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506A -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506A
CN102469506A CN2010105366177A CN201010536617A CN102469506A CN 102469506 A CN102469506 A CN 102469506A CN 2010105366177 A CN2010105366177 A CN 2010105366177A CN 201010536617 A CN201010536617 A CN 201010536617A CN 102469506 A CN102469506 A CN 102469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message
message bit
descending sub
downlink member
member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66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506B (zh
Inventor
陈小锋
吕永霞
范霄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366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9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9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较少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将各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适用于通信系统中,尤其适用于LTE/LTE-A系统中。

Description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中,数据接收方需要向数据发送方反馈应答信息,以帮助数据发送方确认数据是否正确接收。通常,用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指示正确接收,用否认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指示错误接收。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上行链路(Uplink)方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向基站反馈下行数据接收对应的应答信息。
在LTE系统的进一步演进和增强(LTE-Advanced,LTE-A)系统中,载波聚合技术被选择用来支持更宽的传输带宽。当LTE-A中的用户设备同时接入多个下行成员载波时,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上传输给用户设备的数据,用户设备都要反馈对应的应答信息,并且,多个下行成员载波上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可能需要在一个上行成员载波上反馈。为了使基站可以确定哪些下行成员载波的哪些下行子帧上的数据被用户设备正确的接收了,哪些没有被正确接收,UE需要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并且使基站获知UE的排序方法。
假设LTE-A系统里有M个下行成员载波,每个下行成员载波有D个下行子帧需要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反馈应答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熟知的排序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排序方法是:先把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D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排完,然后接着把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D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排完,以此类推,直到把所有下行成员载波及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排完。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熟知的另一种排序方法是:先把M个下行成员载波的第一个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排完,然后接着把M个下行成员载波的第二个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排完,以此类推,直到把M个下行成员载波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排完。
在基站和UE通信过程中,如果基站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或者下行成员载波上的传输模式(具体主要表现在可传输的最大码字个数上),会向UE发送重新配置命令。UE在收到重新配置命令后,会启用新的配置。但是,在UE收到重新配置命令并且启用新的配置到基站收到UE反馈表明UE收到这个重新配置命令并且启用新的配置之间,有一段模糊的时间,即:在这段模糊的时间内,基站不知道UE是否收到重新配置命令并且启用新的配置。在模糊期间,会出现基站发出重新配置命令,UE收到重新配置命令并且启动新的配置,UE按重新配置后的情形排序及编码,但基站却仍按重新配置前的情形排序及编码;或者基站发出重新配置的命令,但是UE并未正确收到重新配置的命令,UE按重新配置前的情形排序及编码,但基站却按重新配置后的情形排序及编码。为了避免调度错误,基站在模糊期间只调度那些所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在编码块中位置不变的下行子帧。在基站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或者下行成员载波的传输模式重新配置后,发明人发现在使用上述排序方法,重新配置而引起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在编码块中的位置的变动较大,使得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使基站在模糊期间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从而能够提升系统的性能。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将各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方法,包括: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一个码字比特序列,其中,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根据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所述下行成员载波及所述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分组单元,用于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
排序单元,用于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所述分组单元分组后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
序列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排序单元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序列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序列获取单元获取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编码装置,包括: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一个码字比特序列,其中,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序列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应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序列接收单元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所述下行成员载波及所述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设备,用于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将各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所述基站,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根据所述序列接收单元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所述下行成员载波及所述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对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分组,并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分组后各组内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一个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使重新配置后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4所示的用户设备中分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用户设备中排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较少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1可以根据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一般为根据HARQ时序关系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反馈应答信息的下行子帧个数。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可以由基站指示UE重新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有多个下行成员载波,步骤101中每组下行子帧的应答信息比特包含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一部分下行子帧的应答信息比特。
步骤102,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
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个下行成员载波,步骤102可以在每组内,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和下行子帧的时间顺序,对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
步骤103,将各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3具体可以包括:将第二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拼接到第一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后,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一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拼接到第二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后,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步骤104,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4可以在PUCCH上采用传输格式3(format3)向基站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也可以使用其他传输格式向基站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4可以向基站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也可以向中继站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上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可能还可能需要进行编码、调制以及映射才会发送给基站或中级站。对上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调制以及映射过程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通过对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分组,并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分组后各组内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一个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使重新配置后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假设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将前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一组,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另一组,其中,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1可以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将前不小于下行子帧的个数一半的最小整数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一组,将下行子帧中剩余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另一组。
例如,D=2时,每组包含一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D=3时,其中一组包含一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另一组包含两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D=4时,每组包含两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有多个下行成员载波的TDD系统中。在TDD系统中,多个下行子帧上的应答信息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上反馈。TDD系统中一种上下行子帧的配置如表格1所示,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主要用于下行传输。
表1:
根据表1提供的TDD系统中上下行子帧的配置方式,可以得到需要上行子帧反馈应答信息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如表2所示,其中,每一种配置单元格里有数字的为上行子帧,里面的数字的个数为需要该上行子帧反馈应答信息的下行子帧的个数,数字的数值指示需要该上行子帧反馈的下行子帧为该上行子帧回退数值的那个下行子帧。
表2: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072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081
以上下行子帧配置0里子帧2的数值6为例,表示上一个十毫秒里的子帧6,从表格1知道子帧6是用于下行传输的特殊子帧。反过来说,当前子帧6的下行数据传输,可能需要等到过6个子帧后的下一个10毫秒的上行子帧2上反馈对应的应答信息。
步骤202,在每组应答信息比特中,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LTE-A系统中,基站在给UE配置下行成员载波的时候,会给每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给一个小区标号(cell index),所以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可以按cell index的顺序来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2在排放各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时,下行子帧可以按时间先后排序。
以2个下行成员载波,每个下行成员载波上4个下行子帧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应答信息的情况为例说明。如表2中上下行子帧配置2中的子帧2,它需要反馈下行子帧1、2、3、4对应的应答信息。其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假设的传输模式是按两个码字(codeword)传输,这两个码字是该传输模式最大支持的码字个数,按其它码字个数情况类似。每个码字独立的需要一个比特指示该码字是否被正确接收。例如,载波1的下行子帧1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应答信息分别用a(0),a(1)来指示,a(0)对应第一个码字,a(1)对应第二个码字。比如,a的取值为‘0’表示错误接收,a的取值为‘1’表示正确接收。特别地,如果实际传输时只传输了一个码字,那该码字可以默认为第一个码字,并且另外一个码字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可以默认取值为“0”。执行步骤203可以得到排放后的各组应答信息比特如表3所示。
表3:
  下行子帧1   下行子帧2   下行子帧3   下行子帧4
  载波1(2码字)   a(0),a(1)   a(2),a(3)   b(0),b(1)   b(2),b(3)
  载波2(2码字)   a(4),a(5)   a(6),a(7)   b(4),b(5)   b(6),b(7)
本实施例提供的示例中,每个下行子帧传输了2个码字,每个码字单独用1比特指示应答信息;还可以将多个码字的应答信息先进行逻辑与运算,之后只用1比特指示应答信息。以表3为例,载波1上的下行子帧1的2个码字对应的应答信息先进行逻辑运算,只有当两个码字都正确接收时,采用取值为“1”的1个比特指示应答信息,其他情况都用取之为“0”的1个比特指示应答信息。由此可知,应答信息比特可以有多种形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序方法,如果某个下行成员载波上的某个下行子帧实际没有下行数据发送,可以将该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设置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默认值,例如,设为“0”,然后参与排序。
步骤203,将各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拼接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3得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形式可以如表4所示。
表4:
  下行子帧1   下行子帧2   下行子帧3   下行子帧4
  载波1(2码字)   a(0),a(1)   a(2),a(3)   a(8),a(9)   a(10),a(11)
  载波2(2码字)   a(4),a(5)   a(6),a(7)   a(12),a(13)   a(14),a(15)
步骤204,根据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对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一个码字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4将应答信息比特序列通过编码生成48个码字比特。以TDD系统为例,具体编码方式可以包括:
如果待传输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不大于11比特时,可以采用3GPP LTE release 8里相关协议中的(32,0)里德-穆勒(Reed-Muller,RM)码编码生成32个比特,然后再循环重复到48个码字比特;。
如果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可以将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段,并对每一段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即先把待传输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平均分成两部分,然后每一部分采用3GPPLTE release 8里相关协议中的(32,0)RM码编码生成32个比特,再将末尾8个比特去掉得到24个码字比特,这两部分一共得到48个码字比特。具体的,若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是偶数,两部分比特数相等,若是奇数,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多一个比特。
一般,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大于11比特,因此步骤205将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段,并对每一段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是否大于11比特,都可能需要采用3GPP LTE release 8相关协议中的(32,0)RM码将几个比特编码成32个比特。其中,(32,0)RM码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01
在本实施例中,32码字比特可以根据公式1得到:
b j = [ Σ n = 0 A - 1 ( a n · M j , n ) ] mod 2 公式1
其中,Mj,n为表5中的对应元素,j=0,1,...,31;an为需要编码的长度为A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中的第n个应答信息比特,n=0,...,A-1。
步骤205,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采用传输格式format 3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5发送编码后得到的码字比特可以采用PUCCH format 3的格式发送,具体过程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TDD系统中,也可以应用在FDD系统中,还可以应用在其他系统中,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因为重新配置而引起的下行子帧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下面几个示例中,非阴影部分表示大于11比特时分别编码的第一编码块,阴影部分表示大于11比特时分别编码的第二编码块;重新配置前与重新配置后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用“*”标示。
以2个下行成员载波,每个下行成员载波上4个下行子帧可能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上反馈应答信息的情况为例说明。其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假设的传输模式是按两个码字(codeword)传输,这两个码字是该传输模式最大支持的码字个数,按其它码字个数情况类似。每个码字独立的需要一个比特指示该码字是否被正确接收。例如,载波1的下行子帧1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应答信息分别用a(0),a(1)来指示,a(0)对应第一个码字,a(1)对应第二个码字。比如,a的取值为‘0’表示错误接收,a的取值为‘1’表示正确接收。该例子里,总共可能需要反馈16个应答信息比特,即一个序列[a(0),a(1),...,a(15)]。如果基站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使用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排序方法,即:按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依次排列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得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6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7所示;使用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排序方法,即:按照下行子帧的顺序,依次排列下行成员载波的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得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8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9所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序方法,得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0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1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21
表7: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22
表8: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23
表9: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24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31
表10: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32
表11: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33
进一步的,以3个下行成员载波,每个下行成员载波上4个下行子帧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上反馈应答信息的情况为例说明,其中3个下行成员载波为载波1、载波2、载波4。如果基站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添加一个载波3,则使用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排序方法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2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3所示;使用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排序方法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4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5所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序方法,得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6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7所示。
表12: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34
表13:
表14: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43
表15: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44
表16: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45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51
表17: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52
进一步的,以2个下行成员载波,每个下行成员载波上4个下行子帧可能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上反馈应答信息的情况为例说明。如果基站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传输模式,即重新配置下行成员载波的码字个数,则使用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排序方法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8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19所示;使用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排序方法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20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21所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序方法,得到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前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22所示,重新配置UE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之后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列顺序如表23所示。
表18: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53
表19: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54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61
表20:
表21: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63
表22:
表23:
Figure BDA0000031286790000165
由以上示例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排序方法,在基站重新配置时,可以使下行子帧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通过对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分组,并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分组后各组内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一个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使重新配置后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编码方法,包括:
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一个码字比特序列。其中,该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部分。假设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前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一部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另一部分,其中,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一般为根据HARQ时序关系需要可能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反馈应答信息的下行子帧个数。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可以通过由基站指导指示UE重新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应答信息比特的排序方式可以包括:在每部分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在本实施例中,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的方法,以TDD系统为例,可以包括:
如果待传输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不大于11比特时,可以采用3GPP LTE release 8里相关协议中的(32,0)里德-穆勒(Reed-Muller,RM)码编码生成32个比特,然后再循环重复到48个码字比特;。
如果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可以将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段,并对每一段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即先把待传输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平均分成两部分,然后每一部分采用3GPPLTE release 8里相关协议中的(32,0)RM码编码生成32个比特,再将末尾8个比特去掉得到24个码字比特,这两部分一共得到48个码字比特。具体的,若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是偶数,两部分比特数相等,若是奇数,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多一个比特。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编码方法,能够在编码后向基站发送,使重新配置后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假设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前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一部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另一部分,其中,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中按应答信息比特的顺序排列的方式可以包括:在每部分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步骤302,根据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下行成员载波及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2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下行成员载波及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可以由步骤301获取。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2中应答信息包括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指示用户设备正确接收数据,用否认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指示用户设备错误接收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2还可以包括对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解码的过程,即通过接收到的48位码字比特解码获取编码前的应答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通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能够获知各个下行成员载波以及下行子帧上的数据传输正确与否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分组单元401,用于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
在本实施例中,分组单元401可以根据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分成两组。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一般为根据HARQ时序关系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成员载波中反馈应答信息的下行子帧个数。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可以由基站指示UE重新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分组单元401中每组下行子帧的应答信息比特包含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一部分下行子帧的应答信息比特。
排序单元402,用于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分组单元分组后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
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个下行成员载波,排序单元402可以在每组内,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和下行子帧的时间顺序,对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
序列获取单元403,用于将排序单元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序列获取单元403具体可以包括:将第二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拼接到第一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后,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一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拼接到第二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后,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序列发送单元404,用于发送序列获取单元获取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序列发送单元404可以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采用传输格式format 3向基站发送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序列发送单元404可以在PUCCH上采用传输格式3(format 3)向基站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也可以调度其他传输格式向基站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序列发送单元404可以向基站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也可以向中继站发送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上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可能还可能需要进行编码、调制以及映射才会发送给基站或中级站。对上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编码、调制以及映射过程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中分组单元401还可以包括:
第一分组模块4011,用于假设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将前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一组,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另一组,其中,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组模块4011根据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将前不小于个数一半的最小整数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一组,将下行子帧中剩余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另一组。
例如,D=2时,每组包含一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D=3时,其中一组包含一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另一组包含两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D=4时,每组包含两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有多个下行成员载波的TDD系统中。在TDD系统中,多个下行子帧上的应答信息可能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上反馈。TDD系统中上下行子帧的配置如表格1所示,可能需要上行子帧反馈应答信息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如表2所示,具体步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中排序单元402,还可以包括:
第一排放模块4021,用于在每组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放模块4021还可以包括子帧排序子模块,用于第一排放模块4021在各组内排放各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时,下行子帧按时间先后排序。
LTE-A系统中,基站在给UE配置下行成员载波的时候,会给每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给一个小区标号(cell index),所以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可以按cell index的顺序来排放。具体方法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排放方法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505,用于将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段,并对每一段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编码单元505将应答信息比特序列通过编码生成48个码字比特。以TDD系统为例,具体编码方式可以包括:
如果待传输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不大于11比特时,可以采用3GPP LTE release 8里相关协议中的(32,0)里德-穆勒(Reed-Muller,RM)码编码生成32个比特,然后再循环重复到48个码字比特;。
如果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可以将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段,并对每一段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即先把待传输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平均分成两部分,然后每一部分采用3GPPLTE release 8里相关协议中的(32,0)RM码编码生成32个比特,再将末尾8个比特去掉得到24个码字比特,这两部分一共得到48个码字比特。具体的,若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是偶数,两部分比特数相等,若是奇数,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多一个比特。
一般,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大于11比特,因此步骤205将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段,并对每一段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的比特数是否大于11比特,都可能需要采用LTE release 8例(32,0)RM码将几个比特编码成32个比特。具体编码成32个比特的方法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编码方法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用户设备,通过对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分组,并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分组后各组内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一个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使重新配置后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如图8所示,包括:
序列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序列接收单元801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假设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前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一部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另一部分,其中,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序列接收单元801中按应答信息比特的顺序排列的方式可以包括:在每部分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应答信息获取单元802,用于根据序列接收单元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下行成员载波及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应答信息获取单元802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下行成员载波及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可以由序列接收单元801获取。
在本实施例中,应答信息获取单元802中应答信息包括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指示用户设备正确接收数据,用否认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指示用户设备错误接收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应答信息获取单元802还可以包括对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解码的过程,即通过接收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获取编码前的应答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能够获知各个下行成员载波以及下行子帧上的数据传输正确与否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
用户设备901,用于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将各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发送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基站902,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根据序列接收单元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下行成员载波及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901和基站902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与图4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应答信息传输方法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过用户设备901对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分组,并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分组后各组内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一个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使重新配置后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装置,包括: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一个码字比特序列,其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下行子帧的个数将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部分。下行子帧的个数一般为根据HARQ时序关系可能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成员载波中反馈应答信息的下行子帧个数。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可以通过基站指导UE重新配置。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装置中的编码单元,还可以包括:
第二排放模块1001,用于在每组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第二分组模块1002,用于假设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前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一部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另一部分,其中,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装置,能够在编码后向基站发送,使重新配置对原有下行成员载波和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在编码块中的位置影响较小,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的位置变动较小,从而使基站在模糊期间可以有更多可以调度的下行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适用于通信系统中,尤其适用于LTE/LTE-A系统中。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单元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
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
将各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包括:
每组下行子帧的应答信息比特包含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一部分下行子帧的应答信息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下行子帧的应答信息比特包含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一部分下行子帧的应答信息比特,包括:
假设所述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将前ceil(D/2)个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一组,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另一组,其中,所述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包括:
在每组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所述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各组内排放各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时,所述下行子帧按时间先后排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包括: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采用传输格式format 3向基站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之前,包括:
将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段,并对每一段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
8.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一个码字比特序列,其中,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答信息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包括:
在每组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答信息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包括:
假设所述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前ceil(D/2)个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一部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另一部分,其中,所述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11.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根据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所述下行成员载波及所述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包括:
在每组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包括:
假设所述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前ceil(D/2)个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一部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另一部分,其中,所述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14.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组单元,用于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
排序单元,用于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所述分组单元分组后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
序列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排序单元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序列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序列获取单元获取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单元,包括:
第一分组模块,用于假设所述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将前ceil(D/2)个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一组,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另一组,其中,所述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序单元,包括:
第一排放模块,用于在每组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放模块,包括:
子帧排序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排放模块在各组内排放各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时,所述下行子帧按时间先后排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发送单元,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采用传输格式format3向基站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将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段,并对每一段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
20.一种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对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组成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一个码字比特序列,其中,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码单元,包括:
第二排放模块,用于在每组内,先排放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接着在第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后排放第二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直到排放好全部下行成员载波的该组内所有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
第二分组模块,用于假设所述下行子帧的个数为D,前ceil(D/2)个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一部分,剩余的D-ceil(D/2)个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为另一部分,其中,所述ceil(D/2)为不小于D/2的最小整数。
2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序列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
应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序列接收单元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所述下行成员载波及所述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2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用于根据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的个数,将所述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分成两组,根据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对每组内的应答信息比特进行排序,将各组排序后的应答信息比特组合,得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发送所述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
所述基站,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序列,所述应答信息比特序列由两部分组成,在每一部分中,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比特按照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顺序排列,根据所述序列接收单元中应答信息比特序列与所述下行成员载波及所述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下行成员载波的下行子帧对应的应答信息。
CN201010536617.7A 2010-11-08 2010-11-08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469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6617.7A CN102469506B (zh) 2010-11-08 2010-11-08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6617.7A CN102469506B (zh) 2010-11-08 2010-11-08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506A true CN102469506A (zh) 2012-05-23
CN102469506B CN102469506B (zh) 2014-06-11

Family

ID=4607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6617.7A Active CN102469506B (zh) 2010-11-08 2010-11-08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95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8203B2 (en) 2011-01-17 2016-08-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process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WO2019214460A1 (zh) * 2018-05-09 2019-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糊期长度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285A (zh) * 2008-04-25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反馈方法
CN101572591A (zh) * 2008-04-28 2009-11-04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多个ack/nack信息的方法
CN101699781A (zh) * 2009-11-05 2010-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和秩指示信令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1771520A (zh) * 2008-12-30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95177A (zh) * 2009-02-04 2010-08-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确认信息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841398A (zh) * 2010-05-06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285A (zh) * 2008-04-25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反馈方法
CN101572591A (zh) * 2008-04-28 2009-11-04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多个ack/nack信息的方法
CN101771520A (zh) * 2008-12-30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95177A (zh) * 2009-02-04 2010-08-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确认信息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99781A (zh) * 2009-11-05 2010-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和秩指示信令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1841398A (zh) * 2010-05-06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8203B2 (en) 2011-01-17 2016-08-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process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US10171219B2 (en) 2011-01-17 2019-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process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US10715295B2 (en) 2011-01-17 2020-07-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process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WO2019214460A1 (zh) * 2018-05-09 2019-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糊期长度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11284430B2 (en) 2018-05-09 2022-03-22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mbiguous peri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506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4493B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594211B (zh) 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CN102273293B (zh) 在多个工作带宽中调度分配的传输
CN102215085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025467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CN101588226B (zh)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1951684B (zh)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2014505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16402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179672A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223219A (zh) Harq-ack的反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075310B (zh) 载波重配置中处理ack/nack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73212A (zh) 一种上行ack/nack绑定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2347823B (zh) 应答信息的合并反馈及其指示方法、装置
CN101958777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发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772181A (zh) 初始随机接入的方法
CN101478371A (zh) 上行半静态调度释放的反馈信息发送方法
CN102769507A (zh) 一种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确认或否认信息的方法
CN106385309B (zh)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CN102045144A (zh) 一种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23019A (zh)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执行ack/nack反馈的方法
CN103563436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发送接收方法
WO2009038983A1 (en) Cqi reporting techniques for ofdma wireless networks
CN101771503A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1854662A (zh) Lte系统中发送下行应答/否定应答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