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2229B -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2229B
CN102432229B CN201110259043.8A CN201110259043A CN102432229B CN 102432229 B CN102432229 B CN 102432229B CN 201110259043 A CN201110259043 A CN 201110259043A CN 102432229 B CN102432229 B CN 102432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ma
asphalt
stress
unit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90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2229A (zh
Inventor
姜祎
于凤河
王树敏
董宝彦
孙长国
张爱春
龚永斌
王庆君
李利
姚淑琴
于欣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uorui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sting Co., Ltd.
Tianjin Guosheng Construction Cost Consultative Co., Ltd.
Tianjin Guoteng Road Consultation Superintend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UORUI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STING Co Ltd
TIANJIN GUOSHENG CONSTRUCTION COST CONSULTATIVE CO Ltd
Tianjin Guoteng Road Consultation Superintend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UORUI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STING Co Ltd, TIANJIN GUOSHENG CONSTRUCTION COST CONSULTATIVE CO Ltd, Tianjin Guoteng Road Consultation Superintend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UORUI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590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2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2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2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2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2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所在结构层的最大剪应力;(2)常规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3)确定步骤(2)中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4)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5)抗剪性能的验证。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提出沥青混合料抗剪设计指标,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针对性较强;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可以确定重载交通的设计荷载,突破标准荷载的限制,进行结构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受到的最大剪应力;再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和结构分析,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使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满足重载交通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二)背景技术:
车辙是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之一,沥青混合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以满足车辆荷载对路面结构剪应力的影响。《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对于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仍局限于路表回弹弯沉值和各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没有将剪应力作为设计指标,应用于路面结构设计,只是在混合料设计时,根据不同的气候分区和沥青类型提出了动稳定度值,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剪能力,但没有将混合料的剪切性能同结构设计联系在一起,不能有效的控制不同路面结构下沥青层的剪应力。
目前国内常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没有系统的采用力学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并同具体的路面结构联系在一起,提出抗剪设计指标,以控制沥青路面在设计年限内不发生剪切破坏。在现代交通条件下,尤其是重载交通对路面产生的影响,考虑不同的路面结构和荷载要求,设计满足具体交通荷载条件的沥青混合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减少路面病害,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手段。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将沥青混合料的剪切性能同路面结构设计联系起来,提出沥青路面抗剪设计指标,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强度满足路面结构设计的要求,并控制沥青混合料在设计使用年限不发生剪切破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所在结构层的最大剪应力,通过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得到路面的最大剪应力τmax:确定路面结构的设计参数,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应用壳牌软件BISAR3.0计算结构层受到的最大剪应力;
(2)常规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采用Superpave配合比设计方法或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规范即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3)确定步骤(2)中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得出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通过沥青混合料所在路面结构层的位置,计算路面实际受到的围压σ3,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21
得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式中:τf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单位:kPa;σ3为围压,根据路面的实际荷载情况计算确定,单位:kPa;
(4)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结构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是路面承受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的最大疲劳应力,这一应力较一次荷载作用的剪切强度小,减小的程度同重复荷载次数及路面结构层材料的性质有关,这种关系表示为: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22
式中:τR为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单位:Mpa;τSP为由试验确定的结构层材料的剪切强度,单位:Mpa;KS为抗剪强度结构系数;
(5)抗剪性能的验证:若τmax ≤τR,则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否则,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调整级配和胶结料类型,使最后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满足抗剪要求。
所述步骤(3)中的三轴剪切试验的试验过程为:①成型试件,试件尺寸为直径为100mm,高为150mm的圆柱体,根据道路交通情况确定围压为0kPa、138kPa和276kPa,加载速度7.5mm/min;当轴向压力出现峰值后,停止试验;试验结束后,卸去轴向压力和围压,取出试件,对试件外观进行描述记录;各级围压的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
②按公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31
计算轴向应变ε1,式中:ε1为轴向应变,单位:%;Δh为试件压缩过程中垂直变形,单位:cm;h0为试件初始高度,单位:cm;
③按公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32
计算校正后的试件截面积Aa,式中:Aa为试件在压缩过程中实际截面积,单位:cm3;V0为试件初始体积,单位:cm3;ΔV为试件在压缩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单位:cm3
④按公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33
计算最大主应力σ1,式中:σ1为最大主应力,单位:kPa;σ3为侧应力,即围压,单位:kPa;P为施加的轴向荷载,单位:N;
根据轴向应变-最大主应力曲线图,将其中最大主应力σ1的最大值作为试件剪切破坏极限值;
⑤每个围压需要进行至少3个平行试验,取各个试件剪切破坏极限值的平均值作为每个围压下混合料的剪切破坏极限值σ1max;根据公式 S = Σ σ V × Σ σ L - nΣ ( σ V × σ L ) ( Σ σ L ) 2 - nΣ σ L 2 , I = Σ σ L × Σ ( σ V σ L ) - Σ σ V Σ σ L 2 ( Σ σ L ) 2 - nΣ σ L 2 ,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36
计算确定抗剪强度参数C、φ;式中:σV为位于直线上某一点的垂直压力,单位:MPa;σL为位于直线上某一点的侧压力,单位:MPa;
在标准荷载作用下,计算已知路面结构的σ3和σ1,根据三轴试验莫尔包络线示意图的几何关系(见图4),计算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强度τf,当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41
时,沥青混合料在一次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剪切破坏;其中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强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42
所述步骤(4)表征结构层材料的抗剪强度因疲劳而降低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是根据荷载应力与达到疲劳临界状态的荷载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的疲劳方程得到的;采用60℃的试验温度,10Hz的加载频率,选取不同混合料类型进行控制应力式疲劳试验,回归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为:Nf=171.106×(τ/τ0)-3.165,式中:τ为疲劳试验实际施加的最大剪应力,单位:Mpa;τ0为极限剪应力,单位:Mpa;Nf为疲劳寿命,单位:次;
室内的疲劳剪切试验结果与道路上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区别,需要对室内试验的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修正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如下表:
修正时考虑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修正系数
  间歇时间的影响   7
  裂缝传播速率的影响   40
  轮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0.57
  不利季节天数的影响   60
通过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43
和Nf=171.106×(τ/τ0)-3.165推导出:KS=0.011Nf 0.316;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公路等级后得出:KS=0.011Aa·Nf 0.316/Ac;式中:Aa为沥青混合料级配系数,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1.0,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为1.1;Ac为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本发明的优越性:传统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没有考虑具体路面结构的交通荷载和交通量特征,只采用动稳定度作为验证指标,针对性不强;本发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考虑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通过沥青混合料所在的具体路面结构层位,分析路面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剪应力;同时结合具体路面结构的交通量,通过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轴载作用次数和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提出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控制路面结构的最大剪应力小于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使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在使用年限内不发生剪切破坏,有效控制车辙病害;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提出沥青混合料抗剪设计指标,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针对性较强,尤其适用于重载交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可以确定重载交通的设计荷载,突破标准荷载(100KN)的限制,进行结构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受到的最大剪应力,再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和结构分析,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使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满足重载交通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涉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图式。
图3为轴向应变-最大主应力曲线图。
图4为三轴试验莫尔包络线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为某高速公路中面层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见图1),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如下表,设计年限内的累计轴载作用次数是2256万次/车道,设计轴载为100KN。
路面结构形式及材料参数取值
(2)确定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所在结构层的最大剪应力,通过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得到路面的最大剪应力τmax:确定路面结构的设计参数,拟定路面结构为半无限空间弹性状态,各结构层层间均为连续状态,采用弹性层状体系进行结构计算(见图2),应用壳牌软件BISAR3.0计算结构层受到的最大剪应力为0.228Mpa;
(3)常规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采用Superpave配合比设计方法或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规范即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中面层采用的混合料类型为SUP20,按照Superpave设计方法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要求:
SU P20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表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62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71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7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73
AASHTO T283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74
车辙试验结果汇总表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75
根据送样的集料、矿粉、沥青等原材料,按照美国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为4.5%(油石比为4.71%),通过马歇尔验证,其空隙率、稳定度、流值均能满足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可知,该级配抗水害性能良好;
(4)设计完成后,按照目标配合比的掺配比例,成型试件;进行三轴剪切试验,实测沥青混合料的c、φ;试验结果如表:
三轴剪切试验结果汇总表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81
通过沥青混合料所在路面结构层的位置,计算路面实际受到的围压σ3=154.1Kpa;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82
得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为0.705MPa;式中:τf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单位:kPa;σ3为围压,根据路面的实际荷载情况计算确定,单位:kPa;
(5)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结构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是路面承受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的最大疲劳应力,这一应力较一次荷载作用的剪切强度小,减小的程度同重复荷载次数及路面结构层材料的性质有关,这种关系表示为: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83
式中:τR为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单位:Mpa;τSP为由试验确定的结构层材料的剪切强度,单位:Mpa;KS为抗剪强度结构系数;通过计算容许剪应力τR为0.304Mpa;
所述表征结构层材料的抗剪强度因疲劳而降低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是根据荷载应力与达到疲劳临界状态的荷载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的疲劳方程得到的;采用60℃的试验温度,10Hz的加载频率,选取不同混合料类型进行控制应力式疲劳试验,回归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为:Nf=171.106×(τ/τ0)-3.165,式中:τ为疲劳试验实际施加的最大剪应力,单位:Mpa;τ0为极限剪应力,单位:Mpa;Nf为疲劳寿命,单位:次;
室内的疲劳剪切试验结果与道路上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区别,需要对室内试验的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修正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如下表:
修正时考虑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修正系数
  间歇时间的影响   7
  裂缝传播速率的影响   40
  轮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0.57
  不利季节天数的影响   60
通过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91
和Nf=171.106×(τ/τ0)-3.165推导出:KS=0.011Nf 0.316;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公路等级后得出:KS=0.011Aa·Nf 0.316/Ac;式中:Aa为沥青混合料级配系数,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1.0,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为1.1;Ac为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设计年限内的累计轴载作用次数是2256万次/车道,根据KS=0.011Aa·Nf 0.316/Ac确定抗剪强度结构系数Ks=2.318;
(6)抗剪性能的验证:τmax为0.228Mpa,τR为0.304MPa,τmax<τR,则设计的SUP20沥青混合料剪切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7)提交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
混合料级配明细表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092
10~20mm∶5~10mm∶3~5mm∶机制砂∶矿粉=40%∶18%∶2%∶36%∶4%。
所述三轴剪切试验的试验过程为:①成型试件,试件尺寸为直径为100mm,高为150mm的圆柱体,根据道路交通情况确定围压为0kPa、138kPa和276kPa,加载速度7.5mm/min;当轴向压力出现峰值后,停止试验;试验结束后,卸去轴向压力和围压,取出试件,对试件外观进行描述记录;
②按公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101
计算轴向应变ε1,式中:ε1为轴向应变,单位:%;Δh为试件压缩过程中垂直变形,单位:cm;h0为试件初始高度,单位:cm;
③按公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102
计算校正后的试件截面积Aa,式中:Aa为试件在压缩过程中实际截面积,单位:cm3;V0为试件初始体积,单位:cm3;ΔV为试件在压缩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单位:cm3
④按公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103
计算最大主应力σ1,式中:σ1为最大主应力,单位:kPa;σ3为侧应力,即围压,单位:kPa;P为施加的轴向荷载,单位:N;
根据轴向应变-最大主应力曲线图(见图3)将其中最大主应力σ1的最大值作为试件剪切破坏极限值;
⑤每个围压需要进行3个平行试验,取3个试件剪切破坏极限值的平均值作为每个围压下混合料的剪切破坏极限值σ1max;根据公式 S = Σ σ V × Σ σ L - nΣ ( σ V × σ L ) ( Σ σ L ) 2 - nΣ σ L 2 , I = Σ σ L × Σ ( σ V σ L ) - Σ σ V Σ σ L 2 ( Σ σ L ) 2 - nΣ σ L 2 , c = I 2 S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107
计算确定抗剪强度参数C、φ;式中:σV为位于直线上某一点的垂直压力,单位:MPa;σL为位于直线上某一点的侧压力,单位:MPa;
在标准荷载作用下,计算已知路面结构的σ3和σ1,根据三轴试验莫尔包络线示意图的几何关系(见图4),计算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强度τf,当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111
时,沥青混合料在一次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Figure BDA0000088842950000112

Claims (1)

1.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所在结构层的最大剪应力,通过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得到路面的最大剪应力τmax:确定路面结构的设计参数,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应用壳牌软件BISAR3.0计算结构层受到的最大剪应力;
(2)常规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采用Superpave配合比设计方法或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满足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3)确定步骤(2)中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得出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通过沥青混合料所在路面结构层的位置,计算路面实际受到的围压σ3,根据公式得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式中:τf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单位:kPa;σ3为围压,根据路面的实际荷载情况计算确定,单位:kPa;
(4)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剪应力:结构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是路面承受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的最大疲劳应力,这一应力较一次荷载作用的剪切强度小,减小的程度同重复荷载次数及路面结构层材料的性质有关,这种关系表示为:
Figure FDA0000378964090000012
式中:τR为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单位:MPa;τSP为由试验确定的结构层材料的剪切强度,单位:MPa;KS为抗剪强度结构系数;
(5)抗剪性能的验证:若τmax≤τR,则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否则,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调整级配和胶结料类型,使最后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满足抗剪要求;
所述步骤(3)中的三轴剪切试验的试验过程为:①成型试件,试件尺寸为直径为100mm,高为150mm的圆柱体,根据道路交通情况确定围压为0kPa、138kPa和276kPa,加载速度7.5mm/min;当轴向压力出现峰值后,停止试验;试验结束后,卸去轴向压力和围压,取出试件,对试件外观进行描述记录;各级围压的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
②按公式
Figure FDA0000378964090000021
计算轴向应变ε1,式中:ε1为轴向应变,单位:%;△h为试件压缩过程中垂直变形,单位:cm;h0为试件初始高度,单位:cm;
③按公式
Figure FDA0000378964090000022
计算校正后的试件截面积Aa,式中:Aa为试件在压缩过程中实际截面积,单位:cm3;V0为试件初始体积,单位:cm3;ΔV为试件在压缩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单位:cm3
④按公式
Figure FDA0000378964090000023
计算最大主应力σ1,式中:σ1为最大主应力,单位:kPa;σ3为侧应力,即围压,单位:kPa;P为施加的轴向荷载,单位:N;
根据轴向应变-最大主应力曲线图,将其中最大主应力σ1的最大值作为试件剪切破坏极限值;
⑤每个围压需要进行至少3个平行试验,取各个试件剪切破坏极限值的平均值作为每个围压下混合料的剪切破坏极限值σ1max;根据公式 S = Σ σ V × Σ σ L - nΣ ( σ V × σ L ) ( Σ σ L ) 2 - nΣ σ L 2 , I = Σ σ L × Σ ( σ V σ L ) - Σ σ V Σ σ L 2 ( Σ σ L ) 2 - nΣ σ L 2 , c = 1 2 s
Figure FDA0000378964090000025
计算确定抗剪强度参数C、φ;式中:σV为位于直线上某一点的垂直压力,单位:MPa;σL为位于直线上某一点的侧压力,单位:MPa;
在标准荷载作用下,计算已知路面结构的σ3和σ1,根据三轴试验莫尔包络线示意图的几何关系,计算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强度τf,当时,沥青混合料在一次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Figure FDA0000378964090000032
所述步骤(4)表征结构层材料的抗剪强度因疲劳而降低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是根据荷载应力与达到疲劳临界状态的荷载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的疲劳方程得到的;采用60℃的试验温度,10Hz的加载频率,选取不同混合料类型进行控制应力式疲劳试验,回归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为:Nf=171.106×(τ/τ0)-3.165,式中:τ为疲劳试验实际施加的最大剪应力,单位:MPa;τ0为极限剪应力,单位:MPa;Nf为疲劳寿命,单位:次;
室内的疲劳剪切试验结果与道路上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区别,需要对室内试验的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修正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如下表:
修正时考虑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修正系数 间歇时间的影响 7 裂缝传播速率的影响 40 轮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0.57 不利季节天数的影响 60
通过
Figure FDA0000378964090000033
和Nf=171.106×(τ/τ0)-3.165推导出:KS=0.011Nf 0.316;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公路等级后得出:KS=0.011Aa·Nf 0.316/Ac;式中:Aa为沥青混合料级配系数,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1.0,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为1.1;Ac为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CN201110259043.8A 2011-09-05 2011-09-05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Active CN102432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59043.8A CN102432229B (zh) 2011-09-05 2011-09-05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59043.8A CN102432229B (zh) 2011-09-05 2011-09-05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2229A CN102432229A (zh) 2012-05-02
CN102432229B true CN102432229B (zh) 2014-04-23

Family

ID=45980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9043.8A Active CN102432229B (zh) 2011-09-05 2011-09-05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2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5921B (zh) * 2014-08-20 2017-02-15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沥青搅拌设备的配比曲线显示与输入方法
CN104215365B (zh) * 2014-09-03 2017-01-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路面结构层内剪应力测试传感器及其埋设工艺与应用
CN104805747B (zh) * 2015-04-26 2017-10-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按结构需求的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4929010B (zh) * 2015-04-28 2017-03-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沥青路面下面层配合比按结构需求的设计方法
CN106351099A (zh) * 2016-08-24 2017-01-25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以内摩擦角为设计指标的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设计方法
CN106320129A (zh) * 2016-08-30 2017-01-11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7337380B (zh) * 2017-07-13 2019-07-3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内摩擦角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制备方法
CN108170880A (zh) * 2017-11-21 2018-06-15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面层剪切疲劳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CN111139702A (zh) * 2019-12-23 2020-05-1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CN113434933B (zh) * 2021-06-25 2023-05-16 长安大学 一种微胶囊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破裂的仿真分析方法
CN113505419B (zh) * 2021-06-30 2022-06-21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复合式路面层间抗剪强度的设计方法
CN115859672A (zh) * 2022-12-21 2023-03-28 长安大学 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的沥青稳定铁尾矿抗车辙配合比设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2696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Blankenship Phillip B. Reflective crack relief pavement interlayer with improved load bearing capacity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interlayer
CN101241122A (zh) * 2007-03-23 2008-08-13 天津国锐工程实验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选配适合不同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的方法
CN101475340A (zh) * 2008-12-06 2009-07-08 王昱海 现代高密实沥青混凝土配制方法及其配合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2696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Blankenship Phillip B. Reflective crack relief pavement interlayer with improved load bearing capacity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interlayer
CN101241122A (zh) * 2007-03-23 2008-08-13 天津国锐工程实验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选配适合不同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的方法
CN101475340A (zh) * 2008-12-06 2009-07-08 王昱海 现代高密实沥青混凝土配制方法及其配合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彭勇等;《东南大学学报》;20070331;第37卷(第2期);330-333 *
彭勇等."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东南大学学报》.2007,第37卷(第2期),330-33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2229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2229B (zh) 一种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1318794B (zh) 一种基于矿料分形分布特征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4462843A (zh) 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面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02503257B (zh) 一种基于原材料级配变异性的矿料级配范围的确定方法
CN103526664B (zh) 一种适用于重载交通路面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方法
CN108170880A (zh) 一种考虑面层剪切疲劳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CN107679352A (zh) 一种基于结构功能需求的沥青路面承重层材料设计方法
CN104316416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半圆加载直剪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Al-Qadi et al. Full-depth pavement responses under various tire configurations: Accelerated pavement testing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CN105699208A (zh) 一种寒区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Choi Development of a mechanistic prediction model and test protocol for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CN103122603B (zh) Atb-30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Paul et al.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asphalt mixture aging
Liu et al. Fatigu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and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sphalt treated base mixture
Seitllari et al. Effect of aggregate selection and design gyra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olymer and devulcanized rubber modified mixtures
CN114059406A (zh) 一种全柔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CN103485255B (zh) 一种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方法
Joshi et al. Optimum bitumen content by Marshall mix design for DBM
Al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balanced mix design for asphalt concrete
Chen Use of semi-circular bend test to characterize fracture properties of asphalt concrete with virgin and recycled materials
Al-Khateeb et al. Mechanistic performance analyses of the FHWA’s accelerated loading facility pavements
KARAHANÇER et al. Superpave volumetric mix design of hot mix asphalt: case study of Isparta
CN104614508A (zh) 评估设计参数变异性对混合料动态模量变异性影响的方法
CN103613331A (zh) 一种路用高韧低收缩乳化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Shakhan et al. Improving flexible pavement performance through suitable aggregate grad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IANJIN GUORUI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STING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IANJIN GUORUI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ST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18

Address after: 300211 No. 22, Pingjiang Road, Tianjin, Hexi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Guoteng Road Consultation Superintendence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Guorui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sting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Guosheng Construction Cost Consultativ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211 No. 22, Pingjiang Road, Tianjin, Hexi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Guoteng Road Consultation Superintendence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Guorui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sting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