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1039A - 多点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传送中的码块选择组合 - Google Patents

多点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传送中的码块选择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1039A
CN102461039A CN2009801608844A CN200980160884A CN102461039A CN 102461039 A CN102461039 A CN 102461039A CN 2009801608844 A CN2009801608844 A CN 2009801608844A CN 200980160884 A CN200980160884 A CN 200980160884A CN 102461039 A CN102461039 A CN 102461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ng
code block
decoding
base stat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08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克米尔
B.鲍姆加特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2461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1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用于从用户设备(210)向服务基站(230)传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由服务基站以及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240)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b)由服务基站以及由所述邻近的基站来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每个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解码、以及对于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c)从邻近的基站向服务基站转发已正确解码的经解码码块,以及(d)通过将已由服务基站处理的经正确解码的码块与转发的经解码码块组合起来,而在服务基站处恢复数据。还描述了一种服务基站和一种邻近的基站,它们适合于执行上述的上行链路数据传送方法。此外,描述了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用于控制上述上行链路数据传送方法的程序单元。

Description

多点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传送中的码块选择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到移动电信网络的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到用于在移动电信网络内从由服务基站(BS)所服务的用户设备(UE)向该服务基站传送数据的方法,其中数据传送基于点对多点接收的原理。此外,本发明涉及基站,该基站与移动电信网络的其它网络元件相组合,适于执行上述上行链路数据传送方法。由此,移动电信网络可以是先进长期演进(先进LTE(LTE-Advanced))系统,其当前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中被规定。此外,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用于控制上述上行链路数据传送方法的程序单元。
背景技术
协作式点对多点传送/接收当前被认为是一种用于先进LTE的版本10的有前途的候选技术。这已经被记载于技术报告“3GPP TR 36.814 V0.4.1 (2009-02),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的第八章中。点对多点技术可提供与LTE版本8中所规定的单点传送/接收相比的显著收益。
在协作式点对多点接收中,来自终端或用户设备的数据信号在多个(地理上或方向上分离的)接收点处被接收并且可能被处理至某一阶段。接收点特别是基站,其被分配给移动电信网络的不同小区。随后,在多个接收点处接收到的信号可被转发给单个锚点用于进一步处理,以便与单点接收相比改善块出错率(BLER)。由此,锚点为基站,其当前服务于移动终端。
在此类操作中,所选择的数据信号在每个基站的回程信道上向后分别朝着服务基站、锚点而转发。为了避免在回程上的过载,所选择的信号在向锚点转发它们之前在不同基站处被处理。然而,没有清楚地确定出在不同基站处有多少信号在本地受处理。当前,已知两种方法(A)和(B)用于在点对多点接收中处理上行链路(UL)数据信号:
(A)宽带码分多址(WCDMA)版本99,软切换(HO)也称为UL宏分集。
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块(TB)在多个接收点(不同的BS)处被接收,随后通过整个物理层1接收器链一直到(且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而被处理。随后,TB的硬比特(不管是否经过CRC校验)与每TB帧可靠性指示符(即,CRC校验指示符)一起被转发到锚点,锚点在此情况下为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RNC在对单TB进行进一步传输之前执行传输块选择组合。
在WCDMA版本6中,已引入了增强专用信道(E-DCH)。上述方案已被利用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即使得具有无效CRC的TB不被转发给锚点。
(B)先进LTE:
在Motorola的出版物“Rl-083229, LTE-A Multiple Point Coordination and Its Classification, TSG-RAN WGl #54, Jeju, South Korea, August 18-22, 2008”中,描述了来自UE的数据信号被路由到锚点,所述数据信号可在多个点的天线端口处被访问。因为在此情况下来自于多个点的软符号(或软均衡符号)是在锚点处可用的,共同处理可以是最大比值合并(MRC)的形式。一种替代方案是,在多个点处将UE的数据信号处理至稍后阶段,并且将所有经解码的软比特/对数似然比(LLR)路由至锚点以用于软合并、硬决策和TB CRC校验。由此,执行处理直至且包括turbo(涡轮)解码阶段、但没有硬决策。
方法(A)的缺点在于,每当CRC不正确时,整个TB都没有被转发,或者整个TB在锚点处是无用的。当TB没有在相应处理链内的某一点处被正确解码时尤其如此。而且,这个方案不能直接地应用于LTE UL,因为与WCDMA相反,在LTE UL中没有信息被UE传送以用来描述确切的UL传输格式。在LTE中,UE仅遵循BS(eNB)配置以及UL调度授权。
方法(B)的缺点在于,回程容量(backhaul capacity)的增加的所需容量。当考虑实际实现方式(其中例如,每个软解码比特/LLR的6至12个比特)时,与方法(A)相比,在每个链路上从接收点到锚点的数据业务方面可以有十倍增加。且最后,所述方法(B)的方案将会路由所有所接收到的软比特/符号而不管它们单独的可靠性,并且将会需要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在网络节点之间划分上行链路处理,所述不寻常的方式诸如例如在不同节点中的信道估计和turbo解码、或者在不同节点中的turbo解码和硬决策。这种不寻常的上行链路处理和对回程容量的广泛要求曾是在WCDMA的UL中不支持此类MRC或软合并的主要原因。
可存在着改善数据传送的效率的需要,这依赖于点对多点接收。
发明内容
此需要可由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而得以满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加以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在移动电信网络内从由服务基站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向该服务基站传送数据的方法。所描述的方法包括(a)由服务基站以及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这二者来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b)由服务基站以及由所述邻近的基站这二者来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每个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解码、以及对于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出了是否已经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c)从邻近的基站向服务基站转发已由邻近的基站正确解码的经解码码块,以及(d)通过将已由服务基站处理的经正确解码的码块与转发的经解码码块组合起来,而在服务基站处恢复数据。
所描述的上行链路数据传送方法基于这样的思想:替代于组合相对大的传输块(TB)(其在LTE技术中可具有超过75000比特的大小),具有最大6144比特的大小的小得多的码块(CB)可用于在服务基站(BS)处组合数据信号的各部分。由此,不同的码块可从用户设备(UE)经由不同的无线电传播路径向服务BS传送。根据点对多点接收的原理,第一无线电传播路径直接地在UE与服务BS之间延伸,并且第二无线电传播路径延伸至邻近BS。随后经由第二无线电传播路径传送的码块被转发给服务基站。然而,如果在UE与服务BS及邻近BS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无线电连接,则当然这两种BS都接收完整的编码数据信号。
提及了,在CB基础上进行的数据信号组合也可利用已经经由两个或更多不同邻近BS而到达服务基站的CB而执行。由此,已从不同邻近BS转发的CB可彼此相组合。甚至可能的是,仅将转发的CB彼此组合、并且忽略可能已经从编码数据信号(其已直接地由服务BS接收到)所产生的任何CB。
一般而言,所描述的本发明提出使用码块分割和码块CRC以便实现新类型的UL多小区组合。这种UL多小区组合(其在服务BS处执行)可称作码块选择组合。由此,在服务BS处的未正确解码的CB能够被从其它邻近BS接收到的经正确解码的CB所替代。经正确解码的CB可被级联(concatenate)以便恢复TB。服务BS可随后执行TB CRC校验。
编码数据信号可由UE产生。由此,针对应该是从UE传送到服务BS的数据可运用已知编码过程。可利用布置于具有预定数目的比特的TB中的数据比特来完成编码过程。
在这样一种编码过程的第一步骤中,循环冗余校验(CRC)附件可附加至TB。
在第二步骤中,可执行CB分割,其中TB被分割为两个或更多CB。由此每个CB具有这样的大小,对于分层通信以及计算机网络协议设计,该大小允许在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物理层1内处理CB。针对在传送网络元件(即UE)中的编码以及针对在接收网络元件中(即,在服务BS和邻近BS中)的解码二者,这一点都是适用的。在此第二步骤内,另外,可将CB CRC附件附加至每个CB。
在第三步骤中,可执行信道编码。由此,编码率可取决于在UE与服务BS之间的无线电传输条件。编码率r可例如是介于1/3与1之间的任何值。由此,编码率r由在(a)真实数据比特的数目N与(b)冗余比特的数目K和真实数据比特的数目N的总和之间的比率而定义(r=N/(N+K))。因此,“1/2”的编码率意味着N=K。对应地,编码率“1”意味着根本不存在冗余比特(N=0)。另外,“1/3”的编码率(其用于例如所谓的turbo编码)意味着N=K/2。
在第四步骤中,可在UE侧处分别在传送器处执行速率匹配。由此,被包括于一个码块中的编码符号的数目适合于当前可用的数据传输容量。空中(on air)的传输容量特别地是带宽、调制方案和/或控制信息的存在和/或不存在的函数。
编码数据信号的处理(其由服务BS且至少在一个邻近BS上执行)被执行直至且包括CB CRC校验。如果此CRC校验成功,则邻近BS相应地向服务BS、UE的锚点发送CB的正确解码的硬比特。
所描述的数据传送方法可提供的优点在于,与相应地交换软比特、软符号的点对多点方案相比,在邻近BS与服务BS之间仅有减少的回程容量将会是必需的。这是适用的,因为仅有分配给正确接收的码块的硬比特被从邻近BS转发给服务BS。因此,不需要相应地针对软比特、软符号而议定量化水平的实现特定数目。
所描述的数据传送方法还可提供的优点在于,与已知的TB选择组合相比,可实现显著改善的性能。这是适用的,因为即便TB不是单独地在多个点(即,服务BS和至少一个邻近BS)中的每个点处被正确地接收的,服务BS可经由所描述的CB选择组合而正确地解码TB、并且改善块出错率(BLER)。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提供从服务基站到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的解码信息,其中解码信息指示在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处的码块的恰当解码。
这可以意味着,服务基站向小区提供所有必需信息以使得这些小区的邻近BS能够接收和解码来自UE的UL信号。由此,为了增强共同接收,也可以在UE与邻近BS之间执行同步。
换言之,邻近BS(多个)由服务BS加以配置用以通过提供充足信息来接收UE的UL信号,这是在接收器侧上对之前已在传送器侧(即,UE)上进行了编码的CB(多个)执行恰当解码所必需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解码信息指示用户设备的动态配置。
关于动态UE配置的解码信息可被包括在每个消息中,所述消息从服务BS向邻近BS(一个或多个)传送。这可能有助于保持邻近BS(一个或多个)关于UE编码行为的每个改变为最新的,这也自然地请求了在接收器侧上的对应解码过程的改变。
具体地,解码信息可以指示向UE的上行链路(UL)资源的授权。这也称为UL授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解码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传输块的大小、无线电传输资源的分配、冗余版本、针对信道质量指示符的请求标记、针对解调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确认和/或非确认消息的存在和/或不存在、以及/或者确认和/或非确认消息的配置。
应该提及的是,此列表为非穷尽性的。这意味着,其它参数/信息也可被包括于所描述的解码信息(其指示动态UE配置)中。
在此情境下指出,为了经由无线电链路传送数据,必须提供一种适当的无线电传输资源。通常,针对数据传送,全部可用的无线电传输资源被细分为多个最小无线电传输资源单元。这个最小单元可被称作物理资源块(PRB)、组块(chunk)和/或子帧。该最小单元可被例解为具有时间轴和频率轴的坐标系内的二维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解码信息指示用户设备的半静态配置。
在这方面,半静态配置是这样一种配置:其不会经常改变以使得在每个邻近BS中至少暂时地存储相应信息是有意义的,所述邻近BS应该参与了编码数据信号的共同接收。因此,可能不必要在服务BS与邻近BS(多个)之间的每个消息中包括(至少一些)半静态配置。
半静态配置可以指示在移动电信网络的服务小区内分别由服务BS进行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用RRC,可相对于当前由服务BS所服务的各种UE(多个)来对上述无线电传输资源进行控制。由此,全部可用无线电传输资源可分布于这些UE(多个)之中。因为无线电条件可频繁地改变,所以无线电传输资源分布应当频繁地更新以便提供特别是在移动电信网络的服务小区内的有效数据传送。这也适用于针对必须分配给特定UE的无线电传输资源的数量的需求,以便确保所请求的服务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解码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的配置,UE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服务基站的标识(相应地服务小区ID),探测参考信号的存在和/或不存在,信道质量指示符、等级指示符(Rank Indicator)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的存在和/或不存在,信道质量指示符、和/或等级指示符、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的配置,和/或探测参考信号源的配置。应该提及的是,此列表也是非穷尽性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经由连接服务基站与邻近的基站的骨干接口,执行将经解码码块从邻近的基站转发给服务基站。
骨干接口可以特别地是已知的X2接口。然而,也可以经由用于BS至BS通信的无线接口、或经由专有接口,执行对经解码CB(多个)的转发。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包括(a)对所恢复的数据执行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和(b)若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成功,则从服务基站向用户设备传送肯定确认消息。这可以意指,如果所有CB(多个)最后被恰当解码,则服务BS向UE发送确认(ACK)消息。这可以提供以下优点,可以向UE通知:目的地为服务BS的其编码的数据信号是否已被正确地接收并解码。
当然,如果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不成功,则可以将补充的或对应的否认(NACK)消息从服务基站传送至用户设备。这可以触发UE来重新发送对应的编码数据信号。还可执行对于应该从UE传送到服务BS的数据的进一步编码。这样的进一步编码可考虑到在UE与服务BS之间和/或在UE与邻近BS之间延伸的无线电信道的可能减少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从用户设备传送并且由服务基站以及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所接收到的经编码的数据信号,是多输入多输出无线电信号。这可以特别地在每个BS可有效地将从其所服务的UE(多个)传送的无线电信号与从由至少一个邻近BS所服务的UE(一个)传送的无线电信号相分离时提供优势。当然,为了实现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有必要(a)为UE配备适当的MIMO传送器和(b)为服务BS和邻近BS配备适当的MIMO接收器。
在这方面提到了:所描述的码块选择组合也可以适用于载波聚合,即,不同TB在不同分量载波上传送。
还提及的是,应用MIMO技术也需要在接收器侧(即,服务BS和邻近BS)上进行合适的UL解码。由此,也可运用已知的干扰抵消方法以便进一步改进传送UE与接收BS(多个)之间的无线电条件。
相应地通过仔细的参考信号(RS)设计、在协作的多点(CoMP)传输区域中针对UE(多个)的RS分配,可实现进一步的改善。针对关于CoMP的进一步信息,参考了Ericsson的出版物“Rl-084377, Downlink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Impact on specification, TSG-RAN WGl #55, Prague, Czech Re-public, November 10-14, 2008”以及参考了Huawei的出版物“Rl-091267, Considerations on the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for CoMP, 3GPP TSG RAN WGl meeting #56bis, Seoul, Korea, March 23-27, 2009”。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服务基站用于从由服务基站所服务的用户设备接收数据。所提供的服务基站包括:(a)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b)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所述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c)另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转发的经解码码块,其已被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转发至服务基站,其中转发的经解码码块已由也已接收并处理了编码数据信号的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产生,其中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进行的处理也包括了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和(d)恢复单元,用于通过将已由服务基站处理过的经正确解码的码块与所接收到的转发的经解码码块相组合来恢复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经解码码块转发至服务于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的邻近的基站。所提供的邻近的基站包括:(a)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b)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所述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和(c)转发单元,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将已被正确解码的经解码码块转发至服务基站,即使得服务基站能够通过将所转发的经解码码块与另外的经解码码块相组合来恢复数据。由此,已由也已接收和处理了编码数据信号的服务基站产生了另外的经解码码块,其中通过服务基站进行的处理也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以及对每个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
所描述的基站,即服务BS和邻近BS,也基于这样的观点:代替于将相对较大的TB组合,可使用小得多的CB用于在服务BS处组合数据信号的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着计算机程序,用于在移动电信网络内从由服务基站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向该服务基站传送数据。计算机程序在由数据处理器执行时适合于控制如上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由计算机或处理器读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电、磁、光学、红外或半导体系统、器件或传输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下列介质中的至少一个:计算机可分配介质、程序存储介质、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计算机可读软件分发包、计算机可读信号、计算机可读电信信号、计算机可读印刷品、以及计算机可读压缩软件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程序单元,用于在移动电信网络内从由服务基站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向该服务基站传送数据。程序单元在由数据处理器执行时适合于控制如上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
程序单元可实现为使用任何合适编程语言(诸如例如JAVA、C++)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代码,并且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可移动盘、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嵌入存储器/处理器,等等)。指令代码可用于对计算机或者任何其它可编程器件进行编程来执行预期功能。程序单元可从网络(诸如万维网)获得,从网络可下载程序单元。
本发明可相应地借助于计算机程序、软件而实现。然而,本发明也可相应地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特定电子电路、硬件而实现。此外,本发明也可以以混合形式(即,以软件模块与硬件模块的组合)实现。
应该提及的是,假若一个TB没有包含多个CB,则所描述的CB选择组合可退至TB选择组合。
必须注意到,已经关于不同主题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特别地,已经关于方法类型的权利要求描述了一些实施例,而已经关于设备类型的权利要求描述了其它的实施例。然而,除非另外告知,除了属于一类主题的特征的任何组合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从以上和下列描述也收集到与不同主题相关的特征之间的任何组合,特别是方法类型权利要求的特征与设备类型权利要求的特征之间的任何组合,被认为是将要利用本申请加以公开的。
本发明的以上限定的方面和另外方面是从将要在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实例显而易见的,并且关于实施例的实例被解释。本发明将会在下文中关于实施例的实例而更详细地被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的实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在用于对所接收到的编码传输块进行解码的已知过程(左侧)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码块选择组合的基础上用于对所接收的编码传输块进行解码的过程(右侧)之间的对比。
图2示出了针对码块选择组合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3a至3f示出了针对不同无线电条件而言,(a)在码块出错率(CBLER)与信噪比(SNR)之间以及(b)在传输块出错率(TBLER)与SNR之间的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图示是示意性的。应注意的是,在不同附图中,类似或相同元素被提供有相同附图标记、或提供有仅在第一数字内与对应附图标记不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在用户设备(UE)110中执行的传输块(TB)的编码过程。此外,图示了在服务基站(BS)120中执行的编码TB的已知解码过程。在图1的右侧上,示出了在此文档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解码过程,其中在服务于UE 110的服务BS 130和在邻近BS 140二者中都执行解码过程。
在所描述的UL数据传输过程中,UE 110表示传送器。在UE侧上,在第一步骤111中,循环冗余校验(CRC)附件附加至TB。
在第二步骤112中,执行码块(CB)分割,其中TB被分割为两个或更多CB。由此每个CB具有这样的大小,该大小允许在用于分层通信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物理层1内处理CB。在此第二步骤112内,进一步,将CB CRC附件附加至每个CB。
在第三步骤113中,执行信道编码。根据这里描述的实例,应用具有“1/3”编码率的turbo编码。
在第四步骤114中,执行编码率匹配。由此,被包括于一个CB中的编码符号的数目适合于当前可用的数据传输容量。
在第五步骤115中,之前已被分割的CB被级联以便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数据流,该长度适合于经由介于UE 110与服务BS 120之间的无线电接口而传送。
在第六步骤116中,执行了数据和控制复用。由此,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被分发至不同无线电传输资源,所述不同无线电传输资源可用于在UE 110与服务BS 120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控制数据包括信息,所述信息稍后在接收器侧上将会是必需的以便执行适当的解码。
在第七步骤117中,执行信道交织。结果,获得了编码TB和编码控制比特。编码TB和编码控制比特通过无线电接口从UE 110传送至服务BS 120。
在接收器侧上,其根据图1左侧上所示的已知解码过程仅由服务BS 120表示,接收到编码TB和编码控制比特。在下面,将会描述接收器侧上的已知的解码过程。
在第一步骤121中,执行信道解交织。
在第二步骤122中,执行数据和控制解复用。
在第三步骤123中,执行码块分割。由此,编码TB被分割为小得多的CB,所述小得多的CB能够进一步在物理层1上被处理。
在第四步骤124中,执行解速率匹配。
在第五步骤125中,执行信道解码。根据所述实例,信道解码是根据在上述步骤113中在传送器侧上所执行的turbo编码的一种所谓的turbo解码。
在第六步骤126中,针对每个CB执行CRC校验。此外,已经成功地校验的CB被彼此级联以便形成TB。
在第七步骤127中,利用由步骤126所提供的TB来执行CRC校验。在CRC TB校验成功的情况下,获得了恰当的TB。
在下面,将会根据本发明描述一种在接收器侧上进行的改进的解码过程,其中解码过程依赖于点对多点接收,点对多点接收涉及到服务BS 130与邻近BS 140。
UE侧上的编码过程与上述一样(见步骤111至117)。根据点对点多点接收的原理,已由传送UE所产生的编码TB和编码控制比特被服务BS 130以及邻近BS 140二者所接收。
正如从图1可见的(右侧),由服务BS 130所执行的解码过程的前五个步骤131、132、133、134和135分别与由服务BS 120在已知解码过程中执行的前五个步骤121、122、123、124和125相同。这也适用于由邻近BS 140执行的解码过程的前五个步骤141、142、143、144和145。
在由服务BS 130(见附图标记136)以及由邻近BS 140(见附图标记146)二者执行的第六步骤中,针对每个解码CB执行CRC校验。已成功地由邻近BS 140进行CRC校验的每个CB,经由诸如例如X2接口这样的回程连接而被从邻近BS 140向服务BS 130转发。
在根据此处所描述实施例由服务BS 137执行的第七步骤137中,执行了码块选择组合和码块级联。在码块选择组合过程中,利用从邻近BS 140或可能从图2中未描绘的其它邻近BS接收到的经正确解码的CB来替代了未由服务BS 130正确地解码的CB。在码块级联中,级联经正确解码的CB以便恢复TB。
在第八步骤138中,利用所恢复的TB来执行CRC校验。在正CRC校验的情况下,获得了表示所接收用户数据的TB。
图2示出了针对码块选择组合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其通过服务于UE 210的服务基站230而执行。针对来自UE 210的UL数据来执行码块选择组合,所述UL数据通过服务BS 230和邻近BS 240二者来接收。
假定,根据此处描述的实施例而参与了共同接收的BS 230和240相对于彼此而同步。
在所述实施例中,服务BS 230和邻近BS 240相应地接收UL数据、子帧号n+4中的传输块。在子帧n+4之前,服务BS 230发送用以解码此UL数据所需的信息到邻近小区(经由骨干接口,例如X2;或借助于空中BS至BS通信)。在子帧n+4中,服务BS 230与邻近BS 240二者都尝试解码UE 210的UL数据。在子帧n+8之前,邻近BS 240对数据进行解码至少至码块CRC校验的阶段,并且发送经正确解码的码块到服务小区(经由例如X2的骨干接口,或借助于空中BS至BS通信)。在子帧n+8之前,服务BS 230执行本地解码的CB和从邻近BS 240小区接收到的CB的码块选择组合,之后是TB CRC校验。在子帧n+8中,服务BS 230发送对应的ACK/NACK。
提到的是,在UE的传输包括仅仅一个CB的情况下,上述操作回退到已知的TB选择组合。
还提及的是,如果由邻近BS 240正确地接收了所有CB、并且邻近BS 240处的TB CRC校验成功,则邻近BS 240可发送整个TB,在此情况下在服务BS 230处的组合可以是码块选择、或者是传输块选择。
还提及的是,在此文档中描述的本发明不限于仅一个TB。本发明当然同样适用并且可容易地扩展至这样的情况,即当一个UE在TTI例如在SU-MIMO和/或载波聚合操作中传送多于一个TB时的情况。也必须理解:假定仅一个邻近BS,例证了在本申请中提出的方法的实现方式;但其同样适用于这样的情况,即当多于一个邻近BS参与共同接收,且可有助于CB以用于在服务BS中随后的码块选择组合时的情况。
图3a至3f示出了针对不同无线电条件而言,在对数尺度上在(a)码块出错率(CBLER)与信噪比(SNR)之间以及(b)传输块出错率(TBLER)与SNR之间的对比。
CBLER/TBLER的比率可解释为就每个错误TB而言错误接收到的CB的百分比。因此,仿真结果指示出CBLER与TBLER之间的差异,以及以下事实:通常即便TB是错误的,该TB的一定数目的CB也会被正确地接收到,并且它们可用于所提出的码块选择组合。
图3a和3b示出了具有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的仿真,其为针对视线无线电连接的合理假设。在图3a中,已采取了16正交调幅(QAM)方案和36696比特的传输块大小(TBS)。在图3b中,已采取了64正交调幅(QAM)方案和61664比特的传输块大小(TBS)。正如从图3a及3b二者可见的,CBLER小于TBLER。这特别适用于具有较大信噪比(SNR)的较好无线电连接。
图3c和3d示出了基于已知的演进典型城市(Evolved Typical Urban,ETU)5无线电信道模型的仿真,其是针对以2.7km/h的速度在城市区域内移动的行人而言的良好假定。在图3c中,已采取了16正交调幅(QAM)方案和36696比特的传输块大小(TBS)。在图3d中,已采取了64正交调幅(QAM)方案和61664比特的传输块大小(TBS)。正如从图3c及3d这二者可见的,CBLER总是小于TBLER。这特别适用于具有较大信噪比(SNR)的较好无线电连接。
图3e和3f示出了基于已知的ETU70无线电信道模型的仿真,其是针对以37.8km/h的速度在城市区域内移动的机动化订户/用户而言的良好假定。在图3e中,再次采取了16正交调幅(QAM)方案和36696比特的传输块大小(TBS)。在图3f中,再次采取了64正交调幅(QAM)方案和61664比特的传输块大小(TBS)。正如从图3e及3f这二者可见的,同样对于ETU70而言,CBLER总是小于TBLER。
下面的表1简要地概述了针对图3a至3f中所示的仿真已使用的参数。
Figure 2009801608844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表1:仿真假定。
可以通过服务基站和/或通过邻近的基站来执行所描述的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这种服务基站包括:(a)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b)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所述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c)另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转发的经解码码块,所述经解码码块已被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转发至服务基站,其中转发的经解码码块已由也已接收并处理了编码数据信号的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产生,其中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进行的处理也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和(d)恢复单元,用于通过将已由服务基站处理的经正确解码的码块与所接收到的转发的经解码码块相组合来恢复数据。
相应地,这种邻近的基站包括:(a)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b)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所述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c)转发单元,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将已被正确解码的解码码块转发至服务基站,即使得服务基站能够通过将所转发的经解码码块与另外的经解码码块相组合来恢复数据。由此,已由也已接收和处理了编码数据信号的服务基站产生了另外的经解码码块,其中通过服务基站进行的处理也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以及对每个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
此外,如果基站的数据处理器执行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相符的计算机程序或相符的程序单元,则已知的基站可被转移至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由数据处理器进行的对计算机程序和/或程序单元的执行可导致将要执行下列步骤:(a)由服务基站以及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这二者来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b)由服务基站以及由所述邻近的基站这二者来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每个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为码块、对码块进行解码、以及对于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经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c)从邻近的基站向服务基站转发已由邻近的基站正确解码的经解码码块,以及(d)通过将已由服务基站处理过的经正确解码的码块与转发的经解码码块组合起来,而在服务基站处恢复数据。
应注意到,术语“包括”没有排除其它元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没有排除多个。还可将与不同实施例相关联而描述的元素相组合。也应当注意到,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不应当理解为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10    用户设备(传送器)
111    传输块CRC附件
112    码块分割,码块CRC附件
113    信道编码(turbo)
114    速率匹配
115    码块级联
116    数据控制复用
117    信道交织器
120    服务基站(接收器)
121    信道去交织
122    数据和控制解复用
123    码块分割
124    解速率匹配(de-rate matching)
125    信道解码(turbo)
126    码块CRC校验,码块级联
127    传输块CRC校验
130    服务基站
131    信道去交织
132    数据和控制解复用
133    码块级联
134    解速率匹配
135    信道解码(turbo)
136    码块CRC校验
137    码块选择组合,码块级联
138    传输块CRC校验
140    邻近的基站
141    信道去交织
142    数据和控制解复用
143    码块级联
144    解速率匹配
145    信道解码(turbo)
146    码块CRC校验
210    用户设备(传送器)
230    服务基站
240    邻近的基站
250    传输块/时间传输间隔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在移动电信网络内从服务基站(130,230)服务的用户设备(110,210)向服务基站(130,230)传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服务基站(130,230)以及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140,240)这二者来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110,210)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
·由服务基站(130,230)以及由所述邻近的基站(140,240)这二者来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每个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133,143)为码块、对码块进行解码(135,145)、以及对于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136,146),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经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
·从邻近的基站(140,240)向服务基站(130,230)转发已由邻近的基站(140,240)正确解码的经解码码块,以及
·通过组合以下来在服务基站(130,230)处恢复(137)数据
     -已由服务基站(130,230)处理的经正确解码的码块,与
     -转发的经解码码块。
2.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提供从服务基站(130,230)到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140,240)的解码信息,其中解码信息指示在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140,240)处的码块的恰当解码。
3.如前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解码信息指示用户设备(110,210)的动态配置。
4.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解码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传输块的大小,
·无线电传输资源的分配,
·冗余版本,
·针对信道质量指示符的请求标记,
·针对解调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
·确认和/或非确认消息的存在和/或不存在,
·确认和/或非确认消息的配置。
5.如前述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解码信息指示用户设备(110,210)的半静态配置。
6.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解码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的配置,
·UE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
·服务基站(130,230)的标识,
·探测参考信号的存在和/或不存在,
·信道质量指示符、等级指示符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的存在和/或不存在,
·信道质量指示符、等级指示符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的配置,
·探测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经由连接服务基站(130,230)与邻近的基站(140,240)的骨干接口,执行将经解码码块从邻近的基站(140,240)转发给服务基站(130,230)。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对所恢复的数据执行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138),以及
·如果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成功,则从服务基站(130,230)向用户设备(110,210)传送肯定确认消息。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从用户设备(110,210)传送的并且由服务基站(130,230)以及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140,240)接收的编码数据信号是多输入多输出无线电信号。
10.一种用于从由服务基站(130,230)所服务的用户设备(110,210)接收数据的服务基站,所述服务基站(130,230)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110,210)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所述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133)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135)、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136),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相应的码块,
·另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转发的经解码码块,该经解码码块已被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140,240)转发至服务基站(130,230),其中转发的经解码码块已由也已接收并处理了编码数据信号的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140,240)产生,其中由至少一个邻近的基站(140,240)进行的处理也包括了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143)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145)、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146),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以及
·恢复单元,用于通过组合以下来恢复(137)数据:
     -已由服务基站(130,230)处理的经正确解码的码块,与
     -接收到的转发的经解码码块。
11.一种用于将经解码码块向服务于用户设备(110,210)的服务基站(130,230)进行转发的邻近的基站,所述邻近的基站(140,240)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表示来自用户设备(110,210)的数据的编码数据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编码数据信号,其中所述处理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143)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145)、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146),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相应的码块,以及
·转发单元,用于用这样的方式将已被正确解码的经解码码块转发至服务基站(130,230),即使得
所述服务基站(130,230)能够通过组合以下来恢复(137)数据:
     -转发的经解码码块,与
     -另外的经解码码块,其已由也已接收和处理了编码数据信号的服务基站(130,230)产生,其中通过所述服务基站(130,230)进行的处理也包括将编码数据信号分割(133)为码块、对码块进行的解码(135)、以及对每个经解码码块进行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136),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的结果指示是否已正确地解码了相应的码块。
1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着计算机程序,用于在移动电信网络内从由服务基站(130,230)所服务的用户设备(110,210)向该服务基站(130,230)传送数据,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数据处理器执行时适合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程序单元,用于在移动电信网络内从由服务基站(130,230)所服务的用户设备(110,210)向该服务基站(130,230)传送数据,所述程序单元在由数据处理器执行时适合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09801608844A 2009-06-10 2009-06-10 多点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传送中的码块选择组合 Pending CN1024610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9/057219 WO2010142334A1 (en) 2009-06-10 2009-06-10 Code block selection combining in multi point reception up-link data transf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1039A true CN102461039A (zh) 2012-05-16

Family

ID=4213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08844A Pending CN102461039A (zh) 2009-06-10 2009-06-10 多点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传送中的码块选择组合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87395A1 (zh)
EP (1) EP2441194B1 (zh)
CN (1) CN102461039A (zh)
WO (1) WO201014233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33A (zh) * 2013-08-08 2016-11-23 英特尔公司 基于分组的设备到设备发现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10178328A (zh) * 2017-01-19 2019-08-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资源和基于码率的码块分割
CN110249537A (zh) * 2017-02-03 2019-09-17 Idac控股公司 依赖于ldpc基础矩阵选择的码块分段
CN110326247A (zh) * 2017-02-24 2019-10-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数据块的方法和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42311B1 (ko) * 2009-07-24 2016-07-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oMP 참조신호 송수신 방법
CN102801490A (zh) * 2011-05-25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协作集中信息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24820B (zh) * 2011-09-20 2018-03-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US20140056211A1 (en) * 2012-08-22 2014-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attice coding scheme for two-way multi-rel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70055255A1 (en) * 2015-08-18 2017-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response frames in cooperative reception
WO2017188467A1 (ko) * 2016-04-26 2017-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신뢰 전송이 요구되는 네트워크에서 ack/nack을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통신 장치
CN108809534B (zh) * 2017-05-05 2022-07-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harq-ack反馈方法和相应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598A (zh) * 2004-07-21 2007-08-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的共享信令信道
CN101171811A (zh) * 2005-03-15 2008-04-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8574B2 (en) * 2005-03-15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88260A1 (en) * 2007-02-02 2008-08-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41495B (zh) * 2009-03-16 2013-06-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行协作多点传输用户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8385968B2 (en) * 2009-09-17 2013-02-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recod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10310791A1 (en) * 2010-06-22 2011-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 (anr) functions for relay nodes, home base stations, and related entiti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598A (zh) * 2004-07-21 2007-08-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的共享信令信道
CN101171811A (zh) * 2005-03-15 2008-04-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控制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33A (zh) * 2013-08-08 2016-11-23 英特尔公司 基于分组的设备到设备发现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06162533B (zh) * 2013-08-08 2020-09-22 苹果公司 基于分组的设备到设备发现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10178328A (zh) * 2017-01-19 2019-08-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资源和基于码率的码块分割
CN110178328B (zh) * 2017-01-19 2022-05-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优化传输块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US11349604B2 (en) 2017-01-19 2022-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bas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CN110249537A (zh) * 2017-02-03 2019-09-17 Idac控股公司 依赖于ldpc基础矩阵选择的码块分段
CN110249537B (zh) * 2017-02-03 2023-04-0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依赖于ldpc基础矩阵选择的码块分段
CN110326247A (zh) * 2017-02-24 2019-10-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数据块的方法和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方法
US11290911B2 (en) 2017-02-24 2022-03-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block and method for HARQ ACK/NACK feedback
CN110326247B (zh) * 2017-02-24 2022-04-12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数据块的方法和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1194A1 (en) 2012-04-18
WO2010142334A1 (en) 2010-12-16
EP2441194B1 (en) 2013-04-03
US20120087395A1 (en) 201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1039A (zh) 多点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传送中的码块选择组合
JP545615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再送信モード通知シグナリング
KR10140973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것의 제 1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제 2 네트워크 노드에서 데이터의 송신을 위한 방법
US9391754B2 (en) Methods of mapping retransmissions responsive to bundled nack messages and related devices
CN102907169B (zh) 用于采用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US900955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KR101652608B1 (ko) Mimo 기반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US8245092B2 (en)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ignaling of two codeword to one codeword transmission
US20140044060A1 (en) Methods of receiving retransmissions includ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indicators and related devices
CN101064708B (zh) 多载波系统频率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JPWO200904106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マッピング方法
US117775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4919888B (zh) 包括不连续发射的重发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646440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消除和抑制的资源的高效利用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40370A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546131B (zh) 无线链路信号的更软合并方法和设备
CN101924619A (zh) 一种多天线lte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02265576B (zh) 经由通信信道传输数据的方法
JP2022002406A (ja) チャネル符号化に用いるue、基地局にお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7040332A (zh) 不同制式网络之间的基带资源融合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2714583B (zh) 数据载波标识方法和系统
CN109495205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Mahasukhon et al. HARQ performance modelling and evaluation of mobile WiMAX for network simulators
JP2010130200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