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0459A - 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0459A
CN102480459A CN2011103909991A CN201110390999A CN102480459A CN 102480459 A CN102480459 A CN 102480459A CN 2011103909991 A CN2011103909991 A CN 2011103909991A CN 201110390999 A CN201110390999 A CN 201110390999A CN 102480459 A CN102480459 A CN 102480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s
index
basic
frequency
frequent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09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0459B (zh
Inventor
李元化
陈宜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fa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alink Technology Corp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link Technology Corp Taiwan filed Critical Ralink Technology Corp Taiwan
Publication of CN102480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0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其中,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用于一通讯系统中一发射端及一接收端,该方法包含有根据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至少一关系,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以及根据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产生一讯频配置。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产生讯频配置。

Description

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一通信系统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尤指一种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或离散多频调制(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ion,DMT)技术具有高频谱使用效率及强健的衰减抵抗能力,非对称式数字用户回路(asymmetric digitalsubscriber line,ADSL)系统及电力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统等近代高速通信系统皆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或离散多频调制技术来传送及接收信号,以提高信号被正确还原的机会。正交频分复用或离散多频调制技术是于各子载波(subcarrier)上配置相异数量的比特(bits),以充分地利用静态信道(stationary channel)之信道容量。其中,比特配置(bit allocation)的方式是记录于一讯频图(tone map)中。一般而言,讯频图是指任何载波相依(carrier-dependent)信息的各频映像(per-tone mapping)。此外,因为讯频图的设计需在通道使用效率及实现复杂度之间取舍,难以同时兼顾两者。
影响实现复杂度的因素是讯频图的大小及数量。讯频图的大小会随着讯频的数量及比特分辨率(bit resolution)而增加。对于一静态(stationary)信道而言,例如使用非对称式数字用户回路系统的电话线路,仅需要一讯频图即可充分描其述通道特性。另一方面,电力线是一循环静态(cyclostationary)信道,其信道特性会随着交流(AC)循环而改变。为了能充分地利用循环静态信道,讯频图亦需随着时间循环地改变,所需的时间分辨率(time resolution)会因此增加额外的复杂度。对于一使用共享介质的网络系统来说,如电力线通信系统,一站台可与其他多个站台间拥有多个链接,因此需管理各链接所属的讯频图。因此,在讯频图的总体大小会随着比特分辨率、频率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链接的数目增加的情形下,高分辨率的讯频图更会花费较大的储存空间、管理冗余(overhead)及通信冗余。
进一步地,在使用相同的讯频图来传送封包时,讯频图的周期会对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及实体(physical)层产生相互矛盾的效能影响。也就是说,在使用同一讯频图的情形下,难以同时提升媒体访问控制层及物理层的效能。举例来说,当讯频图的周期较长时,由于配置比特时需考虑最低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会造成较低的物理层数据速率。相反地,当讯频图的周期较短时,需切割封包以符合讯频图的周期,不仅会产生大量传输所需的冗余,也需使用更大的空间来储存更多的讯频图。
于现有的电力线通信标准中,如IEEE 1901及Homeplug AV标准,一个信标周期(beacon period)可为多个电力线循环,可分割为较短的区段(segment),其中每一区段可分别使用相异的讯频图。使用于一区段的讯频图需考虑每一讯频的最低信噪比,区段的长度越长,越有机会遇到具有较低的信噪比的讯频,此种讯频会被配置较少的比特。相反地,区段的长度越短,储存讯频图所需的空间则越大。进一步地,由于一个封包仅能使用一个讯频图,较短的区段亦表示较短的封包长度,会降低传输效率。更进一步地,讯频图分辨率是影响效能及储存空间的重要因素。不良的设计甚至会因为提高分辨率,而同时降低媒体访问控制层及物理层的传输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以便产生讯频配置。
本发明揭露一种决定具有讯频指标tone index的一讯频配置toneallocation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有:根据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base tone index间至少一关系,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以及,根据多个基本讯频配置base tone allocations中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产生一讯频配置。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通信装置,用于一通信系统中,用于一通信系统中,该通信装置包含有:一处理器,用来执行一程序;以及一储存装置,耦接于该处理器,用来储存该程序;其中该程序用来指示该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根据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base tone index间至少一关系,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以及根据多个基本讯频配置base tone allocations中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产生一讯频配置。
上述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和通讯装置根据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以及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产生一讯频配置,使得所产生的讯频配置与基本讯频配置相关。
为清楚说明讯频图及讯频配置的用途,以下所述以比特配置来说明讯频图的讯频配置。需注意的是,讯频配置并不限于比特配置。
附图说明
第1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第2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第3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第4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决定具有一频率指标的讯频配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第5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于频域产生讯频图的示意图。
第6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决定具有一时间指标的讯频配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第7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于时域产生讯频图的示意图。
第8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第9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于时域及频域产生讯频图的示意图。
第10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第11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于时域及频域产生频率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第1图,第1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通信系统10可为任何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或离散多频调制(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ion,DMT)技术的通信系统,简略地是由一发射端TX及一接收端RX所组成。在第1图中,发射端TX及接收端RX是用来说明通信系统10之架构。举例来说,通信系统10可为IEEE 802.11b/g/n、IEEE 802.16等无线通信系统,或为非对称式数字用户回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系统及电力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统等有线通信系统。此外,发射端TX及接收端RX可设置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及便携计算机系统等装置中,不限于此。
请参考第2图,第2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为第1图中的发射端TX或接收端RX,包含一处理装置200、一储存单元210以及一通信接口单元220。处理装置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储存单元210可为任一数据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一程序代码214,并透过处理装置20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214。举例来说,储存单元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内存(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及光学数据储存装置(optical data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于此。控制通信接口单元220是用来传送及接收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结果。
请参考第3图,第3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流程30用于第1图中通信系统10的发射端TX及接收端RX中,用来产生一符号(symbol)的讯频图。流程3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根据一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base toneindex)间至少一关系,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
步骤304:根据多个基本讯频配置(base tone allocations)中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产生一讯频配置。
其中,待配置的讯频指标是一需要产生讯频配置的讯频指标。为了描述方便,后续将“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直接称为“讯频指标”。
其中,所产生的讯频配置可以为具有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
步骤306:结束。
其中,本发明中的讯频指标可以为频率指标,也可以为时间指标,也可以为其他信息指标。其中,频率指标可以为频率或者频点,也可以为其他的频率信息,时间指标可以为时间点,也可以为其他的时间信息,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其中,讯频配置可以为频率配置,其表示频率上的相关配置,比如,频率上的比特配置,具体可以是比特数量配置。其中,基本讯频配置可以与信道状况相关。
上述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根据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以及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产生一讯频配置,使得所产生的讯频配置与基本讯频配置相关,这样,如果基本讯频配置与信道状况相关,则所产生的讯频配置也与信道状况相适应。
根据流程30,为了产生讯频图中具有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发射端TX首先根据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至少一关系,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接着,发射端TX根据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具有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之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至少一关系,产生讯频配置。其中一基本讯频图(base tone map)包含有多个基本讯频指标及多个基本讯频配置。另一方面,接收端RX亦依据相同的流程来产生讯频图中的讯频配置,以译码所接收的符号。
更详细来说,至少一关系可以是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至少一距离。因此,发射端TX可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与讯频指标具有一最短距离的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基本讯频图可储存于发射端TX或接收端RX中。当基本讯频图储存于接收端RX时,可由接收端RX回传基本讯频图至该发射端TX,使发射端TX可执行上述流程。
需注意的是,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除了可以是二维指标之外,亦可同为时域(time domain)或频域(frequency domain)上之指标,亦即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同时位于二维空间中一直在线。换句话说,一讯频指标是一频域指标、时域指标或二维指标,而不限于此。因此,根据流程30,发射端TX可产生讯频图,而接收端RX亦可解码所接收的符号。进一步地,以下另以数个流程及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第4图,第4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之流程图。流程40用于第1图中通信系统10的发射端TX及接收端RX中,用来产生一符号(symbol)的讯频图。流程4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决定一第一基本频率指标(frequency index)及一第二基本频率指标,用于具有一频率指标的一频率配置(frequencyallocation),该频率指标是位于该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该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之间。
步骤404:根据具有该第一基本频率指标的一第一基本频率配置及具有该第二基本频率指标的一第二基本频率配置,产生该频率配置。
步骤406:判断是否已产生讯频图中所有的频率配置,若是,执行步骤408;若否,执行步骤402。
步骤408:根据讯频图,传送或解码该符号。
步骤410:结束。
根据流程40,发射端TX会决定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第二基本频率指标,用于具有一频率指标的一频率配置,使该频率配置的频率指标位于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之间,以及发射端TX可根据具有第一基本频率指标的第一基本频率配置及具有第二基本频率指标的第二基本频率配置,产生该频率配置。接着,发射端TX会持续上述运作直到产生讯频图中所有的频率配置为止,以根据讯频图传送符号,接收端RX则依据相同的流程来产生讯频图中之频率配置,以译码所接收的符号。
需注意的是,流程40之精神在于根据邻近的基本频率配置来产生频率配置,产生的方法未有所限。举例来说,请参考第5图,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符号SB_n之讯频图TM_n及基本讯频图BTM_n之示意图。位于时间n的符号SB_n的讯频图TM_n包含有频率配置b(n’,k’),其是指配置(或相关)于时间指标n’及频率指标k’(缩写为指标(n’,k’))的比特数量。基本讯频图BTM_n是讯频图TM_n之子集合(subset),其包含有位于时间n且为发射端TX所知悉的基本频率配置。更详细来说,于第5图中,斜纹方块是用来表示分别位于频率指标k1、k2、k3及k4的基本频率配置b(n,k1)、b(n,k2)、b(n,k3)及b(n,k4),以及空白方块是用来表示未知的频率配置。在不失一般性的前提下,假设第5图中频率轴上的数值由下往上递增,即k1<k2<k<k3<k4。
需注意的是,第5图仅简略地绘示说明所需的频率配置及基本频率配置,其余频率配置则未绘示以简化图示。实际上,频率指标的数量通常是256、512及1024等较大数值。此外,基本讯频图BTM_n通常是建立于一准则上,即较大的基本频率配置b(n’,k’)是对应于具有较高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指标(n’,k’);较小的基本频率配置b(n’,k’)是对应于具有较低的信噪比的指标(n’,k’)。基本讯频图BTM_n可为发射端TX所知悉,或由接收端RX回传至发射端TX,以供发射端TX使用。进一步地,接收端RX除了可直接回传基本讯频图BTM_n至发射端TX之外,亦可藉由回传一指标至发射端TX,以指示发射端TX使用一对应的基本讯频图BTM_n。此外,在传送符号SB_n之前,发射端TX需具有或产生讯频图TM_n中所有频率配置,以将符号SB_n所包含的比特依据频率配置所指示的数量,配置于对应的指标上。
以第5图中频率配置b(n,k)(点纹方块)为例,在考虑频域距离的情形下,可藉由结合最接近的基本频率配置b(n,k2)及b(n,k3)来获得频率配置b(n,k)。结合基本频率配置b(n,k2)及b(n,k3)的方法是未有所限,只要频率配置b(n,k)可正比于指标(n,k)上的信噪比即可。也就是说,当指标(n,k)上的信噪比较高时,对应地将频率配置b(n,k)设定为较大的数值;当指标(n,k)上的信噪比较低时,对应地将频率配置b(n,k)设定为较小的数值。举例来说,以基于反距离权重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的线性内插(linear interpolation)为例,反距离权重法会给予距离频率配置b(n,k)较近的基本频率配置较大的权重,给予距离频率配置b(n,k)较远的基本频率配置较小的权重。因此,根据反距离权重法,频率配置b(n,k)可藉由以下线性内插方程式b(n,k)=(k3-k)/(k3-k2)·b(n,k2)+(k-k2)/(k3-k2)·b(n,k3)来获得。在产生讯频图TM_n中所有频率配置之后,发射端TX可根据频率配置,配置比特于对应的频率指标,接着传送符号SB_n至该接收端RX。接收端RX则依据相同的流程来产生讯频图TM_n中的频率配置,以译码所接收的符号SB_n。
需注意的是,使用基本频率的方式不限于反距离权重法,内插的方式亦不限于线性内插,亦即可使用需要较多基本频率配置的高阶内插(high-order)。或者,亦可使用仅需一个邻近基本频率配置的零阶(zero-order)内插。此外,决定两个最近基本频率配置的方法亦有很多种。举例来说,发射端TX可先决定具有小于频率指标k的最大基本频率指标的基本频率配置为第一基本频率配置(如基本频率配置b(n,k2)),接着直接以第一基本频率配置的下一个基本频率配置(如基本频率配置b(n,k3))来做为第二基本频率配置。或者,发射端TX决定具有小于频率指标k的最大基本频率指标的基本频率配置为第一基本频率配置(如基本频率配置b(n,k2)),决定具有大于频率指标k的最小基本频率指标的基本频率配置为第二基本频率配置(如基本频率配置b(n,k3))。
因此,根据流程40及第5图之说明,发射端TX可产生讯频图TM_n,以及根据讯频图TM_n配置符号SB_n的比特。藉由结合两个最接近的基本频率配置,每个频率配置b(n’,k’)可精确地相关于信噪比。也就是说,较多的比特会被配置于具有较佳信噪比的指标(n’,k’);较少的比特会被配置于具有较差信噪比的指标(n’,k’)。因此,不仅可减少所需的储存空间及通信冗余,通信系统10的输出率亦可因此接近系统容量。相较之下,现有技术需要将所有的频率配置储存于发射端,或由接收端回传所有的频率配置至发射端,发射端才可使用所有的频率配置,因此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及通信冗余。
另一方面,描述时变通道所需的冗余数量相当庞大,现有技术是将时域划分为数个区间,再根据区间中最差的通道状况计算讯频图。换句话说,于同一区间中传送的符号不论所遇到的通道状况为何,发射端会使用相同的讯频图来传送该符号,因而降低系统的输出率。因此,为了能以符合通道状况(亦即信噪比)的频率配置来传送符号,可使用时域内插来使频率配置精确地相关于信道状况,使通信系统10的输出率接近系统容量。请参考第6图,第6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60的流程图。流程60用于第1图中通信系统10的发射端TX及接收端RX中,用来产生一符号的讯频图。流程6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00:开始。
步骤602:决定一第一基本时间指标(time index)及一第二基本时间指标,用于具有一时间指标的一讯频图,该时间指标是位于该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该第二基本时间指标之间。
步骤604:根据具有该第一基本时间指标的一第一基本讯频图及具有该第二基本时间指标的一第二基本讯频图,产生该讯频图。
步骤606:根据该讯频图,传送或解码该符号。
步骤608:结束。
根据流程60,发射端TX会决定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第二基本时间指标,用于具有一时间指标的一讯频图,使该时间指标位于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第二基本时间指标之间,以及发射端TX可根据具有第一基本时间指标的第一基本讯频图及具有第二基本时间指标的第二基本讯频图,产生该讯频图。接着,发射端TX根据讯频图传送符号,接收端RX则依据相同的流程来产生讯频图,以解码所接收的符号。
需注意的是,流程60之精神在于根据邻近的基本讯频图来产生讯频图,产生的方法是未有所限。举例来说,请参考第7图,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符号SB_na的讯频图TM_na以及基本讯频图BTM_na1~BTM_na4的示意图,其中基本讯频图BTM_na1~BTM_na4分别为符号SB_na1~SB_na4的讯频图。在位于时间na的符号SB_na的讯频图TM_na中,所有频率配置未知,且不包含有任何基本频率配置。另一方面,分别位于时间na1~na4之基本讯频图BTM_na1~BTM_na4是完全由基本频率配置所组成,其为发射端TX所知悉。相似地,于第7图中,斜纹方块是用来表示基本频率配置,以及空白方块是用来表示未知的频率配置。此外,包含于讯频图TM_na中讯频配置的特性,以及包含于基本讯频图BTM_na1~BTM_na4中基本讯频配置的特性,可参考前述,于此不赘述。
请参考第7图,在考虑时域距离的情形下,可藉由结合最接近的基本讯频图BTM_na2及BTM_na3来获得讯频图TM_na,结合基本讯频图的方法未有所限。举例来说,以基于反距离权重法的线性内插为例,反距离权重法会给予距离讯频图TM_na较近的基本讯频图较大的权重,给予距离讯频图TM_na较远的基本讯频图较小的权重。因此,根据反距离权重法,讯频图TM_na可藉由以下线性内插方程式TM_na=(na3-na)/(na3-na2)·BTM_na2+(na-na2)/(na3-na2)·BTM_na3来获得。在产生讯频图TM_na之后,发射端TX可根据讯频图TM_na中的频率配置,配置比特于对应的频率指标,接着传送符号SB_na至该接收端RX。接收端RX则依据相同的流程来产生讯频图TM_na,以解码所接收的符号SB_na。相似地,基于基本讯频图产生讯频图的方法不限于反距离权重法,内插的方式亦不限于线性内插,例如零阶内插或高阶内插亦可使用于产生讯频图。
需注意的是,当结合基本讯频图BTM_na2及BTM_na3来获得讯频图TM_na时,是指结合基本讯频图BTM_na2及BTM_na3中具有同一频率指标的频率配置,来获得讯频图TM_na中具有该频率指标的频率配置。此外,决定两个最近基本讯频图的方法是未有所限。举例来说,发射端TX可先决定具有小于时间指标na的最大基本时间指标的基本讯频图为第一基本讯频图(如基本讯频图BTM_na2),接着直接以第一基本讯频图的下一个基本讯频图(如基本讯频图BTM_na3)来做为第二基本讯频图。或者,发射端TX决定具有小于时间指标na的最大基本时间指标的基本讯频图为第一基本讯频图(如基本讯频图BTM_na2),决定具有大于时间指标na的最小基本时间指标的基本讯频图为第二基本讯频图(如基本讯频图BTM_na3)。
因此,根据流程60及第7图的说明,发射端TX可产生讯频图TM_na,以及根据讯频图TM_na配置符号SB_na的比特。藉由结合两个最接近的基本讯频图,讯频图TM_na可精确地相关于信噪比。也就是说,较多的比特会被配置于具有较佳信噪比之频率指标;较少的比特会被配置于具有较差信噪比之频率指标,通信系统10的输出率可因此接近系统容量。
进一步地,当缺少充满基本频率配置的基本讯频图时,可同时使用流程40及60来产生一讯频图。请参考第8图,第8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80之流程图。流程80用于第1图中通信系统10的发射端TX及接收端RX中,用来产生一符号的讯频图。流程8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800:开始。
步骤802:决定一第一时间指标及一第二时间指标,用于具有一时间指标的一讯频图,该时间指标位于该第一时间指标及该第二时间指标之间。
步骤804:决定一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一第二基本频率指标,用于具有一频率指标的一频率配置,其位于具有该第一时间指标的一第一讯频图或具有该第二时间指标的一第二讯频图中,该频率指标位于该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该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之间。
步骤806:根据具有该第一基本频率指标的一第一基本频率配置及具有该第二基本频率指标的一第二基本频率配置,产生该频率配置。
步骤808:判断是否已产生该第一讯频图及该第二讯频图中所有频率配置,若是,执行步骤810;若否,执行步骤804。
步骤810:根据该第一讯频图及该第二讯频图,产生该讯频图。
步骤812:根据该讯频图,传送或解码该符号。
步骤814:结束。
根据流程80,发射端TX会决定第一时间指标及第二时间指标,用于具有一时间指标的一讯频图,使该时间指标位于该第一时间指标及该第二时间指标之间。接着,对于第一讯频图中每一讯频指标,发射端TX会决定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使该频率指标位于该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该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之间,以根据具有该第一基本频率指标的第一基本频率配置及具有该第二基本频率指标的第二基本频率配置,产生具有该频率指标的该频率配置,如此可产生第一讯频图。相似地,发射端TX产生第二讯频图中每一频率配置。最后,发射端TX可根据第一讯频图及第二讯频图产生该讯频图,以及根据该讯频图传送符号,接收端RX则依据相同的流程来产生讯频图,以解码所接收的符号。
需注意的是,流程80的精神在于使用流程40及60来产生一讯频图。进一步说明,请参考第9图,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符号SB_nb的讯频图TM_nb以及讯频图TM_nb1~TM_nb4的示意图,其中基本讯频图TM_nb1~TM_nb4分别为符号SB_nb1~SB_nb4的讯频图。在位于时间nb的符号SB_nb的讯频图TM_nb中,所有频率配置未知,且不包含有任何基本频率配置。另一方面,分别位于时间nb1~nb4的基本讯频图TM_nb1~TM_nb4则包含有未知的频率配置以及为发射端TX所知悉的基本频率配置。相似地,于第9图中,斜纹方块用来表示基本频率配置,以及空白方块用来表示未知的频率配置。此外,包含于讯频图TM_nb及讯频图TM_nb1~TM_nb4中讯频配置的特性,可参考前述,于此不赘述。
请参考第9图,在考虑时域距离的情形下,可藉由结合最接近的讯频图TM_nb2及TM_nb3来获得讯频图TM_nb。然而,讯频图TM_nb2及TM_nb3中大量的频率配置未知,藉由使用流程40及其相关说明,可获得讯频图TM_nb2及TM_nb3中的未知频率配置(点纹方块)。在获得完整的讯频图TM_nb2及TM_nb3后,可进一步地使用流程60及其相关说明来获得讯频图TM_nb。
因此,根据流程80及第9图之说明,发射端TX可产生讯频图TM_nb,以及根据讯频图TM_nb配置符号的比特。藉由结合两个最接近的讯频图,讯频图TM_nb中每个频率配置可精确地相关于信噪比。也就是说,较多的比特会被配置于具有较佳信噪比的频率指标;较少的比特会被配置于具有较差信噪比的频率指标,通信系统10的输出率可因此接近系统容量。
进一步地,藉由使用邻近基本讯频图中最接近的四个基本频率配置,可更精确地获得一频率配置。请参考第10图,第10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100的流程图。流程100用于第1图中通信系统10的发射端TX及接收端RX中,用来处理一符号的一讯频配置。流程10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00:开始。
步骤1002:决定一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一第二基本时间指标,用于具有一频率指标及一时间指标的一频率配置,使该时间指标位于该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该第二基本时间指标之间,以及决定一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一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使该频率指标位于该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该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之间。
步骤1004:根据四个基本频率配置产生该频率配置,其中该四个基本频率配置中每一基本频率配置是对应于该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该第二基本时间指标其中一者与该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该第二基本频率指标其中一者。
步骤1006:结束。
根据流程100,发射端TX会决定一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一第二基本时间指标,用于具有一频率指标及一时间指标之频率配置,使该时间指标位于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第二基本时间指标之间,以及决定一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一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使该频率指标位于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第二基本频率指标之间。接着,发射端TX根据四个基本频率配置产生该频率配置,其中该四个基本频率配置之中每一基本频率配置是对应于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及第二基本时间指标其中一者与第一基本频率指标及第二基本频率指标其中一者。发射端TX会持续上述运作直到产生讯频图中所有的频率配置为止,以根据讯频图传送符号,接收端RX则依据相同的流程来产生讯频图中的频率配置,以译码所接收的符号。
需注意的是,流程100的精神在于根据邻近的四个基本频率配置来产生频率配置,产生的方法未有所限。举例来说,请参考第11图,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符号SB_nc的讯频图TM_nc以及基本讯频图BTM_nc1及BTM_nc2的示意图。位于时间nc的符号SB_nc的讯频图TM_nc包含有频率配置b(nc,kc),其是指配置(或相关)于指标(nc,kc)的比特数量。基本讯频图BTM_nc1及BTM_nc2分别包含有位于时间nc1及nc2且为发射端TX所知悉的基本频率配置。更详细来说,于第11图中,在考虑时域距离的情形下,基本讯频图BTM_nc1及BTM_nc2是最接近讯频图TM_nc的两个基本讯频图。基本讯频图BTM_nc1包含有多个基本频率配置,在同时考虑时域及频域距离的情形下(即二维距离),基本频率配置b(nc1,kc1)及b(nc1,kc2)是基本讯频图BTM_nc1中最接近频率配置b(nc,kc)的两个基本频率配置。此外,基本讯频图BTM_nc2亦包含有多个基本频率配置,在同时考虑时域及频域距离的情形下(即二维距离),基本频率配置b(nc2,kc1)及b(nc2,kc2)是基本讯频图BTM_nc2中最接近频率配置b(nc,kc)的两个基本频率配置。此外,点纹方块及空白方块分别用来表示基本频率配置及未知的频率配置。
以第11图中频率配置b(nc,kc)(点纹方块)为例,在考虑二维距离的情形下,可藉由结合最接近的基本频率配置b(nc1,kc1)、b(nc1,kc2)、b(nc2,kc1)及b(nc2,kc2)来获得频率配置b(nc,kc)。结合基本频率配置b(nc1,kc1)、b(nc1,kc2)、b(nc2,kc1)及b(nc2,kc2)的方法是未有所限,只要频率配置b(nc,kc)可正比于指标(nc,kc)上的信噪比即可。也就是说,当指标(nc,kc)上的信噪比较高时,对应地将频率配置b(nc,kc)设定为较大的数值;当指标(nc,kc)上的信噪比较低时,对应地将频率配置b(nc,kc)设定为较小的数值。举例来说,以基于反距离权重法的线性内插为例,反距离权重法会给予距离频率配置b(nc,kc)较近的基本频率配置较大的权重,给予距离频率配置b(nc,kc)较远的基本频率配置较小的权重。在产生频率配置b(nc,kc)之后,发射端TX可根据频率配置b(nc,kc),配置比特于指标(nc,kc)上。藉由结合四个最接近的基本讯频配置,发射端TX可更精确地配置比特至指标(nc,kc)。
需注意的是,使用基本频率的方式不限于反距离权重法,内插的方式亦不限于线性内插,亦可使用零阶内插或高阶内插。此外,决定四个最近基本频率配置的方式亦不限于以上所述的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用于发射端及接收端中,用来使用一或多个讯频图中的邻近基本频率配置来估测未知的讯频信息(如频率配置)。当产生讯频图中所有的频率配置后,发射端及接收端可分别根据该讯频图,配置或译码比特,通信系统的输出率可因此接近系统容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决定具有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有:
根据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至少一关系,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以及
根据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产生一讯频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关系是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至少一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步骤,包含有: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与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具有一最短距离的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包括: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一第一基本讯频指标及一第二基本讯频指标,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位于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及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之间;
产生一讯频配置包括:
根据该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具有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的一第一基本讯频配置及具有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的一第二基本讯频配置,产生具有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及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位于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及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之间的步骤,包含有: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是小于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一最大基本讯频指标;以及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是大于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一最小基本讯频指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为一第一基本时间指标,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为一第二基本时间指标;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包括:待配置的时间指标;
产生一讯频配置包括:
通过使用该第一基本时间指标和该第二基本时间指标所分别对应的具有同一频率指标的频率配置,产生具有该待配置的时间指标且具有该同一频率指标的频率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一第三基本讯频指标及一第四基本讯频指标,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位于该第三基本讯频指标及该第四基本讯频指标之间;以及
根据该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该第一基本讯频配置、该第二基本讯频配置、具有该第三基本讯频指标的一第三基本讯频配置及具有该第四基本讯频指标的一第四基本讯频配置,产生具有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为多维指标,其包括:第一讯频指标和第二讯频指标;多个基本讯频指标包括:第一组基本讯频指标和第二组基本讯频指标;
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包括:
从第一组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一基本讯频指标一及一基本讯频指标二,该第一讯频指标位于该基本讯频指标一及该基本讯频指标二之间;从第二组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一基本讯频指标三及一基本讯频指标四,该第二讯频指标位于该基本讯频指标三及该基本讯频指标四之间;
产生一讯频配置包括:
根据四个基本讯频配置产生具有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其中该四个基本讯频配置中每一基本讯频配置是对应于该基本讯频指标一及该基本讯频指标二其中一者与该基本讯频指标三及该基本讯频指标四其中一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该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该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产生一讯频配置的步骤,包含有:
根据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从该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获得至少一贡献;以及
根据该至少一贡献,产生具有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多个基本讯频指标和多个基本讯频配置的基本讯频图储存于发射端或接收端中,或由接收端回传至发射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端回传一指标以指示包括多个基本讯频指标和多个基本讯频配置的基本讯频图。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待配置的讯频配置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分别相关于配置于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上比特的数量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上比特的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位于一相同时域或一相同频域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是二维指标。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位于一直线上。
16.一种通信装置,用于一通信系统中,该通信装置包含有:
一处理器,用来执行一程序;以及
一储存装置,耦接于该处理器,用来储存该程序;其中该程序用来指示该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base tone index间至少一关系,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以及
根据多个基本讯频配置base tone allocations中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产生一讯频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关系是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至少一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步骤,包含有: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与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具有一最短距离的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另包含有:
从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包括: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一第一基本讯频指标及一第二基本讯频指标,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位于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及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之间;
产生一讯频配置包括:
根据该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具有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的一第一基本讯频配置及具有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的一第二基本讯频配置,产生具有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及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位于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及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之间的步骤,包含有: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该第一基本讯频指标是小于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一最大基本讯频指标;以及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该第二基本讯频指标是大于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一最小基本讯频指标。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另包含有:
从该多个基本讯频指标中选择一第三基本讯频指标及一第四基本讯频指标,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位于该第三基本讯频指标及该第四基本讯频指标之间;以及
根据该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该第一基本讯频配置、该第二基本讯频配置、具有该第三基本讯频指标的一第三基本讯频配置及具有该第四基本讯频指标的一第四基本讯频配置,产生具有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该多个基本讯频配置中具有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的该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以及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产生一讯频配置的步骤,包含有:
根据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间该至少一关系,从该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获得至少一贡献;以及
根据该至少一贡献,产生具有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的讯频配置。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包括多个基本讯频指标和多个基本讯频配置的基本讯频图储存于该通信装置中,或储存于通信系统中与该通信装置通信的另一通信装置中,或由该通信系统中另一通信装置回传至该通信装置。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通信系统中另一通信装置回传一指标以指示包括多个基本讯频指标和多个基本讯频配置的基本讯频图。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待配置的讯频配置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配置分别相关于配置于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上比特的数量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上比特的数量。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是位于一相同时域或一相同频域上。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是二维指标。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待配置的讯频指标及该至少一基本讯频指标位于一直线上。
CN201110390999.1A 2010-11-25 2011-11-25 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02480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1722610P 2010-11-25 2010-11-25
US61/417,226 2010-11-25
US13/194,997 2011-07-31
US13/194,997 US9209951B2 (en) 2010-11-25 2011-07-31 Method of handling tone map interpol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0459A true CN102480459A (zh) 2012-05-30
CN102480459B CN10248045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12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0999.1A Active CN102480459B (zh) 2010-11-25 2011-11-25 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09951B2 (zh)
CN (1) CN102480459B (zh)
TW (1) TWI4785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5318A (zh) * 2016-05-17 2017-11-24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讯频图选择装置与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5461B2 (en) * 2011-02-08 2015-03-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hannel selection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US9814036B2 (en) * 2014-09-18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gical tone index mapping for distributed tone index transmission
US10110405B2 (en) * 2015-11-05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rrowband uplink single tone transmissions
WO2017171799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Allocating subcarriers in power line networks
TWI601390B (zh) * 2016-05-03 2017-10-0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訊頻圖選擇裝置、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5395A1 (en) * 1999-12-23 2001-06-28 Jin Gary Qu DMT bit allocation with imperfect TEQ
CN1308439A (zh) * 2000-01-28 2001-08-15 阿尔卡塔尔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的载波分布信息
CN1545320A (zh) * 2003-11-18 2004-11-10 清华大学 细粒度可扩展视频编码的码率分配方法
CN1728695A (zh) * 2004-07-27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时频资源的分配方法
CN101101755A (zh) * 2007-07-06 2008-01-09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编码的比特分配及量化方法及音频编码装置
US20090154418A1 (en) * 2007-12-17 2009-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21849A (zh) * 2008-02-25 2009-09-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配资源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09971A1 (en) * 2004-08-24 2007-05-17 Shigeo Yoshida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31991B2 (ja) 2005-05-16 2011-07-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
US7929619B2 (en) 2006-04-14 2011-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ton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G172723A1 (en) 2006-06-21 2011-07-28 Qualcomm Inc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8130848B2 (en) * 2007-05-04 2012-03-06 Amicus Wireless Technology Lt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parsely spaced pilot subcarriers
JP5448359B2 (ja) * 2007-05-30 2014-03-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力線通信方法、電力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428606B1 (en) * 2007-08-31 2013-04-23 Apple Inc.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cluding an index
JP5169423B2 (ja) * 2008-04-16 2013-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及び伝送路推定方法
US8270517B2 (en) * 2009-02-13 2012-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thogonal pilot tone mapping in multiple-in and multiple-out (MIMO) and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systems
US8320233B2 (en) * 2009-06-12 2012-11-27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multi-tone OFDM based communications within a lower frequency range
US8638761B2 (en) * 2010-10-06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latency interleaving fo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5395A1 (en) * 1999-12-23 2001-06-28 Jin Gary Qu DMT bit allocation with imperfect TEQ
CN1308439A (zh) * 2000-01-28 2001-08-15 阿尔卡塔尔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的载波分布信息
CN1545320A (zh) * 2003-11-18 2004-11-10 清华大学 细粒度可扩展视频编码的码率分配方法
CN1728695A (zh) * 2004-07-27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时频资源的分配方法
CN101101755A (zh) * 2007-07-06 2008-01-09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编码的比特分配及量化方法及音频编码装置
US20090154418A1 (en) * 2007-12-17 2009-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21849A (zh) * 2008-02-25 2009-09-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配资源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5318A (zh) * 2016-05-17 2017-11-24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讯频图选择装置与方法
CN107395318B (zh) * 2016-05-17 2020-08-1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讯频图选择装置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8547B (zh) 2015-03-21
US9209951B2 (en) 2015-12-08
CN102480459B (zh) 2015-11-25
US20120134430A1 (en) 2012-05-31
TW201230740A (en) 2012-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0459A (zh) 决定讯频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TWI430622B (zh) 訊號傳輸裝置、傳輸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JP5569652B2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されている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の確定方法、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05045766B (zh) 基于3072点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处理器
CN109194455B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51002A (zh) 候选pdcch的优先级确定及监听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CN101364966B (zh) 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多址下行系统的时域信道估计方法
CN109194453A (zh)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471890B (zh) 一种利用高维星座图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58767B (zh) 一种频域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148791A (zh) 通信设备和接收方法
CN110535597A (zh) 准共址参考信号确定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383801A (zh)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3824667B (zh) 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JP7375818B2 (ja) スペクトル管理装置、スペクトル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CN108390841A (zh) 抗干扰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dolo et al. Current stat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CN106209304B (zh) 一种基于PRBs排序的集中式EPDCCH盲检方法
CN109391358A (zh) 极化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6636272A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1686220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无线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和传输设备
CN102047734B (zh) 用于在移动台中节省电池电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65372A (zh) 一种配电mimo电力线通信传输方法
CN102299885B (zh) 自适应比特功率加载方法和设备
CN103797877A (zh) 资源调度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AN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ALINK TECHNOLOGY INC.

Effective date: 201409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17

Address after: China Taiwan Hsinchu Science Park Hsinchu city Dusing a road No.

Applicant after: MediaTek.Inc

Address before: Hsinchu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Ralink Technology Inc.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UANGF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AN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1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IWAN, CHINA TO: 215021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28

Address after: 215021 D, three, O four, unit 1355,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Jinji Lake Avenu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China

Applicant after: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Hsinchu Science Park Hsinchu city Dusing a road No.

Applicant before: MediaTek.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21 unit D 3O 4,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1355 Jinjihu Avenu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fa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21 unit D 3O 4,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1355 Jinjihu Avenu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uangf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