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0679A - 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0679A
CN102420679A CN201110304848XA CN201110304848A CN102420679A CN 102420679 A CN102420679 A CN 102420679A CN 201110304848X A CN201110304848X A CN 201110304848XA CN 201110304848 A CN201110304848 A CN 201110304848A CN 102420679 A CN102420679 A CN 102420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atrix
relaying
signal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48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0679B (zh
Inventor
彭岳星
辛海洋
赵慧
郑侃
王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1103048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0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0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0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0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0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隙,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多个用户对的用户节点的混叠信号,其中,每个用户对中的用户节点发送的信号经过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的处理;中继节点分别使用中继接收滤波矩阵、中继旋转矩阵、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对混叠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中继节点发送信号,以消除用户对间干扰;在第二时隙,中继节点将中继节点发送信号广播发送至用户节点,并由用户节点使用用户接收滤波矩阵对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本发明提高了系统分集增益,并有效地提高用户有用信号的信噪比。

Description

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着不断增长的无线链路传输速率以及稀缺的频谱资源等挑战。由此提出一种可以具有较高频谱利用率的双向中继技术,在双向中继通信中,参与通信的双方首先同时向中继发送信息,中继再把处理后的信息广播给两个用户,用户可以消除自干扰并获取对方的信息。双向中继技术只需要2个时隙便可完成信息交换,而传统的单向中继技术需要4个时隙才能实现双向的信息交换,双向中继技术通过节约时隙的办法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现有技术中关于多对用户的双向中继系统的研究多集中于用户单天线中继多天线的情况;而适用于多用户通信场景下由多对多天线用户与多天线中继构成的双向中继系统的技术方案很少涉及,目前现有的技术包括基于迫零(ZF)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的中继预编码设计方案。
基于迫零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的中继预编码设计方法具有以下缺陷:
(1)中继的处理算法既消除了用户对间干扰也消除了用户对内干扰,降低了有用信号的信噪比。
(2)用户节点的收发处理和中继节点的收发处理独立设计,没能利用双向中继信道的特点,因而误码率性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其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隙,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多个用户对的用户节点的混叠信号,其中,每个用户对中的用户节点发送的信号经过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的处理;中继节点分别使用中继接收滤波矩阵、中继旋转矩阵、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对混叠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中继节点发送信号,以消除用户对间干扰;在第二时隙,中继节点将中继节点发送信号广播发送至用户节点,并由用户节点使用用户接收滤波矩阵对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中继的处理只消除用户对间干扰但保留用户对内干扰,避免用户处接收信噪比的损失,提高系统分集增益,并且,用户和中继的协同预编码设计采用迭代优化方式,降低设计复杂度并有效地提高用户有用信号的信噪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多天线K对用户双向中继网络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处理方案的流程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迭代算法的流程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真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在于,中继节点的处理只消除用户对间干扰但保留用户对内干扰,避免了用户处接收信噪比损失,提高系统分集增益;用户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协同预编码设计采用迭代优化方式,降低设计复杂度并有效地提高用户有用信号的信噪比。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2,在第一时隙,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多个用户对的用户节点的混叠信号,其中,每个用户对中的用户节点发送的信号经过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的处理;
步骤S104,中继节点分别使用中继接收滤波矩阵、中继旋转矩阵、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对混叠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中继节点发送信号,以消除用户对间干扰;
步骤S106,在第二时隙,中继节点将中继节点发送信号广播发送至用户节点,并由用户节点使用用户接收滤波矩阵对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中继处理矩阵(中继接收滤波矩阵、中继旋转矩阵、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消除了用户对间干扰但不消除用户对内干扰,显著改善了有用信号的信噪比。
中继的处理方式通常可以分为放大转发中继和解码转发中继。解码转发中继通常和物理层网络编码进行结合,即中继把解码后的比特进行混叠,并把混叠比特进行编码调制,然后广播出去,解码转发中继复杂度较高,实时性差。放大转发中继通常和模拟网络编码进行结合,即中继把来自两个用户的模拟信号混叠在一起,并广播出去。因此,放大转发中继方案具有复杂度较低,实时性高的特点,本发明基于放大转发中继的方案。
参考图2,图2是多天线K对用户双向中继网络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i个用户对中的用户a在中继节点的帮助下与第i个用户对中的用户b交换信息,其中每个用户配置M根天线,中继配置N根天线,中继配置的天线数目N不小于2K-1根。对于时分复用系统中的准静态信道,信道具有互易性,且每个用户知道自己和对方的信道状态信息,上述条件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处理方案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302,每个用户对中的用户节点分别使用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
具体地,第i个用户对中的用户a和用户b分别使用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fa,i和fb,i对待发射信号xa,i和xb,i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表示为fa,ixa,i和fb,ixb,i
步骤S304,在第一个时隙,所有用户节点将处理后的信号fa,ixa,i和fb,ixb,i同时发送至中继节点。
步骤S306,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所有用户节点的混叠信号,并使用中继处理矩阵对该混叠信号进行处理,以消除用户对间干扰。
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混叠信号r可以表示为:
r = Σ i = 1 K ( H a , i f a , i x a , i + H b , i f b , i x b , i ) + n r ,
其中,Ha,i表示第i个用户对的用户a到中继节点的信道,Hb,i表示第i个用户对的用户b到中继节点的信道,nr表示中继节点处的高斯白噪声,其方差为σ2
为了给每个用户对提供独立的无干扰的信号空间,中继需分别消除上行发送信号和下行发送信号的用户对间干扰,同时在每个独立空间内最大化信号的等效信道增益,此外还需要中继对两个用户的信号进行空间映射。因此,中继处理矩阵P包括:中继接收滤波矩阵W,中继旋转矩阵Θ和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F。其中对于用户对i,中继节点分别使用中继接收滤波矩阵Wr,i对来自第i个用户对的混叠信号进行处理以消除上行接收信号的用户对间干扰,使用中继旋转矩阵Θr,i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空间旋转映射,使用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Fr,i对旋转后的待发送的信号处理以消除下行发送信号的用户对间干扰。
由于系统的性能受信号功率最小的一对用户的值影响,因此中继节点的设计需要引入功率分配因子来平衡各对用户的性能。第i个用户对的分配功率可以表示为:
δ i = K | w a , i H a , i T F r , i Θ r , i W r , i H b , i f b , i | 2 Σ j = 1 K 1 / | w a , j H a , j T F r , j Θ r , j W r , j H b , j f b , j |
由此,中继的处理矩阵表示为:
P = Σ i = 1 n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中继节点的发送信号可以表示为:
γ Σ i = 1 n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r ,
其中,γ是中继功率约束因子,可以表示为:
γ = 1 Σ i = 1 n ( | |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H a , i f a , i | | 2 2 + | |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H b , i f b , i | | 2 2 ) + σ 2 | | P | | F 2
步骤S308,在第二个时隙,中继节点在系统内广播发送中继节点的发送信号。
步骤S310,每个用户节点接收到来自中继节点发送的信号,并使用用户接收滤波矩阵对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由于信道的互易性,第i个用户对的用户a和用户b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分别表示为:
y a , i = γ H a , i T Σ i = 1 K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r + n a , i y b , i = γ H b , i T Σ i = 1 K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r + n b , i ,
其中,na,i和nb,i分别是用户节点处的噪声。
用户a和用户b分别使用用户接收滤波矩阵wa,i和wb,i对接收到的信号ya,i和yb,i进行处理。经过中继接收滤波矩阵和中继发送滤波矩阵的处理后已经消除了用户对间干扰,并且用户a和用户b可以从接收信号中消除自身的信号,因此第i个用户对的用户a和用户b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可以分别表示为:
x ‾ b , i = γ δ i H a , i T F r , i Θ r , i W r , i ( H b , i f b , i x b , i + n r ) + n a , i
x ‾ a , i = γ δ i H b , i T F r , i Θ r , i W r , i ( H a , i f a , i x a , i + n r ) + n b , i
步骤S312,每个用户进行解调,得到各自所需的信息。每个用户对中的用户a和用户b分别进行解调,最终可以得到对方用户的比特信息。
由于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和用户接收滤波矩阵,与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中继旋转矩阵和中继接收滤波矩阵相互关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迭代算法方案来设计各处理矩阵。参考图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进行用户处理矩阵wa,i,wb,i,fa,i,fb,i的初始化操作。分别对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3
进行奇异值分解,wa,i和fb,i的初始值分别取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值向量和右奇异值向量,wb,i和fa,i的初始值分别取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6
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值向量和右奇异值向量。
步骤S404,进行中继处理矩阵Wr,i,Fr,i,Θr,i的初始化操作。分别对用户对i的上行干扰矩阵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7
和下行干扰矩阵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8
进行奇异值分解,Wr,i和Fr,i分别取各自零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值向量组和右奇异值向量组。Θr,i构造为Θr,i=aTb+bTa,其中,a和b分别为Wr,iHa,ifa,i和Wr,iHb,ifb,i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
具体地,上行干扰矩阵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9
定义为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10
其中gi-1代表第i-1组用户的上行等效信道空间,gi-1=[Ha,i-1fa,i-1,Hb,i-1fb,i-1];下行干扰矩阵的定义为和其中,si-1代表第i-1组用户的下行等效信道空间, s i - 1 = [ w a , i - 1 H a , i - 1 T , w b , i - 1 H b , i - 1 T ] .
零空间的选取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对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14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15
分别进行奇异值分解,将所有的零奇异值对应的奇异值向量组构成的矩阵作为零空间矩阵。上述选取零空间的方法仅为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步骤S406,更新用户处理矩阵wa,i,wb,i,fa,i,fb,i。分别对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16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17
进行奇异值分解,wa,i和fb,i分别取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18
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值向量和右奇异值向量,wb,i和fa,i的分别取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619
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值向量和右奇异值向量。
步骤S408,更新中继的处理矩阵Wr,i,Fr,i,Θr,i。分别对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71
Figure BSA00000588712600072
进行奇异值分解,Wr,i和Fr,i分别取各自零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值向量组和右奇异值向量组。Θr,i构造为Θr,i=aTb+bTa,其中a和b分别为Wr,iHa,ifa,i和Wr,iHb,ifb,i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
步骤S410,根据迭代停止指标判断是否停止迭代,若停止则执行步骤S412,否则继续进行步骤S406。
步骤S412,计算各对用户的功率分配因子,从而得到完整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矩阵。计算功率分配因子的方式参照上述过程,此处不赘述。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引入迭代优化算法来实现中继处理矩阵和用户处理矩阵的联合优化,且可以以较少的迭代次数实现算法的收敛。
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真结果的示意图,仿真系统基本参数为:2对用户,1个中继,每个用户节点配置2根天线,中继节点分别配置3、4或5根。所有的信道考虑为互易性信道,且假设上下行的信噪比相同。每个用户每次只发送1个符号,采用QPSK的调制方式。由于传统方案由于需要消除用户间干扰,因此中继节点的天线数目不能小于用户的数目,所以在中继节点为3天线的情况下不适合传统方案。
通过图5可以得出,在信噪比从5dB增加到25dB的过程中,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误码率性能始终优于传统方案,且随着信噪比的提升,优势更加明显。此外,即使是在本发明方案的中继天线数目少于传统方案的天线数目的情况下也优于传统方案。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保留用户对内干扰和消除用户对间干扰的中继处理矩阵设计准则,同时以最大化用户信号的等效信道增益为目标的用户处理矩阵设计准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性能,同时降低设计复杂度;
(2)通过引入迭代优化算法来实现中继处理矩阵和用户处理矩阵的联合优化,且可以以较少的迭代次数实现算法的收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时隙,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多个用户对的用户节点的混叠信号,其中,每个用户对中的用户节点发送的信号经过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的处理;
所述中继节点分别使用中继接收滤波矩阵、中继旋转矩阵、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对所述混叠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中继节点发送信号,以消除用户对间干扰;
在第二时隙,所述中继节点将中继节点发送信号广播发送至所述用户节点,并由所述用户节点使用用户接收滤波矩阵对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多个用户对的用户节点的混叠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i个用户对中的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分别使用发送预编码矩阵fa,i和fb,i对待发射信号xa,i和xb,i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信号fa,ixa,i和fb,ixb,i,并将处理后的信号fa,ixa,i和fb,ixb,i同时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混叠信号r为:
r = Σ i = 1 K ( H a , i f a , i x a , i + H b , i f b , i x b , i ) + n r ,
其中,Ha,i表示第i个用户对的用户节点a到中继节点的信道,Hb,i表示第i个用户对的用户节点b到中继节点的信道,nr表示中继节点处的高斯白噪声;
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信号为:
γ Σ i = 1 n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r ,
其中,Wr,i表示中继接收滤波矩阵,Θr,i表示中继旋转矩阵,Fr,i表示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δi是第i个用户对的功率分配因子,γ是中继功率约束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分配因子δi为:
δ i = K | w a , i H a , i T F r , i Θ r , i W r , i H b , i f b , i | 2 Σ j = 1 K 1 / | w a , j H a , j T F r , j Θ r , j W r , j H b , j f b , j | ;
所述中继功率约束因子γ为:
γ = 1 Σ i = 1 n ( | |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H a , i f a , i | | 2 2 + | |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H b , i f b , i | | 2 2 ) + σ 2 | | Σ i = 1 n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 | F 2 ;
其中,σ2表示nr的方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节点使用用户接收滤波矩阵对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分别使用用户接收滤波矩阵wa,i和wb,i对接收到的信号ya,i和yb,i进行处理,得到有用信号;
y a , i = γ H a , i T Σ i = 1 K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r + n a , i ,
y b , i = γ H b , i T Σ i = 1 K δ i F r , i Θ r , i W r , i r + n b , i ,
其中,na,i和nb,i分别表示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的噪声;
第i个用户对的用户a和用户b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可以分别表示为:
x ‾ b , i = γ δ i H a , i T F r , i Θ r , i W r , i ( H b , i f b , i x b , i + n r ) + n a , i
x ‾ a , i = γ δ i H b , i T F r , i Θ r , i W r , i ( H a , i f a , i x a , i + n r ) + n b , i .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迭代算法计算所述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所述中继接收滤波矩阵、所述中继旋转矩阵、所述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用户接收滤波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首次计算时,用户接收滤波矩阵wa,i和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fb,i分别取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27
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值向量和右奇异值向量,用户接收滤波矩阵wb,i和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fa,i分别取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1
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和右奇异向量;
中继接收滤波矩阵Wr,i和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Fr,i分别取用户对i的上行干扰矩阵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2
和下行干扰矩阵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3
的零空间;
中继旋转矩阵Θr,i构造为aTb+bTa,其中a和b分别为Wr,iHa,ifa,i和Wr,iHb,ifb,i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迭代计算时,
用户接收滤波矩阵wa,i和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fb,i分别取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值向量和右奇异值向量,用户接收滤波矩阵wb,i和用户发送预编码矩阵fa,i分别取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5
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和右奇异向量;
中继接收滤波矩阵Wr,i和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Fr,i分别取用户对i的上行干扰矩阵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6
和下行干扰矩阵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7
的零空间;
中继旋转矩阵Θr,i构造为aTb+bTa,其中a和b分别为Wr,iHa,ifa,i和Wr,iHb,ifb,i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左奇异向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接收滤波矩阵Wr,i为:
第i个用户对的上行干扰矩阵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8
的零空间,其中,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9
gi-1代表第i-1组用户的上行等效信道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发送预编码矩阵Fr,i为:
第i个用户对的下行干扰矩阵的零空间,其中,
Figure FSA000005887125000311
si-1代表第i-1组用户的下行等效信道空间。
CN201110304848.XA 2011-09-30 2011-09-30 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420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4848.XA CN102420679B (zh) 2011-09-30 2011-09-30 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4848.XA CN102420679B (zh) 2011-09-30 2011-09-30 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0679A true CN102420679A (zh) 2012-04-18
CN102420679B CN102420679B (zh) 2014-11-19

Family

ID=4594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4848.XA Active CN102420679B (zh) 2011-09-30 2011-09-30 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067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641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中继节点和用户终端
CN104202277A (zh) * 2014-08-21 2014-12-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认知中继网络的次用户网络线性收发机的设计方法
CN104981004A (zh) * 2015-05-25 2015-10-14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多用户双向中继系统的收发器能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5007248A (zh) * 2015-08-25 2015-10-28 成都东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imo全双工蜂窝系统的下行预编码方法
CN106374980A (zh) * 2016-07-27 2017-02-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实干扰对齐的mimo y窃听网络中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8650008A (zh) * 2018-05-17 2018-10-1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认知网络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9510650A (zh) * 2018-03-25 2019-03-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用户双向af mimo中继系统的联合预编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174A (zh) * 2007-01-22 2008-08-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网络中利用协作中继进行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764678A (zh) * 2009-12-16 2010-06-30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空间映射的中继方法和装置
CN101785213A (zh) * 2007-09-25 2010-07-2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多中继站联合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82630A (zh) * 2010-12-09 2011-06-0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编码的上下行中继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174A (zh) * 2007-01-22 2008-08-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网络中利用协作中继进行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785213A (zh) * 2007-09-25 2010-07-2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多中继站联合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64678A (zh) * 2009-12-16 2010-06-30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空间映射的中继方法和装置
CN102082630A (zh) * 2010-12-09 2011-06-0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编码的上下行中继传输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641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中继节点和用户终端
CN104202277A (zh) * 2014-08-21 2014-12-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认知中继网络的次用户网络线性收发机的设计方法
CN104202277B (zh) * 2014-08-21 2018-04-2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认知中继网络的次用户网络线性收发机的设计方法
CN104981004A (zh) * 2015-05-25 2015-10-14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多用户双向中继系统的收发器能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4981004B (zh) * 2015-05-25 2018-05-08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多用户双向中继系统的收发器能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5007248A (zh) * 2015-08-25 2015-10-28 成都东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imo全双工蜂窝系统的下行预编码方法
CN105007248B (zh) * 2015-08-25 2018-05-18 成都东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imo全双工蜂窝系统的下行预编码方法
CN106374980A (zh) * 2016-07-27 2017-02-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实干扰对齐的mimo y窃听网络中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9510650A (zh) * 2018-03-25 2019-03-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用户双向af mimo中继系统的联合预编码方法
CN109510650B (zh) * 2018-03-25 2021-07-1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用户双向af mimo中继系统的联合预编码方法
CN108650008A (zh) * 2018-05-17 2018-10-1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认知网络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0679B (zh)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0679B (zh) 基于中继协同预编码的多用户双向通信方法
CN103973627A (zh) 一种全速率分布式多天线双向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法
CN104981004B (zh) 基于多用户双向中继系统的收发器能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2065518B (zh) 迭代增强型放大转发协作通信方法
CN102882570B (zh) 移动通信网络下设备间通信的最优收发联合处理方法
CN109474317B (zh) Mr预处理下硬件损伤大规模mimo双向中继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CN103259575A (zh) 基于多天线双向中继无线通信系统的线性处理优化方法
Ban et al. A practical antenna selection technique in multiuser massive MIMO networks
CN101557630A (zh)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协同节点选择方法
CN102355291A (zh) 一种基于放大转发的多流双向中继传输方法
CN102694628A (zh) 基于多用户mimo协同中继系统的干扰抑制方法
CN106921418A (zh) 一种基于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的中继协作预编码方法
CN104780025B (zh) 针对全双工协作通信系统的空时交织卷积码编码方法
CN102769486B (zh) 双向多跳中继系统中的中继端信号处理方法
CN101848070B (zh) Mimo中继广播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1917218A (zh) 减少反馈信息的mimo多用户系统下行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394682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协同中继系统信息处理方法
CN107959520B (zh) 一种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时隙干扰对齐方法
CN102421068A (zh) 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
CN103944620A (zh) 一种tdd系统的下行联合波束成形和功率控制方法
CN111181607B (zh) 一种基于选择软消息转发的物理层编码优化天线选择方法
CN105553536A (zh) 一种重叠码分复用混合转发协作通信方法
CN103269242A (zh)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上行协作中继波束成形方法
Che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power allocation of multi-pair two-way massive MIMO full-duplex DF relaying systems under Rician fading channels
CN102624498A (zh) 一种联合分布式空时编码的下行多基站协同系统干扰消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