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554A -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554A
CN102469554A CN2010105343762A CN201010534376A CN102469554A CN 102469554 A CN102469554 A CN 102469554A CN 2010105343762 A CN2010105343762 A CN 2010105343762A CN 201010534376 A CN201010534376 A CN 201010534376A CN 102469554 A CN102469554 A CN 102469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lay time
access delay
network side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43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554B (zh
Inventor
邓云
戴谦
艾建勋
毛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343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955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8438 priority patent/WO20120589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9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当所述终端确定其已等待的时间等于或超过所述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重新向所述网络侧发起RRC连接请求。采用本发明能够解决上述众多MTC设备释放后再次同时发起RRC连接请求,仍然会对网络产生大量冲击,甚至引起网络过载的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H2H(Human to Human,人到人)通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人通过对设备的操作进行通信,现有无线通信技术是基于H2H的通信发展起来的。而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狭义上的定义是机器到机器的通信,广义上的定义是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M2M是基于智能机器终端,以多种通信方式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用于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无线技术的发展是M2M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突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时空限制和地域障碍,使企业和公众摆脱了线缆束缚,让客户更有效地控制成本、降低安装费用并且使用简单方便。另外,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着M2M不断向前发展,然而与信息处理能力及网络带宽不断增长相矛盾的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远远落后,而M2M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通过它人们可以实时监测外部环境,实现大范围、自动化的信息采集。因此,M2M可以应用于行业应用、家庭应用、个人应用等等。其中,行业应用例如:交通监控、告警系统、海上救援、自动售货机、开车付费等;家庭应用例如:自动抄表、温度控制等;个人应用例如:生命检测、远端诊断等。
M2M的通信对象为机器对机器或者人对机器。一个或多个机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定义为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通信),这种情况下较少需要人机互动。参与MTC的机器,定义为MTC设备(MTC Device,以下也称作MTC终端)。MTC终端可以通过PLMN(Public Land Mobile-communication Network,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络)网络与其他MTC终端或MTC服务器进行通信。
引入M2M应用后,可以根据其特点对现有系统进行一些优化,以满足M2M应用需求,并且对现有系统中的普通用户设备不产生影响。M2M应用的一些显著特点有:MTC设备数量很多,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小,传输间隔大,位置相对固定。但是,鉴于MTC设备的数量众多,与普通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即H2H设备的数量不在一个数量级,MTC设备的广泛应用很可能使网络处于过载状态,比如当某个小区突然发生停电事故,当电源恢复时,众多的MTC设备可能同时尝试接入网络,这将导致网络处于过载状态。为了应对MTC设备引入导致的过载,网络侧需要提升过载控制的能力,现有协议中对于核心网网元要求具备新的处理过载的能力,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MME(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根据MTC设备上报的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的业务量(最大的激活承载数、最大的承载速率等)实施基于APN的过载控制,可以向UE发送注册拒绝(Attach Reject)、位置区更新拒绝。网络侧的基站也需要具备根据接入终端的身份(是否是MTC设备)实施不同接入控制的能力,如基站通过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拒绝(RRC Connection Reject)或RRC连接释放信令限制某些MTC设备的接入。
图1为现有技术中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拒绝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过程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102、MTC设备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请求(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给网络侧;
步骤104、如果此时网络侧资源紧张或者其他原因,网络侧可以发送RRC连接拒绝(RRCConnection Reject)信令拒绝该MTC设备的连接请求,并在信令中携带一个Wait Time(等待时间)值,该Wait Time值用来限制MTC设备在这一段时间内不能重新进行随机接入。
MTC设备收到RRC Connection Reject信令后,将通知高层此RRC连接建立失败,并且将终端本地的计时器T302设置为Wait Time指示的值并启动,在T302超时前,不能再次发起无线连接建立请求。
目前协议中关于Wait Time的取值范围为1-16秒。由于RRC连接拒绝只能应用于MTC设备初始发起连接时,当MTC设备建立RRC连接后,需要采用RRC连接释放(RRCConnection Release)来拒绝该MTC设备的接入。现有协议中RRC连接释放不携带Wait Time的信元,可以把Wait Time的思想引入RRC连接释放中,然而由于MTC设备众多,如果MTC设备通过RRC连接释放获得Wait Time后,在该定时器超时后众多的MTC设备再次同时发起RRC连接请求,仍然会对网络产生大量冲击,甚至引起网络的过载。
针对相关技术中众多MTC设备释放后再次同时发起RRC连接请求,仍然会对网络产生大量冲击,甚至引起网络过载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以至少解决上述众多MTC设备释放后再次同时发起RRC连接请求,仍然会对网络产生大量冲击,甚至引起网络过载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当所述终端确定其已等待的时间等于或超过所述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重新向所述网络侧发起RRC连接请求。
较优的,所述终端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包括:所述终端获取预设的接入延迟时间,并根据所述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
较优的,所述终端获取预设的接入延迟时间,包括下列之一:所述终端根据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侧的系统消息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所述终端根据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
较优的,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包括下列之一: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0至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间的一个随机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与调整因子的乘积,其中,调整因子根据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或者所述网络侧的系统消息或者协议预定义方式确定;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与随机值之和。
较优的,所述根据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包括:所述终端根据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所述终端的类型、所述终端的优先级、所述终端发起的应用业务的优先级、所述终端是否漫游、所述终端在所述网络侧的接入等级、所述终端所属的组。
较优的,所述终端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包括:所述终端通过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释放原因,并根据所述释放原因确定等待时间。
较优的,所述释放原因包括所述网络侧过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该终端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连接单元,用于当确定该终端已等待的时间等于或超过所述等待时间时,重新向所述网络侧发起RRC连接请求。
较优的,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获取预设的接入延迟时间,并根据所述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
较优的,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网络侧的系统消息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或者,根据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
较优的,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或者,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0至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间的一个随机值;或者,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与调整因子的乘积,其中,调整因子根据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或者所述网络侧的系统消息或者协议预定义的方式确定;或者,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与随机值之和。
较优的,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所述终端的类型、所述终端的优先级、所述终端发起的应用业务的优先级、所述终端是否漫游、所述终端在所述网络侧的接入等级、所述终端所属的组。
较优的,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释放原因,并根据所述释放原因确定等待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即,在每个终端接收RRC连接释放信令时为自身确定一个等待时间,而不是与其他终端采用相同的等待时间,避免后续与大量终端同时发起RRC连接请求对网络产生大量冲击,甚至造成网络过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连接拒绝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选择低优先级的MTC设备释放其RRC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相关技术中,在MTC设备众多的情况下,如果MTC设备通过RRC连接释放获得WaitTime后,在Wait time对应的定时器超时后众多的MTC设备会再次同时发起RRC连接请求,仍然会对网络产生大量冲击,甚至引起网络的过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2、终端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
步骤204、当终端确定其已等待的时间等于或超过确定的等待时间时,终端重新向网络侧发起RRC连接请求。
在步骤204中,终端重新向网络侧发起RRC连接请求的前提条件是终端的非接入层需要发起信令业务、或数据业务。当终端有业务需求时,终端在等待时间所对应的定时器未超时前,需要保持等待状态,不得发起RRC连接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即,在每个终端接收RRC连接释放信令时为自身确定一个等待时间,而不是与其他终端采用相同的等待时间,避免后续与大量终端同时发起RRC连接请求对网络产生大量冲击,甚至造成网络过载。
实施时,终端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可以由多种确定方式,例如,一种较优的方式为:终端获取预设的接入延迟时间,并根据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其中,接入延迟时间的获取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终端根据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接入延迟时间;再例如,终端根据网络侧的系统消息获取接入延迟时间;再例如,终端根据自身与网络侧预定义的方式(即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接入延迟时间。当然,还存在其他获取方式,能够获取接入延迟时间即可,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实施时,终端获取接入延迟时间后,根据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可以是终端确定等待时间值就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值;也可以是终端确定等待时间值等于0至接入延迟时间值间的一个随机值,例如,接入延迟时间值为10,则等待时间值就是[0,10]中的一个随机值,例如5,或者7;再例如,接入延迟时间值为20,则等待时间值就是[0,20]中的一个随机值;还可以是终端确定等待时间值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值与调整因子的乘积,其中,调整因子根据RRC连接释放信令或者网络侧的系统消息或者终端与所述网络侧预定义(即协议预定义)确定,例如,调整因子是[0,1]中的一个随机值,假设调整因子取值为0.1,则当前终端确定其等待时间值为接入延迟时间值的十分之一;进一步,也可以是终端确定等待时间值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值与随机值之和,例如,随机值是自然数N,N可以取值0、1、2、3等等,则等待时间值就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值与N之和。
实施时,终端根据自身与网络侧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接入延迟时间,包括:
终端根据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获取接入延迟时间:终端的类型、终端的优先级、终端发起的应用业务的优先级、终端是否漫游、终端在网络侧的接入等级、终端所属的组。
实施时,终端通过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释放原因,并根据释放原因确定等待时间,其中,释放原因包括网络侧过载。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可以应用于H2H设备(即UE),也可以应用于M2M设备即MTC设备,现以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在LTE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终端包括H2H设备和MTC设备接入网络,部分处于连接状态,部分处于空闲状态。
在某个时刻,由于核心网的负载增加,核心网向基站发出过载控制的指示,基站获得过载控制的指示后,依据终端的类型、终端发起业务的优先级、或终端的优先级选择部分终端实施释放,如可以选择MTC设备进行释放、或选择低优先级的终端释放、或选择业务优先级低的终端释放,以便减轻网络侧的负载。
本实施例中,基站选择低优先级的MTC设备释放其RRC连接,其释放的流程如图3所示:
步骤302、基站向MTC设备发送RRC连接释放信令,在该信令中包含接入延迟时间以及释放原因;
步骤304、MTC设备收到RRC连接释放信令后,获得接入延迟时间;MTC设备设置定时器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并启动该定时器;在该定时器超时前,MTC设备不能再次发起RRC连接请求,在该定时器超时时,MTC设备再次生成一个随机时间,在该随机时间段内,MTC设备仍然不能再次发起RRC连接请求。只有在该随机时间超时后,MTC设备才可以再次发起RRC连接请求。此处MTC设备生成的随机时间长度可以以接入延迟时间为参考,如MTC设备生成一个0到1之间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将该随机数与接入延迟时间相乘获得随机时间;或者MTC设备随机生成预定时间之内(如10秒内或10分钟内)的随机时间。
本实施例中,MTC设备在收到释放信令后,需要在定时器超时后,再次生成一个随机时间,只有在该随机时间超时后,才能再次发起RRC连接请求,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MTC设备被网络释放后,再次在同一时间接入网络,可以使不同的MTC设备再次接入网络的时间离散化。因此在步骤304中,MTC设备的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值加上一个随机值。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可能采用不同的时间名称,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所述时间名称。
本实施例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由于RRC连接释放信令中包含接入延迟时间,MTC设备收到后,可以直接生成一个小于该接入延迟时间的随机数,等待时间等于生成的随机数。或者如果RRC连接释放信令中还包含调整因子,则MTC设备收到后,MTC设备的等待时间是接入延迟时间与调整因子的乘积;或者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与调整因子的乘积再加上一个随机时间。MTC设备只有在等待时间超时后,才能再次发起RRC连接请求。在RRC连接释放信令中加入调整因子可以使用有限的比特数表示很宽的时间段。
在步骤302中,基站可以在RRC连接释放信令中携带需要释放的多个终端的信息,比如如果终端属于某个组,基站可以在RRC连接释放中携带该组的标识,这样可以通过一条信令释放所有该组的连接;或者基站直接在RRC连接释放信令中携带多个终端的标识,这样也能实现群体释放的目的。基站可以在公共信道上发送群体释放的信令,这样终端可以检测到群体释放的信令。在群体释放的场景下,为了使不同的终端再次接入网络时能够错开,终端根据释放信令中的接入延迟时间,再引入一个随机时间可以错开再次接入的时机。
本实施例描述了LTE的场景,但对于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边缘无线接入网络(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系统同样适用,其他实施例与此类似。唯一有差别的是在WCDMA系统,发送RRC连接释放信令的是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
实施例二
在LTE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终端包括H2H设备和MTC设备接入网络,部分处于连接状态,部分处于空闲状态。
某个时刻,基站探测到自身的负载很高,或者通过后台操作与维护(Operation&Maintenance,OAM)服务器探测到核心网的负载很高,基站做出释放部分终端的决定。本实施例中,基站依据业务的优先级选择低优先级的终端释放。基站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释放信令,在该信令中包含释放原因。终端收到释放信令后,依据系统消息中的接入延迟时间设置等待时间。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在收到释放信令时再去读取系统消息中的接入延迟时间,也可以在收到释放信令之前获取系统消息中的接入延迟时间,如果终端提前获取了接入延迟时间,则终端只有在收到RRC连接释放的信令后才应用该参数。在现有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接入延迟时间,为了实现本发明,需要增加信元表示接入延迟时间,特别的,系统消息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终端设置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可以针对不同优先级的终端设置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比如电表类终端,可以容忍较长时间的延迟,其优先级可以设置为低优先级的;对于监控或告警类的终端,需要立即上报数据,其优先级需要设置为正常优先级或高优先级的。此处终端的优先级可以依据不同的应用类型划分为两个或多个优先等级);可以针对不同业务优先级的终端设置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业务的优先级可以依据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设定);可以针对是否漫游的终端设置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可以针对终端所隶属的不同组(Group)设置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可以针对终端的接入等级设置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终端的用户设别卡中保存了接入等级)。
终端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设置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或者,
等待时间是小于接入延迟时间的一个随机值;或者,
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加上一个随机时间。
终端启动等待时间对应的定时器,在该定时器没有超时前,终端不能再次发起RRC连接请求(或随机接入)。
同时终端的RRC层通知其上层(即终端的非接入层)等待时间,以便终端的上层能够在该时间之内不再发起业务建立请求。
实施例三
在LTE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终端包括H2H设备和MTC设备接入网络,部分处于连接状态,部分处于空闲状态。
某个时刻,基站探测到自身的负载很高,或者通过后台操作与维护服务器探测到核心网的负载很高,基站做出释放部分终端的决定。本实施例中,基站依据业务的优先级选择低优先级的终端释放。基站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释放信令,在该信令中包含释放原因。终端收到释放信令后,根据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得接入延迟时间,协议预定义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的场景之一或它们的组合:
根据终端的类型预先约定接入延迟时间,如预先约定MTC设备的接入延迟时间是600秒;
根据终端的优先级预先约定接入延迟时间,如预先约定低优先级的MTC设备的接入延迟时间是1000秒,高优先级的MTC设备的接入延迟时间是200秒,H2H设备的接入延迟时间是0秒;
根据终端发起的应用业务的优先级预先约定接入延迟时间,如预先约定已经建立或发起建立高优先级业务的终端的接入延迟时间是200毫秒,已经建立或发起建立低优先级业务的终端的接入延迟时间是500毫秒;
根据终端的接入等级预先约定接入延迟时间,如预先约定某个接入等级(Access Class)的终端的接入延迟时间,每个终端都有一个所属的AC等级,预先约定每个接入等级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
根据终端所隶属的组(Group)预先约定接入延迟时间,如预先约定部分组的终端的接入延迟时间为200秒,其他组的终端的接入延迟时间是0秒;
根据终端是否漫游预先约定接入延迟时间,如预先约定漫游的终端的接入延迟时间是300秒,没有漫游的终端的接入延迟时间是0秒。在终端的USIM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用户识别卡)中保存有HPLMN(Hom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签约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或本地公共陆地移动网络),还可能包括EHPLMN(Equivalent Home PLMN,等效本地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如果当前网络不是HPLMN,则表示该终端是漫游的终端;或者如果当前网络既不是HPLMN,也不是EHPLMN,则该终端是漫游的终端。终端可以通过系统消息获取所接入小区所属网络的PLMN标识,根据USIM卡中的HPLMN和EHPLMN可以确定是否是漫游的。
终端获得接入延迟时间后,按照如下的方式之一设置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
等待时间是小于接入延迟时间的一个随机值;
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与调整因子的乘积,所述调整因子也是预先约定的;
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加上一个随机时间。
终端启动等待时间对应的定时器,在该定时器没有超时前,终端不能再次发起RRC连接请求(或随机接入)。
同时终端的RRC层通知其上层(即终端的非接入层)等待时间,以便终端的上层能够在该时间之内不再发起业务建立请求。
实施例四
在LTE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终端包括H2H设备和MTC设备接入网络,部分处于连接状态,部分处于空闲状态。
在某个时刻,由于核心网的负载增加,核心网向基站发出过载控制的指示,基站获得过载控制的指示后,依据终端的类型、终端发起业务的优先级、或终端的优先级选择部分终端实施释放,如可以选择MTC设备进行释放、或选择低优先级的终端释放、或选择业务优先级低的终端释放,以便减轻网络侧的负载。本实施例中,基站依据终端是否漫游的特性选择释放的终端,此时需要核心网向基站指示该终端是否漫游、或终端向基站报告自己是否漫游,然后基站向漫游的终端发送RRC连接释放信令;或者基站选择漫游的MTC设备释放,向漫游的MTC设备发送RRC连接释放信令;或者基站选择漫游的低优先级的终端释放,向漫游的低优先级的终端发送RRC连接释放信令。在该信令中包含释放原因是网络侧过载。终端收到释放原因后,依据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得接入延迟时间,协议可以预先约定不同释放原因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如约定网络侧过载的原因对应的接入延迟时间为500秒。为了减少对现有协议的影响,对于已经存在的释放原因,可以约定其接入延迟时间为0秒。
终端获得接入延迟时间后,按照如下的方式之一设置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
等待时间是小于接入延迟时间的一个随机值;
等待时间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加上一个随机时间。
终端启动等待时间对应的定时器,在该定时器没有超时前,终端不能再次发起RRC连接请求(或随机接入)。
同时终端的RRC层通知其上层(即终端的非接入层)释放原因,以便终端的上层能够获知释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操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确定单元401,用于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释放命令时,确定该终端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
连接单元402,用于当确定该终端已等待的时间等于或超过确定的等待时间时,重新向网络侧发起RRC连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单元401可以进一步用于获取预设的接入延迟时间,并根据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单元401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接入延迟时间;或者,根据网络侧的系统消息获取接入延迟时间;或者,根据自身与网络侧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接入延迟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单元401可以进一步用于确定等待时间值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值;或者,确定等待时间值等于0至接入延迟时间值间的一个随机值;或者,确定等待时间值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值与调整因子的乘积,其中,调整因子根据RRC连接释放信令或者网络侧的系统消息或者终端与网络侧预定义确定;或者,确定等待时间值等于接入延迟时间值与随机值之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单元401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获取接入延迟时间:终端的类型、终端的优先级、终端发起的应用业务的优先级、终端是否漫游、终端在网络侧的接入等级、终端所属的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单元401可以进一步用于通过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释放原因,并根据释放原因确定等待时间。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即,在每个终端接收RRC连接释放信令时为自身确定一个等待时间,而不是与其他终端采用相同的等待时间,避免后续与大量终端同时发起RRC连接请求对网络产生大量冲击,甚至造成网络过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
当所述终端确定其已等待的时间等于或超过所述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重新向所述网络侧发起RRC连接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包括:所述终端获取预设的接入延迟时间,并根据所述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获取预设的接入延迟时间,包括下列之一: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侧的系统消息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
所述终端根据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包括下列之一: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0至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间的一个随机值;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与调整因子的乘积,其中,调整因子根据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或者所述网络侧的系统消息或者协议预定义方式确定;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与随机值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所述终端的类型、所述终端的优先级、所述终端发起的应用业务的优先级、所述终端是否漫游、所述终端在所述网络侧的接入等级、所述终端所属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自身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包括:所述终端通过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释放原因,并根据所述释放原因确定等待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原因包括所述网络侧过载。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释放信令时,确定该终端重新接入网络侧所需的等待时间;
连接单元,用于当确定该终端已等待的时间等于或超过所述等待时间时,重新向所述网络侧发起RRC连接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获取预设的接入延迟时间,并根据所述接入延迟时间确定等待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网络侧的系统消息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或者,根据协议预定义的方式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或者,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0至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间的一个随机值;或者,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与调整因子的乘积,其中,调整因子根据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或者所述网络侧的系统消息或者协议预定义的方式确定;或者,确定所述等待时间值等于所述接入延迟时间值与随机值之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获取所述接入延迟时间:所述终端的类型、所述终端的优先级、所述终端发起的应用业务的优先级、所述终端是否漫游、所述终端在所述网络侧的接入等级、所述终端所属的组。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RRC连接释放信令获取释放原因,并根据所述释放原因确定等待时间。
CN201010534376.2A 2010-11-05 2010-11-05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2469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4376.2A CN102469554B (zh) 2010-11-05 2010-11-05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PCT/CN2011/078438 WO2012058965A1 (zh) 2010-11-05 2011-08-15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4376.2A CN102469554B (zh) 2010-11-05 2010-11-05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554A true CN102469554A (zh) 2012-05-23
CN102469554B CN102469554B (zh) 2014-09-10

Family

ID=46023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4376.2A Active CN102469554B (zh) 2010-11-05 2010-11-05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9554B (zh)
WO (1) WO201205896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5621A1 (zh) * 2013-06-24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过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949013A (zh) * 2016-10-12 2018-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络中的终端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141862A (zh) * 2015-10-06 2018-06-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与双连接相关的设备
CN112367682A (zh) * 2020-10-30 2021-02-12 重庆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驻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05338A (zh) * 2020-07-06 2022-01-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指定漫回的方法、漫回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US11310852B2 (en) 2015-08-11 2022-04-19 Ne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related to dual connectivit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3915A (en) * 2013-05-10 2014-11-12 Broadcom Corp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troll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CN115119151A (zh) * 2021-03-23 2022-09-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5336A (zh) * 2002-12-03 2004-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
CN1835632A (zh) * 2005-03-18 2006-09-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过负荷控制方法
EP1814270B1 (en) * 2006-01-26 2009-03-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all in mobile terminal
CN101616488A (zh) * 2008-06-23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5336A (zh) * 2002-12-03 2004-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
CN1835632A (zh) * 2005-03-18 2006-09-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过负荷控制方法
EP1814270B1 (en) * 2006-01-26 2009-03-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all in mobile terminal
CN101616488A (zh) * 2008-06-23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TT DOCOMO: "《3GPP》", 13 October 2008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5621A1 (zh) * 2013-06-24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过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429126A (zh) * 2013-06-24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过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429126B (zh) * 2013-06-24 2018-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过载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310852B2 (en) 2015-08-11 2022-04-19 Ne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related to dual connectivity
CN108141862A (zh) * 2015-10-06 2018-06-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与双连接相关的设备
CN108141862B (zh) * 2015-10-06 2022-01-2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与双连接相关的设备
CN107949013A (zh) * 2016-10-12 2018-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络中的终端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949013B (zh) * 2016-10-12 2020-10-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络中的终端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05338A (zh) * 2020-07-06 2022-01-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指定漫回的方法、漫回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2367682A (zh) * 2020-10-30 2021-02-12 重庆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驻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554B (zh) 2014-09-10
WO2012058965A1 (zh) 201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6436B2 (ja) Lteアドバンスト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強化型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CN102469554B (zh)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CN102448117B (zh) 一种负荷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9264975B2 (en) Post access polic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469335B1 (ko) 머신 타입 통신설비의 네트워크 액세스 제어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469543B (zh) 接纳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38277A (zh)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2595555B (zh) 控制终端发起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33688A (zh) 用于在ue中应用扩展接入等级禁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8012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02469548A (zh) 接入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49166B (zh) 无线接入网络的选择方法和系统
CN104221422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有效地控制接入以用于系统负载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40493A (zh) 终端接入控制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2123135A (zh) Mtc设备的特性信息确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469514A (zh) 终端及其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2695199A (zh) 一种实现无线资源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69552B (zh) 一种终端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95211A (zh)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448142B (zh) 控制终端选择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38280B (zh) 一种终端接入时间控制方法及系统
US9642178B2 (en) Connection procedure for cellular mobile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terminal to switch in network and termina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