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1356A - 离心式微流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微流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41356A CN102441356A CN2010105038543A CN201010503854A CN102441356A CN 102441356 A CN102441356 A CN 102441356A CN 2010105038543 A CN2010105038543 A CN 2010105038543A CN 201010503854 A CN201010503854 A CN 201010503854A CN 102441356 A CN102441356 A CN 1024413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ue
- capillary valve
- accumulator tank
- microfluidic device
- capill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包含有一本体、复数个储存槽、复数个流道以及复数个毛细管阀;该本体为一圆盘状碟片;每一储存槽成形在碟片上,并与相对应的流道相连通;而该等毛细管阀则设在该等流道与储存槽的衔接处。藉由该等毛细管阀设置于接近本体圆心处的位置,进而提高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增加转速的操作空间,以充分达到各毛细管阀能够依序释放流体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微流体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藉由离心力与表面张力于毛细管阀的相互作用而控制流体释放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与微机电技术的进步,对于生物分析与生医检测的应用也逐步朝微型化、高灵敏度、高精确度且快速自动化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微型综合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的概念于1990年代初期被提出。从样品前处理、化学反应、分析物分离与纯化,到分析物检测与数据分析等步骤,都能够于μTAS中进行,以成为一个完整的化学分析流程。而医学、药物、生物科技及环境监测的开发与成长,皆需要进行大量的化学分析以及相关的仪器及技术人员。然而,目前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倾向于一般大众也能操作的简便流程,且不受知识背景与仪器或场合的限制。为了因应此一趋势,则必须减少分析设备的体积,甚至便于携带,而操作使用也必须更简便,并能获得可靠结果。
由于μTAS因体积微小化而提供可携性,并且使用微电子元件,不仅运作上耗电量较低,甚至可以利用电池供电;而于μTAS进行化学分析时,样品或药剂的需求量也相对地大幅降低,减少样品或药剂可能因不易取得或来源短缺的问题,也能够减少试剂的消耗成本。在自动化的化学反应程序中,每道程序中物料的流速、流量、甚至是反应的时序,对于分析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μTAS可视为小型的批次式的化学程序,微流体技术则为其研究核心之一,此技术涵盖了阀门(valving)、混合(mixing)、定量(metering)、分流(splitting)和分离(separation)等流体功能(fluidic function)。
微流体的驱动方式有许多种,主要可分为机械式帮浦(mechanicalmicropumps)与非机械式帮浦(non-mechanical micropumps),前者包含有蠕动式帮浦、超音波帮浦或离心式帮浦等等,后者则包含有电力式帮浦、磁力式帮浦与重力式帮浦等等。以离心式帮浦为例,其经常应用于碟片式的微型分析系统,亦称为微流体碟片系统,微流体碟片系统便是藉由离心力驱动流体流动;而控制流体流动所使用的阀门则采用被动式(passive)的毛细管阀(capillary valve),其原理为利用毛细管压差(capillary pressure difference,或称Laplace pressure difference)阻止流体前进。藉由控制碟片的转速以产生适当大小的离心力与毛细管压力之间的相互平衡来控制流体前进,其中能够产生始能突破毛细管压力的离心力的转速,便称之为突破转速(burst frequency)。
关于微流体系统的毛细管阀,现今已发表许多相类似的技术,根据美国第6143248专利,其内容详细说明毛细管压力与毛细管阀和储存槽于微流体碟片的设置位置、几何形状以及表面特性有关,并利用相关原理达到流体定量输送的效果;而于相关学术文献中,Anderson等人于2001年利用电浆(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ICP)沉积技术,将疏水性材料沉积于微流道中的一小段区块,使该区块为疏水性表面,此种表面性质的变化将可形成阀门的效果,称之为疏水性阀门(hydrophobic valve)。Feng等人于2003年发表的文献中则指出,除了可利用形成自组成分子薄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的技术制作疏水性阀门,也利用流道的几何形状的改变,以产生阀门的效果;Cho等人于2004年提出圆形流道与矩形流道内毛细管的运作原理,并模拟不同渐扩角(60°、90°、120°)的毛细管阀,以实验印证由模拟结果预测的突破频率。Kwang等人于2006年发表的文献回顾也指出,毛细管阀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操作过程而成为广受欢迎的微流体控制方法,并进一步说明毛细管阀门可藉由改变微流道的几何形状及微流道的表面性质来达到流体流动的控制。
然而,上述专利及文献皆仅提出利用阀门形状及表面亲疏水性质提高离心力以突破阀门控制,以及阀门突破转速的预测,但皆未明确提出阀的位置,尤其是接近圆心位置,与其控制流体流动的效果的相关性。其次,现有技术的微流体系统,多半将微流道结构设置于碟片上距离圆心处半径较大的位置,因为在该处可设置较多的微流道,但此种流道设计将会使阀门的突破转速约低于2000RPM左右;由于每一阀门的突破转速为一分布范围而非一定值,若仅只有2000RPM的转速操作空间,将导致半径位置相近的阀门之间,其突破转速范围有相互重叠的现象,无法完全发挥流体依序释放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微流体碟片的毛细管阀设计不周,而导致不同储存槽的流体无法有效地依序释放,本发明设计出一种能够增加突破转速的操作空间,并使各阀门能够有效依序释放流体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包含:
一本体,其为一圆盘状碟片;
复数个储存槽,每一储存槽成型在本体上;
复数个流道,每一流道成型在本体上,并与相对应的储存槽相接;
复数个毛细管阀,每一毛细管阀设在相对应的流道上,且每一毛细管阀设在接近本体圆心处的位置,藉以提高各毛细管阀间的突破转速差距;
一上片,其设在本体之上,并贯穿成型有复数个通孔,该等通孔是相对应于该等储存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藉由将该等毛细管阀设在尽可能地往本体中心(即本体圆心)处。当毛细管阀越靠近本体圆心处,各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是可大幅提高,增加转速的操作空间,并且更有利于提升各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差距,使本发明能够完全发挥该等储存槽内的流体可依序释放的功效,以避免错误的依序释放顺序情形产生,使装置更加稳定。
其中,每一毛细管阀设在与本体圆心距离小于4cm的位置。
其中,该复数个流道包含有一主流道与至少一分支流道;该主流道是与该等分支流道相连通。
其中,该等储存槽包含有第一储存槽以及第二储存槽,其中第一储存槽位于主流道朝向本体圆心处的一端,并与主流道相连通;以及第二储存槽位于第一储存槽相对于圆心处的一侧并藉由分支流道与主流道的中段相连通;该等毛细管阀包括一设在主流道靠近第一储存槽的第一毛细管阀以及一设在该分支流道靠近第二储存槽的第二毛细管阀。
其中,第一毛细管阀的阀门宽度是小于第二毛细管阀的阀门宽度,藉以增加突破转速差异。
其中,该等储存槽包含有第一储存槽、第二储存槽、第三储存槽、第四储存槽与第五储存槽;第一储存槽位于主流道朝向本体圆心处的一端,并与主流道相连通;第五储存槽位于主流道远离于本体圆心处的一端,并与主流道相连通;第二、第三、第四储存槽位于第一储存槽与第五储存槽之间,且与相对应的分支流道相连通;进一步包含有第三毛细管阀、第四毛细管阀与第五毛细管阀;该等第三、四与五毛细管阀设在相对应的分支流道且靠近于相对应储存槽的位置。
其中,该第五储存槽为一检测槽或废液槽。
其中,本体以及上片可由高分子材料所组成。
其中,该高分子材料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环烯烃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
进一步而言,除了将该等毛细管阀设置于接近本体圆心处,将最靠近圆心的毛细管阀的阀门宽度减缩、或对该毛细管阀的内表面进行疏水改质,甚至可改变该毛细管阀的设置方向,也能够提高其突破转速;反之,将离圆心处最远的毛细管阀的宽度增大、且其内表面不做改质,则能够降低其突破转速。藉此,本发明可依据使用上的需求,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流体的依序释放效果更突出,实为一相当具有突破性的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毛细管压力与离心力于毛细管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片与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元件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毛细管阀的半径位置与突破转速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本体 10A本体
20主流道 20A主流道
21分支流道 30储存槽
31第一储存槽 32第二储存槽
33第三储存槽 34第四储存槽
35第五储存槽 40毛细管阀
41第一毛细管阀 41A第一毛细管阀
42第二毛细管阀 42A第二毛细管阀
43第三毛细管阀 43A第三毛细管阀
44第四毛细管阀 44A第四毛细管阀
50上片 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简要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利用离心力作为驱动流体的主要力量,微流体受到离心力的影响而流动;当微流体在流道中流动时,由于液体-气体-固体的介面自由能(Interface free energy)的改变,因此产生了表面张力的效应,由此可在藉由流道内表面的改质或几何结构变化的设计而产生被动式毛细管阀的效果。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主要决定于离心力(ΔPc)与毛细管压力(ΔPs)的平衡,在毛细管压力固定的情况下,离心力强弱便成为影响突破转速的关键。离心力的所造成的压力公式为:
ρ为流体密度,ω为角频率,ΔR为储存槽液面至毛细管阀液面的半径差值,为储存槽液面至毛细管阀液面的半径平均值,C为沾湿周长,γ为表面张力,θ为光碟表面接触角,A为流道面积。当离心力与毛细管力达平衡时,便可整理出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的关系式:
在以离心力作为驱动源的情况下,藉由改变平台的转速来改变微流体装置上不同径向位置的离心力,使样本流体突破毛细管阀的限制并导入流道中。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包含有一本体10、一主流道20、复数个分支流道21、复数个储存槽30、复数个毛细管阀40以及一上片50。
上述的本体10为一圆盘状碟片,其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环烯烃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或其他可替代材质所构成。
上述的主流道20与每一分支流道21内凹成型在本体10上,且每一分支流道延伸成型在主流道20的侧边并与该主流道20相连通。
上述的每一储存槽30内凹成型在本体10上,且可依据检测上的需求决定设置储存槽30的数目;而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包含有五个储存槽30,其分别为第一储存槽31、第二储存槽32、第三储存槽33、第四储存槽34与第五储存槽35;第一储存槽31位于主流道20朝向本体10圆心处的一端,且与主流道20的一端相连通,其在本体10的半径位置为该等储存槽31、32、33、34、35为最小者,亦即第一储存槽31相较于其余储存槽32、33、34、35而言,与本体10的圆心的距离最近,以下定义各构件的「半径位置」意指该构件与本体10的圆心的距离;第五储存槽35位于主流道20远离于本体10圆心处的一端,并且与主流道20另一端相连通;第二、第三、第四储存槽32、33、34则位于第一储存槽31与第五储存槽35之间,并分别与相对应的分支流道21相连通。请进一步参阅图2所示,其中位于主流道20尾端的第五储存槽35可依据不同使用需求作为检测槽或是废液槽。
此外,所述该主流道20、该等分支流道21以及该等储存槽31、32、33、34、35皆可经由微影蚀刻制程或其他可替代的方法形成于本体10上。
上述的每一毛细管阀40设在相对应的主流道20与分支流道21上;毛细管阀40的数目是根据检测上或制作上的需求,配合储存槽30的数目而设置;而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包含有四个毛细管阀40,根据其距离圆心由近至远分别为第一毛细管阀41、第二毛细管阀42、第三毛细管阀43、第四毛细管阀44;第一毛细管阀41设在主流道20与第一储存槽31的衔接处,第二、第三、第四毛细管阀42、43、44则分别设在第二、第三、第四储存槽32、33、34与相对应的分支流道21的衔接处;其中,每一毛细管阀41、42、43、44可藉由几何形状的改变、内表面疏水改质或是其他可替代的方式而产生阻止流体前进的效果;若该等毛细管阀41、42、43、44的内表面为亲水性表面,则可藉由扩大该等毛细管阀41、42、43、44的阀门宽度而提高突破转速;若该等毛细管阀41、42、43、44的内表面经过疏水改质而形成疏水性表面,则可藉由缩小该等毛细管阀41、42、43、44的阀门宽度而提高突破转速。
请进一步参阅图4所示,令该四个毛细管阀41、42、43、44的半径位置分别为r1、r2、r3与r4,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四个毛细管阀41、42、43、44的半径位置r1、r2、r3与r4均小于4cm。
请参阅图3所示,上述的上片50盖设在本体10之上,并且贯穿成型有复数个通孔51;该等通孔51是相对应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储存槽31、32、33、34;其中,该上片50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环烯烃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或其他可替代的材质所构成。
实施例
一、毛细管阀于本体的半径位置与突破转速之间的关系测定:
于本体10中,每0.5cm的半径位置便设置一毛细管阀40,而后每隔0.4cm皆再设置一毛细管阀40;每一毛细管阀30的阀门宽度为200μm的毛细管阀。图5为毛细管阀的半径位置与突破转速的关系图。依此结果可知,于半径位置较小的范围(0至1.5cm),各毛细管阀40的突破转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半径位置较大的范围(2.0至4.5cm),则该等毛细管阀40的突破转速之间的差异随着半径增加而逐渐减少,甚至有突破转速重叠的现象。
二、位于距离本体圆心处较近或较远的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的比较:
该四个毛细管阀41、42、43、44的半径位置及阀门宽度如表1所示,且该等流道20、21的深度皆为200μm;先将每一毛细管阀41、42、43、44的内表面利用奈米疏水剂作表面疏水改质,而后将约1.0至1.4μl的液体自该等通孔51注入于相对应的储存槽31、32、33、34内。本发明开始运作时,初始转速设为500rpm,加速度为100rpm/sec,之后每30秒增加50rpm,加速度为1000rpm/sec;若液体于某转速下30秒内突破毛细管阀41、42、43、44而流动于该些流道20、21中,则该转速即为该等毛细管阀41、42、43、44的突破转速。如表1所示的结果,对于相同的阀结构设计而言,第一毛细管阀41的突破转速提升2.5倍左右,而第一毛细管阀41与第二毛细管阀42的突破转速间隔提升4倍左右;其余毛细管阀42、43、44也都有相同的结果,显示半径位置较小的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较半径位置较大的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明显地提升。
表1不同半径下各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与半径位置的关系
若就现有技术的微流体装置的毛细管阀而言,其设计位置大多介于半径1.5cm至6cm之间。然而,半径越大的位置,则其离心力变化差异不大。举例而言,位于半径4cm及5cm的毛细管阀,于相同的转速下,离心力大小的比例约为4比5;由于离心力差异不大,在半径5cm毛细管阀内的流体突破时,在半径4cm的毛细管阀内的流体也常常同时随之突破;而同样相距1cm的两毛细管阀,如果把毛细管阀移至半径1cm及2cm位置,在相同的转速下,离心力大小的比例为2比1,在半径2cm毛细管阀内的流体突破时,在半径1cm毛细管阀内的流体则不至于突破。因此,对依序释放的设计而言,为了避免错误的释放顺序发生,各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间隔必须够大。
三、毛细管阀的阀门宽度、方向以及内表面性质与依序释放流体的功效的相关性:
请参照图6所示,其用以示范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并非限定本发明的形式;其中,第一毛细管阀41A与主流道之间进一步设有一支流道21A,该支流道包括一远端段以及一近端段,其中远端段与该第一毛细管阀41A直接连接,而近端段一端则与远端段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主流道相连接;该近端段与主流道方向呈非平行状态,更佳的亦可呈垂直状态,藉此可使已设在靠近本体10A圆心处的第一毛细管阀41A的突破转速更为提高;又如图6以及表1所示,该四个毛细管阀41A、42A、43A、44A中,第一毛细管阀41A的阀门宽度最窄,而第二毛细管阀42A的阀门宽度较第一毛细管阀41A为宽,并依此顺序类推,最远离本体10A圆心处的第四毛细管阀44A的阀门宽度为最宽;由于阀门宽度越窄则突破转速提高越多,反之则突破转速降低越多;藉由适度地调整该等毛细管阀41A、42A、43A、44A的阀门宽度,则能够使各毛细管阀41A、42A、43A、44A的突破转速差距增加。
此外,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半径位置越大(即越远离圆心),其相邻两毛细管阀的突破转速差距会越小;因此,对于水性溶液而言,相对接近本体10A圆心处的毛细管阀41A、42A、43A的内表面进行疏水改质,以提升其突破转速,同时最远离圆心的第四毛细管阀44A的内表面则不进行疏水改质,便可大幅拉开与其余毛细管阀41A、42A、43A的突破转速差距;对于疏水性溶液而言,反之亦然。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所设置的毛细管阀,其半径位置皆小于4cm,较现有技术更为接近本体的圆心处,亦即本发明的毛细管阀的半径位置较现有的毛细管阀的半径位置为小,本发明便能够有效控制流体能够依序释放;而利用调整毛细管阀的阀门宽度、方向以及表面疏水改质等方法,更能达到流体依序释放的功效的最佳化,进而充分发挥本发明于各式化学检测反应上的运用,确实相当具有其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有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其为一圆盘状碟片;
复数个储存槽,每一储存槽成型在本体上;
复数个流道,每一流道成型在本体上,并与相对应的储存槽相接;
复数个毛细管阀,每一毛细管阀设在相对应的流道上,且每一毛细管阀设在接近本体圆心处的位置,藉以提高各毛细管阀之间的突破转速差距;
一上片,其设在本体之上,并贯穿成型有复数个通孔,该等通孔是相对应于该等储存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毛细管阀设在与本体圆心距离小于4cm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流道包含有一主流道与至少一分支流道;该主流道与该等分支流道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等储存槽包含有第一储存槽以及第二储存槽,其中第一储存槽位于主流道朝向本体圆心处的一端,并与主流道相连通;以及第二储存槽位于第一储存槽相对于圆心处的一侧并与相对应的分支流道相连通;该等毛细管阀包括一设在主流道靠近第一储存槽的第一毛细管阀以及一设在该分支流道靠近第二储存槽的第二毛细管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阀的阀门宽度小于第二毛细管阀的阀门宽度,藉以增加突破转速的差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储存槽包含有第一储存槽、第二储存槽、第三储存槽、第四储存槽与第五储存槽;第一储存槽位于主流道朝向本体圆心处的一端,并与主流道相连通;第五储存槽位于主流道远离于本体圆心处的一端,并与主流道相连通;第二、第三、第四储存槽依序设在第一储存槽与第五储存槽间,且第二储存槽相邻于第一储存槽;每一储存槽与相对应的分支流道相连通;进一步包含有第三毛细管阀、第四毛细管阀;该等第三与第四毛细管阀设在相对应的分支流道上且靠近于相对应的储存槽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管阀的宽度小于第三毛细管阀,藉以增加突破转速的差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毛细管阀的宽度小于第四毛细管阀,藉以增加突破转速的差异。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阀的内表面进行疏水改质处理。
10.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毛细管阀的内表面进行疏水改质处理。
11.如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管阀与主流道之间进一步设有一支流道,该支流道包括一远端段以及一近端段,其中远端段是与该第一毛细管阀直接连接,而该近端段的一端与该远端段连接而另一端与主流道相连接,且该近端段与主流道方向呈非平行状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毛细管阀与主流道之间进一步设有一支流道,该支流道包括一远端段以及一近端段,其中远端段是与该第一毛细管阀直接连接,而该近端段一端与该远端段连接而另一端与主流道相连接,且该近端段与主流道方向呈非平行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管阀与主流道之间进一步设有一支流道,该支流道包括一远端段以及一近端段,其中远端段是与该第一毛细管阀直接连接,而该近端段一端与该远端段连接而另一端与主流道相连接,且该近端段与主流道方向呈非平行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管阀与主流道之间进一步设有一支流道,该支流道包括一远端段以及一近端段,其中远端段是与该第一毛细管阀直接连接,而该近端段一端与该远端段连接而另一端与主流道相连接,且该近端段与主流道方向呈垂直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管阀与主流道间进一步设有一支流道,该支流道包括一远端段以及一近端段,其中远端段是与该第一毛细管阀直接连接,而该近端段一端与该远端段连接而另一端与主流道相连接,且该近端段与主流道方向呈垂直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管阀与主流道之间进一步设有一支流道,该支流道包括一远端段以及一近端段,其中远端段是与该第一毛细管阀直接连接,而该近端段一端与该远端段连接而另一端与主流道相连接,且该近端段与主流道方向呈垂直状态。
17.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中该第五储存槽为一检测槽或废液槽。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五储存槽为一检测槽或废液槽。
19.如权利要求第10项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五储存槽为一检测槽或废液槽。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五储存槽为一检测槽或废液槽。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五储存槽为一检测槽或废液槽。
2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以及上片由高分子材料所组成。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以及上片由高分子材料所组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离心式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高分子材料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或环烯烃聚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503854 CN102441356B (zh) | 2010-10-12 | 2010-10-12 | 离心式微流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503854 CN102441356B (zh) | 2010-10-12 | 2010-10-12 | 离心式微流体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41356A true CN102441356A (zh) | 2012-05-09 |
CN102441356B CN102441356B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6004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0385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1356B (zh) | 2010-10-12 | 2010-10-12 | 离心式微流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41356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38267A (zh) * | 2012-10-08 | 2015-08-12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lal反应物质测试的向心微流体平台 |
CN105667852A (zh) * | 2014-11-20 | 2016-06-15 | 绍兴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试剂预包装装置 |
CN106311107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东北大学 | 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及连续合成Janus粒子的方法 |
CN108554466A (zh) * | 2018-03-01 | 2018-09-21 | 深圳韦尔达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微流控芯片的离心分离装置 |
CN108855258A (zh) * | 2017-05-05 | 2018-11-23 | 逢甲大学 | 微流体检验装置及其微流体控制方法 |
CN109030813A (zh) * | 2018-07-19 | 2018-12-18 |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微流控芯片、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
CN110214047A (zh) * | 2017-01-18 | 2019-09-06 | 精密纳米系统有限公司 | 微流体混合器中的低复杂性流量控制 |
CN114181825A (zh) * | 2021-11-29 | 2022-03-15 | 南昌大学 | 一种外加电场作用下微流控离心式挤压的细胞转染系统 |
CN114472090A (zh) * | 2022-02-10 | 2022-05-13 |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膜层生长设备及膜层生长方法 |
CN115074230A (zh) * | 2022-07-21 | 2022-09-20 | 北京泰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试剂控释模块、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检测装置 |
US11963306B2 (en) | 2017-07-26 | 2024-04-16 | Gebr. Schmid Gmbh |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60702A (en) * | 1989-01-17 | 1992-11-03 | Molecular Devices Corporation | Analyzer with improved rotor structure |
CN1208464A (zh) * | 1995-12-05 | 1999-02-17 | 盖默拉生物科学公司 | 利用向心加速度以激发具有自有资讯微型流态系统之中的液体运动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0078455A1 (en) * | 1999-06-22 | 2000-12-28 | Tecan Trading Ag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miniaturized in vitro amplification assays |
WO2005011830A2 (en) * | 2003-07-25 | 2005-02-10 | Nagaoka & Co., Ltd. | Fluidic circuits for sample preparation including bio-discs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
KR100754409B1 (ko) * | 2006-08-30 | 2007-08-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원심력을 이용한 자성비드 팩킹 유닛, 이를 구비한미세유동 장치 및 상기 미세유동 장치를 이용한 면역학적검정 방법 |
KR100818290B1 (ko) * | 2006-12-11 | 2008-03-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성분 분리 장치 및 성분 분리 방법 |
US20080252905A1 (en) * | 2007-04-16 | 2008-10-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entrifugal force 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 microfluidic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home position of the microfluidic device |
CN101522916A (zh) * | 2006-08-02 | 2009-09-02 | 柳在泉 | 薄膜化学分析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分析方法 |
-
2010
- 2010-10-12 CN CN 201010503854 patent/CN10244135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60702A (en) * | 1989-01-17 | 1992-11-03 | Molecular Devices Corporation | Analyzer with improved rotor structure |
CN1208464A (zh) * | 1995-12-05 | 1999-02-17 | 盖默拉生物科学公司 | 利用向心加速度以激发具有自有资讯微型流态系统之中的液体运动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0078455A1 (en) * | 1999-06-22 | 2000-12-28 | Tecan Trading Ag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miniaturized in vitro amplification assays |
WO2005011830A2 (en) * | 2003-07-25 | 2005-02-10 | Nagaoka & Co., Ltd. | Fluidic circuits for sample preparation including bio-discs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
CN101522916A (zh) * | 2006-08-02 | 2009-09-02 | 柳在泉 | 薄膜化学分析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分析方法 |
KR100754409B1 (ko) * | 2006-08-30 | 2007-08-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원심력을 이용한 자성비드 팩킹 유닛, 이를 구비한미세유동 장치 및 상기 미세유동 장치를 이용한 면역학적검정 방법 |
KR100818290B1 (ko) * | 2006-12-11 | 2008-03-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성분 분리 장치 및 성분 분리 방법 |
CN101201299A (zh) * | 2006-12-11 | 2008-06-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分离组分的装置和方法 |
US20080252905A1 (en) * | 2007-04-16 | 2008-10-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entrifugal force 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 microfluidic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home position of the microfluidic device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82505B2 (en) | 2012-10-08 | 2018-09-2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Centripetal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LAL-reactive substances testing |
US11422133B2 (en) | 2012-10-08 | 2022-08-23 | Bl Technologies, Inc. | Centripetal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LAL reactive substances testing |
US10451622B2 (en) | 2012-10-08 | 2019-10-22 | Bl Technologies, Inc. | Centripetal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LAL reactive substances testing |
US9678079B2 (en) | 2012-10-08 | 2017-06-1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icrofluidic LAL-reactive substances t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9880166B2 (en) | 2012-10-08 | 2018-01-30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ensitive and rapi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low levels of LAL-reactive substances |
CN104838267A (zh) * | 2012-10-08 | 2015-08-12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lal反应物质测试的向心微流体平台 |
US10302642B2 (en) | 2012-10-08 | 2019-05-28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ensitive and rapi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low levels of LAL-reactive substances |
US10352934B2 (en) | 2012-10-08 | 2019-07-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Preloaded test substrates for testing LAL-reactive substances, methods of use, and methods of making |
CN105667852A (zh) * | 2014-11-20 | 2016-06-15 | 绍兴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试剂预包装装置 |
CN106311107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东北大学 | 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及连续合成Janus粒子的方法 |
CN110214047A (zh) * | 2017-01-18 | 2019-09-06 | 精密纳米系统有限公司 | 微流体混合器中的低复杂性流量控制 |
CN108855258A (zh) * | 2017-05-05 | 2018-11-23 | 逢甲大学 | 微流体检验装置及其微流体控制方法 |
CN108855258B (zh) * | 2017-05-05 | 2021-02-09 | 逢甲大学 | 微流体检验装置及其微流体控制方法 |
US11963306B2 (en) | 2017-07-26 | 2024-04-16 | Gebr. Schmid Gmbh |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CN108554466A (zh) * | 2018-03-01 | 2018-09-21 | 深圳韦尔达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微流控芯片的离心分离装置 |
CN109030813A (zh) * | 2018-07-19 | 2018-12-18 |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微流控芯片、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
CN114181825A (zh) * | 2021-11-29 | 2022-03-15 | 南昌大学 | 一种外加电场作用下微流控离心式挤压的细胞转染系统 |
CN114181825B (zh) * | 2021-11-29 | 2024-05-03 | 南昌大学 | 一种外加电场作用下微流控离心式挤压的细胞转染系统 |
CN114472090A (zh) * | 2022-02-10 | 2022-05-13 |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膜层生长设备及膜层生长方法 |
CN115074230A (zh) * | 2022-07-21 | 2022-09-20 | 北京泰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试剂控释模块、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检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41356B (zh) | 2013-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41356B (zh) | 离心式微流体装置 | |
Olanrewaju et al. | Capillary microfluidics in microchannels: from microfluidic networks to capillaric circuits | |
EP2384242B1 (en) | Analytical rotors and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biological fluids | |
US8916112B2 (en) | Liquid distribution and metering | |
EP1874677B1 (en) | Microfluidic device with meander | |
KR100843339B1 (ko) | 혈액 중의 혈장 분리를 위하여 마이크로채널을 이용한혈장분리기 및 이에 의한 혈장분리방법 | |
EP1874674B1 (en) | Liquid plugs | |
US20080101993A1 (en) | Microfluidic device with serial valve | |
TW200909338A (en) | Autonomous microfluidic apparatus | |
US8470263B2 (en) | Microfluidic device | |
US20140287524A1 (en) | Microfluid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AU2012278872A2 (en) | Centrifugal microfluidic platform | |
US20060263265A1 (en) | Blood micro-separator | |
WO2015150742A1 (en) | Fluid delivery | |
Ukita et al. | Stacked centrifugal microfluidic device with three-dimensional microchannel networks and multifunctional capillary bundle structures for immunoassay | |
Attia et al. | Integration of functionality into polymer-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s produced by high-volume micro-moulding techniques | |
US20080286156A1 (en) | Upward Microconduits | |
US7947235B2 (en) | Microfluidic device with finger valves | |
WO2006110097A1 (en) | Separation structure | |
JP2013509578A (ja) | 異種アッセイの洗浄方法及び装置としてのサイフォン吸引 | |
TWI414349B (zh) | Centrifugal microfluidic device | |
Olanrewaju | 3D-Printed Capillaric Circuits for Autonomous Liquid Delivery | |
Xu | Study of point-of-care microfluidic pumping and blood sample preparation | |
TWM273348U (en) | Micro-separator for human blood | |
Kim et al. | Droplets Generation Method for Water-in-Oil State in the Polydimethylsiloxane Microchannel with Groov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