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5356B - 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5356B
CN102445356B CN201110318190.8A CN201110318190A CN102445356B CN 102445356 B CN102445356 B CN 102445356B CN 201110318190 A CN201110318190 A CN 201110318190A CN 102445356 B CN102445356 B CN 102445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terchanger
temperature side
heat
low temperature
inter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81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5356A (zh
Inventor
谢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sheng Borui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3181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5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5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5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5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5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主芯片依次分别与显示屏、高低温侧流量传感器、高低温侧进口、出口流体状态传感器(温度、压力、湿度)、存储器、按键、通信接口端连接。方法步骤包括:一、对新的或刚清洗过的换热器检测高低温侧的进口、出口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湿度)、高低温侧流量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二、对需要获知换热性能下降程度的时刻,检测高低温侧的进口、出口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湿度)、高低温侧流量参数;三、计算得到此时换热系数与结水垢、污物之前换热系数的比值和下降幅度的百分比。该智能在线分析仪可有效节约能源和清洗水垢、污物的费用,广泛用于企事业单位。

Description

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尤其是对水垢或污物引起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程度(百分比)进行在线分析和指示,具体涉及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背景技术
新换热器或刚刚经过清洗的换热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流体硬度及流体品质的不同,很可能会造成换热器的壁面结水垢或污物。水垢和污物的主要危害是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造成能耗的增加。有时会引起流量不足和压力降低,严重时造成系统停产。因此,在水垢或污物达到一定厚度时要对换热器进行清洗。但清洗换热器存在很多缺陷,这些缺陷包括经常要以停止换热系统的运行为代价,同时要花费大量的费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成本低,节约能源,使换热器的运行管理人员时时刻刻清楚地了解当前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在清楚了解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基础上,使运行管理人员能够选择合适时机对换热器进行清洗的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在线分析仪的应用方法。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本发明的特殊之处在于该分析仪包括主芯片1依次分别与显示屏2、高温侧流体的流量传感器3、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传感器4、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状态传感器5、存储器6、按键7、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状态传感器8、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传感器9、低温侧流体的流量传感器10、通信接口11连接。
一种所述的智能在线分析仪的应用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对没有安装相关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换热器的检测:
A)对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此时的换热器没有水垢或污物,该在线分析仪检测换热器的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同时检测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智能在线分析仪的存储器中;
B)当换热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换热器有可能会结水垢和污物,从而引起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此时再次检测换热器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同时再次检测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
此时需要通过调节管道阀门开度或水泵、风机电机转速,使得此时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与A)步的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保持一致;
C)通过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当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与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的比值,从而计算出换热系数的下降幅度或百分比;
2)对因别的原因已安装传感器或控制器的换热器的检测:
对这种换热器,为了节约成本,可充分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
A)对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此时的换热器没有水垢或污物,该在线分析仪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检测到相应数据,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智能在线分析仪的存储器中;
B)在换热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换热器有可能会结水垢和污物,从而引起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此时再次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检测相应的数据,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此时需要通过调节管道阀门开度或水泵、风机等的电机转速,使得此时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与A)步的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保持一致;
C)通过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当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与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的比值,从而计算出换热系数的下降幅度或百分比;
所述的换热器流过的流体为水或其他流体,换热器的形式包括液—液换热器、液—气换热器、气—气换热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成本低,节约能源的特点,使换热器的运行管理人员时时刻刻清楚地了解当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在清楚了解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基础上,使运行管理人员能够选择合适时机对换热器进行清洗,或进行其他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使用该发明,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和节约清洗水垢、污物的费用,广泛用于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工厂。
附图说明
图1为针对“没有安装相关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换热器”,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对“利用换热器自身已经安装的传感器”的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针对“传感器数据通过通信接口从其它的控制器中读取而来”的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主芯片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4-2为液晶显示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4-3为高低温侧进口、出口状态传感器及高低温侧流量传感器检测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4-4为存储器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4-5为按键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4-6为通信接口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5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6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该分析仪包括主芯片1依次分别与显示屏2、高温侧流体的流量传感器3、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传感器4、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状态传感器5、存储器6、按键7、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状态传感器8、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传感器9、低温侧流体的流量传感器10、通信接口11连接。
一种智能在线分析仪的应用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对没有安装相关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换热器的检测:
A)对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此时的换热器没有水垢或污物,该在线分析仪检测换热器的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同时检测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在线分析仪的存储器中;
B)当换热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换热器有可能会结水垢和污物,从而引起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此时再次检测换热器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同时再次检测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此时需要通过调节管道阀门开度或水泵、风机的电机转速,使得此时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与A)步的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保持一致;
C)通过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当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与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的比值,从而计算出换热系数的下降幅度或百分比;
2)对因别的原因已安装传感器或控制器的换热器的检测:
对这种换热器,为了节约成本,可充分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
A)对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此时的换热器没有水垢或污物,该在线分析仪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检测到相应数据,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智能在线分析仪的存储器中;
B)在换热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换热器有可能会结水垢和污物,从而引起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此时再次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检测相应的数据,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此时需要通过调节管道阀门开度或水泵、风机等的电机转速,使得此时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与A)步的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保持一致;
C)通过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当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与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的比值,从而计算出换热系数的下降幅度或百分比。
所述的换热器流过的流体为水或其他流体,换热器的形式包括液—液换热器、液—气换热器、气—气换热器。
图2所示,该分析仪包括主芯片1依次分别与显示屏2、存储器6、按键7、通信接口11、高温侧流体的流量传感器3、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传感器4、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状态传感器5、低温侧流体的流量传感器10、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传感器9、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状态传感器8连接。
图3所示,该分析仪包括主芯片1依次分别与显示屏2、存储器6、按键7、通信接口11连接,通信接口11与其他的控制器12连接。
图4-1所示,主芯片模块由微控制器芯片U4、晶振Y1、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感L1、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接口J1、开关K1、电容C1、稳压模块U1、电容C2、电容C3、稳压芯片U2、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稳压芯片U3、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电容C11、二极管D1、稳压芯片U7、电容C76、电容C77组成。J1的1号引脚与K1的2号引脚相连;J1的2号引脚与U1的1号引脚及C1的负端相连;K1的3号引脚与U1的2号引脚及C1的正端相连;U1的5号引脚与C2的负端、C3接地端、C4的负端、C5接地端、C6的负端、C7的负端、C8接地端、C9接地端、C10接地端、U2的2号引脚、U3的2号引脚相连;U1的3号引脚与C2的正端、C3、U2的1号引脚相连;U2的3号引脚与C4的正端、C5、C6的正端、U3的1号引脚相连;U3的3号引脚与C7的正端、C8、C9、C10相连;C11的负端、D1的负端与接地端相连;C11的正端与R1相连;R1与D1的正端相连;U4的10号引脚、26号引脚、38号引脚、57号引脚、C21的正端、C23的正端、C25的正端、L1、C29的正端、C22、C24、C26、C28、C30与5V电源的正端相连;U4的9号引脚、25号引脚、41号引脚、56号引脚、C21的负端、C23的负端、C25的负端、C29的负端、C22、C24、C26、C30与电源的接地端相连;U4的19号引脚、C27的正端、C28相连;Y1分别与U4的39号、40号引脚相连;U7的3号引脚与U4的19号引脚相连;U7的1号引脚与U4的16号引脚、C77的正端、C76相连;U7的2号引脚与C77的负端、C76、U4的15号引脚、20号引脚相连。
图4-2所示,液晶显示模块由点阵液晶U5、跳线JP3、可调电阻R3组成。U5的1号引脚、JP3的2号引脚、R3的1号引脚与接地端相连;U5的2号引脚、17号引脚、19号引脚与U4的57号引脚相连;U5的3号引脚与R3的2号引脚相连;U5的4号引脚与U4的60号引脚相连;U5的5号引脚与U4的63号引脚相连;U5的6号引脚与U4的64号引脚相连;U5的7号引脚与U4的46号引脚相连;U5的8号引脚与U4的49号引脚相连;U5的9号引脚与U4的50号引脚相连;U5的10号引脚与U4的51号引脚相连;U5的11号引脚与U4的52号引脚相连;U5的12号引脚与U4的53号引脚相连;U5的13号引脚与U4的54号引脚相连;U5的14号引脚与U4的55号引脚相连;U5的15号引脚与U4的62号引脚相连;U5的16号引脚与U4的1号引脚相连;U5的18号引脚与R3的3号引脚相连;U5的20号引脚与JP3的1号引脚相连。
图4-3所示,高低温侧进口、出口状态传感器及高低温侧流量传感器检测模块由接口JP11、接口JP12、接口JP13、隔离转换模块M11、隔离转换模块M12、隔离转换模块M13、隔离转换模块M14、隔离转换模块M15、隔离转换模块M16、隔离转换模块M17、隔离转换模块M18、隔离转换模块M19、隔离转换模块M20组成。JP11的1号引脚与M11的1号引脚相连;JP11的2号引脚与M11的2号引脚相连;JP11的3号引脚与M12的1号引脚相连;JP11的4号引脚与M12的2号引脚相连;JP11的5号引脚与M13的1号引脚相连;JP11的6号引脚与M13的2号引脚相连;JP11的7号引脚与M14的1号引脚相连;JP11的8号引脚与M14的2号引脚相连;JP12的1号引脚与M15的1号引脚相连;JP12的2号引脚与M15的2号引脚相连;JP12的3号引脚与M16的1号引脚相连;JP12的4号引脚与M16的2号引脚相连;JP12的5号引脚与M17的1号引脚相连;JP12的6号引脚与M17的2号引脚相连;JP12的7号引脚与M18的1号引脚相连;JP12的8号引脚与M18的2号引脚相连;JP13的1号引脚与M19的1号引脚相连;JP13的2号引脚与M19的2号引脚相连;JP13的3号引脚与M20的1号引脚相连;JP13的4号引脚与M20的2号引脚相连;M11、M12、M13、M14、M15、M16、M17、M18、M19、M20的4号引脚与U4的19号引脚相连;M11、M12、M13、M14、M15、M16、M17、M18、M19、M20的5号、8号引脚与U4的20号引脚相连;M11的11号引脚与U4的14号引脚相连;M12的11号引脚与U4的13号引脚相连;M13的11号引脚与U4的12号引脚相连;M14的11号引脚与U4的11号引脚相连;M15的11号引脚与U4的21号引脚相连;M16的11号引脚与U4的22号引脚相连;M17的11号引脚与U4的23号引脚相连;M18的11号引脚与U4的24号引脚相连;M19的11号引脚与U4的27号引脚相连;M20的11号引脚与U4的28号引脚相连;
图4-4所示,存储器模块由存储芯片U6、接口J6、接口J_BN、跳线J51、跳线J52、跳线J53、跳线J54、跳线J55、跳线J81、跳线J82、跳线J83、跳线J84、跳线J85、二极管D2、电阻R50、电阻R80组成。U6的1号引脚与U4的36号引脚相连;U6的2号引脚与U4的37号引脚相连;U6的3号、5号、6号、7号、8号引脚与U4的41号引脚相连;U6的4号引脚与U4的38号引脚相连;J6的6号引脚与J51的2号引脚相连;J_BN的1号引脚与J81的2号引脚相连;J51的1号引脚、J81的1号引脚与U4的7号引脚相连;J6的5号引脚与J52的2号引脚相连;J_BN的2号引脚与J82的2号引脚相连;J52的1号引脚、J82的1号引脚与U4的26号引脚相连;J6的4号引脚与J53的1号引脚相连;J_BN的3号引脚与J83的2号引脚相连;J53的2号引脚、J83的1号引脚与接地端相连;J6的3号引脚与J54的2号引脚相连;J_BN的5号引脚与J84的2号引脚相连;J54的1号引脚、J84的1号引脚与U4的17号引脚;J6的2号引脚与J55的2号引脚相连;J_BN的4号引脚与J85的2号引脚相连;J55的1号引脚、J85的1号引脚与U4的18号引脚;R50的两端分别与J6的5号、6号引脚相连;R80的两端分别与J_BN的1号、2号引脚相连;D2的两端分别与J6的5号引脚和接地端相连。
图4-5所示,按键模块由按键AN1、按键AN2、按键AN3、按键AN4、按键AN5、按键AN6、按键AN7、按键AN8、按键AN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组成。AN1、AN2、AN3、AN4、AN5、AN6、AN7、AN8、AN9的1号引脚、2号引脚与接地端相连;AN1的3、4号引脚与R11相连;AN2的3、4号引脚与R12相连;AN3的3、4号引脚与R13相连;AN4的3、4号引脚与R14相连;AN5的3、4号引脚与R15、R16相连;AN6的3、4号引脚与R17、R18相连;AN7的3、4号引脚与R19、R20相连;AN8的3、4号引脚与R21、R22相连;AN9的3、4号引脚与R23、R24相连;R15、R17、R19、R21、R23与5伏电源的正端相连;R11与U4的2号引脚相连;R12与U4的3号引脚相连;R13与U4的29号引脚相连;R14与U4的30号引脚相连;R16与U4的35号引脚相连;R18与U4的42号引脚相连;R20与U4的43号引脚相连;R22与U4的44号引脚相连;R24与U4的45号引脚相连。
图4-6所示,通信模块由通信芯片U8、接口J31、接口J32、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组成。U8的1号引脚与C41的正端相连;U8的2号引脚与C43的正端相连;U8的3号引脚与C41的负端相连;U8的4号引脚与C42的正端相连;U8的5号引脚与C42的负端相连;U8的6号引脚与C44的负端相连;U8的7号引脚与J32的2号引脚相连;U8的8号引脚与J32的3号引脚相连;U8的9号引脚与U4的31号引脚相连;U8的10号引脚与U4的32号引脚相连;U8的11号引脚与U4的33号引脚相连;U8的12号引脚与U4的34号引脚相连;U8的13号引脚与J31的3号引脚相连;U8的14号引脚与J31的2号引脚相连;U8的15号引脚、J31的5号引脚、J32的5号引脚、C43的负端、C44的正端与接地端相连;U8的16号引脚与U4的38号引脚相连。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运行状态图,参数说明如下:
Figure 837221DEST_PATH_IMAGE001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89210DEST_PATH_IMAGE002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989033DEST_PATH_IMAGE003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368193DEST_PATH_IMAGE004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669861DEST_PATH_IMAGE005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92753DEST_PATH_IMAGE006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479872DEST_PATH_IMAGE007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换热器高温侧流体与低温侧流体的平均温差;
图6所示,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的运行状态图,参数说明如下:
Figure 662722DEST_PATH_IMAGE008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553318DEST_PATH_IMAGE009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412690DEST_PATH_IMAGE010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21525DEST_PATH_IMAGE011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8067DEST_PATH_IMAGE012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986704DEST_PATH_IMAGE014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换热器高温侧流体与低温侧流体的平均温差;
则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为:
实施例1
图5、图6所示,计算对供热系统的换热器检测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
步骤一:对新的或刚清洗过的供热系统的换热器,该在线分析仪检测得到:
(1)高温侧的进口水温为95度,压力为1个大气压,此时可以确定高温侧水的进口焓值
Figure 856757DEST_PATH_IMAGE016
(2)高温侧的出口水温为75度,压力为1个大气压,此时可以确定高温侧水的出口焓值
Figure 534995DEST_PATH_IMAGE017
(3)高温侧的水流量为
Figure 673852DEST_PATH_IMAGE018
(4)低温侧的进口水温为70度,压力为1个大气压,此时可以确定低温侧水的进口焓值
Figure 319597DEST_PATH_IMAGE019
;
(5)低温侧的出口水温为78度,压力为1个大气压,此时可以确定低温侧水的出口焓值
Figure 569313DEST_PATH_IMAGE020
;
(6)低温侧的水流量为
Figure 367635DEST_PATH_IMAGE021
;
步骤二:对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该在线分析仪检测得到:
(1)高温侧的进口水温为95度,压力为1个大气压,此时可以确定高温侧水的进口焓值
Figure 677394DEST_PATH_IMAGE022
;
(2)高温侧的出口水温为80度,压力为1个大气压,此时可以确定高温侧水的出口焓值
Figure 810435DEST_PATH_IMAGE023
;
(3)高温侧的水流量为;
(4)低温侧的进口水温为70度,压力为1个大气压,此时可以确定低温侧水的进口焓值
Figure 516671DEST_PATH_IMAGE025
;
(5)低温侧的出口水温为76度,压力为1个大气压,此时可以确定低温侧水的出口焓值
Figure 997331DEST_PATH_IMAGE026
;
(6)低温侧的水流量为;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需要通过调节管道阀门开度或水泵、风机的电机转速,使得此时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与步骤一时的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保持一致。
步骤三:通过以下计算公式得到此时该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
Figure 209187DEST_PATH_IMAGE028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的计算,此时的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了47.48%,说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偏低,造成能耗的增加,运行管理人员应选择合适时机对换热器进行清洗。
(此时的换热系数与新的或刚清洗过的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之比为52.52%)。

Claims (2)

1.一种智能在线分析仪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程度的方法,该智能在线分析仪的主芯片(1)依次分别与显示屏(2)、高温侧流体的流量传感器(3)、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传感器(4)、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状态传感器(5)、存储器(6)、按键(7)、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状态传感器(8)、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状态传感器(9)、低温侧流体的流量传感器(10)以及通信接口(11)连接;所述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对没有安装相关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换热器的检测:
A)、对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此时的换热器没有水垢或污物,该在线分析仪检测换热器的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同时检测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在线分析仪的存储器中;
B)、当换热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换热器有可能会结水垢和污物,从而引起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此时再次检测换热器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同时再次检测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此时需要通过调节管道阀门开度或水泵、风机的电机转速,使得此时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与A)步的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保持一致;
C)、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当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与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的比值,从而计算出换热系数的下降幅度或百分比;
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为:
Figure 6242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参数说明如下:
Figure 2011103181908100001DEST_PATH_IMAGE002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2011103181908100001DEST_PATH_IMAGE004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111787DEST_PATH_IMAGE005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2011103181908100001DEST_PATH_IMAGE006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384637DEST_PATH_IMAGE007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2011103181908100001DEST_PATH_IMAGE008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换热器高温侧流体与低温侧流体的平均温差;
Figure 300509DEST_PATH_IMAGE009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2011103181908100001DEST_PATH_IMAGE010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379323DEST_PATH_IMAGE011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2011103181908100001DEST_PATH_IMAGE012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814984DEST_PATH_IMAGE013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2011103181908100001DEST_PATH_IMAGE014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773581DEST_PATH_IMAGE015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换热器高温侧流体与低温侧流体的平均温差;
2)、对因别的原因已安装传感器或控制器的换热器的检测:
对这种换热器,为了节约成本,充分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
A)、对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此时的换热器没有水垢或污物,该在线分析仪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检测到相应数据,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高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在线分析仪的存储器中;
B)、在换热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换热器有可能会结水垢和污物,从而引起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下降,此时再次利用该换热器上已具有的传感器检测相应的数据,或从相关控制器中读取出所需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高温侧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高温侧流量参数;低温侧的进口状态参数、出口状态参数、低温侧流量参数;上述所说状态参数是指温度、压力、湿度的数据;此时需要通过调节管道阀门开度或水泵、风机的电机转速,使得此时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与A)步的高温侧及低温侧的流速保持一致;
C)、通过下面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当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与新的或刚刚清洗过的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的比值,从而计算出换热系数的下降幅度或百分比;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百分比为:
Figure 2011103181908100001DEST_PATH_IMAGE016
式中参数说明如下:
Figure 724220DEST_PATH_IMAGE002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544408DEST_PATH_IMAGE003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896892DEST_PATH_IMAGE004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26391DEST_PATH_IMAGE005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464326DEST_PATH_IMAGE006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884943DEST_PATH_IMAGE007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295196DEST_PATH_IMAGE008
 为新的换热器刚开始使用或换热器刚清洗过的时候,换热器高温侧流体与低温侧流体的平均温差;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Figure 520826DEST_PATH_IMAGE010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745134DEST_PATH_IMAGE011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检测得到的换热器高温侧流体的流量;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进口焓值;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通过温度、压力、湿度参数的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出口焓值;
Figure 441192DEST_PATH_IMAGE014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检测得到的换热器低温侧流体的流量;
Figure 469191DEST_PATH_IMAGE015
 为需要获知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下降程度的某个时刻,换热器高温侧流体与低温侧流体的平均温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在线分析仪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程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流过的流体为水,或其他流体,换热器的形式包括液—液换热器、液—气换热器、气—气换热器。
CN201110318190.8A 2011-10-19 2011-10-19 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Active CN102445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8190.8A CN102445356B (zh) 2011-10-19 2011-10-19 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8190.8A CN102445356B (zh) 2011-10-19 2011-10-19 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5356A CN102445356A (zh) 2012-05-09
CN102445356B true CN102445356B (zh) 2014-03-26

Family

ID=4600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8190.8A Active CN102445356B (zh) 2011-10-19 2011-10-19 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53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8336B (zh) * 2013-05-30 2017-02-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温度和压力信号监测的换热器故障诊断系统与方法
CN103776652B (zh) * 2014-01-23 2016-10-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高压加热器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596164A (zh) * 2017-02-07 2017-04-26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换热器能效在线检测设备
CN107328594A (zh) * 2017-07-01 2017-11-07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用简易回路对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7440A (zh) * 2006-12-19 2007-06-27 上海理工大学 多项热工综合性能测试实验的组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268C (zh) * 2003-06-30 2005-08-24 樊绍胜 在线测量冷凝器污脏程度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7440A (zh) * 2006-12-19 2007-06-27 上海理工大学 多项热工综合性能测试实验的组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5356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5356B (zh) 检测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的智能在线分析仪
CN109682861B (zh) 一种水质多参数远程监控及水质远程控制加药平台
CN205352721U (zh) 一种热泵机组综合性能试验系统
CN103452829B (zh) 一种变频供水系统运行效率在线检测方法
CN101303273A (zh) 热泵机组故障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6403086A (zh) 一种高效过滤器实时监测系统、方法及过滤器
CN109084408A (zh) 空调系统能效在线检测诊断分析仪及方法
CN206755448U (zh) 抗冻剂溶液浓度平衡装置
CN104360984B (zh) 一种基于两点边值测量下冷却塔填料热力性能计算方法
CN203772794U (zh) 一种便携式ph计标定装置
CN101852524A (zh) 冷媒污染自动监测净化系统
CN110926643A (zh) 凝汽式汽轮机组凝结水过冷度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3487186B (zh)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变频供水系统运行效率在线检测方法
CN211668780U (zh) 一种地源热泵机组用性能检测装置
CN104848393A (zh) 集中供热采暖换热站监控系统
CN206222735U (zh) 一种螺杆式超低温单机双级机组系统
CN213300430U (zh) 一种风冷式冷水机组脏堵故障检测装置
CN211627324U (zh) 一种模拟石化管路冲刷腐蚀监检测实验装置
CN2910899Y (zh) 一种循环水管理控制器
CN202823974U (zh) 一种空压机冷凝器的清洗装置
CN112944590A (zh) 一种空气滤网逐时集尘量、寿命的自动监测方法及系统
CN206208050U (zh) 冷却装置能效优化控制系统
CN206208721U (zh) 一种烟气低温腐蚀检测系统
CN212130554U (zh) 隧道机电状态感知终端系统
CN100346114C (zh) 一体化智能计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e Xiaol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n

Inventor after: Cao Ting

Inventor before: Xie Xiaol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4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 60,807, Building 1, Hesheng Jingguang Center, No. 11, Tangyan Road, Hi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Xi'an Jiasheng Borui Wisdo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43 Room 702, Unit 2, Building 5, Dongxin City Garden, No. 2, Gongyuan South Road, Beilin District, Xi'an, Shaanxi

Patentee before: Xie Xiao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