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1812A -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1812A
CN101431812A CNA2007101882057A CN200710188205A CN101431812A CN 101431812 A CN101431812 A CN 101431812A CN A2007101882057 A CNA2007101882057 A CN A2007101882057A CN 200710188205 A CN200710188205 A CN 200710188205A CN 101431812 A CN101431812 A CN 101431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alled
calling
indic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82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1812B (zh
Inventor
姚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882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1812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2632 priority patent/WO2009065321A1/zh
Priority to PT08851954T priority patent/PT2207399E/pt
Priority to EP08851954A priority patent/EP2207399B1/en
Publication of CN101431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1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082Mobility data transfer for traffic bypassing of mobility servers, e.g. location registers, home PLMNs or home ag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路交换域(CS)业务处理方法,接收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后,发送的本地环回指示;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CS域业务处理系统及设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系统及设备,能够降低带宽要求和业务流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协议中,规定所有电路交换域(CS,Circuit Switch)的数据面业务流都需要通过媒体网关(MGW,Media Gateway)进行交换。
图1为现有CS域数据面业务流示意图。该网络系统中包括位于核心网中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Mobile-Service Switching Center)、MGW、基站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以及多个基站(NodeB)。其中,NodeB0、NodeB1、NodeB2、NodeB3、NodeB4、NodeB5为通常意义上的与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进行直接通信的基站,而汇聚基站(HUB NodeB)为用于汇聚下级级联NodeB传输的基站。如图1所示,其中的实线表示物理连接,虚线表示数据面业务流,从图1可以看出,所有NodeB处理的数据面业务流都需要通过MGW进行交换。
现有技术中,RNC与核心网中的设备之间通过Iu接口进行数据交互,与NodeB之间通过Iub接口进行数据交互。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采用图1所示数据处理方式后,由于MSC需要处理所有下属RNC的CS数据业务,而每一个RNC又需要处理所有下属NodeB的CS数据业务,所以对Iub接口以及Iu接口的传输带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由于业务流需要在多个设备之间传输,导致业务流传输时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能够降低带宽要求和业务流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系统,能够降低带宽要求和业务流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设备,能够降低带宽要求和业务流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路交换域CS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后,发送的本地环回指示;
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一种CS域业务处理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或者基站控制器和汇聚基站;
所述基站控制器,用于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向所述基站或汇聚基站发送本地环回指示;
所述基站或汇聚基站,用于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一种CS域业务处理设备,包括:接收单元以及切换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控制器的本地环回指示;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向基站或汇聚基站发送本地环回指示;基站或汇聚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本地环回指示,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中,将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的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从而不再需要MGW的参与,降低了带宽要求和业务流传输时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CS域数据面业务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实现非本地环回模式切换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实现本地环回模式重新切换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重新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实现非本地环回模式切换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设备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向基站或汇聚基站发送本地环回指示;基站或汇聚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本地环回指示,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本发明后续实施例中,以基站为3GPP标准定义的NodeB,汇聚基站为3GPP标准定义的HUB NodeB,基站控制器为3GPP标准定义的RNC为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面始终存在于Iu接口和Iub接口,所作切换只是针对于数据面进行。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RNC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或同一HUBNodeB下,向NodeB或HUB NodeB发送本地环回指示。
当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下时,本步骤201之前,进一步包括:主叫UE发起呼叫,接入CN,CN向RNC发送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RNC建立与CN以及与主叫UE所在NodeB之间的主叫UE信道,并指示NodeB建立与主叫UE之间的主叫UE无线承载;CN向RNC发送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RNC建立与CN之间的被叫UE信道。
RNC根据接收自CN的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的主叫UE位置信息,以及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的被叫UE位置信息,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下。之后,RNC指示NodeB建立与被叫UE之间的被叫UE无线承载,在指示消息中说明主叫UE和被叫UE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并通知NodeB与被叫UE无线承载对应的主叫UE无线承载。
当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不同NodeB下,但位于同一HUB NodeB下时,本步骤201之前,进一步包括:主叫UE发起呼叫,接入CN,CN向RNC发送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RNC建立与CN以及与主叫UE所在NodeB之间的主叫UE信道,并指示NodeB建立与主叫UE之间的主叫UE无线承载;RNC指示主叫UE所在NodeB对应的HUB NodeB建立与主叫UE所在NodeB之间的主叫UE信道;CN向RNC发送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RNC建立与CN之间的被叫UE信道,并指示被叫UE所在NodeB建立与被叫UE之间的被叫UE无线承载。
RNC根据接收自CN的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的主叫UE位置信息,以及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的被叫UE位置信息,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HUB NodeB下。之后,RNC指示HUB NodeB建立与被叫UE所在NodeB之间的被叫UE信道,在指示消息中说明主叫UE和被叫UE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并通知HUB NodeB与被叫UE信道对应的主叫UE信道。
步骤202:NodeB或HUB NodeB根据接收到的本地环回指示,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当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下时,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NodeB在自身内部建立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NodeB拆除建立的与RNC之间的主叫UE信道中的主叫CS信道,并在自身内部建立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NodeB建立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与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之间的交换关系,即将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和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连接为一条通道,并进行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本地环回模式通信。
当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不同NodeB下,但位于同一HUB NodeB下时,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HUB NodeB在自身内部建立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HUB NodeB拆除与RNC之间的主叫UE信道中的主叫CS信道,并在自身内部建立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HUB NodeB建立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与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之间的交换关系,即将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和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连接为一条通道,并进行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本地环回模式通信。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CS呼叫两端的UE在一个RNC内时,判断这两个UE是否位于同一NodeB或同一HUB NodeB的服务范围之内,如果上述条件中有一个成立,则将这两个UE在RNC内切换成本地交换方式,即本地环回模式。如果后续有一个UE的位置发生转移,还可以重新设置交换方式。
下面通过其它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下。主叫UE接入图1中所示的NodeB3,被叫用户也接入图1中所示的NodeB3。RNC决策主叫UE和被叫UE可以进行本地环回,在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时,在向NodeB3发送的无线链路建立请求中说明主叫UE和被叫UE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主叫UE发起CS呼叫,接入CN,CN向RNC发送建立主叫UE信道消息。
本步骤中,CN向RNC发送建立主叫UE信道消息;RNC与CN之间建立主叫UE信道,包括控制面的3.4K信令通道以及数据面的CS信道。
该建立主叫UE信道消息中携带有主叫UE ID,用于标识主叫UE的位置信息,RNC接收并保存主叫UE的位置信息。
步骤302:RNC向NodeB发送建立主叫UE无线承载消息。
本步骤中,RNC向主叫UE和被叫UE所在的NodeB,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NodeB3发送建立主叫UE无线承载消息。NodeB接收到该消息后,建立与RNC之间的主叫UE信道,包括控制面的3.4K信令通道以及数据面的CS信道,并建立与主叫UE之间的主叫UE无线承载。
步骤303:NodeB向RNC回送建立主叫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304:RNC向CN回送建立主叫UE信道响应消息。
步骤305:CN向RNC发送建立被叫UE信道消息。
本步骤中,CN向RNC发送建立被叫UE信道消息;RNC与CN之间建立被叫UE信道,包括控制面的3.4K信令通道以及数据面的CS信道。
该建立被叫UE信道消息中携带有被叫UE ID,用于标识被叫UE的位置信息,RNC接收并保存被叫UE的位置信息。
步骤306:RNC判断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本地环回模式。
本步骤中,RNC根据预先保存的主叫UE和被叫UE的位置信息,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下,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可以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
步骤307~308:RNC向NodeB发送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消息,并在该消息中说明采用本地环回的通信模式,以及与被叫UE无线承载对应的主叫UE无线承载;NodeB建立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为本地环回模式。
本步骤中,RNC向NodeB发送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消息,要求NodeB建立与被叫UE之间的被叫UE无线承载。NodeB为被叫UE建立到RNC的3.4K信令通道,但不会建立CS信道,而是为被叫UE建立内部传输通道。之后,NodeB拆除自身和RNC之间的主叫UE CS信道并建立主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同时建立主叫UE内部通道与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之间的交换关系,即将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和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连接为一条通道。
步骤309:NodeB向RNC回送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310:RNC向CN回送建立被叫UE信道响应消息。
经过上述流程之后,主叫UE和被叫UE即可在NodeB中按照本地环回方式进行通信。
图4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的细线表示3.4K信令通道,粗线表示CS信道。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所述方案只是针对于数据面,所以在切换前后,3.4K信令通道没有变化,但切换后的CS信道发生了改变,主叫UE和被叫UE发送出的业务流直接通过NodeB转发到对端,不再需要RNC及MGW的参与。
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某一时刻,当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移出NodeB3的服务范围,进入到一个新的NodeB中时,如果该新的NodeB与NodeB3位于不同的HUB NodeB下,那么,RNC需要在为移出的UE删除原无线链路并建立新的无线链路的同时,发送无线链路重配置消息给NodeB3,要求NodeB3将仍然驻留在自身服务范围内的UE的CS信道的无线链路承载建立到RNC通道,即将驻留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实现非本地环回模式切换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502:RNC向NodeB发送删除移出UE无线承载消息;NodeB删除移出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向RNC回送删除移出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503~504:RNC判断出驻留UE的通信模式为本地环回模式,向NodeB发送重配置驻留UE无线承载消息,说明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
步骤505:NodeB将驻留UE的通信模式由本地环回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删除内部传输通道,并建立驻留UE与RNC之间的CS信道。
步骤506:NodeB向RNC发送重配置驻留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图6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中的细线表示3.4K信令通道,粗线表示CS信道。可以看出,切换后的驻留UE按照现有方式通过RNC进行通信。
图3~6所介绍的是当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下时,本发明所述方案的实现流程。下面通过实施例三,说明当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不同NodeB下,但位于同一HUB NodeB下时,本发明所述方案的实现流程。
图7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HUB NodeB下。主叫UE接入图1中所示的NodeB4,被叫用户接入图1中所示的NodeB5。RNC决策主叫UE和被叫UE可以进行本地环回,在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时,在向HUB NodeB发送的传输信道配置消息中说明主叫UE和被叫UE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主叫UE发起CS呼叫,接入CN,CN向RNC发送建立主叫UE信道消息。
本步骤中,CN向RNC发送建立主叫UE信道消息;RNC与CN之间建立主叫UE信道,包括控制面的3.4K信令通道以及数据面的CS信道。
该建立主叫UE信道消息中携带有主叫UE ID,用于标识主叫UE的位置信息,RNC接收并保存主叫UE的位置信息。
步骤702:RNC向NodeB4发送建立主叫UE无线承载消息。
本步骤中,RNC向主叫UE所在的NodeB,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NodeB4发送建立主叫UE无线承载消息。NodeB4接收到该消息后,建立与主叫UE之间的主叫UE无线承载。
步骤703:NodeB4向RNC回送建立主叫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704:RNC向CN回送建立主叫UE信道响应消息。
步骤705~706:RNC向HUB NodeB发送建立主叫UE信道消息;HUBNodeB建立与RNC以及NodeB4之间的主叫UE信道,并向RNC回送建立主叫UE信道响应消息。
步骤707:CN向RNC发送建立被叫UE信道消息。
本步骤中,CN向RNC发送建立被叫UE信道消息;RNC与CN之间建立被叫UE信道,包括控制面的3.4K信令通道以及数据面的CS信道。
该建立被叫UE信道消息中携带有被叫UE ID,用于标识被叫UE的位置信息,RNC接收并保存被叫UE的位置信息。
步骤708:RNC向NodeB5发送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消息。
步骤709:NodeB5建立与被叫UE之间的被叫UE无线承载,并向RNC回送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710:RNC判断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可以采用本地环回模式。
本步骤中,RNC根据预先保存的主叫UE和被叫UE的位置信息,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HUB NodeB下,因此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可以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
步骤711:RNC向HUB NodeB发送建立被叫UE信道消息,并在该消息中说明采用本地环回的通信模式,以及与被叫UE传输承载对应的主叫UE传输承载,即CS信道。
本步骤中,HUB NodeB建立到Node5之间的被叫UE信道以及针对被叫UE的HUB NodeB到RNC的3.4K信令通道,但不会建立HUB NodeB到RNC的CS信道。
步骤712:HUB NodeB建立环回传输信道,并删除主叫UE到RNC的传输承载。
本步骤中,HUB NodeB建立被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拆除自身到RNC的主叫UE CS信道并建立主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同时建立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与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的交换关系。
步骤713:HUB NodeB向RNC回送建立被叫UE信道响应消息。
步骤714:RNC向CN回送建立被叫UE信道响应消息。
经过上述流程之后,主叫UE和被叫UE即可在HUB NodeB中按照本地环回方式进行通信。
图8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中的细线表示3.4K信令通道,粗线表示CS信道。可以看出,切换后,主叫UE和被叫UE发送出的业务流直接通过HUB NodeB转发到对端,不再需要RNC及MGW的参与。
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假设某一时刻,被叫UE移出NodeB5的服务范围,进入到图1所示的NodeB3中。由于NodeB3和NodeB4仍然位于同一HUB NodeB下,所以,RNC需要在为被叫UE删除原UE信道并建立新的UE信道的同时,重新配置本地环回关系。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实现本地环回模式重新切换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902:RNC向NodeB5发送删除被叫UE无线承载消息;NodeB5删除被叫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向RNC回送删除被叫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903~904:RNC向HUB NodeB发送删除被叫UE信道消息;HUBNodeB完成相应动作后,向RNC回送删除被叫UE信道响应消息。
步骤905~910:与图7所示步骤708~713类似,只是步骤909中无需执行如步骤712所示的删除主叫UE到RNC的传输承载的步骤。其余步骤与图7所示相同,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重新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中的细线表示3.4K信令通道,粗线表示CS信道。可以看出,切换前后的通信模式均为本地环回模式,区别在于被叫UE所在NodeB发生了变化。
假设某一时刻,被叫UE继续移动,移出NodeB3的服务范围,进入到图1所示的NodeB1中。由于NodeB1和NodeB4位于不同的HUB NodeB下,所以,RNC需要在为被叫UE删除原UE信道并建立新的UE信道的同时,将通信模式由本地环回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实现非本地环回模式切换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1102:RNC向NodeB3发送删除被叫UE无线承载消息;NodeB3删除被叫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向RNC回送删除被叫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1103~1104:RNC向HUB NodeB发送删除被叫UE信道消息;HUB NodeB完成相应动作后,向RNC回送删除被叫UE信道响应消息。
步骤1105~1106:RNC向NodeB1发送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消息;NodeB1建立与被叫UE之间的被叫UE无线承载,并向RNC回送建立被叫UE无线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1107~1108:RNC判断出主叫UE和被叫UE不能再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但主叫UE仍设置为本地环回模式,所以向HUB NodeB发送重配主叫UE信道消息,说明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
步骤1109:HUB NodeB删除原内部传输通道,并恢复主叫UE到RNC之间的CS通道。
步骤1110:HUB NodeB向RNC回送重配主叫UE信道响应消息。
图12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前后的数据流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中的细线表示3.4K信令通道,粗线表示CS信道。可以看出,由于NodeB1与NodeB4位于不同的HUB NodeB下,所以切换后的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通信方式为现有的非本地环回模式,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业务流仍然需要通过MGW。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后,对于位于同一NodeB或同一HUB NodeB下的主叫UE和被叫UE,可以将其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从而降低带宽要求和业务流传输时延。
应该知道,上述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比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仅以被叫UE发生转移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记载可以很容易地获知,当主叫UE发生转移时,处理方式是类似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需要对现有CS域业务执行中的某些具体实现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CS域业务通常为语音业务,所以,以语音业务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NodeB不具备放音功能,即播放回铃音功能,所以在现有技术中,放音功能由CN实现。也就是说,在主叫UE初始建链时,必然有CS语音信道建立到CN。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后,仍然由CN为主叫UE播放回铃音,当NodeB或HUB NodeB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后,再释放所建立的CS语音信道,按照本地环回模式进行正常通话即可。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情况下,要求能够进行本地环回的两个UE的自适应多码率(AMR,Adaptive Multi-Rate)速率匹配。由于NodeB无法直接获取UE的AMR速率,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NC根据CN发送的消息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或同一HUB NodeB下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判断主叫UE和被叫UE的AMR速率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向NodeB或HUB NodeB发送本地环回指示;如果不匹配,则按照非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
上述实施例中,RNC还可以在向主叫UE或被叫UE所在NodeB发送的主叫UE或被叫UE无线承载建立指示中进一步携带语音包加解密参数;在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过程中,主叫UE或被叫UE所在NodeB解析出承载CS语音的上行帧协议(FP,Frame Protocol)包后,根据语音包加解密参数对上行CS语音包进行解密处理,并转换为下行FP包格式;对于完成转换的下行FP包,根据语音包加解密参数对转换后的下行CS语音包进行加密处理,然后通过空口发送出去。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能够实现软切换功能。比如,当RNC确定主叫UE或被叫UE的所有链路均在一个NodeB内时,通知NodeB执行软切换功能;NodeB进行不同软切换链路的挑选,每个时刻,从接收到的一条以上软切换链路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软切换链路中的上行FP包进行转换和发送处理:如果是在NodeB内部进行本地环回,则将该FP包按照前面所介绍的加解密方式进行处理并发送;如果不在NodeB内部进行本地环回,则将选择的FP包按照现有流程发送到Iub口。当RNC判断出软切换发生在多个NodeB中,但这些NodeB位于同一HUB NodeB时,通知每个NodeB按照上述当RNC确定主叫UE或被叫UE的所有链路均在一个NodeB内时的方式进行本NodeB内的多条软切换链路处理,并通知HUB NodeB完成NodeB之间的软切换链路处理,具体包括:HUB NodeB从来自不同NodeB但属于同一UE的软切换链路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软切换链路的上行FP包,进行CS语音包解密处理和上行FP到下行FP的格式转换后,环回到处理下行的NodeB所使用的链路上。由于软切换技术为现有技术,所以不作详细介绍。
基于上述方法,图13和14分别为本发明系统和设备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这两个实施例中,同样以基站为3GPP标准定义的NodeB,汇聚基站为3GPP标准定义的HUB NodeB,基站控制器为3GPP标准定义的RNC为例进行说明。
图13为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系统包括:RNC以及NodeB或HUB NodeB;
RNC,用于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或同一HUB NodeB下,向NodeB或HUB NodeB发送本地环回指示;
NodeB或HUB NodeB,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本地环回指示,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该系统中进一步包括:
CN,用于在主叫UE发起呼叫时,向RNC发送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以及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RNC根据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以及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的主叫UE和被叫UE位置信息,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NodeB或HUB NodeB下。
上述RNC还可进一步用于,判断主叫UE和被叫UE的AMR速率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向NodeB或HUB NodeB发送本地环回指示。
图14为本发明设备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设备包括:接收单元以及切换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RNC的本地环回指示;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该本地环回指示,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其中,接收单元具体包括:第一接收子单元以及第二接收子单元;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RNC的主叫UE无线承载建立指示,根据该指示建立与主叫UE之间的主叫UE无线承载;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RNC的被叫UE无线承载建立指示,根据该指示建立与被叫UE之间的被叫UE无线承载;指示消息中携带有本地环回指示,以及与被叫UE无线承载对应的主叫UE无线承载信息;
或者,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RNC的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根据该指示建立与主叫UE所在NodeB之间的主叫UE信道;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RNC的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根据该指示建立与被叫UE所在NodeB之间的被叫UE信道;指示消息中携带有本地环回指示,以及与被叫UE信道对应的主叫UE信道信息。
切换单元具体包括:建立子单元以及通信子单元;
建立子单元,用于在所在设备中建立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并拆除预先建立的与RNC之间的主叫CS信道,同时在所在设备中建立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建立被叫UE内部传输通道与主叫UE内部传输通道之间的交换关系;
通信子单元,用于根据建立子单元中建立的内部传输通道,进行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本地环回模式通信。
当该设备为NodeB时,上述接收单元中进一步包括: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当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移出NodeB时,根据接收自RNC的指示,删除移出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通知切换单元将驻留在本地的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建立子单元建立NodeB与RNC之间的CS信道;通信子单元按照非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
当该设备为HUB NodeB时,上述接收单元中进一步包括:第三接收子单元和第四接收子单元。其中,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当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转移到新的NodeB,且转移后的主叫UE和被叫UE仍然位于同一HUB NodeB下时,根据接收自RNC的指示,通知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NodeB删除转移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删除与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NodeB之间的CS信道,同时接收RNC发送的新的本地环回指示;切换单元重新建立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本地环回通信模式并进行通信。第四接收子单元,用于当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转移到新的NodeB,且转移后的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不同HUB NodeB下时,根据接收自RNC的指示,通知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NodeB删除转移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删除与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NodeB之间的CS信道,同时通知切换单元将驻留在本地的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建立子单元建立驻留UE对应的与RNC之间的CS信道;通信子单元按照非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
图13和图14所示系统和设备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方法相应部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降低了对Iub口以及Iu口的传输带宽要求;而且,降低了数据传输延时。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思想可同样应用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或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制式下的类似场景中。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电路交换域CS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后,发送的本地环回指示;
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下包括:
主叫UE发起CS呼叫,接入核心网CN,所述CN向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所述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有主叫UE位置信息;
所述CN向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所述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有被叫UE位置信息;
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主叫UE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被叫UE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本地环回指示包括:
所述基站控制器指示所述基站建立与所述被叫UE之间的被叫UE无线承载,在所述指示消息中说明主叫UE和被叫UE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并通知所述基站与所述被叫UE无线承载对应的已经建立的主叫UE无线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自身建立被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
所述基站拆除已经建立的与所述基站控制器之间的主叫UE信道中的主叫CS信道,并在自身建立主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
所述基站建立所述被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与所述主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之间的交换关系;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进行本地环回模式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进行本地环回模式通信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移出所述基站时,所述基站控制器指示所述基站删除为移出的UE建立的无线承载;
所述基站控制器指示所述基站将驻留在本地的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建立所述驻留UE对应的基站与所述基站控制器之间的CS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汇聚基站下包括:
主叫UE发起CS呼叫,接入CN,所述CN向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所述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有主叫UE位置信息;
所述CN向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所述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有被叫UE位置信息;
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主叫UE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被叫UE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汇聚基站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本地环回指示包括:
所述基站控制器指示所述汇聚基站建立与所述被叫UE所在基站之间的被叫UE信道,在所述指示消息中说明主叫UE和被叫UE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并通知所述汇聚基站与所述被叫UE信道对应的已经建立的主叫UE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包括:
所述汇聚基站在自身建立被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
所述汇聚基站拆除已经建立的与所述基站控制器之间的主叫UE信道中的主叫CS信道,并在自身建立主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
所述汇聚基站建立所述被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与所述主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之间的交换关系;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进行本地环回模式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进行本地环回模式通信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转移到新的基站,且转移后的主叫UE和被叫UE仍然位于同一汇聚基站下时,所述基站控制器指示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基站删除与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指示所述汇聚基站删除与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基站之间的CS信道;
所述基站控制器向所述汇聚基站发送新的本地环回指示;
所述汇聚基站重新配置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本地环回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本地环回模式通信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转移到新的基站,且转移后的主叫UE和被叫UE不再位于同一汇聚基站下时,所述基站控制器指示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基站删除与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指示所述汇聚基站删除与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基站之间的CS信道;
所述基站控制器指示所述汇聚基站将驻留在本地的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建立所述驻留UE对应的汇聚基站与所述基站控制器之间的CS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本地环回指示之前,进一步包括:所述基站控制器向所述主叫UE所在基站和所述被叫UE所在基站发送语音包加解密参数;
在采用本地环回模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所述主叫UE或被叫UE所在基站解析出承载CS语音的上行帧协议FP包后,根据所述语音包加解密参数对所述上行CS语音包进行解密处理,并转换为下行FP包格式;
根据所述语音包加解密参数对转换后的下行CS语音包进行加密处理并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本地环回指示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主叫UE发起CS呼叫,建立与CN之间的CS语音信道,所述CN为所述主叫UE播放回铃音;
当所述基站或汇聚基站将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后,释放所述CS语音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本地环回指示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基站控制器判断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自适应多码率AMR速率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发送所述本地环回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或被叫UE的所有链路均在一个基站内,通知所述基站执行软切换功能;
所述基站进行不同软切换链路的挑选,从接收到的一条以上软切换链路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软切换链路中的上行FP包进行转换和发送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基站控制器确定主叫UE的所有链路不在一个基站内,但位于同一汇聚基站中,或者,所述基站控制器确定被叫UE的所有链路不在一个基站内,但位于同一汇聚基站中,通知不同基站和汇聚基站执行软切换功能;
所述不同基站分别进行不同软切换链路的挑选,从接收到的一条以上软切换链路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软切换链路上报给所述汇聚基站;
所述汇聚基站从来自不同基站但属于同一UE的软切换链路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软切换链路的上行FP包,对所述上行FP包进行转换和发送处理。
16、一种CS域业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以及基站,或者基站控制器以及汇聚基站;
所述基站控制器,用于确定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向所述基站或汇聚基站发送本地环回指示;
所述基站或汇聚基站,用于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中进一步包括:
CN,用于在主叫UE发起呼叫时,向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以及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
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以及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的主叫UE和被叫UE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同一基站或同一汇聚基站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的AMR速率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向所述基站或汇聚基站发送本地环回指示。
19、一种CS域业务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接收单元以及切换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控制器的本地环回指示;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地环回指示,将主叫UE和被叫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本地环回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包括:第一接收子单元以及第二接收子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主叫UE无线承载建立指示,根据所述指示建立所述设备与所述主叫UE之间的主叫UE无线承载;所述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被叫UE无线承载建立指示,根据所述指示建立所述设备与所述被叫UE之间的被叫UE无线承载;所述被叫UE无线承载建立指示中携带有本地环回指示,以及与所述被叫UE无线承载对应的主叫UE无线承载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主叫UE信道建立指示,根据所述指示建立所述设备与所述主叫UE所在基站之间的主叫UE信道;所述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根据所述指示建立所述设备与所述被叫UE所在基站之间的被叫UE信道;所述被叫UE信道建立指示中携带有本地环回指示,以及与所述被叫UE信道对应的主叫UE信道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具体包括:建立子单元以及通信子单元;
所述建立子单元,用于在所述设备中建立被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并拆除预先建立的与所述基站控制器之间的主叫CS信道,同时在所述设备中建立主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建立所述被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与所述主叫UE的内部传输通道之间的交换关系;
所述通信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建立子单元中建立的内部传输通道,进行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本地环回模式通信。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基站;
所述接收单元中进一步包括: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移出所述基站时,根据接收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指示,删除与该移出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通知所述切换单元将驻留在本地的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汇聚基站;
所述接收单元中进一步包括: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转移到新的基站,且转移后的主叫UE和被叫UE仍然位于所述汇聚基站下时,根据接收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指示,通知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基站删除与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删除与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基站之间的CS信道,同时接收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的新的本地环回指示;所述切换单元重新配置所述主叫UE和被叫UE之间的本地环回关系并进行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汇聚基站;
所述接收单元中进一步包括:第四接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主叫UE或被叫UE中的一个转移到新的基站,且转移后的主叫UE和被叫UE位于不同汇聚基站下时,根据接收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指示,通知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基站删除与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无线承载,并删除与所述发生转移的UE对应的基站之间的CS信道,同时通知所述切换单元将驻留在本地的UE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非本地环回模式。
CN2007101882057A 2007-11-09 2007-11-09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01431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82057A CN101431812B (zh) 2007-11-09 2007-11-09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PCT/CN2008/072632 WO2009065321A1 (fr) 2007-11-09 2008-10-09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traiter le service d'un domaine à commutation de circuits
PT08851954T PT2207399E (pt) 2007-11-09 2008-10-09 Um método, sistema e dispositivo para o processamento do serviço no domínio da comutação de circuitos
EP08851954A EP2207399B1 (en) 2007-11-09 2008-10-09 A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the service in the circuit switching domai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82057A CN101431812B (zh) 2007-11-09 2007-11-09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1812A true CN101431812A (zh) 2009-05-13
CN101431812B CN101431812B (zh) 2010-09-22

Family

ID=4064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82057A Active CN101431812B (zh) 2007-11-09 2007-11-09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207399B1 (zh)
CN (1) CN101431812B (zh)
PT (1) PT2207399E (zh)
WO (1) WO200906532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0103A1 (zh) * 2009-05-15 2010-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高速分组接入业务本地交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1017894A1 (zh) * 2009-08-12 2011-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呼叫本地交换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75905A (zh) * 2009-11-19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链路质量统计信息上报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113207A1 (zh) * 2010-03-19 2011-09-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业务交换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3503551A (zh) * 2012-03-26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813413A (zh) * 2012-11-12 2014-05-2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本地交换来改善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与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85751B1 (es) * 2010-10-27 2013-06-14 Vodafone España, S.A.U. Proporcionar tráfico local en una celda o grupo de celdas de una red de comunicación celular.
WO2017003418A1 (en) * 2015-06-29 2017-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data traffic in a radio node having a split protocol st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0486A (ja) * 1982-11-15 1984-05-24 Japan Radio Co Ltd 構内通信システム
FI941125A (fi) * 1994-03-09 1995-09-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ja puhelunohjausmenetelmä
US6958983B2 (en) * 2000-01-25 2005-10-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al routing of calls in a base station system
GB2367970B (en) * 2000-10-09 2004-01-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Network topologies
CN1138426C (zh) * 2001-05-30 2004-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通讯系统呼叫接续中语音信道交换的方法
JP4217544B2 (ja) * 2003-06-05 2009-02-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1185299A (zh) * 2005-05-27 2008-05-2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接入网中的本地交换
US8437750B2 (en) * 2005-12-15 2013-05-07 Slieve Mish Inventions Limi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WO2008133558A1 (en) * 2007-04-26 2008-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all handl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0103A1 (zh) * 2009-05-15 2010-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高速分组接入业务本地交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1017894A1 (zh) * 2009-08-12 2011-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呼叫本地交换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US8538441B2 (en) 2009-08-12 2013-09-1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local switch of the local call
CN102075905A (zh) * 2009-11-19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链路质量统计信息上报的方法及系统
US8755330B2 (en) 2009-11-19 2014-06-1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quality statistic information of call link
CN102075905B (zh) * 2009-11-19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链路质量统计信息上报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113207A1 (zh) * 2010-03-19 2011-09-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业务交换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2656921A (zh) * 2010-03-19 2012-09-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业务交换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3503551A (zh) * 2012-03-26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749703B2 (en) 2012-03-26 2017-08-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3813413A (zh) * 2012-11-12 2014-05-2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本地交换来改善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与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07399B1 (en) 2013-03-20
CN101431812B (zh) 2010-09-22
PT2207399E (pt) 2013-05-24
WO2009065321A1 (fr) 2009-05-28
EP2207399A4 (en) 2011-05-11
EP2207399A1 (en) 201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uter From GSM to LTE-advanced Pro and 5G: An introduction to mobile networks and mobile broadband
CN101431812B (zh) 一种电路交换域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US6438370B1 (en) Location update method and inter core network entity handover method
EP1774816B1 (en) Video-communication in mobile networks
JP5345668B2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から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へのユーザ端末によって起動されるハンドオフ
CN101305637B (zh) 电信装置和方法
US7693524B2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EP1273134B1 (en) A technique for setting up calls in internet protocol mobile network
EP1090519B1 (en) Location update method and inter core network entity handover method
CN102812753B (zh) 传输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EP1799002B1 (en)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US6711417B1 (en) Interface using an ISH and a service manager
CN101237603B (zh) 一种实现gsm无线网和核心网间接口ip化的方法及系统
US2004026643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obile handover across multiple media gateways controlled by the same call server
CN100515132C (zh) 用于在移动网络与无线网络之间漫游的方法和系统
US8489129B2 (en) Transmission of text/multimedia messages over bearer connections
CN1319409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保持连续通信的切换方法
CN100512473C (zh) 无变码器运行时的编译码器模式配置选择
CN102075966B (zh) 一种业务服务质量的监控方法、基站控制器和基站子系统
JP2002135823A (ja)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1494842A (zh) 一种2g与3g网络间彩铃互通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KR100723548B1 (ko) 유엠티에스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호 요구 처리방법
KR100478260B1 (ko) 이동 통신망에서의 착신 교환기를 통한 링톤 신호 제공 방법
CN101459975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其业务处理方法
KR20040084398A (ko) 다중 무선 베어러를 이용한 정지영상 전화 서비스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6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