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8320B -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8320B
CN102438320B CN201010298953.2A CN201010298953A CN102438320B CN 102438320 B CN102438320 B CN 102438320B CN 201010298953 A CN201010298953 A CN 201010298953A CN 102438320 B CN102438320 B CN 102438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carrier
carrier aggregation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89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8320A (zh
Inventor
邱海杰
赵锐
宋月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0102989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8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8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8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8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8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相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相对应的终端设备是否存在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并在存在该问题时,通过相应的策略对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从而,避免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的出现,提升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的灵活性,保证了向下兼容性和系统性能,不会因为与直流载波的位置冲突而带来信息的丢失。

Description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Rel-8下行载波信道带宽的结构示意图。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Rel-8下行载波中有一个额外的空子载波(不承载任何信息)被插入到下行有用子载波的中间。
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实际终端设备的接收机设计时可能是直接下变频,而在下变频后,中央载波为直流载波,其上面的信息将丢失,因此,中央载波如果不成在任何信息,则可以避免相应的信息丢失。
LTE-A中为了支持更高的传输带宽、传输速率使用载波聚合技术。载波聚合即通过将两个或是更多的成员载波组合在一起传输,来达到更高的传输带宽,提升频谱效率。
所谓连续载波聚合即将多个载波连续的聚合在一起,聚合带宽内的每个载波称为成员载波,在Rel-10中,要求每个成员载波都必须是能够向下兼容Rel-8的载波,其信道带宽配置满足Rel-8的定义。
在Rel-10连续载波聚合时,在相同的连续载波聚合带宽内,可以有多种成员载波带宽组合和部署方案,按照成员载波相对于聚合信道中央是否对称,可以分为对称载波聚合和非对称载波聚合两种方式。
如图2A所示,对于30MHz的聚合带宽,可以通过15MHz+15MHz的方式进行聚合,该方式为对称聚合方式,如果采用10MHz+20MHz的方式进行聚合,则其聚合带宽是非对称的。
如图2B所示,对于40MHz的聚合带宽,可以部署两个20MHz的载波,这时候,成员载波相对信道中央是对称的。
如图2C所示,对于50MHz的聚合带宽假设选择20MHz、20MHz、10MHz的3个成员载波进行载波聚合,可以有对称和非对称载波聚合方式。
与Rel-8一致,在LTE-A也同样存在直流载波部署的问题,即对于聚合带宽的中央载波在下变频后其为直流子载波,该位置如果为有用子载波的话,在接收机该子载波位置的传输信息将会丢失。
为了保证接收机不受直流载波部署的影响,首先,每个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中央载波(图2A至图2C中的细虚线)要插入空子载波,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成员载波对Rel-8终端的向下兼容性。
在聚合信道带宽的中央载波位置(图2A至图2C中的粗虚线),对于对称的载波聚合方式,由于中央载波落在成员载波的中间保护带或是成员载波的中央空载波上,因此,对于终端接收不会带来影响。但是,对于非对称的载波部署方式,由于聚合带宽中央载波落在成员载波的子载波上,将会导致在该成员载波,该子载波位置上的信息在接收端会丢失,从而,也就导致了接收数据的损失。
以图2C所示的50MHz的聚合带宽为例,对于非对称的部署方式,中央载波落在成员载波二的有用子载波上,将会导致接收机性能的损失。
综上所述,由于直流载波的问题,将会对非对称载波聚合部署方式带来影响。
针对非对称带宽载波部署带来的直流载频问题,当前有如下解决方案:
方案1、限制载波聚合部署方式,排除非对称的载波聚合方式;
方案2、不限制载波聚合方式,允许数据丢失、性能损失;
方案3、修改RAN1规范,允许在载波的任意位置插入空载波。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现有的方案1,限制载波聚合方式影响了网络部署载波聚合的灵活性,实际对于非对称载波聚合方式是由需求和应用的;
对于现有的方案2,允许数据丢失可能会导致整个资源块的数据丢失从而影响系统的总体性能;
对于现有的方案3,由于部署场景很多,任意位置的空子载波插入将会增加规范定义的复杂度,增加信令开销,同时由于Rel-8终端对于该位置是无法获知,将影响向下兼容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解决方案是以功能限制、性能损失或系统复杂化为代价来解决上述问题,或对业务实现效果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解决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而导致信息丢失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是否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预设的处理策略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处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情况下的处理策略;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是否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处理策略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相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相对应的终端设备是否存在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并在存在该问题时,通过相应的策略对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从而,避免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的出现,提升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的灵活性,保证了向下兼容性和系统性能,不会因为与直流载波的位置冲突而带来信息的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Rel-8下行载波信道带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连续载波聚合载波的部署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多载波聚合技术是LTE-A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连续载波聚合时,需要考虑到如何进行载波部署。
在连续载波聚合时,如果出现非对称带宽聚合,将会出现与直流载波相冲突而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影响载波的向下兼容性。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通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该终端设备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是否存在与直流载波位置的冲突风险,如果存在,则根据相应的策略调整下行调度信息,避免冲突的发生,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
网络侧设备确定当前的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并获取终端设备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
网络侧设备根据当前的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和终端设备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
步骤S302、网络侧设备根据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是否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如果网络侧设备根据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为非对称聚合方式,则判断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即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303;
如果网络侧设备根据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为对称聚合方式,则判断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不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即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304。
步骤S303、网络侧设备根据预设的处理策略对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本步骤中具体的处理策略包括以下两种:
策略一、调整下行信息的发送策略,使会与直流载波发生冲突的位置不传输下行信息。
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确定聚合带宽的中央载波的位置,通过网络侧设备(如基站)的合理资源调度,来保证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块或是资源块组不被调度给会产生冲突的终端设备。
具体的处理过程为:
(1)网络侧设备根据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首先,网络侧设备根据载波聚合部署信息中所包括的成员载波信息和成员载波之间的空间信息,确定中央载波在当前聚合带宽中所对应的子载波位置。
然后,网络侧设备根据中央载波在当前聚合带宽中所对应的子载波位置,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中的位置信息。
其中,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中的位置信息,可以具体为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中所对应的PRB信息,或者其他能够表示中央载波在聚合带宽中的准确位置的信息,具体的位置信息类型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网络侧设备根据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的类型和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下行调度信息。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根据LTE中下行物理资源依据传输的下行信息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物理传输信道,各种物理传输信道的资源映射方式不同,在下行物理资源中的位置也不同,根据下行信息的类型,本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多种情况:
情况一、下行数据信息
这样的信息通常通过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传输。
在LTE Rel-8/9中,PDSCH的资源调度存在以下三种方案:
A、资源分配类型一、基本分配单元是资源块组(Resources Block Group,RBG),资源指示采用比特映射实现。
此种方案下,基站可以使用Bitmap(比特映射)指示分配给被调度终端设备的RBG。在这里,RBG是一组连续分布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sBlock,PRB)。资源块组的大小(P)是系统带宽的函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资源块大小配置关系表
B、资源分配类型二、基本分配单元是PRB,本资源分配类型也采用Bitmap来指示资源,与资源分配类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资源分配类型二可以寻址的精度为PRB,而不再是RBG。
C、资源分配类型三、基本分配单元是虚拟资源块(Virtual ResourcesBlock,VRB),本资源分配类型用于指示一组连续的VRB分配。
基于上述说明,网络侧设备需要为终端设备配置包含资源映射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通过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块或资源块组之外的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息。
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资源映射信息(如Bitmap)指示传输下行数据信息的载波信息,其中,可以直接将中央载波置空,即不通过该中央载波传输任何下行数据信息,这样处理后,即使中央载波在下变频后变为直流载波,也不会有任何的下行数据信息会损失。
情况二、CFI(Control Format Indicator,控制格式指示)
这样的信息通常通过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进行传输,在PCFICH中,具体的资源映射与小区ID(小区标识)相关。
网络侧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包含小区标识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通过与小区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CFI。
其中,小区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为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之外的资源。
即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配置承载CFI的资源对应的小区ID,调度其物理资源,从而,通过非中央载波的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CFI,避免与直流载波发生冲突。
情况三、HI(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
这样的信息通常通过PHICH(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进行传输,在PHICH中,具体的资源映射与资源组标识信息相关。
网络侧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包含资源组标识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通过PHICH中与资源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HI信息。
其中,PHICH中与资源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为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之外的资源。
即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配置承载HI的资源对应的资源组标识信息,调度其物理资源,从而,通过非中央载波的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HI,避免与直流载波发生冲突。
情况四、CRS(Cell Reference Signal,小区参考信号)或DRS(DedicatedReference Signal,专用参考信号)
这样的信息通常通过整个物理下行资源进行传输,考虑一个子载波的影响对接收信号的测量、信道估计影响不大,因此,如果系统可以容许该冲突,则不进行特殊处理,相反,如果系统不能容许该冲突,也可以通过调整调度相应的物理资源,从而,通过非中央载波的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CRS或DRS,避免与直流载波发生冲突。
情况五、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
这样的信息通常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传输,在PDCCH中,逻辑资源和一定的PDCCH候选集合相关,同时,需要进行资源块的交织。
如果需要避免直流载波与DCI发送冲突,可以通过调整PDCCH的候选集合,从而用调整后的PDCCH候选集合相关的逻辑资源进行DCI传输,来避免与直流载波冲突。
在实际的应用中,考虑到PDCCH的码率一般比较低,同时,与直流载波发生冲突的只有一个资源单元,因此,对终端设备的接收机性能影响不大,如果系统能够承受这样的性能影响,可以容许该冲突。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样的冲突所带来的影响高于系统承受的范围,也可以通过提高DCI传输的CCE聚合等级(如限定采用聚合等级为4或8),提高其容错能力,降低冲突时带来的影响。
具体应用上述哪种处理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情况六、广播信息或同步信号
其中,广播信息通过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进行传输,在PBCH中,所承载广播信息分配在频域的中间72个子载波中,与此相类似的,同步信号同样也分配在频域的中间72个子载波中。
考虑到同步信号或广播信号分配在成员载波的信道中央72个子载波,因此,不会与直流载波冲突,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上述的各种情况,按照下行信息的具体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具体下行信息类型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策略二、限制会与直流载波发生冲突的终端设备对下行信息的接收,将非对称聚合方式虚拟为对称聚合方式后,调整发送给具有相应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的其他终端设备。
在此种情况下,网络侧设备首先放弃向存在冲突风险的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然后,将非对称聚合方式虚拟为对称聚合方式,并为具有与对称聚合方式的带宽相对应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
具体的,将非对称聚合方式虚拟为对称聚合方式的处理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通常,可以由网络侧设备通过虚拟的方式,增大非对称聚合方式下所包含的一个或多个成员载波的带宽,使当前的非对称聚合方式成为对称聚合方式。
步骤S304、网络侧设备按照现有的策略为该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以使该终端设备按照对称聚合方式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下行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相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相对应的终端设备是否存在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并在存在该问题时,通过相应的策略对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从而,避免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的出现,提升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的灵活性,保证了向下兼容性和系统性能,不会因为与直流载波的位置冲突而带来信息的丢失。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于前述的策略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相应的过程说明:
实施例一、设定当前系统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30MHz(具体的配置组成为10MHz+20MHz)。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假设边缘保护带是对称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10MHz的成员载波1中包括600个子载波和1个空子载波(即成员载波1的中央载波),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20MHz的成员载波2中包括1200个子载波和1个空子载波(即成员载波2的中央载波),成员载波1和成员载波2之间的空余子载波数位为19。
基于上述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相应的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基站获取当前下行聚合带宽配置包括信道带宽为10MHz和20MHz的两个成员载波。
基站根据上述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确定当前可支持的终端接收机带宽包含10MHz,20MHz和30MHz三种情况。
由于存在包含空子载波的10MHz和20MHz的两个成员载波,所以,对于接收机聚合带宽为10MHz或20MHz的终端设备,没有直流载波冲突问题;但是,对于接收机聚合带宽为30MHz的终端设备,当前配置是非对称的。
基于上述判断,基站根据下行聚合带宽配置,只需要计算下行聚合带宽为30MHz的情况下的中央载波所在的位置。
基于如图4所示的配置信息,对于下行聚合带宽为30MHz的情况下的中央载波的具体计算流程如下:
(1)确定下行聚合带宽内的子载波总数量。
(600+1)+19+(1200+1)=1821
(2)确定中央载波所在子载波在整个下行聚合带宽中所对应的序号。
ceil(1821÷2)=911
由于成员载波1中,在包括空子载波的情况下,一共只有601个子载波,所以,911的序号所对应的子载波肯定位于成员载波2中。
(3)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2中的位置。
911-(600+1)-19=291
(4)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2的PRB位置。
ceil(291/12)=25
即最终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2的第25个PRB上。
最后,基站根据直流载波所在位置,判断与何种下行信息冲突,同时,采用前述的步骤S303中所说明的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下行调度信息配置,避免冲突。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可以确定,对于如图4所示的下行载波聚合配置下的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时,基站避免调度成员载波2的第25个PRB或RBG为该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实施例二、设定当前系统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50MHz(具体的配置组成为20MHz+10MHz+20MHz)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假设边缘保护带是对称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20MHz的成员载波1中包括1200个子载波和1个空子载波(即成员载波1的中央载波),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10MHz的成员载波2中包括600个子载波和1个空子载波(即成员载波2的中央载波),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20MHz的成员载波3中包括1200个子载波和1个空子载波(即成员载波3的中央载波),成员载波1和成员载波2之间,以及成员载波2和成员载波3之间的空余子载波数位均为19。
基于上述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相应的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基站获取当前下行聚合带宽配置包括信道带宽为20MH、10MHz、20MHz的三个成员载波的配置。
基站根据上述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确定当前可支持的终端接收机带宽包含10MHz,20MHz,30MHz和50MHz四种情况。
由于存在包含空子载波的10MHz和20MHz的两个成员载波,所以,对于接收机聚合带宽为10MHz或20MHz的终端设备,没有直流载波冲突问题;而对于接收机聚合带宽为50MHz或20MHz的终端设备,可以看出当前的据和载波配置是对称的,因此也没有影响;但是,对于接收机聚合带宽为30MHz的终端设备,当前配置是非对称的,因此,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考虑通过调度避免直流载波与数据的冲突。
基于如图5所示的配置信息,对于下行聚合带宽为30MHz的情况下的中央载波的具体计算流程如下。
根据下行聚合带宽为30MHz所占用的成员载波的差别,相应的计算过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A、如果调度给终端设备的30MHz的下行聚合载波带宽所对应的成员载波为成员载波1和成员载波2(20MHz+10MHz),则具体计算流程如下:
(1)确定下行聚合带宽内的子载波总数量。
(1200+1)+19+(600+1)=1821
(2)确定中央载波所在子载波在整个下行聚合带宽中所对应的序号。
ceil(1821÷2)=911
由于成员载波1中,在包括空子载波的情况下,一共有1201个子载波,所以,911的序号所对应的子载波肯定位于成员载波1中。
(3)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1中的位置即为911。
(4)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1的PRB位置。
ceil(911/12)=76
即最终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1的第76个PRB上。
B、如果调度给终端设备的30MHz的下行聚合载波带宽所对应的成员载波为成员载波2和成员载波3(10MHz+20MHz),则具体计算流程如下:
(1)确定下行聚合带宽内的子载波总数量。
(600+1)+19+(1200+1)=1821
(2)确定中央载波所在子载波在整个下行聚合带宽中所对应的序号。
ceil(1821÷2)=911
由于成员载波2中,在包括空子载波的情况下,一共只有601个子载波,所以,911的序号所对应的子载波肯定位于成员载波3中。
(3)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3中的位置。
911-(600+1)-19=291
(4)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3的PRB位置。
ceil(291/12)=25
即最终确定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3的第25个PRB上。
最后,基站根据直流载波所在位置,判断与何种下行信息冲突,同时,采用前述的步骤S303中所说明的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下行调度信息配置,避免冲突。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可以确定,对于如图5所示的下行载波聚合配置,如果基站需要对接收机聚合带宽为30MHz的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需要根据所占用的成员载波配置,避免调度成员载波1的第76个或成员载波3的第25各PRB或BRG为该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对于前述的策略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相应的过程说明:
对于此种策略,主要思想在于如果基站调度的下行聚合带宽是非对称的,那么,可以通过限定终端设备的下行聚合带宽处理能力来避免直流载频的冲突。
一方面,放弃为接收机能力对应了非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的终端设备下发该非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的下行信息,同时,基站将该非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虚拟为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并为接收机能力对应了该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的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使该终端设备已接收虚拟后的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所承载的下行信息。
其中,具体的将非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虚拟为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的实现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设置包括多种,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场景对其中的集中进行说明:
实现方法一、如果当前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A+B[MHz]的两成员载波的组合,其中,A≠B,且A>B,所以,该聚合带宽配置为非对称聚合带宽配置,这种情况下,基站放弃将A+B非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调度给具有A+B非对称聚合带宽接收能力的终端设备,而是将A+B的非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虚拟为A+A的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并将A+A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调度给具有A+A对称聚合带宽接收能力的终端设备,同时,要求该终端设备按照A+A的接收机能力来接收该配置下的下行信息。
实施例三、设定当前系统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30MHz(具体的配置组成为20MHz+10MHz)。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
在此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将原20MHz+10MHz的非对称下行聚合载波配置虚拟为20MHz+20MHz的对称下行聚合载波配置,同时,要求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处理能力为20MHz+20MHz,并且在当前的下行调度信息中要求接收机处理能力为20MHz+20MHz的终端设备来接收信号,这样,终端设备下变频时直流载波落在两个成员载波的中央,避免了与直流载波之间的冲突。
与此相类似的,对于B+A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也可以按照相似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不再重复说明。
实现方法二、如果当前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A+B+B[MHz]的两成员载波的组合,其中,A≠B,且A>B,所以,该聚合带宽配置为非对称聚合带宽配置,这种情况下,基站放弃将A+B+B非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调度给具有A+B+B非对称聚合带宽接收能力的终端设备,而是将A+B+B的非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虚拟为A+B+A的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并将A+B+A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调度给具有A+B+A对称聚合带宽接收能力的终端设备,同时,要求该终端设备按照A+B+A的接收机能力来接收该配置下的下行信息。
实施例四、设定当前系统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40MHz(具体的配置组成为20MHz+10MHz+10MHz)。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
在此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将原20MHz+10MHz+10MHz的非对称下行聚合载波配置虚拟为20MHz+10MHz+20MHz的对称下行聚合载波配置,同时,要求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处理能力为20MHz+10MHz+20MHz,并且在当前的下行调度信息中要求接收机处理能力为20MHz+10MHz+20MHz的终端设备来接收信号,这样,终端设备下变频时直流载波落在两个成员载波的中央,避免了与直流载波之间的冲突。
与此相类似的,对于B+B+A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也可以按照相似的处理过程进行处理,不再重复说明。
实现方法三、如果当前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A+B+C[MHz]的两成员载波的组合,其中,A≠B≠C,且A>B,A>C,所以,该聚合带宽配置为非对称聚合带宽配置,这种情况下,基站放弃将A+B+C非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调度给具有A+B+C非对称聚合带宽接收能力的终端设备,而是将A+B+C的非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虚拟为A+B+A的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并将A+B+A对称下行聚合带宽配置调度给具有A+B+A对称聚合带宽接收能力的终端设备,同时,要求该终端设备按照A+B+A的接收机能力来接收该配置下的下行信息。
实施例五、设定当前系统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为45MHz(具体的配置组成为20MHz+10MHz+15MHz)。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下行聚合带宽配置的示意图。
在此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将原20MHz+10MHz+15MHz的非对称下行聚合载波配置虚拟为20MHz+10MHz+20MHz的对称下行聚合载波配置,同时,要求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处理能力为20MHz+10MHz+20MHz,并且在当前的下行调度信息中要求接收机处理能力为20MHz+10MHz+20MHz的终端设备来接收信号,这样,终端设备下变频时直流载波落在两个成员载波的中央,避免了与直流载波之间的冲突。
通过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具体的将非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虚拟为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的实现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应用上述哪种方式根据实际场景需要进行调整,同时,其他能够达到将非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虚拟为对称下行载波带宽配置的实现方法也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相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相对应的终端设备是否存在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并在存在该问题时,通过相应的策略对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从而,避免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的出现,提升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的灵活性,保证了向下兼容性和系统性能,不会因为与直流载波的位置冲突而带来信息的丢失。
为了实现上述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
设置模块91,用于设置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情况下的处理策略。
具体的处理策略包括前述的步骤S303中的策略一和策略二,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确定模块92,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的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并获取终端设备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
根据当前的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和终端设备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
判断模块93,用于根据确定模块92所确定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是否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具体用于:
在根据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为对称聚合方式时,判断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不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在根据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为非对称聚合方式时,判断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配置模块94,用于在判断模块9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设置模块91所设置的处理策略对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处理,具体用于:
根据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的类型和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下行调度信息;或,
放弃向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将非对称聚合方式虚拟为对称聚合方式,并为具有与对称聚合方式的带宽相对应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
上述的配置模块94的具体配置方式包括签署的步骤S303中的各种情况,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具体应用的配置策略的内容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相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相对应的终端设备是否存在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并在存在该问题时,通过相应的策略对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从而,避免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问题的出现,提升了载波聚合传输方式的灵活性,保证了向下兼容性和系统性能,不会因为与直流载波的位置冲突而带来信息的丢失。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是否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预设的处理策略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处理;
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是否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为对称聚合方式,则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不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如果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为非对称聚合方式,则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预设的处理策略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处理,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的类型和所述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下行调度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按照对称聚合方式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下行信息;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放弃向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将所述非对称聚合方式虚拟为对称聚合方式,并为具有与所述对称聚合方式的带宽相对应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具体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当前的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的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和所述终端设备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中所包括的成员载波信息和成员载波之间的空间信息,确定所述中央载波在当前聚合带宽中所对应的子载波位置;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中央载波在当前聚合带宽中所对应的子载波位置,确定所述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中的位置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中的位置信息,具体为:
所述中央载波在成员载波中所对应的PRB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的类型和所述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下行调度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为数据信息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包含资源映射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通过所述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块或资源块组之外的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信息;
当所述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为控制格式指示CFI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包含小区标识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通过与所述小区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CFI,其中,所述小区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为所述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之外的资源;
当所述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信息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包含资源组标识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通过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中与所述资源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HARQ指示信息,其中,所述PHICH中与所述资源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为所述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之外的资源;
当所述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为小区参考信号CRS或专用参考信号DRS,且系统不允许CRS或DRS所在的载波与直流载波发生冲突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包含小区标识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通过与所述小区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CRS或DRS,其中,所述小区标识信息相对应的资源为所述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之外的资源;
当所述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且系统不允许DCI所在的载波与直流载波发生冲突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包含下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调整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通过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资源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DCI,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资源为所述中央载波所在的资源之外的资源,或,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包含DCI传输的CCE聚合等级的调整信息的下行调度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整CCE聚合等级的DCI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非对称聚合方式虚拟为对称聚合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虚拟的方式,增大所述非对称聚合方式下所包含的一个或多个成员载波的带宽,使当前的所述非对称聚合方式成为对称聚合方式。
7.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的情况下的处理策略;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是否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设置模块所设置的处理策略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处理;
其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在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为对称聚合方式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不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在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为非对称聚合方式时,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载波聚合传输方式会与直流载波位置相冲突;
其中,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载波聚合部署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需要发送的下行信息的类型和所述中央载波的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下行调度信息;或,
放弃向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将所述非对称聚合方式虚拟为对称聚合方式,并为具有与所述对称聚合方式的带宽相对应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配置下行调度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的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
根据所述当前的连续载波聚合方式和所述终端设备的连续聚合带宽能力,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对应的载波聚合部署信息。
CN201010298953.2A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438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8953.2A CN102438320B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8953.2A CN102438320B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8320A CN102438320A (zh) 2012-05-02
CN102438320B true CN102438320B (zh) 2015-03-11

Family

ID=45986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8953.2A Active CN102438320B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83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7662B (zh) * 2010-09-30 2014-10-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载波通信系统子载波配置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102448176B (zh) * 2010-09-30 2015-10-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资源调度设备
CN104684027A (zh) * 2013-11-28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带宽的分配方法、装置及演进型基站
CN106900061B (zh) * 2015-12-21 202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9391378B (zh) * 2017-08-11 202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160055B2 (en) 2018-04-10 2021-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of direct current (DC) tone location
CN111819810B (zh) * 2019-01-28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载波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683A (zh) * 2009-06-19 2009-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时的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765184A (zh) * 2008-12-23 2010-06-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下行控制信道调度载波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CN101828369A (zh) * 2008-07-07 2010-09-0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ofdm系统中藉保护子载波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369A (zh) * 2008-07-07 2010-09-0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ofdm系统中藉保护子载波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CN101765184A (zh) * 2008-12-23 2010-06-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下行控制信道调度载波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CN101594683A (zh) * 2009-06-19 2009-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时的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8320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946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US10985886B2 (en) Downlink channel decoding method, downlin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2438320B (zh)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02648593B (zh) 在支持多个分量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72290B (zh) 一种laa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9537629B2 (en) Control channel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801503B (zh) 控制信道映射的方法、控制信道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52820B1 (ko) 채널 검출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US10855509B2 (en) Data trans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404862B1 (en) Narrowband pbch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742238A (zh) 用于lte-advance系统中csi-rs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12602A (zh) 盲检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的方法及设备
CN101777941A (zh)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的下行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无线系统
CN107211399B (zh) 一种控制信息格式的处理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US2012029425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downlink resource and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CN108401292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9690988A (zh) 下行控制信息监听、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883401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资源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JP7407244B2 (ja) 帯域幅分割の構成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端末
CN107809306B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166304B2 (e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US931300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CN107113846A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713980A (zh) 车联网通信传输控制方法
CN115462034A (zh) Tci状态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