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4284A - 用于有机兰金循环碳氢化合物蒸发器的灭火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有机兰金循环碳氢化合物蒸发器的灭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4284A
CN102434284A CN2011102246106A CN201110224610A CN102434284A CN 102434284 A CN102434284 A CN 102434284A CN 2011102246106 A CN2011102246106 A CN 2011102246106A CN 201110224610 A CN201110224610 A CN 201110224610A CN 102434284 A CN102434284 A CN 102434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fluid
thermal source
source gas
fluid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46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W·弗罗伊恩德
M·A·勒哈
T·J·弗里
G·阿斯特
P·S·于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02434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42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2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fluid remaining in the liquid ph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42Applications, 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alarm or automatic safety devices
    • F22B37/421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lea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9/00Regenerating or otherwise treating steam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9/02Regenerating by compression
    • F01K19/04Regenerating by compres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cooling 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7/00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7/02Plants modified to use their waste heat, other than that of exhaust, e.g. engine-friction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有机兰金循环碳氢化合物蒸发器的灭火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其包括的特征在于当无意中将系统的可燃组分(例如,可燃工作流体如环戊烷)释放到主要温度高于可燃组分的自燃温度的系统部分中的情况下提供抑制燃烧和/或抑制引燃。在一个实施例中,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碳氢化合物蒸发器上游的惰性气体源,且构造成在检测到由此的泄漏时利用惰性气体来净化碳氢化合物蒸发器。

Description

用于有机兰金循环碳氢化合物蒸发器的灭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蒸发器设备和用其回收能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因大量人类活动产生的所谓″废热″代表了有价值且通常利用不足的资源。废热源包括各种类型的热燃烧排出气体,包括烟道气体。诸如涡轮的工业涡轮机频繁产生热气态排气流形式的大量可回收废热。
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已配置为改装件,以便例如从涡轮热气流中俘获废热并将回收的热量转换成所期望的功率输出。在有机兰金循环中,热量在闭合回路中传递至通常称为工作流体的有机流体。工作流体通过与废热的热接触而加热和蒸发,且然后膨胀通过诸如涡轮的功获取装置,在此期间,膨胀动能从膨胀的气态工作流体传递至涡轮的运动构件。由此产生机械能,该机械能例如可转换成电能。气态工作流体将其能含量的一部分传递至涡轮,然后冷凝为液态,并回到闭合回路的加热级以便再次使用。
在此种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中使用的工作流体通常为低沸点碳氢化合物,如环戊烷。因此,工作流体在高温下经受降级(或退化)。在多种应用中,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依靠具有大约500摄氏度的初始温度的热源气体,该热源气体穿过热传递阻隔物例如包含工作流体的热交换管的壁而与工作流体热接触。
因此,使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来从例如由燃气轮机产生的热排出气流中回收废热会面临排出气流温度超过工作流体自燃温度的难题。在此情况下,因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的构件故障引起的工作流体与排出气流的直接接触会增大火灾和/或爆炸的风险。
因此,需要提供改进的有机兰金循环系统,其预计到此种系统故障并提供降低风险的适当措施。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其包括:(a)蒸发器设备,其包括壳体、热源气体入口、热源气体出口、工作流体入口、工作流体出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工作流体入口和工作流体出口成流体连通的热交换管;(b)能够感测工作流体或其燃烧副产物的检测器;(c)功获取装置;(d)冷凝器;(e)泵;(f)设置在蒸发器上游的惰性气体源;(g)构造成用以接收来自检测器的输出的控制器;以及(h)热源气体旁路(或旁通管,by-pass);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促动惰性气体源,以及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将热源气体转移至热源气体旁路,以及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防止将工作流体引入蒸发器中。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从有机兰金循环系统回收能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i)将热源气体引入蒸发器设备中,该蒸发器设备包括含有工作流体的热交换管;(ii)将热源气体的热量传递至工作流体以提供加热的工作流体;(iii)将来自加热工作流体的能量传递至定位在蒸发器设备外的功获取装置;(iv)使工作流体回到蒸发器设备中;其中,该方法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中执行,该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构造成用以检测工作流体或其燃烧副产物且响应于该检测而产生信号,以及其中,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构造成用以在控制器处接收来自于检测器的信号,以及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响应于信号而促动蒸发器上游的惰性气体源,以及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响应于信号而将热源气体转移到热源气体旁路中,以及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响应于信号而将工作流体引入蒸发器设备中。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中使用的蒸发器设备,该蒸发器设备包括:壳体、热源气体入口、热源气体出口、工作流体入口、工作流体出口、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工作流体入口和工作流体出口成流体连通的热交换管,以及能够感测工作流体或其燃烧副产物的检测器,其中,工作流体入口联接到构造成用以在工作流体源与惰性气体源之间可切换的阀上。
附图说明
当参照附图来阅读如下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所有附图中的相似标号表示相似的零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的简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的简图。
图3为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响应于对工作流体短时(或易变)排放的检测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的操作。
零件清单
10有机兰金循环
12蒸发器设备
14壳体
16热源气体入口
18热源气体出口
20热交换管
22工作流体入口
24工作流体出口
26检测器
28膨胀器
30冷凝器
32泵
34惰性气体源
36控制器
38热源气体旁路
40工作流体
42功获取装置
44热源气体入口阀
46工作流体入口阀
48热源气体入口阀的控制器
50检测器的控制器
52工作流体入口阀的控制器
54膨胀器旁路
58热源气体
70热源气体流动通路
72工作流体返回管线
78壳体壁
80热交换管的嵌入部分
82阻隔物
84热交换回路
86油
100流程图
108方法步骤
110方法步骤
112方法步骤
114方法步骤
116方法步骤
118方法步骤
120方法步骤
122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将提及许多用语,其将限定为具有以下含义。
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对象,但上下文明确地不同规定除外。
″可选的″或″可选地″意思是随后描述的事件或情形可发生或可不发生,以及本说明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其不发生的情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如″顶部″、″底部″、″向外″、″向内″等是方便措辞,而不应看作是限制性用语。此外,每当提到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包括许多元件的集合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它们的组合或由许多元件的集合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它们的组合所构成时,应当理解的是,该特征可包括该集合中的任何元件或由该集合的任何元件构成,或单独地或与该集合中的任何其它元件相结合。
如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在此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修饰任何数量表达,该数量表达可容许变化,而不会导致与其相关的基本功能的变化。因此,由诸如″大约″的一个或多个用语所修饰的值不限于所指定的精确值。在一些情况下,近似性语言可对应于测量该值的器具的精确度。类似的是,″没有″可与该用语结合使用,且可包括非实质的数目或痕量,但仍认作是没有修饰的用语。
如注意到的那样,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a)蒸发器设备,其包括壳体、热源气体入口、热源气体出口、工作流体入口、工作流体出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工作流体入口和工作流体出口成流体连通的热交换管;(b)能够感测工作流体或其燃烧副产物的检测器;(c)功获取装置;(d)冷凝器;(e)泵;(f)设置在蒸发器上游的惰性气体源;(g)构造成用以接收来自检测器的输出的控制器;以及(h)热源气体旁路;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促动惰性气体源,以及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将热源气体转移至热源气体旁路,以及其中,控制器构造成用以防止将工作流体引入蒸发器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10的简图。该系统包括联接到热源(未示出)上的蒸发器12,该热源提供热源气体17(见图2)。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热源可为可用于产生易于经由热源气体入口引入蒸发器设备中的气流的任何热源。例如,热源可为燃气轮机,来自燃气轮机的排气可用作热源气体。其它热源包括在住宅、商业和工业设施中使用的排出气体产生设备;例如,干衣机、空调单元、制冷单元,以及在燃料燃烧期间产生的气流,例如烟道气体。
再次参看图1,蒸发器设备12包括壳体14、热源气体入口16、热源气体出口18、工作流体入口22和工作流体出口24。壳体限定从所述热源气体入口通向所述热源气体出口的热源气体流动通路。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源气体流动通路基本上为由壳体壁限定的蒸发器设备的整个内部和未由热交换管20所占据的蒸发器设备内部中的空间。热交换管20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工作流体入口和工作流体出口成流体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管20设置在热源气体流动通路内。在另一实施例中,热交换管20未设置在热源气体流动通路内。
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管20表现为设置在单个工作流体入口22与单个工作流体出口24之间的单个管。然而,如本文所用,表述″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工作流体入口和工作流体出口成流体连通的热交换管″可包括设置在蒸发器设备的壳体内且与一个或多个工作流体入口和一个或多个工作流体出口成流体连通的多个热交换管。
热交换管20构造成用以收容有机兰金循环工作流体40(见图2)。如所注意的那样,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蒸发器设备12联接到构造成用以提供热源气体17(见图2)的热源(未示出)上,该热源气体17经由热源气体入口16进入蒸发器设备12,且沿热源气体流动通路70(见图2)接触热交换管20,以便以不使工作流体40过热的方式促进工作流体40与热源气体之间的热交换。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流体40沿由热交换管20的内部所限定的工作流体流动通路(未示出)行进。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源气体的温度处在大约375摄氏度至大约450摄氏度的范围内。
如所注意的那样,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流体40可为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环戊烷、正戊烷、异戊烷、丙烷、丁烷、正己烷和环己烷。在另一实施例中,工作流体40可为两种或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流体40为二元流体,举例来说,例如环己烷-丙烷、环己烷-丁烷、环戊烷-异戊烷、环戊烷-丁烷,或环戊烷-环己烷混合物。在又一实施例中,工作流体40为选自由环戊烷、环己烷和它们的混合物所构成的组的碳氢化合物。在另一实施例中,工作流体40为选自由环戊烷和环己烷所构成的组的碳氢化合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包括检测器26,该检测器能够检测出系统内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甚至极少量的工作流体或工作流体的燃烧副产物或多种副产物。出于本公开内容的目的,由工作流体燃烧产生的光认作是燃烧副产物,且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检测器构造成用以检测蒸发器设备内的这种光。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器设置在蒸发器设备12内。在备选实施例中,检测器设置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的位于蒸发器设备12下游的部分中。例如,位于热源气体出口下游的构造成用以将热源气体从蒸发器设备除去的管道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基于各不相同的传感器和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设计来构思出检测器26可定位的其它适合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器26选自由光电检测器、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固态传感器、红外线光谱测定检测器、紫外线-可见光光谱测定检测器、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光学高温计、光纤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温度的抗热装置,以及火焰检测器所构成的组。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器26为能够感测在工作流体燃烧期间所产生的光的光电检测器。在备选实施例中,检测器包括红外线光谱测定检测器。
本发明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包括位于蒸发器上游的惰性气体源34。当参照惰性气体源使用时,表述″蒸发器上游″意思是惰性气体源构造成使得当惰性气体源容许进入蒸发器设备时,其经由工作流体入口例如工作流体入口22如此进行。通常,惰性气体源34和图2中指定为元件72的工作流体返回管线两者都联接到多向阀(或多路阀)46上,该多向阀46耦接到控制器36上。控制器对多向阀46的状态实施控制,以便当多向阀相对于从惰性气体源34到热交换管20内部中的流体流开启时,多向阀46相对于流入热交换管20内部中的工作流体40(图2)关闭。在一个实施例中,多向阀46为二通阀。因此,由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构造成使得工作流体进入蒸发器设备中的流动和来自惰性气体源的流体流动是相互排斥的。在各种实施例中,由于这种相互排斥原理以及控制器对多向阀46的状态实施控制的事实,故可以说控制器是构造成用以防止将工作流体引入蒸发器中。
惰性气体源可包括任何抑制燃烧和/或抑制引燃的流体,且不必落入用语″惰性气体″的严格定义内。惰性气体源的作用是在系统内的故障导致工作流体短时排放的情况下转移蒸发器中的工作流体。例如,在工作流体的短时排放因存在于蒸发器设备内的热交换管20中的小孔引起的情况下,定位在蒸发器设备内或其下游的检测器检测工作流体或工作流体的燃烧副产物,且产生由控制器接收的信号。其中,控制器指示多向阀46相对于进入蒸发器设备中的工作流体流关闭和相对于来自惰性气体源的抑制燃烧和/或抑制引燃的流体流开启。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说控制器构造成用以″促动″惰性气体源,简单地表示控制器可启动流体从惰性气体源流入蒸发器设备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惰性气体源34包括选自由氮、氩、二氧化碳和它们的组合所构成的组的惰性气体。在备选实施例中,惰性气体源包括抑制燃烧和/或抑制引燃的流体,包括卤化碳,例如,七氟丙烷(见
Figure BSA00000552400300091
)。在一个实施例中,惰性气体源基本上由氮构成。
如所注意到的那样,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包括构造成用以接收来自检测器26的输出信号的控制器36,该输出信号是由于检测器对表现出工作流体短时排放的工作流体或工作流体燃烧副产物的感测而产生的。控制器可作用为在其接收来自于检测器的输出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各种系统构件,例如:可控制为引导热源气体通向蒸发器设备12或热源气体旁路38的热源气体入口阀44;以及文中也称为工作流体入口阀46的多向阀4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10的操作期间,当检测器26感测到在热交换管20外存在蒸发器设备12中的工作流体40或其燃烧副产物中的至少一种时,向控制器36发送信号。控制器可通过无线或硬接线通信链路,或通过无线和硬接线通信链路的组合而与检测器和各种其它系统构件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构造成用以传输电信号。在备选实施例中,通信链路构造成用以传输光学信号。在又一实施例中,通信链路可传输电信号和光学信号中的任意一种。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构造成用以传输声音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36经由通信链路50联接到检测器26上,经由通信链路48联接到热源气体入口阀44上,以及经由通信链路52联接到工作流体入口阀46上。
如所注意到的那样,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通过切换阀46和使惰性流体(抑制燃烧和/或抑制引燃的流体)开始从惰性气体源34流过工作流体入口22来促动惰性气体源34,且从而将蒸发器设备中的热交换管20内存在的任何工作流体转移。转移的工作流体可重新定位在位于蒸发器设备外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的一部分上,例如工作流体保持槽(未示出),在该处,该工作流体可在需要之前安全地容纳。此外,惰性气体源34的促动执行为以便防止工作流体经由工作流体入口进一步引入蒸发器设备中。
如所注意到的那样,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将热源气体转移至热源气体旁路38。这容许蒸发器设备在蒸发器设备内的工作流体短时排放的情况下快速地冷却。
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操作期间,来自于热源气体的热量传递至容纳在热交换管20内的工作流体40,以便产生加热的工作流体(有时也称为″工作流体蒸汽″)。进入蒸发器设备的热源气体的温度可取决于其源和热源与蒸发器设备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进入蒸发器设备的热源气体的温度在大约350摄氏度至大约600摄氏度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从蒸发器设备经由工作流体出口排出的加热工作流体的温度在大约150摄氏度至大约300摄氏度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工作流体具有范围从大约20bar至大约30bar的压力。
加热的工作流体蒸汽可穿过膨胀器28,以便驱动功获取装置(未示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膨胀器可为辐射型膨胀器、轴向型膨胀器、冲击型膨胀器或高温螺旋型膨胀器。在穿过膨胀器28之后,工作流体蒸汽其部分能量传递至膨胀器且现在处于相对较低的压力和较低的温度,并穿过冷凝器30,在其中,工作流体蒸汽冷凝为液态工作流体40,然后通过泵32经由工作流体入口22泵送回蒸发器设备12。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穿过膨胀器28之后,处于相对较低压力和较低温度的工作流体蒸汽在进入冷凝器之前,可穿过用作热交换单元的回流换热器(或回热装置,未示出)。在一个实例中,冷凝工作流体可以大约20bar的压力和大约50摄氏度的温度供送给蒸发器设备12。蒸发器设备、功获取装置、冷凝器和泵构造成用以利用限制在闭合回路中的工作流体操作。
参看图2,该图描绘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蒸发器设备12和其它系统构件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10的一部分。蒸发器设备12包括壳体14、热源气体入口16和热源气体出口1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管20在蒸发器设备中设置于热源气体流动通路70内。如图2中所示,热源气体流动通路70基本上为由壳体壁78所限定的蒸发器设备12的整个内部和未由热交换管20所占据的蒸发器设备12内部中的空间。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管20通过壳体壁78内的热交换管20的嵌入部分80而固定到蒸发器设备壳体14内。能够感测工作流体或其燃烧产物的检测器26定位在热源气体出口18的下游。热源气体旁路38经由热源气体入口阀44联接到热源气体入口16上。阀44可切换成将热源气流引导至蒸发器设备或热源气体旁路。工作流体入口22联接到工作流体入口阀46上,该入口阀46还联接到惰性气体源34上。在图2所示的器件中,热源气体入口阀44、工作流体入口阀46和检测器26分别经由通信链路48,52和50耦接到控制器36上。
如所注意到的那样,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从有机兰金循环系统回收能量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i)将热源气体引入包括含有工作流体的热交换管的蒸发器设备中;(ii)将来自热源气体的热量传递至工作流体以提供加热的工作流体;(iii)将来自加热工作流体的能量传递至定位在蒸发器设备外的功获取装置;以及(iv)使工作流体回到蒸发器设备。该方法在构造成用以检测工作流体或其燃烧副产物的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中执行。此外,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构造成用以响应于工作流体或其燃烧副产物的检查而产生信号。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构造成用以在控制器处接收来自于检测器的信号,且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响应于信号而促动蒸发器上游的惰性气体源。此外,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响应于信号而将热源气体转移到热源气体旁路中并远离蒸发器设备,以及响应于信号而防止将附加工作流体引入蒸发器设备中。
参看图3,该图示出了流程图10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在第一方法步骤108中,检测器26检测工作流体40或其燃烧副产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存在,且对其响应而产生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36。在第二方法步骤110中,控制器启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的紧急停机协议,包括步骤112-122。在第一系列的方法步骤112-118中,控制器指示泵停止将工作流体输送至蒸发器设备(112)、指示膨胀器旁路54(见图1)逐渐开启(114)、指示热源气体转移到热源气体旁路中且远离蒸发器设备(116),以及指示与冷凝器相关的风扇(图1中未示出风扇)设置成全功率,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大冷凝器的除热能力(118)。方法步骤112-118可取决于环境以任何顺序执行。在方法步骤112-118之后,控制器在方法步骤120中促动惰性气体源以开始对蒸发器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热交换管净化工作流体。净化的工作流体可在适合的安全位置储存。在方法步骤122中,可终止抑制燃烧和/或抑制引燃的流体从惰性气体源的流动。在备选实施例中,抑制燃烧和/或抑制引燃的流体从惰性气体源的流动可继续,以便保持系统各种构件内的惰性气氛(或惰性环境)。例如,在蒸发器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热交换管严重故障的情况下,将通过使抑制燃烧和/或抑制引燃的流体继续从惰性气体源流动以在蒸发器设备内的热源气体流动通路及其下游内保持惰性气氛。
本书面说明使用了包括最佳模式的实例来公开本发明,且还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包括制作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所结合的方法。本发明可取得专利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包括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构思出的其它实例。如果这些其它实例具有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并无不同的结构元件,或者如果这些其它实例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无实质差异的同等结构元件,则认为这些实例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包括:
(a)蒸发器设备(12),其包括壳体(14)、热源气体入口(16)、热源气体出口(18)、工作流体入口(22)、工作流体出口(24),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4)内且与所述工作流体入口(22)和所述工作流体出口(24)成流体连通的热交换管(20);
(b)能够感测所述工作流体(40)或其燃烧副产物的检测器(26);
(c)功获取装置(42);
(d)冷凝器(30);
(e)泵(32);
(f)设置在所述蒸发器(12)上游的惰性气体源(34);
(g)构造成用以接收来自所述检测器(26)的输出的控制器(36);以及
(h)热源气体旁路(38);
其中,所述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促动所述惰性气体源(34),
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将热源气体转移至所述热源气体旁路(38),
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防止将工作流体(40)引入所述蒸发器(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26)选自由气体传感器、光电检测器、固态传感器、红外线光谱测定检测器、紫外线检测器、温度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所构成的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26)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壳体(1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26)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壳体(14)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源(34)包括选自由氮、氩、二氧化碳以及两种或多种前述气体的组合所构成的组的惰性气体。
6.一种从有机兰金循环系统回收能量的方法,包括:
(i)将热源气体(58)引入蒸发器设备(12)中,所述蒸发器设备(12)包括含有工作流体(40)的热交换管(20);
(ii)将来自所述热源气体(58)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工作流体(40)以提供加热工作流体;
(iii)将来自所述加热工作流体的能量传递至定位在所述蒸发器设备(12)外的功获取装置(42);
(iv)使所述工作流体(40)回到所述蒸发器设备(12);
其中,所述方法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中执行,所述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构造成用以检测所述工作流体(40)或其燃烧副产物且响应于所述检测而产生信号,
以及其中,所述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构造成用以在控制器处接收来自于所述检测器的信号,
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响应于所述信号而促动所述蒸发器上游的惰性气体源,
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用以响应于所述信号而将所述热源气体转移到热源气体旁路中,
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响应于所述信号而防止将工作流体(40)引入所述蒸发器设备(1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包括:
(a)蒸发器设备(12),其包括壳体(14)、热源气体入口(16)、热源气体出口(18)、工作流体入口(22)、工作流体出口(24),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4)内且与所述工作流体入口(22)和所述工作流体出口(24)成流体连通的热交换管(20);
(b)能够感测所述工作流体或其燃烧副产物的检测器(26);
(c)功获取装置(42);
(d)冷凝器(30);
(e)泵(32);
(f)设置在所述蒸发器设备(12)上游的惰性气体源(34);
(g)构造成用以接收来自所述检测器(26)的输出的控制器(36);以及
(h)热源气体旁路(38);
其中,所述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促动所述惰性气体源(34),
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将热源气体转移至所述热源气体旁路(38),
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36)构造成用以防止将工作流体(40)引入所述蒸发器设备(12)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40)选自由甲基环戊烷、甲基环丁烷、环戊烷、异戊烷和环己烷所构成的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气体(58)为烟道气体。
10.一种在有机兰金循环能量回收系统中使用的蒸发器设备,包括:
壳体(14)、热源气体入口(16)、热源气体出口(18)、工作流体入口(22)、工作流体出口(24)、设置在所述壳体(14)内且与所述工作流体入口(22)和所述工作流体出口(24)成流体连通的热交换管(20),以及能够感测所述工作流体(40)或其燃烧副产物的检测器(26),其中,所述工作流体入口(22)联接到构造成用以在工作流体源(72)与惰性气体源(34)之间可切换的阀(46)上。
CN2011102246106A 2010-07-30 2011-07-29 用于有机兰金循环碳氢化合物蒸发器的灭火系统 Pending CN1024342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847578 2010-07-30
US12/847,578 US20120023943A1 (en) 2010-07-30 2010-07-30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for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 hydrocarbon evapora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4284A true CN102434284A (zh) 2012-05-02

Family

ID=44651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46106A Pending CN102434284A (zh) 2010-07-30 2011-07-29 用于有机兰金循环碳氢化合物蒸发器的灭火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23943A1 (zh)
EP (1) EP2412942A2 (zh)
JP (1) JP2012031863A (zh)
KR (1) KR20120012418A (zh)
CN (1) CN102434284A (zh)
CA (1) CA2746303A1 (zh)
IL (1) IL214272A0 (zh)
RU (1) RU20111314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1487B2 (en) 2012-03-06 2017-01-24 Access Energy Llc Heat recovery using radiant heat
KR101338186B1 (ko) * 2012-05-18 2013-12-09 주식회사 포스코플랜텍 유기물 랭킨 사이클 발전장치의 증발기
US20140224469A1 (en) * 2013-02-11 2014-08-14 Access Energy Llc Controlling heat source fluid for thermal cycles
JP6161357B2 (ja) * 2013-03-27 2017-07-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発電システム
US11480101B1 (en) * 2020-01-17 2022-10-25 William Honjas Waste heat gathering and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1405A (en) * 1969-02-04 1971-02-09 Gen Electric Secondary fuel system for a supplementary fired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US4137965A (en) * 1975-07-21 1979-02-06 John J. Fallon, Jr.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WO2009112916A2 (en) * 2008-03-10 2009-09-17 Ormat Technologies Inc. Direct heating organic ranking cy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8856A (en) * 1977-10-07 1979-02-13 Sun-Econ, Inc. Leak detector device
US8141620B1 (en) * 2007-02-26 2012-03-27 United States Thermoelectric Consortium (USTC) Method for conditioning a cooling loop of a heat exchange system
US8500442B2 (en) * 2007-02-26 2013-08-06 Yokogawa Corp. Of America Combustion gas analysis
US8561405B2 (en) * 2007-06-29 2013-10-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waste hea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1405A (en) * 1969-02-04 1971-02-09 Gen Electric Secondary fuel system for a supplementary fired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US4137965A (en) * 1975-07-21 1979-02-06 John J. Fallon, Jr.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WO2009112916A2 (en) * 2008-03-10 2009-09-17 Ormat Technologies Inc. Direct heating organic ranking 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2942A2 (en) 2012-02-01
JP2012031863A (ja) 2012-02-16
RU2011131497A (ru) 2013-02-10
CA2746303A1 (en) 2012-01-30
IL214272A0 (en) 2011-11-30
KR20120012418A (ko) 2012-02-09
US20120023943A1 (en) 2012-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o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Organic Rankine Cycle for waste heat recovery from low-temperature flue gas
Zhou et al. Exergy analysis of a 1000 MW single reheat advance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oal-fired partial flow power plant
US8511085B2 (en) Direct evaporator apparatus and energy recovery system
CN102434284A (zh) 用于有机兰金循环碳氢化合物蒸发器的灭火系统
JP5820588B2 (ja) 熱水および温水供給源を備える燃料ヒーター・システム
Held Supercritical CO2 cycles for gas turbine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s
US20110100009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Direct Evaporation in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s and Method
CN105202509B (zh) 蒸发器、朗肯循环装置以及热电联供系统
Jradi et al. Modelling and testing of a hybrid solar‐biomass ORC‐based micro‐CHP system
Syed et al. Enhanced turbine monitoring using emissions measurements and data reconciliation
Santos et al. Off-design modelling of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 micro-CHP: Modular framework,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Linnemann et al. Design and test of a multi-coil helical evaporator for a high temperature organic Rankine cycle plant driven by biogas waste heat
US656096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leaning a recuperator in a microturbine power system
Gampe et al. Concept and preliminary design of a 600 C+ sCO2 test facility
Hejrandoost et al. A new method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of measurements for energy and exergy audit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to-Energy plants
Bollas et al. Micro-Gas Turbine Cycle Configurations for Biomass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lants
Chordia et al.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Brayton Power Cycle Test Loop—Operations Review
Ganapathy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Kroniger et al. High pressure combustion test rig for 10 MW full scale Gas Turbine combustors
Carraro et al. A novel micro-cogeneration unit for market applications based on a biomass-fired ORC system
Welch et al. Flexible 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Power Plant Utilising Organic Rankine Cycle Technology
Gao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heater head for free-piston Stirling engine
Warren et al. Advanced Technology Combustion Turbines in Combined-Cycle Applications
K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Exchanger Modules for Multi Burner Boiler
Li et al. Working fluid selec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multistage ship waste heat recovery based on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organic Rankine cycle combined cy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