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3469B - 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3469B
CN102413469B CN201110322201.XA CN201110322201A CN102413469B CN 102413469 B CN102413469 B CN 102413469B CN 201110322201 A CN201110322201 A CN 201110322201A CN 102413469 B CN102413469 B CN 102413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access station
mobile terminal
st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22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3469A (zh
Inventor
冯文江
衡玉龙
张丽
唐丹丹
蒋卫恒
蒋颖
贾年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Yinas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3222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3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3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3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3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3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内部由分布在接入圈正三角形顶点的三个接入站(组)覆盖请求服务的移动终端,三个接入站(组)相互共享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外部由分布在代理圈正六边形顶点的六个代理站提供与外部各种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接入服务。本发明的显著特点是:能有效克服现有快速组网服务对象单一、组网时间长、功能弱的缺点。

Description

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尤其是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高效、可靠、便捷的通信服务。认知无线影子网络有两大特殊的应用领域,一是组建应急通信系统:在大规模突发性自然和人为灾难频发的今天,无论是商用的公众通信网络,还是政府和军队的专用通信系统,由于网络固定基础设施损毁/故障、巨大的通信服务请求产生拥塞、气候条件恶化导致空中接口的通信参数恶变等,均无法及时可靠的提供通信保障,为此,必须快速、灵活、方便、可靠地部署应急通信系统。二是提供影子网络服务:针对某种特殊目的,需要避开管制或网络封锁,影子网络能为服务区域内的终端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无线mesh网络(wirelessmeshnetwork,WMN)是一种能实现用户终端无处不在连接的通信技术,具备adhoc网络的组网灵活性、有固定基础设施网络的高带宽、IP网络的架构简洁(扁平化)等优点,因而成为部署无线影子网络的候选技术一。在WMN中,网络节点既是移动终端,也是路由器。移动终端往往移动快速、且能量受限,而形成的骨干网络移动缓慢、几乎无功耗限制。目前针对WMN网络的2层研究,IEEE802.11s工作组已发布了SEEMesh+Wi-Mesh标准建议,其它IEEE工作组,如802.15、802.16和802.20等也能为WMN提供2层支持,但在3层研究中,其路由协议远未成熟,虽然可以借鉴adhoc网络的研究成果,但WMN有其特殊性,其路由协议应能适用于大规模部署,且支持节点的移动性和更高的能量效率。
车载基站(Cellsonwheels,COWs)一方面用于灾区网络连通性恢复,另一方面也用于及时疏通剧增的通信业务流量,充当临时基站为移动终端提供蜂窝服务(一般不提供WiFi服务)。车载基站通常采用微波传输方式与有线网络连接,具有操作简单,即插即用等特点。但COWs不支持WiFi功能,且适用区域小,当网络固定基础设施大范围受损时,用COWs组建接入网络不可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网络结构简单,可以迅速组网,具有强大的功能,能满足不同制式、协议的通信设备的相互通信,同时,服务区域内的移动终端无需做任何硬件或软件上的改变;采用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和重构能力,支持不同通信制式和不同工作频段的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并动态利用频谱,缓解现有通信线路的拥堵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针对突发灾害发生现场,原有通信固定基础设施遭受损毁无法提供接入服务,或为了某种特殊目的需要避开管制或网络封锁等应用场景下,能迅速部署、实施构建的一种无线接入网络,实现该无线接入网络覆盖区域内不同体制移动终端与外部有线/无线网络或内部其它终端实施通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确定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服务地域范围,并且确定在所述服务地域内移动终端的平均通信距离r,以所述服务地域的平面中心为质心,描绘边长等于所述平均通信距离r的
Figure GDA0000419901730000031
倍的正三角形Taccess,并且在所述正三角形Taccess的三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个或者多个接入站,其中将所述正三角形Taccess称为接入圈;
步骤二:以所述服务地域的平面中心为质点,描绘对应边相互平行的i个同心正六边形Hrelay(i),使得所述正三角形Taccess中一个顶点在所述正六边形Hrelay(i)中一条边的中心对称轴上,并且在所述正六边形Hrelay(i)的六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台中继站,其中所述正六边形Hrelay(i)表示由内至外描绘的第i个正六边形,称为第i中继圈,i为≥1的整数;
步骤三:在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边缘再描绘一个边缘正六边形Hagent,使得所述正六边形Hrelay(i)中处于最外层的正六边形的一个角对准所述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的一个角,在所述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的六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台代理站,其中将所述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称为代理圈。
所述接入站具有如下功能: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功能:在宽频带范围内可靠感知、探测和识别合法用户,并能自适应地占用即时可用的本地频谱;
互操作功能:配置多射频接口,并支持现有主流的空中接口协议,实现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互连互通;
动态重构功能:按需重构,支持异构移动终端接入;动态部署,支持“热点”区域的通信业务流量疏通。
所述中继站采用定向/全向天线,用于实现数据业务转发。
所述代理站用于以无线方式连接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服务区域外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基站,或以无线或者有线方式连接到Internet网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网方法建立认知无线影子网络;
S2、当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移动终端请求连接目的终端时,由以下步骤组成:
S20、位于接入圈上的接入站检测并识别其所述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分析并记录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利用接入站的重构功能配置接入站当前的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待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
S21、当接入圈上一个接入站的射频接口接收到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时,所述接入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分配有ID:
如果判定所述移动终端分配有ID则进一步判断所述接入站是否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如果判定所述接入站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执行步骤S22,如果判定所述接入站不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将所述接入站更新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并且利用所述接入站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所述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收到信息的原归属接入站将更改路由信息;
如果判定所述移动终端没有分配ID则首先分配一个固定ID给所述移动终端,并且在所述接入站的路由表中记录该移动终端,设定所述接入站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再利用所述接入站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该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
S22、判断目的终端是否在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如果判定所述目的终端在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判断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是否与请求接入的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相同,若是则直接转发对应数据给目的终端,否则所述接入站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类型将对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所处归属接入站,再由所述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将对应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如果判定所述目的终端不在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则所述接入站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类型,将对应数据经指定的中继圈转发给代理圈上的代理站,且由所述代理站根据目的终端地址转发对应数据。
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还包括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的移动终端请求连接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目的终端的步骤:
S30:位于代理圈上的代理站收集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所有目的终端的分组数据,将所述分组数据封装后转发给所述中继站;
S31:所述中继站将封装后的所述分组数据转发给接入站;
S32:所述接入站根据封装后的分组数据的ID,判断所述ID是否在其服务区内,如果判定所述ID不在其服务区内,则将封装后的分组数据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由所述归属接入站将所述分组数据解封装并转发给对应的目的终端,
如果判定所述ID在其服务区内则所述接入站将所述分组数据解封装,并发送给对应的目的终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网络结构简单,可以迅速组网,具有强大的功能,能满足不同制式、协议的通信设备的相互通信,同时,服务区域内的移动终端无需做任何硬件或软件上的改变。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和重构能力,支持不同通信制式和不同工作频段的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并动态利用频谱,缓解现有通信线路的拥堵问题;
2、针对突发灾害发生现场,原有通信固定基础设施遭受损毁无法提供接入服务,或为了某种特殊目的需要避开管制或网络封锁等应用场景下,能迅速部署、实施构建的一种无线接入网络,实现该无线接入网络覆盖区域内不同体制移动终端与外部有线/无线网络或内部其它终端实施通信。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结构模型图;
图2是本发明中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移动终端请求连接目的终端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移动终端请求连接目的终端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网络拓扑图;
图5是接入站之间转发的移动终端相关信息的帧格式;
图6是接入站对移动终端数据的封装帧格式;
图7是代理站对于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目的终端发送的分组数据的封装帧格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确定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服务地域范围,并且确定在该服务地域内移动终端的平均通信距离r,以该服务地域的平面中心为质心,描绘边长等于平均通信距离r的
Figure GDA0000419901730000071
倍的正三角形Taccess,并且在该正三角形Taccess的三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个或者多个接入站,其中将该正三角形Taccess称为接入圈;
步骤二:以该服务地域的平面中心为质点,描绘对应边相互平行的i个同心正六边形Hrelay(i),使得正三角形Taccess中一个顶点在正六边形Hrelay(i)中一条边的中心对称轴上,并且在正六边形Hrelay(i)的六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台中继站,其中将正六边形Hrelay(i)表示由内至外描绘的第i个正六边形,称为第i中继圈,i为≥1的整数;
步骤三:在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边缘再描绘一个边缘正六边形Hagent,使得正六边形Hrelay(i)中处于最外层的正六边形的一个角对准该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的一个角,在该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的六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台代理站,其中将该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称为代理圈。
在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中该接入站具有以下功能: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功能:在宽频带范围内可靠感知、探测和识别合法用户,并能自适应地占用即时可用的本地频谱;
互操作功能:配置多射频(Multi-radios)接口,并支持现有主流的空中接口协议,实现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互连互通;
动态重构功能:按需重构,支持异构移动终端接入;动态部署,支持“热点”区域的通信业务流量疏通。
该中继站采用定向/全向天线,用于实现数据业务转发,并且该代理站用于以无线方式连接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服务区域外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基站,或以无线或者有线方式连接到Internet网络。
此外,基于上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S1、按照上述组网方法建立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
S2、当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移动终端请求连接目的终端时,如图2所示,由以下步骤组成:
S20、位于接入圈上的接入站检测并识别该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分析并记录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利用接入站的重构功能配置接入站当前的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待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其中该移动终端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包括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
S21、当接入圈上的一个接入站的射频接口接收到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时,该接入站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分配有ID(Identification,地址编码):
如果判定该移动终端分配有ID则进一步该接入站是否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如果判定该接入站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执行步骤S22,如果判定该接入站不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将该接入站更新为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并且利用该接入站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收到相关信息的原归属接入站将更新路由信息;
如果判定该移动终端没有分配ID则首先分配一个固定ID给该移动终端,并且在接入站的路由表中记录该移动终端,设定该接入站为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再利用该接入站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该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
S22、判断目的终端是否在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如果判定该目的终端在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判断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是否与请求接入的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相同,若是则直接转发对应数据给目的终端,否则所述接入站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类型将对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所处归属接入站,再由该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将对应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如果判定该目的终端不在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则该接入站根据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类型,将对应数据经指令的中继圈转发给代理圈上的代理站,且由该代理站根据目的终端的地址转发对应数据。
其中,在接入站之间转发的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如图5所示,该相关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的ID、归属接入站的ID、频点、调制方式以及接入协议。接入站对移动终端数据的封装帧格式如图6所示。
S3、当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的移动终端请求连接目的终端(即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目的终端)时,由以下步骤组成,如图3所示:
S30、位于代理圈上的代理站收集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所有目的终端的分组数据,将该分组数据封装后转发给中继站;
S31、中继站将封装后的分组数据转发给接入站;
S32、接入站根据封装后的分组数据的ID,判断该ID是否在其服务区内,如果判定该ID不在接入站的服务区内,则将封装后的分组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由该归属接入站将分组数据解封装并转发给对应的目的终端;如果判定该ID在接入站的服务区内,则接入站将分组数据解封装,并发送给对应的目的终端。
其中代理站对于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目的终端发送的分组数据的封装帧格式,如图7所示。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认知无线影子网络中只存在一个中继圈,如图1所示,且各终端在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分布位置,如图4所示,其中D、H为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的通信基站,C、G为代理圈上的代理站,B、F分别为中继圈上的中继站,A、E、I分别为接入圈上的接入站,h1、h3、h5、h6分别为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终端,h2、h4为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的终端。
当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移动终端h1请求连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的目的终端h2时,由以下步骤组成:
S20、位于接入圈上的接入站检测并识别该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分析并记录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利用接入站的重构功能配置接入站当前的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待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其中该移动终端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包括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
S21、当接入圈上的一个接入站A的射频接口接收到移动终端h1的服务请求时,该接入站A判断移动终端h1是否分配有ID(Identification,地址编码):
如果判定该移动终端h1分配有ID则进一步该接入站A是否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如果判定该接入站A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执行步骤S22,如果判定该接入站A不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将该接入站A更新为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并且利用该接入站A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移动终端h1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即接入站E、I),收到相关信息的原归属接入站将更新路由信息;
如果判定该移动终端h1没有分配ID则首先分配一个固定ID给该移动终端h1,并且在接入站A的路由表中记录该移动终端h1,设定该接入站A为移动终端h1的归属接入站,其次利用该接入站A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该移动终端h1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即接入站E、I);
S22、由于目的终端h2在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因此接入圈上的接入站A将移动终端h1的相关信息经中继圈上的中继站B转发给代理圈上的代理站C,代理站C根据目的终端h2的地址以及移动终端h1的服务请求类型将对应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h2的通信基站D,由该通信基站D将对应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h2;
当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移动终端h1请求连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目的终端h5时,由以下步骤组成:
S20、位于接入圈上的接入站检测并识别该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分析并记录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利用接入站的重构功能配置接入站当前的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待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其中该移动终端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包括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
S21、当接入圈上的一个接入站A的射频接口接收到移动终端h1的服务请求时,该接入站A判断移动终端h1是否分配有ID(Identification,地址编码):
如果判定该移动终端h1分配有ID则进一步该接入站A是否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如果判定该接入站A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执行步骤S22,如果判定该接入站A不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将该接入站A更新为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并且利用该接入站A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移动终端h1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即接入站E、I),收到相关信息的原归属接入站将更新路由信息;
如果判定该移动终端h1没有分配ID则首先分配一个固定ID给该移动终端h1,并且在接入站A的路由表中记录该移动终端h1,设定该接入站A为移动终端h1的归属接入站,再利用该接入站A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该移动终端h1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即接入站E、I);
S22、由于目的终端h5在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并且目的终端h5与移动终端h1同属于一个归属接入站,因此接入圈上的接入站A将移动终端h1的对应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h5;
当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移动终端h1请求连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目的终端h6时,由以下步骤组成:
S20、位于接入圈上的接入站检测并识别该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分析并记录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利用接入站的重构功能配置接入站当前的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待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其中该移动终端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包括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
S21、当接入圈上的一个接入站A的射频接口接收到移动终端h1的服务请求时,该接入站A判断移动终端h1是否分配有ID(Identification,地址编码):
如果判定该移动终端h1分配有ID则进一步该接入站A是否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如果判定该接入站A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执行步骤S22,如果判定该接入站A不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将该接入站A更新为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并且利用该接入站A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移动终端h1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即接入站E、I),收到相关信息的原归属接入站将更新路由信息;
如果判定该移动终端h1没有分配ID则首先分配一个固定ID给该移动终端h1,并且在接入站A的路由表中记录该移动终端h1,设定该接入站A为移动终端h1的归属接入站,再利用该接入站A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该移动终端h1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即接入站E、I);
S22、由于目的终端h6在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并且目的终端h6与移动终端h1不是同一个归属接入站,因此接入圈上的接入站A将移动终端h1的对应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h6所处的归属接入站I,再由归属接入站I将对应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h6;
当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的移动终端h4请求连接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目的终端h3时,由以下步骤组成:
S30:位于代理圈上的代理站G收集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目的终端h3的分组数据,将分组数据封装后转发给中继站F;
S31:中继站F将封装后的所述分组数据转发给接入站E;
S32:接入站E根据封装后的分组数据的ID,判断该ID是否在其服务区内,如果判定ID不在其服务区内,则将封装后的分组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h3的归属接入站,由归属接入站将分组数据解封装并转发给对应的目的终端h3,
如果判定ID在其服务区内则接入站E将分组数据解封装,并发送给对应的目的终端h3。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6)

1.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确定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服务地域范围,并且确定在所述服务地域内移动终端的平均通信距离r,以所述服务地域的平面中心为质心,描绘边长等于所述平均通信距离r的
Figure FDA0000419901720000011
倍的正三角形Taccess,并且在所述正三角形Taccess的三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个或者多个接入站,其中将所述正三角形Taccess称为接入圈;步骤二:以所述服务地域的平面中心为质点,描绘对应边相互平行的i个同心正六边形Hrelay(i),使得所述正三角形Taccess中一个顶点在所述正六边形Hrelay(i)中一条边的中心对称轴上,并且在所述正六边形Hrelay(i)的六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台中继站,其中所述正六边形Hrelay(i)表示由内至外描绘的第i个正六边形,称为第i中继圈,i为≥1的整数;
步骤三:在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边缘再描绘一个边缘正六边形Hagent,使得所述正六边形Hrelay(i)中处于最外层的正六边形的一个角对准所述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的一个角,在所述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的六个顶点处分别部署一台代理站,其中将所述边缘正六边形Hagent称为代理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站具有如下功能: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功能:在宽频带范围内可靠感知、探测和识别合法用户,并能自适应地占用即时可用的本地频谱;
互操作功能:配置多射频接口,并支持现有主流的空中接口协议,实现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互连互通;
动态重构功能:按需重构,支持异构移动终端接入;动态部署,支持“热点”区域的通信业务流量疏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采用定向/全向天线,用于实现数据业务转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站用于以无线方式连接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服务区域外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基站,或以无线或者有线方式连接到Internet网络。
5.一种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网方法建立认知无线影子网络;
S2、当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移动终端请求连接目的终端时,由以下步骤组成:
S20、位于接入圈上的接入站检测并识别其所述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分析并记录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类型和通信制式,利用接入站的重构功能配置接入站当前的接入协议、通信频段、调制模式,等待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
S21、当接入圈上一个接入站的射频接口接收到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时,所述接入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分配有ID:
如果判定所述移动终端分配有ID则进一步判断所述接入站是否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如果判定所述接入站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执行步骤S22,如果判定所述接入站不是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则将所述接入站更新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并且利用所述接入站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所述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收到信息的原归属接入站将更改路由信息;
如果判定所述移动终端没有分配ID则首先分配一个固定ID给所述移动终端,并且在所述接入站的路由表中记录该移动终端,设定所述接入站为该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再利用所述接入站其他可用的射频接口,将该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圈上其余的接入站;
S22、判断目的终端是否在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如果判定所述目的终端在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判断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是否与请求接入的移动终端的归属接入站相同,若是则直接转发对应数据给目的终端,否则所述接入站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类型将对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所处归属接入站,再由所述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将对应数据转发给目的终端;如果判定所述目的终端不在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则所述接入站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服务请求类型,将对应数据经指定的中继圈转发给代理圈上的代理站,且由所述代理站根据目的终端地址转发对应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外的移动终端请求连接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的目的终端的步骤:
S30:位于代理圈上的代理站收集所述认知无线影子网络内所有目的终端的分组数据,将所述分组数据封装后转发给所述中继站;
S31:所述中继站将封装后的所述分组数据转发给接入站;
S32:所述接入站根据封装后的分组数据的ID,判断所述ID是否在其服务区内,如果判定所述ID不在其服务区内,则将封装后的分组数据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的归属接入站,由所述归属接入站将所述分组数据解封装并转发给对应的目的终端,
如果判定所述ID在其服务区内则所述接入站将所述分组数据解封装,并发送给对应的目的终端。
CN201110322201.XA 2011-10-21 2011-10-21 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Active CN102413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2201.XA CN102413469B (zh) 2011-10-21 2011-10-21 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2201.XA CN102413469B (zh) 2011-10-21 2011-10-21 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3469A CN102413469A (zh) 2012-04-11
CN102413469B true CN102413469B (zh) 2014-05-07

Family

ID=4591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2201.XA Active CN102413469B (zh) 2011-10-21 2011-10-21 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34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7982B (zh) * 2013-06-26 2016-01-20 苏州大学 一种认知无线电节点组网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601A (zh) * 2007-09-18 2008-02-27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中继技术的多频点td-scdma组网及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1364847A (zh) * 2008-09-25 2009-02-11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电中的协作通信方法
CN101715225A (zh) * 2009-11-20 2010-05-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认知网络中的自适应自组网络路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4682B1 (ko) * 2007-01-12 2010-0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조인트 전력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601A (zh) * 2007-09-18 2008-02-27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中继技术的多频点td-scdma组网及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1364847A (zh) * 2008-09-25 2009-02-11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电中的协作通信方法
CN101715225A (zh) * 2009-11-20 2010-05-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认知网络中的自适应自组网络路由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无线影子网络环境下安全策略研究;李力 等;《信息网络安全》;20111010;全文 *
李力 等.无线影子网络环境下安全策略研究.《信息网络安全》.20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3469A (zh) 201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5654B1 (ko) 이중 접속 수립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Panwar et al. A survey on 5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Ghafoor et al. Cognitive radio for disaster response networks: survey,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
WO2022257549A1 (zh) 网络切片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4783B (zh) 用于提供5g以太网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US1183222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relay resource
KR20190132815A (ko) 5g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최고 신뢰성있는 서비스를 위한 이중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6954233B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用户核心网选择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Minh et al. On-site configuration of disaster recovery access networks made easy
JP2019514241A (ja) 上りリンク送信方法、関係する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CN105828453A (zh) 中继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1218938A1 (zh) 一种资源协调方法及装置
WO2016184150A1 (zh) 一种多跳通信系统及其节点
CN105704760A (zh) 一种进行数据包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793178A (zh) 一种Android区域便携移动自组网的软硬件系统构建方法
CN104618213A (zh)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911918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transmitting a bearer resource request message from a UE to a MME for setting up an EPS bearer in a LTE network
CN10645475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宽带集群系统
Molla et al. SDR-based reliable and resilient wireless network for disaster rescue operations
CN114980074B (zh)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2413469B (zh) 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
WO201616176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056708A1 (zh) 通信设备、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10215A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Minh et al. Toward commodity wireless multihop acc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8

Address after: 518053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overseas Chinese town in Eastern Industrial Zone H3 building 2-4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45 Shapingba District, Sha Sha Street, No. 174,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23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WEISHIBO INFORMATION SERVICE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3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overseas Chinese town in Eastern Industrial Zone H3 building 2-4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mart information service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Ling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Ling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WEISHIBO INFORMATION SERVICE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3

Address after: 253000 zhongwangjiayuan, Decheng District,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 Kang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mart information service (Shenzhe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3

Address after: 226200 No.1 Xinglong Road, Chengbei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dong Hezi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53000 zhongwangjiayuan, Decheng District,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K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8

Address after: 226600 Group 10 of Fuzhuang Village, Libao Town, Haia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yinas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200 No.1 Xinglong Road, Chengbei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dong Hezi New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