术语“呼出BICC”(呼出BICC)来指示端接协议实体804,由术语“呼入BICC”(呼入BICC)来指示发起协议实体806,以及由术语“ISUP POI”(综合业务数字网络用户部分互联点)来指示端接协议实体808。
发起协议实体802向端接协议实体804发送包括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可用来发送语音数据的媒体网关节点MGW相关的第一信息(oMGG)以及与包括可以针对去往媒体网关节点MGW使用的编解码在内的所支持编解码列表SCL相关的第二信息。此外,OIP-IAM包括媒体网关节点选择指示符(MGGr)和与呼入接入区域(IAA)相关的信息。IAA可以不是用于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都可使用的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的实质参数,且从而可以在OIP-IAM中被省略。然而,与IAA相关的信息可以帮助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选择恰当的ISUP POI路由,使得将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来发送语音数据。
端接协议实体804将OIP-IAM转换为发送至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发起协议实体806的IAM,该IAM包括与可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WG(oMGG)和SCL分别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信息。
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GC-S2的发起协议实体806接收到IAM,并将该IAM转换为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端接协议实体808发送的另一OIP-IAM。该另一OIP-IAM包括与所支持编解码列表SCL、端接媒体网关选择指示符(MGGr)、可由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的呼入侧(呼入MGG)所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以及IAA相关的信息。当将该IAM转换为OIP-IAM时,可以由通信发起实体806来修改所支持编解码列表SCL:将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不支持和不理解的一个或多个编解码从列表中移除。
端接协议实体808定位呼叫的订户,即通信端接实体PSTN。
然后,端接协议实体808选择所支持编解码列表SCL中的第一非AMR宽带(WB)编解码来作为可针对去往通信端接实体PSTN使用的所选编解码SC。端接协议实体808还确定由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用于向呼叫端接控制节点PSTN发送语音数据而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WG,并从而通过选择器端接承载控制单元标识符tBCU-ID来选择媒体网关节点MGW。
然后端接协议实体808向发起协议实体806发送OIM-BIM,OIM-BIM包括具有标识符tBCI-ID形式的与媒体网关节点MGW相关的第一信息以及与特定编解码类型PCM(TransTypeonAcc=PCM)相关的第二信息。此外,在OIP-BIM中包括与所选编解码SC和可用编解码列表ACL相关的信息。
发起协议实体806接收该OIP-BIM,并从而通过选择标识符tBCI-ID’来选择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可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WG。
发起协议实体806向端接协议实体804发送包括与编解码PCM(TransTypeonAcc=PCM)和媒体网关节点MGW(tBCU-ID’)相关的第一和第二后向信息在内的APM。此外,还在BICC-APM中包括ACL和SC。如果标识符tBCI-ID和tBCI-ID’一致,即如果发起协议实体806和端接协议实体808可使用媒体网关节点MGW,则仅包括与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发送语音数据所可以使用的编解码PCM相关的信息。
端接协议实体804向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发起协议实体802发送另一OIP-BIM,该另一OIP-BIM包括与所选媒体网关节点MGW相关的信息(tBCI-ID’)以及使用PCM作为媒体网关节点MWG中的公共编解码的信息(TransTypeonAcc=PCM)。此外,在OIP-BIM中还包括ACL、发起协议实体804(呼出MGG)可使用的媒体网关节点MGW、以及SC。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媒体网关节点MGW、以及主叫或被叫方BSC的构造。
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可以包括接收单元R100、发送单元T100、处理单元P100以及存储单元C100。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也可以包括接收单元R200、发送单元T200、处理单元P200以及存储单元C200。此外,媒体网关节点MGW可以包括接收单元R300、发送单元T300、处理单元P300以及存储单元C300。类似地,主叫或被叫方BSC也可以包括接收单元R400、发送单元T400、处理单元P400以及存储单元C400。
在具有前述描述和相关附图所呈现的教导的帮助下,对所公开的发明的修改和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受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且修改和其他实施例预期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尽管本文可以采用特定术语,但是仅在一般性和描述性的意义上使用它们,且它们不用于限制使用。

Claims (17)

1.一种针对呼叫控制节点(MSC-S2)的方法,用于建立从主叫方(BSC1)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至被叫方(BSC2)的语音数据传输,所述呼叫控制节点(MSC-S2)担当呼叫端接控制节点,以及所述呼叫控制节点(MSC-S2)适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和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通信,其中,每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至少包括上下文(C1、C2),以及每个上下文(C1、C2)包括朝向主叫方(BSC1)或被叫方(BSC2)或朝向另一上下文(C1、C2)的末端(T1、T2、T3、T4)的至少两个末端(T1、T2、T3、T4),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
从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编解码(PCM),所述编解码(PCM)要用于从所述主叫方(BSC1)至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能否向所述被叫方(BSC2)发送通过所述编解码(PCM)编码的语音数据;
确定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是否都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其中,所述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文(C1、C2),以及一个上下文(C1、C2)的末端(T2、T3)连接到另一个上下文(C1、C2)的末端(T2、T3);
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指示所述编解码(PCM)的第一后向信息,
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指示所述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后向信息;以及
在上下文(C1、C2)之间的已连接末端(T2、T3)上强制执行所述编解码(P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定位作为所发送的语音数据的目的地的被叫方(BSC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确定针对被叫方(BSC2)的对能够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进行指示的第三信息;以及
确定针对被叫方(BSC2)的对能够用于发送语音数据的编解码(PCM)进行指示的第四信息,所述编解码(PCM)要由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向被叫方(BSC2)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单一消息(IAM)中接收来自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分离的消息(IAM)中接收来自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单一后向消息(APM)中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第一后向信息和第二后向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分离的后向消息(APM)中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第一后向信息和第二后向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公共编解码(PCM)是脉冲编码调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和接收中的至少之一基于由以下各项构成的组中的一项: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会话发起协议(SIP)、会话发起协议-T(SIP-T)以及会话发起协议-I(SIP-I)。
10.一种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用于建立从主叫方(BSC1)经由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到被叫方(BSC2)的语音数据传输,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和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通信,其中,每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至少包括上下文(C1、C2),以及每个上下文(C1、C2)包括朝向主叫方(BSC1)或被叫方(BSC2)或朝向另一上下文(C1、C2)的末端(T1、T2、T3、T4)的至少两个末端(T1、T2、T3、T4),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包括:
用于从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接收第一信息的装置(108),所述第一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媒体网关节点(MGW-1);
用于从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接收第二信息的装置(108),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能够用于发送所述语音数据的编解码(PCM),所述编解码(PCM)要用于从所述主叫方(BSC1)至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
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能否向所述被叫方(BSC2)发送通过所述编解码(PCM)编码的语音数据的装置(110);
用于确定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是否都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装置(112),其中,所述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文(C1、C2),以及一个上下文(C1、C2)的末端(T2、T3)连接到另一个上下文(C1、C2)的末端(T2、T3);
用于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指示所述编解码(PCM)的第一后向信息的装置(116);
用于向所述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发送指示所述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第二后向信息的装置(116);以及
用于在上下文(C1、C2)之间的已连接末端(T2、T3)上强制执行所述编解码(PCM)的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还包括收发信单元(118),其中,用于接收第一信息的装置(108)、用于接收第二信息的装置(108)、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能否向所述被叫方(BSC2)发送通过所述编解码(PCM)编码的语音数据的装置(110)、用于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是否都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装置(112)、用于发送第一后向信息的装置(116)、以及用于发送第二后向信息的装置(116)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收发信单元(118)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还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的装置(11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包括4个末端(T1-T4),其中,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的装置(114)适于对所述4个末端(T1-T4)中的1个末端(T3)能够使用的编解码(PCM)进行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其中,将用于接收第一信息的装置(108)、用于接收第二信息的装置(108)、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能否向所述被叫方(BSC2)发送通过所述编解码(PCM)编码的语音数据的装置(110)、用于确定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C1)和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C2)都能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MGW-1)的装置(112)、用于发送第一后向信息的装置(116)、用于发送第二后向信息(116)的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媒体网关节点(MGW-1、MGW-2)的装置(114)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为单元,具体地,实施为处理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作为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与呼叫发起控制节点(MSC-S1)一起在池组移动交换中心环境中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所述呼叫端接控制节点(MSC-S2)适于根据带外代码转换器控制过程进行操作。
CN200980161043.5A 2009-08-21 2009-08-21 由呼叫发起和端接控制节点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和协同编解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4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00959 WO2011020221A1 (en) 2009-08-21 2009-08-21 Using a common media gateway node and a coordinated codec by an originating and a terminating call control no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4851A CN102484851A (zh) 2012-05-30
CN102484851B true CN102484851B (zh) 2015-07-22

Family

ID=4360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104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4851B (zh) 2009-08-21 2009-08-21 由呼叫发起和端接控制节点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和协同编解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30990B2 (zh)
EP (1) EP2468048B1 (zh)
CN (1) CN102484851B (zh)
ES (1) ES2557309T3 (zh)
WO (1) WO20110202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86823A (ko) * 2012-01-26 2013-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Ip기반의 베어러 독립 호 제어 환경에서 장애감지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50201041A1 (en) * 2013-03-18 2015-07-16 Google Inc. Device dependent codec negoti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2120A (zh) * 2005-11-28 2006-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端局和呼叫接续方法
CN101005633A (zh) * 2006-07-21 2007-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交换中心池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60333A (zh) * 2007-08-01 2009-0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连接建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9006A1 (en) * 2002-05-21 2003-11-27 Har Benjamin Yuh Loong Virtual end-to-end coder/decoder capability in H.323 gateways
KR100606363B1 (ko) * 2004-11-26 2006-07-31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엠에스시 서버에서의 엠지더블유 코덱 정보 관리 방법
US20090003570A1 (en) * 2007-06-26 2009-01-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dpoint-to-endpoint transcoding free connection
EP2188964A1 (en) * 2007-09-12 2010-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al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TE515875T1 (de) 2007-09-12 2011-07-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verbind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 mit erweiterten netzbetriebsmittel-auswahlfähigkeiten
WO2009053826A2 (en) * 2007-10-26 2009-04-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of mgw identify in sip-i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2120A (zh) * 2005-11-28 2006-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端局和呼叫接续方法
CN101005633A (zh) * 2006-07-21 2007-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交换中心池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60333A (zh) * 2007-08-01 2009-0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连接建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Intra-domain connection of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nodes to multiple Core Network (CN) nodes.《3GPP TS 23.236 V8.0.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 Intra-domain connection of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nodes to multiple Core Network (CN) nodes (Release 8)》.200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0990B2 (en) 2014-09-09
CN102484851A (zh) 2012-05-30
EP2468048B1 (en) 2015-10-07
EP2468048A1 (en) 2012-06-27
US20120207148A1 (en) 2012-08-16
EP2468048A4 (en) 2014-06-18
WO2011020221A1 (en) 2011-02-24
ES2557309T3 (es) 2016-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32088B1 (en)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call setup transporting layer address and logical point in backward direc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with separation of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KR20020034838A (ko) 미디어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단말 장치,신호 변환 장치
CN105516635A (zh) 视频通话系统、装置和方法
EP1205082B1 (en) Implementation of call setup procedures with separation of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CN101431812A (zh)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35994B (zh) 核心网获取无线网语音编码能力及实现TrFO的方法
CN102484851B (zh) 由呼叫发起和端接控制节点使用公共媒体网关节点和协同编解码
CN101431514A (zh) 用于在电信系统中建立语音承载的方法和装置
US6925304B2 (en) Method for data connections in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42118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18103661A1 (zh) 一种传输语音数据的方法、设备和装置
CN105100046A (zh) 一种媒体互通方法及其装置
WO2009046594A1 (fr) Procédé de négociation de codec entre un réseau sans fil et un réseau central dans un système de télécommunication mobile
CN100384201C (zh) 一种固定网络到移动网络发送传真的方法
CN101558670B (zh) 改变业务选项到电路数据的方法
CN101365186B (zh) 基于ip承载的a接口的上行不连续语音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262706B (zh) 语音转传真业务的实现方法
KR20150028624A (ko) 맞호 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4424951A (zh) 一种异系统间TFO和TrFO互通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66302B (zh) 业务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00356803C (zh) 控制业务承载方式改变的方法
CN101156461A (zh) 一种汇接局实现双业务交替的方法
JP4642876B2 (ja) 信号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WEDEN ERICSSON AB

Effective date: 201212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100102 CHAOYANG,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03

Address after: 100102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Lize Street No. 5

Applicant after: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Stockholm

Applicant befor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