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2202A - 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2202A
CN102442202A CN2011103066929A CN201110306692A CN102442202A CN 102442202 A CN102442202 A CN 102442202A CN 2011103066929 A CN2011103066929 A CN 2011103066929A CN 201110306692 A CN201110306692 A CN 201110306692A CN 102442202 A CN102442202 A CN 102442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mentioned
battery
reception room
introduc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66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久保优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42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2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构造,其可以将搭载在车辆上的充电器或电池对应于使用环境而进行最适当地冷却。其具有:充电器收容室(15),其收容充电器(12);导入口(18),其将外部空气吸入充电器收容室(15)内;电池收容室(16),其收容电池(13),并且经由流通部(17)与充电器收容室(15)连通;以及排出口(19),其从电池收容室(16)排出空气。支撑充电器(12)的滑动部件(20)设置为,可在充电器收容室(15)内自由滑动,可以对应于其滑动位置调整流通部(17)的连通开度。

Description

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搭载在车辆上的充电器及电池进行冷却的构造。
背景技术
当前,广泛公知搭载充电器或电池的车辆。在这种车辆上,通常将充电器或电池收容在收容箱中,以使充电器或电池不会被雨水等淋到。另一方面,因为充电器在电压变换时会发热,所以收容箱内成为高温,有可能造成充电器或电池性能降低。因此,在专利文献1至3所示的车辆中,利用冷却风扇吸入空气,强制对收容箱内部进行冷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09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38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627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上述冷却构造,在通常的使用环境下对充电器或电池的冷却有效,但在低温环境下可能使充电器或电池过冷却,反而引起充电器或电池的性能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构造,其可以对搭载在车辆上的充电器或电池,对应于使用环境进行最适当地冷却。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充电器收容室,其收容充电器;导入口,其向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吸入外部空气;电池收容室,其收容电池,并且经由连通部与上述充电器收容室连通;以及排出口,其从上述电池收容室排出空气,上述连通部设置开度调整机构,其调整上述充电器收容室与电池收容室之间的连通开度。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从导入口吸入空气的具体的单元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作为从导入口吸入空气的单元,考虑配置为将通过车辆行驶而产生的空气流动,从导入口向充电器收容室引导。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充电器收容室内设置冷却风扇,从导入口吸入气体。在这种情况下,与车辆的行驶状况无关,可以将空气吸入充电器收容室内。此外,冷却风扇可以是与充电器一体的结构,也可以与充电器独立。
另外,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开度调整机构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开度调整机构可以由可动而对连通部进行开闭的可动体、通过弹性变形而可以调整连通部的开度的部件、或通过膨胀·收缩而使连通部的开度可调整的部件等构成。另外,由开度调整机构对连通部的开度调整,可以手动进行,例如,也可以设置检测收容室内温度的温度检测器,对应于由该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自动进行控制。
另外,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充电器收容室及电池收容室只要通过连通部彼此连通即可,其形状或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因此,例如可以在一个收容箱主体内设置充电器收容室和电池收容室,也可以使两个收容室分别由单独的收容箱主体形成,将两个收容箱主体利用配管等连接。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度调整机构由在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内或电池收容室内可动的可动体构成,通过上述可动体的位置变化,调整上述连通部的连通开度。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只要通过可动体移动,使连通部的连通开度变位即可,可动体的结构或可动状态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动体可以在充电器收容室内滑动,也可以转动或上下移动。另外,也可以通过使充电器主体可动而使连通部的连通开度变位,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器成为本发明的可动体。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动体由在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内滑动的滑动部件构成。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可以将充电器固定在充电器收容室中,仅使滑动部件滑动,也可以将充电器固定在滑动部件上,使充电器与滑动部件一体地滑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动部件上固定上述充电器。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部件具有:开度调整部,其在滑动过程中调整上述连通部的连通开度;分隔壁部,其与上述导入口相对,并且位于该导入口和上述充电器之间;以及通风部,其设置在该分隔壁部上,将上述导入口侧与充电器侧连通,在上述通风部的附近设置冷却风扇,其从上述导入口吸入外部空气,并且经由上述通风部将该吸入的外部空气向上述充电器导入。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只要是在导入口与充电器之间设置分隔壁部,并经由设置在该分隔壁部的通风部吸入空气的结构即可,导入口、充电器、及分隔壁部彼此的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另外,分隔壁部可以将充电器收容室完全分隔为充电器侧和导入口侧,也可以局部分隔。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具有可以使空气从上述充电器侧向导入口侧流通的流通部,具有在上述滑动部件的滑动过程中,伴随上述流通部的连通开度减小而上述分隔壁部与导入口之间的空间增大的关系,至少在上述流通部的连通开度最小时,由上述通风部及流通部形成使从上述导入口吸入的外部空气在充电器收容室内循环的空气循环通路。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例如,流通部可以由使充电器收容室的充电器侧和导入口侧连通的专用配管构成,也可以由在分隔壁部上形成的孔构成。另外,例如也可以设置分隔壁部以在充电器侧和导入口侧之间维持间隙,由该间隙构成流通部。
无论是哪一种,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只要是在流通部的连通开度最小的情况下,经由通风部从导入口侧吸入空气,经由流通部使空气从充电器侧向导入口侧循环的结构即可。此外,空气循环通路可以至少在连通部的连通开度最小的情况下形成,也可以是在连通部的连通开度最大的情况下,使吸入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在充电器收容室内循环的结构。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通风部和导入口设置在彼此非正对的位置。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非正对的位置关系包含空气的一部分或全部非直线地从导入口向通风部导入,而是弯曲地被导入的关系。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及电池收容室由设置在收容箱主体内的分隔板分隔形成,上述导入口及排气口设置在上述收容箱主体的规定的一个表面上,并且,上述连通部位于与设有该导入口及排气口的表面相对的表面的附近。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及电池收容室由上述分隔板沿竖直方向分隔形成,并且,使收容充电器或电池中重量较大一个的收容室位于下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可以通过调整连通部的连通开度而调整冷却效率,所以可以使充电器及电池这二者,在通常的使用环境下充分冷却,并且防止低温环境下的过冷却。由此,可以使充电器及电池这二者对应于环境维持在最佳状态,并长期维持性能。
特别地,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因为仅使可动体可动,就可以调整连通部的连通开度,所以可以使构造简单化,并以低成本调整冷却效率。
特别地,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因为可以通过使可动体进行滑动动作调整连通部的连通开度,所以可以一边进一步实现构造的简单化和空间节省,一边调整冷却效率。
特别地,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因为充电器与滑动部件一体地滑动,所以可以防止充电器与滑动部件的干涉。
特别地,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因为分隔壁部位于充电器与导入口之间,所以即使水分从导入口进入,也可以这样保护充电器免受水分侵蚀。
特别地,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低温环境下,通过使冷却充电器的冷却风在充电器收容室内循环,从而可以将与外部空气相比较暖的空气作为冷却风,防止充电器的过冷却。另外,因为这时被送入电池收容室的冷却风减少,所以可以同时防止电池的过冷却。
特别地,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因为通风部和导入口设置在彼此非正对的位置,所以可以更可靠地保护充电器免受水分侵蚀。
特别地,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因为充电器及电池由收容箱主体单元化,所以向车辆的搭载容易,并且可以根据导入口与联通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冷却风最佳地循环。
特别地,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因为收容箱主体的重心降低,所以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垃圾收集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充电器及电池的安装构造的示意图,是表示通常的冷却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充电器及电池的安装构造的示意图,是表示使冷却效率降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3,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垃圾收集车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垃圾收集车1,将驾驶室2、垃圾收容箱3、及内置未图示的装载装置的垃圾投入箱4,按照从车辆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顺序,搭载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架上。
另外,在车架上,在垃圾收容箱3的下方支撑收容箱10,在该收容箱10内收容使装载装置动作或使垃圾投入箱4开闭等的作业设备的各致动器动作的装置。
图2是示意地表示收容箱10中收容的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图。如该图所示,收容箱10在收容箱主体11内收容充电器12及电池13。该充电器12与通过未图示的发动机的输出而发电的发电机连接,具有将由该发电机发电的电力储存在电池13中的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储存在电池13中的电力,作为用于使作业设备的各致动器动作的驱动力使用。
收容箱11具有上下分隔其内部空间的分隔板14,在该分隔板14的上方形成收容上述充电器12的充电器收容室15,在分隔板14的下方形成收容上述电池13的电池收容室16。但是,分隔板14的宽度(图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小于收容箱主体11的宽度(图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其结果是,在分隔板14的端面与收容箱主体11的表面11a之间形成由间隙构成的连通部17,通过该连通部17,将充电器收容室15及电池收容室16连通。
另外,在收容箱主体11上,在与上述表面11a相对的表面11b上设置导入口18及排气口19。导入口18向充电器收容室15开口,排气口19向电池收容室16开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与充电器12相比,电池13的重量较大,所以考虑车辆的行驶稳定性等,使电池收容室16位于充电器收容室15的下方。但是,在与电池13相比,充电器12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充电器收容室15位于电池收容室16的下方。
并且,在充电器收容室15中可自由滑动地设置滑动部件20。该滑动部件20由开度调整部20a和分隔壁部20b构成,它们由平板状部件构成,以大致90度弯曲,上述充电器12由螺栓等未图示的固定单元支撑在调整部20a或分隔壁部20b上。
开度调整部20a具有未图示的滑动机构,可以从图2所示的状态向图3所示的状态,相对于分隔板14而相对移动。由此,滑动部件20从表面11b侧向表面11a侧与充电器12一体地滑动。
另外,分隔壁部20b从开度调整部20a的表面11b侧的端面朝向上方以大致90度立起,与表面11b(导入口18)面对。即,分隔壁部20b位于导入口18和充电器12之间,在滑动部件20的滑动过程中,在分隔壁部20b与表面11b之间形成的空间增大或减小。但是,在滑动部件20上设置未图示的止动器,如图2所示,即使在分隔壁部20b距离表面11b最近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分隔壁部20b与表面11b之间维持空间。换言之,即使滑动部件20滑动,分隔壁部20b与表面11b也不接触,二者始终维持为非接触状态。
此外,具体如后所述,在分隔壁部20b的上方设置流通部21,其由间隙构成,该间隙总是将以该分隔壁部20b为边界的充电器12侧和导入口18侧连通。
并且,在分隔壁部20b上,在与导入口18非正对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在与导入口18相比为下方的位置,设置由通孔构成的通风部22。另外,在充电器12上,在其主体内一体地设置冷却风扇23,该冷却风扇23位于通风部22的附近位置。因此,如果驱动冷却风扇23,则空气经由导入口18被吸入收容箱主体11内,并且,该空气经由通风部22被导入充电器12的主体内,使该充电器冷却。
此外,在收容箱主体11上设置包覆导入口18及排气口19的防水罩24。该防水罩24,通过仅使下表面开口,成为使雨水等水分不会进入导入口18及排气口19中的结构。
下面,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垃圾收集车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常的环境下使用垃圾收集车的情况下,使滑动部件20及充电器12位于图2所示位置。在该状态下,分隔壁部20b与表面11b之间的空间维持为最小,并且连通部17的连通开度维持为最大。并且,如果在该状态下驱动冷却风扇23,则如图中由虚线表示的箭头所示,外部空气经由导入口18被吸入收容箱主体11内,并经由通风部22导入充电器12的主体内。如上所述,对充电器12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经由连通部17被导入电池收容室16,并且对电池13进行冷却,从排气口19排出。
另一方面,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垃圾收集车的情况下,使滑动部件20及充电器12位于图3所示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分隔壁部20b与表面11b间的空间最大,并且连通部17的连通开度最小,充电器收容室15与电池收容室16仅通过微小的间隙连通。并且,如果在该状态下驱动冷却风扇23,则如由图中虚线表示的箭头所示,外部空气经由导入口18被吸入收容箱主体11内,并且,经由通风部22被导入充电器12的主体内。
这时,连通部17因为被充电器12及开度调整部20a大致封闭,所以冷却充电器12的冷却风,基本都在充电器收容室15内循环。具体地说,冷却充电器12的冷却风如图中虚线所示,被导入充电器12的上方,并且经由连通部21,被导入在分隔壁部20b与表面11b之间形成的空间。按照这种方式被导入分隔壁部20b与表面11b之间的空间的冷却风,通过冷却风扇23,再次经由通风部22被吸入充电器12侧。
由此,在将连通部17的连通开度维持为最小的状态下,由连通部21和通风部22形成空气循环通路,利用在该空气循环通路中循环的冷却风,使充电器12冷却。将充电器12冷却后的冷却风,因为与空气相比温度较高,所以可以通过使该高温冷却风循环,防止充电器12的过冷却。但是,充电器收容室15并非完全封闭,冷却风的一部分会被导入电池收容室16。因此,与导入电池收容室16的空气量相当,总是将空气从导入口18吸入充电器收容室15内,使低温的空气与相对高温的循环空气混合,生成适当温度的冷却风。
此外,冷却风的温度调整,是通过调整连通部17的连通开度,而调整充电器收容室15内的循环空气量实现的。因此,如果设置可以使滑动部件20在多个位置静止的止动器,可以分段调整连通部17的连通开度,则可以将充电器12始终维持在最适当温度。但是,如果考虑这种调整作业的简易化,则优选其结构为,设置检测充电器12或充电器收容室15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并且,控制单元对应于检测到的温度,使致动器动作,使滑动部件20滑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一边使充电器12及电池13这二者在通常的使用环境下充分冷却,一边防止低温环境下的过冷却。由此,充电器12及电池13这二者可以对应于环境维持为最适当状态,并在长期内维持性能。另外,如上所述用于防止过冷却的控制,因为可以通过仅使滑动部件20滑动实现,所以也可以实现构造的简单化及低成本化。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防水罩24,使至导入口18的外部空气的流通方向和从导入口18至通风部22的外部空气的流通方向不同。由此,即使雨水或洗车时的清洁水等进入充电器收容室15内,也很难越过分隔壁部20b而到达充电器12。这种防水对策,如垃圾收集车这样对于洗车时使用高压清洁水的工作车辆特别有效。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的冷却构造应用于垃圾收集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垃圾收集车,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搭载作业设备的其他各种作业车辆或装卸运输车、以及乘用车等,具有充电器和电池的车辆。另外,电池储存的电力的用途并不特别限定,例如,电池储存的电力可以用于驱动作业设备的致动器,也可以是如混合动力车辆这种,用于车辆的推进力。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充电器收容室,其收容充电器;
导入口,其向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吸入外部空气;
电池收容室,其收容电池,并且经由连通部与上述充电器收容室连通;以及
排出口,其从上述电池收容室排出空气,
上述连通部设置开度调整机构,其调整上述充电器收容室与电池收容室之间的连通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度调整机构由在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内或电池收容室内可动的可动体构成,通过上述可动体的位置变化,调整上述连通部的连通开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体由在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内滑动的滑动部件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电器固定在上述滑动部件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部件具有:
开度调整部,其在滑动过程中调整上述连通部的连通开度;
分隔壁部,其与上述导入口相对,并且位于该导入口和上述充电器之间;以及
通风部,其设置在该分隔壁部上,将上述导入口侧与充电器侧连通,
在上述通风部的附近设置冷却风扇,其从上述导入口吸入外部空气,并且经由上述通风部将该吸入的外部空气向上述充电器引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具有可以使空气从上述充电器侧向导入口侧流通的流通部,
具有在上述滑动部件的滑动过程中,伴随上述流通部的连通开度减小而上述分隔壁部与导入口之间的空间增大的关系,
至少在上述流通部的连通开度最小时,由上述通风部及流通部形成使从上述导入口吸入的外部空气在充电器收容室内循环的空气循环通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风部和导入口设置在彼此非正对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及电池收容室由设置在收容箱主体内的分隔板分隔形成,
上述导入口及排气口设置在上述收容箱主体的规定的一个表面上,并且,上述连通部位于与设有该导入口及排气口的表面相对的表面的附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电器收容室及电池收容室由上述分隔板沿铅垂方向分隔形成,并且,使收容充电器或电池中重量较大一个的收容室位于下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收容箱主体上设置包覆道入口及排气口的防水罩。
CN2011103066929A 2010-10-12 2011-10-10 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 Pending CN1024422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0072A JP5567447B2 (ja) 2010-10-12 2010-10-12 車両の充電器及びバッテリ冷却構造
JP2010-230072 2010-10-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2202A true CN102442202A (zh) 2012-05-09

Family

ID=46005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66929A Pending CN102442202A (zh) 2010-10-12 2011-10-10 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67447B2 (zh)
CN (1) CN1024422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1042A (zh) * 2015-01-16 2016-07-27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载用电池
CN111212949A (zh) * 2018-09-20 2020-05-29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电动式建筑机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3974B2 (ja) * 2015-01-16 2019-02-06 株式会社Subaru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JP6864572B2 (ja) * 2017-06-29 2021-04-28 株式会社Subaru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KR102037131B1 (ko) * 2018-04-10 2019-11-26 주식회사 유테크 전동 킥보드 및 그 냉각 시스템
KR102379172B1 (ko) * 2020-12-24 2022-03-28 주식회사 국제상사 전동킥보드 컨트롤러 발열 방지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0535A (ja) * 1998-07-21 2000-02-08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冷却構造
JP2005318675A (ja) * 2004-04-27 2005-11-10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システム
JP4919102B2 (ja) * 2008-11-17 2012-04-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ユニットの冷却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1042A (zh) * 2015-01-16 2016-07-27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载用电池
CN111212949A (zh) * 2018-09-20 2020-05-29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电动式建筑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81879A (ja) 2012-04-26
JP5567447B2 (ja)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2202A (zh) 车辆的充电器及电池冷却构造
US9000724B2 (en) Vehicle battery cooling device
CN104025335B (zh) 电池壳体和车辆
CN102729789B (zh) 作业车辆
KR101252211B1 (ko) 차량용 고전압 배터리팩 장치
CN102582420B (zh) 具有冷却构造的高电压设备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
JP2008141945A (ja) 蓄電機構の冷却装置
CN102616109B (zh) 用于车辆中部件的冷却布置
CN214523309U (zh) 天窗系统和车辆
CN107914561B (zh) 机动车和蓄能器装置
CN104417320B (zh) 车辆
CN101687460A (zh) 蓄电池的冷却结构
KR20140041313A (ko) 작업차
US9893395B2 (en) Battery cooling structure
US20210257694A1 (en) Battery storag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13745985B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防洪配电柜
JP2010174592A (ja) 蓄電池収納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階段並びに建物
KR20210151933A (ko) 자동차용 냉각 장치
KR20220143632A (ko) 전력 배출, 배럴 임펠러형, 공압식 발전 및 저장 시스템 및 방법 (pebi 시스템)
CN111196182A (zh) 车辆热管理流控制总成和流控制方法
KR101360423B1 (ko) 전기차량용 배터리 열교환시스템
JP2007153053A (ja) 車両に搭載された電気機器の冷却装置
JPH11273982A (ja) キャパシタ冷却装置
EP2728661B1 (en) System for the ventilation of a vehicle battery compartment especially of an industrial vehicle
CN216761499U (zh) 换电仓以及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ffective date: 201305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24

Address after: Hyogo

Applicant after: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