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0007B -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0007B
CN102480007B CN2011100913228A CN201110091322A CN102480007B CN 102480007 B CN102480007 B CN 102480007B CN 2011100913228 A CN2011100913228 A CN 2011100913228A CN 201110091322 A CN201110091322 A CN 201110091322A CN 102480007 B CN102480007 B CN 102480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 material
super
refractive index
row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13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0007A (zh
Inventor
刘若鹏
季春霖
王今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0913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000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2387 priority patent/WO2012139379A1/zh
Priority to US13/522,493 priority patent/US8681429B2/en
Priority to EP11855252.0A priority patent/EP2698650B1/en
Publication of CN102480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0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02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materials engineered to provide properties not available in nature, e.g. meta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87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index gradi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8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materials with a synthesize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e.g. metamaterials or left-handed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包括沿x方向堆叠成一体的多个超材料片层,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以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为列、以同时垂直于x、y方向的z方向为行阵列排布的多个超材料单元,每个超材料单元具有完全相同的基材单元和附着在所述基材单元上人造微结构,每行所述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相同,每列所述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各个折射率满足:a1≤a2≤a3……≤as,c1≥c2≥c3……≥cp;其中b1<as,bm<c1,且s、p均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m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所述人造微结构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且其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不垂直且不平行于y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超材料制成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背景技术
超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材和附着在基材表面上或嵌入在基材内部的多个人造微结构构成的。基材可以虚拟地划分为矩形阵列排布的多个方形基材单元,每个基材单元上附着有一个人造微结构从而形成一个超材料单元,整个超材料即是由数十万、百万甚至上亿的这样的超材料单元组成的,就像晶体是由无数的晶格按照一定的排布构成的。每个超材料单元上的人造微结构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人造微结构是组成一定几何图形的圆柱形或扁平状金属丝,例如组成圆环形、“工”形的金属丝等。
由于人造微结构的存在,每个超材料单元具有不同于基材本身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因此所有的超材料单元构成的超材料对电场和磁场呈现出特殊的响应特性;同时,对人造微结构设计不同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可改变其单元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进而改变整个超材料的响应特性。
像透镜能汇聚平行光到一点上一样,人们也在寻找能够将平面电磁波汇拢甚至汇聚到一点上的超材料,只是现有技术尚未做到这一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包括沿x方向堆叠成一体的多个超材料片层,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以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为列、以同时垂直于x、y方向的z方向为行阵列排布的多个超材料单元,每个超材料单元具有完全相同的基材单元和附着在所述基材单元上人造微结构,每行的各个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相同,每列所述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各个折射率满足:a1≤a2≤a3……≤as,c1≥c2≥c3……≥cp;其中b1<as,bm<c1,且s、p均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m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所述b1,b2,b3,……,bm之间存在以下关系:b1≤b2≤b3……≤bq,bq≥bq+1≥bq+2bq+3……bm,且q为小于m的自然数;所述人造微结构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且其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不垂直且不平行于y方向。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每列所述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还具有如下关系:(a2-a1)≥(a3-a2)……≥(as-as-1)≥(b2-b1)≥(b3-b2)……≥(bq-bq-1),(bq-bq+1)≤(bq+1-bq+2)≤(bq+2-bq+3)……≤(bm-1-bm)≤(c1-c2)≤(c2-c3)≤(cp-1-cp)。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上述折射率还具有如下关系:a1=b1=bm=cp,as=bq=c1,s=p,q>s且q>p,q=[(m+1)/2]。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每个超材料单元的边长不大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的1/10。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沿y方向的每列超材料单元的各个人造微结构其对应的各个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依次顺时针方向旋转,且折射率为bq的一行人造微结构其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平行于y方向。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所述多个超材料片层完全相同且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分布。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所述多个超材料片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分布,在每个由超材料单元以x方向为堆叠行、y方向为列构成第二阵列中,以一中心超材料单元为圆心,经过所述中心超材料单元的一堆叠行和一列超材料单元其折射率均分别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所述第二阵列的折射率呈环形分布,经过所述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上的多个超材料单元至少部分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各人造微结构形状几何相似但尺寸随折射率的增大而增大。
在本发明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中,所述人造微结构为“工”字形或雪花形。
实施本发明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超材采用分段式的折射率分布,增大了折射率的相对变化率,因此在实现电磁波汇聚的同时,还能极大地减小超材料的厚度,有利于超材料产品的小型化和轻便化。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每个超材料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超材料片层的折射率分布示意图;
图3是人造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人造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人造微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超材料片层对电磁波进行汇聚的示意图;
图7是电磁波在人造微结构中传播的方向示意图;
图8是电磁波传播椭球的长轴方向平行于y方向时的电磁波传播示意图;
图9是电磁波传播椭球的长轴方向均以一定角度相对于y方向倾斜时的电磁波传播示意图;
图10是沿y方向的各个人造微结构的电磁波传播椭球的长轴方向依次逐渐旋转时的电磁波传播示意图;
图11是由多个超材料片层堆叠成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的示意图;
图12是一实施例沿x方向和y方向构成的平面上的折射率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由于其具备特殊的折射率分布,能够实现电磁波的汇聚,下文将结合附图1至12对其具体结构和特性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包括多个超材料片层1,每个超材料片层1如图1所示,具有前、后平行的两个表面,因而为等厚片层。定义超材料片层1的厚度方向为x方向,超材料片层1的长度方向为y方向,宽度方向为z方向x、y、z方向两两垂直。
超材料片层1包括均匀等厚的片状基材3和附着在片状基材3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4。将片状基材3虚拟地划分为多个完全相同的方体形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基材单元,并使得每个基材单元上附着有一个人造微结构4,则每个基材单元及其上附着的人造微结构4共同构成一个超材料单元2,整个超材料片层1可以看作是由多个超材料单元2以第z方向为行、以y方向为列组成的第一阵列。这里的方体形网格,可以具有任意自由划分的尺寸,本发明中优选为y、z方向的长度均为将要汇聚的电磁波的波长的十分之一、x方向的长度与片状基材3的x方向的厚度相等。当然,本发明的超材料单元其x、y、z方向的长度在电磁波波长小于五分之一均可,优选小于波长的十分之一。
超材料单元2的具体结构如图3、图4、图5所示。图3所示的超材料单元2,包括一个基材单元和附着在该基材单元表面上的人造微结构4。本实施例的人造微结构4为平面的“工”字形金属丝,包括直线型的第一金属丝和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一金属丝两端的两根第二金属丝。图4所示的人造微结构4为平面的二维雪花型,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相交成“十”字形的第一金属丝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每个第一金属丝两端的四根第二金属丝。图5所示的人造微结构4为立体的三维雪花型,包括三个两两垂直且相交到一点的第一金属丝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每个第一金属丝两端的六根第二金属丝。立体的人造微结构4是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附着到基材3内部的。
当然,本发明的人造微结构4还有多种实现方式,只要由金属丝或金属线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图形且能够对电磁场产生响应即改变电磁场特性的结构,均可作为本发明的人造微结构4附着在基材3表面上或者嵌入基材3内部从而形成本发明的超材料单元2。
由于不同的人造微结构4,会使得对应的超材料单元2呈现出不同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因而对电磁波产生不同的电磁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响应效果就是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本发明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即设计各个超材料单元2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从而可以设定经过每个超材料单元2的电磁波其传播方向的改变量,则所有的超材料单元2共同作用,就可实现使所有的入射电磁波向一个方向汇聚,甚至汇聚到一点上。
折射率可以表示电磁波传播方向的改变,已知折射率
Figure GDA00002835826500051
其中μ为磁导率,ε为介电常数,由此可知,在磁导率μ不改变的条件下,已知折射率n的变化规律,即可推知介电常数ε的变化规律。因此,下文中的所有涉及折射率n的变化规律的描述,均可以理解为根据上述公式可同理类推出介电常数的变化规律。
每个超材料片层1的折射率分布如图2所示。沿y方向的一列超材料单元2,其折射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各个折射率满足:
a1≤a2≤a3……≤as              (1)
c1≥c2≥c3……≥cp              (2)
其中b1<as,bm<c1,且s、p均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m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沿z方向的每一行超材料单元2,其折射率均相同。
定义折射率a1至as所在的超材料部分为第一段超材料100,折射率从b1至bm所在的超材料部分为中间段超材料,折射率从c1至cp所在的超材料部分为第四段超材料400。
当关系式(1)、(2)均不同时取等号时,即第一、第三段超材料100、300的折射率分布不均匀时,电磁波的相位传播方向会向折射率大的方向偏折,因此,从第一段超材料100入射的电磁波,在离开超材料出射时会向as所在的超材料单元2偏折,而经过第四段超材料400的电磁波出射时会向c1所在的超材料单元2偏折,也就是说从中间段超材料两侧入射的电磁波,在出射时会向中间段超材料的方向汇拢,实现汇聚。
进一步地,为了使经过中间段超材料的电磁波也会产生汇拢的效果,中间段超材料的每列超材料单元2的折射率b1,b2,b3,……,bm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b1≤b2≤b3……≤bq          (3)
bq≥bq+1bq+2bq+3……bm          (4)
其中,q为小于m的自然数。
定义折射率b1至bq所在的超材料部分为第二段超材料200,折射率bq至bm所在的超材料部分为第三段超材料300。
当关系式(3)、(4)也不同时取等号时,与第一段超材料100和第四段超材料类似,第二段、第三段超材料200、300也可实现向折射率为bq的超材料单元行偏折汇拢。
一)各段超材料折射率分布非均匀
关系式(1)、(2)、(3)、(4)均不同时取等号,可以确保入射的电磁波均向bq所处的超材料单元行偏折,但这种汇聚并不一定会汇聚到一点上,只是电磁波相互靠近。要实现汇聚到一点,必须使得从靠近折射率为a1所在的超材料单元2的位置入射的电磁波,出射时相对于入射方向的偏折角较大,从靠近折射率为bq的超材料单元的位置入射的电磁波,其出射时的偏折角较小。
已知相邻超材料单元2之间的折射率变化量越大,则电磁波的偏折角越大。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电磁波向一点汇聚,沿y方向的每列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还有如下关系:
(a2-a1)≥(a3-a2)……≥(as-as-1)≥(b2-b1)≥(b3-b2)……≥(bq-bq-1)    (5)
(bq-bq+1)≤(bq+1-bq+2)≤(bq+2-bq+3)……≤(bm-1-bm)≤(c1-c2)≤(c2-c3)≤(cp-1-cp)
(6)
满足上述折射率变化量关系的超材料,对于一束平行入射的电磁波,折射率为bq的超材料单元2两侧的折射率变化量向两侧逐渐增大,因此以bq所在的超材料单元2为界,越靠近两侧端部入射的电磁波出射时偏折角度大,越靠近bq所在的超材料单元2入射的电磁波其出射偏折角越小。通过一定的设计和计算,使得这些偏折角依次满足一定的规律,即可实现汇聚到一点。类似于凸透镜,只要知道各个表面点对光的偏折角度和材料的折射率,即可设计出相应的表面曲率特征来实现汇聚功能。本发明也一样,通过设计各个超材料单元2的人造微结构4,得到该单元的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进而得知折射率n,通过设计使得各个相邻超材料单元2的折射率n的变化量能实现电磁波向特定一点上偏折,即可实现汇聚到一点。
例如,对于图6所示的四束电磁波,分别入射到超材料片层1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段超材料上,四束电磁波均平行于z方向。要使它们经过超材料片层1后发生偏折并汇聚到一点,可以测出各个电磁波出射时相对于z方向的偏折角β1,β2,β3,β4。根据参考资料Metamaterials:Theory,Design,andApplications,Publisher:Springer,ISBN1441905723,75页-76页,得出折射率变化量Δn与偏折角β(例如为β1,β2,β3或β4)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d·Δn=sinβ    (7)
其中,d为沿z方向的超材料片层1的长度,Δn为相邻两行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的差。已知d和sinβ,因此Δn是可以解出来的,设定一个折射率基数,即可反推相邻两行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将所有位置的偏折角计算出来,即可最终推出y方向上的超材料片层1的折射率分布。设计人造微结构4,并通过计算和仿真得出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然后不断调整人造微结构4的形状和尺寸,直到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值满足得到的折射率符合上述折射率分布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设计和制造,本发明的第三、第四段超材料300、400可分别于第二、第一段超材料200、100在结构上完全对称,则折射率分布也将完全对称,也即:
a1=cp,a2=cp-1,……,as-1=c2,as=c1,s=p        (8)
且在满足关系式(8)的条件下,
1)当m为奇数时,第二、第三段超材料200、300的折射率满足:
q=(m+1)/2,b1=bm,b2=bm-1,……,bq-1=bq+1    (9)
2)当m为偶数时,第二、第三段超材料200、300的折射率满足:
q=m/2,b1=bm,b2=bm-1,……,bq=bq+1        (10)
上述q与m的关系式也可用q=[(m+1)/2]来表示,[(m+1)/2]表示对m除以2的结果取其整数位所得的值。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比较大小,在以上基础上,各折射率还满足:
a1=b1=bm=cp,as=bq=c1,s=p,q>s        (11)
由此可知,第一段超材料100和第二段超材料200沿y方向的一列折射率,其起始值和最终值都相等,即两段超材料总的折射率变换量相等。由于q>s,即第一段超材料100的每列超材料单元的个数大于第二段超材料200,因而在总的变化量相等的情况下,第一段超材料100的折射率的平均变化率要大于第二段超材料200。如图2所示,用线的疏密来表示折射率的大小,线越疏表示折射率越大,疏密的变化程度越快则折射率的变化率越大。
由于优选第三、第四段超材料300、400与第二、第一段超材料200、100对称,经过折射率为aq的一行超材料单元的中心连线、且垂直于超材料表面的平面,为对称面。因此,下文为了描述上的简洁,只对第一、第二段超材料100、200进行描述和图示,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三、第四段超材料300、400同理可得。
二)各段超材料折射率分布均匀且各向异性
当上述关系式(1)、(2)、(3)、(4)均分别同时取等号,则关系式(5)、(6)也均同时取等号且等于零,也就是说,这时的第一、第二段超材料200均为折射率分布均匀的材料。此时,对于沿平行于z方向入射的电磁波,有三种情况:
1)当各段超材料对电磁波呈各向同性时,则电磁波不发生偏折;
2)若各段超材料对电磁波呈各向异性,且其光轴是垂直于入射电磁波时,则电磁波出射时也不发生偏折;
3)若各段材料对电磁波呈各向异性且其光轴不垂直于入射电磁波时,电磁波出射时会偏折。
若各段超材料均为折射率均匀的材料但电磁波的入射方向不垂直于超材料片层1的表面,电磁波都会发生偏折。
要使各段超材料呈各向同性,则该超材料部分内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必须为各向同性,进一步地,要求该部分的各个人造微结构4为各向同性。当人造微结构4为90度旋转对称结构,则该超材料单元2对电磁波呈现各向同性的特性。
对于二维平面结构,90度旋转对称是指其在该平面上绕一垂直于该平面的旋转轴任意旋转90度后与原结构重合;对于三维结构,如果具有两两垂直且共交点的3条旋转轴,使得该结构绕任一旋转轴旋转90度后均与原结构重合或者与原结构以一分界面对称,则该结构为90度旋转对称结构。因此,要实现各向异性,则本发明的人造微结构4不能为90度旋转对称结构,即只能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
例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人造微结构4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其对应的超材料单元2呈各向异性;图4所示实施例的人造微结构4若两个第一金属丝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个第二金属丝均相等且均被所连接的第一金属丝垂直平分,则这样的二维雪花形人造微结构4为各向同性;同理,图5所示三根第一金属丝完全相等且相互两两垂直平分、每个第二金属丝均相等且均被所连接的第一金属丝垂直平分,则这样的三维雪花形结构也属于各向同性。本发明的人造微结构均为各向异性的形状结构。
各向异性的材料能够在入射电磁波不垂直于其光轴的情况下使电磁波偏折。折射率椭球5用来表示折射率特性,折射率椭球5的大小用以表示折射率的大小。
对于任一给定的超材料单元2,可通过现有技术的模拟仿真软件和计算方法算出其折射率椭球5,例如参考文献Electromagnetic parameter retrieval frominhomogeneous metamaterials,D.R.Smith,D.C.Vier,T.Koschny,C.M.Soukoulis,Physical Review E71,036617(2005)。
对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超材料单元2,其折射率椭球5的寻常光光轴ne(简称ne轴)、非寻常光光轴no(简称no轴)如图7中所示。假定坐标原点在折射率椭球5的中心上,且以no轴为x轴,ne轴为y轴,折射率椭球5上的任意一点用nx,ny表示,则当如图7所示的电磁波经过超材料单元2时,其用kx,ky表示的对应于此折射率椭球5的波传播椭球6有以下关系:
ky nxω/c,kx nyω/c        (12)
其中,ω为电磁波的角频率,c为光速,波传播椭球6与折射率椭球5共中心点,kx,ky是波传播椭球6上的点坐标。由公式可知,波传播椭球6与折射率椭球5为几何相似图形,且其长轴方向为折射率椭球5的短轴方向,而短轴方向为折射率椭球5的长轴方向。
电磁波经过超材料单元2后的偏折方向可通过波传播椭球6画出来。如图7所示,对于如图中所示方向入射的电磁波,与要出射的波传播椭球6的面上一点相交,做此相交点关于波传播椭球6的切线,自相交点做的切线的法线方向即为电磁波的能量传播方向,因此电磁波在元件内部沿此方向传播。电磁波沿此方向前进直至离开超材料时,所述法线延伸至与出射面相交后,自出射面上的交点继续沿与入射方向平行的方向出射,此出射方向为电磁波相位传播方向。也就是说,各向异性材料,能改变电磁波的能量传播方向,不改变其相位传播方向,电磁波出射时发生平移。
三)各段超材料折射率分布非均匀且各向异性
上述各向异性材料改变电磁波能量传播方向、不改变相位传播方向的前提是材料为折射率分布均匀的材料。对于折射率分布不均匀、且对电磁波呈各向异性的超材料,电磁波穿过这样的超材料后其能量传播方向和相位传播方向都会改变。下面将通过三个实施例来显示折射率分布非均匀和各向异性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图8、图9、图10所示的三个实施例的超材料片层1,其折射率分布均满足前文所述的特征,即沿y方向的每列超材料单元其折射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且满足关系式(1)至(11),且关系式(1)至(6)均不同时取等号。因此,由于三个实施例的折射率大小分布相同,因此非均匀对各个实施例的影响相同,即对于同一入射电磁波,其相位传播方向的偏折角度均相同,如图8至图10所示,以同一方向同一入射位置经过第一段超材料的电磁波,其出射的偏折角均为β1;另一经过第二段超材料200的电磁波,经过三个实施例时出射的偏折角均为β2。
图8所示的各个超材料单元均为各向异性,对应的波传播椭球6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波传播椭球6的短轴也即各个超材料单元2的非寻常光光轴的方向平行于z方向,也即电磁波的入射方向,因此不改变入射电磁波的能量传播方向,电磁波离开超材料后汇聚到的一点离超材料的距离为f1。
图9所示的超材料片层1,其各个超材料单元2的人造微结构4均与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的人造微结构4一一相同,使得折射率椭球5和波传播椭球6的大小和形状一一相同;但是,图9中的每个人造微结构4都相当于图8中对应的人造微结构4顺时针旋转了一个小于90度的角θ,使得相应的各个波传播椭球6的短轴相互平行,但短轴不平行于z方向,其延伸至与对称面相交而与对称面形成的夹角为大于零小于90度的锐角。
根据图7所示的电磁波传播方向可知,电磁波在此超材料片层1内部的能量传播方向会向对称面偏折,等效于使电磁波向对称面平移;平移后的电磁波在离开超材料片层1出射时,会因为折射率的变化而偏折,即与图8相同的两束电磁波经过第一段超材料的电磁波偏折角为β1,经过第二段超材料200的偏折β2角。在出射的偏折角相等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因为各向异性而向对称面平移,使得与图8相同的两束电磁波汇聚的点离超材料的距离f2小于图8的汇聚距离f1。
图10所述的超材料片层1,其各个超材料单元2的人造微结构4均与图9所示实施例一一对应相同,但y方向的每列超材料单元的人造微结构4,分别相对于图9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人造微结构4旋转了一个角度。相对于图9所示的折射率为a1,a2,a3,……,as,b1,b2,b3,……,bq、且波传播椭球6的短轴相对于对称面均顺时针旋转了θ角的s+q个人造微结构,图10所示实施例中相应这s+q个人造微结构在图9基础上顺时针旋转的角度依次为θ1,θ2,θ3,……,θs,θs+1,……,θs+q-1,θs+q,且这些旋转角度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θ1≤θ2≤θ3≤……≤θs≤θs+1≤……≤θs+q-1≤θs+q    (13)
上述关系式(11)中不同时取等号,且θs+q使得折射率bq所对应的超材料单元的波传播椭球6的短轴垂直于z方向,也即其折射率椭球5的非寻常光光轴垂直于z方向,或者接近垂直于z方向。
由图9已知各向异性的超材料单元其波传播椭球6顺时针旋转θ角可以减小电磁波汇聚点离超材料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人造微结构4的进一步依次旋转使得波传播椭球6也依次沿y方向继续顺时针旋转。因此,电磁波在超材料内部,每经过一个超材料单元均会使其再次向对称面偏折,这些偏折叠加使得电磁波出射时的等效平移量增大。因此,在由折射率非均匀导致的相位传播偏折角β1、β2不变的前提下,电磁波汇聚点的距离将进一步减小为f2。则f1、f2、f3之间有如下关系:
f1<f2<f3            (14)
由此可见,在折射率分布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各向异性的超材料单元2,能够减小电磁波的汇聚点到超材料的距离,也即减小焦距。
换言之,当折射率分布相同、焦距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各向异性且折射率椭球5的非寻常光光轴不垂直且不平行于对称面的超材料片层1(例如图9、图10所示实施例),其电磁波偏折角将小于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偏折角β1、β2。根据关系式(7)可以推知,此时,采用前者制成的超材料片层1,其z方向的长度d也将减小。简言之,达到相同的汇聚效果,图9、图10所示的超材料片层1,z方向的长度d小于图8所示超材料片层1或者各向同性的超材料片层1。这种特性的好处在于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使超材料制造得更小,有利于轻量化和小型化。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是由多个超材料片层1沿x方向堆叠并组装成一体的,各片超材料片层1之间隔有空气或者填充有介电常数接近1、对电磁波没有响应的材料。当超材料片层1的数量较多使得x方向的长度远大于z方向的长度时,整个超材料可以看做是一个薄片,则z方向的长度为该薄片的厚度。因此,根据上述结论可知,采用各向异性且可以实现电磁波能量传播方向改变的人造微结构4,可以减小整个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的厚度,从而减少材料的消耗,实现轻薄、小型化。
构成超材料的各个超材料片层1可以完全相同,则此时对于平面电磁波,由于每个超材料片层1均可将经过该片层的一列电磁波汇聚到一点,故而沿x方向叠加而成的多个超材料片层1可以将电磁波汇聚成平行于x方向的一条线。
要实现汇聚成一点,各个超材料片层的折射率分布将不完全相同。在xy平面上,由超材料单元以x方向为堆叠行、y方向为列构成第二阵列中,折射率呈环形分布,至少包括共圆心的一个圆形分布区和一个环形分布区,且环形分布区的内径与圆形分布区的外径基本相同,相同半径的圆周上的各个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相同,且自圆形分布区外径所在的超材料单元到圆心所在的超材料单元沿径向的折射率依次为b1,b2,b3,……,bq,自圆环分布区的外径所在的超材料单元到圆环分布区的内径所在的超材料单元沿径向的折射率依次为a1,a2,a3,……,as,圆心所在的超材料单元为中心超材料单元。
由以上可知,经过中心超材料单元的一堆叠行和一列超材料单元、经过中心超材料单元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上的多个超材料单元的中间部分超材料单元,它们的折射率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且折射率为对称分布,即满足公式(8)至(10)。
由此得出的折射率分布,为了更直观的表示,在第二阵列上,将折射率相同的超材料单元连成一条线,并用线的疏密来表示折射率的大小,线越密折射率越大,则符合以上所有关系式的超材料其折射率分布如图1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际上超材料单元是一个立方体而非一个点,因此上述圆形、环形只是近似描述,实际上的折射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超材料单元是在一个锯齿形圆周上的。例如,假设超材料单元为边长为1mm的立方体,坐标原点为中心超材料单元的中心点,原理上设计认为坐标(x,y)为(3.2,5.7)上的折射率为n1,则该折射率n1实际上是坐标为(3,5)、(3,6)、(4,5)、(4,6)四个点所围成的一个方形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其具体设计类似于计算机用方形像素点绘制圆形、椭圆形等平滑曲线时进行描点的编程模式(例如OpenGL),其在像素点相对于曲线很小时曲线显示为光滑,而在像素点相对于曲线较大时曲线显示有锯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超材料具有以下特征:
1)折射率在xy平面上的分布如图12、图13所示,沿z方向的折射率不变,可以实现汇聚。z方向的厚度可以做得非常薄,已经实现的是在2~3mm左右。
2)每个超材料片层1上的人造微结构4设计成各向异性,且其折射率椭球5不垂直且不平行于z方向,可以实现电磁波的能量传播方向在超材料内部向中间偏折,从而使出射时的电磁波汇聚的焦距减小,传播范围变窄;换言之,实现相同的汇聚效果,采用各向异性的人造微结构4可以使超材料做得更薄。
3)y方向的人造微结构4依次旋转,可以进一步增大电磁波在超材料内部的平移量,从而减小焦距,或者同理减薄超材料的厚度d。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一个确定的应用环境,在超材料大小、位置、焦距确定、入射电磁波的传播特征也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先计算经过超材料上的每个超材料单元2的电磁波的偏折角度,再利用公式(7)计算相邻两个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差值Δn,可以用微分和积分来反求x、y方向上各个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n的分布。
由于折射率是由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共同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介电常数来调整折射率,实现电磁波在xy平面上的不同折射率分布。改变人造微结构4的形状和尺寸,即可改变其所在的超材料单元2的介电常数,进而改变折射率。例如改变图3、图4和图5中的人造微结构4的第一、第二金属丝的长短,即可改变其超材料单元2的介电常数。
对于形状几何相似的人造微结构4,对应的超材料单元2的折射率随其人造微结构4尺寸的增大而增大。z方向上由于折射率不变,因此可以设计成沿z方向的每行超材料单元的人造微结构4完全相同。
传统的超材料,其电磁波的汇聚是通过沿y方向和/或x方向的折射率的逐渐增大到一个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而实现的。但是,由于人造微结构4的尺寸受到基材单元的限制,而基材单元的尺寸必须在入射电磁波波长的五分之一以内才能使得超材料单元对电磁波的响应视为连续,因此人造微结构的最大尺寸只能为入射电磁波波长的五分之一,此时其折射率值也是有限的,当上述折射率逐渐增大到的最大值大于此时的折射率值,则无法实现汇聚目的。
由于电磁波的偏折角与超材料沿y方向的折射率变化量而有关,而不与折射率本身的值有关,因此,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采用折射率值分段的第一至第四段超材料来实现汇聚,而各段超材料沿y方向的折射率变化量使得电磁波的偏折角满足汇聚功能,而折射率本身的值是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内的,例如第一段超材料沿y方向的折射率a1,a2,a3,……,as和第二段超材料沿y方向的折射率b1,b2,b3,……,bq,二者的最大值as,bq和最小值a1,b1是分别相等的,这就避免了因要满足的折射率值过大而无法制造的问题。
同时,在超材料尺寸一定、折射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等的条件下,本发明的超材料采用了四段式超材料、且每段超材料均可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式,而传统超材料的折射率只有两个变化区段分别依次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因此本发明的折射率的平均变化率是传统超材料的平均变化率的两倍,则电磁波的偏折角要远大于传统超材料,因此焦距变短。换言之,要实现相同的焦距,则本发明的超材料厚度将减薄,有利于实现小型化和轻便化。
因此,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包括沿x方向堆叠成一体的多个超材料片层,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多个超材料单元,每个超材料单元具有完全相同的基材单元和附着在所述基材单元上人造微结构,所述超材料单元以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为列、以同时垂直于x、y方向的z方向为行排成第一阵列,其特征在于,
每行的各个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相同,每列所述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各个折射率满足:
a1≤a2≤a3……≤as,c1≥c2≥c3……≥cp;其中b1<as,bm<c1,且s、p均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m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
所述b1,b2,b3,……,bm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b1≤b2≤b3……≤bq,bq≥bq+1≥bq+2bq+3……bm,且q为小于m的自然数;
所述人造微结构为非90度旋转对称结构,且其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不垂直且不平行于y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还具有如下关系:
(a2-a1)≥(a3-a2)……≥(as-as-1)≥(b2-b1)≥(b3-b2)……≥(bq-bq-1),
(bq-bq+1)≤(bq+1-bq+2)≤(bq+2-bq+3)……≤(bm-1-bm)≤(c1-c2)≤(c2-c3)≤(cp-1-c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射率还具有如下关系:
a1=b1=bm=cp,as=bq=c1,s=p,q>s且q>p,q=[(m+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沿y方向的每列超材料单元的各个人造微结构其对应的各个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依次顺时针方向旋转,且折射率为bq的一行人造微结构的折射率椭球的非寻常光光轴平行于y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超材料片层完全相同且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超材料片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分布,在每个由超材料单元以x方向为堆叠行、y方向为列构成第二阵列中,以一中心超材料单元为圆心,经过所述中心超材料单元的一堆叠行和一列超材料单元其折射率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阵列的折射率呈环形分布,经过所述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上的多个超材料单元至少部分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依次为a1,a2,a3,……,as,b1,b2,b3,……,bm,c1,c2,c3,……,cp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各人造微结构形状几何相似但尺寸随折射率的增大而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微结构为“工”字形或雪花形。
CN2011100913228A 2011-04-12 2011-04-12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Active CN102480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13228A CN102480007B (zh) 2011-04-12 2011-04-12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PCT/CN2011/082387 WO2012139379A1 (zh) 2011-04-12 2011-11-17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US13/522,493 US8681429B2 (en) 2011-04-12 2011-11-17 Metamaterial for converg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EP11855252.0A EP2698650B1 (en) 2011-04-12 2011-11-17 A metamaterial enabl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convergen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13228A CN102480007B (zh) 2011-04-12 2011-04-12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0007A CN102480007A (zh) 2012-05-30
CN102480007B true CN102480007B (zh) 2013-06-12

Family

ID=46092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13228A Active CN102480007B (zh) 2011-04-12 2011-04-12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81429B2 (zh)
EP (1) EP2698650B1 (zh)
CN (1) CN102480007B (zh)
WO (1) WO20121393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6953B2 (en) * 2011-07-26 2017-05-30 Kuang-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Cassegrain microwave antenn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008B (zh) * 2011-04-14 2013-06-12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US9697680B2 (en) 2014-08-25 2017-07-04 Skillz Inc. Cooperative gameplay in peer-to-peer wagering platform
JP6676238B2 (ja) * 2016-02-29 2020-04-08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農工大学 シート型メタマテリアルおよびシート型レンズ
US20210271000A1 (en) * 2020-02-28 2021-09-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a-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097735B (zh) * 2021-04-06 2022-03-18 南京大学 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及隐身天线
CN116979235A (zh) * 2023-07-07 2023-10-31 苏州城市学院 一种波导中电磁能流操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50059B1 (ko) * 2004-07-23 2013-04-02 더 리젠트스 오브 더 유니이버시티 오브 캘리포니아 메타물질
US8207907B2 (en) * 2006-02-16 2012-06-26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Variable metamaterial apparatus
US7492329B2 (en) * 2006-10-12 2009-02-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chirped resonant cells
US7561320B2 (en) * 2007-10-26 2009-07-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th electrically controllable composite material
US8411375B2 (en) * 2008-01-25 2013-04-02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gradient index of refraction lens for image sensors
US7570432B1 (en) * 2008-02-07 2009-08-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amaterial gradient index lens
KR101472052B1 (ko) * 2008-07-30 2014-1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AU2009283141C1 (en) * 2008-08-22 2015-10-01 Duke University Metamaterials for surfaces and waveguides
US8174341B2 (en) * 2008-12-01 2012-05-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hin film based split resonator tunable metamaterial
CN101587990B (zh) * 2009-07-01 2012-09-26 东南大学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宽带圆柱形透镜天线
US8300294B2 (en) * 2009-09-18 2012-10-3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Planar gradient index optical metamaterial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6953B2 (en) * 2011-07-26 2017-05-30 Kuang-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Cassegrain microwave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8650B1 (en) 2021-09-08
CN102480007A (zh) 2012-05-30
US8681429B2 (en) 2014-03-25
WO2012139379A1 (zh) 2012-10-18
US20120299670A1 (en) 2012-11-29
EP2698650A1 (en) 2014-02-19
EP2698650A4 (en)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0008B (zh) 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CN102480007B (zh) 一种汇聚电磁波的超材料
US8827502B2 (en) Metamaterial for deflect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CN105487145B (zh) 一种基于人工微结构超表面构造超薄光学透镜的方法
CN102790277B (zh) 定向天线
CN102480006B (zh) 一种透明超材料
CN102780096A (zh) 超材料透镜天线
CN102480005B (zh) 偏折电磁波的超材料
CN102480002B (zh) 电磁波汇聚元件
CN112363269B (zh) 一种高双折射低限制损耗光子准晶光纤
CN102790275B (zh) 电磁波分束器
CN102800912B (zh) 一种波导功分器
CN114706151B (zh) 一种基于仿生蛾眼结构的保偏宽谱聚焦中红外超构透镜
CN102480059B (zh) 基于超材料的天线
CN102480060B (zh) 一种高透射天线
US20130089715A1 (en) Artificial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
CN102790273B (zh) 实现电磁波全方位辐射的超材料
CN102790281B (zh) 一种发散电磁波的超材料
CN102478679A (zh) 电磁波分裂元件
CN102479996B (zh) 电磁波平移元件
CN102790289B (zh) 一种高透射天线
CN102904052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904054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904059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13346252A (zh) 一种基于非均匀法布里佩罗谐振腔阵列的全向匹配隐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