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2849A -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2849A
CN102412849A CN2011102877870A CN201110287787A CN102412849A CN 102412849 A CN102412849 A CN 102412849A CN 2011102877870 A CN2011102877870 A CN 2011102877870A CN 201110287787 A CN201110287787 A CN 201110287787A CN 102412849 A CN102412849 A CN 102412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ncoder
subsequence
bit sequence
en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77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灿
许进
鲁照华
徐俊
刘锟
宁迪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877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28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2448 priority patent/WO20121556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2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2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2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convolutional codes, e.g. unit memory codes
    • H03M13/235Encoding of convolutional codes, e.g.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 or block-wise enco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此方法包括:判断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时,计算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所需的编码器个数N,将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分成N个子序列分配到N个编码器,各编码器分别对配置的子序列进行编码,将各编码器的编码后序列进行连结。本方案采用分编码器进行编码的方式,使各编码器编译码时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编码处理速度,解决高速率下卷积编码器时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数字通信系统是常用的通信系统。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通常,数字通信系统由发射端、信道和接收端组成,其中,发射端通常包括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和调制器等部分,接收端通常包括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和信宿,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存在信道(或存储介质),并且信道中存在噪声源。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链路(包括码块分割、编解码、速率匹配等)是整个数字通信物理层的最关键技术,其决定了数字通信系统底层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卷积码由于串行传输的特点,在高速率大容量传输时会引起时延较大的问题,需要考虑卷积编码器硬件的时延与传输帧处理的时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解决高速率下卷积编码器时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其中,判断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时,计算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所需的编码器个数N,将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分成N个子序列分配到N个编码器,各编码器分别对配置的子序列进行编码,将各编码器的编码后序列进行连结。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是指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速率或数据量超过单个编码器的相应处理门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速率与单个编码器数据速率门限值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
或者,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单个编码器在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要求传输时长内数据量处理门限值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编码器的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为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所述编码器个数N的比值向下取整;
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N的乘积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此乘积的差值M。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N个编码器中M个编码器上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1的和,其它编码器上分配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N个编码器中1个编码器上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所述差值M的和,其它编码器上分配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卷积码编码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多个编码器以及判断单元、计算单元、分配单元、组合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是否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如果是,向所述计算单元发送触发信号;所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所需的编码器个数N并通知所述分配单元;所述分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分成N个子序列分配到N个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用于对配置的子序列进行编码;所述组合单元,用于将各编码器的编码后序列进行连结。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速率与单个编码器数据速率门限值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
或者,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单个编码器在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要求传输时长内数据量处理门限值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确定编码器的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为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所述编码器个数N的比值向下取整;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N的乘积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此乘积的差值M;还用于为所述N个编码器中M个编码器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1的和,为其它编码器分配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确定编码器的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为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所述编码器个数N的比值向下取整;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N的乘积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此乘积的差值M;还用于为所述N个编码器中1个编码器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M的和,为其它编码器分配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本方案采用分编码器进行编码的方式,使各编码器编译码时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编码处理速度,解决高速率下卷积编码器时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中卷积码编码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卷积码编码方法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卷积码编码方法包括:判断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时,计算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所需的编码器个数N,将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分成N个子序列分配到N个编码器,各编码器分别对配置的子序列进行编码,将各编码器的编码后序列进行连结。
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未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时,按现有技术中的正常流程编码。
其中,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是指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速率或数据量超过单个编码器的相应处理门限。
本方法中适用于不同的数据速率单位如Mbit/s,bit/ms等,也适用于不同数据量单位如Mbit,bit等。
编码器个数N可以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速率Rate与单个编码器数据速率门限值X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即
Figure BDA0000094264780000041
或者,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Sum与单个编码器在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要求传输时长内数据量处理门限值Y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即
Figure BDA0000094264780000042
本方法中,还需进一步确定编码器的子序列参考数据量A为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Sum与所述编码器个数N的比值向下取整,即
Figure BDA0000094264780000043
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A与N的乘积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Sum与此乘积的差值M,即M=Sum-A*N
所述N个编码器中M个编码器上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1的和,其它编码器上分配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所述N个编码器中1个编码器上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所述差值M的和,其它编码器上分配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如图3所示,与上述方法相对应的卷积码编码装置包括多个编码器以及判断单元、计算单元、分配单元、组合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是否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如果是,向所述计算单元发送触发信号;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所需的编码器个数N并通知所述分配单元;
所述分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分成N个子序列分配到N个编码器;
所述编码器,用于对配置的子序列进行编码;
所述组合单元,用于将各编码器的编码后序列进行连结。
其中,各组成模块所执行的具体步骤与上述方法中描述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方案。
具体实施例一
需编码数据比特序列长为Sum=14677023,编码码率为2/3,需在时间长度为5ms的帧时间内传送,则数据速率为14677023/5=2935.4bit/ms,每编码器最大处理能力为不超过600bit/ms可不造成较大时延。
步骤一,计算需分编码器个数
Figure BDA0000094264780000051
步骤二,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Figure BDA0000094264780000052
以及剩余比特数rem=Sum-A*N=14677023-2935404*5=3。
则选择前三个编码器每编码器处理2935404+1=2935405比特数据,而其他两个编码器处理2935404比特数据。
步骤三,每个编码器分别按码率编码
步骤四,各编码器输出的编码比特按次序连结
实施例二
一个数据帧需编码数据比特序列长为Sum=21342006,编码码率为3/4,需在帧时间长度为5ms内传送,每帧包含544个数据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时长9微秒,每编码器每符号时间内最大处理能力不超过5400比特。每帧需要分的编码器个数为N=(每帧的数据比特数/5400/每帧符号数)向上取整。
步骤一,计算需分编码器个数
Figure BDA0000094264780000061
步骤二,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Figure BDA0000094264780000062
以及剩余比特数rem=Sum-A*N==21342006-2667750*8=6
选择最后一个编码器处理2667750+6=2667756比特数据,而其他7个编码器处理2667750比特数据。
步骤三,每个编码器分别按码率编码
步骤四,各编码器输出的编码比特按次序连结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Claims (10)

1.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其中,
判断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时,计算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所需的编码器个数N,将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分成N个子序列分配到N个编码器,各编码器分别对配置的子序列进行编码,将各编码器的编码后序列进行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是指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速率或数据量超过单个编码器的相应处理门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速率与单个编码器数据速率门限值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
或者,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单个编码器在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要求传输时长内数据量处理门限值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编码器的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为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所述编码器个数N的比值向下取整;
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N的乘积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此乘积的差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编码器中M个编码器上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1的和,其它编码器上分配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编码器中1个编码器上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所述差值M的和,其它编码器上分配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7.一种卷积码编码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包括多个编码器以及判断单元、计算单元、分配单元、组合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是否超过单个编码器处理能力,如果是,向所述计算单元发送触发信号;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对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所需的编码器个数N并通知所述分配单元;
所述分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分成N个子序列分配到N个编码器;
所述编码器,用于对配置的子序列进行编码;
所述组合单元,用于将各编码器的编码后序列进行连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速率与单个编码器数据速率门限值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
或者,编码器个数N是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单个编码器在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要求传输时长内数据量处理门限值进行除法操作后比值的向上取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确定编码器的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为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所述编码器个数N的比值向下取整;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N的乘积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此乘积的差值M;还用于为所述N个编码器中M个编码器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1的和,为其它编码器分配的数据量为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确定编码器的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为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所述编码器个数N的比值向下取整;计算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N的乘积以及所述待编码数据比特序列的数据量与此乘积的差值M;还用于为所述N个编码器中1个编码器分配的子序列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与M的和,为其它编码器分配的数据量是所述子序列参考数据量。
CN2011102877870A 2011-09-26 2011-09-26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Pending CN102412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77870A CN102412849A (zh) 2011-09-26 2011-09-26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PCT/CN2012/072448 WO2012155637A1 (zh) 2011-09-26 2012-03-16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77870A CN102412849A (zh) 2011-09-26 2011-09-26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2849A true CN102412849A (zh) 2012-04-11

Family

ID=45914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77870A Pending CN102412849A (zh) 2011-09-26 2011-09-26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2849A (zh)
WO (1) WO201215563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9589A (en) * 1991-07-01 1994-09-20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Generalized viterbi algorithm with tail-biting
CN1738229A (zh) * 2005-07-18 2006-02-22 重庆邮电学院 TD-SCDMA系统中的Woven卷积码纠错编、译码器
CN102111163A (zh) * 2009-12-25 2011-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urbo编码器及编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1745A (en) * 1996-04-19 1998-0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arallel concatenated tail-biting convolutional code and decoder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9589A (en) * 1991-07-01 1994-09-20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Generalized viterbi algorithm with tail-biting
CN1738229A (zh) * 2005-07-18 2006-02-22 重庆邮电学院 TD-SCDMA系统中的Woven卷积码纠错编、译码器
CN102111163A (zh) * 2009-12-25 2011-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urbo编码器及编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5637A1 (zh) 201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92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feedback and enhancing message dissemination efficiency in a multicast network
CN101702639B (zh) 循环冗余校验的校验值计算方法及装置
HK1148876A1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of receiving data transmitted from a source over 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CN1065096C (zh) 在可变比特速率通信中用于检测比特速率的方法装置
Barannik et al. Th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echnologies of error resilient coding at influence of an error in the codeword
CN100471074C (zh) 用于匹配供给Turbo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和相应通信装置
CN108880566B (zh) 一种Polar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07145487A3 (en) Method of encoding/decoding using low density check matrix
CN103414478A (zh) 具有速率匹配的高计算效率的卷积编码
CN102315911A (zh) 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603242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311755B (zh) 一种利用线性分组码传输额外信息的方法
CN102594492A (zh) 一种码块分割方法及装置
CN1364362A (zh) 数据比特流的差错保护方法
WO2005055505A3 (e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383618B (zh) 一种传输块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编码方法
CN1301117A (zh) ”异或”码和使用”异或”码的串联编码器/解码器
FR2822316B1 (fr) Procede d'optimisation, sous contrainte de ressoureces, de la taille de blocs de donnees codees
CN104135345A (zh) 一种应用于长期演进系统的跨层编解码方法
CN1369980B (zh) 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编码/解码的方法及一种解码装置
CN113507289B (zh) 一种编码器、解码器及码字生成方法
CN101499805A (zh) 一种编码、解码方法以及编码、解码装置
CN101282193B (zh) 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2412849A (zh) 一种卷积码编码方法及编码装置
CN1371177A (zh) 交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