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8916A -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8916A
CN102468916A CN2010105504637A CN201010550463A CN102468916A CN 102468916 A CN102468916 A CN 102468916A CN 2010105504637 A CN2010105504637 A CN 2010105504637A CN 201010550463 A CN201010550463 A CN 201010550463A CN 102468916 A CN102468916 A CN 102468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ignal
portable terminal
independent
extende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04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8916B (zh
Inventor
张弓
李云波
郑彦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f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504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8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8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8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9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其中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接收上行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蜂窝网中,蜂窝边缘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问题是无线通信技术中的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处理干扰,近两年来,提出了一种全新干扰处理技术即干扰对齐技术来处理干扰,以得到有效的目标信号。干扰对齐技术不需要蜂窝之间的数据交互;而是通过在接收端将干扰空间的维度压缩在尽可能少的维度中,从而将更多的维度留给有用信号。目前,干扰对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K对用户场景。而且现有的蜂窝网中的干扰对齐主要基于基站与移动终端具有相同天线配置的情况来进行研究。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实际应用中,基站往往拥有比移动终端更多的天线,现有的干扰对齐方案无法应用于实际的基站与移动终端的通信中。因此,现有的干扰对齐方案在蜂窝网中的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扰对齐技术方案在蜂窝网中实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用性较强,性能较高的干扰对齐处理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上行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
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得,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向基站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所述基站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包括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获取所述目标信号;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包括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得,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中包括基站采用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后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
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行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所述预编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得,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解码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
干扰对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述预编码矩阵是根据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与所述目标小区相邻的一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所述基站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包括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干扰对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述预编码矩阵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与所述目标小区相邻的一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包括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中包括基站采用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后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解码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基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位于所述基站提供服务的目标小区内;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将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用于接收上行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并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基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位于所述基站提供服务的目标小区内;
所述基站,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并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下行信号;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中包括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并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通过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的系统中,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在基站或者第一移动终端其中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另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频率扩展L=3时的蜂窝系统的信号分布图;
图10为频率扩展L=4时的蜂窝系统的信号分布图;
图11为频率扩展L=5时的蜂窝系统的信号分布图;
图12为频率扩展L=3n-1时两蜂窝的一种信号分布图;
图13为频率扩展L=3n-1时两蜂窝的另一种信号分布图;
图14为频率扩展L=3n-1时两蜂窝的再一种信号分布图;
图15为频率扩展L=3n时两蜂窝的一种信号分布图;
图16为频率扩展L=3n时两蜂窝的另一种信号分布图;
图17为L=2n-1个独立扩展频率上增加(L-1)/2个恒定扩展频率得到的干扰对齐效果图;
图18为L=2n个独立扩展频率上增加L/2个恒定扩展频率得到的干扰对齐效果图;
图19为实施恒定扩展之后与不用恒定扩展情形下的单位扩展自由度的对比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四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五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六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七提供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八提供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为了便于描述,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本发明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这里以两个相邻蜂窝网组成的通信系统中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每个蜂窝网中各包括一个基站和对应的多个移动终端。且该通信系统中各基站比各移动终端具有更多的天线。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基站。具体地,本实施例以基站接收上行信号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般认为从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为下行,从终端向基站侧发送为上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接收上行信号;
其中:该上行信号中包括来自于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根据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这里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是属于同一个相邻小区,该相邻小区即为该基站所属目标小区的相邻小区。也就说说,该相邻小区与目标小区由不同的基站提供服务。
本实施例的方案以其中一个基站和该基站覆盖下的一个第一移动终端为例。首先,基站接收上行信号。这里基站接收的上行信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于该基站提供服务的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该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是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要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信号。这里的干扰对齐处理可以是将第一移动终端的待发送的目标信号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相乘。这里的干扰对齐处理也可以称之为预编码处理。上行信号中的另一部分是来自于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这里的相邻小区指的是另一个基站服务的小区。这里的预编码矩阵为本小区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其中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这里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基站与目标小区内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相邻小区的基站与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就是说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有的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由于本实施例中仅考虑目标小区,其他相邻小区的情况与本小区类似,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步骤101、根据预解码矩阵对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
具体地,根据步骤100,基站接收到上行信号之后,可以根据预存储的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从而可以从上行信号中获取第一移动终端要发送给基站的目标信号。同预编码矩阵的获取方式相同,解码矩阵页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其中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本实施例的中的独立扩展信道指的是各信道在频率/时间都是独立分布的。恒定扩展信道指的是在频率/时间上,可以允许的分布是相关或相同的。
本实施例中是以目标小区的基站接收一个第一移动终端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目标小区的基站也可以同时接收多个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基站对每一个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的处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系统中既包括独立扩展信道又包括恒定扩展信道为例。实际操作中,也可以仅考虑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系统中包括独立扩展信道。而实际通信信道中,通信频段的宽度是有限的,可以提供的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通常是很少的,直接在独立扩展信道上通过干扰对齐的方式处理干扰得到的频谱效率较低。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基站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在包括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步骤100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0、收集全局信道状态信息;
基站收集通信系统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
例如全局信道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目标小区中的所有移动终端发送导频,目标基站与相邻小区基站分别根据导频估计出自己与目标小区内移动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相邻小区中的所有移动终端发送导频,目标基站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分别根据导频估计出自己与相邻小区内移动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目标基站与相邻小区基站相互交换自己所获得的本地信道状态信息组成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即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目标基站与目标小区内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内移动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相邻小区基站与目标小区内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内移动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201、根据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
基站根据获取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该通信系统中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具体地可以采用现有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2、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及其维度利用状况,确定目标小区内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
基站根据步骤201获取的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设置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其中,所述维度利用状况用于标示信道上某一纬度是否被利用是根据在N个干扰维度上可以容纳2N-1个信号为判断依据,即,若独立扩展信道上用于容纳干扰信号的N维度上若容纳了2N-1个干扰信号则只是该独立扩展信道的干扰维度得到充分利用,否则认为独立扩展信道中容纳干扰信号的维度未充分利用,也就是存在未被利用的干扰维度。同时,选择用户即选择移动终端,为了保证能够实现干扰对齐,这里需要设置该基站对应的目标小区的至少一个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为便于了理解,本实施例中都是以选择目标小区的一个第一移动终端为例来说明。实际应用中,对于目标小区包括多个第一移动终端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说明。由于要将相邻小区的干扰信号对齐,所以要求相邻小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本实施例是以两个蜂窝为例。目标小区和该目标小区的一个相邻小区,其中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均属于该相邻小区。
步骤203、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
根据步骤200获取到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步骤202得到的各参数,计算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其中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可以是互为转置矩阵;也可以不是。
步骤204、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预编码矩阵,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具体地,基站通过广播的方式将该预编码矩阵广播给该目标小区的各移动终端,广播时可以在携带有该第一移动终端得标识,以供步骤202中被选择的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判断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知道该预编码矩阵是发给自己的,从而接收该预编码矩阵,并根据预该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即预编码处理,然后并发送给基站。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基站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202之后,步骤203或者步骤204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基站广播目标小区内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广播的标识,判断自己是否被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00中的“根据解码矩阵,对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具体可以包括:将解码矩阵与上行信号相乘,获取得到包括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信号的目标信号。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信号处理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移动终端。确切地来说,可以是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以第一移动终端发送上行信号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其中:预编码矩阵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其中目标小区和相邻小区由不同的基站提供服务。即该相邻小区为该目标小区的相邻小区。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均属于该相邻小区。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步骤301、向基站发送干扰对齐处理得到的信号,以供基站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
其中:这里的上行信号包括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由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的上行信号与实施例一中的上行信号相同。本实施例中的解码矩阵也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基站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步骤300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2、接收基站广播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步骤303、确定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为本移动终端的标识;
步骤304、接收基站发送的预编码矩阵;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在向基站发送预编码处理得到的信号之前,还包括接收基站广播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该标识并通过判断确定该标识即为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时,可以判断该第一移动终端被选择了。然后第一移动终端还需要接收基站发送的预编码矩阵,以供该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该预编码矩阵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步骤300和步骤301。本实施例的步骤302、步骤303和步骤30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基站发送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和预编码矩阵的时候可以是采用广播的形式发送的。例如基站向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移动终端广播预编码矩阵,并在预编码矩阵中携带有选择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广播的消息,并判断自己被选择,然后接收该预编码矩阵。需要说明的是,当目标小区的多个移动终端都被选择时,基站可以将多个移动终端的小区进行组合并同时携带各个被选择的移动终端的标识,当各被选择的移动终端确定广播的消息中有其自身的移动终端标识时,可以从广播的预编码矩阵中获取到属于自己的部分。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能够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引入恒定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总自由度增益。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具体地,本实施例以基站发送下行信号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0、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其中:预编码矩阵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其中目标小区和相邻小区由不同的基站提供服务。即该相邻小区为该目标小区的相邻小区。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均属于该相邻小区。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是以一个基站为例。本实施例中,该基站根据预先存储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给目标小区中被选择的第一移动终端的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这里的干扰对齐处理也可以称之为与编码处理。
步骤401、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目标信号;
其中:这里的下行信号包括基站发送的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同编码矩阵相似,解码矩阵也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经步骤400,基站将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后,将干扰对齐处理得到的信号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包括基站发送的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到基站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的目标信号。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基站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在包括上述实施例五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400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0、收集全局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501、根据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
步骤502、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目标小区内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
步骤503、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
步骤504、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解码矩阵,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所包括的步骤500-步骤503与上述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步骤200-步骤203相同,详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二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基站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502之后,步骤503或者步骤504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基站广播目标小区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供至少一个第一移动终端根据广播的标识,判断自己是否被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401中的“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目标信号”,具体包括: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第一移动终端将解码矩阵与下行信号相乘以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基站发送给该第一移动终端的目标信号。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五的信号处理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移动终端。确切地来说,可以是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以第一移动终端接收上行信号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0、接收下行信号;
其中:下行信号中包括基站采用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后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
这里所述的预编码矩阵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其中目标小区和相邻小区由不同的基站提供服务。即该相邻小区为该目标小区的相邻小区。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均属于该相邻小区。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下行信号。该下行信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目标小区的基站(可以称之为目标基站),这一部分下行信号是目标基站采用预编码矩阵对该目标基站要发送给该第一移动终端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下行信号中另一部分为来自该目标基站之外的其他基站发送到该第一移动终端的干扰信号。如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可能是该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至相邻小区内某些移动终端的信号;当这些信号被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就变为干扰信号。
步骤601、根据解码矩阵对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
其中与编码矩阵相同,解码矩阵也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五对应,详细亦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五的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基站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木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在步骤600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2、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步骤603、确定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为本移动终端的标识;
步骤604、接收基站发送的解码矩阵。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同类似,详细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四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能够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引入恒定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总自由度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七至八中的步骤601中的“根据解码矩阵对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具体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根据将解码矩阵与接收到的下行信号相乘以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得到基站发送给该第一移动终端的子目标信号。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发送上行信号时进行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称之为上行的预编码矩阵。基站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所采用的解码矩阵可以称之为上行的解码矩阵。基站发送下行信号时,对要发送目标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时采用的解码矩阵为下行的预编码矩阵。第一移动终端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所采用的解码矩阵可以称之为下行的解码矩阵。其中上行的预编码矩阵/解码矩阵与下行的解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可以是对应的。例如上行的预编码矩阵/解码矩阵可以是下行的解码矩阵/预编码矩阵的转置矩阵。实际应用中,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也可以为未直接对应关系的其他情况。
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六中“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目标小区内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具体可采用以下实例给以解释。
为便于理解,这里取两个相邻蜂窝网组成的通信系统中,每个基站具有两个天线,每个移动终端具有一个天线。这里介绍一种如何进行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计算的方法。由于上下行具有对偶关系,所以只讨论上行链路。假设目标小区中分别有N1个第一移动终端,相邻小区中有N2个移动终端。设N1个第一移动终端与相邻小区中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为h1,h2,...hN1;N1个第一移动终端的上行预编码分别为v1,v2,...vN1。当N1为奇数,即N1=2K-1时,可以通过干扰对齐将N1维干扰合并到K维中。要达到这个结果只需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01
其中第k个式子可以表示为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02
进而可以转化为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03
其中是对角矩阵。(3)式可以转化为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06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07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08
就可以使(4)中的两个式子同时满足。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使(1)中所有的式子满足相等,这样就做到了将2K-1维的干扰对齐到K个维度中。
当N1为偶数时,利用上面介绍的方法可以使前N1-1个干扰对齐在N1/2个维度中。最后一维干扰无法对齐,自己占用一个维度,总的效果是将N1维干扰对齐到了N1/2+1个维度中。
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根据相邻小区N2个第二移动终端与目标小区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g1,g2,…gN2计算得到N2个第二移动终端的预编码矩阵分别为w1,w2,...,wN2
设目标小区中的N1个第一移动终端与目标小区的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为H1,H2,...,HN2。设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为x1,1,x1,2,...,x1,N1;相邻小区中的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为x2,1,x2,2,...x2,N2。此时目标小区中基站收到的上行信号为
y1=[H1v1H2v2...HN1vN1g1w1g2w2...gN2wN2][x1,1...x1,N1x2,1...x2,N2]·  (5)相应的解码矩阵W为inv([H1v1H2v2...HN1vN1g1w1g2w2...gN2wN2])的前N1行。利用W与y1相乘就可以得到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x1,1,x1,2,...,x1,N1
利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相邻小区基站的解码矩阵,就不再重复介绍。
下面我们来分别讨论不考虑以及考虑恒定扩展情况下系统可以达到的自由度情况。
第一种情形,仅考虑独立扩展信道,即无恒定扩展方案。
假设进行的频率扩展为L,L即为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当频率扩展L=3n时,其中n为正整数;这里以频率扩展L=3为例,每个基站处有2天线×3频率扩展=6个维度,每个移动终端处有1天线×3频率扩展=3个维度。此时最好的设置方式为设置第一个蜂窝有3个移动终端,第二个蜂窝有4个移动终端,所有移动终端都发送一个数据流。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图9为频率扩展L=3时的蜂窝系统的信号分布图。如图9所示,实线箭头表示信号,而虚线箭头表示干扰。图9中分为上下两行,下面一行中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的总数就代表有用信号和干扰占用的总的接收维度。实线箭头代表的有用信号的维度上需要对数据进行解码,因此不允许有别的信号或干扰存在。虚线的箭头代表的干扰的维度上不需要对任何数据进行解码,因此允许其它的干扰存在。图9中上面一行均为虚线箭头,代表全是干扰,上面一行中的虚线箭头与下面一行中的实线箭头重复表示这两个干扰对齐在同一个维度上,即总共占用了一个接收维度。从图9中可以看到,此时第二个基站中有2个干扰维度,共容纳了2*2-1=3个干扰信号,但是第一个基站中有3个干扰维度,本应该可以容纳2*3-1=5个干扰信号,但是在两个基站都满足总接收维度限制的条件下,任何一个蜂窝中都已经不能再容纳更多的移动终端。
当频率扩展L=3n-2时,这里以频率扩展L=4为例,每个基站处有2天线×4频率扩展=8个维度,每个移动终端处有1天线×4频率扩展=4个维度。此时最好的设置方式为设置每个蜂窝有5个移动终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每个蜂窝中有3个干扰维度,共容纳2*3-1=5个干扰信号。图10为频率扩展L=4时的蜂窝系统的信号分布图。图10中的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意义相同,详细可参考图9中的描述。从图10中可以看到,此时第一个基站中有3个干扰维度,共容纳了2*3-1=5个干扰信号,第二个基站中有3个干扰维度,共容纳了2*3-1=5个干扰信号。两个蜂窝中都已经达到可能够容纳的最多的干扰信号。
当频率扩展L=3n-1时,这里以频率扩展L=5为例,每个基站处有2天线×5频率扩展=10个维度,每个移动终端处有1天线×5频率扩展=5个维度。此时最好的设置方式为设置每个蜂窝有6个移动终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每个蜂窝中有4个干扰维度,本应该可以容纳2*4-1=7个维度,但是在两个基站都满足总接收维度限制的条件下,任何一个蜂窝中都已经不能再容纳更多的移动终端。图11为频率扩展L=5时的蜂窝系统的信号分布图。图11中的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意义相同,详细可参考图9中的描述。从图11中可以看到,此时第一个基站中有4个干扰维度,本应该可以容纳了2*4-1=7个干扰信号,第二个基站中有4个干扰维度,本应该也可以容纳了2*4-1=7个干扰信号。但是两个基站各容纳了6个干扰信号。但是在两个基站都满足总接收维度限制的条件下,任何一个蜂窝中都已经不能再容纳更多的移动终端。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当仅考虑独立扩展信道的时候,会造成不能充分利用独立扩展信道,使得蜂窝中不能够容纳更多的干扰信号,造成独立扩展信道资源的浪费。假如在独立扩展信道的基础上,增加设置恒定扩展信道。将不需要解码的干扰信号采用恒定扩展信道来传输,能够充分利用有限地时间/频率资源,有效地节省了独立扩展信道资源。
因此,可以得到下面的表一。表一是不考虑恒定扩展情况下进行干扰对齐可以达到的效果。分L=3n,3n-1,3n-2三种情况讨论。干扰对齐结果中的表示方法与上面例子中类似,下面一行代表有用信号/干扰信号占据的独立维度,上面一行代表可以与已有干扰进行对齐的其它干扰信号,虚线的方框代表理论上还可以利用的维度。并且,根据每种情形,可以得到单峰窝单位扩展自由度,该量用以表示单位资源(每蜂窝每扩展)上可以达到的自由度,其值越大,代表系统的自由度越大。
表一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31
为了充分利用通信系统的独立扩展信道,在独立扩展信道的基础上,增加在通信系统中设置恒定扩展信道。
恒定扩展实施方案包括如下步骤:(这部分的前提是已经获取到了相邻两个蜂窝中的全局信道信息,比如独立扩展的维度,数据流占据维度的状况等信息。)
S101、调整每个蜂窝的用户数,使每个蜂窝的n个干扰维度上容纳2n-1个干扰信号;
S102、判断两个蜂窝的数据流分布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将每个蜂窝进行两倍的恒定扩展,即,将当前的蜂窝的维度扩展两倍,使两个蜂窝的自由度增加两倍,同时使数据流扩展两倍,通过该两倍的恒定扩展使得两个蜂窝具有相同数目的数据流;
S103、在步骤S102的基础上,将两个蜂窝的维度进行D倍的恒定扩展,其中D为经过两倍恒定扩展单蜂窝中干扰所占用的维度数及信号所占用的维度数目之和。
以下分别以频率扩展L=3n-1以及频率扩展L=3n为例来进一步说明该恒定扩展的方案。该方案为恒定扩展实施方案一。
对于上述频率扩展L=3n-1的情形,首先将第一个蜂窝增加一个移动终端,第二个蜂窝减少一个移动终端;此时系统中总的自由度未增加,只是调整了两个蜂窝中数据流的数量分布。图12为频率扩展L=3n-1时两蜂窝的一种信号分布图。如图12所示,对应此时的信号分布图。图中仅示意性的画图几个维度的信号。当然对应不同的L值,可以得到每个蜂窝的完整的信号分布图。
然后,进行恒定频率扩展,由于第一个蜂窝中的数据流的个数比第二个蜂窝多两个,在恒定扩展的过程中,可以让第二个蜂窝多分配两个数据流。这样做的结果是两个蜂窝数据流数相等,每个基站处总的可用接收维度为4L,已经占用的维度为4L-1,空闲一个维度。
图13为频率扩展L=3n-1时两蜂窝的另一种信号分布图。如图13所示,对应此时的信号分布图。最后,进行2*(4L-1)倍恒定扩展;在图13基础上进行了4L-1倍的扩展,这样总共就可以空闲出4L-1个维度,可以多发送一组数据。即在4L-1倍的扩展中发送4L倍的数据流。图14为频率扩展L=3n-1时两蜂窝的再一种信号分布图。如图14所示,对应此时的信号分布图。
对于上述频率扩展L=3n的情形,首先将第一个蜂窝增加一个移动终端,此时每个基站有2L个接收维度,已经占用的有2L-1个维度,空闲一个维度。
图15为频率扩展L=3n时两蜂窝的一种信号分布图。如图15所示,对应此时的信号分布图。图中仅示意性的画图几个维度的信号。当然对应不同的L值,可以得到每个蜂窝的完整的信号分布图。然后,进行2L-1倍的恒定频率扩展,在图15的基础上进行2L-1倍的扩展,这样总共就可以空闲出2L-1个维度,可以多发送一组数据。即在2L-1倍的扩展中发送2L倍的数据流。图16为频率扩展L=3n时两蜂窝的另一种信号分布图。如图16所示,对应此时的信号分布图。
根据上述进行恒定频率扩展之后,可以得到如下表二,如表二所示,在L=3n-1和L=3n情况下系统自由度都得到提高。
表二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51
恒定扩展实施方案二:
除了上述恒定扩展实施方案一之外,还可以当L=2n-1时,在L个独立扩展频率的基础上增加(L-1)/2个恒定扩展频率,得到如图17所示的干扰对齐结果,每蜂窝单位扩展的自由度为dof=(4L-2)/(3L-1)。
当L=2n时,由L个独立扩展频率,L/2个恒定扩展频率组成一个基本单元,得到如图18所示的干扰对齐结果。总接收维度为3L,已占用维度为3L-1,空闲一个维度。此时每蜂窝单位扩展的自由度为dof=(4L-2)/3L。然后将以上单元进行(3L-1)次重复,则可以将基本单元中的数据流进行3L次发送。每蜂窝单位扩展的自由度为
Figure BSA00000353030200261
实施恒定扩展之后与不用恒定扩展情形下的单位扩展自由度的对比图如图19所示,可见实施恒定扩展后的性能在所有的独立扩展数目情况下都优于不用恒定扩展的情形。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L分别为奇数和偶数时所需信道扩展数目(包括独立扩展和恒定扩展)的表三和表四,
表三
  L(奇数)   3   5   7   9   11   13
  恒定扩展实施方案一   15   190   7   153   946   13
  恒定扩展实施方案二   4   7   10   13   16   19
表四
  L(偶数)   2   4   6   8   10   12
  恒定扩展实施方案一   28   4   66   496   10   276
  恒定扩展实施方案二   15   66   153   276   435   630
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上述提供的可获得的恒定扩展频率/时间资源,选择合适的恒定扩展频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0和解码处理模块11。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上行信号;该上行信号中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该预编码矩阵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该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相邻小区与目标小区由不同的基站提供服务。
解码处理模块11与接收模块10连接,用于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实现机制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请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一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通过各模块实现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对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基站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九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还可以包括:收集模块12、获取模块13、确定模块14、生成模块15和发送模块16。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的收集模块12用于收集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13与收集模块12连接。获取模块13根据收集模块12收集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模块14与获取模块13连接。确定模块14根据获取模块13获取的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目标小区内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生成模块15与确定模块14连接。生成模块15根据确定模块14确定的第一移动终端和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发送模块16与生成模块15连接。发送模块16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生成模块15生成的预编码矩阵,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生成模块15还与解码处理模块11连接,用于向解码处理模块11提供解码矩阵,以供解码处理模块11对接收模块10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的收集模块12、获取模块13、确定模块14、生成模块15和发送模块16的实现机制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二的方法部分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各模块和上述实施例九的各模块,可以实现在基站设备一侧进行信号处理的过程,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实施例九及相应相关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通过各模块实现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基站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确定模块14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其中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
其中第二确定单元可以具体用于当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1时,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1)/2,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还可以具体用于当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时,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2,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还可以具体用于当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1时,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8L-2,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还可以具体用于当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时,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2L-1,n为正整数。
而且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16还可以用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标识,判断是否被选择。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的实现机制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部分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干扰对齐处理模块20和发送模块21。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中的干扰对齐处理模块20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发送模块21与干扰对齐处理模块20连接。发送模块21用于向基站发送干扰对齐处理模块20处理得到的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基站根据解码矩阵对对接收到的包括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获取目标信号。该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该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内的该移动终端设备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该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中实现机制同上述方法实施例三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请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三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各模块实现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基站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十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22、第二接收模块23和确定模块24。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第一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预编码矩阵。第二接收模块23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确定模块24与第二接收模块23连接。确定模块24用于确定第二接收模块23接收的标识为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实际应用中,确定模块24可以与第一接收模块22连接,确定模块24用于在确定第二接收模块23接收的标识为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时,触发第一接收模块22接收基站发送的预编码矩阵。第一接收模块22还与干扰对齐处理模块20连接,干扰对齐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接收模块22接收的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第一接收模块22、第二接收模块23和确定模块24的实现机制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四的方法部分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各模块和上述实施例十一的各模块,可以实现在移动终端设备一侧进行信号处理的过程,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实施例十一及相应相关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各模块适用于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能够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引入恒定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总自由度增益。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包括:干扰对齐处理模块30和发送模块31。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干扰对齐处理模块30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该预编码矩阵是根据该基站设备服务的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与该目标小区相邻的一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该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发送模块31与干扰对齐处理模块30连接。发送模块31用于将干扰对齐处理模块30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发送给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包括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该解码矩阵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实现机制同上述方法实施例五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请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五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通过各模块实现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基站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四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十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还可以包括:收集模块32、获取模块33、确定模块34和生成模块35。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的收集模块32于收集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模块33与收集模块32连接。获取模块33根据收集模块32收集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模块34与获取模块33连接,确定模块34根据获取模块33得到的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第一移动终端、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生成模块35与确定模块34连接。生成模块35根据确定模块34确定的第一移动终端和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获取模块33获取的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独立扩展信道和确定模块34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发送模块31还与生成模块35连接。发送模块31还用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生成模块35生成的解码矩阵,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目标信号。干扰对齐处理模块30还与生成模块35连接,干扰对齐处理模块30根据生成模块35生成的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的收集模块32、获取模块33、确定模块34和生成模块35的实现机制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各模块和上述实施例十三的各模块,可以实现在基站设备一侧进行信号处理的过程,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实施例九及相应相关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通过各模块实现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基站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站设备中,确定模块34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其中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模块33获取的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模块33获取的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
其中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1时,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1)/2,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当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时,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2,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当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1时,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8L-2,n为正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当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时,根据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2L-1,n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31还用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供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标识判断是否被选择。本实施例的广播模块的实现机制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部分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五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0和解码处理模块41。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第一接收模块40用于接收下行信号;该下行信号中包括基站采用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后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该预编码矩阵是根据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的该移动终端设备和与该目标小区相邻的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该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解码处理模块41与第一接收模块40连接。解码处理模块41根据解码矩阵,对第一接收模块40接收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目标信号;该解码矩阵是根据该移动终端设备和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中实现机制同上述方法实施例七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请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七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各模块实现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该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该移动终端设备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基站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六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十五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42、第三接收模块43和确定模块44。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第二接收模块42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解码矩阵第三接收模块43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确定模块44与第三接收模块43连接,确定模块44用于确定第三接收模块43接收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为本移动终端的标识。实际应用中,该确定模块44还与第二接收模块42连接,确定模块44用于在确定第三接收模块43接收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为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时,触发第二接收模块42接收基站发送的解码矩阵。该第二接收模块42还与解码处理模块41连接,解码处理模块41用于根据第二接收模块42接收的解码矩阵,对第一接收模块40接收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目标信号。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第二接收模块42、第三接收模块43和确定模块44的实现机制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四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各模块和上述实施例十五的各模块,可以实现在移动终端设备一侧进行信号处理的过程,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实施例十五及相应相关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能够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引入恒定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总自由度增益。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七提供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50和基站60;第一移动终端50位于基站60提供服务的目标小区内。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第一移动终端50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将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发送至基站60。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的基站60用于接收上行信号;该上行信号中包括第一移动终端50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基站60并根据解码矩阵,对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该预编码矩阵和该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50和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该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中的第一移动终端50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十一和十二任一的移动终端设备。详细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基站60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九和十任一的基站设备,详细亦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对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基站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八提供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70和基站80;第一移动终端70位于基站80提供服务的目标小区内。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基站80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并向第一移动终端70发送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中的第一移动终端70用于接收下行信号,该下行信号中包括基站80发送的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第一移动终端70并根据解码矩阵,对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该预编码矩阵和该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该基站80服务的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70和与目标小区相邻的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该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其中至少两个移动终端均属于该相邻小。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中的第一移动终端70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十五和十六任一的移动终端设备。详细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基站80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十三和十四任一的基站设备,详细亦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系统,通过采用相应的第一移动终端和基站,能够实现在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同时引入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并根据第一移动终端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预编码矩阵和解码矩阵的条件下,在基站一侧根据该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而在第一移动终端一侧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目标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基站比移动终端具有更多天线的通信系统,通过同时引入恒定扩展信道和独立扩展信道,能够有效地利用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更加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际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至少两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1)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上行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
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得,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集全局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
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及其维度利用状况,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所述维度利用状况用于标示信道上某一纬度是否被利用;
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独立扩展信道和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
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具体包括:
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1时,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1)/2,n为正整数;
或者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时,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2,n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具体包括:
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1时,在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的基础上进行8L-2倍的恒定扩展,n为正整数;
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时,在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的基础上进行2L-1倍恒定扩展,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是否被选择。
6.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向基站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所述基站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包括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获取所述目标信号;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预编码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确定所述标识为本移动终端的标识。
9.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包括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得,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集全局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
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及其维度利用状况,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所述维度利用状况用于标示信道上某一纬度是否被利用;
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独立扩展信道和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
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解码矩阵,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具体包括:
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1时,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1)/2,n为正整数;
或者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时,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2,n为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具体包括:
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1时,在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的基础上进行8L-2倍的恒定扩展,n为正整数;
或者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时,在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的基础上进行2L-1倍恒定扩展,n为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是否被选择。
14.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中包括基站采用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后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
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为本移动终端的标识。
16.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行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所述预编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得,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解码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全局信道状态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及其维度利用状况,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所述维度利用状况用于标示信道上某一纬度是否被利用;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独立扩展信道和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及其维度利用状况,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1时,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1)/2,n为正整数;
或者具体用于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时,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2,n为正整数;
或者具体用于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1时,在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的基础上进行8L-2倍的恒定扩展,n为正整数;
或者具体用于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时,在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的基础上进行2L-1倍恒定扩展,n为正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是否被选择。
20.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扰对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述预编码矩阵是根据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中的第一移动终端和与所述目标小区相邻的一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所述基站根据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包括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上行信号进行解码,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预编码矩阵。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标识为本移动终端的标识。
23.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扰对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所述预编码矩阵是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与所述目标小区相邻的一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解码矩阵对包括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的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全局信道状态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全局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及其维度利用状况,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及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所述维度利用状况用于标示信道上某一纬度是否被利用;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独立扩展信道和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确定的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解码矩阵,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解码矩阵,对接收到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及其维度利用状况,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1时,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1)/2,n为正整数;
或者具体用于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2n时,根据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确定所述恒定扩展信道的数目为L/2,n为正整数;
或者具体用于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1时,在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的基础上进行8L-2倍的恒定扩展,n为正整数;
或者具体用于当所述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L=3n时,在独立信道扩展的数目的基础上进行2L-1倍恒定扩展,n为正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供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是否被选择。
27.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中包括基站采用预编码矩阵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后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基站服务的目标小区的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解码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解码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解码矩阵。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为本移动终端的标识。
30.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基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位于所述基站提供服务的目标小区内;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将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用于接收上行信号;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干扰对齐处理所得到的信号以及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干扰信号;并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31.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基站;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位于所述基站提供服务的目标小区内;
所述基站,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对齐处理;并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下行信号;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中包括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干扰对齐处理后得到的信号和相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并根据解码矩阵,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取所述目标信号;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解码矩阵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相邻小区的至少两个第二移动终端在独立扩展信道和恒定扩展信道上的全局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的,所述恒定扩展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和所述目标信号利用所述独立扩展信道未利用的维度。
CN201010550463.7A 2010-11-16 2010-11-16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8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0463.7A CN102468916B (zh) 2010-11-16 2010-11-16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0463.7A CN102468916B (zh) 2010-11-16 2010-11-16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8916A true CN102468916A (zh) 2012-05-23
CN102468916B CN102468916B (zh) 2015-07-08

Family

ID=46072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046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8916B (zh) 2010-11-16 2010-11-16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891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7779A (zh) * 2013-01-04 2013-05-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CN103312390A (zh) * 2012-03-06 2013-09-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方法,发射机和设备
WO2017000258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6385B2 (en) * 2001-09-28 2006-02-07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annel code decoding for the CDMA forward link
CN101615981A (zh) * 2008-06-27 2009-12-30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对复合无线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相应的接收机
CN101635608A (zh) * 2009-09-02 2010-01-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cs选择方法、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6385B2 (en) * 2001-09-28 2006-02-07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annel code decoding for the CDMA forward link
CN101615981A (zh) * 2008-06-27 2009-12-30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对复合无线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相应的接收机
CN101635608A (zh) * 2009-09-02 2010-01-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cs选择方法、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390A (zh) * 2012-03-06 2013-09-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方法,发射机和设备
CN103312390B (zh) * 2012-03-06 2017-12-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方法,发射机和设备
CN103117779A (zh) * 2013-01-04 2013-05-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WO2017000258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装置
US10447369B2 (en) 2015-06-30 2019-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8916B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5350B2 (en) Method of joint clustering and precoding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1335910B (zh) 智能天线与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的复用天线系统和方法
US105670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interleaving sequ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38837B (zh) 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法、装置
CN101997647B (zh) 一种网络编码传输方法
CN102857285A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4057019A1 (en) Antenna clustering for multi-antenna aperture selection
CN107154814B (zh) 联合用户分组与预编码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
CN103973352B (zh) 宏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异构网络的干扰抑制方法
CN101908915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9417442B (zh) 上行多天线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1335553B (zh) 一种天线阵列实现广播信道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90036B (zh) 一种异构网络的自回程方法
CN102468916A (zh)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959520B (zh) 一种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时隙干扰对齐方法
CN102025665A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CN104158634A (zh) 异构网协作多点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KR2017011530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정렬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15229B (zh) 空分多址系统基于有限反馈限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64678B (zh) 基于空间映射的中继方法和装置
US9461717B2 (en) Method for cooperative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EP2324589A1 (en)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in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 using othrogonal space-time codes
CN101162931B (zh) 使用多天线的方法、实现同步的方法、及系统和设备
CN103269238A (zh) 干扰对齐与抵消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0016603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feeding 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01

Address after: Wei Jie Street No. 11 building, 518057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306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OMF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