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0309B - 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0309B
CN102480309B CN201010565391.3A CN201010565391A CN102480309B CN 102480309 B CN102480309 B CN 102480309B CN 201010565391 A CN201010565391 A CN 201010565391A CN 102480309 B CN102480309 B CN 102480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oc
relaying
cnu
repeater
c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53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0309A (zh
Inventor
何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do Semiconductor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do Semiconductor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do Semiconductor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redo Semiconductor Shanghai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653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0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0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0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该EoC中继器包括中继CNU和中继CLT,所述中继CNU的数据端口与中继CLT的数据端口相连,所述中继CNU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入端,所述中继CLT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出端;所述EoC中继器中设有用以存储下辖设备信息的缓存器。本发明所述的EoC中继器不但分担了主干线上的CLT的任务,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距离,而且可以成功地隔离每个CNU片区,使每个CNU片区的信号接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字信号中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背景技术
EoC(EthernetOnCoaxial-Cable,同轴以太网)技术是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和有线电视信号放在同一根同轴电缆里实现共缆传输。现有的EoC系统通常包括设置在楼道中的主节点设备CLT(CoaxialLineTerminal,同轴以太网局端)和设置在用户家中用于上网的设备CNU(CoaxialNetworkUnit,同轴以太网终端)。CLT和CNU可以简称为局端和终端。
图1为最初无中继的EoC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CLT通过若干个分支器依次将信号传输给各个用户。分支器通常传接在分支线或干线的中途,由一个主输入端,一个主输出端以及若干个分支输出端构成,其中分支输出端只得到主路输入信号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信号仍沿主路输出,继续向后传输。因此图1中距离CLT越远的用户收到的信号越弱。在实际应用中,从CLT到第一个分支器的信号损耗一般为10~30dB,分支器的主输出端到用户的信号损耗一般为30~50dB,由此可见每个CLT覆盖的距离有限,不利于EoC系统的扩展。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在系统中的适当位置加入中继器,利用中继器进行再生和发送,从而增加信号的传输距离,实现EoC系统的扩展。
传统的中继器(Repeater,RP)如图2所示,其为双向放大器,包括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所述上行线路包括一个放大器和2个分别设置在放大器输入输出两端的滤波器;所述所述下行线路同样包括一个放大器和2个分别设置在放大器输入输出两端的滤波器。该中继器的上、下行线路必须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否则相互之间会产生严重干扰。而采用时分模式的EoC系统的上、下行采用的是相同的频谱,因此传统的中继器不适用于EoC系统。当某个网段有问题时,会引起所有网段中断,不但无法起到隔离作用,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综上所述,利用传统中继器实现EoC系统的扩展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EoC中继器,该中继器可以应用于EoC系统,提高信号传输距离;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继EoC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EoC中继器,包括中继CNU和中继CLT,所述中继CNU的数据端口与中继CLT的数据端口相连,所述中继CNU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入端,所述中继CLT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出端;所述EoC中继器中设有用以存储下辖设备信息的缓存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设备信息包括MAC地址。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继CNU的同轴端口为同轴线接口,数据端口为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所述中继CLT的数据端口为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同轴端口为同轴线接口。所述以太网接口为RJ45接口、MII或GMII。
一种中继EoC系统,包括1个CLT、m个分支器、至少1个EoC中继器、每个分支器下属的至少1个CNU;所述CLT的同轴端口与第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相连,第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与另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或至少1个CNU相连;第一个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再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或至少1个CNU相连相连,直至第m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与分支输出端均与至少一个CNU相连;所述EoC中继器设置在任意分支器的主输出端或/和分支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网管中心通过所述中继CLT对下辖CNU进行网络管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EoC中继器不但分担了主干线上的CLT的任务,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距离,而且可以成功地隔离每个CNU片区,使每个CNU片区的信号接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无中继的EoC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中继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EoC中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的中继EoC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的中继EoC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所述的中继EoC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现有EoC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EoC中继器,如图3所示,包括中继CNU和中继CLT,所述中继CNU的数据端口与中继CLT的数据端口相连,所述中继CNU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入端,所述中继CLT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出端。
所述EoC中继器中设有用以存储下辖设备信息的缓存器,该设备信息包括MAC地址、厂商信息、设备版本、功能信息等。该中继CNU与传统CNU的区别在于:传统CNU中设置的MAC地址的数目较少;而中继CNU中需要存储很多MAC地址,即中继CNU中需要存储所有与该中继器下辖CNU有关的MAC地址。网管中心通过所述中继CLT负责对其下辖CNU进行网络管理。
所述EoC中继器的端口设置:
1、中继CNU有同轴端口和数据端口2个接口,其中同轴端口为同轴线接口,数据端口为以太网接口,如RJ45接口、MII(MediaIndependentInterface,介质无关接口)、GMII等。
2、中继CLT也有同轴端口和数据端口2个接口,其中数据端口为以太网接口,如RJ45接口、MII(MediaIndependentInterface,介质无关接口)、GMII(GigabitMediumIndependentInterface,千兆媒体独立接口)等,同轴端口为同轴线接口。
因为局端设备之间无法直接相连,终端设备之间也无法直接相连,所以CLT与CLT是无法直接相连通信,CNU与CNU也是无法直接相连通信的。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就是:引入中继CNU,使一个CLT通过中继CNU与另一个中继CLT相连,再通过中继CLT与下辖的CNU相通信,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EoC系统,如图4和5所示,该系统包括1个CLT、若干个分支器、若干个EoC中继器(RP)、每个EoC中继器下属的若干个CNU。本实施例所述的EoC中继器(RP)即为实施例一所述的EoC中继器。
所述CLT的同轴端口与第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相连,第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与EoC中继器RP1的输入端相连,EoC中继器RP1的输出端与若干个CNU(包括CNU_11、CNU_12......CNU_1N)相连;第一个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第二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相连,第二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与EoC中继器RP2的输入端相连,EoC中继器RP2的输出端与若干个CNU(包括CNU_21、CNU_22......CNU_2N)相连;第二个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第三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相连,以此类推扩展下去,直至最后一个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EoC中继器RP-m的输入端相连,EoC中继器RPm的输出端与若干个CNU(包括CNU_m1、CNU_m2......CNU_mN)相连;其中,m表示EoC中继器的个数,N表示每个EoC中继器下属的CNU的个数,m与N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任意设定。
本实施例所述中继EoC系统的工作方式为:网管中心将数字信号发送给CLT,CLT接收数字信号并输出对应的调制信号,然后通过分支器将调制信号传输给各个EoC中继器(RP1、RP2......RPm);各个EoC中继器中的CNU(即中继CNU)根据自身缓存器中记录的MAC地址接收属于自己管辖的CNU需要的数据信息,过滤掉不需要的信息;各个EoC中继器中的CLT(即中继CLT)将中继CNU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转发给自己管辖的CNU调用。
本实施例所述中继EoC系统中的EoC中继器不但提高了传输距离,还成功地隔离了每个CNU片区,使每个CNU片区的信号接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即使一个CNU片区的信号接收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其他任何CNU片区产生干扰。也正因为上述隔离作用,使该中继EoC系统中设置在EoC中继器以下的每个CNU片区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综上所述,可见本实施例所述的中继EoC系统与传统的EoC系统相比,不但提高了传输距离,相互干扰小,而且别具特色,为EoC系统未来的扩展和完善开拓了道路。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中继EoC系统,该系统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将EoC中继器设置在分支器的分支输出路径上,如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1个CLT、若干个分支器、若干个EoC中继器(RP)、每个分支器下属的若干个CNU。本实施例所述的EoC中继器(RP)即为实施例一所述的EoC中继器。
所述CLT的同轴端口与第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相连,第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与若干个CNU(包括CNU_11、CNU_12......CNU_1N)相连;第一个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通过EoC中继器RP1与第二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相连,第二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与若干个CNU(包括CNU_21、CNU_22......CNU_2N)相连;第二个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通过EoC中继器RP2与第三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相连,以此类推扩展下去,直至最后一个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若干个CNU(包括CNU_(m+2)1、CNU_(m+2)2......CNU_(m+2)N)相连;其中,m表示EoC中继器的个数,N表示每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或分支输出端下属的CNU的个数,m与N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任意设定。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继EoC系统中的EoC中继器设置在各级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大大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距离。
实施例二中,EoC中继器设置在各级分支器的主输出端。实施例三中,EoC中继器设置在各级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在实际应用中,EoC中继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在EoC系统的任何位置,所以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他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他元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

Claims (9)

1.一种EoC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继CNU和中继CLT,所述中继CNU的数据端口与中继CLT的数据端口相连,所述中继CNU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入端,所述中继CLT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出端;所述EoC中继器中设有用以存储下辖设备信息的缓存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oC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MAC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oC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CNU的同轴端口为同轴线接口,数据端口为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所述中继CLT的数据端口为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同轴端口为同轴线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oC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接口为RJ45接口、MII或GMII。
5.一种中继EoC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1个CLT、m个分支器、至少1个EoC中继器、每个分支器下属的至少1个CNU;所述CLT的同轴端口与第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相连,第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与另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或至少1个CNU相连;第一个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再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入端、或至少1个CNU相连相连,直至第m个分支器的主输出端与分支输出端均与至少一个CNU相连;所述EoC中继器设置在任意分支器的主输出端或/和分支输出端;所述EoC中继器包括中继CNU和中继CLT,所述中继CNU的数据端口与中继CLT的数据端口相连,所述中继CNU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入端,所述中继CLT的同轴端口即为EoC中继器的输出端;所述EoC中继器中设有用以存储下辖设备信息的缓存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EoC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管中心通过所述中继CLT对下辖CNU进行网络管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Eo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MAC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Eo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CNU的同轴端口为同轴线接口,数据端口为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所述中继CLT的数据端口为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同轴端口为同轴线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Eo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接口为RJ45接口、MII或GMII。
CN201010565391.3A 2010-11-30 2010-11-30 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Active CN102480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5391.3A CN102480309B (zh) 2010-11-30 2010-11-30 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5391.3A CN102480309B (zh) 2010-11-30 2010-11-30 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0309A CN102480309A (zh) 2012-05-30
CN102480309B true CN102480309B (zh) 2016-03-02

Family

ID=46092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5391.3A Active CN102480309B (zh) 2010-11-30 2010-11-30 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0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704277D0 (en) * 2017-03-17 2017-05-03 Technetix Bv Method of segmenting an access network of a hybrid fibre coaxial networ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5803A (zh) * 2007-09-06 2008-03-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回波反射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82315A (zh) * 2007-04-06 2008-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传输介质分配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1453408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无源同轴网络系统中实现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83192A (zh) * 2009-05-07 2010-11-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中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315A (zh) * 2007-04-06 2008-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传输介质分配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1145803A (zh) * 2007-09-06 2008-03-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回波反射的方法及设备
CN101453408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无源同轴网络系统中实现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83192A (zh) * 2009-05-07 2010-11-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中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0309A (zh)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5598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US6111675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of telemetry service signals using a single fiber
US905488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CN102474379A (zh) 用于传送光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US11799771B2 (en) Circuitry for demar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utilizing same
WO2013090255A1 (en) 10 gbps coaxial cable networking system
US20230155804A1 (en) Demand-driven duplex
CN102832971A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协同组网系统及通信方法
US20140177690A1 (en) Link aggregation system, protection system, and 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lications for all outdoor radios using wireless channels operating at a licensing-free 60 ghz band
CN101588219A (zh) 一种多节点roadm环网中roadm的光层保护方法
CN102480309B (zh) 一种EoC中继器、及中继EoC系统
CN105322982A (zh) 一种用于高速电力线载波系统的差动耦合通信方法
CN101729946A (zh) 一种多用户接入单元
JP5400918B2 (ja) ノード装置、信号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の変更方法
US8355631B2 (en) Reducing optical service channel interference in phase modulate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W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207691815U (zh) 利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光纤直放站系统
JP4672212B2 (ja) データ信号とテレビジョン信号の多重伝送方式及びその光ノード装置
Randhawa et al. Comparison of optical network topologies fo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transport networks
US20060188259A1 (en) HDSL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05304805U (zh) 物理隔离型千兆多业务光纤传输设备
CN112602291B (zh) 通信装置及其系统、方法
CN105659504A (zh) 矢量化组内的有序离开
CN109831254A (zh) 一种利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光纤直放站系统
JP2019153945A (ja) 光無線変換機、回り込み信号除去機、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及び回り込み信号除去方法
CN103165967A (zh) 一种耦合器及基于直放站室分系统的公用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