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8050A -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 Google Patents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8050A
CN102438050A CN2011104126950A CN201110412695A CN102438050A CN 102438050 A CN102438050 A CN 102438050A CN 2011104126950 A CN2011104126950 A CN 2011104126950A CN 201110412695 A CN201110412695 A CN 201110412695A CN 102438050 A CN102438050 A CN 102438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ensor node
address
section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26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江
王明会
彭久生
邢建兵
刘镝
石谊娜
刘铭
陈起
高德云
段俊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126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8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8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8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方法包括:父传感器节点根据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的子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父传感器节点将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子传感器节点。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重新划分和定义IPv6地址,为每个加入网络的传感器节点分配了IPv6地址,实现了传感器网络与传统IPv6网络的全IP通信,实现了用户与无线传感器节点之间端到端的通信。

Description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智能家居、建筑物监测、环境监测以及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节点来测试温度、湿度、光强、噪声、压强等状态参数,为用户提供相应信息,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IEEE 802.15.4标准是IEEE 802.15.4工作组针对低速无线PAN制定的,定义了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把低能量消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重点目标,旨在为个人或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低速互连提供统一的标准。基于上述特征,IEEE 802.15.4标准已经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底层协议栈的最佳选择之一。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常采用的是两层网络结构,即由骨干网和普通网构成。骨干网由全功能设备(Full Function Device,FFD)构成,而普通网由部分功能设备(Reduced Function Device,RFD)构成。一个个人局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通常会划分为多个簇和汇聚节点(Sink节点),每个簇包括簇首节点和簇内节点,其中簇首节点由FFD构成,簇内节点由RFD构成;汇聚节点和各个簇的簇首节点连接,构成树状结构。在这种树状结构的PAN中,RFD被部署在待监测区域,用于监测数据并在监测到数据时通过树状结构进行向上传输,直至传输到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信息汇聚后传送到外部网络上。
但是,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不能实现与IPv6网络的全IP通信,即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的IPv6网络不能通过统一的IPv6协议进行点到点通信,用户与传感器节点之间无法进行端到端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用于使每个传感器节点都拥有一个IPv6地址,实现与传统IPv6网络的全IP通信,实现用户与无线传感器节点之间端到端的通信。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IPv6地址配置方法,包括:
父传感器节点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所述父传感器节点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子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所述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如果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到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深度为i,且2≤i≤6,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1,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7,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七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
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传感器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所述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如果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到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深度为i,且2≤i≤6,所述生成模块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1,所述生成模块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7,所述生成模块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七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
分配模块,用于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传感器节点,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父传感器节点发送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分配的IPv6地址;所述IPv6地址是由所述父传感器节点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生成的,所述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如果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到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深度为i,且2≤i≤6,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1,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7,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七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
本发明一方面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通过定义IPv6地址各字段的含义以及所占用的位数,并由父传感器节点根据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和接入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以及距离汇聚节点的深度等信息生成传感器节点独一无二的节点地址,并填充中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使得每个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均具有一个IPv6地址,从而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与传统的IPv6网络基于IPv6协议进行通信,实现了用户与传感器节点的端到端的通信。
本发明又一方面的传感器节点,向其父传感器节点发送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后,其父传感器节点会根据该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和接入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以及距离汇聚节点的深度等信息会为该传感器节点生成并分配一个IPv6地址,这样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节点在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都会具有一个IPv6地址,从而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与传统的IPv6网络基于IPv6协议进行通信,实现了用户与传感器节点的端到端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使用的IPv6地址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父传感器节点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本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骨干网和普通网构成的两层结构的网络。本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汇聚节点和多个簇。其中,每个簇包括一个簇首节点和多个簇内节点,簇首节点由FFD实现,簇内节点由RFD实现。汇聚节点和各个簇首节点相连(包括直接相连或通过其他簇首节点相连),构成了树状结构,其中,簇首节点或作为树状结构的中间节点或作为树状结构的叶子节点。在每个簇内,以簇首节点为中心构成星形结构,即一个簇首节点(FFD)与多个簇内节点(RFD)相连,簇内节点通过簇首节点向上传输消息。其中,簇首节点是所连接的簇内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簇内节点通常只负责其监测区域内数据的采集,并且只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所连接的簇首节点)进行通信。簇首节点可以处理包括其他簇首节点的和簇内节点的入网请求,并负责进行路由功能,另外,簇首节点也可以负责监测区域内数据的采集。其中,汇聚节点可以看做其他簇首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其中,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该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传感器节点A、B、C、D、E、F。其中,传感器节点A是汇聚节点,传感器节点B、C、D、E、F都是各个簇的簇首节点,各个虚线所示的圆圈表示以各个簇首节点为中心的簇,每个簇中的白色小圆圈表示该簇的簇内节点。如图1B所示,汇聚节点作为根节点,各个簇的簇首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或叶子节点,汇聚节点和各个簇首节点共同形成了树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传感器节点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都要发出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然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簇首节点或汇聚节点就会接收该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并由其中一个簇首节点或汇聚节点作为该传感器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即该传感器节点通过加入其父传感器节点而实现真正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后续将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称为子传感器节点,该子传感器节点所接入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称为父传感器节点。其中,如果子传感器节点将作为簇内节点,则其父传感器节点为簇首节点;如果子传感器节点将作为簇首节点,则其父传感器节点为汇聚节点或其他簇首节点。
其中,如果子传感器节点想要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就会发送接入请求。如果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有多个簇首节点回复该子传感器节点,则可以由距离该子传感器节点较近且负荷未满的一个簇首节点作为该子传感器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如果唯一回复该子传感器节点的簇首节点的负荷未满,则簇首节点会直接接收该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接入请求,并作为其父传感器节点。如果唯一回复该子传感器节点的簇首节点已满负荷,则唯一回复该子传感器节点的簇首节点将无法作为该子传感器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对该子传感器节点进行网络接入、地址配置等处理,唯一回复该子传感器节点的簇首节点会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发送给其他簇首节点或汇聚节点。通常,唯一回复该子传感器节点且已满负荷的簇首节点会直接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发送给其父传感器节点,由其父传感器节点作为该子传感器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并进行相应处理。在唯一回复该子传感器节点且已满负荷的簇首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也满负荷时,唯一回复该子传感器节点且已满负荷的簇首节点可以向其他簇首节点或汇聚节点发送该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从而为该子传感器节点找到其父传感器节点。也就是说,一个子传感器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有可能接收由其他簇首节点或汇聚节点转发的该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
步骤102、父传感器节点根据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该父传感器节点的子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给每个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子传感器节点分配一个IPv6地址,会由子传感器节点所加入的父传感器节点为该子传感器节点分配可唯一标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对128位的IPv6地址重新进行了字段划分和定义。具体的,本实施例的128位的IPv6地址被拆分为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
其中,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用于填充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识,对于加入同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所有传感器节点来说,该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的内容均相同。其中,较为优选的该字段可以填充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标识(ID),即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ID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识。其中,汇聚节点的ID可由汇聚节点的MAC地址通过某种事先约定的算法计算出得到。如果汇聚节点的ID与具有相同的80位全局路由前缀的其他汇聚节点的ID相同时,需要采用事先约定的改进算法重新计算得到汇聚节点的ID。
其中,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用于填充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全局路由前缀,该全局路由前缀是预先定义的,该字段的具体值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唯一标识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即可。对于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所有传感器节点来说,具有相同的全局路由前缀。
其中,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用于填充是否对IPv6地址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编址的标识。例如,通过设置该字段的值为1,表示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对IPv6地址进行编址;反之,表示不对IPv6地址进行编址。
3位的预留字段暂时未被使用,可以留作以后作特别功能时使用,例如可以将该字段填充为0。
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用于填充能够唯一标识一个每个传感器节点的地址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将该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划分为一段,这样该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将被划分为七段。对于不同的传感器节点来说,每一段所填充的内容和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段所填充的内容和所代表的意义具体由传感器节点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汇聚节点的深度决定。
其中,汇聚节点的深度记为0,直接连接汇聚节点的传感器节点(即簇首节点)到汇聚节点的深度为1,通过一个中间节点(例如一个簇首节点)与汇聚节点连接的传感器节点(可以是簇首节点,也可以是簇内节点)到汇聚节点的深度为2,中间节点每增加一个,传感器节点到汇聚节点的深度就加1。基于本实施例对128位的IPv6地址的划分可知,本实施例的中传感器节点到汇聚节点的深度最大为7。
其中,本实施例将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到汇聚节点的深度记为i。
如果i=1,说明该子传感器节点是直接与汇聚节点连接的传感器节点,且此时为该子传感器节点分配IPv6地址的父传感器节点即为汇聚节点。对于深度为1的子传感器节点,父传感器节点为其生成IPv6地址的过程包括:父传感器节点将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填充为标识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编址的值,例如填充为1。父传感器节点对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进行填充,例如填充为汇聚节点的ID,其中,汇聚节点的ID对父传感器节点来说是已知的(例如预先配置在父传感器节点上)。父传感器节点对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进行填充,例如填充为预先定义并预先存储的全局路由前缀值。父传感器节点对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进行填充。具体的,父传感器节点将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该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例如,假设该子传感器节点是第1个加入该父传感器节点的节点,则将第一段填充为1;如果该子传感器节点是第2个加入该父传感器节点的,则将第一段填充为2。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段只有4位,意味着每个父传感器节点只允许15个子传感器节点加入。
如果2≤i≤6,说明该子传感器节点需要经过中间节点(可以是簇首节点,也可以是簇内节点)与汇聚节点连接。对于2≤i≤6的子传感器节点,父传感器节点为其生成IPv6地址的过程包括:父传感器节点将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填充为标识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编址的值,例如填充为1。父传感器节点对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进行填充,例如填充为汇聚节点的ID,其中,汇聚节点的ID对父传感器节点来说是已知的(例如预先配置在父传感器节点上)。父传感器节点对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进行填充,例如填充为预先定义并预先存储的全局路由前缀值。父传感器节点对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进行填充。具体的,父传感器节点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该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该子传感器节点加入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例如,对于i=3的子传感器节点来说,父传感器节点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二段填充为父传感器节点自己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二段的内容,这样可以表示该子传感器节点与该父传感器节点的父子关系,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三段填充为顺序值,例如如果子传感器节点是第4个加入该父传感器节点的节点,则该第三段填充为4,这样可以区分同一父传感器节点下不同的子传感器节点,并且还可以识别出不同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先后顺序;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四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
如果i=7,说明该子传感器节点是本实施例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所能覆盖的最后一个节点。对于i=7的子传感器节点,父传感器节点为其生成IPv6地址的过程包括:父传感器节点将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填充为标识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编址的值,例如填充为1。父传感器节点对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进行填充,例如填充为汇聚节点的ID,其中,汇聚节点的ID对父传感器节点来说是已知的(例如预先配置在父传感器节点上)。父传感器节点对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进行填充,例如填充为预先定义并预先存储的全局路由前缀值。父传感器节点对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进行填充。具体的,父传感器节点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该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六段的内容;将该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七段填充为该子传感器节点加入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例如如果是第1个加入该父传感器节点,则将第七段填充为1。
在上述各种情况下,父传感器节点均将3位的预留字段填充为0。
由上述可以得出,本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适用于最远传感器节点相对汇聚节点的深度值为7或7以内的传感器网络。其中,每个父传感器节点允许加入和处理的子传感器节点的个数最多为15个,也就是说每个父传感器节点最多能够对15个子传感器节点进行IPv6地址的分配。
步骤103、父传感器节点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
当父传感器节点为允许加入的子传感器节点设置好IPv6地址后,将所设置的IPv6地址分配给子传感器节点。这样,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包括子传感器节点和父传感器节点)间以及各传感器节点与传统IPv6网络中就可以通过IPv6地址进行通信,实现了用户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端到端通信。
本实施例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父传感器节点根据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按照生成IPv6地址的规则为该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并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子传感器节点,使得子传感器节点具有唯一性的IPv6地址,使得传感器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之间以及传感器节点与传统IPv6网络之间基于IPv6协议进行通信,实现了用户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IPv6地址所包括的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在IPv6地址中的具体位置关系。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较为优选的实现方式为:IPv6地址的第0位为所述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IPv6地址的第1位到第3位为所述3位的预留字段,IPv6地址的第4位到第31位为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IPv6地址的第32位到第47位为所述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IPv6地址的第48位到第127位为所述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
进一步,在上述步骤101之前,还需要预先配置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在本实施例中,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同样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其中,对汇聚节点来说,其IPv6地址中的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与其他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的相应配置相同,例如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中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要填充为汇聚节点的标识。而对于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中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七段被填充为0,以标识该节点为汇聚节点。
下面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进行说明。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A所示,在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共包括:传感器节点A、B、C、D、E、F、G、H、I、J、K、L、M和N。图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使用的IPv6地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IPv6地址的前80位为全局路由前缀字段,接着16位为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接着28位为节点地址字段,接着3位为预留字段,最后一位为地址编址标识字段。
本实施例假设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所有传感器节点的全局路由前缀均是3FFE:3240:8007:1209:4819::/80。下面逐一为每个传感器节点配置其对应的IPv6地址。
传感器节点A表示Sink节点,用于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传感器节点A的初始ID号为6392,所以其IPv6地址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0000:0000/96,前80位为全局路由前缀,接着16位为无线局域网标识(记为PANID),也即Sink节点的初始ID号,后面32位均为0。
传感器节点B为簇首节点,直接与传感器节点A(即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1,在传感器节点B加入Sink节点时,该传感器节点B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A为父传感器节点。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B为第一个加入Sink节点的节点。传感器节点B的IPv6地址的前96位(包括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和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均与Sink节点(即传感器节点A)的相同,在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其第一段为1,第二段至第七段均为0,则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10000000,故传感器节点B的IPv6地址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1000:0000/96。其中,/96表示该IPv6地址的前96位都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Sink节点或传感器节点A)相同,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传感器节点C和传感器节点D与传感器节点B相类似,其与传感器节点B的区别在于,传感器节点C和传感器节点D加入Sink节点时,传感器节点C和传感器节点D分别为子传感器节点。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C和传感器节点D加入Sink节点的顺序分别为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传感器节点C和传感器节点D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与传感器节点A的稍有差别,于是传感器节点C和传感器节点D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分别表示为:20000000与30000000,则传感器节点C和传感器节点D的IPv6地址分别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000:0000/96和3FFE:3240:8007:1209:4819:6392:3000:0000/96。
传感器节点E为簇内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B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2。传感器节点E通过传感器节点B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E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B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E的IPv6地址中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以及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传感器节点B)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E是第一个加入传感器节点B的节点,即是传感器节点B的第一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E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为1,第三段到第七段均为0,则传感器节点E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11000000,则传感器节点E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1100:0000/100。其中,/100表示该IPv6地址的前100位都与其父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B)相同,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
传感器节点F为簇首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C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2。传感器节点F通过传感器节点C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F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C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F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F是传感器节点C的第一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F的28位的节点地址段的第二段为1,第三段到第七段均为0,则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21000000,则传感器节点F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100:0000/100。
传感器节点G为簇首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C和F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3。传感器节点G通过传感器节点F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G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F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G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G是传感器节点F的第一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G的28位的节点地址段的第三段为1,第四段到第七段均为0,则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21100000,则传感器节点G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110:0000/104。
传感器节点H为簇内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G、F和C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4。传感器节点H通过传感器节点G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H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G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H的IPv6地址中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以及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传感器节点G)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H是第三个加入传感器节点G的节点,即是传感器节点G的第三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H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四段为3,第五段到第七段均为0,则传感器节点H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21130000,则传感器节点H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113:0000/108。其中,/108表示该IPv6地址的前108位都与其父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G)相同,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
传感器节点I为簇内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G、F和C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4。传感器节点I通过传感器节点G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I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G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I的IPv6地址中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以及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传感器节点G)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H是第二个加入传感器节点G的节点,即是传感器节点G的第二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I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四段为2,第五段到第七段均为0,则传感器节点I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21120000,则传感器节点I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112:0000/108。其中,/108表示该IPv6地址的前108位都与其父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G)相同,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
传感器节点J为簇首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G、F和C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4。传感器节点J通过传感器节点G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J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G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J的IPv6地址中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以及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传感器节点G)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J是第一个加入传感器节点G的节点,即是传感器节点G的第一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J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四段为1,第五段到第七段均为0,则传感器节点J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21110000,则传感器节点J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111:0000/108。其中,/108表示该IPv6地址的前108位都与其父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G)相同,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
传感器节点K为簇首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J、G、F和C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5。传感器节点K通过传感器节点J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K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J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K的IPv6地址中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以及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传感器节点J)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K是第一个加入传感器节点J的节点,即是传感器节点J的第一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K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五段为1,第六段到第七段均为0,则传感器节点K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21111000,则传感器节点K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111:1000/112。其中,/112表示该IPv6地址的前112位都与其父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J)相同,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
传感器节点L为簇首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K、J、G、F和C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6。传感器节点L通过传感器节点K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L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K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L的IPv6地址中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以及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和第五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传感器节点K)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L是第一个加入传感器节点K的节点,即是传感器节点K的第一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L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六段为1,第七段均为0,则传感器节点L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21111100,则传感器节点L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111:1100/116。其中,/116表示该IPv6地址的前116位都与其父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K)相同,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
传感器节点M为簇首节点,其通过传感器节点L、K、J、G、F和C与Sink节点连接,其深度为7。传感器节点M通过传感器节点L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传感器节点M为子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L为父传感器节点。故传感器节点M的IPv6地址中的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16位的PAN ID、以及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均与其父传感器节点(即传感器节点L)相同。本实施例假设传感器节点M是第一个加入传感器节点L的节点,即是传感器节点L的第一个子节点,所以传感器节点M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七段为1,则传感器节点M的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表示为:21111110,则传感器节点M的IPv6地址表示为:3FFE:3240:8007:1209:4819:6392:2111:1110/120。其中,/120表示该IPv6地址的前120位都与其父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L)相同,相当于以其父传感器节点为中心的小型网络的子网掩码。
其中,上述传感器节点B、C、D、E、F、G、H、I、J、K、L、M的IPv6地址均是在其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时,由其父传感器节点根据其接入情况为其按照生成IPv6地址的规则自动生成并分配的。
假设,此时又有传感器节点N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但是由于传感器节点N到Sink节点的深度为8,已经超出了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所能覆盖的范围,故无法为该传感器节点N成功分配IPv6地址,所以会入网失败。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对IPv6地址进行重新划分和定义,使得能够在传感器节点加入网络时自动为特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分配IPv6地址,从而使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之间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的IPv6网络进行全IP互通,使得用户与传感器节点之间实现了端到端的通信。
在此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仅提供了为两层架构且覆盖深度为7的特定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中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但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v6地址的配置过程,能够很容易的将本发明技术方案扩展到其他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中。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生成模块32和分配模块33。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生成模块32,与第一接收模块31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接收模块31接收到的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该传感器节点的子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所述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
如果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深度为i,且2≤i≤6,则该传感器节点的生成模块32将该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该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该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该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该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
如果i=1,该传感器节点的生成模块32将该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该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该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
如果i=7,该传感器节点的生成模块32将该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该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将该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七段填充为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该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
分配模块33,与生成模块32连接,用于将生成模块32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发送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
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作为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子传感器节点的父传感器节点,可以是簇首节点或汇聚节点。本实施例传感器节点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A所示IPv6地址配置方法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根据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按照生成IPv6地址的规则为该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并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子传感器节点,使得子传感器节点具有唯一性的IPv6地址,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之间以及传感器节点与传统IPv6网络之间基于IPv6协议进行通信,实现了用户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基于图3A所示实施例实现,如图3B所示,当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为汇聚节点时,所述传感器节点还包括:配置模块34。
配置模块34,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31接收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之前,将该传感器节点自身(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一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并填充该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为该传感器节点的标识,以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的配置。
本实施例的第一接收模块31既可以直接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接入请求,又可以接收由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其他传感器节点(例如,簇首节点或汇聚节点)转发的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接入请求。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IPv6地址的第0位为所述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IPv6地址的第1位到第3位为所述3位的预留字段,IPv6地址的第4位到第31位为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IPv6地址的第32位到第47位为所述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IPv6地址的第48位到第127位为所述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这仅为各个字段再IPv6地址中的一种较优选的实现方式,但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A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在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时,预先配置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为该传感器节点本身或其他传感器节点根据子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按照生成IPv6地址的规则为该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并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子传感器节点打下了基础,使得子传感器节点具有唯一性的IPv6地址,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之间以及传感器节点与传统IPv6网络之间基于IPv6协议进行通信,实现了用户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包括:发送模块41和第二接收模块42。
其中,发送模块41,与父传感器节点连接,用于向父传感器节点发送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第二接收模块42,与父传感器节点连接,用于接收父传感器节点分配的IPv6地址。
所述IPv6地址是由父传感器节点根据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父传感器节点的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生成的。所述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
如果发送接入请求的传感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深度为i,且2≤i≤6,父传感器节点就会将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发送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1,父传感器节点就会将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7,父传感器节点将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将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七段填充为发送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
其中,一种IPv6地址中各个字段的实现方式为:IPv6地址的第0位为所述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IPv6地址的第1位到第3位为所述3位的预留字段,IPv6地址的第4位到第31位为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IPv6地址的第32位到第47位为所述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IPv6地址的第48位到第127位为所述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
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可以作为发送接入请求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子传感器节点,可以是簇内节点或簇首节点,其中,如果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为簇首节点,则其父传感器节点为汇聚节点或簇首节点,如果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为簇内节点,则其父传感器节点为簇首节点。本实施例传感器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A所示IPv6地址配置方法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通过向其父传感器节点发送接入请求,使得其父传感器节点根据该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请求,按照生成IPv6地址的规则为该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并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该传感器节点,使得该传感器节点具有唯一性的IPv6地址。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节点可以使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个传感器节点之间以及传感器节点与传统IPv6网络之间基于IPv6协议进行通信,实现了用户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IPv6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父传感器节点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所述父传感器节点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子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所述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如果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到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深度为i,且2≤i≤6,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1,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7,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七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
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传感器节点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包括:
所述父传感器节点接收由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其他传感器节点转发的所述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接入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的第0位为所述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1位到第3位为所述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4位到第31位为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32位到第47位为所述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48位到第127位为所述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IPv6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传感器节点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之前包括:
将所述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一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并填充所述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中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为所述汇聚节点的标识,以实现对所述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的配置。
5.一种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所述传感器节点的子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生成IPv6地址;所述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如果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到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深度为i,且2≤i≤6,所述生成模块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所述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1,所述生成模块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7,所述生成模块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所述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七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
分配模块,用于将所生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子传感器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由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其他传感器节点转发的所述子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接入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的第0位为所述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1位到第3位为所述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4位到第31位为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32位到第47位为所述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48位到第127位为所述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传感器节点为所述汇聚节点时,所述传感器节点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一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并填充所述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为所述传感器节点的标识,以实现对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IPv6地址的配置。
9.一种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父传感器节点发送请求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请求;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分配的IPv6地址;所述IPv6地址是由所述父传感器节点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和当前已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传感器节点的个数,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生成的,所述IPv6地址包括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和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按照由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每4位被划分为一段,如果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到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的深度为i,且2≤i≤6,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到第i-1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至第i-1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i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i+1段至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1,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一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的第二段到第七段填充为0;如果i=7,所述父传感器节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分别填充为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中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将所述IPv6地址中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的第七段填充为发送所述接入请求的传感器节点加入所述父传感器节点的顺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的第0位为所述1位的地址编址标识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1位到第3位为所述3位的预留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4位到第31位为所述28位的节点地址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32位到第47位为所述16位的无线局域网标识字段,所述IPv6地址的第48位到第127位为所述80位的全局路由前缀字段。
CN2011104126950A 2011-12-12 2011-12-12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Pending CN102438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26950A CN102438050A (zh) 2011-12-12 2011-12-12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26950A CN102438050A (zh) 2011-12-12 2011-12-12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8050A true CN102438050A (zh) 2012-05-02

Family

ID=45985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26950A Pending CN102438050A (zh) 2011-12-12 2011-12-12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805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4884A (zh) * 2012-06-25 2012-09-26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及管理方法
CN107872346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自适应自配置传感器节点
WO2019169482A1 (en) * 2018-03-06 2019-09-12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fabric deployment in a data center
WO2019169481A1 (en) * 2018-03-06 2019-09-12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link ipv6 address
WO2019178671A1 (en) * 2018-03-19 2019-09-26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secure neighbor discovery
WO2021135492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路由表项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59887A (zh) * 2021-04-21 2021-08-13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配电体域网及其传输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7763A (zh) * 2009-12-03 2010-05-12 王晓喃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自动配置的实现方法
CN102014377A (zh) * 2011-01-06 2011-04-13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分布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7763A (zh) * 2009-12-03 2010-05-12 王晓喃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自动配置的实现方法
CN102014377A (zh) * 2011-01-06 2011-04-13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分布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晓喃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铁道学报》, vol. 33, no. 11, 30 November 2011 (2011-11-30), pages 51 - 57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4884B (zh) * 2012-06-25 2014-05-28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及管理方法
CN102694884A (zh) * 2012-06-25 2012-09-26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及管理方法
CN107872346B (zh) * 2016-09-23 2021-05-07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自适应自配置传感器节点
CN107872346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自适应自配置传感器节点
WO2019169482A1 (en) * 2018-03-06 2019-09-12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fabric deployment in a data center
CN110720195A (zh) * 2018-03-06 2020-01-21 克洛姆公司 用于生成链路ipv6地址的计算设备和方法
US10673695B2 (en) 2018-03-06 2020-06-02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fabric deployment in a data center
US10873500B2 (en) 2018-03-06 2020-12-22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link IPV6 address
WO2019169481A1 (en) * 2018-03-06 2019-09-12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link ipv6 address
CN110720195B (zh) * 2018-03-06 2023-10-13 克洛姆公司 用于生成链路ipv6地址的计算设备和方法
WO2019178671A1 (en) * 2018-03-19 2019-09-26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secure neighbor discovery
US11005667B2 (en) 2018-03-19 2021-05-11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secure neighbor discovery
US11695575B2 (en) 2018-03-19 2023-07-04 Kaloom Inc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secure neighbor discovery
WO2021135492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路由表项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59887A (zh) * 2021-04-21 2021-08-13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配电体域网及其传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8050A (zh)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传感器节点
US7443833B2 (en) Ad hoc network topology discovery
US7715327B2 (en) Method for adaptively reassigning addresses of nodes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volume of wireless network
CN103166874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US7672289B2 (en) Method for defining, allocating and assigning addresses i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EP1941704B1 (en) A method for assigning addresses to n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457900B (zh) 传输基于IPv6低功耗无线个域网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Ali et al. An energy-efficient node address naming schem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20090146833A1 (en) Coordinator, gateway,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IPv6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1848459B (zh) 一种基于ieee 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地址配置方法
CN101364938B (zh) 一种码分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的网络架构方法
WO2004049131A2 (en) Network architecture, addressing and routing
CN103081445A (zh) 处理方法、委托处理代理、用于填充dht客户机节点的路由表的系统和方法、路由器和dht客户机节点
US8340116B2 (en) Node scheduling and address assignment with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38700A (zh) 对无线网络中的节点分配地址的方法
CN102368727A (zh) 跨ip网络的trill网络通信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0502379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coordinator-based wireless networks connected through a backbone network
CN103929377A (zh) 一种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联合调度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20060045776A (ko) 클러스터-트리 구조로 연결된 이후에 어드레스를 할당하는지그비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그 어드레스 할당 방법, 및,라우팅 방법
CN102598635A (zh) 网络地址分配方法
CN102652414B (zh) 在传感器个人区域网络中进行分组转发
CN114930914A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技术系统
KR100781523B1 (ko) Ip식별 패킷 구성 및 ip할당 장치, 이를이용한ip식별 패킷 구성 및 ip할당 방법
CN102695192A (zh) 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方法
CN100456716C (zh) 一种虚拟私有网上的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