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0953B - 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及对这种机构进行供电和控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及对这种机构进行供电和控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0953B
CN102460953B CN201080024283.3A CN201080024283A CN102460953B CN 102460953 B CN102460953 B CN 102460953B CN 201080024283 A CN201080024283 A CN 201080024283A CN 102460953 B CN102460953 B CN 102460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verter
house automation
output
low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42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0953A (zh
Inventor
A·特朗尚
B·兰伯桑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mfy Activites SA
Original Assignee
Somfy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mfy SA filed Critical Somfy SA
Publication of CN102460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0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0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0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100),其具有:用于操纵建筑物中活动件的电动机(101);指令接收机(108);控制单元(110);具有单一输出端的变换器(120);至少一个用于电动机供电的转换机构(10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和调节器(150)的输入端直接连接于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端,而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指令接收机连接于所述调节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具有所述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第一低电平的操控部件(139),所述操控部件可由所述控制单元启动,该第一低电平低于所述转换机构的最低启动电压。

Description

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及对这种机构进行供电和控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和所述执行机构的供电与控制方法。所述执行机构可驱动活动件例如门、遮阳卷帘、锁、通风口、窗帘等。
背景技术
供电与控制电路连接于交流电力网,除电动机之外,执行机构还具有多个控制装置:特别是控制单元例如微型控制器;指令接收机,例如射频类型的指令接收机;以及用于操控电动机的供电的转换机构,例如继电器。另外,执行机构也可具有位置和/或移动传感器装置。
重要的是,在执行机构不执行运动指令的时期内,降低由这些装置消耗的功率。实际上,这些运动一般持续时间短(例如,对于遮阳卷帘每日不足2分钟)并且与控制装置可消耗的电能比较,电动机所消耗的功率占很少的电能。假定电动机在电力网上所消耗的功率等于90瓦,则一天的耗电量为:90 x 2/60=3瓦特小时,因此,每年略多于1千瓦小时。如果假定控制装置在其等待运动指令时的平均耗电量等于1瓦,则每日消耗的正是24瓦特小时,因此,每年接近10千瓦小时。这个差距是不可接受的。另外,现有的标准和未来的标准都同样要求严格降低控制装置在其处于待机模式中、例如处在等待运动指令时的耗电量。
专利申请FR 2920060描述了用于装备家电机器例如洗衣机或炉灶的节能装置。该装置具有调节器,在调节器上游并联布置有限制电路和大电流电路。根据作用模式(运行或待机),控制电路启动或不启动大电流电路,以便在待机模式节能。
专利申请EP 1837972描述用于电子装置如电视机的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具有调谐器,调谐器需要比控制电视机的微型控制器更高的直流电压。供电电路具有带两个输出端的交流/直流变换器。在正常工作中,第一输出端输送足以给调谐器和调节器上游供电的电压V1,而第二输出端输送电压V2。这两个电压施加于具有公共阴极的两个二极管的阳极,然后用于向微型控制器供电。电压V2略高于调节器的输出电压,这样使得闭锁布置在调节器输出端处的二极管:因此,在正常工作中,是变换器的第二输出端给微型控制器供电。在待机模式,微型控制器作用于与变换器连接并致使电压V1和V2降低的控制电路。这一次,电压V2低于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因此,正是其向微型控制器供电。
专利申请JP 2006-304569描述一种用于具有电动机的如打印机或复印机的装置的供电电路。所述电路具有开关式调节器,借助于光耦合器调节开关式调节器的运行,以便交替获得在工作模式的第一输出电压(例如24伏)和在待机模式的第二输出电压(例如8伏)。这样,直流/直流变换器中的损耗降低。此外,电路具有负载自动断开装置,该装置用于当电压为待机模式的电压时自动断开负载。通过作用于电压参考集成电路,得到输出电压的降低。
专利EP 0 576 370描述用于确保遮蔽件移动的电动机的供电装置。该装置具有电源,电源可向由直流-直流变换器供电的电动机提供可调电压,以使电动机变速。在待机模式,电源提供低电压,以避免电源超载(emballement)。
专利US 6 182 455描述冷却室的控制仪器,其具有通风式电动机,所述通风式电动机可由来自变换器的不同的电压电平供电。
专利EP 1 626 154描述一种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本发明可应用于该执行机构。该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具有继电器式或晶体管式转换机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在待机时以及在某些工作阶段中的耗电量,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具有供电变换器,其简单地称为“变换器”。变换器可向位于该变换器下游的多个元件供电,所述元件尤其是执行机构控制电子部件和/或转换电子部件和/或无线电接收电子部件。所考虑的消耗功率不是由变换器本身消耗的功率,而是由位于该变换器下游的元件消耗的功率。特别是,待机模式中该功率的降低是通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降低获得,其值乘以各种待机电流以确定待机模式时的消耗功率。
同样,通过使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位于变换器下游的元件的性质或状态动态地相匹配,本发明可减少在某些工作阶段期间由执行机构消耗的功率。
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仅使用一个交流/直流变换器,来将交流电力网的交流电压(AC)转换为不同控制装置可使用的低值的基本直流的电压(DC)。但是,这些装置不是全部都具有相同的工作电压。例如,经济的继电器需要等于12伏的线圈电压(因此,需要比更低额定电压继电器更弱的电流),而霍尔效应位置传感器在4伏至18伏之间工作,射频接收机需要3伏,而微型控制器可在2伏以下仍工作。
当然,这些值按器件族系和技术发展而演变。此外,由开关式交流/直流变换器向射频接收机直接供电经常是有问题的:这反应为接收机灵敏度的损失。因此,有利的是在变换器和射频接收机之间插入起缓冲器作用的线性调节器。因此,技术-经济最佳化通常促使在交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布置电压调节器。转换机构和传感器在调节器的上游被供电,指令接收机和微型控制器在调节器的下游被供电。
因此,往往是转换机构决定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以及因此决定这样的值:该值乘以各种待机电流,以确定在待机模式的消耗功率。显然,对于转换机构的高额定电压对该功率造成很大损失,由于转换机构本身在待机模式时不消耗任何功率,所以这更为可惜。
本发明改进现有技术的装置在于,本发明使用具有一个低电压电平或具有两个低电压电平的供电与控制电路。通过在现有技术的变换器上增加仅一个器件或者增加两个器件获得该电路,这允许非常简单地改变现有的执行机构范围,以便于在待机模式时的最佳化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具有:用于操纵建筑物内活动件的电动机;指令接收机;控制单元;具有单一输出端的变换器;至少一个用于电动机供电的转换机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和调节器的输入端直接连接于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端,而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指令接收机连接于所述调节器的输出端;并且,所述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具有控制所述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第一低电平用的操控部件,所述操控部件可由控制单元启动,该第一低电平低于所述转换机构的最低启动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可具有控制所述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第二低电平用的操控部件,该第二低电平低于第一低电平。
根据本发明,控制低电平用的所述操控部件可使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所述变换器的电气接地线,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所述变换器的控制输入端。
根据本发明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可具有使所述调节器在其输入端和其输出端之间短路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低电平可等于或高于所述调节器的阈值电压。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低电平可低于所述调节器的阈值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控制单元可具有一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低于所述指令接收机的额定电压。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低电平可等于所述计时器的最低工作电压。
根据本发明,所述计时器的输出端可构成用于控制所述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第二低电平的所述操控部件。
根据本发明,所述变换器可以是降压型交流-直流(AC-DC)变换器。
根据本发明,所述变换器可以是直流-直流(DC-DC)式变换器。
根据本发明,如果所述电动机是感应式交流电动机,所述转换机构可具有继电器或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如果所述电动机是永磁无刷式的电动机,所述转换机构可具有逆变器。
根据本发明,如上面定义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的供电和控制方法包括使所述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电平与所述执行机构的状态动态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供电和控制方法可相继地包括睡眠步骤、监听步骤和工作步骤——如果在所述监听步骤期间检测到控制信号,每个步骤确定所述执行机构的一个状态,以及其中,在所述工作步骤期间,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可等于允许所述转换机构启动的电压。
在根据本发明的供电和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睡眠步骤期间,可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
-所述控制单元的供电电压低于所述指令接收机的最低供电电压;以及
-不向所述执行机构的位置传感器供电。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动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
图2示出执行机构中包含的调节器的一已知的实施方式。
图3用线图表示出调节器的传输特征,其中示出执行机构的工作模式、监听模式和待机模式。
图4示出执行机构的供电和控制方法。
图5示出所述方法的第一变型。
图6示出执行机构的控制单元的一变型。
图7示出所述方法的第二变型。
图8示出所述方法的第三变型。
图9示出所述方法的第四变型。
图10示出描述所述方法的单一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动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100。执行机构具有电动机101,电动机的输出轴102驱动减速器103。减速器的输出端驱动未示出的住宅自动化负载,例如建筑物中的活动件。
电动机通过继电器104的第一受控开关104a,连接于电源的第一导线105,例如交流电力网的相线,继电器用作转换机构。可选择地,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用作转换机构。电动机还连接于电源的第二导线106,例如交流电力网的中性线,其用作执行机构整体的电气接地线107。
电动机是感应交流类型电动机。可选择地,电动机是整流子式及直流类型电动机,或永磁无刷类型电动机。在这种情况下,转换机构是例如三相逆变器。
本发明是在交流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描述的,但是,电源也可以是直流电源,例如由光电板供给的蓄电池。
执行机构具有指令接收机108,优选为射频类型指令接收机,指令接收机的信号输出端109连接于控制单元110,例如配有逻辑和/或模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微型控制器。
可选择地,指令接收机是红外类型的或“承载电流”类型的。
第一控制线112使控制单元连接于第二受控开关113的操控器,第二受控开关连接在电气接地线和继电器104的线圈104b的一端之间,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供电线111。第二控制线116使控制单元连接于第三受控开关117的操控器,第三受控开关连接在电气接地线和位置传感器114的一供电端之间,位置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供电线。传感器输出线115使位置传感器114的一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单元。
第二供电线118布置在调节器150的输出端,调节器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供电线111。该第二供电线连接于指令接收机的电源输入端VCC与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VCC。
第三控制线119使控制单元连接于启动指令接收机的操控器。根据该控制线的工作或非工作状态,指令接收机处于其能接收外部信号的监听模式,或处于其不消耗或很少消耗电能的睡眠模式。
执行机构具有降压型交流-直流(AC/DC)变换器120,其具有与交流电力网的第一导线连接的第一供电端子121、与交流电力网的第二导线以及与电气接地线连接的第二供电端子122、连接第一供电线的输出端子123、以及控制端子124。
整流二极管125和滤波电容器126串联布置在第一供电端子和第二供电端子之间。这两个器件所公共的点连接于斩波器130的输入端131,斩波器的输出端132一方面连接于与输出电容器128串联的电感器127,另一方面连接于续流二极管129的阴极,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电气接地线。电感器和输出电容器之间的公共点连接于变换器的输出端子。
变换器还包含光耦合器134,光耦合器的晶体管135具有其连接于斩波器130的选通端子(borne de validation)133的集电极,并且晶体管135具有其连接于斩波器的输出端的发射极。当晶体管135导通时,斩波器130变成开路。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LED)136的阳极连接于输出端子,而其阴极连接于第一齐纳二极管137的阴极,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气接地线。因此,一旦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超过齐纳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的导通阈值之和,电流就流经过发光二极管。因此,斩波器的削波由输出电压加以调节。
这种交流-直流变换器结构是如同在现有技术的执行机构中所使用的降压型变换器所典型的。
在直流电源的情况下,变换器是直流-直流(DC/DC)类型的,且不包括整流二极管。根据情况,其可以具有升压器类型的类似结构。
第四控制线142使控制单元连接于第四受控开关139的操控器,第四受控开关连接在电气接地线和第二齐纳二极管138的阳极之间,第二齐纳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控制端子124连接于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阴极。
同样,第五控制线143使控制单元连接于第五受控开关141的操控器,第五受控开关连接在电气接地线和第三齐纳二极管140的阳极之间,第三齐纳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控制端子连接于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阴极。
用VZ1、VZ2和VZ3代表三个齐纳二极管137、138和140各自的齐纳电压。VZ1>VZ2>VZ3。如果多个齐纳二极管并联布置,则是齐纳电压较低的齐纳二极管确定变换器的输出电压。
变换器可向位于变换器下游的多个元件供电,所述元件尤其是执行机构控制单元和指令接收机(通过调节器)以及转换机构(直接地)。
控制单元包含内部计时器151,内部计时器的输出端在时延的持续期间改变状态。耗电量非常少的该内部计时器由控制单元的供电电压VCC供电。但是,其可在小于控制单元额定供电电压的供电电压工作。这些方面将参照图6在后面详细说明。内部计时器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五控制线143。因此,在内部计时器的时延持续期间,该控制线变为工作的(并闭合受控开关141)。
控制单元可由包含内部计时器的微型控制器构成。如果该微型控制器包含集电极开路式或漏极开路式的逻辑输出端,那么,这些输出端无需与每个控制线连接的受控开关。特别地,第二齐纳二极管138的阳极变成直接连接于第四控制线142,而第三齐纳二极管140的阳极变成直接连接于第五控制线143。
第六控制线145使控制单元连接于第六受控开关144的操控器,第六受控开关布置在调节器150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
图2示出包含在执行机构内的调节器的一公知实施方式。调节器150采用线性调节器的这种简单结构,其具有NPN双极型晶体管151、布置在晶体管基极和电气接地线之间的调节器齐纳二极管152、以及布置在晶体管集电极与其基极之间的偏压电阻器153。调节器的输入端接合在晶体管的集电极上,以及调节器的输出端接合在其发射极上。可选择地,一集成调节器是适合的,只要其工作模式由其制造商完美地规定,包括输入电压低于正常运行范围的情况下。优选地,调节器是“低压降(Low Drop-out)”类型的,如下所述。
图3用线图表示出调节器150的传输特征,即其输出电压Vout随其输入电压Vin而变化。如果假定齐纳二极管是理想的并且当基极-发射极结导通时所述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等于0.6伏,只要齐纳二极管不导通,该特征就相对于第一分角线(bissectrice)仅偏差0.6伏(Vout=Vin-0.6伏)。该偏差称为压降电压Vdrop即“Drop-out Voltage”。0.6伏的数值被认为是压降电压的低值(“低压降”),该压降电压的低值在某些调节器中可达到或超过2伏。
一旦齐纳二极管152导通,在其端子处保持电压VZ,则输出电压保持恒定在VZ-0.6,称为调节电压Vreg。可以说,调节器的输入阈值电压等于输出调节电压Vreg和压降电压Vdrop之和,压降电压在此等于0.6伏。
该图上示出表示执行机构的工作模式(模式1)、监听模式(模式2)和睡眠模式(模式3)的点。
在工作模式中,第四和第五控制线(分别为142和143)不被控制单元激活。因此,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由第一齐纳二极管予以确定并等于VZ1,撇开(à…près)在发光二极管LED端子的电压。
该电压足以向转换机构供电,该电压通常等于转换机构的额定电压值,例如12伏。
在监听模式中,第四控制线142被启动,以及第二齐纳二极管138将与第一齐纳二极管并联。是该第二齐纳二极管确定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等于VZ2,撇开在发光二极管LED端子的电压。因此获得:当变换器提供恒定电压时,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略高于调节器的最低工作电压。如果射频接收机具有3伏的额定供电电压,那么调节器的调节输出电压Vreg被取在3伏。于是,调节器的最低输入电压为3.6伏。因此,在模式2,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被取为略高于3.6伏。优选地,将在阈值电压和阈值电压加压降电压之间的范围内取该值。但是,更大的范围可以是适合的,同时这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是很大的进步。例如,将选用4.0伏的电压——如果该电压对应于位置传感器的最低运行。该工作范围可根据调节电压进行表达:例如,在模式2所述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不应超过最低电压以调节器调节电压值的多于一倍,如由宽度Vreg的区域Z2所示出的,宽度Vreg的区域Z2指示出在模式2所述输入电压的可能偏移,例如,对于上面的数值,所述偏移介于3.6伏至6.6之间。
在睡眠模式,第五控制线143被启动并且第三齐纳二极管140与第一齐纳二极管相并联。是第三齐纳二极管确定输出电压,其等于VZ3,撇开在发光二极管LED端子的电压。该值VZ3使得: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低于其阈值电压。
因此,调节器的输出电压仅仅等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减去压降电压。该电压不足以允许射频接收机工作,但对于确保控制单元在待机模式下的工作仍是足够的。
图4示出执行机构的供电和监控的方法。
在第一步骤E11,执行机构处于睡眠模式。在该睡眠模式中,在非常低的电压例如2伏的电压下,所述控制单元被供给,并且控制单元仅能使其控制输出端保持在一前面确定的状态,而不执行程序。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线处于非工作状态。唯有第四和第五控制线在进入该模式之前已被置于工作状态。供电电压由第三齐纳二极管140确定。
同样,内部计时器151保持工作,以便能倒计时所述睡眠时延T3。由于第三控制线处于非工作状态,因而射频接收机不消耗任何电流。
第二步骤E12通过睡眠时延的结束而启动。内部计时器实际上直接作用于与第五控制线连接的控制单元输出端的状态,而不激活第五控制线。供电电压这一次变成由第二齐纳二极管确定,例如为3.6伏。因此,第二供电线上的电压变成等于3伏,这相应于射频接收机的额定工作电压,和相应于控制单元的其余部分的额定工作电压。
在这一次由微型控制器的标准计时器确定的时间T2期间,执行机构转换到指令接收机的监听模式。在监听模式,或者在监听模式的整个时间期间,或者在允许指令接收机检测信号存在、并根据信号帧结构由预定时段分开的短暂时段期间,第三控制线被启动。
在第三步骤E13时,在信号存在下启动工作模式,即控制单元使第四控制线转换到非工作状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这一次由第一齐纳二极管确定,例如12伏,从而允许对转换机构的供电。
在工作模式,执行运动指令。一旦执行了该指令就循环到第一步骤。
没有无线电信号时,或者如果无线电信号不含有运动指令,则直接再回返第一步骤。
因此,指令接收机仅在由更长的睡眠时期T3分开的短暂监听时期T2的期间被供电。另外,在监听时期内断续地向接收机供电是可能的。因此,消耗的平均电能同时通过采用最低工作电压的事实和通过这种断续供电的事实而得以降低。
另外,当执行机构处于睡眠模式时,通过使用第二低电压电平,消耗的平均电能大为降低,第二低电压电平低于第一低电压电平。
图5示出所述方法的第一变型,其中,第一辅助步骤E20插入第二步骤E12中。该第一辅助步骤在于:在监听模式期间启动第二控制线116。因此,利用监听模式以向位置传感器供电并进行位置信号的获取。因此,位置传感器本身在监听模式期间在由第二齐纳二极管确定的最低电压被供电。因此,在执行机构的运动阶段之外,由执行机构驱动的活动件的运动可以被检测到。这样的运动可能是执行机构制动中的异常事件、可能是风的作用、可能是使用者或儿童手动强迫作用的行为。此外,位置传感器在工作模式期间被供电。
在执行机构的一实施变型中,位置传感器可布置在调节器的下游,因而由第二供电线供电。
图6示出控制单元110的一变型,其中,控制单元具有与低电压计时器161区分开的微型控制器160。低电压计时器161与内部计时器151起相同的作用。低电压计时器在第二供电线118和电气接地线之间被供电,以及其输出端连接于第五控制线143。低电压计时器可在非常低的供电电压例如1.2伏下工作。微型控制器160具有控制单元11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不同于图1中与第五控制线连接的控制单元。微型控制器由一正的供电输入端162连接于第二供电线118,正的供电输入端162在控制单元110中标示为VCC,并且微型控制器通常由一负的供电输入端163连接到电气接地线。但是,在此,这种与电气接地线的连接由晶体管164操控,晶体管164的集电极连接于负的供电输入端而其发射极连接于电气接地线。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于第一二极管165的阴极,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166串联地布置,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第二供电线。假定对于二极管或晶体管的PN结的导通具有等于0.6伏的相同电压值,因此对于高于或等于1.8伏的电压VCC,得到微型控制器到电气接地线的连接。例如,对于1.2伏的电压,计时器被供电,而微型控制器断开并且其所有输出端因此处于高阻抗状态。
如果不考虑在发光二极管136的端子的电压,那么,齐纳电压的优选值为VZ1=12伏、VZ2=3.6伏以及VZ3=1.8伏,以在模式2和模式3在VCC上分别获得3伏和1.2伏。
图7示出所述方法的第二变型,其用于尤其关联图6使用。由于在模式3的期间微型控制器完全断开,因而第四控制线在模式3的期间不被启动。换言之,当第五控制线在模式3结束而未被启动时,则直接进入模式1。这就是唤醒步骤E12a所表示的,该步骤被插入在第一步骤E11和第二步骤E12之间。微型控制器立即在调节电压下被供电。因此,在唤醒步骤时被启动的初始化程序的第一指令之一在于启动第四控制线,从而允许在类似于第二步骤E12的第二监听步骤E12b期间进入模式2。因此,唤醒步骤要尽可能短。
当然可以实际避免当离开模式3时短暂通过模式1:例如由布置在基极和第一供电线111之间的一电阻器偏压的晶体管取代受控开关139,该晶体管因而正常导通,但是其基极通过受控开关139接地。
可选择地,如果由于位置传感器需要过大电压而不可能在模式2的期间对其供电,那么,就利用所述短暂通过模式1来对该位置传感器供电。因此,短暂通过模式1成为优点。
图8示出所述方法的第三变型,其中在第三步骤E13之后插入一减降工作步骤E13b。减降工作步骤在于:在转换机构启动之后启动供电模式2。因此,在模式2使用的变换器输出电压被确定成遵循保持转换机构处于其启动状态的最低保持电压。
例如,如果一个12伏继电器的保持电压等于6伏,那么,正是这个数值被选择作为在减降工作时的变换器输出电压。继电器保持激活,因此,执行机构的电动机在该减降工作步骤期间被正常供电。
由于转换机构和位置传感器同时存在,因而在减降工作中的变换器输出电压将是转换机构的保持电压和位置传感器的最低工作电压的数值中的最大值。
可选择地,将减降工作步骤拆分为相交替的第一分步骤和第二分步骤,第一分步骤的输出电压由转换机构的保持电压确定,第二分步骤的输出电压由位置传感器的最低工作电压确定——若该最低工作电压显著高于所述保持电压。位置传感器仅在该第二分步骤期间(由受控开关117)启动。
图9示出所述方法的第四变型,其中,第二辅助步骤E30插入到第一步骤E13中。该第二辅助步骤具有:在以模式3工作的期间使调节器150置于短路。进一步减少调节器中的损耗因而是可能的。如果使用的调节器具有很大的压降电压,该步骤则是特别合理的。
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以及尤其通过两个低电压电平的使用,本发明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电能消耗。
图10以一个单一步骤E10完全概述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在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的执行机构的工作方法。该单一步骤在于:使供电模式动态地匹配于执行机构的至少三个工作状态。
图1中使用的齐纳二极管已经在并联工作的情况下予以说明过。设置(具有其它电压值的)串联线布置或者结合串联-并联线布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的。也可使用可调电压参照线布置,如现有技术中所述的。
动态匹配会具有大量阈值。这些阈值可由布置在控制单元的微型控制器中的数字模拟变换器确定,从而允许在每个应用情况中在这些阈值的确定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Claims (14)

1.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100),其具有:用于操纵建筑物中活动件的电动机(101);指令接收机(108);控制单元(110);具有单一输出端的变换器(120);至少一个用于给所述电动机供电的转换机构(104),
其特征在于,调节器(150)的输入端和所述转换机构直接连接于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端,而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指令接收机连接于所述调节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单元在待机模式下的工作电压低于所述指令接收机的最低供电电压;并且,所述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具有控制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一低电平的操控部件(139),所述操控部件是能由所述控制单元启动的,所述第一低电平低于所述转换机构的最低启动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具有控制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二低电平的操控部件(141),所述第二低电平低于所述第一低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低电平的所述操控部件使齐纳二极管(138)的阳极连接于所述变换器的电气接地线,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所述变换器的控制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具有使所述调节器在其输入端和其输出端之间短路的部件(1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电平等于或高于所述调节器的阈值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电平低于所述调节器的阈值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计时器(151),所述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低于所述指令接收机的额定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电平等于所述计时器的最低工作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器的输出端构成控制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二低电平的所述操控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是降压型交流-直流变换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是直流-直流式变换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电动机是感应交流式电动机,则所述转换机构(104)具有继电器或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如果所述电动机是永磁无刷式电动机,则所述转换机构具有逆变器。
13.对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进行供电和控制的方法,所述供电和控制的方法包括使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电平与所述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的状态动态匹配,
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和控制的方法相继地包括睡眠步骤、监听步骤和如果在所述监听步骤期间检测到控制信号则有工作步骤,每个步骤确定所述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的一个状态,并且其中,在所述工作步骤期间,所述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等于允许所述转换机构启动的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供电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睡眠步骤期间,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
-以低于所述指令接收机的最低供电电压的供电电压给所述控制单元供电;以及
-不给所述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的位置传感器供电。
CN201080024283.3A 2009-04-22 2010-04-22 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及对这种机构进行供电和控制的方法 Active CN102460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901942 2009-04-22
FR0901942A FR2944927B1 (fr) 2009-04-22 2009-04-22 Alimentation a tension de sortie adaptee
PCT/IB2010/051769 WO2010122513A1 (fr) 2009-04-22 2010-04-22 Alimentation à tension de sortie adapté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0953A CN102460953A (zh) 2012-05-16
CN102460953B true CN102460953B (zh) 2015-01-07

Family

ID=4161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4283.3A Active CN102460953B (zh) 2009-04-22 2010-04-22 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及对这种机构进行供电和控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43322B2 (zh)
EP (1) EP2422445B1 (zh)
CN (1) CN102460953B (zh)
FR (1) FR2944927B1 (zh)
PL (1) PL2422445T3 (zh)
WO (1) WO20101225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0020B2 (en) 2011-03-11 2017-11-07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Motorized window treatment
US10655386B2 (en) 2011-03-11 2020-05-19 Lutron Technology Company Llc Motorized window treatment
CN104389503B (zh) 2011-03-11 2018-02-02 路创电子公司 电池供电的无线设备
GB2492551A (en) * 2011-07-04 2013-01-09 Accuric Ltd Current regulator
DE102016001689A1 (de) * 2015-08-07 2017-02-09 DEHN + SÖHNE GmbH + Co. KG.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Schutz einer aus einem Versorgungsnetz zu betreibenden Einheit gegen Überspannungen
CN109989655A (zh) * 2019-04-03 2019-07-09 亚萨合莱自动门系统有限公司 自动开门机及其驱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2047A (en) * 1992-06-18 1995-03-28 Simu Compact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motor unit which displaces a screening element
US6182455B1 (en) * 1998-06-02 2001-02-06 Sanyo Electronic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oling unit
JP2006304569A (ja) * 2005-04-25 2006-11-02 Canon Inc 電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8767A (ja) * 1992-05-25 1993-12-10 Murata Mfg Co Ltd 単相交流誘導モーターの起動回路
US5793174A (en) * 1996-09-06 1998-08-11 Hunter Douglas Inc. Electrically powered window covering assembly
US5818708A (en) * 1996-12-12 1998-10-06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High-voltage AC to low-voltage DC converter
US7138776B1 (en) * 1999-07-08 2006-11-21 Heartwa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rushless DC motors i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7194412B2 (en) * 2001-07-19 2007-03-20 Overhead Door Corporation Speech activated door operator system
FR2874229B1 (fr) 2004-08-10 2006-11-24 Somfy Sas Procede de fonctionnement d'un volet roulant commande et alimente par le biais d'une interface de commande filaire
US20070069807A1 (en) * 2005-09-23 2007-03-29 Intel Corporation Voltage regulation having varying reference during operation
JP2007201844A (ja) 2006-01-27 2007-08-09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チューナを備える電気機器の電源装置及び電気機器の電源装置
JP4890940B2 (ja) * 2006-05-23 2012-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昇降圧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FR2920060B3 (fr) 2007-08-17 2009-07-31 Arc Technology Co Ltd Dispositif d'economie d'energie pour equipement de machine electronique et electriqu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2047A (en) * 1992-06-18 1995-03-28 Simu Compact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motor unit which displaces a screening element
US6182455B1 (en) * 1998-06-02 2001-02-06 Sanyo Electronic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oling unit
JP2006304569A (ja) * 2005-04-25 2006-11-02 Canon Inc 電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944927B1 (fr) 2011-07-01
CN102460953A (zh) 2012-05-16
US20120032626A1 (en) 2012-02-09
FR2944927A1 (fr) 2010-10-29
EP2422445A1 (fr) 2012-02-29
WO2010122513A1 (fr) 2010-10-28
PL2422445T3 (pl) 2018-07-31
US8643322B2 (en) 2014-02-04
EP2422445B1 (fr) 2018-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0611B2 (ja) 低減された電力損失の電源システム、電子装置及びコントローラ
CN102460953B (zh) 住宅自动化执行机构及对这种机构进行供电和控制的方法
CN1319258C (zh) 开关电源装置
US7529105B1 (en) Configuring a power converter to operate with or without burst mode functionality
US8416553B2 (en) Bias and discharge system for low power loss start up and input capacitance discharge
KR101273674B1 (ko) 전압 컨버터를 갖춘 전력 공급 장치
CA2610566C (en) Input current or voltage limited power supply
US8593118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with fast initiating speed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multip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es with fast initiating speed
EP1675252B1 (en) PWM control apparatus having a standby mode
US7012818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6253653B (zh) 功率控制装置、三电路设备、家电及高电压机动化家电
US20020070719A1 (en) Electrical power conserv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40254215A1 (en) Controller for a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130016535A1 (en) Controller for a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204597768U (zh) 开关式并联调节器电路
EP3104512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EP2624411B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of home appliance
JP4471454B2 (ja) パルス幅変調制御装置
WO2014150466A1 (en) Dual primary transformer switch-mode power supply
JP2010178594A (ja) 電源装置
CN103098361B (zh) 功率变换器
KR101208180B1 (ko) 대기전력 저감타입 전원 공급 장치
EP2933899B1 (en) Applian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U201225436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irect current power
JP2001258251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a Guokelvsi

Patentee after: SOMFY ACTIVITES S.A.

Address before: Fa Guokelvsi

Patentee before: SOMFY Liangh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