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4280A -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4280A
CN102434280A CN2011104343134A CN201110434313A CN102434280A CN 102434280 A CN102434280 A CN 102434280A CN 2011104343134 A CN2011104343134 A CN 2011104343134A CN 201110434313 A CN201110434313 A CN 201110434313A CN 102434280 A CN102434280 A CN 102434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ylinder
air inlet
exhaust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43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4343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42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4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气缸活塞体(3)活塞组件(5)中的滑动臂(13)在气缸座(7)的滑动开口(24)内滑动,滑动臂(13)顶部(16)的滑动件(14)在转轮散热传动件(45)转轮体(46)的曲线环形轨槽(76)中,通过曲线环形轨槽(76)对滑动件(14)的侧滑作用,滑动件(14)带动与滑动臂(13)固定连接的活塞连杆(12)及活塞(10)往复运动;本发明克服了在压缩或膨胀作功过程中,气体随着被压缩体积缩小而压力逐步增加及被释放压力逐步减小无法控制的特性,通过改变曲线环形轨槽(76)的旋转角度,实现功率恒定扭矩输出;通过这样的结构变化替代和淘汰目前使用的曲轴活塞式发动机。

Description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是的一种动力发生装置,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使用将燃料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主要是以活塞在气缸往复运动推动曲轴旋转结构的装置为主,但该种运动结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该结构不能恒扭矩输出,气缸的排列以直列、V型排列,活塞交错推动曲轴运动,运用飞轮惯性来保持运动的平稳的同时,产生喘震和噪音,燃油实际效率低下,因该种运动结构造成发动机机体结构复杂不规则,生产制造及维修困难,输出功率与发动机的体积、重量比过小,使发动机各项指标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无法进一步提高,同时无法使活塞式发动机在航空器上进一步推广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来提高发动机的各项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发动机的散热保护外壳内部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气缸活塞体,该气缸活塞体由气缸体与活塞组件组成;气缸体由气缸套、气缸座、气缸盖、气缸垫及密封件组成;该气缸体中的气缸套通过密封件固定在气缸座的上部,该气缸套的顶部固定有气缸盖,该气缸套与气缸盖之间有气缸垫,并通过气缸垫进行密封固定连接,该气缸盖上端与散热保护外壳的内壁连接固定,该气缸套外部固定有散热片;气缸盖的侧面有滑动凹槽,该气缸盖上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穿过滑动凹糟的槽上壁面与槽下壁面,槽上壁面的进气管口连接有进气管,槽下壁面的进气口在气缸室内顶部,排气通道穿过滑动凹槽的槽上壁面与槽下壁面;槽上壁面上的排气管口连接有排气管,槽下壁面上的排气口在气缸室内顶部;气缸座的形状为圆柱体或是环形体,该气缸座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部凹进的气缸槽;该气缸座的外壁或环形体的内侧和外侧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动开口,该滑动开口穿透气缸座内壁和外壁与气缸槽相通;气缸座的外壁部的开口上部和开口下部分别固定有上轴承固定件和下轴承固定件;上轴承固定件由上轴承、上轴承挡圈和上密封圈组成,上轴承套在气缸座外壁上部,并通过气缸一座上的上轴承固定挡圈及上轴承挡圈固定,上密封圈套在上轴承挡圈外侧上轴承的上部;下轴承固定件由下轴承、下轴承挡圈与下密封圈组成,下轴承套在气缸座的开口下部,并通过气缸座上的下轴承固定挡圈及下轴承挡圈固定,下密封圈套在下轴承挡圈外侧下轴承的下部;气缸座为环形体,上轴承固定件与下轴承固定件可固定在气缸座的外侧或固定在气缸座的内侧也可一套上轴承固定件与一套下轴承固定件固定在气缸座的外侧,另一套上轴承固定件与另一套下轴承固定件固定在气缸座的内侧;活塞组件由活塞、活塞环、活塞连杆、滑动臂、滑动件和连杆垂直滑动套组成;活塞的下部固定有活塞连杆,该活塞连杆的侧面固定有滑动臂,滑动件固定在滑动臂的顶部;活塞在气缸套内部滑动,并通过活塞侧面凹进部内的活塞环进行气密封;滑动臂在气缸座上的滑动开口及气缸槽中,该滑动臂的左侧臂面与右侧臂面分别与滑动开口的滑动两侧壁面接触滑动,该滑动臂顶部的滑动件伸出滑动开口;连杆垂直滑动件外部与气缸座内部壁面固定,活塞连杆在连杆垂直滑动套的套内部随着着活塞往复运动上下垂直滑动;在气缸活塞体的外部有一转轮散热传动件;该转轮散热传动件由转轮体、散热风轮扇、配气轮盘与传动件组成;轮转体的上部有散热风轮扇与配气轮盘,散热风轮扇由环形支架与风叶组成,风叶在环形支架上环形分布,轮转体与配气轮盘通过环形支架连接并同心旋转,传动件固定在转轮体的侧下部与转轮体同心旋转;该散热风轮扇在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气缸套的外部或中部旋转散热;配气轮盘的上盘面与下盘面开有相通的弧形进气沟与弧形排气沟,弧形进气沟与弧形排气沟以配气轮盘的旋转圆心同心弧形分布,弧形进气沟与弧形排气沟同心旋转,圆心的旋转半径不等;该配气轮盘卡在气缸盖上的滑动凹槽内并能滑动旋转,该配气轮盘的上盘面与滑动凹槽的槽上壁面接触滑动,该配气轮盘的上盘面通过位于槽上壁面上的密封槽中的密封圈与槽上壁面进行滑动气密封;该配气轮盘的下盘面与滑动凹槽的槽下壁面接触滑动,该配气轮盘的下盘面通过位于槽下壁面上的密封槽中的密封圈与槽下壁面进行滑动气密封;该配气轮盘上的弧形进气沟与滑动凹槽的槽下壁面上的进气口和滑动凹槽的槽上壁面的进气管口相通,空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气缸室内部,配气轮盘转动,该弧形进气沟在进气口与进气管口之间移动联通进气通道,该弧形进气沟滑出进气口与进气管口,上盘面将进气管口滑动关闭,下盘面将进气口滑动关闭;该配气轮盘上的弧形排气沟与滑动凹槽的槽下壁面上的排气口和滑动凹槽的槽上壁面的排气管口相通,废气从气缸室内部通过排气通道排出,配气轮盘转动;该弧形排气沟在排气口与排气管口之间移动联通排气通道,该弧形进气沟滑动离开排气口与进气管口,上盘面将排气管口滑动关闭,下盘面将排气口滑动关闭;在配气轮盘的盘侧面固定有行程顶件,该行程顶件与气缸盖上的行程分电开关旋转接触,控制行程分电开关的闭合;该行程分电开关与气缸盖上的点火器通过导线供电,该行程分电开关通过另一导线与供电系统连接通电;转轮体上有飞轮来增加惯性力,转轮体的内部有上轴承密封固定位与下轴承密封固定位,气缸座外壁上部固定的上轴承的外侧固定在转轮体的上轴承密封固定位上,上密封圈的外侧固定在转轮体上轴承密封固定位上,该上密封圈位于上轴承的上部并与上轴承固定件的外部旋转滑动密封;气缸座外壁下部的下轴承的外侧固定在转轮体下轴承密封固定位上,下密封圈的外侧固定在转轮体下轴承密封固定位上,该下密封圈位于下轴承的下部并与下轴承固定件的外部旋转滑动密封;气缸座的形状为圆柱体,转轮体环绕在气缸座的外侧,转轮体的圆弧形套面为内圆弧形;该气缸座的形状为环形体,转轮体环绕在气缸座的外侧,转轮体的圆弧形套面为内圆形或转轮体环绕在气缸座内侧,转轮体的圆弧形套面为外圆形;两个相互连接的转轮体可同时围绕在气缸座的内侧或外侧;转轮体的圆弧形套面上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曲线环形轨槽,该曲线环形轨槽凹进圆弧形套面,并沿着圆弧形套面上下曲线起伏头尾连接分布;该曲线环形轨槽由进气曲槽、压缩曲槽、作功曲槽与排气曲槽连接组成;进气曲槽由圆弧形套面上部的排进气交汇点到圆弧形套面下部的进压气交汇点曲弧线分布,压缩曲槽由进压气交汇点到圆弧形套面的上部的压缩作功交汇点曲线弧形分布,作功曲槽由压缩作功交汇点到圆弧形套面下部的作功排气交汇点曲线环形分布;排气曲槽由作功排气交汇点到圆弧形套面上部的排进气交汇点曲线环形分布;曲线环形轨槽的槽内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动件,多个滑动件可分布在一条或在多条位置分布不同的曲线环形轨槽中,该曲线环形轨槽滑行推动滑动件运动,该曲线环形轨槽的进气曲槽与滑动件接触滑动,滑动件从排进气交汇点开始向下移动,带动滑动臂在滑动开口内定向滑动,滑动臂带动活塞连杆在连杆垂直滑动套内垂直滑动,活塞连杆上部的活塞向下运动,活塞在气缸室内由进气上始点向下运动,活塞进入进气冲程,该滑动件下行到进压气交汇点后,压缩曲槽继续推动滑动件上行,活塞下行到进气下止点进入压缩冲程;该滑动件上行到压缩作功交汇点后,活塞到达上止点进入作功冲程,作功曲槽受到滑动件的压力作用,滑动件下行作功曲槽继续滑动,滑动件下行到作功排气交汇点后上行,排气曲槽推动滑动件上行,活塞到达下止点后进入排气冲程;滑动件上行到排进气交汇点后,转轮体旋转一圈,活塞完成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在进气冲程中,活塞位于进气上始点附近,配气轮盘上的弧形进气沟与进气通道相通,活塞下行于进气下下止点附近,弧形进气沟离开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关闭;在排气冲程中,活塞位于下止点附近,配气轮盘上的弧形排气沟与排气通道相通,活塞上行到进气上始点附近,弧形排气沟离开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关闭;曲线环形轨槽的进气曲槽由排进气交汇点到进压气交汇点顺时针分布,滑动件在进气曲槽内下行,进气曲槽逆时针方向滑动,曲线环形轨槽逆时针方向滑动,转轮体及整个转轮散热传动件逆时针方向旋转;曲线环形轨槽进气曲槽由进排气交汇点到进压气交汇点逆时针分布,转轮散热传动件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曲线环形轨道槽由两组相互连接的进气曲槽、压缩曲槽、作功曲槽和排气曲槽环状连接组成,第一排气曲槽在第二排进气交汇点与第二进气曲槽连接,第二排气曲槽与第一进气曲槽在第一排进气交汇点连接,转轮散热传动件旋转一圈,活塞分别完成两次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冲程;转轮散热传动件上的配气轮盘对称分布着两条弧形进气沟、两条弧形排气沟及两个行程顶件;曲线环形轨道槽由三条进气曲槽、压缩曲槽、作功曲槽和排气曲槽环状连接组成,第二排气曲槽与第三进气曲槽在第三排进气交汇点连接,第三排气曲槽与第一进气曲槽在第一排进气交汇点连接,转轮散热传动件旋转一圈,活塞分别完成三次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连续冲程,转轮散热传动件上的配气轮盘对称分布着三条弧形进气沟、三条弧形排气沟及三个行程顶件;曲线环形轨道槽由N组相互连接的进气曲槽、压缩曲槽、作功曲槽和排气曲槽组成,转轮散热传动件旋转一圈,作功N次;曲线环形轨槽中的压缩曲槽由进压缩交汇点向压缩作功交汇点的分布角度由小变大,转轮散热传动件旋转,滑动件在压缩曲槽的作用下上行,滑动件上行的速度由快变慢,活塞向上运动速度同样由快变慢,气缸室内的气体被压缩产生反作用力随着活塞的上行连续增加,活塞压缩行程是依靠转轮体旋转惯性作用力来完成的,转轮体匀速旋转,压缩曲槽对滑动件的推力随着压缩曲槽滑动角度的减小逐步加大,使转轮体的惯性力均匀分布整个压缩冲程,消除压缩行程对转轮体旋转的冲击阻力;曲线环形轨槽中的作功曲槽由压缩作功交汇点向作功排气交汇点向下分布的角度由小变大,活塞在膨胀作功冲程作用下下行,在滑动件下行压力作用下压缩曲槽滑动转轮体旋转,气缸室内的膨胀气体随着活塞的下行及热能的转换温度压力变低,压缩曲槽的角度逐步加大,活塞运动的速度由慢变快,通过压缩曲槽滑动角度的变化实现作功行程功率恒扭矩输出;活塞的进气压缩排气三个冲程都是为作功冲程准备的,进气曲槽、压缩曲槽、作功曲槽及排气曲槽可根据需要调整在转轮体上环形分布的角度及间距;曲线环形轨槽上的排进气交汇点与压缩作功交汇点的相对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同样活塞的进气上始点与活塞上止点到气缸室顶部的距离可相等或不等,活塞上止点到气缸室顶部必须有一段距离而进气上始点与气缸室顶部距离可以为零,这样活塞在排气冲程可将废气完全排出;曲线环形轨槽上的进压缩交汇点与作功排气交汇点的相对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同样活塞的进气下止点与活塞下止点到气缸室顶部的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气缸室进气体积可大于或小于作功体积;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由油泵、机油滤清器、油管和润滑油组成,油泵在气缸槽内,该油泵上的压油杆与活塞连杆下部连接,该油泵随着活塞连杆上下运动工作,气缸槽内的润滑油通过活塞连杆及滑动臂运动飞溅润滑外,还通过与油泵连接的油管将润滑油送到各润滑部位,润滑油通过机油滤清器过滤进入油泵循环工作;启动电机的传动部件与转轮散热传动件上的传动件接触工作,供电系统中的发电机的传动轮与该转轮散热传动件上的传动件接触工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气缸盖上有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配气轮盘上有进气凸轮与排气凸轮,进气凸轮与排气凸轮在滑动凹槽内环形运动,进气凸轮与滑动凹槽内的进气阀门上的进气控制件接触或分离;排气凸轮与滑动凹槽内的排气阀门的排气控制件接触或分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转轮散热传动件的散热风轮扇外部固定行散热器,该散热器的进水管与气缸活塞体的气缸座、气缸套、气缸盖及油泵中的冷却流道管的出口连接,冷却流道管的进口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配气轮盘上部连接有增压涡轮,配气轮盘与固定在气缸盖上的进气罩旋转密封,配气轮盘的弧形进气沟在进气罩内部,增压涡轮在进气罩内部与配气轮盘同时旋转,进气罩上连接有与内部相通的进气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气缸盖上固定有涡轮箱,涡轮箱分为进气室与排气室,进气室内有增压涡轮,排气室内有排气涡轮,增压涡轮与排气涡轮相互固定同时在气缸盖外滑动部旋转,进气室与进气管及进气通道连接,排气通道在排气室内,排气涡轮附近,排气室与排气管连接相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曲线环形轨槽的压缩曲槽与作功曲槽连接之间有平滑曲槽,该平滑曲槽滑过滑动件外侧,滑动件停止运动,活塞停止运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采取的技术排施是:曲线环形轨槽由进气曲槽与压缩曲槽组成,活塞完成进气与压缩两冲程,排气管排出压缩气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两个气缸座的底部互相连接固定,两个转轮散热传动件下部连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气缸座外侧的转轮散热传动件中的散热风轮扇在机壳内部的内涵道内,气缸套内侧的另一转轮散热传动件的传动件连接有压气机,该压气机的排气管在燃烧喷气室内部,该燃烧喷气室内部有燃料点火控制系统。
采用以上结构的发动机,将淘汰和替代目前世界上的曲轴活塞发动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发动机单气缸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发动机转轮散热传动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发动机气缸体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发动机活塞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发动机两条弧形进气排气沟的配气轮盘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发动机三条弧形进气排气沟的配气轮盘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发动机曲线弧形轨槽展开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发动机单气缸风冷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发动机多气缸风冷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发动机中心内转转轮散热传动件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发动机气缸体与活塞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发动机多个滑动件工作示意图1
图13是本发明发动机润滑系统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发动机进气凸轮与排气凸轮工作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发动机缸体水平对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发动机压缩功能曲线弧形轨槽展开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发动机多缸体外转轮散热传动件结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发动机多缸体内转轮散热传动件结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发动机两个转轮散热传动件分布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发动机水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发动机旋转进气增压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发动机废气进气增压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发动机喷气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发动机带有平滑曲槽的曲线弧形轨槽展开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发动机多条曲线弧形轨槽展开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发动机两条曲线弧形轨槽展开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发动机三条曲线弧形轨槽分展开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发动机转轮体逆时针旋转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发动机转轮体顺时针旋转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发动机配气轮盘的工作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发动机气缸盖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的结构如图1、图7所示,发动机的散热保护外壳1内部2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气缸活塞体3,气缸活塞体3由气缸体4与活塞组件5组成;如图1.图3所示,气缸体4由气缸套6、气缸座7、气缸盖8、气缸垫9及密封件15组成;气缸体4中的气缸套6通过密封件15固定在气缸座7的上部7-1,气缸套6的顶部16固定有气缸盖8,气缸套6与气缸盖8之间有气缸垫9,并通过气缸垫9进行密封固定连接,该气缸盖8上端8-2与散热保护外壳1的内壁1-1连接固定,气缸套6外部6-1固定有散热片40;如图1图3所示,气缸盖8的侧面8-1有滑动凹槽41,气缸盖8上有进气通道54和排气通道55,进气通道54穿过滑动凹槽41的槽上壁面56与槽下壁面57,槽上壁面56的进气管口58连接有进气管59,槽下壁面57的进气口60在气缸室61内顶部62,排气通道55穿过滑动凹槽41的槽上壁面56与槽下壁面57;槽上壁面56上的排气管口63连接有排气管64,槽下壁面57上的排气口65在气缸室61内顶部62;如图1、图9、图19所示,气缸座7的形状为单个中部凹进的17圆柱体18或是有多个中部凹进17的圆柱体20或环形体19;气缸座7的外侧21或环形体19的内侧22和外侧23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动开口24,该滑动开口24穿透气缸座7内壁25和外壁26;如图3、图11所示,在滑动开口24的外壁上部27和外壁下部28固定有上轴承固定件29和下轴承固定件30;如图1、图3、图11所示,上轴承固定件29由上轴承31、上轴承挡圈32、上密封圈33组成,上轴承31套在气缸座7外壁上部27,并通过气缸座7上的上轴承固定挡圈34及上轴承挡圈32固定,上密封圈33套在上轴承挡圈32外侧32-1上轴承31的上部31-1;下轴承固定件30由下轴承38、下轴承挡圈35、下密封圈36组成,下轴承38套在气缸座7外壁下部28,并通过气缸座7上的下轴承固定挡圈37及下轴承挡圈35固定,下密封圈36套在下轴承挡圈35外侧35-1下轴承38的下部38-1;如图1、图17、图18、图19所示,上轴承固定件29与下轴承固定件30可固定在气缸座7的外侧23或固定在气缸座7的内侧22,也可一套上轴承固定件29与一套下轴承固定件30固定在气缸座7的外侧23,另一套上轴承固定件29-1与另一套下轴承固定件30-1固定在气缸座7的内侧22;如图4、图11所示,活塞组件5由活塞10、活塞环11、活塞连杆12、滑动臂13滑动件14和连杆垂直滑动套39组成;活塞10的下部10-1固定有活塞连杆12,该活塞连杆12的侧面12-1固定有滑动臂13滑动件14固定在滑动臂13的顶部13-1;如图4、图11所示,活塞10在气缸套6内部6-1自由滑动,并通过活塞10侧面凹进部10-1内的活塞环11进行气密封;如图11、图12所示,滑动臂13进入气缸座7上的滑动开口24,该滑动臂13的左侧臂面42与右侧臂面43分别与滑动开口24的滑动两侧壁面24-1接触滑动,该滑动臂13顶部13-1的滑动件14伸出滑动开口24;连杆垂直滑动件39外部39-1与气缸座7内部壁面44固定,活塞连杆12在连杆垂直滑动套39的套内部39-2,并能随着着活塞10往复运动上下垂直滑动;如图1所示,气缸活塞体3的外部3-1有一转轮散热传动件45;如图2所示,该转轮散热传动件45由转轮体46、散热风轮扇47、配气轮盘48与传动件49组成;轮转体46的上部46-1有散热风轮扇47与配气轮盘48,该散热风轮扇47由环形支架50与风叶51组成,风叶51在环形支架50上环形分布,轮转体46与配气轮盘48通过环形支架50连接并同心旋转,传动件49固定在转轮体46的侧下部46-1与转轮体46同心旋转;如图1、图9、图18所示,该散热风轮扇47在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气缸套6的外部40-1或中部40-2旋转散热;如图2、图10所示,配气轮盘48的上盘面48-1与下盘面48-2开有相通的弧形进气沟66与弧形排气沟67,弧形进气沟66与弧形排气沟67以配气轮盘48的旋转圆心同心弧形分布,弧形进气沟66与弧形排气沟67同心旋转,圆心的旋转半径不等;如图1、图11图31所示,配气轮盘48卡在气缸盖7上的滑动凹槽41并能滑动旋转,配气轮盘48的上盘面48-1与滑动凹槽41的槽上壁面56接触滑动,该配气轮盘48的上盘面48-1通过位于槽上壁面56上的密封槽68中的密封圈68-1与槽上壁面56进行滑动气密封;该配气轮盘48的下盘面48-2与滑动凹槽41的槽下壁面57接触滑动,配气轮盘48的下盘面48-2通过位于槽下壁面57上的密封槽68中的密封圈68-1与槽下壁面57进行滑动气密封;如图1、图3、图31配气轮盘48上的弧形进气沟66与滑动凹槽41的槽下壁面57上的进气口60和滑动凹槽41的槽上壁面56的进气管口58相通,空气通过进气通道54进入气缸室61内部,配气轮盘48转动,该弧形进气沟66在进气口60与进气管口58之间移动联通进气通道54,该弧形进气沟66滑出进气口60与进气管口58,上盘面48-1将进气管口58滑动关闭,下盘面48-2将进气口60滑动关闭,配气轮盘48上的弧形排气沟67与滑动凹槽41的槽下壁面57上的排气口65和滑动凹槽41的槽上壁面56的排气管口63相通,废气从气缸室61内部通过排气通道55排出,配气轮盘48转动;该弧形排气沟67在排气口65与排气管口63之间移动联通排气通道55,该弧形进气沟67滑动离开排气口65与进气管口63,上盘面48-1将排气管口63滑动关闭,下盘面48-2将排气口65滑动关闭;如图30、图31所示,在配气轮盘48的盘侧面69固定有行程顶件70,该行程顶件70与气缸盖8上的行程分电开关71旋转接触,控制行程分电开关71的闭合;该行程分电开关71与气缸盖8上的点火器72-1通过导线74供电,该行程分电开关71通过另一导线74-1与供电系统73连接通电;如图1、图2、图11所示,转轮体46上有飞轮26,转轮体46的壁面46-2有上轴承密封固定位52与下轴承密封固定位53,转轮体46的上轴承密封固定位52与上轴承固定件29接触固定;转轮体46下轴承密封固定位53与下轴承固定件30接触固定;如图1、图8、图12、图17、图18所示,气缸座7的形状为圆柱体18,转轮体46的圆弧形套面75为内圆弧形;该气缸座7的形状为环形体19,转轮体46的圆弧形套面75为内圆形85;转轮体46的圆弧形套面75为外圆形86;两个相互连接的转轮体46可同时围绕在气缸座7的内侧22或外侧23;如图7、图25、图26所示,转轮体46的圆弧形套面75上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曲线环形轨槽76,该曲线环形轨槽76凹进圆弧形套面75,并沿着圆弧形套面75上下曲线起伏头尾连接分布;该曲线环形轨槽76由进气曲槽77、压缩曲槽78、作功曲槽78与排气曲槽79连接组成;进气曲槽77由圆弧形套面75上部75-1的排进气交汇点81到圆弧形套面75下部75-2的进压气交汇点82曲弧线分布,压缩曲槽78由进压气交汇点82到圆弧形套面75的上部75-1的压缩作功交汇点83曲线弧形分布,做功曲槽79由压缩作功交汇点83到圆弧形套面75下部75-2的作功排气交汇点84曲线环形分布;排气曲槽80由做功排气交汇点84到圆弧形套面75上部75-1的排进气交汇点82曲线环形分布;如图1、图12、图17所示,曲线环形轨槽76的槽内部76-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动件14,该曲线环形轨槽76滑行推动滑动件14运动,该曲线环形轨槽76的进气曲槽77与滑动件14接触滑动,滑动件14从排进气交汇点81开始向下移动,带动滑动臂13在滑动开口24内定向滑动,滑动臂13带动活塞连杆12在连杆垂直滑动套39内垂直滑动,活塞连杆12上部的活塞10向下运动,活塞10在气缸室61内由进气上始点87向下运动,活塞10进入进气冲程,该滑动件14下行到进压气交汇点82后,压缩曲槽78继续推动滑动件14上行,活塞10下行到进气下止点90进入压缩冲程;该滑动件14上行到压缩作功交汇点83后,活塞10到达上止点88进入作功冲程,作功曲槽79受到滑动件14的压力作用,滑动件14下行作功曲槽79继续滑动,滑动件14下行到作功排气交汇点84后上行,排气曲槽80推动滑动件14上行,活塞10到达下上点89后进入排气冲程;滑动件14上行到排进气交汇点81后,转轮体46旋转一圈,活塞10完成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如图28所示,曲线环形轨糟76的进气曲槽77由排进气交汇点81到进压气交汇点82顺时针分布,滑动件14在进气曲槽77内下行,进气曲槽77逆时针方向滑动,曲线环形轨道槽76逆时针方向滑动,转轮体46及整个转轮散热传动件45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9所示,曲线环形轨槽76进气曲槽77由排进气交汇点81到进压气交汇点82逆时针分布,转轮散热传动件45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如图25所示曲线环形轨道槽76由两组相互连接的进气曲槽77、压缩曲槽78、作功曲槽79和排气曲槽80环状连组成,第一排气曲槽80在第二排进气交汇点81-2与第二进气曲槽77-2连接,第二排气曲槽80-2与第一进气曲槽77在第一排进气交汇点81连接;如图5所示,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上的配气轮盘48对称分布着两条弧形进气沟66两条弧形排气沟67及两个行程顶件70,转轮散热传动件45旋转一圈;活塞10分别完成两次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如图27所示,曲线环形轨道槽76由三条进气曲槽77、压缩曲槽78、作功曲槽79、排气曲槽80环状连接组成,第二排气曲槽80-2与第三进气曲槽77-3在第三排进气交汇点81-3连接,第三排气曲槽80-3与第一进气曲槽77在第一排进气交汇点81连接;如图6所示,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上的配气轮盘48对称分布着三条弧形进气沟66、三条弧形排气沟67及三个行程顶件70转轮散热传动件45旋转一圈,活塞10分别完成三次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连续冲程;曲线环形轨槽76由N组相互连接的进气曲槽77、压缩曲槽78、作功曲槽79和排气曲槽80组成,转轮散热传动件45旋转一圈,作功N次;如图1、图11、图17、图18所示,进气冲程中,活塞10位于进气上始点87附近,配气轮盘48上的弧形进气沟66与进气通道54相通,活塞10下行于进气下止点90附近,弧形进气沟66离开进气通道54,进气通道54关闭;在排气冲程中,活塞10位于下止点89附近,配气轮盘48上的弧形排气沟67与排气通道55相通,活塞10上行到进气上始点87附近,弧形排气沟67离开排气通道55,排气通道55关闭;如图1、图7所示,曲线环形轨槽76的进气曲槽77、压缩曲槽78、作功曲槽79及排气曲槽80在转轮体46上环形分布的角度及间距可根据需要设定;该曲线环形轨槽76的压缩曲槽78由进压气交汇点82向压缩作功交汇点83的分布角度由小变大,转轮散热传动件45旋转,这样滑动件14在压缩曲槽78的作用下上行,滑动件14上行的速度由快变慢,活塞10向上运动速度由快变慢,压缩曲槽78对滑动件14的推力随着压缩曲槽78滑动角度的减小逐步加大;该曲线环形轨槽76中的作功曲槽79由压缩作功交汇点83向作功排气交汇点84向下分布的角度由小变大,活塞10在膨胀作功冲程作用下下行,气缸室61内的膨胀气体随着活塞10的下行及热能的转换温度压力变低,作功曲槽79的角度逐步加大,活塞10运动的速度由慢变快;曲线环形轨槽76的排进气交汇点81与压缩作功交汇点83的相对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活塞10的进气上始点87与活塞10上止点88到气缸室61顶部62的距离可相等或不等,活塞10上止点88到气缸室61顶部62须有一段距离而活塞10进气上始点87与气缸室61顶部62距离可以为零,将废气排干净;该曲线环形轨槽76上的进压气交汇点82与作功排气交汇点84的相对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活塞10的进气下止点90与活塞10下止点89到气缸室61顶部62的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气缸室61、进气体积可大于作功体积;如图13所示,发动机的润滑系统91由油泵92、机油滤清器93、油管94和润滑油95组成,油泵92在气缸槽20内,油泵92压油杆96的与活塞连杆12下部12-1连接,油泵92随着活塞连杆12上下运动工作,气缸槽20内的润滑油95通过活塞连杆12及滑动臂13运动飞溅润滑外,还通过与油泵连接的油管94将润滑油95送到各润滑部位97,润滑油95通过机油滤清器93过滤进入油泵92;如图1所示,启动电机98的传动部件98-1与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上的传动件49接触工作;供电系统73中的发电机99的传动轮99-1与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上的传动件49接触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在气缸盖8上有进气阀门100与排气阀门101,配气轮盘48上有进气凸轮102与排气凸轮103,进气凸轮102与排气凸轮103在滑动凹槽41内环形运动,进气凸轮102与滑动凹槽41内的进气阀门100上的进气控制件100-1接触或分离;排气凸轮101与滑动凹槽41内的排气阀门101的排气控制件101-1接触或分离。这样的结构提高进排气的密封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0所示,在转轮散热传动件45的散热风轮扇47外部45-1固定有散热器123,该散热器123的进水管106与气缸活塞体3的气缸座7、气缸套6、气缸盖8及油泵92中的冷却流道管107的出口107-1连接,冷却流道管107的进口107-2与水泵104的出水管104-1连接,水泵104通过传动件49带动工作。通过这样结构水循环解决发动机的散热,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1所示,在配气轮盘48上部48-2连接有增压涡轮108,配气轮盘48与固定在气缸盖8上的进气罩109旋转密封,配气轮盘48的弧形进气沟66在进气罩109内部,增压涡轮108在进气罩109内部109-1与配气轮盘48同时旋转,进气罩109上连接有与内部109-1相通的进气管109-2。这样就可利用增压涡轮对进气进行增压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2所示,在气缸盖8上固定有涡轮箱110,涡轮箱110分为进气室111与排气室112,进气室111内有增压涡轮108,排气室112内有排气涡轮113,增压涡轮108与排气涡轮113相互固定同时在气缸盖8外滑动部114旋转,进气室111与进气管59及进气通道54连接,排气通道55在排气室112内,排气涡轮113附近,排气室112与排气管64连接相通。这样就可利用排出的废气进行进气增压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4所示,在曲线环形轨槽76的压缩曲槽78与作功曲槽79连接之间有平滑曲槽116。采用这样的结构该平滑曲槽116滑过滑动件14外侧,滑动件14停止运动,活塞10停止运动,气缸室61内的压缩混合气体吸收气内部温度,温度升高自燃或点燃后燃烧效率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曲线环形轨槽76由进气曲槽77与压缩曲槽78组成,活塞10完成进气与压缩两冲程,排气管64排出压缩气体(115)。这种结构的发动机具有压缩气体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两个缸活塞体(3)中气缸座7的底部7-2互相连接固定,两个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下部45-3连接固定。采用这样两气缸水平对置的结构发动机运行更加平稳。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气缸座7外侧23的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中的散热风轮扇47在机壳内部117的内涵道118内旋转工作,气缸套7内侧22的另一转轮散热传动件45-1的传动件49连接有压气机119,压气机119的排气管119-1在燃烧喷气室120内部120-1,该燃烧喷气室120内部120-1有燃料点火控制系统121;压气机119排出的压缩空气进燃料点火控制系统121燃烧作用膨胀喷出。这样飞行器使用该结构的发动机无需涡轮更适应飞行运动。

Claims (9)

1.一种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包括散热保护外壳、气缸活塞体、轮散热传动件、燃料点火系统、启动电机和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的散热保护外壳(1)内部(2)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气缸活塞体(3),该气缸活气塞体(3)由气缸体(4)与活塞组件(5)组成;气缸体(4)由气缸套(6)、气缸座(7)、气缸盖(8)、气缸垫(9)及密封件(15)组成;该气缸体(4)中的气缸套(6)通过密封件(15)固定在气缸座(7)的上部(7-1),该气缸套(6)的顶部(16)固定有气缸盖(8),该气缸套(6)与气缸盖(8)之间夹有气缸垫(9),并通过气缸垫(9)进行密封固定连接,该气缸套(6)外部(6-1)固定有散热片(40),该气缸盖(8)上端(8-2)与散热保护外壳(1)内壁(1-1)连接固定,该气缸盖(8)的侧面(8-1)有滑动凹槽(41),该气缸盖(8)上有进气通道(54)和排气通道(55),进气通道(54)穿过滑动凹槽(41)的槽上壁面(56)与槽下壁面(57),槽上壁面(56)的进气管道口(58)连接有进气管(59),槽下壁面(57)的进气口(60)在气缸室(61)内顶部(62);排气通道(55)穿过滑动凹槽(41)的槽上壁面(56)与槽下壁面(57),槽上壁面(56)上的排气管道口(63)连接有排气管(64),槽下壁面(57)上的排气口(65)在气缸室(61)内顶部(62);气缸座(7)的形状为圆柱体(18)或环形体(19),该气缸座(7)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心凹进(17)的气缸槽(20),该气缸座(7)的外壁部(21)或环形体(19)的内侧(22)和外侧(23)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动开口(24),滑动开口(24)穿透气缸座(7)内壁(25)和外壁部(21)与气缸槽(20)相通;气缸座(7)外壁部(21)的开口上部(27)和开口下部(28)分别固定有上轴承固定件(29)和下轴承固定件(30);上轴承固定件(29)与下轴承固定件(30)固定在气缸座(7)的外侧(23)或固定在气缸座(7)的内侧(22)也可一套上轴承固定件(29)与一套下轴承固定件(30)固定在气缸座(7)的外侧(23),另一套上轴承固定件(29-1)与另一套下轴承固定件(30-1)固定在气缸座(7)的内侧(22);活塞组件(5)由活塞(10)、活塞环(11)、活塞连杆(12)、滑动臂(13)、滑动件(14)和连杆垂直滑动套(39)组成;活塞(10)的下部(10-1)固定有活塞连杆(12),该活塞连杆(12)的侧面(12-1)固定有滑动臂(13),滑动件(14)固定在滑动臂(13)的顶部(13-1);活塞(19)在气缸套(6)内部(6-1)滑动,活塞(10)侧面凹进部(10-2)内有活塞环(11);滑动臂(13)在气缸座(7)上的滑动开口(24)及气缸槽(20)中,该滑动臂(13)的左侧臂面(42)与右侧臂面(43)分别与滑动开口(24)的滑动两侧壁面(24-1)接触滑动,该滑动臂(13)顶部(13-1)的滑动件(14)伸出滑动开口(24);连杆垂直滑动套(39)外部(39-1)与气缸座(7)内部壁面(44)固定,活塞连杆(12)在连杆垂直滑动套(39)的套内部(39-2)滑动;气缸活塞体(3)的外部(3-1)有转轮散热传动件(45);转轮散热传动件(45)由转轮体(46)、散热风轮扇(47)、配气轮盘(48)与传动件(49)组成;轮转体(46)的上部(46-1)有散热风轮扇(47)与配气轮盘(48),散热风轮扇(47)由环形支架(50)与风叶(51)组成,风叶(51)在环形支架(50)上环形分布,轮转体(46)与配气轮盘(48)通过环形支架(50)连接并同心旋转,传动件(49)固定在转轮体(46)的侧下部(46-1)与转轮体(46)同心旋转;散热风轮扇(47)在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气缸套(6)的外部(40-1)或中部(40-2)旋转散热;配气轮盘(48)的上盘面(48-1)与下盘面(48-2)开有相通的弧形进气沟(66)与弧形排气沟(67),弧形进气沟(66)与弧形排气沟(67)以配气轮盘(48)的旋转圆心同心弧形分布,弧形进气沟(66)与弧形排气沟(67)同心旋转,且圆心的旋转半径不等;配气轮盘(48)卡在气缸盖(7)上的滑动凹槽(41)内滑动旋转,对进气通道(54)与排气通道(55)滑动开启或关闭;配气轮盘(48)的盘侧面(69)固定有行程顶件(70),该行程顶件(70)与气缸盖(8)上的行程分电开关(71)旋转接触,控制行程分电开关(72)的闭合;转轮体(46)上有飞轮(26),转轮体(46)的壁面(46-2)有上轴承密封固定位(52)与下轴承密封固定位(53),转轮体(46)的上轴承密封固定位(52)与上轴承固定件(29)接触固定;转轮体(46)下轴承密封固定位(53)与下轴承固定件(30)接触固定;气缸座(7)的形状为圆柱体(18)或环形体(19),转轮体(46)环绕在气缸座(7)的外侧(23)或内侧(22),两个相互连接或分开的转轮体(46)可同时围绕在气缸座(7)的内侧(22)或外侧(23);转轮体(46)的圆弧形套面(75)上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曲线环形轨槽(76),该曲线环形轨槽(76)凹进圆弧形套面(75),并沿着圆弧形套面(75)上下曲线起伏头尾连接分布;该曲线环形轨糟(76)由进气曲槽(77)、压缩曲槽(78)、作功曲槽(79)与排气曲槽(80)连接组成;进气曲槽(77)由圆弧形套面(75)上部(75-1)的排进气交汇点(81)到圆弧形套面(75)下部(75-2)的进压气交汇点(82)曲弧线分布,压缩曲槽(78)由进压气交汇点(82)到圆弧形套面(75)的上部(75-1)的压缩作功交汇点(83)曲线弧形分布,做功曲槽(79)由压缩作功交汇点(83)到圆弧形套面(75)下部(75-1)的作功排气交汇点(84)曲线环形分布,排气曲槽(80)由做功排气交汇点(84)到圆弧形套面(75)上部(75-1)的排进气交汇点(82)曲线环形分布;曲线环形轨槽(76)的槽内部(76-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动件(14),该滑动件(14)在一条曲线环形轨槽(76)中,多个滑动件(14)分布在一条或多条位置分布不同的曲线环形轨槽(76)中;曲线环形轨槽(76)的进气曲槽(77)与滑动件(14)接触滑动,滑动件(14)从排进气交汇点(81)开始向下移动,带动滑动臂(13)在滑动开口(24)内定向滑动,滑动臂(13)带动活塞连杆(12)在连杆垂直滑动套(39)内垂直滑动,活塞连杆(12)上部的活塞(10)向下运动,活塞(10)在气缸室(61)内由进气上始点(87)向下运动,活塞(10)进入进气冲程,该滑动件(14)下行到进压气交汇气(82)后,压缩曲槽(78)继续推动滑动件(14)上行,活塞(10)下行到进气下止气(90)进入压缩冲程;该滑动件(14)上行到压缩作功交汇点(83)后,活塞(10)到达上止点(88)进入作功冲程;作功曲槽(79)受到滑动件(14)的压力作用,滑动件(14)下行作功曲槽(79)继续滑动,滑动件(14)下行到作功排气交汇点(84)后上行,排气曲槽(80)推动滑动件(14)上行,活塞(10)到达下止点(89)后进入排气冲程;滑动件(14)上行到排进气交汇点(81)后,转轮体(46)旋转一圈,活塞(10)完成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在进气冲程中,活塞(10)位于进气上始点(87)附近,配气轮盘(48)上的弧形进气沟(66)与进气通道(54)相通,活塞(10)下行于进气下止点(90)附近,弧形进气沟(66)离开进气通道(54),进气通道(54)关闭;在排气冲程中,活塞(10)位于下止点(89)附近,配气轮盘(48)上的弧形排气沟(67)与排气通道(55)相通,活塞(10)上行到进气上始点(87)附近,弧形排气沟(67)离开排气通道(55),排气通道(55)关闭;该曲线环形轨槽(76)的进气曲槽(77)由排进气交汇点(81)到进压气交汇点(82)顺时针分布,滑动件(14)在进气曲槽(77)内下行,进气曲槽(77)逆时针方向滑动,该曲线环形轨槽(76)逆时针方向滑动,转轮体(46)及整个转轮散热传动件(45)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曲线环形轨槽(76)的进气曲槽(77)由排进气交汇点(81)到进压气交汇点(82)逆时针分布,转轮散热传动件(45)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该曲线环形轨槽(76)由N组相互连接的进气曲槽(77)、压缩曲槽(78)、作功曲槽(79)、排气曲槽(80)组成,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上的配气轮盘(48)对称分布着N条弧形进气沟(66)、N条弧形排气沟(67)及N个行程顶件(70);转轮散热传动件(45)旋转一圈,活塞(10)连续N次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该曲线环形轨槽(76)的进气曲槽(77)、压缩曲槽(78)、作功曲槽(79)及排气曲槽(80)在转轮体(46)上环形分布的角度及间距可改变;该曲线环形轨槽(76)的压缩曲槽(78)由进压气交汇点(82)向压缩作功交汇点(83)的分布角度由小变大,转轮散热传动件(45)旋转,滑动件(14)在压缩曲槽(78)的作用下上行,滑动件(14)上行的速度由快变慢,活塞(10)向上运动速度由快变慢,压缩曲槽(78)对滑动件(14)的推力随着压缩曲槽(78)滑动角度的减小逐步加大;该曲线环形轨槽(76)中的作功曲槽(79)由压缩作功交汇点(83)向作功排气交汇点(84)向下分布的角度由小变大,活塞(10)在膨胀作功冲程作用下下行,气缸室(6-2)内的膨胀气体随着活塞(10)的下行及热能的转换温度压力变低,压缩曲槽(78)的角度逐步加大,活塞(10)运动的速度由慢变快;该曲线环形轨槽(76)的排进气交汇点(81)与压缩作功交汇点(83)的相对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活塞(10)的进气上始点(87)与活塞(10)上止点(88)到气缸室(61)顶部(62)的距离可相等或不等,活塞(10)上止点(88)到气缸室(61)顶部(62)须有一段距离而活塞(10)进气上始点(87)与气缸室(61)顶部(62)距离可以为零;该曲线环形轨槽(76)上的进压气交汇点(82)与作功排气交汇点(84)的相对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活塞(10)的进气下止点(90)与活塞(10)下止点(89)到气缸室(61)顶部(62)的垂直高度可相等或不等,气缸室(61)进气体积可大于作功体积;发动机的润滑系统(91)由油泵(92)、机油滤清器(93)、油管(94)和润滑油(95)组成,油泵(92)在气缸槽(20)内,该油泵(92)压油杆(96)的与活塞连杆(12)下部(12-1)连接,该油泵(92)随着活塞连杆(12)上下运动工作,气缸槽(20)内的润滑油(95)通过活塞连杆(12)及滑动臂(13)运动飞溅润滑外,还通过与油泵(92)连接的油管(94)将润滑油(95)送到各润滑部位(97),润滑油(95)通过机油滤清器(93)过滤进入油泵(92);启动电机(98)的传动部件(98-1)与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上的传动件(49)接触工作,供电系统(73)中的发电机(99)的传动轮(99-1)与该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上的传动件(49)接触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盖(8)上有进气阀门(100)与排气阀门(101),配气轮盘(48)上有进气凸轮(102)与排气凸轮(103),进气凸轮(102)与排气凸轮(103)在滑动凹槽(41)内环形运动,进气凸轮(102)与滑动凹槽(41)内的进气阀门(100)上的进气控制件(100-1)接触或分离;排气凸轮(101)与滑动凹槽(41)内的排气阀门(101)的排气控制件(101-1)接触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转轮散热传动件(45)的散热风轮扇(47)外部(45-1)固定有散热器(123),该散热器(123)的进水管(106)与气缸活塞体(3)的气缸座(7)、气缸套(6)、气缸盖(8)及油泵(92)中的冷却流道管(107)的出口(107-1)连接,冷却流道管(107)的进口(107-2)与水泵(104)的出水口(10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配气轮盘(48)上部(48-2)连接有增压涡轮(108),配气轮盘(48)与固定在气缸盖(8)上的进气罩(109)旋转密封,配气轮盘(48)的弧形进气沟(66)在进气罩(109)内部,增压涡轮(108)在进气罩(109)内部(109-1)与配气轮盘(48)同时旋转,进气罩(109)上连接有与内部(109-1)相通的进气管(109-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盖(8)上固定有涡轮箱(110),涡轮箱(10)分为进气室(111)与排气室(112),进气室(111)内有增压涡轮(108),排气室(112)内有排气涡轮(113),增压涡轮(108)与排气涡轮(113)相互固定同时在气缸盖(8)外滑动部(114)旋转,进气室(111)与进气管(59)及进气通道(54)连接,排气通道(55)在排气室(112)内,排气涡轮(113)附近,排气室(112)与排气管(64)连接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曲线环形轨槽(76)的压缩曲槽(78)与作功曲槽(79)连接之间有平滑曲槽(116),该平滑曲槽(116)滑过滑动件(14)外侧,滑动件(14)停止运动,活塞(10)停止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曲线环形轨槽(76)由进气曲槽(77)与压缩曲槽(78)组成,活塞(10)完成进气与压缩两冲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曲线侧滑式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气缸座(7)的底部(7-2)互相连接固定,两个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下部(45-3)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气缸座(7)外侧(23)的转轮散热传动件(45)中的散热风轮扇(47)在机壳内部(117)的内涵道(118)内,气缸套(7)内侧(22)的另一转轮散热传动件(45-1)的,传动件(49)连接有压气机(119),压气机(119)的排气管(119-1)在燃烧喷气室(120)内部(120-1),该燃烧喷气室(120)内部(120-1)有燃料点火控制系统(121)。
CN2011104343134A 2011-12-22 2011-12-22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Pending CN102434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43134A CN102434280A (zh) 2011-12-22 2011-12-22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43134A CN102434280A (zh) 2011-12-22 2011-12-22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4280A true CN102434280A (zh) 2012-05-02

Family

ID=4598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43134A Pending CN102434280A (zh) 2011-12-22 2011-12-22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42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3205A (zh) * 2013-08-16 2015-02-25 袁丽君 新型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3205A (zh) * 2013-08-16 2015-02-25 袁丽君 新型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3535B (zh) 改进型引擎
US6216462B1 (en) High efficiency, air bottoming engine
CN100545429C (zh) 复合六行程自冷式内燃引擎
EP2379861B1 (en) Split cycle reciprocating piston engine
CN103201457A (zh) 具有内置于汽缸的活动室的利用压缩空气和/或附加能源的单和/或双能源发动机
CN101050727A (zh) 中冷等压回热燃气轮机
KR20160143785A (ko) 편심 활동 베인 펌프
CN103758637B (zh) 一种自平衡高速自由活塞发电机
CN103189612A (zh) 包括内置活动室的自动减压压缩空气发动机
CN106246343B (zh) 单轴双膨胀内燃机
CN202560370U (zh)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CN102434280A (zh) 转轮曲线侧滑式发动机
CN105840307A (zh) 单轴双膨胀内燃发动机
CN202768141U (zh) 转轮曲线旋缸转子发动机
CN202125352U (zh) 行星曲轴气缸对列式发动机
CN104265374A (zh) 具有转轮传动活塞变速机构的流体动力机械
CN204419355U (zh) 轴向对冲活塞筒状凸轮驱动式五冲程发动机
CN201041076Y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204225925U (zh) 具有转轮传动活塞变速机构的流体动力机械
CN207145165U (zh) 一种与汽油发动机直联的无油空压机
CN101240743A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07787398B (zh) 用于运行驱动装置的方法和设备、驱动装置、机动车
CN201351527Y (zh) 一种中速柴油机的进、排气装置
CN100393983C (zh) 液压气流喷射飞轮气涡转子高速发动机
CN203081690U (zh) 一种自带能源的气体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